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浑南新区的产业发展
以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特色。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信息家电、软件开发、动漫制作、计算机通讯产品、数字技术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等技术领域。
2005年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21%,比重占工业总产值的40.4% 。 先
进制造产业主要包括IC装备制造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工业自动化、数控、数字医疗设备等技术领域。2005年,实现产值96.9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工业总产值的32.3%。
作为优势产业 的新材料和生物制药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新材料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纳米材料 、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等为主的企业群。
200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35.6% ,占工业总产值的10.6%。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等为特点的产业群体,涌现了协合集团、双鼎制药、辽宁成大生物 等一批骨干企业。2005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 28.6亿元,同比增长45.3%,占工业总产值的9.5%。
新区现代服务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下迅速崛起,它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信息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物流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体现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生态旅游特色,致力于打造高品位的商务休闲环境。
Ⅱ 北戴河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
北戴河新区拥有河、海、港、泻湖、沙丘、森林等自然结合的独特景观,汇集着“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深林、湖泊、沙山、温泉、鸟类、田园”等十大旅游资源,可与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相媲美,具备打造世界级阳光海岸的自然资源条件。 秦皇岛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开发城市,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深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型”城市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的旅游品牌,更重要的是将秦皇岛最美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海岸线开发好、建设好,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设北戴河新区的战略构想,并于2008年4月成立了北戴河新区工管委。
北戴河新区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12345”,即“一个目标”:以(低碳)生态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建设中国北方乃至世界上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两项原则”:人文生态立区、新型业态兴区;“三个重点”:规划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项目建设;“四条路径”:错位借力发展、集约规模发展、机制创新发展、统筹和谐发展;“五大定位”:人文生态新亮点、新型业态新平台、沿海强市新引擎、城市发展新空间、特色滨海新城区。
开发建设北戴河新区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探索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径,深入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形成有别于环渤海地区偏重二产结构的高端特色服务业集群,加快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二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科学发展新模式,保护这片重要沿海地带的生态环境,坚决杜绝低水平开发,把最美的海岸用于发展最生态的产业;三是有利于构建全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战略新支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城乡一体化,与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错位互补,形成全省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四是有利于树立秦皇岛锐意科学发展的新形象,与北戴河有机呼应和融合,更好地完成暑期服务的政治任务。 充分利用新区区域内海产品、花卉、分季节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势,建成集收购、保鲜、加工包装、以及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辐射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的中心批发市场。
海洋产业:重点发展远洋捕捞业、近海养殖业及种苗基地、海产品加工基地和批发市场。
文化健康产业:重点建设影视文化基地、艺术中心、文化创意园、会议中心、医疗保健中心、休养疗养中心。 重点发展城市通讯设施、互联网、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微波和光线电讯、图文传真等。
体育休闲业:利用北戴河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滨海特色高尔夫球场群、体育中心、四季体育训练比赛场馆、休养休疗中心等,发展体育训练、比赛。
Ⅲ 西咸新区产城如何稳步发展
8月27日 题: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产城一体勾勒未来——陕西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调查
“城镇化进程不是简单的征地造城,而是要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共享发展红利。西咸新区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村民’变‘市民’后不仅住有所居,还能劳有所得,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说。
在西咸新区的空港、沣西、秦汉等五个新城里,得益于特色小镇和都市农业等业态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成为“上班族”。今年58岁的李芳茹是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村民,以前一家人种地每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把家里部分土地流转出去后,现在的李芳茹和丈夫都成了附近一个酒庄的工人,两人加起来每个月能收入3500多元。
“绿色基底”涵养城市“气质”
如今,走在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渭河景观带,映入眼帘的是堤上绿树成荫,滩内水草丰美,时见鱼鸭飞鸟,引来不少市民在此嬉戏游玩。
建设大小水系45条,打造湖泊、湿地23处,5000亩的大西安中央公园加速建设……西咸新区以打造现代田园都市为目标,绿色、生态、低碳作为发展之基,通过增绿扩绿、“柔性治水”等方式,孕育出独特的城市“气质”。
绿色发展,也成为西咸新区破解“大城市病”的妙方。每逢暴雨全国不少城市都会陷入“看海”窘境,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却能靠“海绵城市”技术安然度过雨季。作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地区,截至目前沣西新城已实施海绵型园区240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50余公里、海绵型公园绿地140万平方米。
西咸新区还探索利用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缓解大城市的冬季雾霾之困。西咸新区秦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朝辉介绍,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就是通过向地表以下2000多米钻井,将地下热能通过有效介质传递到地面上的设备房进行蓄热供暖。目前秦汉新城已在10万多平方米的商业住宅和7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推广使用,有效减少了煤和天然气的使用。
针对大城市因为管线维修而反复开挖的“拉链马路”现象,西咸新区持续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下面建设“隧道式”空间,将污水、燃气、热力、电力等管线集纳其中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城市有序安全运作。
现代产业体系构造城市“内核”
今年3月,总投资400亿元的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西咸新区开工建设。宝能新能源汽车西安基地负责人李永鸿说,项目已经进入土建施工阶段,并有300多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前期研发,一期建成后将达到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产业兴则城市兴”,近年来西咸新区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文化旅游等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五个新城分别布局临空经济、大数据、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定位清晰明确。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华峰说,西咸新区把产业作为发展之“魂”,依托陕西的科教、军工等优势,因地制宜搭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自人民网
Ⅳ 贵安新区的产业发展
大数据产业。规划建设32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目前有富士康第四代绿色环保产业园一期、斯特林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泰豪国际数字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达4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入驻贵安环保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一期10万平米标准厂房,正式入驻贵安机器人与极光产业园项目,贵安新区乾新光纤高科技产业项目等。
生物医药产业。新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主要依托贵安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药基础,夯实提升民族药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生物制药、中成药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支撑贵安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
大健康产业。围绕贵安新区功能定位,依托贵安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地产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做大做强健康产业。
电商产业。打造中国贵安电商生态城,占地面积298亩,建筑面积28万平米,从杭州武汉深圳等引进先进的电商服务机构,汇聚仓储、物流、平台、融资、营销、技术、包装等核心电商企业,辅之衣食住行用娱等配套设施,构建产业链长、功能完整、产业共生的电商产业生态圈,未来三年有望激发百亿产业规模。
Ⅳ 郑东新区产业发展方向!!!!
关于促进郑东新区商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郑政〔2009〕22号),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三化两型”新城区,推进商贸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现就加快郑东新区商贸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商业发展环境,塑造东区商业形象
2009-2011年,东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商业街区基础设施配套、商圈宣传等重点项目。
1、建立郑东新区购物直通车,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发车密度,紧密联系各个商贸业项目,方便消费者到CBD商业步行街、宝龙城市广场等商业项目的购物和旅游。
2、合理设置重点商业街区如CBD商业步行街和宝龙城市广场的停车泊位,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管理。
3、有效整合郑东新区特色商业资源,提炼城市商业宣传主题,加强高端媒体长效广告宣传,鼓励各种媒体宣传推广郑东新区商业服务信息,提升郑东新区商业的辐射影响力。
4、积极吸引国家、省级部门或行业协会到郑东新区举办各种形式的展会、商业论坛等活动,鼓励结合经贸、旅游、文化、体育等举办不同主题的购物节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商业促销活动。
5、策划郑东新区商业项目以及CBD商业圈的整体宣传推广计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政府牵头、企业参与,进行全面市场推广活动。
二、积极培育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
1、大力培育重点商业。提升经营品味档次。CBD商业步行街70%以上面积要自营,引入知名商家,对符合业态规划的入驻商贸企业,对其所缴纳税收东区留成部分2009-2010年按照100%的比例进行奖励,2011-2013年按照50%的比例进行奖励。
2、推进实施标准化菜市场工程,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体系,采取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力争在两年内新建标准化菜市场达到每万人1000平方米的标准。
3、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社区商业示范区活动。在建、新建社区要规划预留商业网点建设空间,有针对性地根据入驻居民的需求特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各种业态的商业网点,由管委会土地规划局、商务局、社会事业局、工商局、执法局、房管局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
4、加强商贸队伍建设。重视商贸流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激励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把商贸队伍培训纳入政府创业素质工程,管委会每年安排1-2次商贸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商贸队伍的综合素质。
5、与本文件不一致的政策,以本文件为准。
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促进投资和繁荣的若干意见
管委会各局(办)、各有关单位:
Ⅵ 两江新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分布
首先,重庆的大发展基调是“一路向北”,特别是两江新区作为中国第三个挂牌成立的国家级新区,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挂牌成立,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中新项目核心区;是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连接点、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的枢纽和中心,正深入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口岸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我们常称为“三北区域”),规划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5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万。
根据重庆两江新区发展规划,新区划分出了十大组团。分别为:水土组团、蔡家组团、悦来组团、礼嘉组团、观音桥组团、人和组团、唐家沱组团、空港组团、鱼嘴组团和龙兴组团。
北碚-悦来-水土新兴产业组团,依托水土云计算产业园、仙桃数据谷、悦来国博中心、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大健康、国际会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渝北-空港组团,重点发展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综合物流、融资租赁、快件集散、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产业+物流” 链延伸,打造保税+“贸易、物流、金融”等新型贸易业态。
金山-水港组团,依托保税和贸易多元化试点功能,重点发展保税展示交易、总部及转口贸易、综合物流、专业市场、
,依托照母山科技城、、互联网产业园等成熟楼宇载体,重点布局总部经济、总部贸易、跨境电商、商品类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文化贸易、、高端商贸商务等产业和业态,建设楼宇型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区域性金融、科技、商务中心。
江北-江北嘴金融组团,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重点布局金融总部和要素市场,建设长江上游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龙盛高端产业组团,依托制造、物流、总部等重大平台和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科技研发、工业设计、
果园港物流组团,依托“铁、公、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功能,重点发展口岸物流、多式联运物流、临港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建设港口物流仓储和加工中心、铁路货运到发中心、港铁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