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1-25 05:03:37

A.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和前景

國對外開放的現狀及前景

外經貿部外資司副司長 孫鵬

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

很榮幸能夠藉此機會向各位介紹一下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現狀及前景。

對外開放伊始,中國服務業的部分領域即開始引入外資。中美合資的建國飯店,即是我國首批批准設立的3家外商投資企業之一。此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領域日益擴大。目前,中國服務業的絕大多數領域,外國投資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投資。截至2001年底,以服務業為中心的第三產業累計合同外資額2680億美元,佔全國合同外資總額的35.97%。2001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額外金額114.11億美元,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24.35%。正是由於中國政府積極、合理、有序地引導外商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才促進了中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下面,我著重介紹一下中國銀行、保險、電信、商業零售以及旅遊等領域吸收外資的一些基本情況及政策。

一、銀行

中國從1982年開始銀行領域吸收外商投資的試點工作。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銀行吸收外資試點城市由原來的13個擴大到24個,1999年又擴大到全國所有中心城市。目前,外國金融機構可以在中國所有城市開設營業性金融機構,投資形式包括:外資銀行分行、獨資或合資銀行,獨資或合資財務公司、合資投資銀行。截止2002年6月底,外商在華設立的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保險除外)共167家,其中分行147家,合資銀行7家,獨資銀行6家,外商投資財務公司7家,代表處233家。1996年12月我國開始允許外資銀行試辦人民幣業務,截至2000年底,經人民銀行批准可以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已達32家,其中上海26家,深圳8家。2001年底國務院頒布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主要修改內容是:允許外資銀行不受地域和服務對象的限制,全面開展外匯業務;取消現行人民幣業務市場准入對外資金融機構設定的業務規模數量指標要求;不再要求合資銀行或財務公司中方合營者必須是金融機構;對人民幣業務將按入世承諾的時間和地域逐步放開,直至5年內將全部取消地域和服務對象的限制。

二、保險

1992年,中國開始有條件地開放保險市場,允許外國保險機構在上海試點舉辦保險分公司和合資保險公司。1995年又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廣州。截至2001年底,共有29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44家營業性機構。最近,加拿大的合資保險公司光大永明和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分別在天津和北京正式開業。外資保險機構在我國主要開展境內外商投資企業財產保險及與此相關的信用險和責任險、外國個人付費人身保險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等業務。去年底,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於今年2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明確了外商向保險業投資的資格條件、設立程序、業務范圍、法律責任。保險業的進一步開放,將嚴格按照中國在入世服務貿易減讓表中的承諾在入世2-3年內逐步實施。

三、電信

加入WTO前,電信經營業務屬於國家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入世後,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電信業開始有步驟、有限制地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並在入世後的5年內逐步放寬地域、外資比例和業務范圍等方面的限制。為此,2001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信息產業部和外經貿部聯合頒布了《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明確了外商投資設立電信企業的條件、程序,並在2002年4月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取消了外商投資於電信運營業的禁令。2002年3月22日,美國AT&T公司和上海市電信公司、上海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我國第一家電信運營企業--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相信中國的電業將在外資的推動下獲得更大的發展。

四、商業零售

1992年國務院決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大連、廣州、青島及5個經濟特區各試辦1-2家中外合資商業零售企業,之後又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共試辦2家合資連鎖商業企業,在內地試辦幾家與台商合資的商業零售企業。1999年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聯合下發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將試點地域擴大到了所有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並對中外方資格條件、中外方股權比例等予以了明確規定,同時國家正式開始了外商投資於批發業的試點。

目前為止,經國家批準的合營商業零售企業共計49家,商業批發企業1家。上述49家企業共設立分店482家,項目總投資29.38億美元,累計注冊資本總額6.03億美元,其中外方累計注冊資本總額5.14億美元。歐美著名的跨國連鎖企業,如沃爾瑪、麥德龍、歐尚、百安居等均已在華投資設店,開展連鎖經營,其中美國沃爾瑪已在華設立了13家分店,德國麥德龍設立了15家分店,法國歐尚設立了4家分店,英國百安居設立了12家分店。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正在依法對地方自行批準的277家外商投資商業企業進行清理、整頓。目前,已有近50家完成了整改工作,其它企業的整改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為進一步促進國內商業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推動國內市場建設,按照我國的入世承諾和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發展規劃,有關部門正著手重新修定《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不久即將公布。新辦法擬將商業領域利用外資工作由試點轉為正常開放,並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條件。

五、外貿

中國政府規定,外商可以在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深圳福田、沙頭角、汕頭、廈門、海口、大連、天津、青島、張家港、外高橋、寧波、福州、廣州等保稅區內成立貿易企業,在保稅區內從事轉口貿易和為保稅區內企業代理生產用的原材料、零配件的進口及產品的出口。

1996年9月,外經貿部頒布了《關於設立中外合資對外貿易公司試點暫行辦法》,允許在上海浦東和深圳經濟特區設立中外合資對外貿易公司,經營除國家組織統一聯合經營的出口商品和國家實行核定公司經營的1進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從而開始了我國外貿領域吸收外商投資的試點。

目前,經批准可以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和部分外貿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外商投資外貿公司

共計批准設立了5家合資外貿公司。近期外經貿部正在修改外商投資設立外貿公司的試點辦法,擬放寬設立條件、取消試點地域和數量限制。有關修改方案現已上報國務院。

2、外商投資性公司

根據外經貿部1995年頒布的《關於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暫行規定》及1999年和2001年頒布的兩個補充規定,在中國境內投資設立的投資性公司可以以代理或經銷的方式銷售其所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並可以在境內收購不涉及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出口。允許投資性公司購買所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系統集成後在國內外銷售,如所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能完全滿足系統集成需要,允許其在國內外采購系統集成配套產品,但所購買的系統集成配套產品的價值不應超過系統集成所需全部產品價值的50%。同時,在投資性公司所投資企業投產前或所投資企業新產品投產前,為進行產品市場開發,經批准,可允許投資性公司從其母公司進口少量與所投資企業生產產品相同或相似的非進口配額管理的產品在國內試銷。

3、年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生產型企業

根據外經貿部2001年下發的《關於擴大外商投資進出口經營權有關問題的通知》,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生產型企業經批准可以從事非配額許可證管理、非專營商品的收購出口業務,並可以參加自產產品的出口配額招標。據統計,目前,出口額超過一千萬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達2073家,出口總金額為857.82億美元,占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值(1332.35億美元)的64.4%。

此外,根據現行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外商投資商業企業也可以從事國內產品的采購出口和自營商品的進出口業務;根據《關於擴大外商投資進出口經營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可以為進行其研發產品的市場測試進口並銷售少量其母公司生產的高新技術產品。

六、旅遊

1998年以前,中國只允許在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內設立中外合資的旅行社。按此規定,中國政府批准設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旅行社---雲南力天旅遊有限公司。1998年底,外經貿部與國家旅遊局聯合頒布了《中外合資旅行社試點暫行辦法》,進一步擴大了旅行社的對外開放,改變了過去外商只能在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設立合資旅行社的狀況。2002年1月,國務院公布了《旅行社管理條例》,進一步降低了合資旅行社的注冊資本金標准(外商投資旅行社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400萬元),取消了一家外國投資者只能設立一家旅行社的要求。中外雙方只要符合《旅行社管理條例》中規定的條件,即可申請設立合資旅行社,經營入境旅遊業務和國內旅遊業務。與此同時外經貿部也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准備提前在部分地區試點,允許外資設立獨資旅行社。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批准了10家外商投資旅行社。

七、運輸及國際貨運代理

在道路運輸方面,目前中國已批准設立700多家中外合營道路運輸企業。外經貿部與交通部與2001年11月出台了《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管理規定》,對外商投資道路運輸公司(客運與貨運)的設立條件,審批程序等予以了明確規定。

在水路運輸方面,目前中國已批准設立了60多家從事國內沿海和內河運輸的中外合營航運企業,60多家從事國際海運的中外合營航運企業。國務院於2002年底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對外商投資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業務做出了原則性規定。

在航空運輸領域,日前國家公布了《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暫行規定》,進一步放寬了外資從事民用航空業的條件。截止2000年,外商在民用航空業投資累計達4.2億美元,共設立企業64家。

在國際貨運代理領域,2001年底,外經貿部公布了《外商投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定》。按此規定,外商可在中國境內設立合營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並按入世承諾三年內允許設立獨資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目前,我國已批准設立了約300多家外商投資國際貨代企業,這些企業在國內其它城市設立了近200家分公司。

八、會計服務

為促進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康發展,縮小我國會計、審計行業與國際同行的差距,從1992年起,我國開始有條件地允許國際知名的會計公司與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舉辦會計師事務所。目前,我國已經批准設立了9家中外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可在規定的經營范圍內為國內外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此外,我國還允許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在國內投資設立了6家成員所,4家發展聯系所。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允許獲得我國執業注冊會計師資格的外籍會計師與我國執業注冊會計師設立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並准備制定外商投資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規定,明確外商投資會計師事務所的形式、審批程序,規范此領域的外商投資。我們將積極引進國外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我國會計服務市場,以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外的接軌。

九、法律服務

目前中國尚不允許外商投資設立律師事務所,但經批准,外國和香港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可以在國內設立代表處,開展不包括中國法律事務的相關業務。此類代表處現已設立110家。

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務院於2001年頒布了《外國律師事物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按入世承諾取消了原有代表處設立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允許外國律師事物所在境內設立多個代表機構。

除上述服務領域以外,資產評估、出版、印刷、建築、房地產及物業管理、音像製品、餐飲及娛樂、維修、咨詢、廣告、醫療、教育、租賃、商檢、工程設計等領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商開放,而且凡是對外資准入有限制的領域均已制定相應法規,中國已建立起服務業外資准入的法規體系。由此可見,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已由過去的個別領域、少數部門發展到了多領域、多部門,基本形成了整體開放的新格局。

十五期間,我們將按照「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的原則,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繼續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服務業的整體對外開放。要把吸收外資與我國服務業的結構調整相結合;要鼓勵並正確引導外商投資從事現代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積極推進旅遊業的對外開放;放寬外商投資會計、法律、管理咨詢、工程咨詢等中介服務的限制;探索並試行吸收外資發展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審慎推進金融、保險、電信、證券的對外開放。開放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服務領域外資市場准入的法規體系,使服務業的開放公開、公正地健康發展.

中國的投市場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和地區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未來的幾年裡,中國服務業更將成為投資者的聚焦點,我們相信,致力於中國服務業的外國投資者必將與中國的服務業獲得共同發展。

這篇文章應該對你有幫助,我是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網站上。

B. 進口貿易的現狀和趨勢

對外貿易行業發展勢頭鞏固 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復甦,國際市場需求不斷改善,國內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步伐加快,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下半年,盡管外貿不確定因素給我國貿易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勢不改、我國積極推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等因素的影響下,預計對外貿易將保持平穩運行,增速較上半年略有放緩,質量效益提升成為發展的主要特徵。

中國貿易進出口亮點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7月中國進出口總額16.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8.6%;其中出口8.89萬億元,增長5%;進口7.83萬億元,增長12.9%;順差1.07萬億元,收窄30.6%。7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額2.60萬億元,增長12.5%;其中出口1.39萬億元,增長6%;進口1.21萬億元,增長20.9%;貿易順差1769.6億元,收窄42.6%。今年以來,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外貿發展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

外貿發展穩中向好、結構優化

在國內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製造業生產逐步回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推動下,我國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增速達到21.0%,處於近7年同期高點。由於進口增長快於出口,貿易順差顯著收窄,國際收支更趨平衡。我國對外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從2007年的9.9%已經下降到2017年的1.4%,2018年上半年比例為2%,處於收支平衡合理區間,顯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更趨均衡。

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從產品結構看,1-7月機電產品出口增長6.8%,高於整體水平1.8個百分點,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3%,其中產品附加值較高的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增長7.6%,機械設備出口增長8.6%;資源能源型產品包括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等商品進口量增加,醫葯、化妝品、水海產品等消費品進口規模擴大,支持進口政策顯效。

從貿易方式結構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2.7%,高於整體水平4.1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58.9%,比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從海外市場結構看,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5.9%、5.2%和11.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速。我國貨物貿易出口帶動了相關金融、保險、物流、勞務等對外服務出口,並為周邊國家帶來了商機與貿易投資機會。1-6月,我國服務貿易增長8.5%,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從企業結構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1.4%,比重繼續提升,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9.2%,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顯示貿易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從區域結構看,1-6月,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平均為17.8%,超過全國增速9.9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增速為13.2%,超過全國增速5.3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外貿增速為8.8%,東部10省市外貿增速為6.7%。中西部、東北進出口增速高於全國整體,顯示貿易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外貿發展建議分析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產業升級步伐。通過產業升級逐步擺脫美國等高科技國家制約。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推動創新發展,加強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落實「互聯網+製造業」戰略,培育以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為基礎的競爭新優勢;提高產業發展精細化程度,提升製造業優良產品比例;提倡綠色製造,圍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大幅降低能耗、物耗水平。

提高核心技術水平。通過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渠道,重點攻關國民經濟發展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重要零部件,提升電子、新材料、機械設備等行業國際競爭力,降低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對外依賴。

打造若干產業技術聯盟。圍繞世界科學前沿和中國戰略需求,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重大創新能力、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帶動輻射區域發展的產業技術聯盟,切實提升國家創新能力。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強對外貿易扶持政策。完善外貿政策協調機制,優化通關、質檢、退稅、外匯等管理方式,支持新型貿易方式發展;提高出口退稅比例,擴大出口保險范圍,降低企業貿易成本;推動多邊合作、雙邊合作談判,拓寬國際市場,幫助外貿企業尋求新商機。

加強就業扶持政策。建立對美貿易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清單,緊密監測對外貿易以及相關領域的就業運行情況。

加強財政扶持政策。建議研究啟動發行特別國債預案,支持重點領域技術攻關、重點行業貿易失衡等問題。

3、大力推動出口多元化

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鼓勵引導企業在開拓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同時,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產業全球運籌和經營能力,加快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抵消外貿不確定因素對我國商品出口的影響。

積極優化進口結構。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穩定出口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進口,增加有助於轉型發展的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重大技術進口,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C. 國際貿易現狀

國際貿易總額不斷上升,貿易分工也由水平化與垂直化不斷發展,分工不斷細版化權。
貨物貿易依舊是處於領先位置,但服務貿易的比重也不斷上升。
貿易也呈現出一體化趨勢,各國不斷組建區域貿易經濟,互惠互利,貿易壁壘不斷降低。
越來越多國家不斷加入國際貿易當中,最近,俄羅斯也成功加入世貿組織。
總體上,國際貿易不斷深化,經濟全球化。

D. 國際貿易專業發展歷史和現狀是什麼

1.發展歷史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設置的歷史比較長。建國初期,我國部分高校就設置了國際貿易類專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從事外貿工作的人才。然而,由於我國對外貿易工作長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外貿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很小,往往只是國家對外創匯的手段,因此,相應地外貿高級人才的培養規模也比較小。1979年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搞活的需要,一些高校陸續設置了國際經濟、國際商務、工業外貿等專業,這些專業很快成為熱門,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急需的人才。
2.發展現狀國際經濟與貿易是運用國際經濟學中的貿易理論和分析方法,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門學科。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快以及中國加入WTO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高級專門人才。

E. 外貿行業現狀

前景不錯,競爭挺激烈的,參考《2016-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可知,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得到一個質的發展,對外貿易實現快速增長,進出口額快速發展並且屢創新高,貿易狀況持續改善,持續的貿易順差使我國成為一個貿易大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
中國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企業絕大多數缺乏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這往往會導致企業不能生產性能完善的商品用於對外貿易。產品難以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在國際市場日益加劇的市場經濟中很難處於有利的地位。
對外貿易面臨新的貿易壁壘的制約
經濟在快速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經濟范圍內的迅速發展,世界其他國家開始以種種借口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實施貿易壁壘,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歐盟、美國、加拿大等等國家都針對我國的出口產品實施了貿易壁壘政策,這大大的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綠色貿易壁壘已給我國外貿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F. 當前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是什麼

從世界135個經濟體先後加入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組織,迄今沒有一個成員退出,30多個經濟體正在努力申請加入和我國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邊組織對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盡管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門費」,為此可能產生一定的臨時性的負面影響。但只要我們拿出應對措施,正面影響一定會遠勝於負面影響:
1.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加入這個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國際分工利益,與世界先進經濟技術同步前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WTO是三大全球性國際經濟組織之一,被稱為「經濟聯合國」。WTO具有制訂和管理世界經貿秩序的作用,目前WTO規則主要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制訂。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3.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WTO是以市場經濟為基點的一整套多邊秩序。加入WTO,與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目標相一致。可以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並以WTO規則為參照,有力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全和完善。
4.有利於擴大出口貿易。
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並以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得普惠制等特殊優惠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加,短期內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將受益最大。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比如在一些國家我國不能獲得普惠制待遇,在有的國家被實施配額限制,還有一些國家以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案中主觀選定類比國價格或生產成本作為測算中國出口商品傾銷率的依據,致使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不斷增多。加入WTO後,當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通過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維護我國國家和企業利益。
5.有利於引進外資。
加入WTO,實施WTO的有關協議,中國的國內市場,尤其是服務市場將更加開放;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外銷比例將不再適用;外匯平衡制約不復存在;外經貿政策的透明度增加;中國將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這樣,隨著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大幅增加,投資方式實現多樣化,從而大大活躍投資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6.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
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外國跨國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從而將強化競爭機制,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迫使國內企業注重研究開發和對品牌的培育,加大技術投入,竭力提高員工素質和企業管理水平。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國有企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改制、重組、聯合、兼並的進程。由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有利於降低某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7.有利於我國技術進步。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由於我國不是WTO的締約方,目前主要工業發達國對我國實行技術出口管制,同時由於我國未參加WTO知識產權保護協議,外國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尚存疑慮,不願向我國出售先進技術。加入WTO後,我國在獲得高新技術產品和先進技術方面的條件將大大改善。
8.有利於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
據國外專家估計,加入WTO,中國的GDP可增長2~4個百分點。
9.有利於擴大就業機會。
加入WTO後,投資和出口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BGSUW_

G. 中國國際貿易的現狀及特點是什麼

商務部4月30日發布了春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報告指出,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我國進出口仍處於正常范圍,對外貿易運行總體良好。同時,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趨緊,不確定因素還在進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放緩是首要因素

「世界經濟和貿易形勢的變化將是今年我國出口形勢所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劉海泉在媒體發布會上說。

根據《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美國次貸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經開始向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縱深發展。「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下滑的態勢還將持續。」

2007年,歐盟、美國、日本為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據劉海泉介紹,目前美國占我國直接出口額的17.5%,算上轉口貿易在內,我國對美國出口仍要佔到我國出口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從世界貿易結構看,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那麼歐盟、日本的經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將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4.1%調降至3.7%,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預計美國經濟增長今年將回落至0.5%,歐元區和日本回落到1.4%。

我國成為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承擔者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說,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進口成本,構成通脹壓力。同時,也將使出口企業的經營壓力繼續增加。通常情況下,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競爭激烈制約,工業製成品價格漲幅遠遠落後於初級產品,靠提價轉移原材料成本上升會越來越困難。

「作為製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中國成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承擔者,出口企業利潤空間將受到擠壓,盈利水平將下降,經營壓力增加。」報告說。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原油、成品油、鐵礦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的進口價格分別增長了66%、60.6%、80.6%、77%和69.3%。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說,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小企業的利潤不斷下滑,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壓力非常大。他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應當通過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換代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國內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影響更加明顯

目前國內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幣升值加快、原材料漲價、勞動力和環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貿政策調整等因素產生疊加。

報告稱,從近期來看,企業結構調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可能影響企業利潤。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1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4%。同時,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感受到流動資金緊張和資金成本壓力增加。

許多企業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相當有限,在國際市場低迷的條件下通過提價轉移成本越來越困難,出口利潤率下降甚至虧損。許多出口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或長單改短單的情況,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尤為明顯。

報告指出,由於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調低輕紡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這些行業的出口競爭優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H. 國際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問題研究的參考文獻

中國貿來易發展與經濟增長影源響機制的經驗研究
沈坤榮… - 經濟研究, 2003
http://www.usc.cuhk.e.hk/wk_wzdetails.asp?id=3091

中國區際貿易壁壘及其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王雷 - 財貿研究, 2003
http://web.cenet.org.cn/upfile/11337.doc

I. 中國國際貿易現狀

當代經濟全球化的生產基礎是產業內分工。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對經濟生活國際化作過十分精闢的論述,闡明了這個歷史趨勢是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發展的。產業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紀的國際分工,即英國作為工業的太陽與廣大農業和原料附庸之間的分工,從而就像《黨宣言》所說,生產和消費都變成世界性的了。隨著資本主義向壟斷階段過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導致了工業國之間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國的優勢在鋼鐵、造船、採煤等工業,德國則擅長電氣、化學等工業。二次戰後,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國際分工出現了一種新的模式,並佔了主導地位,這就是產業內分工。過去的國際分工主要是要素稟賦所制約,現在科技優勢足以減輕甚至擺脫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以至同一行業內的各個部門或同一企業內的各個分廠、車間和工藝流程,都可分散到全球部署定位,實現最優配置。

產業內貿易便是上述這種分工的表現形式,這種貿易60年代以來發展十分迅速,從而在西方國際貿易理論中也得到了反映。1975年格魯伯爾和勞埃德(H.G.Grubel and P.J.Leoyd)的論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提出的定義和測量方法為學術界廣泛接受。產業內貿易就是一國同時既出口又進口某一同類產品,所謂同類產品則按聯合國的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ITC)的三位數來劃分。SITC將國際貿易中的商品分為10大類(Section),大類以下分63個部(Division),部以下又分為233個組(Group),組以下再分為786個小組(Subgroup),小組以下分為2000個基本項目(Item)。這就是說屬於同一「組」的產品就是同類產品,但也有人採用較為寬松的劃分標准,即以同一「部」的產品作同類產品。他們提出的計算公式如下:

(Z[,i]+M[,i])-|Z[,i]-M[,i]|

B[,i]=—————————————————×100

(Z[,i]+M[,i])

上式也可寫作

|Z[,i]-M[,i]|

B[,i]=(1- ————————————)×100

(Z[,i]+M[,i])

在上式中,B[,i]便是反映產業內貿易的指標,稱之G-L指數,在0-100間變動,愈趨向於100,表示產業內貿易水平愈高。i指產業,Z指出口額,M指進口額。他們和其他西方學者的研究都表明:(1)產業內貿易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的製造業,據經合組織的材料,1991年6個西歐國家的製造業中有60%以上是產業內貿易,另外6個西歐國家這一比重為50%~60%。(2)製成品的產業內貿易遠高於初級產品,最高的當推機械和運輸設備以及化學工業,科技密集度愈高的部門,其產業內貿易的傾向也愈大。(3)一國的經濟增長與產業內貿易水平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根據上述,我們可將世界G-L指數當作反映全球化的生產指標,因為G-L指數愈大,說明各國在生產專業化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愈高。產業內分工的主要形式有同一產品不同檔次、品質或僅僅是型號、規模不同的專業化,例如大量出口若干品牌的汽車,同時又大量進口另一些品牌的汽車。還有零部件或工藝流程的專業化,由各有關企業參加協作來完成最終產品。我國的加工貿易可說屬於後一種形式,它是通過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進行加工裝配而又出口來完成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加工貿易發展迅速,80年代中期加工貿易出口額還只有56億美元,在我國全部出口中也僅佔18%,而一般貿易的比重則高達82%,但到1995年其金額增至740億美元,10年內增長了12倍之多,比重也上升為50%,開始超過一般貿易;到1996年加工貿易金額增至1044.7億美元,比80年代中期增長了將近18倍,比重約佔57%。加工貿易在外資企業出口中的比重更高,而外資企業目前在我國全部出口中已佔45%,其增長勢頭之強勁遠勝於國有企業。因此可以說近十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之所以能夠持續地迅速增長,加工貿易是主要的支撐力量,它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工貿易擴大了我國的就業規模,據廣東省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貿易在全國加工貿易總額中約佔55%,吸收了約1000萬人就業,估計全國藉此解決就業的人數約近2000萬。加工貿易還帶動了我國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某些製造業部門的成長,有的可說是從零開始的,例如,家用電器就是從組裝起步,後來成長為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成品的出口比重得以在較短時間內超過初級產品,這是與加工貿易的發展分不開的。由此可見,加工貿易確實為我們參與並利用產業內分工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但加工貿易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擾和矛盾,這主要與對外貿易中的雙重機制有關。為了扶持加工貿易,對其所需的中間品免徵進口稅,同時各地區還有自己的優惠措施,於是就在一般貿易的促進機制以外,又形成了一套與之相平行的加工貿易的促進機制,從而引發了以下矛盾:

1.一般貿易的促進機制主要在於出口退稅,實現零稅出口,而加工貿易的出口只有在國內創造價值部分才給予退稅,從原則上說,二者都是合理的,可以並行不悖。但當一般貿易的出口退稅不能全部到位時,有的企業就會由一般貿易轉向加工貿易,特別是那些需用高關稅進口原材料和中間品的企業,將改做加工貿易,減少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原材料和中間品,這樣就影響了國家的關稅收入。

2.如果加工過程集中在出口加工區或保稅區進行,海關就便於實施有效的監管。但我國的加工貿易並無地域限制,從沿海到內陸,可謂星羅棋布,確實不易監管。再加外貿企業有經營權而缺乏加工能力,生產企業有加工能力而沒有經營權,工貿脫節,漏洞不少,以致不法之徒有隙可乘,將保稅進口的原材料和中間品在國內倒賣以謀取厚利。例如,1997年海關查獲的走私大案中約有一半左右的金額是利用加工貿易渠道進行的。

必須指出,以上的矛盾不是由加工貿易這個利用國際分工的形式本身所產生的,對於兩種平行機制只要不斷協調,統籌兼顧,使之保持恰當的平衡,矛盾是可以解決的。對於走私,中央已下定決心,全面進行打擊,同時1997年銀行建立了加工貿易台帳制度,海關和外匯管理局也進一步加強了加工貿易進出口的核銷措施。因此,利用加工貿易進行走私的非法活動正在受到遏制。

當前加工貿易的主要問題在於本身還處於低級階段,其特點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即原材料和零部件依靠客戶供應或自行從海外進口,加工裝配後的成品又通過客戶所掌握的銷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我國企業只是發揮了勞動力資源的優勢,收取有限的工繳費,而要創收更多的外匯,就只有大進大出。為了進一步利用產業內分工的潛力,分享更大的利益,必須加快加工貿易的升級,其關鍵是抓好中間品的進口替代,即以更多的國產成份取代外來的中間品,使產品的國際價值鏈中有更多的環節轉移到國內,這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國內附加值,增加創匯,也能擴大與國內上下游相關產業的聯系,從而使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發生更大的拉動作用。

回顧70年代初期和末期的兩次能源危機,迫使西方發達國家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一系列產業向外進行梯度轉移,東亞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也將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向中國大陸移植。我國的加工貿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中興起的,其中較成功的便是家用電器,從加工組裝發展為成熟的產業,並開始走向世界市場。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在進行著新一輪的產業升級,產業內分工不斷向縱深發展,客觀上出現了新的機遇,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我國的加工貿易就能登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希望採納

J. 我國國際貿易現狀如何分點概括

首先、以下不是復制的、 詳細的數據我有 你也可以自己總結分析。 我國國際貿易的現狀我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5090.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661億美元,進口額為2435.5億美元;200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21738.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12180.2億美元,進口額為9558.2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增長速度連續六年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了4.27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居於第三位。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影響我國出口的一些問題。1.貿易順差大幅度增加,並且有持續擴大的趨勢上個世紀80年代,進出口貿易1年平衡,兩年順差,其餘7年逆差。合計為42.9億美元逆差。而從1990年起,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除1993年外,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20億美元, 2006年全年貿易順差達到1775.17億美元,2007年貿易順差為2624.84億美元,2008年貿易順差達2958.44億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順差1955億美元。①2.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阻礙我國商品的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或區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願性的技術性措施。 (1)我國有60%以上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貨物金額已超過25%,約為450億~500億美元。(2)已經從生產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加工領域,不僅包括貨物商品,還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務領域,已經成為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國的貿易成本,引發了貿易爭端,造成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3.貿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貿風險加大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日漸增多的貿易摩擦也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已連續5年成為遭受337調查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給我國出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致我國產品在出口市場受到擠壓,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