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传播与文化产业

传播与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0-11-25 13:06:53

⑴ 文化创意与策划是什么专业主要学习什么就业方向是什么

文化创意与策划是文化艺术门类的专业, 其学科是文化服务类。

主要学习专课程:形象创属意思维与表现、文化产品创意与设计、展示创意与设计、CAD、色彩基础、图形创意、coreldraw、photoshop、摄影摄像、场景设计手绘、手工技艺、立体空间构成、市场营销、演讲与主持、公司经营与管理、中华传统文化。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图书报刊印刷出版、广告设计、媒体印刷、网络传播等公司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教育部门,从事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传播媒体的编辑、校对、排版、制图等印前制作,以及文化创意、市场开发和产品营销工作。

(1)传播与文化产业扩展阅读: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为文化创意相关产业输送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开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⑵ 文化传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哪一类

文化创意包含传媒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中国近几年在文化艺术市场蓬勃、公共展演场地加大建设(如国家大剧院、798艺术区)等,除在既有制造业的优势下寻找出路外,也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传播与文化产业扩展阅读

创意产业自英国首倡,其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提出相关概念。主要包括版权产业、文化产业、休闲产业、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等概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分为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版权型”,以英国为代表的“创意性”,以中、韩为代表的“文化型”。

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和业态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标志着国家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文化创新的高度进行了整体布局。

⑶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传播开来。低俗文

(1)A (2)C

⑷ 文化产业管理和新闻传播学比起来,哪个好一些

文化产业是一个很广泛的领域,要想学好这个管理专业不太容易,在目前的状况下就业也比较困难,这个专业的学生极少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
新闻传播学相对范围缩小了一点,更具体的东西多一些,就业方向似乎也明确一点,个人认为学这个好些。

⑸ 什么是文化产业与文艺传播以及这个专业的发展潜力

文化产业是一个富于生成力的概念,也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概念。产业与工业在英语中是一个词即instry,按照英国人的理解,产业一词含义十分宽泛,它已经失去了与工厂和制造的联系(虽然它总是保留了与“熟练的”紧密联系的含意,但决不仅仅限于制造),并且现在可以适用于任何产生或多或少相似性产品的系列活动。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影响广泛的关键词,文化产业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外延也在不断延伸。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在历史中拓展变易的概念,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富于包容力的综合概念,同时它也是一个有着巨大生成力的开放的创新理念。
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区分为作为哲学政治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主要关注观念形态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研究;而社会经济实践操作者和研究者则更关注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应用文化产业的探索。

与学院派倾向于对文化产业所产生出来的产品内容进行分析不同,西方应用文化产业的理论和研究是直接从其文化产业的实践中总结和生发出来的,倾向于对文化产业的生产、流通、传播过程的探讨;学院派理论侧重于意识形态,而后者则侧重于经济运作;前者所使用的概念多为哲学、政治学、文学话语,而后者所用的概念多为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名词,如产业、版权、节目、就业、管理、生产、传播、贸易、市场、份额等等。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参与拟定政策的那些人的推动,西方有关这个题目的早期的学术论著,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大都倾向于追随阿多诺,把议题集中于文化商品的大众消费所带来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英国学者贾斯廷•奥康纳(Justin O’Connor)认为,是学术界之外在政府或其他艺术机构任职的那些所谓“知识掮客”(knowledge intermediaries)促进了这一概念的发展。这些“文化掮客”包括界限不很清楚、各式各样的“顾问”以及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领域之外也从事一些研究工作的那些人。比如许多企业顾问中的专家;介于文化管理和文化生产之间的“艺术顾问”,从事于制定政策、新闻采访偶尔也写些学术文章的知识分子和政府人士;被排除在正规的学术研究之外的那些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的学者...

“Culture Instry”这个术语,现在通常翻译成“文化产业”,但也可以翻译成“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特奥多尔•阿多诺(Theodor Adorno)和马克斯•霍克海默尔(Max Horkheimer)创造的术语。他们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两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首先使用了“文化工业”(Kulturinstrie)这个术语。

在这部著作的草稿中,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尔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enkultur)这个术语。但是,大众文化的倡导者认为,大众文化是流行艺术的当代形式,仿佛是从大众本身产生出来似的。为了区别于这种解释,他们用“文化工业”代替了“大众文化”这个术语。他们指出,“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尔论述文化工业的文章标题《文化工业:欺骗大众的启蒙》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文化工业的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文化工业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文化产品的商品化

文化工业的产品是作为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而被生产出来的。阿多诺1963年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中指出:“文化工业的全部实践就在于把赤裸裸的赢利动机投放到各种文化形式上。”“文化工业带来的新东西是在它的最典型的产品中直截了当地、毋庸乔装地把对于效用的精确的和彻底的算计放在首位。”简单地说,文化工业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

早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尔提出“文化工业”这个概念之前一百年,巴尔扎克已经看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在书店老板的眼里,书不过是低价收进,高价售出的商品,同头巾店老板看待头巾一样。”(《幻灭》)

(2)机械复制

“文化工业的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扩散的技术,机械复制的技术”(《文化工业再思考》)。文化工业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大批量地复制文化产品,生产出来的是标准化的文化产品。

音乐作品的每一次现场演奏都是不同的,即便由同一个人指挥、由同一个乐队演奏也是如此,但每张录音唱片都是相同的。不仅如此,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特征还表现在内容的类型化、名目不同的作品的雷同,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好莱坞的类型电影。

(3)单一化

文化工业采用机械复制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结果就是文化产品的单一化。霍克海默、阿多诺曾经这样描述文化工业的结果:“现在一切文化都是相似的。电影、收音机、书报杂志等是一个系统。每一个领域是独立的,但所有领域又是相互联系的……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表现出来的统一性,说明了人民所代表的文化的新模式:即普遍的东西特殊的东西之间的虚假的一致性。在垄断下的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结构都具有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这一点已经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113页)

文化工业体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复制机器,由这种体系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模样一致,内容雷同的特点,艺术的唯一性、独特性在文化工业生产中是没有多少地位的。文化工业需要艺术家,但艺术家在文化工业中必须服从资本的需要,必须服从赚钱的需要。

(4)平庸化

文化工业是面向大众文化消费的,文化工业把娱乐消遣作为主要价值加以实现,便造成精神快餐式的消费模式,这不仅把文化推向单调平庸,而且把大众也推向单调平庸。按照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文化商品使这种商品的消费者也变成了同一模式的人,单调平庸的文化把人也推向单调平庸,成为“单面人”。

(5)强迫性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在《启蒙的辩证法》中对文化工业最集中的批判就是它对预期接受者的强迫性,他们认为,文化工业的典型做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西”。现代社会正是“通过不计其数的大批生产和‘大众文化’的机构,把因袭守旧的行为模式当作自然的,令人尊敬的合理的模式强加给个人”,履行着操纵意识的职能。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抱着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他们不承认文化工业对传播文化的积极意义,但他们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确实也揭示了文化工业的一些基本特征。

⑹ 文化产业管理和传播学专业就业好不好这两者哪个更好

传播学更好些,就业范围比文化产业管理要广的多。 传播学就业范围大致有:电台、电视台、报刊等传媒,广告公司,院校,研究院,政府等等。

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和文化产业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培养要求不同、就业方向不同、课程设置不同。

1、培养要求不同:文化产业专业培养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掌握现代产业理念和经营技能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目标。文管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少数院校授予艺术学学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文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

2、就业方向不同:文化产业为党、政宣传文化管理部门机构、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各类文化企业、以及大型文化跨国公司的各种文化业务和管理工作;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探讨文化产业中各个行业以及综合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盈利方法及其模式。

3、课程设置不同:文化产业专业覆盖面较广,所学课程较多,覆盖了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贸易、手机网络、动漫音乐、文化经纪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为文化学、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交流史,产业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市场营销学等。

⑻ 什么是传播与文化产业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⑼ 文化产业管理和传播学哪个更好

你好,我是传播学专业的,我觉得,传播学要比文化产业管理更好一点。文化产业管内理这门课程我们也有开容设,但学习的内容比较宽泛,老师也说这一块的工作并不好找。而对于传播学,在我们学校是将新闻和广告都归在传播这一大类下的,而这两个专业相对比较热门,学习起来趣味性是比较高的。

⑽ 文化产业,传媒产业,信息产业的关系

在美国,这三个产业是没有区分的,除了技术方面的内容,能够以“文化”来称之的内容回,都叫做“版权产答业”。在中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才将它们加以区分。从这点来看,叫“内容产业”可以将三者的实质结合到一起。要搞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要说发展这三种产业,就得要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某一个产业门类进行合理、清晰的定位,然后找到与其他产业合作共赢的基础,同时规避由于条块分割带来的政策风险。

与传播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