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4 21:03:13

1. 國際貿易理論階段中,為什麼說每個階段是對前一個階段的繼承和發展

請問你是用的哪本教材?我們老師ppt上也給我們布置了呢

2. 聯系國際貿易理論知識,談談如何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論文3000字以上。

論如何發展中國對外貿易
我國近幾年採取的對外貿易發展措施主要有: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經貿合作,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進程加快、對外貿易活力進一步增強等。但最關鍵的是要實現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30多年來中國利用世界經濟較長時期繁榮、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國內產業,在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中,實現了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躍升至2010年的29740億美元,年均增長16.8%,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
但是要想在未來取得長足的發展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對外貿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中國出口產業仍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資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環境成本還比較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一些行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等。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將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進程,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積極主動參與並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繼續加強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針對中國與貿易夥伴的爭端和摩擦,我國要積極主動的採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措施。目前我國貿易摩擦涉案產品主要集中在紡織品、鞋類、輪胎、汽車零部件、鋼鐵和化工產品,爭議問題主要涉及知識產權、貿易平衡、公平貿易、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敘述:
(一)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美國房地產景氣狀況仍在下滑,次貸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經開始向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縱深發展。受此影響,美國近幾個月耐用品訂單和工業生產不斷下滑,就業形勢繼續惡化,失業率持續走高,個人消費正趨於疲軟,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還在上升,美元對歐元和其他貨幣繼續大幅貶值。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下滑的態勢還將持續。
受美國經濟減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也將進一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已將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4.1%調降至3.7%,比1月份預計再次調低0.5個百分點,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預計美國經濟增長由2007年的2.2%回落到今年的0.5%,歐元區由2.6%回落到1.4%,日本由2.1%回落到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將回落1.2個百分點。IMF認為,美國正在發生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幾率為25%。同時,IMF還預計,國際貿易增速將由2007年的6.8%回落到今年的5.6%。
⑴美國經濟形勢與美元匯率走勢;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2.2%,為近年來最低水平。2008年美國經濟繼續呈現疲弱態勢。反映製造業發展狀況的ISM製造業指數在1、2月連續低於50,處於走弱狀態。總體建築支出1月份下滑1.7%,降幅為14年來最高水平,已連續4個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築支出較上年同期下降19.4%。新屋銷售2月份降至13年來最低水平,下降1.8%,連續4個月走低。個人實際消費增長自去年12月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今年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64.5。在樓市降溫、次貸危機惡化、經濟增速放緩情況下,就業市場嚴重受挫。2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下降6.3萬,創5年以來最大跌幅,當月失業率為4.8%,3月份進一步升至5.1%。
自去年9月份以來,美聯儲已連續7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已累計降低3.25個百分點至2%。美國國會和布希政府已就財政刺激方案達成一致。整個方案分兩年實施,2008年落實1520億美元的退稅,2009年落實160億美元的退稅。但是,美聯儲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經濟舉措對化解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作用目前還不明顯。一季度美國經濟僅增長0.6%,經合組織(OECD)預計美國經濟第二季度為零增長。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已承認,美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現萎縮。IMF最新報告指出,受次貸危機和金融市場動盪的交叉影響,2008年美國經濟將陷入輕度衰退,全年經濟增長將只有0.5%。
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元匯率持續下跌。2007年,美元對歐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來跌勢不減。截至3月底,美元綜合加權指數收報於70.31,較上年末下跌4%,其中,歐元對美元匯率收於1:1.5805,美元對歐元較上年末貶值7.6%;美元對日元匯率收於1:99.85,較上年末貶值10.6%。鑒於美國經濟衰退風險還在加大,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可能進一步大幅降息,而歐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貨幣政策,加上新興市場經濟體將繼續分流美元資產等因素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態勢仍難以逆轉。
(二)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持續攀高;2007年,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需求旺盛、生產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貶值等影響,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已連續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農產品價格漲勢最為迅猛。國際原油價格年末比年初幾乎翻了一番,糧食、植物油價格大幅上揚,其他農產品如飲料、畜禽產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膠等工用農業原材料的價格也全線上漲。據聯合國相關機構統計,2007年國際糧價上漲42%。
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級產品價格總體呈震盪上升趨勢。原油、黃金及小麥、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農產品價格連創歷史新高,加大了各國的通脹壓力。為抑制通貨膨脹,糧食進口國增加采購量,出口國紛紛實行出口限制,世界糧食貿易格局發生扭曲,供應趨緊,刺激國際糧價進一步上漲。預計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糧價都將保持在高位。高糧價可能加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也將進一步加大全球通脹壓力。
從目前情況分析,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初級產品市場供需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觀,美元匯率雖有反復,但總體趨軟,加上投機資金炒作等因素,價格仍將繼續高位波動。
(三)國內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影響更加明顯;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目前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幣升值加快、原材料漲價、勞動力和環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貿政策調整等因素產生疊加。從長遠來看,這些因素將有利於促進外貿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如工資上漲有利於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國內消費;環保成本上升有利於促進節能減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從近期來看,企業結構調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可能影響企業利潤。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4%。同時,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感受到流動資金緊張和資金成本壓力增加。
許多企業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相當有限,在國際市場低迷的條件下通過提價轉移成本越來越困難,出口利潤率下降甚至虧損。許多出口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或長單改短單的情況,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尤為明顯。
(四)進出口稅收政策調整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近年來,針對我國貿易順差持續快速擴大,與貿易夥伴摩擦增多,外貿發展對國內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等問題,國家對進出口稅收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一是調整商品進出口關稅,對部分商品實行暫定稅率。出口方面,主要針對資源性產品提高或開征了出口關稅。進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進口關稅以及國內不能生產又有較大需求的醫療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進口關稅。2008年,我國又進一步調整了進出口關稅,主要涉及最惠國稅率、年度暫定稅率、協定稅率和特惠稅率等方面。調整後的關稅總水平為9.8%;其中,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5.2%,工業品平均稅率降至8.92%。二是調低出口商品退稅率。近年來國家幾次調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2007年7月進一步取消了553項"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同時降低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進出口稅收政策的調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外貿順差過大矛盾,有利於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也明顯促進了部分能源和資源性商品、關鍵零部件、先進技術裝備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進口。但是,由於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調低輕紡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這些行業的出口競爭優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因此,中國應堅持兼顧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體制內,利用多雙邊渠道,通過對話、協商和談判來解決爭議。近年來,中國在擴大市場開放、保護知識產權、促進貿易平衡、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規范進出口經營秩序等方面採取了許多措施,充分照顧到貿易夥伴的關切。在協商不能解決爭端的情況下,中國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妥善處理與貿易夥伴的貿易爭端,維護了多邊貿易體制的穩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和解決我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這是我自己寫的,但有些是書上的觀點,還有從網上查了點資料,這位仁兄你看著辦吧!能不能幫上你!我是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的

3. 哪些當代國際貿易理論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具有實踐意義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的主指是絕對優勢理論,指各國在生產同樣內產品時,勞動容生產率的絕對差異所導致的各國之間生產優勢的不同,因此各國應專門生產本國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產品。 亞當·斯密是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創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國富論》中,他提出了國際分工與自由貿易的理論。在對其理論的論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來,適用於一國內部的不同職業之間、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原則,也適用於各國之間。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交換國家都有利。 絕對成本學說這一學說從勞動分工原理出發,在人類認識史上第一次論證了貿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義者認為國際貿易只是對單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這種貿易分工互利的雙贏思想,到現代也沒有過時,將來也不會過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雙贏理念仍然是當代各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貿易的指導思想。 成本=機會成本=經濟成本,邊際機會成本=邊際成本。

4.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主要研究什麼內容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對象 國際貿易是以國際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活動為研究對象,闡明國際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活動中的一般規律,並據以研究各個國家在對外貿易中採取的政策措施等的一門科學。具體包括: 1.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各個發展階段的國際商品流通的一般規律; 2.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當代世界貿易的具體歷史材料和現實材料。 3.各個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亦即各個國家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特殊規律。 4.國際貿易理論。 5.對外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的產生、發展和貿易利益及分配問題,以揭示其中的特點與運動規律,具體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階段國際商品流通的一般規律性 (二)國際貿易理論與學說 (三)對外貿易政策

5. 1.簡述國際貿易理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代表理論分別是什麼

國際貿易理論經歷了三個階段,各個階段代表的理論。

6. 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理論主要有哪些

發達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具有集中於規模經濟的行業和少數大公司支配的行業特徵。對此新貿易理論從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的視角進行了解釋。規模經濟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內部規模經濟就是來自單個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帶來的收益增加。外部規模經濟來自企業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與要素稟賦差異一樣提供了國家貿易的基礎。為追求內部規模經濟。企業就要選擇專業化的方式以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並保持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樣就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在國內市場上形成只有少數大企業存在的不完全競爭市場,二是生產的產品種類減少。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假定A、B兩個國家生產同一種產品,如果A國的生產企業少於B國,那麼,在沒有貿易的情況下,A國的這種商品價格就會高於B國,如果發生貿易,A國就會從B國進口該產品,並同時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大企業會採取傾銷的手段過模仿性出口,佔領別國市場,從而引起國際貿易。可見不完全競爭市場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基礎。另一方面,從市場需求來看,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表現出差異化和多樣化,一次,需要企業生產滿足其差異化和多樣化的產品。但是,對於企業而言,為獲得內部規模經濟,在生產差異化產品時,總是選擇性的生產少數幾種滿足國內多數消費者偏好的產品,並出口部分產品以滿足國外少數人的偏好,那麼,國內少數人偏好的差異化產品就只有通過進口別國的產品來獲得滿足。這樣,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就產生了。 由此可以看到,導致國家之間發生貿易,形成分工的原因既有比較優勢、要素稟賦的作用,也有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的作用。比較優勢、要素稟賦的差異導致了國家之間的產業間貿易,形成了產業分工。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市場導致了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形成了產業內分工。

7. 1.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對象、任務及內容是什麼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對象
國際貿易是以國際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活動為研究對象,闡明國際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活動中的一般規律,並據以研究各個國家在對外貿易中採取的政策措施等的一門科學。具體包括:
1.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各個發展階段的國際商品流通的一般規律;
2.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當代世界貿易的具體歷史材料和現實材料。
3.各個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亦即各個國家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特殊規律。
4.國際貿易理論。
5.對外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的產生、發展和貿易利益及分配問題,以揭示其中的特點與運動規律,具體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階段國際商品流通的一般規律性
(二)國際貿易理論與學說
(三)對外貿易政策
(四)各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

8.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中國,比較優勢理論,國際競爭理論,產業內貿易 關於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爭論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步上升,日益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與投資、需求一起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三支重要力量。然而,探索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理論思想顯得十分緊迫。在這一過程中,圍繞比較優勢理論能否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實踐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出現了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第一,中國的對外貿易應該以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第二,指出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存在科學合理的成份,中國可以借鑒其中的「合理內核」,但並不主張把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指導思想。第三,有人認為比較優勢理論長期指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如果也照搬照抄,中國必將長期處於國際分工中的劣勢地位,因此不應該借鑒比較優勢理論。 從理論的探索到形成共識是需要時間作為代價的,當人們對此莫衷一是,還沒有形成新的共識之前,比較優勢理論被經濟學界所默認。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發展迅猛,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人們更有理由相信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成功。改革開放的前十幾年,人們對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實踐深信不疑。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中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中國的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明顯削弱,外貿出口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幅縮減,出口貿易的後勁嚴重不足等問題凸現。嚴峻的形勢又迫使經濟學界重新思考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比較利益陷阱」論和「國際競爭優勢」論。 「比較利益陷阱」理論的主要內容 該理論認為,比較利益理論是不能指導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基本理論的。因為比較利益結構的本質是一國產業的比較優勢,按照這種格局來進行分工的結果是,發達國家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雖然從理論上分析,勞動或資本密集型主要不是用產品本身來區分的,而是按照投入要素來區分的,但「比較成本」是相對於本國的產品進行比較的,它並不代表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世界市場就有競爭能力。所以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對外貿易雖然能獲得利益,但不能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而且在現階段,一個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於產業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單純根據資源稟賦來確定自己的國際貿易結構,企圖通過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來發展國內經濟,不僅不一定具有競爭優勢,而且還可能陷入「比較利益陷阱」,即以勞動密集型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國家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它進一步強化了該國低水平的產業結構,同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該理論的實質是要告訴人們不要靜止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它並沒有完全否定比較利益的思想,而是要求人們應當動態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並不能以此作為長期發展戰略。 「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主要內容 這里所指的「國際競爭優勢」是指一國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要從全局的高度入手,根據一國范圍內可以調度的資源,並以最終在國際市場上確立本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為目的的競爭能力。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競爭已不僅僅是單獨的企業行為,而是各個領域共同的力量才能實現。「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代表邁克爾·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的形成,不僅僅是因為一國的比較優勢,更關鍵在於能否使主導產業具有優勢,優勢產業的建立有賴於提高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的源泉在於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機制。進一步說,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創新機制、企業的後天努力和進取精神。 根據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創造「國際競爭優勢」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貿易結構導向的轉變,過去參加國際競爭主要是依據自身的供給條件,以資源稟賦為導向,現在則要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二是有效地進行由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轉變。為了使比較優勢成為競爭優勢,世界各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爭相採用高新技術,以新技術產品打進國際市場

9. 里昂惕夫之謎對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促進發展的作用

為了解開里昂惕夫之謎,西方經濟學家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許多理論,從不同角度對赫-俄的要素稟賦說進行補充和解釋。這些補充和解釋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要素稟賦理論前提條件進行修正。例如里昂惕夫本人就提出了勞動效率差異論,修改了要素稟賦學說認為各國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三種生產要素之中每一種要素本身都是同一的假定,通過認定美國勞動力的生產效率是其他國家的三倍而進行釋謎;二是對貿易格局及其變動的新的要素進行解釋。例如美國經濟學家凱恩(P.B.Kenen)等人提出的人力資本說和英國經濟學家波斯納(M.V.Posner)提出的技術差距論等。

另外,以「里昂惕夫之謎」為先導,相繼涌現了一大批國際貿易的新理論,這些新理論突破了原有理論的模式,從新的角度對有關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戰後國際貿易出現的新問題、新特點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推動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主要的理論成果有美國經濟學家弗農(R.Vernon)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美國經濟學家格魯貝爾(H.G..Grubel)克魯格曼(P.Krugman)等人提出的產業內貿易理論和基辛(D.Keesing)等人提出的需求偏好理論等等。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