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與新型國際貿易理論的異同點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主要是:絕對優勢理論、相對優勢理論或比較優勢理論、H-O-S模型。
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學說,即是各個國家分別從事有利於改善商品交換條件的專業化生產,通過國際交換,以改進各國收入和福利。比較優勢理論主要強調的是國家之間在需求、供給方面具有不同的函數特徵。國與國之間的勞動分工也即專業化生產可以發展不同的技術。因而即使是相同的勞動力,各國的生產函數也不相同,從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出現分化,各司其職。
赫克歇爾-俄林理論(H-O-S,Eli Heckscher-Bertil Ohin-Paul Semuelson)模型是一個兩國、兩商品、兩資源稟賦的模型。它最主要的前提假設是以下這么幾點:
1)生產要素是同質的、或者說生產的技術水平是相同的,因而產品的生產函數是相同的。2)生產的規模報酬不變。3)符合完全競爭市場模型的前提假設。4)生產要素完全利用。5)各國的生產要素不同,因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也就是一般來說的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
H-O-S理論的主要結論是:某一個國家主要出口那種本國所具有的相對豐裕和廉價的生產要素所生產出的產品,同時進口那種本土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所生產出的產品。
然而,美國經濟學家裡昂剔夫早在1953年根據美國1947年的統計數據發現,美國進口產品的資本/勞動比率>出口產品的資本/勞動比率。這就是說,美國作為一個資本富裕的發達國家出口勞力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這與H-O-S的理論預測不符,被稱為「里昂剔夫之謎」。里昂剔夫的發現徹底推翻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實證基礎。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了新國際貿易理論,超越了諸如H-O-S model之類的強調稟賦的傳統國際貿易模型。
其中比較著名的理論有:《高級宏觀經濟理論》作者諾貝爾獎獲得者Romer提出知識資本理論,盧卡斯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經濟學家斯托齊(1988)還提出這樣的觀點:不能夠積極學習新技術與新管理方法的技術停滯部門會導致國家經濟陷入「非增長陷阱」。
在考慮到行業內部貿易特徵與演化的路徑依賴性、FDI(外國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專利許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人口素質等復雜因素的情況下,新國際貿易理論引進了人力資本、技術進步、規模內部與外部的效應、不完全競爭、跨國資本等新變數。新的理論是從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經濟靜態分析轉變為經濟動態分析。,強調了戰略性國際貿易政策的作用。
傳統的國家貿易理論認為國際間的自由競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源泉。主流則是依賴這種傳統理論不斷鼓吹貿易自由化對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我們經常聽到的詞語——「雙贏」,就是這種觀念的反映。
而新的國際貿易理論則引入內生經濟理論,得出的結論是非完全競爭才是真正的國家競爭優勢的來源。新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提高了資本租金或投資回報,長期說來資本積累的分化愈加嚴重,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富國越來越富,資本密集型進口的國家則會由富變窮。這種情況的典型例證就是北美與南美之間的歷史演變。
❷ 求國際貿易理論中ho相關理論
H-O模型的假定:1,兩國,兩產品,兩種生產要素.2,生產要素在世界各國是同質的;並且,生產要素在各國的供給是固定的,在國內可在產業間流動.3,關於生產函數的假定,有三個方面: 生產函數是線性的,且為不變的規模收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生產要素邊際生產率為正數但遞減.各國相同產品的生產函數相同,沒有技術的差距.沒有要素密集度逆轉(factor-intensity reversals),即不同的產品以不同的要素組合生產,相同產品的要素組合總是相同的.4,兩國對兩種產品的需求形態(demand pattern)相同,各種商品消費比例取決於價格而非收入,即收入水平和偏好不決定貿易類型(pattern of trade).5,沒有完全的專業化分工現象,即假定兩國在自由貿易下均生產兩種產品.6,沒有運輸成本和貿易障礙,商品和要素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H—O模型的結論:一國應當出口密集使用該國相對豐裕而便宜要素的商品,而進口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要素的商品.換言之,勞動豐裕型國家應該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資本豐裕型國家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所有可能造成國家之間相對商品價格差異和比較優勢的原因中,H—O定理認為各國的相對要素豐裕度即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s)是國際貿易中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基本原因和決定因素.正是這個原因,H—O定理又常被稱為要素稟賦理論。
❸ 國際貿易中的S-S模型是什麼概念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 基本思想是:關稅提高受保護產品的相對價格,將增加該受內保護產品密容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如果關稅保護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勞動要素的收入趨於增加;如果關稅保護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則資本要素的收入趨於增加。 一種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將導致該產品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實際報酬或實際價格提高,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實際報酬或實際價格下降。
❹ 貿易引力模型都包括哪些
貿易引力模型(GravityModelofTrade)是地理學家、社會學家與經濟學家為了解釋與預期人類在地理空間上的經濟、社會及政治性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經典力學中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種理論假說。引力模型的最早引入,可追溯至凱瑞(Carey,1858)其所著的《社會科學原理》直接應用萬有引力原理解釋社會現象。自上世紀40年代,地理學家、經濟學家才大規模在理論分析與經驗檢驗方面引入引力模型。在國際貿易問題研究上,丁伯根(Jinbergen,1962)為了說明在由多個國家組成的世界裡,貿易流量的不對稱現象,即大國的貿易量占其GNP的比重小於小國的建立了貿易引力模型。80年代,經濟學家用類似的貿易引力模型說明部門內貿易的流量與流向的決定問題。
丁伯根的貿易引力模型
為了更好地理解貿易引力模型,首先寫出牛頓萬有引力公式:
在方程中,Xij是i國向j國的總出口;Yi與Yj分別為i國與j國的GNP,Dij為i國與j國之間的距離,K,e為常數,a、b為參數。該公式表明,i國向j國出口總量的大小或者i國與j國之間的貿易量的大小與i國與j國的國民收入的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❺ 什麼是標准國際貿易模型
俄林模型赫克歇爾?俄林模型這幾個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模型綜合基礎上的,是一個更具有一般性的世界貿易模型,可以用來分析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中的很多重要課題。當國家間經濟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時,它們之間的相互貿易可以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理論來解釋,因此這里選擇標准貿易模型對這種經濟條件下反傾銷反傾銷的貿易保護做出分析。
❻ 國際貿易的幾種主要理論是什麼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A.漢密爾頓(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種對某些產業採取過渡性的保護、扶植措施的理論,是國際貿易中貿易保護主義的基本理論。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由於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因此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要素稟賦理論(Factor Endowent Theory),又稱要素比例說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簡稱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學說。要素稟賦論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要素稟賦說,是指除生產要素供給比例說之外,還包括要素價格均等化的
內部化理論又稱市場內部化理論,是西方跨國公司研究者為了建立跨國公司理論時提出和形成的理論觀點,是當前解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種比較流行的理論內部化理論強調企業通過內部組織體系以較低成本,在內部轉移該優勢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當作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真正動因。在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下,企業為了謀求整體利潤的最大化,傾向於將中間產品、特別是知識產品在企業內部轉讓,以內部市場來代替外部市場。
❼ 赫克歇爾一俄林模型認為國際貿易的根本原因是
各國生產要素察賦的差異產生了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進而導致了回國際貿易的進行,但是,答貿易本身又會緩解各國生產要素配置的不均衡,使各國生產要素的價格趨於均衡。
例如:一國的勞動豐富而資本稀缺,就可以密集地使用勞動資源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這樣,工資將逐步上升;同時,伴隨著勞動密集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的規模將縮小,從而緩解了資本的相對稀缺程度,利率將逐步下降。另一國的資本豐富而勞動稀缺,就可以密集地使用資本資源以發展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利率將逐步上升;同時,伴隨著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規模將逐步縮小,從而緩解了勞動的相對稀缺程度,工資將逐步下降。
❽ 國際貿易-李嘉圖模型
應該專業化生產衣服。
Wc>Wf,也就是說 Pc/alc>Pf/alf,這里的alc是生產衣服的單位勞動率,alf是生產食品的單位勞動率,因為在這個模型下,假定的是完全競爭市場,所以是無利潤可言的,那麼他的成本就等於價格,並且只有勞動率這個唯一影響因素,所以可以用Pc/alc來表示生產衣服的工資,食品也亦然。換算一下就是, Pc/Pf>alc/alf,這里的Pc/Pf衣服對食品的相對價格,而 alc/alf是生產衣服對食品的機會成本,當相對價格大於機會成本時,本國就應該專業化生產衣服了。
❾ 國際貿易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是什麼
1、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
2、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比例說"和里昂惕夫反論。
3、保護貿易理論。
國際貿易理論試圖解釋為什麼有國際貿易,以及作為一個國家應當如何對待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
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
(9)國際貿易模型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作用: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1、增加國民福利。
2、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4、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
5、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2、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4、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
5、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四、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❿ 國際貿易模型:關稅同盟理論。
這要看形成關稅同盟的國家的產品的價格,如果原本就低於第三個國家的,那麼結成同盟之後,對第三個國家的影響是很小的,而如果原本第三個國家的價格比前兩個低,前兩個結成同盟之後,因關稅取消,又高於前兩個國家,則影響是巨大的,利潤下降,福利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