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生态猪养殖产业的现状如何
生猪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业品种,2016年出栏量约为6.85亿头,市场规模早已过万亿元。同时,作为世界上生猪出栏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占到世界生猪出栏量比重的57.46%,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潜力巨大。
对于整体养猪行业而言,繁育能力差、生产成本高是我国猪企所面临的主要困扰。可见养猪的生态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机器设备、生产及养殖技术、投入资金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养猪业已经成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环保政策是生猪产能恢复的首要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猪产能的恢复速度。另一方面,环保政策增加养猪业的环保成本,意味着未来清洁化、规模化养猪将成为行业未来趋势。
❷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王政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政策研究与信息部副主任 王政
由于在中小锅炉和工业窑炉治污设施建设还存在技术规范、监管要求的不规范,恐怕会延续在电力行业治污设施建设初期的混乱和重复建设。另外,中小锅炉和工业窑炉治理污染增加的建设运营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是不合理的。
王政认为,要注意以下3点:首先,加强节能、环保监管,不达标的锅炉该淘汰的一定淘汰,该升级的必须升级,不能打折扣。把监测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其次,制定实施相关的财税补贴政策,比如对淘汰不达标锅炉、上马高效锅炉的企业给予补贴,提高积极性,引导企业自觉落实《方案》。
第三,要制定全产过程监管机制,不能只是末端治理。比如推广煤炭清洁燃烧,不能只是在末端检测其排放达标与否,在洗煤、选煤和运输等阶段也要监管。
有奖有罚加大淘汰落后力度
京津冀地区仍是淘汰之重
各地也陆续出台强制措施和激励机制
根据《方案》规定,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20吨/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得新建10吨/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得新建燃煤锅炉。新生产和安装使用的20吨/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应安装高效脱硫和高效除尘设施。
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仍是淘汰之重,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淘汰任务也不容小觊。为此,各地陆续出台淘汰措施和激励机制。
山东省青岛市日前出台《2014年度冬季控制大气污染工作方案》,要求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分散燃煤锅炉年底前全部淘汰,逾期未淘汰的,要进行处罚。
吉林省长春市政府前不久也决定,利用3年时间,采取集中并网、拆撤扩建、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分期分批强制全面淘汰建成区范围内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含燃用其他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窑炉等设施)。制定淘汰小锅炉“以奖代补”,对按时完成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的,长春将按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采暖小锅炉并网补贴资金由市里承担,生产和商用小锅炉淘汰补贴资金由市和区各承担50%,不足部分由供热企业、用户承担。
此外,在工业密集的浙江地区,绍兴市印染企业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定型机“煤改气”
并淘汰所有燃煤锅炉。到今年年底前,所有印染企业应完成50%计559台定型机“煤改气”的改造任务,并淘汰相应1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
绍兴市对在2014年12月31日、2015年6月30日、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改造并淘汰燃煤锅炉的,在核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时分别给予免核减40%、30%、20%排污指标的奖励。
“煤改气”不再是唯一选择
煤炭清洁化利用被明确为符合国情的大气污染防控手段
要推广高效锅炉、明确环保指标,而不是单纯地规定燃料
在《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前两三年,“煤改气”作为热力行业减量化的主要手段已在多地快速推广,北京、山西省太原市等部分重点城市纷纷提出市中心以燃气供热代替燃煤供热机组、工业锅炉的“煤改气”城市热力规划,以降低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然而,“煤改气”在很多地方遭遇水土不服。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煤改气”全面推行的条件也并不成熟。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格局,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决定了我国在未来必须优先开发利用其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
山西蓝天集团董事长朗凤娥认为,煤粉锅炉改造,能带来燃烧效率的提升和大幅的污染物减排,对于缺气地区很实用。在燃煤、钢铁领域,目前的超低排放技术正在帮助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水平,“煤改气”也不再是唯一选择。
孟氏锅炉(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忠在关注《方案》后也表示,高效锅炉推广的市场很大。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禁煤,实施“煤改气”,这让燃煤锅炉企业没有了进步余地。“要推广高效锅炉,就要明确环保指标,而不是燃料。有关部门更应该对指标提出要求,而不是单纯地要求燃料。同时,环保部门要严把指标关。”他说。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濮洪九表示,当务之急必须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通过使用更清洁的煤炭,实现燃煤的节能减排。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有生建议,应合理控制煤炭开发规模,大力推进绿色开采;广开门路,增加优质煤炭进口;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明确煤炭消费控制目标;调整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增加发电用煤比重。
国家发改委与6部门制定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已于9月16日公布,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方案》提出的“加快制定锅炉燃煤技术条件,提高燃煤品质及使用等级,推进煤炭清洁化燃烧”正是为了推动《办法》的落实。
❸ 中国投资协会生态产业中心是什么机构
中国投资协会生态产业投资中心
中国投资协会(The Investment Association of China,IAC)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权威性、综合性社团组织。其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配合国家对生态产业规划投资的重视性,科学地引导和促进生态产业投融资战略,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10月批准成立了“生态产业投资中心”。
中心的业务范围:
1、依照国家相关政策促进生态产业健康发展,配合协会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产业、企业发展诉求和对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2、推动生态产业投融资合作,对政府和企业项目引导资金、专项资金、项目可研与评估、项目对接、战略合作进行有效的服务,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3、组织开展生态产业投融资发展的主题论坛、研讨培训、技术推广、规划咨询、新产品宣传等活动;
4、提供生态产业国际化网络服务平台,促进生态产业投融资行业数据信息建设和信息共享;
5、开展生态投融资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外资在国内进行生态投融资咨询服务,对我国的企业在海外开展生态投融资提供项目合作和促进服务,承办国内外生态产业投融资论坛、洽谈会、各项培训会等;
6、完成中国投资协会、投咨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按照以上业务范围,目前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充分发挥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优势,及时向会员单位传达国家生态产业政策、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信息;
2、与会员企业就最新生态产业动向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调研,并向政府反馈企业的意见;
3、通过组织论坛的形式,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
4、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重大政策提供服务;
5、进行重大产业政策的跟踪调研和评估,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信息;
6、建立生态产业专家人才库,为会员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就企业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
7、充分发挥信息、渠道和资源优势,通过组织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推动企业间、行业间的资源整合,促进共同发展;
8、参与协调地区性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9、通过中国投资协会投咨委生态产业投资中心掌握的资源,建立与国际性产业组织、国际重要经贸机构之间交流的平台;
10、建立中国生态产业数据中心,为会员和各类战略性生态产业投资主体提供生态产业市场信息,引导生态产业发展建设和投融资活动;推荐战略性生态产业投资项目,介绍合作伙伴,招商引资,拓展战略性生态产业投资渠道,协助做好招投标工作,提供市场预测、分析、促进经济合作。
❹ 什么是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回候变化的话答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❺ 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钉钉有那些产业生态融合愿景
2019年8月27日,钉钉召开未来组织大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钉钉商业生态系统及经济社会价值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钉钉企业组织数已超过1000万,超过2亿人在钉钉上工作。
面向未来,钉钉致力于打造全面融合的生态系统,形成产品生态、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三个不同层级、层层递进的生态圈。三个生态圈各自进行不断的迭代成熟,进而补给下一层级的生态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首选钉钉!
产品生态五个维度:应用、环节、形态、功能、技术。钉钉构建开发一体化生态,面向政府、事业单位、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房地产等不同性质行业,围绕沟通、协同、互联、安全四大功能,针对管理、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商业环节,为企业用户提供智能移动办公软件、智能办公硬件、行业解决方案等产品服务。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首选钉钉!
产业生态三个维度:协同、开源、创新。钉钉为产业上下游提供沟通、协同的平台,加强产业内、企业组织间的在线协同。搭建开源平台,将代码环境进一步开放,一方面集聚智力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另一方面助力中小软件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快速成长。通过商业模式、合作模式等创新,钉钉整合产业资源,促进产业以良性生态模式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首选钉钉!
社会生态三个维度:数字经济、社会变革、社会效益。钉钉通过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催生数字经济新范式,为社会数字经济注入增长动力。新经济产生的同时推动社会组织形态、思维方式等上层建筑的变革,不确定的经济形态和人与机器协作的组织方式颠覆解构传统的组织方式,钉钉将各相关主体连接起来,打破传统的固态商业价值链,以需求数据为导向各主体进行自由交互,减少价值在流动过程的分割损耗,实现了资源优化且高效的配置,改变产业价值分配的不公不正不透明。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首选钉钉!
❻ 中国环保行业现状
环保行业还处于成长期,前景很好,但是道路很曲折
中国行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主要从国内外市场现状及我国环保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生产供需关系、竞争格局、品牌建设、渠道发展、价格战略等方面入手客观公正分析行业状况,通过科学的数理模型推测未来市场规模,对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给出行业发展的建议。本报告将展现给客户一副完整的环保行业全景图,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市场信息服务。
中国行业信息研究网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分析经验,每一份研究报告都出自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团队成员执笔,高级专家审核的专业报告,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市场分析和行业发展趋势意见,是各类相关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❼ 中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概况
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20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大会将落实和开启两个议题:一是落实从2007年开始巴厘路线图所确立的各项谈判任务、各国已经达成的共识以及各国作出的承诺;二是开启德班谈判,确定从2020年到2030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行动、政策、措施。
可以预期,随着华沙会议的召开,各国政府都将引领本国相关产业和企业进入新一轮的政策实施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我国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农业六大产业,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进入发展机遇期。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规定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三个关注点:一是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生活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二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改革,调整进出口关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节能产业十二五”期间要达到4500亿元。而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投资需求则更加巨大。“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2013-2017年中国城市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测算,2011-2015年环保产业投资年均增速将高达18%。
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都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密切相关,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仍将是今后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❽ 产业生态化对中国的产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经济区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第一,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改变传统的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造和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变污染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清洁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效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以清洁生产为技术创新的导向,主要包括清洁资源能源的开发、清洁生产工艺的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废物资源化技术创新等方面。在推进清洁生产过程中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生态产业是利用生态经济原理和产业生态理论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等产业体系。在生态产业中,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废物——末端治理”的单向式线性流动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闭环流动经济模式。通过产业调整,促使生产过程的废物、污染物实现资源化和排放减量化,使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达到生态整体优化。
第三,完成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为了实现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的转变,需要按照提升产业生态效率的标准对现有产业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特别是对依托江铜、新钢等大型企业的有色、钢铁、汽车、石化、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生态化改造。通过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与布局,实现原料和产品结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产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鼓励创新,淘汰、改造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实施清洁生产,做好污染控制和废物资源化工作,应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自动化、数字化和非物质化水平。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重,推动产品向系列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第四,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新型工业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向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要改变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粗放经营造成的资源低效率使用及由于高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同时高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正在兴起的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围绕优势产业,建成一批高科技、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的产业园区,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效应,树立产业生态化的先进典型企业和园区,为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提供示范和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扩大产业生态的普及面,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
❾ 请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说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分布在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农林等20多个产业部门和行业。但我国的环保产业在商业化、企业化、资本化方面还仅仅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国际竞争力,除了在某些研究领域正接近国际前沿外,中国环保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有:
1.1 规模小,资金不足,开发能力弱
我国共有9000多家环保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低于1500万的小型企业约占90%,大中型企业不足10%。小而散和资金不足的状况制约了环保产业自身的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而许多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设备“捆绑式”的信贷政策,使得我国环保设施建设和许多装备依赖进口。
1.2 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研究方向脱离市场
环保产业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度很高。我国环保高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据了解,能自己解决投资、自主完成技术开发并顺利投入市场的环保企业仅占20%。目前生产的3000多种环保产品中,约有1/5的产品由于可靠性、适用性、产品结构设计上的欠缺,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约有2/5的产品需要改进。在具有新技术水平的二氧化硫处理设备、工业废水(气)净化装置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等设备的技术研究开发上,能力就更为薄弱。现在,国内所需要的环保处理设备的成套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也基本上是靠进口来满足。
当前许多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都拥有了相当的科研能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人员素质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在研究方向上严重偏离了市场,以至于科研成果很难投入实际应用。
1.3 环保产业结构单调,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目前的生产力主要集中在环保机械产品以及“三废”综合利用方面,大多数地方尚未建立起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机制。另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也造成了环保产业在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江苏、上海、辽宁、四川、山东、浙江6个省市的环保机械产业占全行业总数的60%左右,总产值80%则集中在江苏、辽宁、上海、山东、吉林、四川、广东、湖南、浙江、北京10个省市。
此外,我国环保产业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国家还没有制订环保产业规划,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市场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层层搞环保产品认定,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造成市场割据;产品和工程缺乏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和有效的质量监督等。
2解决办法
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并没有完全的产业化,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环保产业仍将会受到政策法规不健全、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干扰,是否能通过努力来肃清障碍、扫清道路将直接决定环保产业是否能迅猛健康地发展。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起步晚、先天条件薄弱,所以想在短时间取得较大发展比较困难。但我们决不能有丝毫功利主义,重点应放在培植健康的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业体系。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台湾、韩国那样单纯的技术模仿,也不能像泰国、马来西亚那样自由放任,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产品与国外竞争、抗衡。环保技术、产品的基本立足点是国内资源,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功能完备、体制健全的高技术环保产业,关键是如何去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技术、资源,如何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如,资金这一项本来就比较缺乏,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就显得更为重要,总的来说我国的金融体制效率低下。过去的10多年中,印度的储蓄率只有中国的1/4,它所吸引的外资也仅为我们的10%,可是印度的经济实现的增长率并不低,平均为6~7%,在我们的那个更高“资本形成”水平下,我们的增长表现还不能令人满意。仔细分析造成我国环保产业现状的主要原因无不是围绕环保产业本身、新技术的利用、市场、科研、竞争这几个方面,可以说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我们的环保产业就有了大发展的前提。
2.1市场
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自然生态的脆弱性决定了我国环保产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也展示出了我国环保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家每年在环保设施方面的投资超过500亿元。1998年,国家为扩大内需下达了3批基础建设项目,其中追加环保投资224亿元,使当年环保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但是,环保的潜在市场并不等于现实市场,环保产业的发展潜力取决于市场的开发潜力,但目前市场从量上来说是有限的,从质上说现在的环保市场远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购买群体。
如何转型为一个真正的市场,要靠政府环境政策与环境标准的规范、指导。环保产业是一个法规和政策引导型产业,这是环保产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纵观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规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环保产业也就越发达,也就越具有在国际市场占优势的环保技术,从而将占有更多的市场。另外,针对国外意在占领中国市场的信贷政策,政府也应有相应的政策,避免遏制了我国环保企业的发展。
2.2 资金
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都是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维持的。由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总体比较紧张,致使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同时出现了部分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运行下去的局面。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拟建设6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后调整为52个,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运行10个,未动工建设的10个。所以,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建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解决资金的问题需要多种办法。
2.2.1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
要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机制,即逐步放开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建立鼓励社会、企业投资环保基础设施的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就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
2.2.2出台合理的收费政策
目前最主要的是要出台有关的经济政策和监督管理措施,特别是完善城市污水、城市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也有机制的问题,首先要将“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而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价格中必须体现污染治理的成本。另外,污染治理设施能否从企业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进行单独的管理和独立的成本核算也是实现企业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市场化的前提。
2.2.3实现多渠道融资
我国环保产业在转制、科研过程中少不了会遇到融资困难。入世以后,国际间环境经济业务联系将日益增多,这些困难可以通过开展金融业务创新,运用国际资金来解决。如,将BOT投资方式引入环保产业,即“建设——经营——移交”。政府以契约方式将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融资经营、维修责任让度给国外投资者,责任人在项目建成后,在协议期间对项目拥有所属权、经营权、收益权,以回收投资获得利润,期满后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这样做有利于改善结构,引进先进环保技术,符合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
2.3 加强科研力度
作为新兴的产业——环保产业必须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去认识、去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保产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以质量为生命线,大力开发环保高科技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要抓住机遇,改变观念,将知识转化为商品,提高产品的层次和质量,增强环保产业的生命力。环保产业要更多地运用现代科研成果,促进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广泛应用于企业。
2.4 促进科研成果向新技术的转化
2.4.1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联姻嫁接
环保科技是环保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环保产业的科技进步,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鼓励厂办科研。总结环保企业厂办科研的经验,带动更多的环保企业自觉地开发环保高新技术产品,我国小型环保企业多为县、乡、镇办企业,技术素质差,众多地环境科研机构及与环境有关的研究机构又大多不具备经营企业的能力。因此,应从政策上鼓励两者嫁接,鼓励厂校挂钩、厂研挂钩,在技术开发上,还可以鼓励银行、企业、研究机构三者结合,以有效的借助贷款,使研究机构的技术开发走向市场。发挥小企业本身经营机制灵活的有利条件,把企业、高校研究单位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共同地整体优势。
2.4.2建立环保技术中试基地
技术上的可靠程度是影响环保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几年来国内所生产的数起环保技术合同纠纷大都源于技术问题。许多环保企业由一项技术起家,企业拥有的技术无比成熟,这是环保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初步统计表明,国内平均每天诞生2.3项环保新技术,一年就是800项。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环保技术没有经过中试,未达到技术成果转化的成熟点。即使好的环保技术,也因缺乏需求信息而长期搁置。改变这种途径,建立环保专业技术中试基地,对现有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尽早进入应用领域。中试基地所实验的技术应是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实验室一旦有新技术研究成功,便借助中试基地将其中试、放大,然后投入生产。中试基地就像坚固的桥梁,让试验室的技术成果从桥梁上顺利的走向应用,使科研成果产业化。另外,政府应制订有关部门优惠政策,发展环保中介机构,鼓励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事环保中介服务,宣传、推荐中试成功的环保技术,繁荣环保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环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结语
只要我们能牢牢地把握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把它们作为促进环保产业大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政策、标准、法规这些杠杆,相信将会使我们环保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逐渐形成功能完备、体制健全的产业体系。
环保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活动,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具有高增长性、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绿色经济、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日趋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近期,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环保产业已具较大规模。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运营服务业发展加快,为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减排做出了贡献。据测算,到2010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达11000亿元。
2、产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五”、“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通过持续引进消化、自主创新,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新技术,并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大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装备已实现产业化;水处理设备集成化和药剂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步上升,膜技术在多种难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取得进展;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具备了工业化技术基础,生活垃圾、医废、危废等焚烧成套装置日趋成熟;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向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清洁生产技术等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3、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环保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发展环保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环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除尘脱硫,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噪声与振动控制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集技术研发、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于一体,提供系统服务的大型和较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引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展望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和发展。2011年4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培育与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措施。近期,国家还将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规划及配套政策,环保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望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等升级改造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氮氧化物、微颗粒物和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污泥处置,重金属污染防治,大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电子废物拆解处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污染场地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与预警等领域;并将着重发展环境服务总包、专业化运营服务、咨询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环境服务业。
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1万亿元左右,约占同期GDP的1.35%,年均环保投资620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率。到“十二五”末(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2.2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产值8000亿~10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