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運輸方式論文

國際貿易運輸方式論文

發布時間:2020-11-24 21:52:51

㈠ 求一篇關於國際貿易的論文

畢業論文是教學科研過程的一個環節,也是學業成績考核和評定的一種重要方式。畢業論文的目的在於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全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並使他們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
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輕易激起讀者的注重。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③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心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治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楚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重: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假如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關鍵詞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鍵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它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正文
一般來說,學術論文主題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事實根據(通過本人實際考察所得到的語言、文化、文學、教育、社會、思想等事例或現象)。提出的事實根據要客觀、真實,必要時要註明出處;2.前人的相關論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過程、所得結論等)。理論分析中,應將他人的意見、觀點與本人的意見、觀點明確區分。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應該註明出處;3.本人的分析、論述和結論等。做到使事實根據、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論述有機地結合,注意其間的邏輯關系。
結論
結論應是畢業論文的最終的、總體的結論,換句話說,結論應是整篇論文的結局、是整篇論文的歸宿,而不是某一局部問題或某一分支問題的結論,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是該論文結論應當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且是從全篇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新的學術總觀念、總見解。結論可采「結論」等字樣,要求精煉、准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提出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和建議。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

㈡ 急求一篇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和參考文獻,大概方向是講國際貿易和B2B網站之間的聯系啊什麼的。謝謝

呵呵,我也在煩惱這個呢,我不打算寫這方面,下面這論文給你參考下吧,。
試論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創新的發展
論文摘要:隨著網際網路在全球范圍的應用,電子商務成為了全球商務的創新支撐點。一個全新的國際貿易時代正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從很多方面進行了創新,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未來將如何應對,本文通過對分析研究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電子商務概述
1997年1O月1日至3日在ISO和TTU的倡導和支持下,歐洲經濟委員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了全球信息社會標准大會,會議首次提出了「電子商務」這一概念,即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商業貿易服務活動的整個過程,通過對信息流的利用和管理來控制其他物流和能量流的運動,以減少其運動過程中的各種損耗。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買賣雙方不相謀面的情況下,實現交易達成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的開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徵,使其不僅符合商業經濟的內在要求,還超越了其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的出現增加了貿易機會、降低了貿易成本、提高了貿易效益,給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創新。
電子商務屬於國際貿易工具創新,近年來在國際貿易領域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並且在推動經濟全球化方面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國際貿易中它的的主要特點有:
1.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包括計算機軟體程序設計、信息處理和傳輸服務、計算機系統及其網路的建設維護等。它主要是指與計算機以及通信手段有關的服務體系。它就像座橋梁連接著買賣雙方,使雙方達到各自的目的。
2.電子虛擬市場。與傳統的國際貿易實體空間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其運作空間為電子虛擬市場。電子虛擬市場指的是商務活動中的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以數字方式進行互動式商業活動的市場。電子虛擬市場是傳統實物市場的虛擬形態。
3.全球化市場。傳統的市場是實體市場,它的低速度決定了商品交易的市場規模和范圍的有限性,而在電子商務這種虛擬化的商品市場中,由於商務的數字化帶來的虛擬特性使信息的傳遞以極高的速度快速流轉,在這種環境下,商務主體之間的距離被無限的縮短了,商務交易的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被突破了,商務交易的范圍也從有限的區域性小市場走向全球化的大市場了。因此,相對於傳統商務而言,電子商務的市場被深深的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創新
1.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政策創新
據統計,1996年,美國的軟體銷售已高達1000億美元,其中47%銷往海外,與此同時軟體產業創造了多達60萬人的就業機會,軟體產業正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1998年5月19日至21日世界貿易組織132個成員國的貿易部長在內瓦召開了為期三天的電子商務會議,達成一項至少一年內對通過網際網路銷售的軟體和貨物免徵關稅的協議。該協議的達成對永久性禁止徵收電子商務關稅產生推動作用。網路貿易實施零關稅對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雖然矽谷的許多公司都說他們對以在線方式從事商務的規則仍然是若明若暗,但是世界貿易組織對Intemet商務暫時不征關稅的決定。還是給加利福尼亞的矽谷帶來了一絲寬慰。那麼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這項協議所帶來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從客觀上講,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正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免除網路貿易關稅能導致計算機相關產品特別是軟體產品進口價格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而且,有些發展中國家的軟體產業呈上升之勢,出口量不斷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說,零關稅方案對發展中國家也有利的。WTO的這項政策只適用於完全國際電子商務,而不適用於不完全國際電子商務。這項禁征關稅的政策可能會給諸如在線旅遊和數據業務等這些涉及信息或無形貨物的交易的國際電子商務行業帶來好處。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電子商務是未來25年內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在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搖籃時期。給予各國免關稅扶持,無疑有助於促進「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

2.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管理創新
全球電子商務的在不斷的發展,這必將給國際貿易帶來新的挑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宏觀管理的創新。主要表現在:
(1)出口商品配額實行電子招標
電子招標。就是在招標采購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提高招標采購的規范化程度,增強招標采購過程的科學性和專業性,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2001年5月,商務部為應對我國加入「WTO」和加強國際招標的管理,開發建立了中國國際招標網。這是我國招標投標事業的一項重大進步,同時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實行電子招標,使中國外經貿管理機關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企業投標資格的確定,可以及時檢查、跟蹤、反饋、調整招標商品使用配額情況。投資企業每一個月通過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向各地外經貿委報送配額情況。各地外經貿委每月匯總報外經貿部。外經貿管理機關可以實行對招標商品配額的動態管理,解決配額使用率不高以及浪費等問題。可以實行網上抽查,取消違規企業投標資格,做好技術支持,提高配額使用率,使同等數量的商品賣價和出口額增加,規范貿易秩序,凈化經營環境,外經貿部將擴大電子招標。
(2)實現網上申領發放許可證
為全面實現進出口許可證簽發與管理的網路化,在2002年啟用新的進出口許可證管理系統、實現網上發證的基礎上,外經貿部決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使用企業網上申領許可證系統。它通過網路技術。連接各級配額管理機關、許可證發證機構、海關及進出口企業,對進出口配額的分配、進出口許可證網上申領、審批、同海關的聯網核查等整個進出口業務和管理的各環節實現全面監管,形成全國進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閉合網路。網上申領發放許可證可以幫助實行全面的進出口許可證核查:海關憑許可證驗收,銀行憑許可證結匯。這樣可大大減少不必要的單證和中間環節。提高效率節省費用。
(3)運用電子商務進行海關管理
1998年9月1日,中國海關總署通過中國電信公眾多媒體網向全國各外匯管理部門、各外匯指定銀行提供了報關聯網核查功能。從而告別了過去人工二次核對報關單的做法。在海關管理中運用電子商務,不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還可以在促進企業進出口,給企業提供方便的同時杜絕逃稅現象。
(4)運用電子商務進行進出口商品檢查
進出口商品檢驗是國際經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與外貿經營單位、運輸部門、銀行、保險、出口商品生產企業以及國內外其它檢驗機構有著緊密的業務聯系,各種單證交換頻繁且傳遞量大。目前我國商檢業務初步實現檢驗、檢驗出證的計算管理,初步建成了系統內數據通信闞。今後,我國商檢電子商務應用的兩個主攻方向:一是受理報驗和簽發商檢證書;二是進口貨物流向信息傳遞。
(5)實現外貿業務全過程管理的電子化交易
雙方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信息的溝通與交流,洽談業務,電子付款和貨物運輸及跟蹤,從而可以實現業務全過程管理的電子化。在我國,對外貿易運輸的電子化管理已率先發展起來。國際貿易實現電子化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實現規模經營、專業化、現代化的管理。
3.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運行機制創新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以信息交換為媒介的網上虛擬市場逐漸成為新的國際貿易運行機制,這將促進以信息網路為紐帶的世界市場一體化進程。電子商務使各國緊密聯系,促進了經濟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創新。
(1)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一種新型企業組織形式——電子公司應運而生。電子公司把網際網路和企業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網際網路改變企業進入市場的方法並通過它和客戶直接溝通和交流。具有電子公司功能的國際貿易企業在外貿業務經營中可實時獲取商情動態,與客戶進行實時雙向溝通,提高了國際貿易效率。電子公司的產生和發展將對國際貿易管理組織的改革產生深遠影響,同時給全球經營活動帶來迅速的變化。
(2)電子商務促進國際貿易管理組織的改革和創新在傳統國際貿易中,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分公司每天的經營情況,包括財務、物資報表等(如出庫單、入庫單)都是人工操作,企業領導很難准確地知道公司的相應數據,這樣就很難和其他公司及時准確地洽談業務。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內部數據通過網路准確、自動地匯總到總公司的資料庫中,實現企業內部數據匯總的自動化。因此企業領導層迅速把有關指示和工作安排下發到下屬各部門、各分公司,從而可以提高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率。跨國經營的國際貿易企業可以在網上進行原材料、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調度控制,優化各國資源配置。由此可見,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正在使國際貿易走上一種新的電子化軌道。
(3)在電子商務中,產品和服務都表現為數字信號,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4)在傳統國際貿易中。如果交易雙方要達成一筆交易,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到達同一個地方進行洽談。但是電子商務超越時間和地域限制,解除了傳統貿易活動中物質、時間、空間對交易雙方的限制,使國際貿易變得簡便快捷。
(5)傳統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存在很多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貽誤了商機。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世界市場上的信息充分性進一步增強,為世界市場中資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優良的信息服務,減少了國際貿易交易的不確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場發展的盲目性,為減少國際貿易決策的時滯和失誤創造了條件。促進國際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動態的資源優化配置。
6)電子商務將使各國國際貿易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電子商務推動了世界生產和服務的全球化,加速了全球市場一體化和生產國際化的進程,促使商家與供應商和客戶更緊密地聯系,讓商家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佳供應/銷售商,從而使世界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4.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營銷創新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全球經濟正在迅速發展。傳統的國際貿易營銷方式已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此時,相應地產生了新的市場營銷形式——電子營銷。電子營銷是指電子商務在市場營銷上的應用。也就是通過電子信息網路進行市場營錆。與傳統國際貿易營銷方式比較國際電子營銷的主要特點是:
(1)網路互動式營銷——電子營銷的顯著特點。與傳統國際貿易營銷中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不同,電子營銷幫助企業同時考慮客戶需求和企業利潤,尋找能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和最能滿足客戶需求的營銷決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可以和客戶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根據客戶的意願設計和生產產品,使客戶的地位有所提升,同時也促進企業的發展。
(2)網路整合營銷。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甚至牢不可破,這就形成了「一對一」的營銷關系。這種營銷框架稱為網路整合營銷,它始終體現了以客戶為出發點及企業和客戶不斷交互的特點,它的營銷決策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鏈。
(3)網路定製營銷。定製營銷就是指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將每一位顧客都視為一個單獨的細分市場。根據每一個人的特定需求來安排營銷組合策略,以滿足每一位顧客的特定需求。區別於傳統定製營銷,網路技術的發展改善了企業與顧客的關系,一方面溝通渠道的便利使得企業了解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生產、管理的過程數據化、網路化也使得在經營中有可能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生產。我們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營銷的發展趨勢是將大量銷售轉向定製銷售,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定製營銷」被美國著名學者科特勒譽為21世紀市場營銷最新的領域之一。
(4)網路「軟營銷」。傳統營銷中最能體現強勢營銷特徵的是兩種促銷手段;傳統廣告和人員推銷。傳統廣告是企圖以一種信息灌輸的方式在客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它根本不考慮你是否需要這類信息:人員推銷也根本不事先經過推銷對象的允許或請求,推銷人員就「主動她「敲」開客戶的門。這就是傳統營銷中的「強勢營銷」,其主動方為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營銷方式為「軟營銷」。網路軟營銷是指在網路營銷環境下,企業向顧客傳送的信息及採用的促銷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於被顧客接受,進而實現信息共享與營銷整合,其主動方為客戶。
三、存在的問題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取得了巨大到發展,但同時一些問題也應運而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達國家正在加緊利用電子商務構築新的壁壘。發展中國家家短期內尚無力充分享受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種種好處。發達國家欲憑借其在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來制定統一的標准。在這個標准下,只有像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才能享受到網上交易的優惠待遇。而我國電子商務應用基礎及環境尚不完善,仍需花費相當長時間及相當高成本。同時,發達國家阻礙發展中國家發揮電子商務的「後發優勢」,使其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因此喪失了其很多貿易機會。
2.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相對落後。
3.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還沒有引起我國廣大企業的普遍重視.特別是在傳統的非外貿企業和廣大的中、小企業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還搜有提到議事日程。
4.電子化交易與傳統的紙上交易相比存在著風險。電子商務中若由於合同當事人發送錯誤,則無法撤消。並且還存在著安全、信用等問題。
5.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缺少相應的法律環境。特別是在國際貿易中,各國的法律規定有所差別,但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在處理爭端等一些問題時必然難以占據主動地位。
四、應對策略
1.在應對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壁壘中應充分發揮外貿企業的核心作用。有競爭實力的大公司應該有步驟地完成向電子商務的轉型,盡快加入世界電子商務圈。在此基礎上帶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2.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的步伐。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只有採取積極措施加快發展,才能給網路用戶提供優良的運行環境及服務。
3.提高廣大企業的電子商務意識。目前,在我國。電子商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弓l導和促進作用,使廣大企業提高電子商務意識,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
4.加強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在電子商務這種新的貿易環境下,傳統的貿易法律法規已不再適用,必須建立新環境下的法律、法規.才能使電子商務和對外貿易在法制軌道上健康有序地發展.
5.提高成功運用電子商務的企業的示範作用。通過運用電子商務走上成功之路的先進企業。必然有他們的成功經驗,通過提高示範作用,帶動我過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從而普及電子商務的應用,形成良好的環境,促進企業的發展。

㈢ 運輸方式的選擇和運用800字論文

【內容提要】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及信用證、海上貨物運輸及貨運代理合同、保險合同等是國際貿易中常見的幾個環節,對應的各種法律關系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這些關聯性對幾類典型涉外海事案件的審理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對此進行了初步分析。
關鍵詞:國際貿易、海上貨物運輸、關聯性、涉外海事案件審理
典型的國際貿易流程:
信用證議付或托收等
銀行
╱ ╲
國際貿易合同
賣 方←―――――――――――――→買 方
∣╲代理╱∣
∣╲ (貨運代理人) ╱∣
∣ ∣ ∣
∣承 運 人∣
海上貨物運輸合同★
╲╱
保 險 人
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
典型的國際貿易流程由貿易合同的訂立開始,通過信用證或托收等方式結算貨款、訂立貨運代理和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實現貨物運輸和交付、採用保險合同方式分散貨物運輸途中的風險。在這一過程中,位於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貿易雙方可能分別與銀行、承運人、貨運代理人和保險人等建立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的合同關系。這些合同的內容與貿易合同約定之間通常存在著特定的意思聯絡;同時,國際貿易中流轉的提單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發揮著議付單證、提貨憑證、運輸合同證明、保險利益依據等不同功能。國際貿易、運輸及保險之間特殊的關聯性不可避免地對海上貨物運輸、貨運代理和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等涉外海事案件的審理產生影響。
一.國際貿易合同中的貿易術語對海上貨物運輸及貨運代理關系認定的影響
國際貿易雙方通常會在合同中採用國際貿易術語(INCOTERMS) ,對貨物的運輸方式及風險劃分、由誰負責辦理進出口清關手續及向承運人訂艙運輸等作出約定。雖然這種買賣雙方之間的約定對運輸及貨代合同沒有直接的約束力,但一般來說,國際貿易的買方或賣方將按照貿易合同的約定履行其在運輸過程中應盡的義務,他們在買賣和運輸這兩種互相關聯的合同中的意思表示及法律地位之間通常存在著特定聯絡。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運代理合同案件的審理中,書面的委託協議、訂艙協議或提單等是審查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及權利義務的依據。但是,很多當事人在實務操作中只是通過口頭、傳真甚至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委託,沒有留下書面協議。從訴訟證據角度分析,傳真或口頭約定的內容在發生爭議時很難固定,裁判者往往需要綜合參考提單的表面記載、當事人的行為及其在貿易合同中約定的貿易術語等與運輸相關的條款,據此對運輸和貨代關系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及權利義務作出合理判斷。
例如,買賣雙方在貿易合同中約定:以FOB價格條件成交,賣方向買方指定的貨代公司聯系貨物交接事宜並換取甲船公司提單,據此托收貨款。賣方遂將貨物及出口清關文件交給該貨代公司,取得甲船公司簽發的提單。貨代公司代賣方辦理了貨物出口清關手續,又以買方名義委託乙船公司運輸貨物並交給買方,由買方支付運費。之後,賣方以甲船公司提單委託銀行向買方托收,遭退單。經查,甲船公司未經工商登記注冊,已下落不明。賣方遂以貨運代理合同糾紛為由起訴貨代公司,理由是:貨代公司接受賣方委託訂艙出運貨物,具有為委託人謹慎選擇適格承運人的代理職責。貨代公司將不具備承運人資質的甲船公司提單交給賣方,致使賣方無法向承運人追償,應當承擔代理不當的過錯責任。貨代公司則辯稱其是接受買方傳真委託,代買方接收貨物、轉交甲船公司提單、委託乙船公司實際完成貨物運輸並交給買方。本案中,賣方與貨代公司之間沒有書面委託協議,賣方對貨代公司提供的買方傳真委託文件真實性也不予認可;訴訟雙方的爭議焦點就是賣方與貨代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委託訂艙關系。
筆者認為,貨代公司與賣方之間僅存在出口清關的特定代理關系,並不存在委託訂艙關系;貨代公司是接受買方的委託向乙船公司委託訂艙。首先,貨代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代辦貨物清關手續、交接貨物、向承運人訂艙等。這些事項可由當事人在貨運代理合同中選擇若干作為委託內容。因此,不能根據貨代公司為賣方代辦出口清關就推斷出雙方之間必然存在包括訂艙在內的委託代理關系。本案可以參考買賣雙方在貿易合同中通過F組術語體現的意思表示:正常情況下,賣方僅需辦理出口清關手續,並在起運港將貨物交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即完成交貨。貨物運輸環節由買方負責,由其委託訂艙運輸。筆者認為,賣方接受甲船公司提單完全基於買賣雙方在貿易合同中的約定,與貨代公司的意思表示無關。賣方持有的甲船公司提單體現了雙方之間「虛擬」的運輸合同關系,其真正功能僅為托收貨款的貨物收據,實際上存在很大的風險。乙船公司提單則證明了買方與真正承運人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關系。這兩個法律關系相對獨立,甲、乙船公司也不屬於《海商法》第60條規定的與同一托運人建立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關系的契約承運人與實際承運人。從本案的情況分析,賣方的損失是其接受FOB價格條件和買方提供的「影子」提單所造成的風險結果,與貨代公司和乙船公司的行為並無必然的因果關系。
二.國際貿易合同關於貨款及其履行方式的約定對無單放貨案件中承運人賠償金額認定的影響
無單放貨 引起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賠償糾紛在涉外海事審判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其中無單提貨人主要是國際貿易合同的買方,而最終持有全套正本提單起訴承運人的往往是托運人――賣方,本文僅就這種情況進行討論。國際貿易通常採用貨物權利憑證與貨款對價互易的結算方式,由於現代海上運輸速度明顯加快,貨物到達卸貨港的時間經常早於提單流轉至買方手中。為了盡早提貨,買方往往通過保函形式要求承運人先行無單放貨,待其取得正本提單後,再向承運人補交提單以換回保函。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種「時間差」造成了運輸合同中無單放貨的大量發生;另一方面,為了加快運輸的周轉速度及減少疏港費用,承運人也有盡快交貨的主觀願望。只要貿易合同順利履行,買賣雙方仍然可以實現貨、款兩訖。但如果買方提貨後未實現付款贖單,賣方既可以貿易糾紛為由起訴買方,也可依據銀行退回的提單起訴承運人無單放貨損害賠償。我國《海商法》對承運人無單放貨具體責任承擔問題並未作出明確規定,一種觀點認為,此類情況下可以適用《海商法》第50條第4款的規定,推定為貨物滅失,因而套用《海商法》第55條的規定,一律以貨物的實際價值,即「按照貨物裝船時的價值 加保險費加運費」來確定承運人的賠償金額。但是,《海商法》第50條第4款規定的「視為滅失」是針對對遲延交付貨物的特殊情況的特別規范 ;而且,承運人向買方無單放貨與貿易合同的履行密切相關,其性質屬於不當交付,不同於貨物滅失。因此,筆者認為,承運人無單放貨賠償金額的確定不能一律套用《海商法》第55條的規定,而是取決於賣方的損失及其與無單放貨之間的因果關系。
筆者認為,賣方因承運人無單放貨遭受的損失應為貨物的對價,其金額依據一般就是貿易合同約定的貨款 。理由是:首先,賣方貿易貨款落空與承運人無單放貨之間通常存在著因果關系。例如貿易合同約定以銀行托收方式結算貨款,由於銀行沒有憑單付款的信用保證,因此可以推定承運人無單放貨與買方拒絕付款贖單之間存在直接聯系。其次,即使貿易合同約定以不可撤銷信用證方式議付貨款,此時雖然銀行與賣方(受益人)之間形成獨立的保證議付關系,承運人無單放貨並不構成銀行止付的理由,與賣方貨款落空之間似乎也沒有必然聯系。但是,承運人無單放貨實際上使賣方喪失了通過繼續行使貨物處分權,追求貨物價格最大化這一正常貿易目的的可能性。因此從公平原則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仍可將貿易合同約定的貨款作為對賣方貨物對價損失的合理定位。
由此可見,國際貿易合同中關於貨款及其履行方式的約定對無單放貨案件中承運人賠償金額的認定具有重要影響。如果賣方根據貿易合同已收取了買方的保證金、預付款或定金等,相應部分應從承運人的賠償金額中扣除;如果國際貿易的方式是來料加工,而定作物已交付給定作方(買方)的,則承運人無單放貨的賠償金額應為承攬方(賣方)因此遭受的輔料及勞務報酬損失。因無單放貨導致賣方收匯不成,由此產生不能退稅的損失,也可作為無單放貨的損失予以賠償 。同時,還應注意區分賣方將其貿易違約導致的損失轉嫁給承運人的情況。審判實踐中就出現過銀行因賣方提單所載的貨物品名、數量等與貿易合同約定不符而退單止付的案例。此時,由於提單記載是承運人收到貨物的初步證據,承運人應予賠償的賣方貨款損失也應當根據提單所載貨物確定,而不能機械地適用貿易合同約定的貨款。
三.國際貿易過程中貨物風險和所有權轉移對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案件中保險利益認定的影響
貨物在海上運輸過程中存在著滅損等風險,買賣雙方通常在國際貿易合同中對此種風險在雙方之間的承擔和轉移作出約定。買方或賣方可以據此與保險人訂立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以求填補可能遭受的損失。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的責任期間通常涵蓋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海運承運人也因此成為保險人代位求償的主要對象。
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證明――保險單可以通過背書轉讓,其效力與保險單的持有人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密不可分。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單持有人能否獲得保險賠償也取決於其對保險標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在貿易和運輸合同的履行過程中,提單和保險單可能由不同主體持有而發生分離;貨物風險和所有權也可能發生分離,前者通常於貨交承運人時轉移,後者一般隨提單轉讓而轉移。這些都可能對保險利益產生影響。例一:在CIF價格條件下,賣方訂立保險合同並取得保險單;保險單和提單通常一並轉讓用以托收或議付貨款。這樣,無論結匯成功與否及保險事故何時發生,保險單和物權憑證提單均不會發生分離,保險單持有人具有保險利益,可以獲得保險賠償。例二:在FOB價格條件下,買方訂立保險合同並取得保險單,而此時提單可能在賣方手中;在成功轉讓用以托收或議付貨款之前,提單與保險單發生分離。這時會出現兩種情況:1.如果結匯成功,持有保險單的買方最終也持有提單,買方承擔的貨物風險與貨物所有權合一。因此,買方具有保險利益,可以因保險事故的發生獲得保險賠償。2.如果結匯最終失敗,提單仍由賣方持有;買方承擔的貨物風險與貨物所有權也無法最終合一。由於買方所承擔的風險事實上已不可能轉化為實際權利或損失,其對貨物發生保險事故所具有的保險利益也已喪失。而且,由於提單在賣方手中,買方也不可能保證保險人對保險事故責任人的代位求償權。因此,買方無法獲得保險賠償,否則將違反保險「損失填補」與「防止賭博」的立法本意。對於保險事故造成的貨物損失,賣方雖然具有保險利益卻不是保險合同的當事人,也無法行使保險索賠權;但卻可以依據持有的提單從承運人等事故責任人處獲得賠償,使損失得到平衡。
由此可見,在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案件的審理中,為確定保險單持有人是否具有保險利益,需要對貿易、運輸過程中貨物風險和所有權轉移的事實進行審查。另一方面,保險人理賠後,有權向海上運輸承運人等責任人代為求償,這一代位訴訟必然涉及保險合同和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等兩種法律關系。從本質上看,這是國際貿易中的風險通過貿易、運輸、保險合同等法律關系在各主體之間獲得最終平衡的過程,必然受到國際貿易與運輸關聯性的影響。
四.結結語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貿易與貨物進出口的數額和規模將有顯著的提高與擴大,其中絕大多數必然通過海路完成貨物運輸,由此產生的涉外海事案件數量也將呈現上升趨勢。雖然海事個案審理的范圍僅限於與海上運輸、保險等相關的特定法律關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從國際貿易的整個過程分析,特定的海上運輸等法律關系絕非孤立、靜止地存在著,買賣、貨運代理、運輸、保險、結算等各種法律關系之間互動關聯,存在著特殊的因果聯系。這種關聯性必然對涉外商事、海事案件的審理產生影響,本文僅從海事審判這一角度對其中的幾種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筆者認為,在審判實踐中,正確掌握和運用這些關聯性有助於更為准確、客觀地認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希望這種思路對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實踐具有某些實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晶瑩、鄧旭主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2.<>。傅旭梅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3.<>。司玉琢等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4.《CIF & FOB CONTRACTS》。David M.Sassoonz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5.《國際貿易法新論》。沈達明、馮大同編著,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6.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審理無單放貨案件情況分析》。刊載於《上海審判實踐》2001年第9期。
7.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01年6月25日印發《審理海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討論紀要(一)》(試行)。

㈣ 報關與國際貿易 畢業論文範文

術,例如TIMS、DIMS等。TIMS即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DMIS即鐵路行車調度指揮系統。
目前,我國正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及港口城市建設18個集裝箱中心站,使其相互間能開行集裝箱班列,成為全國及區域鐵路集裝箱運輸中心;並將要建設40個左右靠近省會城市、大型港口城市及主要內陸口岸的集裝箱辦理站,使之成為地區鐵路集裝箱運輸中心。
但我國鐵路由於環境的制約和其他方面的影響,還存在很多問題。體制上和機制上,鐵道部集裝箱中心與各局的「分中心」是一種鬆散的夥伴關系,既沒有資產紐帶,也沒有行政隸屬關系,雙方都缺乏激勵和約束,導致目前鐵路集裝箱運輸權責不明確,經營無約束、盈虧難算清,管理上缺乏一整套科學的、強有力的利益、風險、責任制約機制。
鐵路集裝箱運輸基礎設施薄弱,配套設施不完善。
首先是箱形結構不合理。我國鐵路傳統上以小型箱為主,1t、5t、10t箱佔主導地位,而國際上通用的20ft、40ft所佔比例不大。目前中小型箱嚴重積壓,造成了大量空集裝箱的輸送,制約了集裝箱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是鐵路缺少適應國際標准箱裝卸的專用設備,降低了裝卸速度和效率,造成了標准箱及現有裝卸機械的嚴重損壞,使運輸成本提高。
三是鐵路專用車輛發展相對緩慢,集裝箱專用平車明顯不足,車輛代用比較普遍,形成集裝箱與普通貨物爭車輛、爭能力的現象。目前,適合集裝箱運輸的X6A、X6B型專用車輛數量較少,全國只有5000餘輛。
四是鐵路集裝箱辦理場站數量少、分布不合理,基礎設施落後。目前,全路有對外公布的集裝箱辦理站609個,平均站間距102km。其中能夠辦理40英尺箱的車站122個,能夠辦理20英尺箱的車站424個。在全路集裝箱辦理站中,絕大部分為綜合性貨運站,多數與笨零貨物共用場地。在這些辦理站中,普遍存在著站間分布不均衡,站內設備落後、能力不足以及對集裝箱的維護、修理能力不足等問題。
五是主要通道運輸能力緊張。2004年鐵路集裝箱運量為5952萬噸,主要集中在廣州、成都、天津、上海、北京、烏魯木齊、昆明、重慶、哈爾濱、蘭州等10大集裝箱作業點,發送量占集裝箱總量的30.33%,到達量占總量的35.46%。京廣、京滬、京哈、隴海等主要鐵路干線能力緊張,已不能滿足鐵路集裝箱運輸的需求。
另外,集裝箱運量季節上的波動性和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對線路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隨著集裝箱運輸量的增大,空箱調配量也將增加,佔用能力也會增多,這就需要有足夠的運輸能力來保證。
鐵路集裝箱運輸組織方式落後
我國鐵路集裝箱與普通貨物混編及進行技術作業,中轉環節多,在途時間長,送達速度低;單層裝卸,運輸量小,無法適應社會需求。
鐵路集裝箱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協調性差,不能有效配合實現「門到門」服務,也不得不在港口二次拆箱,增加了運輸環節和費用。
鐵路集裝箱運輸信息管理手段落後,一直缺少高效率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增加了運輸中掌握箱源及監控運輸過程的難度,也使鐵路集裝箱運輸無法積極參與多式聯運融入現代物流。
融入現代物流的對策建議
為提高鐵路集裝箱運輸效益,鐵路必須對集裝箱運輸體制進行更深刻的變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權責明確,使之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
集裝箱運輸多為高附加值貨物,對實效性的要求很高。必須加快建設發達完善的鐵路網,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實現運輸能力的快速擴充,在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運,形成覆蓋全國的大能力貨運網路,適應現代物流發展需要。
必須合理規劃辦理站,在布局上,應合理確定間距。同時,應提高設備能力、辦理站存儲及裝卸作業能力及辦理站的整列接發能力。
在鐵路樞紐站應建設一個集裝箱中心站。既有集散鐵路集裝箱的功能,又要成為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集裝箱中心站的建設要有便利的公路交通和大規模的庫房參與地區物流業的競爭。
改進運輸組織,組織集裝箱快運直達專列,提高集裝箱輸送量、線路通過能力和集裝箱運輸的經濟效益。
增加班列運輸的比重,適時開展雙層集裝箱專列運輸,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滿足集裝箱的運輸需求,實現增運增收。在吞吐量大的主要沿海港口,鐵路應按照國際慣例制定相應的法規積極參與多式聯運,促近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集裝箱堆場自動化管理,使得分布於世界各地的集裝箱運輸公司、集裝箱所有人和托運人等能夠通過堆場的電子網路系統,隨時掌握集裝箱的動態,如集裝箱的搬運、保養、修理等處理過程和發生的每一筆費用。
集裝箱堆場藉助管理網路,可以隨時根據歷史數據檢查堆場歷年來的工作成效,追求異常情況發生的原因,從而提高堆場的服務水平。
此外,應用鐵路集裝箱信息系統,提供個性化服務,發展第三方物流。

㈤ 淺談國際貿易中的運輸方式論文提綱

我這不全哦 先說明 你看看
一,國際貿易中運輸方式的重要性
二,國際貿易中的各種運輸方式
1,海運(最常用)
2,空運
3,陸地運輸(包括鐵路和公路)
4,海陸空聯運
5,集裝箱運輸
6,管道運輸
三,國際貿易中各種運輸方式的優缺點
四,當今世界國際貿易運輸發展方向
五,我國國際貿易運輸發展現狀及對策

大概就這樣吧,拋磚引玉,希望能幫到你

㈥ 國際貿易專業論文題目

101 淺談我國企業對美國「337條款」的應對
102 試論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出口業務中的風險與防範
103 試論中國對WTO成員國地位的合理運用
104 CEPA條件下內地與香港經貿關系的發展與建議
105 中韓經貿合作的分析和思考
106 論國際貿易實務中單據繕制應注意的問題
107 對利率、匯率與GDP相互關系的思考
108 試析我國出口退稅新政策
109 當前國際貿易中保護主義的主要特點及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110 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的分析與對策
111 發展我國技術貿易的措施與對策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112 關於我國對外貿易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
113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新特點
114 關於如何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思考
115 發達國家的技術貿易壁壘剖析
116 正確運用國際貿易慣例處理貿易糾紛
117 低價出口的利弊分析
118 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119 加入WTO後我國民族產業的保護問題研究
120 論當代國際貿易方式創新
121 淺析新貿易保護主義對自由貿易發展的影響
122 出口退稅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分析
123 技術差距理論在製造業產品出口中的運用分析
124 綠色包裝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25 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126 電子商務與傳統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比較研究
127 淺談當前我國對外反傾銷的應訴策略
128 論中美關於貿易不平衡規模的爭議
129 國際貿易中的代理制度與我國的外貿代理制
130 國際貿易中的專利權保護問題研究
131 紡織業國際市場結構及我國紡織業競爭策略選擇
132 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我國商品出口的對策
133 從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看我國海外投資的發展
134 海外投資與進出口貿易的互動關系
135 貿易摩擦及其解決機制的研究
136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137 反補貼調查對中國貿易的影響
138 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我國政府行為選擇
139 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非政府行為研究
140 民營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探析
141 跨國公司的本土化經營戰略及其實施
142 發達國家實行「有條件的」開放服務市場原因分析
143 出口信用保險淺析
144 國際貿易買賣中的違約與違約救濟制度研究
145 淺析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146 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國際經濟安全思考
147 淺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關系
148 淺論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跨國公司的新特徵
149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動力因素分析
150 國際貿易慣例的法律屬性
151 匯率改革對我國國際貿易平衡的影響
152 國際貿易摩擦的經濟效應分析
153 基於規模經濟的產業內國際貿易研究
154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創建競爭優勢的途徑
155 電子商務條件下國際貿易新特點及企業的對策
156 論在國際貿易中如何迴避非關稅壁壘
157 對國際貿易中的假冒偽劣問題的思考
158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問題與對策
159 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與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比較
160 反思我國對外貿易重商主義傾向
161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不平衡
162 循環經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163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164 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迅猛增長的思考

㈦ 國際貨物運輸與物流管理的論文怎麼寫

國際貨運代理是服務性行業中的一種類型,1926年5月31日在維也那成立的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作為聯合國的常設顧問機構和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最大的非政府和非贏利機構,其對國際貨運代理的定義是「根據客戶的指示,並為客戶的利益而攬取貨物運輸的人,其本人並不是承運人,貨運代理也可以依這些條件,從事與運輸合同有關的活動,如集貨、報關、報驗、收款。」我國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對其定義為「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的委託,以委託人的名義或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並收取服務報酬的行業。」可見傳統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是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為當事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並收取服務報酬的行業。國際貨運代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精通業務,熟悉國際貨運市場的供求變化,航線運價的季節變化,熟悉各種運輸手段及相關法律規定,與承運企業、貿易方、以及保險、銀行、海關、商檢、港口等有著廣泛的聯系和密切的關系,從而在較大范圍內為委託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業務提供較好的服務,並在國際貿易運輸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雖然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基於國際互聯網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當代物流行業的發展和逐步形成,傳統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作為國際化的服務行業,中國年輕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一樣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這種挑戰和沖擊。其實中國的國際貨代行業在2000年已經走向分化,2001年我們將看到已經開始的分化所帶來的更明顯的效果,傳統的貨運代理業將感受到更加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
在此背景下,必須從戰略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中國貨代業的形成、結構、走勢與前途。貨代企業也必須重新思索自己的定位與歸宿。
一、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形成及演變
綜觀我國貨代業短短幾年的發展,以下幾個階段可以反映貨代行業的階段性興衰與變化:
*國家壟斷階段,1993年以前,由中國外貿運輸總公司暨業內常說的中外運(SINOTRANS)在國家政策保護下高度壟斷外貿運輸業。
*1993-2000承運人控制的貨運市場階段。
前期:貨代市場由壟斷走向開放經營(但對外資企業依然嚴格限制),目前國內的大部分貨代企業都是這一時期設立和發展的,目前總數已經在2000家以上,市場空前繁榮。由於在這一時期航運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但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增長帶動進出口貿易猛增,中國航運市場的需求大於供給,按照經濟學的規律,供給方占據了更有利的談判地位,貨運市場的控制權轉移到承運人一方,有些基本的現象可以證明以上的分析,例如目前中國至歐洲航線的運價水平還沒有90年代中期的水平;那時因船舶艙位不足而甩貨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等。在這一階段,航運市場供給不足、運價信息不透明、由於政策的保護而很少有外資企業的競爭、承運人貨運網路不完善而對貨運代理的依賴等原因,使國內貸代企業用簡單的經營手段卻賺取了超額利潤,享受了短暫的「黃金時代」,完成了一定的資本積累,也形成了行業的初期規模。
後期:這一階段是貨運市場分化的前導,國內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中國海運公司(CSCO)等大型承運人企業紛紛設立自己的貨代機構,航運市場的開放使外資船公司-這些大型全球承運人開始直接向國內的貨主企業攬取貨載(目前交通部批準的已有15家以上外國船公司在華設立獨資公司,另有270處以上的代表機構,全球20大班輪公司無一例外進入了中國市場,OOCL東方海外班輪公司不但介入了12條內支線,還同鐵路部門合作,開出了鄭州-香港等6條鐵路集裝箱干線專列)在艙位與訂艙回佣決定著傳統貨代業經營與利潤空間的市場里,貨代中間人的身份受到挑戰,經營環境日趨惡化,老牌的SINOTRANS也無力阻擋市場的規律。例如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設立及運價指數的公布使運價市場信息公開化,可以標志著貨代暴利時代的結束:2000年6月以來,上海9家班輪公司以市場變化為由,先是取消上海至東南亞各地區的到付運費傭金,接著到歐洲、澳、新航線的到付傭金由2.5%降到1.5%,雖然經各方交涉而有所抵制,但傭金制度已經動搖。船公司在其自身已經具備貨代功能的前提下,對公共貨運代理的依賴性顯著降低。承運人一體化銷售的成熟,並不僅僅威脅到眼前的代理傭金,而是作為中間環節的傳統貨代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威脅,貨代企業在這一時期比前期明顯衰落,如果繼續在市場中生存必須尋找新的利潤空間,構築新的核心競爭能力。這也是我國貨代市場走向分化的動因。
*2000年開始的分化時期。國際航運、國際貿易市場的規范和完善使貨代企業面對嚴峻的生存市場環境,開始反思與探索,靠出售提單、倒賣差價、套取傭金牟取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貨代業在特定的社會經濟背景條件下經歷了畸形的不正常時期而開始自我調整,在服務創新、企業轉型等方面開始戰略思考,正在向提供增值服務,創造市場價值的新經營群體轉化尋找突破。
貨代行業的最初結構,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業內的競爭者,供給者和需求者的運行方式決定的,這種結構極不穩定,在大規模的經濟、技術變革和競爭變化的條件下,行業結構就會發生變化,上面的過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點。
二、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當前的宏觀環境分析
在政治法律、經濟、科技、文化等眾多宏觀因素中,兩個因素將對國內的貨運代理業產生影響,一個是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一個是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
1.辯證唯物論要求我們從兩個方面看問題,對於中國加入WTO,我們既要看到帶來的威脅,也要看到帶來的機會。
威脅:威脅主要來自於對競爭的擔心。由於WTO的加入,中國將逐步徹底開放貨運代理市場,逐步取消目前對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獨資企業的限制,國外的貨運代理公司將在中國市場同中國企業直接競爭,他們多年的經營管理經驗、雄厚的資本、國際化的網路經營不可避免的要沖擊國內企業。但這也給了國內企業更多的學習借鑒的機會,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在競爭的國際市場上狹隘的民族主義是不足取的,只有市場的規范、規模、繁榮,才能帶來企業的成長,「窩里斗」的市場不會造就強者。《孫子兵法·勢篇》「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求於人。」既只能藉助於自己強大不可戰勝之勢,而不要指望別人不來攻擊。
機會:機會主要來自於貨運代理市場的規模、其容量將隨著WTO的加入而得以擴大。商品運輸和商品交換是互為條件的,貨物運輸市場是經濟貿易對貨運勞務需求基礎上產生的。與世界經濟、國際貿易息息相關,當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國際貿易將出現相應的增長,貨運市場也伴隨著出現活躍繁榮的景象。中國加入WTO,其對外貿易規模將大幅度提高,根據海關統計,國際貿易額中8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無疑,國際貿易規模的提高將擴大對貨運市場的需求,將給行業內的每一個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2.基於國際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普及應用對每一個行業的影響都將是深遠的,我們雖然稱未來是信息的時代,還是不可能窺其全貌。但對於國際貨運代理企業,至少信息技術極大的提高了效率,(包括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同時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向物流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大可能。
三、行業動態分析
貨運市場是需求和供給的矛盾統一體,需求方為廣大的貨運服務消費者,即客戶,供給方就是眾多的貨運公司,業內的眾多企業都是競爭者。企業要想在經營中取勝,除了分析大的宏觀環境和自己企業控制的資源外,還必須對所處的行業環境進行認真的分析,制定出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戰略,方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國際貨運代理市場客戶需求的特點及影響需求的因素
A客戶需求的特點
*客戶需求的無限擴展性:如過去未曾有的對貨物流向跟蹤並提供信息的需求現在已成為貨主選擇貨運服務的主要條件之一。客戶的一種需求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求,循環往復,作為貨運企業要不斷開發新服務項目,以適應客戶不斷提高的需要。
*客戶需求的多層次性:客戶的需求是在一定支付能力等條件下形成的,因此其多種需求不可能同時得到滿足,需要根據支付能力、客觀條件的可能、有輕重緩急的逐步實現,這便是客戶需求的多層次性。例如出口商強調運價的低廉及艙位的保證,而進口商可能更重視到貨的服務,如通關能力,安排內陸運輸的費用等。客戶需求的多層次性為企業選擇目標市場提供了可能。
*客戶需求的可誘導性:客戶需求的產生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是外界誘導有關的,貨運企業營銷的影響、社會交際的啟示等會使客戶的需求發生變化或轉移,在這一點上,說明客戶的需求是有彈性的,企業通過適當的營銷途徑,正確的影響和引導客戶需求,可能將潛在客戶變為現實客戶。
*貨運市場客戶的分散性:隨著國營外貿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大量中小型生產企業、民營企業、外商在國內的投資或獨資企業都可以獨立的經營外貿進出口業務,客戶群數量激增,在地域上分布的更加分散,同時在每一單的托運量也比較少,但頻率高。這要求貨運企業應採取靈活的攬貨方式和服務方式,適應貨運市場結構的變化。

B:影響客戶需求的基本因素
*經濟因素-價格,貨運服務價格影響了商品市場中的商品的成本,進而影響商品的需求,商品需求的變動直接影響了貨運市場的需求。因此客戶都比較注重對貨運價格的選擇。然而隨著貨運市場價格信息的透明及深加工高貨值產品對貨運價格變動承受力的增強,經濟因素已並非決定性因素。美國總統輪船APL公司向托運人所做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托運人最關心的需要中,及時交貨占第一位,貨運企業全面負責占第二位。說明貨運市場上客戶更關心穩定、可靠、全面的服務。
*貨運服務質量因素:貨運服務質量是客戶選擇企業的最重要因素,具體的貨運服務質量可表現為1)全程服務時間,這需要貨運企業合理選擇航運公司,安排接貨或提貨,安排聯運或轉運等,還包括可提供班期的頻率、密度。2)設施,包括可能提供的貨箱的多樣化,具體操作的場站設施的作業情況,交通便利情況,甚至包括公司業務是否電腦化,是否能EDI報關等具體細節。3)文件製作。包括能否代理製作通關單據、提單取得的時效性和准確性,對後期的報關單,退稅單等返回的時間長短等。這些工作直接影響客戶的時間,利潤甚至經營風險。文件製作反映了公司員工的業務素質及敬業精神,影響著客戶對提供貨運服務企業的選擇。4)客戶服務。這項工作貫穿貨運的全過程,好的客戶服務可以影響其對貨運企業的選擇。包括了艙位能否得到保證?貨物是否得到妥善的照顧?業務員是否有較強的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提供的服務環節是否夠廣泛?付款條件是否優惠?是否能及時准確的提供貨物動態?電話詢問是否得到熱情親切接待?企業間的競爭實際就是為客戶提供服務的競爭。5)後期服務。後期服務包括定期回訪,及時提供新的價格行情或航線動態等,也是客戶服務的一部分,並且非常重要,是培養企業忠實客戶的重要手段。
*社會文化因素:有些客戶只信任本國的貨運企業,而有些客戶堅信國外貨運企業能提供優質服務。但在非貨運質量因素中,企業本身的商譽和形象會成為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公司的內在企業文化常常決定了企業的商譽和形象。企業文化體現了集體榮譽感和集體責任感,他能幫助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影響客戶選擇提供貨運服務的企業。
2、業內競爭者分析及市場定位策略
分析和了解業內的競爭情況,是企業制定競爭戰略和市場定位策略的基礎。企業必須明確:誰是自己的競爭者?競爭者的經營目標是什麼?他們的優勢和弱點何在?
*競爭者分析
1)識別企業的競爭者:廣義的競爭者包含了提供同類產品或服務的企業,但具體分析時應結合產品細分和市場細分,分析的范圍過大,草木皆兵,既無必要,也會浪費大量人力物力。
2)確定競爭者目標:在明確了本企業的競爭者之後,應盡可能的收集其資料,包括貨運成本、運輸質量、技術水平、攬貨渠道、促銷手段、投資規模、財務狀況等等,藉此了解競爭者的重點目標,例如是市場佔有率,獲利能力還是技術領先、服務領先,從而正確估計其競爭反應,一個以「市場佔有率」為主要目標的競爭者,對其他企業在降低運價方面的反應,比在降低成本的技術突破的反應要強烈的多。
3)評估競爭者的優勢及弱點:這項工作有時必須通過二手資料,藉助行業協會,調查公司,客戶聯誼會等形式獲得,發現競爭者的弱點也為本企業找到了爭奪某一市場份額的突破口。
4)建立競爭情報系統:明確本企業所需要的主要情報是什麼,最佳來源是什麼。將整理分析的情報通報給企業管理者,作為制定和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及具體策略的重要依據。
*選擇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定位策略
1)「直接競爭」式定位:既同競爭者爭奪同一個細分市場。企業實行該種戰略,必須能比競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產品;必須在容量足夠大的細分市場;必須比競爭者更有資金和實力。
2)「市場利基」式定位:即填補市場上的空位,這些空位為大企業所忽略的但為許多客戶重視的細上部分,在這些小市場上通過專業化經營獲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例如專業從事冷凍集裝箱運輸貨運服務的企業。
3)「特色」式定位:當企業致力於同行業內強大的競爭者全面對抗時,為獲得絕對優勢地位,可根據自己本色條件先取得相對優勢,突出與眾不同的特色,例如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擁有雄厚的資金或提供一流的服務等。
四、國內貨代企業發展趨勢預測
1.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對於貨代企業來講,發展物流是一種必然,過去的一年,中外運(SINOTRANS),中遠(COSCO),外代(PENAVICO),中海(CSCO),招商局、華潤集團等國有貨運企業都提出了明確的物流發展戰略,國外的FREIGHTFORWARDER也有這一趨勢,事實上國外的很多物流公司都是從貨代企業演變而來,在繼承貨代業務的同時,積極發展包括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管理,信息管理在內的縱深物流能力。同時貨代企業固有的以客戶為服務中心的服務宗旨及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更有利於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在簡單的中間人難以繼續為生的時候,通過第三方物流提高增值服務能力,由此增強核心能力發揮市場價值,將成為我國貨代企業實現二次創業的主要途徑。這也是貨運代理人經營理念上的回歸。
2.獨立的運輸經營人。傳統的貨運市場(非物流市場)貨運代理人的被動局面是由於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造成的,過分依賴政策性保護,依賴訂艙傭金使很多貨運代理人失去了構築自身行業優勢與核心能力的機會。但由於客戶需求的不同,貨運代理人在傳統貨運市場仍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外PANAPINA、SCHENKER等公司獨特的經營方式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而KUANNAGUL(德迅)公司作為傳統貨代業的代表,目前已在60個國家設立了400個以上的營業部,雇員超過10000人,年營業額一直在30億美元以上,利潤近5億美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很多班輪公司的營業規模。這證明傳統的貨運代理企業通過客戶細分與市場細分,建立與承運人和諧的分工與協作,是可以以獨立的運輸經營人身份在該市場進行成功經營的。通過門到門的多式聯運,靈活的吸引散戶的拼箱業務,個性化的專業大型貨物的貨運服務,積極開發中小客戶,集中貨源、規模訂艙是貨運代理人作為獨立經營人的重要服務內容,也是其優勢所在,中國的貨代企業小而散,上述業務仍處在待開發狀態,有意識的向獨立經營人轉化,提出明確的規范化產品概念,提供全過程的獨立的貨運服務是我國貨代企業在傳統貨運市場繼續生存與發展的最主要途徑。
3.尋求穩固的戰略聯盟。不管是發展物流業務還是獨立運輸經營人,中國的貨代企業必須解決小而散的問題,因為WTO的加入,中國將不晚於2004年取消貨運業的全部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國內企業必須利用在此之前的這段時間發展壯大,而國內貨代企業的聯盟與重組未嘗不可嘗試,在國際貨運代理業聯盟與重組還未聞有先例,但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可以提供借鑒,無論是聯合方式、交互方式還是通過資本市場的並購手段,只要打破貨運代理市場中,國內企業惡性對抗性競爭的習慣思維,尋求同國內企業的聯盟與重組,以此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效果,將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並將有可能為以後進一步同外資企業建立全球性戰略聯盟積累經驗。
4.外資企業並購。規范化、規模化的貨運代理市場對目前眾多中、小貨代企業是一個嚴酷的現實。市場競爭與發展的結果是「皮包」式的貨代公司將被逐漸淘汰,自由但混亂的競爭將逐步變成寡頭競爭,無法做大的中小貨代被外資企業並購也是一種很現實的選擇,畢竟,外資企業通過並購已有的國內中小企業比重新設立獨資企業能更快的了解所進入的國內貨運市場情況,更快的獲得更多的資源,有更大的成功經營的可能性。

㈧ 國際貿易與報關之類的論文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在東盟經濟部長第26屆年會上,一致同意把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原定15年縮短為10年,決定在2003年1月1日,把東盟內部工業品、農產品的關稅降到0.5%。目前,亞太地區的「成長三角」,作為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一種補充模式進展比較順利。

為了推動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1995年2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舉行高級官員「特別」會議,討論地區貿易和投資的遠景,並為今年11月在大阪召開部長級會議和第三屆領導人會議准備議事日程,同時起草在2020年以前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行動計劃」。參加會議的官員一致認為議事日程應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經濟和技術合作兩部分組成。會議同意成立一個私營企業協調組。

(四)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電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繼續加速發展、而且日趨走向實用化、產業化的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國際化分工的深化,產品質量性能的不斷提高,產品種類、規格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生產同期將大為縮短。由於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必將促使各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國際間的相互依賴和滲透進一步加深,從而推動國際商品范圍和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使商品生產的內容、形式以及組織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和新技術聯在一起,使國際商品生產和貿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為減少,而技術、知識密集度卻大大提高。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向多樣化發展,通過商品交換,促進行業內部貿易的發展。

(五)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後,跨國公司發展尤為迅速,並正在不斷改變著世界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約有1.2萬家,控制著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2/3,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佔國際貿易的40%。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技術轉讓等經濟活動。製成品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和資本貨物貿易在跨國公司內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的製成品貿易中,由於規模經濟的作用,使同一行業內部的雙向性國際商品流動發展很快,並成為貿易效益的主要來源,據1992年有關部門的調查,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60%,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45%。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更為困難。為了繞過東道國的貿易壁壘,為了有利於降低研究、試制、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已開始走向無國界化,但是直到近幾年,大企業間締結國際戰略聯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發展。跨國公司聯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國的不同優勢,通過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一)國際服務貿易蓬勃興起

進入80年代後,服務貿易正以高於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國際服務貿易額從1982年的4050億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1.5倍,同期,世界商品貿易額只增長1倍。1993年,世界商品貿易額比上年減少2%,而國際服務貿易額卻增長3%。在國際服務貿易構成中,運輸和旅遊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相對下降,通訊、保險、廣告、技術、租賃、管理等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斷增加,其商品也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密集型。

發達國家的經濟越來越「服務化」,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約佔3/4的份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在電信、數據處理、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中具有明顯優勢。世界許多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安全考慮,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普遍構築了貿易壁壘,對美國服務貿易的擴大構成強大的威脅,因此,幾年前,美國就向關貿總協定提出要求解決服務貿易的問題。烏拉圭回合經過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規定締約方所承擔的一般義務與紀律,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國民待遇、發展中國家的逐步參與、市場准入、解決爭議等條款。服務貿易多邊框架的制定,是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將使締約方對服務市場的保護與多邊談判,加強人員交往與信息流通,特別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數據處理、咨詢、廣告等服務行業的貿易逐步自由化,有利於加速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環保產品風靡全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大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的環保意識,對人類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空調、綠色電腦、綠色汽車等綠色產品的需求量明顯上升,從而推動了電器、能源、建築、石化等工業部門的變革,防治污染、節能、信息服務等將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北美、西歐的環保技術已佔據國際市場的60%,據西方7個工業國的調查,抵制非環保產品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79%,這表明綠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佔主導地位,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在國際援助和國際投資中,環保工程倍受重視。當前,許多國家不僅陸續推出嚴格的環保法規,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中,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大都制定「環保產品優先」的原則,美國柯林頓總統明確提出:對環保產品要制定出口優惠政策;歐洲聯盟已制定「綠色輸入」政策;東盟國家決定對環保產品徵收低關稅;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國際貿易方式正處在變革中

(一)無紙貿易逐步盛行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無紙貿易始於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報關都採用EDI;日本結合EDI的應用開發了「戰略信息系統(SIS)」;韓國也建立了EDI服務系統——韓國貿易網(KT—NET);我國政府已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委員會」,負責推動EDI的應用工作;聯合國也提出了應用EDI的貿易服務促進項目——ET2000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正在制定有關EDI應用的國際法,為EDI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使用創造條件。

(二)管理貿易發展迅速

管理貿易具體講是指一國政府從國家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國內外政策需要出發,對外貿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預。對國際經濟組織來講就是對國際經濟的協調管理。

進入90年代後,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於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家電、服裝、電子等商品,已開始與發達國家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傳統產業的發展,採取了不少的管理貿易措施;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各區域經濟集團為了保護區內市場,在逐步拆除妨礙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的同時,對外實行排斥,使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集團之間的非公平壟斷競爭和矛盾加劇,非成員國也感到自己的貿易空間在不斷縮小,為了擴大出口,保護市場,需要加強對貿易的單邊管理和與集團之間的貿易協調管理;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既需要採取自由貿易,消除對外經濟擴張的一切限制,同時也需要藉助國家干預外貿來提高競爭力,以保護某些產業免遭外國壟斷組織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貿易將得到迅速發展。
五、發展對外貿易的幾點思考

90年代,國際貿易發展的總趨勢,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其機遇主要是:1.有利於擴大出口。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標志著國際市場需求的穩步擴大,為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擴大出口。2.有利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國際貿易中,製成品特別是資本貨物(電器、非電氣的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高新技術、信息、智能等「軟體貿易」占的比重將不斷上升,這有利於我國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製成品的出口。

其挑戰主要表現在:1.增加了我國出口貿易的障礙,而且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2.增加了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難度,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我國的競爭對手。

為使機遇變成現實,充分利用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國應採取下列措施:

1.實行全球性的信息戰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銷網路。在世界各地尋求市場機遇,推動外貿活動的開展。
2.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特別要對無污染、附加值高、輕型化、多功能等市場發展潛力大的產品加以扶植,並作為經濟發展的策略工業對待。
3.積極開展跨國經營。我國企業應跳出傳統行業的單一產品生產框架,踴躍涉足其他新的領域,開展多種經營,積極參加跨行業的競爭。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為了繞過對方的貿易壁壘,可以輸出勞務,承包工程,以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開展跨國、跨地區經營,採取在東道國(地區)投資建廠、合資辦廠、收買股份、兼並等手段,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跨國戰略聯盟。
4.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加強法制,改善投資環境。

㈨ 國際貿易專業論文

淺論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的概述
1、什麼是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國家(和/或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國際貿易是商品和勞務的國際轉移。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
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兩部分組成,故有時也稱為進出口貿易。
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2、國際貿易是怎樣產生的
國際貿易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國際貿易的兩個基本條件是: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國家的形成。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在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貿易。
3、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區別
對外貿易是指一國(或地區)同其他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活動。因此,提到對外貿易時要指明特定的國家。如中國的對外貿易等;某些島國如英國、日本等也稱對外貿易為海外貿易。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的分類
一、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進口貿易 (Import Trade):將外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入本國市場銷售。
2、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將本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出到外國市場銷售。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甲國的商品經過丙國境內運至乙國市場銷售,對丙國
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於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目前,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
二、按商品的形態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有形貿易(Visible Trade):有實物形態的商品的進出口。
2、無形貿易(Invisible Trade):沒有實物形態的技術和服務的進出口。例如,機器、設備、傢具等都是有實物形態的商品,這些商品的進出口稱為有形貿易。專利使用權的轉讓、旅遊、金融保險企業跨國提供服務等都是沒有實物形態的商品,其進出口稱為無形貿易。
三、按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貿易中的關系國際貿易可分為
1、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貿易的出口國方面稱為直接出口,進口國方面稱為直接進口。
2、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和轉口貿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間接貿易中的生產國稱為間接出口國,消費國稱為間接進口國,而第三國則是轉口貿易國,第三國所從事的就是轉口貿易。
例如,戰後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機,但是風險也很大。我國的有些企業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時,大多是先把商品賣給伊拉克的周邊國家,再由伊拉克的周邊國家轉口到伊拉克。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的主要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的多。
這里,主要是將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進行一些對比。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區別,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一、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共同性
1、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相同;
2、有共同的商品運動方式;
3、基本職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經濟規律的影響和制約。
二、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區別
1、各國的經濟政策不同;
2、語言、法律及風俗習慣不同;
3、各國間貨幣、度量衡、海關制度等不同;
4、國際貿易的商業風險大於國內貿易。
綜上所述,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統計分析指標
1、貿易額和貿易量
貿易額就是用貨幣表示的貿易的金額,貿易量就是剔除了價格變動影響之後的貿易額,貿易量使得不同時期的貿易規模可以進行比較。這里有三個概念需要掌握。
(1)對外貿易額(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之和。
一般用本國貨幣表示,也可用國際上習慣使用的貨幣表示;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額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國在統計有形商品時,出口額以FOB價格計算,進口額以CIF價格計算;無形商品不報關,海關沒有統計。
(2)國際貿易額:(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貨幣表示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值的綜合,又稱國際貿易值。它等於一定時期內世界各國用FOB價格計算的出口貿易額之和。
(3)貿易量:貿易量是為了剔除了價格變動影響,能准確反映國際貿易或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數量,而確立的一個指標。在計算時,是以固定年份為基期而確定的價格指數去除報告期的貿易額,得到的就是相當於按不變價格計算(剔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的貿易額,該數值就叫報告期的貿易量。
貿易量可分為國際貿易量和對外貿易量以及出口貿易量和進口貿易量。
2、貿易差額
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
(1)貿易順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國也稱它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時期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
(2)貿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國也稱它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時期的出口額小於進口額。
(3)貿易平衡:就是一定時期的出口額等於進口額。
一般認為貿易順差可以推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所以各國無不追求貿易順差。但是,大量的順差往往會導致貿易糾紛。例如日美汽車貿易大戰等。
3、國際貿易條件
國際貿易條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的對比關系,又稱進口比價或交換比價。它表示出口一單位商品能夠換回多少單位進口商品。很顯然,換回的進口商品越多,越為有利。貿易條件在不同時期的變化通常是用貿易條件指數來表示,貿易條件指數是出口價格指數和進口價格指數的比值,計算公式是:出口價格指數除以進口價格指數,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貿易條件指數為100)。
報告期的貿易條件指數大於100,說明貿易條件較基期改善。
報告期的貿易條件指數小於100,說明貿易條件較基期惡化。
4、貿易的商品結構
貿易的商品結構(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類商品在貿易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這里涉及到一個商品分類的問題,一般有兩種分類方法。
(1)聯合國秘書處的《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為10大類,其中0一4類商品稱為初級品,把5一8類商品稱為製成品,第9類為沒有分類的其他商品。初級產品、製成品在進出口商品中所佔的比重就表示了貿易的商品結構。
(2)是按生產某種商品所投入的生產要素進行分類,可分為勞動密集型商品、資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種生產要素密集型商品。
5、貿易的地理方向
(1)對外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該國進口商品原產國和出口商品消費國的分布情況,它表明該國同世界各地區、各國家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
例如,2003年我國前十位進口來源地分別是日本、歐盟、台灣省、東盟、韓國、美國、香港地區、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巴西。2003年我國前十位出口市場分別是美國、香港地區、歐盟、日本、東盟、韓國、台灣省、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確定的2003年我國前十大貿易夥伴(根據進出口總額確定)為日本、美國、歐盟、香港地區、東盟、韓國、台灣省、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2)國際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國際貿易的地區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個地區、各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通常用它們的出口額(或進口額)佔世界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來表示。
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國家或地區是美國、德國、日本、法國、中國、英國、加拿大、義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進口前 八位國家或地區是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中國、義大利、加拿大。
6、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外向程度大小的一個基本指標。它是指對外貿易額在該國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中隱藏在匯率機制中的剝削
青年學者劉周在「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一文中,發現了現行國際匯率機制中包含的剝削。揭開了隱藏在國際匯率機制中的剝削秘密。該文認為:
現行國際匯率機制,是現行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利於「少數剝削全世界的國家」的匯率機制。
舉例來說,以1美元兌換人民幣7.5元計算。一個美國人擁有8000美元,這在美國是比較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美國人拿著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兌換成人民幣就是60000元人民幣。而在中國物價極低而美國物價極高的條件下,用60000元人民幣在中國購買的實物比8000美元在美國所能購買的實物的價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這也就是說,這個美國人拿著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用不著生產,用不著勞動,用不著冒任何投資的風險,這8000美元就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增值,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利潤。這部分增值出來的利潤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是靠無償佔有中國人民的血汗來實現的。中國與美國的關系如此,世界上一切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也基本如此——即發展中國家物價低而且貨幣匯價也低,發達國家物價高而且貨幣匯價也高(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日元匯價低但是日本的物價極端地高,因此歐美國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無錢。但是,歐美國家的人到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錢,因為一方面他們攜帶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到成倍的所往國貨幣,另一方面所往國的物價又比本國物價低的可怕。所以他們在本國只可以買到一根火柴的錢到了發展中國家便可以買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基本現實)。所以,現行國際貨幣匯率機制是一種極其反動的匯率機制,它是西方發達國家剝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種極具隱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礎是國際間的強權關系,它的基本內容是由殖民地時代的殖民掠奪關系決定並逐步演變而來的。它與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和平掠奪的工具,而這種所謂的和平掠奪則是殖民地時代武裝掠奪的繼續。(真正平等的匯率機制,基本上應該以各國的物價指數作為主要的基礎指標。因為物價較低即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多,因此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高;而物價較高則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少,因而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低。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該文並認為: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們(尤其是跨國財團的資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資本和經營管理手段而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但是構成他們利潤的絕大部分,實際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國際貿易機制來實現的。我們知道,現行的不平等國際貿易機制,是歷史形成的。它是歷史上的殖民國家武力征服的產物,而且直到現在依然是依靠武力來維持的。所以,毫無疑問地,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們,和平地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的時候,他們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和平的掠奪;他們在進行這種偽善的和平掠奪的時候,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全新意義上的武力掠奪,實質上是在參與著一場跨越歷史時代的血腥的和骯臟的掠奪戰爭。資本家們正是這場骯臟戰爭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們的利潤依靠了他們各自國家的歷史上的武力,並且也依靠著現在的武力,所以,他們歸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賺錢,他們發的依然是戰爭財。所以,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不是資本而是暴力。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中的平行進口問題
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的關系更加密切,在國際貿易和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交叉領域中產生了許多復雜的問題。平行進口就一個典型的因知識產權保護而引起的國際貿易問題。
所謂平行進口,一般是指知識產權權利人或獨占被許可人有無權利禁止合法生產的產品從國外進口的問題,即在國際貿易中,合法持有知識產權產品的一方未經進口國相關知識產權權利人同意,將該產品經由合法途徑進口至該知識產權受保護的國家並銷售的行為。平行進口問題在本質上集中反映了知識產權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的沖突,以及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貿易自由化之間的矛盾,正逐漸成為一個備受關注和爭議的熱點。
事實上,無論是從法律規定的角度,還是從司法保護的角度,我國對平行進口的法律規制尚處於不成熟狀態。在國際層面上,我國是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締約國,締結並參加了《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等一系列重要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條約。這些條約對於平行進口問題基本沒有涉及或者將這部分問題交由各締約方自行規定。這樣,我國有關平行進口的法律問題主要依據國內法解決。然而,我國的《專利法》、《著作權法》和《商標法》這三部知識產權的基本法都沒有涉及到「平行進口」問題。同樣,我國的《反不正競爭法》、《對外貿易法》、《海關法》等本應該涉及平行進口內容的法律都沒有涉及這一領域的問題。
由於我國目前尚缺乏有關平行進口的法律依據,致使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平行進口現象遠比在法院提起訴訟的多,知識產權人苦於沒有無從界定其權利范圍,也無從知曉我國對平行進口的態度。在前幾年中,由於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產品生產成本較低,而且之前對進口商品一直採取高關稅政策,因此向中國平行進口的案例尚很少見。然而,從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來看,目前平行進口產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例如,我國貿易壁壘的削減將為現有的具備潛在平行進口趨勢的商品打開國門。關稅的大幅度降低和配額的減少,一方面使平行進口商進行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平行進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以前通過走私渠道入境的平行進口產品轉入正規渠道,增加平行進口的流量。除此之外,由於進口配額許可證和市場准入的弱化,企業的外貿經營權將得到實現,這也為平行進口在我國的發生准備了制度性前提。而且,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企業作為出口方將知識產權產品出口到外國從而導致的平行進口爭議也有不少。因此,企業對於國際貿易中的平行進口問題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我國對於平行進口作出制度性的認定和規范已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制度確立之前,企業對於平行進口的基本含義和可能帶來的後果應有必需的認識,才能在充分估計各種市場風險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經營決策。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約束
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約束主要來自以下五個方面:一、國際環境公約;二、WTO協議中的環境條款;三、環境標志制度;四、國際 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准;五、進口國的有關環境與貿易法規、技術標准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運輸方式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