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写企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首先:产业这个概念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这个概念属于相对宏观的范畴, 并不具体指某一行业,某一市场下的某一特定经济行为。
企业产业化应该是将企业“上升”到或者说用社会整体看待产业的视觉去看待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站在相对高度来统一调配整个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简单来说它属于企业战略理念中的一种(特别是相对于那些 多元化或者业务涉及上下游的集团公司,而基于此制定的战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能不能多方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市场价值。
⑵ 为什么要发展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⑶ 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产品基地建设。版
二是规划区域化产权业发展。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自属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标准化种养企业所需农产品,使农业生产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要使产品走得出,叫得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加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业经济发展的桥梁作用。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使合作组织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农户。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把好农产品生产源头关,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加强农产品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走出狭小的发展空间,走向全国各大城市和地区,发展出口农业。
七是加强政府的引导职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科技机制,人才机制,投入机制,环境机制,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沟通。
⑷ 产业化的发展
1.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测算,全市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增6.7%、林业增1.6%、牧业增1.7、渔业增4.0%,服务业增4.0%。
2.粮油实现恢复性增产。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增长0.7%;油料作物面积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2%。由于这一年气候较好,雨水充足,病虫害较少,粮油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粮食产量228.3万吨,比上年增加13.7万吨,增长6.4%,其中稻谷产量68.8万吨,增长18.7%,玉米产量60.5万吨,增长6.4%,红苕产量35.1万吨,减少5.8万吨,下降14.2%;油料产量20.0万吨,增加3.1万吨,增长18.2%。
3.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增咋加,加上政策、市场的共同拉动,2008年全市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由上年的58.6%上升为61.1%,提高2.5个百分点,农业占31.9%、林业占1.3%、渔业占4.5%、服务业占1.2%。
4.畜牧业发展较快。以省政府将列为“全省丘区发展现代畜牧业试点市”为契机,不断扩大“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覆盖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业主和企业的养殖积极性,使全市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652.2万头,比上年增长5.2%;山羊322.1万只,比上年增长2.8%;小家禽4131.8万只,比上年增长4.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3.7万吨、10.3万吨和1.1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6%、4.4% 和65.3%。与此同时,生猪生产后劲增强,年末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2.0万头,比上年增长2.0%,仔猪存栏达到80.8万头,比上年增长1.8%。
5.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41元,比上年增加595元,增长15.5%,收入水平和增加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增加169元,增长10.9%;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375元,增长18.0%;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增加52元,增24.1%。从农民增收的渠道来看,畜牧、农业、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8年资阳农民人均从畜牧业获得的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9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为3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农民人均从农业获得的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为24.6%,贡献居第二位;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0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18.3%,贡献居第三位。
6.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834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长17.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17.2%、衣着消费支出增11.9%、居住消费支出增23.6%、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增31.5%、文化教育及娱乐消费支出增0.3%。
7.农民生产性投入增多。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1580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增6.8%、牧业生产费用增7.6%、林业生产费用支出增28.3%、渔业生产费用支出减28.6%。
⑸ 什么叫做产业化
什么叫做产业化 市场经济都还不得不带有特色 拿来就乱整。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要理解“产业化”,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产业”。所谓“产业”,本来意义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有时也专指工业。后来随着“三次产业”的划分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则推而广之,泛指各种制造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等等的企业或组织。“产业”这个概念是属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
⑹ 一特四化的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到2012年,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5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0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1家,过5亿元的2家,过亿元的10家,使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分别占全省规划的五分之一。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由28%提高到45%。
1、按照专业化布局和集群化发展的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贮藏企业跨区域集中布局。肃州区重点布局种子精选、果品、蔬菜、棉纺及乳品加工贮藏龙头企业;玉门市重点布局啤酒原料、肉类和蔬菜加工贮藏龙头企业;敦煌市布局果品、蔬菜贮藏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县域间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利益分配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市场营销机制,形成相对集中、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到2012年,全市种子精选、啤酒原料、蔬菜、棉花及畜产品加工能力分别由5.7万吨、7.45万吨、16万吨、25万吨和2.6万吨达到6万吨、14万吨、40万吨、30万吨和7.95万吨。
2、积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肃州区为中心,培育建设大型农贸市场,辐射带动其它县(市、区)的农产品贮藏、销售,建成河西乃至西部重要的鲜活农产品批发销售集散地。全市鲜活农产品的销售量由目前的185万吨发展到290万吨。
3、市、县(市、区)要安排并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从政策、信贷、技术等方面对市场前景好、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重点给予扶持,促其做大做强。
4、继续完善和发展各种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建立农业产业化组织内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化经营步入市场化、法制化轨道。
5、完善龙头企业认定评价办法,加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退出机制。 全面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政策规定,到2012年,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214个增加到300个,其中发展专业合作社130个,70%的农户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积极引导鼓励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现有专业协会向专业合作社过渡。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再联合与再合作、强化市场营销等措施,切实增强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优势。对带动基地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2、从资金、信贷、税收、用地、人才引进和舆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信息、仓储、运销、培训等服务,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3、引导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在传递产销信息、推广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作用。
⑺ 如何谋求产业化经营
应该突出五个重点:
1、突出龙头企业的发展。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乡镇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应鼓励具有比较优势、有发展潜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竞争力。
2、突出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对经济利益进行合理分割,适时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向紧密型发展。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发挥农业行业协会作用,使之成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中介和政府部门的助手。支持各类经纪人和农业专业大户等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突出市场体系的培育。要积极融入现代物流,努力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培育和扶持流通服务组织,规范“订单农业”发展。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开辟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为农业大流通提供保障。运用好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建立统一的、专门的市场预测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围绕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连接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科研单位、重点县乡和专业大户的信息网络,提供多样化、全方位服务。
4、突出农业基地的建设。要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基地建设,把支柱产业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扶持专业户和专业村的健康发展,使之配套成龙。要树立零资源观,巧妙使用“拿来主义”,以政策、环境、管理、服务上的优势来外引资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注入新的活力。
5、突出名优品牌的打造。要将各地分散的、规模较小的加工企业,通过挂大靠强,形成产品系列,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知名品牌市场分额。特别是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锁定到农业的多功能性,保护环境,实现绿色GDP上来;把发展的定位提升到田园风光和乡村风味,提供绿色生态景观,弘扬特色民族文化上来;要把品牌的打造转移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的精深加工名牌产品上来,从而提升产品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积极自然的融入国际国内的大流通,大竞争。
⑻ 企业产业化前景什么意思
首先:产业这个概念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这个概念属于相对宏观的范畴, 并不具体指某一行业,某一市场下的某一特定经济行为。
企业产业化应该是将企业“上升”到或者说用社会整体看待产业的视觉去看待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站在相对高度来统一调配整个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简单来说它属于企业战略理念中的一种(特别是相对于那些 多元化或者业务涉及上下游的集团公司,而基于此制定的战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能不能多方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市场价值。
——————这个问题太“抽象”了,查了很久的资料,我所能解释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不一定准确 有必要的话向专业的人士咨询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⑼ 什么是产业化经济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要理解“产业化”,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产业”。所谓“产业”,本来意义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有时也专指工业。后来随着“三次产业”的划分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则推而广之,泛指各种制造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等等的企业或组织。“产业”这个概念是属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 讲到这“化”那“化”,实际上“化”的意思都是大体相同的,是指要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以彻头彻尾地从质的规定性上达到提倡的目标。“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农业产业化为例,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的基本思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我地区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多种形成相结合的综合形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1、面向国内外大市场;2、立足本地优势;3、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4、实行专业化分工;5、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6、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方式和目的 1、使农民真正得利,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目的是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这是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宗旨。 2、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 3、农业科技贡献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4、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链条的首要环节。 5、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为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中枢。 6、有一批主导产品、一批“龙头企业”、一批服务组织、一批商品基地。
⑽ 产业化是什么意思
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产业”这个概念是属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
(10)发展产业化扩展阅读
产业化的发展
1、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测算,全市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增6.7%、林业增1.6%、牧业增1.7、渔业增4.0%,服务业增4.0%。
2、粮油实现恢复性增产。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增长0.7%;油料作物面积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2%。由于这一年气候较好,雨水充足,病虫害较少,粮油产量增长较快。
全年粮食产量228.3万吨,比上年增加13.7万吨,增长6.4%,其中稻谷产量68.8万吨,增长18.7%,玉米产量60.5万吨,增长6.4%,红苕产量35.1万吨,减少5.8万吨,下降14.2%;油料产量20.0万吨,增加3.1万吨,增长18.2%。
3、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增咋加,加上政策、市场的共同拉动,2008年全市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由上年的58.6%上升为61.1%,提高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