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陕西经济产业发展

陕西经济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5 03:04:05

① 陕西什么产业在未来10年发展比较好

种植业管理处抄
指导全省种植业生袭产和结构布局调整;研究提出种植业生产规划、计划和政策;负责提出种植业生产项目建设计划、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并具体实施和管理;组织种植业适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出耕地保护、补偿与改良的政策措施;指导救灾备荒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源的储备和调拨;组织化肥、农药、种子(苗)、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鉴定、登记;组织农业植物内检工作;指导种植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参与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负责农情网点的建设、汇集和传递种植业生产情况;掌握种植业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参与拟定“菜篮子”工程中有关种植业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任务。

② 陕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什么 跪求!!!

从资复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制变的基础和条件来看,长期以来,陕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上,资源型工业特征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环保问题、能源及生产安全等问题都与投资不足有关。
00因此,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扩大直接融资,使其在促进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于陕西来讲,不仅具有迫切的愿望,而且具有良好的基础。
00经济快速增长,为陕西资本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年均增长14.1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居全国第17位,是陕西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以煤、石油为主的传统产业优势突出,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00国家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为陕西加快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这些都为加快陕西资本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持。

③ 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

冷静汽车发展的成功经验,那你可以去他们的网站上进行查询了解

④ 西安以什么产业为主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2002年6月中心区控制规划面积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总投资19.8亿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07年9月产销量突破百亿元大关。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以及发动机、车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10多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集专用车项目一期竣工投产。预计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车产业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7万辆、发动机5万台、专用车3万辆、车桥18万根,总产值达3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电力电子产业。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企业,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钢西安重机工业园项目入区建设。“十一五”末,电力电子产业将实现产值120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区内已经聚集了可口可乐、金威、顶益、乐百氏、维维、荣氏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酒、肉、水、面、奶”产品齐备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十一五”末,食品饮料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新材料产业。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核心企业西部超导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同时进行铌钛超导线材和棒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西部钛业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西部金属将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成为西安经开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末将实现产值80亿元。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自2004年4月封关运行以来,已吸引西玛阿达、彩辉显示、BP普瑞新能源、凤城精密机械等入区项目32个项目入区,其中已有24家企业投产。2006年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9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6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七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单位,同时具备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研发、监测及维修功能,成为西北第一个保税物流区,并已于2007年11月22日通过西安海关联合验收组的验收。保税物流区正式投入运行,成为西北首家以加工制造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功能完善的内陆“口岸”,将有效的促进陕西和西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开区成立以来,GDP、技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40%左右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效益同步并进,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二、“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
西安经开区“十一五”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方针,重点发展商用汽车、电力电子、食品饮料、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努力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将西安经开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经开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完成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的跃升;依托四个功能园区,发展四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同步前进;确保区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引进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亿元,外贸出口10亿美元,财政收入16亿元,解决就业40万人。
三、功能园区简介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2年6月21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04年4月5日封关运作,是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加工区A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业入驻,主导产业包括航空、精密机械、电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业有英国BP、法国ALSTOM、美国TIFFANY等、美国GE(SMITH)。
——航空类企业: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XAE)、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庆安公司(与Smiths合资)、英国AMS、APOLLO等十余家企业;
——精密机械类企业:西玛阿达电机、凤城精密等
——电子类企业: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香港骏德集团
——新材料企业:BP太阳能、天琪太阳能等。
2006年加工区A区实现进出口额1.9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一。预计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5亿美元。
2006年12月,国家在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选定7个进行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西安出口加工区是西北地区唯一进行试点的加工区。加工区A区内首期建设三栋保税仓库,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以及1万平方米的露天堆场,于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组验收。
加工区A区内海关、商检、银行等机构齐全,企业通关十分便捷。区内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完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泾渭工业园 泾渭工业园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开发区综合优势,与西安市高陵县政府联合共建的重点发展园区之一,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
泾渭工业园于2003年初全面正式启动,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这一历史机遇下,打造西部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在经开区乃至西安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园区重点发展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三大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已有入区企业50余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截止2007年10月,园区基础建设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达到了“七通一平”。几年来,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纵六横 ”的道路网络。区内已有供气能力140蒸吨/小时的热力站一座。现有的泾渭水厂一期日供水3万吨,规划二期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完全能够保证项目的生产生活需求;正在规划中的城区至泾渭工业园第二条供水管线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5万吨。
现有110KV输变电站一座,正在建设的另一座110KV输变电站和开闭所将为入区企业项目建设及生产提供更加充足的电力支持。智能化的车城温泉花园住宅小区将完全满足入区企业的入住要求。可容纳两千学生同时就学的交大经发高中也于06年9月正式开学。正在建设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级的国际商务酒店也将为区内企业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园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体系。
此外,省上重点项目陕汽商用车产业园总投资19亿元,一期工程已于05年底建成、投产。西部有色金属研究院投资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也于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总投资24.8亿元的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易地搬迁改造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产。这三大龙头企业的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标志着泾渭工业园三大支柱产业初显雏形。
十一五期间,园区将不断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储备,通过实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个年产值达100亿、1个50亿、5个20亿、10个5-10亿的企业。到2010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的发展目标。
四、地理区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北城。开发区的中心区位于西安北绕城高速与北二环之间的城市南北中轴线迎宾大道两侧。泾渭工业园、草滩生态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开发区的其他园区依附在中心区周边。随着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战略的实施,开发区已经处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迁移的新址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堡广场附近。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设于2007年6月启动。新行政中心北迁将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这一区域成为西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新火车客运站北迁:
经过国家铁道部及相关部门的多次反复论证,投资逾百亿元的西安新火车客运站最终选择定点在北三环以北、渭河以南,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内。该客运站距开发区中央商务区不足两公里,它的建成将充分带动西安、咸阳、铜川等城市乃至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并为开发区实现高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铁路运输支持。
(3) 总投资逾贰百亿元的国家渭河综合治理项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渭河流域治理,重点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下游防洪形势严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规划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其中涉及陕西省投资160亿元。
(4) 航空交通:
开发区距西安国际航空港仅20分钟的车程,目前,该航空港拥有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国际、国内航线155条,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9万,为全国十大机场增速最快的机场。
从2009年3月开始,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103.91亿元,将在现有跑道南侧建设长3800米,宽60米的第二条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飞行区达到4F标准,能够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际飞机。新建25.3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规模为现有航站楼的4倍,建成后,新建的3号航站楼将和现有的1号、2号候机楼连为一个整体,并有摆渡车往返其间,方便中转旅客转机,各航站楼之间实现一体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开发区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成米字型向外辐射,与开发区相临的绕城高速公路可连通以下高等级公路:
西潼(关): 走西潼高速,可到临潼、渭南、潼关、洛阳、郑州、北京等地;
西阎(良): 西阎高速可到高陵;
西铜(川): 走西铜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内蒙等地;
西宝(鸡): 走西宝高速,可到咸阳、杨凌、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等地;
西蓝(田): 走西蓝高速、蓝小汽车专用路,可到蓝田、商州、丹凤、武汉、合肥等地。
108国道 : 走108国道,可到周至、佛坪、汉中、成都、重庆等地;
(6) 铁路交通:
郑西高速客运专线:2005年9月25日,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正式拉开建设序幕。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全长484.5公里,建成后将满足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车的需要。 西安火车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 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拉萨的列车必须经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运营。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国规模第一、亚洲最大的客站。郑西高铁已通车,西安郑州进入2小时经济圈。
西安火车北环线建设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开工建设。2006年9月1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比预期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总投资18.268亿元。
西安火车货运枢纽建设:西安铁路枢纽新建北环线是西安铁路枢纽改造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21世纪铁路建设的龙头工程,正线全长81.442公里。
(7)地铁交通
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动工,已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时通车运行。1号线于2008年10月29日动工,预计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
基础设施:
开发区积极致力于营造优良的投资硬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万吨的水厂;
供电:已建成110KV变电站四座,总容量36.3万KVA;
通讯:市电讯六分局为开发区提供6万门通讯线路,可提供包括DDD、IDD移动电话数据传输的图文传真等多项业务;
供气:陕北天然气管道已进入开发区,可满足入区项目生产、生活需要;
供热: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已建成每小时60蒸吨的第一供热站,城北供热站正在建设之中;
排水:区内的排水管道与市政管网连接,保证污水排放通畅。
配套物流企业:
开发区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丰书物流(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邮政运输局物流、陕西华通物流等国内多家物流企业入驻。这些项目的入驻,在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 仓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提升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嘿嘿!

⑤ 陕西榆林的经济发展实力如何呢

另外榆林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白云山或者镇北台等地都是理想的去处,可以见证到众多特色的美景。虽然现在它的经济总量不是很高,但人均GDP却很出色,然而到目前为止它依然还是三线城市,相对来说还是有些不可思议了。不过榆林还是有很多的特色之处,除了旅游资源,还是属于粮食产地,同时还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田,矿产资源丰富,如果之后把这些优势凸显出来,相信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对于陕西最有钱的城市,人均GDP碾压省会西安,至今只是一座三线城市,不知你怎么看?

⑥ 陕西经济情况怎么样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428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增速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8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2338.3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1676.67亿元,增长12.1%。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产量增长。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积极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千方百计保粮食面积稳定,促粮食单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全省夏粮总产445.8万吨,增长4.6%,其中小麦总产401.6万吨,增长4.8%;夏粮亩产225公斤,仅次于历史最高年份2004年(226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33公斤,增长4.5%。油菜总产量37.3万吨,同比增长4.6%;上半年,肉类总产量47.4万吨,增长3%,其中,猪肉产量36万吨,增长6.3%;牛奶产量64.1万吨,下降12.5%;禽蛋产量24.1万吨,下降1.1%。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好转。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8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5.7个百分点。

三大产业拉动工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060.15亿元,同比增长38.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3.9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实现总产值2318.97亿元,增长44.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1221.42亿元,增长35.3%,拉动8.8个百分点;有色冶金工业553.65亿元,增长45.4%,拉动4.7个百分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三大产业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3.1个百分点。

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624.6亿元,同比增长25.7%;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8.44亿元,增长19.8%,重工业增速较轻工业高5.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上半年,天然原油开采量1410.9万吨,同比增长10.4%;原煤16815万吨,增长15.3%;天然气115.55亿立方米,增长15%;发电量550.01亿千瓦小时,增长29.5%;水泥2439.46万吨,增长24.3%;生铁249.84万吨,增长8.1%;钢材463.73万吨,增长17.5%;汽车37.43万辆,增长90.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2亿元,同比增长47.8%,较上年同期提高45.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773.57亿元,增长71.7%,提高88.8个百分点;其中利润458.64亿元,增长1.3倍,提高168.3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省全社会累计用电425.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280.76亿千瓦时,增长25.9%,增速同比加快25.2个百分点。

客货运周转量稳步增长。上半年,全省客货运周转量1457.9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公路589.47亿吨公里,增长13.2%;铁路863.68亿吨公里,增长8.0%。

三、投资持续高位运行,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省全社会投资3826.57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城镇投资3664.83亿元,增长32.2%。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投资99.34亿元,同比增长41.3%,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2.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355.01亿元,增长24.5%,比重为37%,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210.48亿元,增长37%,比重为60.3%,提升2.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呈现二产占比回落,一产和三产占比提升的良好态势。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今年国家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2.83亿元,增长25.8%,较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开发投资13.44亿元,下降12.5%;商品房销售面积987.73万平方米,增长28.7%,较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上半年,全省城镇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4855.78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400.14亿元,国内贷款727.16亿元,自筹资金3167.32亿元,分别增长12.6%、24.1%和42%。

四、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消费热点纷呈。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48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市场为1283.36亿元,增长18.4%;乡村市场为212.12亿元,增长18.6%。汽车、燃油、家电、家具类商品持续热销。上半年,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90.82亿元,同比增长31.8%;石油及制品类90.58亿元,增长52.1%;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41.81亿元,增长26.2%;家具类19.93亿元,增长63.4%。

五、物价呈恢复性上涨,CPI接近全年目标。上半年,陕西CPI累计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9%。PPI、原材料购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均呈现恢复性上涨,同比分别上涨10.7%、10.3%和3%,涨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14.2、10.9和2.1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形势好转,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全省外贸出口一改2009年月月负增长格局,保持了恢复性高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4.35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进口27.09亿美元,增长27.8%;出口27.26亿美元,增长47.9%。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较上年同期提高17.7个百分点。

七、财政收入增幅加快,支出继续倾向民生。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886.82亿元,同比增长28.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继续加大。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814.45亿元,增长23.4%;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支出增加较多,分别增长40.9%、24.1%、22.3%和21.8%。

八、金融贷款持续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464.84亿元,新增贷款1169.18亿元,同比下降31%。短期贷款2379.22亿元,新增贷款减少100.33亿元;中长期贷款6558.1亿元,增长40.7%。各项存款余额15741.77亿元,新增存款1870.37亿元,同比下降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43.82亿元,下降9.4%。

九、新增就业任务完成过半,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截至6月底,全省新增就业23.9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32万人的75%;再就业人员8.5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1.8万人的72.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为2.4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3.2万人的76.6%。6月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55.71万人,比一季度末增加2.9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2.93万人。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3元,同比增加773元,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12元,增加296元,增长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

⑦ 陕西榆林的经济产业是什么

以第二产业为主,重工业采掘和原材料工业占主导。

⑧ 西安以什么产业为主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2002年6月中心区控制规划面积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总投资19.8亿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07年9月产销量突破百亿元大关。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以及发动机、车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10多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集专用车项目一期竣工投产。预计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车产业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7万辆、发动机5万台、专用车3万辆、车桥18万根,总产值达3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电力电子产业。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企业,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钢西安重机工业园项目入区建设。“十一五”末,电力电子产业将实现产值120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区内已经聚集了可口可乐、金威、顶益、乐百氏、维维、荣氏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酒、肉、水、面、奶”产品齐备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十一五”末,食品饮料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新材料产业。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核心企业西部超导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同时进行铌钛超导线材和棒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西部钛业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西部金属将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成为西安经开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末将实现产值80亿元。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自2004年4月封关运行以来,已吸引西玛阿达、彩辉显示、BP普瑞新能源、凤城精密机械等入区项目32个项目入区,其中已有24家企业投产。2006年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9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6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七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单位,同时具备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研发、监测及维修功能,成为西北第一个保税物流区,并已于2007年11月22日通过西安海关联合验收组的验收。保税物流区正式投入运行,成为西北首家以加工制造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功能完善的内陆“口岸”,将有效的促进陕西和西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开区成立以来,GDP、技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40%左右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效益同步并进,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二、“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
西安经开区“十一五”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方针,重点发展商用汽车、电力电子、食品饮料、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努力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将西安经开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经开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完成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的跃升;依托四个功能园区,发展四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同步前进;确保区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引进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亿元,外贸出口10亿美元,财政收入16亿元,解决就业40万人。
三、功能园区简介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2年6月21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04年4月5日封关运作,是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加工区A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业入驻,主导产业包括航空、精密机械、电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业有英国BP、法国ALSTOM、美国TIFFANY等、美国GE(SMITH)。
——航空类企业: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XAE)、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庆安公司(与Smiths合资)、英国AMS、APOLLO等十余家企业;
——精密机械类企业:西玛阿达电机、凤城精密等
——电子类企业: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香港骏德集团
——新材料企业:BP太阳能、天琪太阳能等。
2006年加工区A区实现进出口额1.9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一。预计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5亿美元。
2006年12月,国家在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选定7个进行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西安出口加工区是西北地区唯一进行试点的加工区。加工区A区内首期建设三栋保税仓库,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以及1万平方米的露天堆场,于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组验收。
加工区A区内海关、商检、银行等机构齐全,企业通关十分便捷。区内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完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泾渭工业园 泾渭工业园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开发区综合优势,与西安市高陵县政府联合共建的重点发展园区之一,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
泾渭工业园于2003年初全面正式启动,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这一历史机遇下,打造西部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在经开区乃至西安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园区重点发展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三大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已有入区企业50余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截止2007年10月,园区基础建设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达到了“七通一平”。几年来,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纵六横 ”的道路网络。区内已有供气能力140蒸吨/小时的热力站一座。现有的泾渭水厂一期日供水3万吨,规划二期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完全能够保证项目的生产生活需求;正在规划中的城区至泾渭工业园第二条供水管线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5万吨。
现有110KV输变电站一座,正在建设的另一座110KV输变电站和开闭所将为入区企业项目建设及生产提供更加充足的电力支持。智能化的车城温泉花园住宅小区将完全满足入区企业的入住要求。可容纳两千学生同时就学的交大经发高中也于06年9月正式开学。正在建设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级的国际商务酒店也将为区内企业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园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体系。
此外,省上重点项目陕汽商用车产业园总投资19亿元,一期工程已于05年底建成、投产。西部有色金属研究院投资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也于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总投资24.8亿元的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易地搬迁改造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产。这三大龙头企业的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标志着泾渭工业园三大支柱产业初显雏形。
十一五期间,园区将不断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储备,通过实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个年产值达100亿、1个50亿、5个20亿、10个5-10亿的企业。到2010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的发展目标。
四、地理区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北城。开发区的中心区位于西安北绕城高速与北二环之间的城市南北中轴线迎宾大道两侧。泾渭工业园、草滩生态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开发区的其他园区依附在中心区周边。随着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战略的实施,开发区已经处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迁移的新址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堡广场附近。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设于2007年6月启动。新行政中心北迁将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这一区域成为西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新火车客运站北迁:
经过国家铁道部及相关部门的多次反复论证,投资逾百亿元的西安新火车客运站最终选择定点在北三环以北、渭河以南,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内。该客运站距开发区中央商务区不足两公里,它的建成将充分带动西安、咸阳、铜川等城市乃至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并为开发区实现高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铁路运输支持。
(3) 总投资逾贰百亿元的国家渭河综合治理项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渭河流域治理,重点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下游防洪形势严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规划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其中涉及陕西省投资160亿元。
(4) 航空交通:
开发区距西安国际航空港仅20分钟的车程,目前,该航空港拥有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国际、国内航线155条,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9万,为全国十大机场增速最快的机场。
从2009年3月开始,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103.91亿元,将在现有跑道南侧建设长3800米,宽60米的第二条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飞行区达到4F标准,能够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际飞机。新建25.3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规模为现有航站楼的4倍,建成后,新建的3号航站楼将和现有的1号、2号候机楼连为一个整体,并有摆渡车往返其间,方便中转旅客转机,各航站楼之间实现一体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开发区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成米字型向外辐射,与开发区相临的绕城高速公路可连通以下高等级公路:
西潼(关): 走西潼高速,可到临潼、渭南、潼关、洛阳、郑州、北京等地;
西阎(良): 西阎高速可到高陵;
西铜(川): 走西铜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内蒙等地;
西宝(鸡): 走西宝高速,可到咸阳、杨凌、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等地;
西蓝(田): 走西蓝高速、蓝小汽车专用路,可到蓝田、商州、丹凤、武汉、合肥等地。
108国道 : 走108国道,可到周至、佛坪、汉中、成都、重庆等地;
(6) 铁路交通:
郑西高速客运专线:2005年9月25日,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正式拉开建设序幕。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全长484.5公里,建成后将满足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车的需要。 西安火车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 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拉萨的列车必须经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运营。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国规模第一、亚洲最大的客站。郑西高铁已通车,西安郑州进入2小时经济圈。
西安火车北环线建设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开工建设。2006年9月1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比预期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总投资18.268亿元。
西安火车货运枢纽建设:西安铁路枢纽新建北环线是西安铁路枢纽改造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21世纪铁路建设的龙头工程,正线全长81.442公里。
(7)地铁交通
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动工,已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时通车运行。1号线于2008年10月29日动工,预计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
基础设施:
开发区积极致力于营造优良的投资硬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万吨的水厂;
供电:已建成110KV变电站四座,总容量36.3万KVA;
通讯:市电讯六分局为开发区提供6万门通讯线路,可提供包括DDD、IDD移动电话数据传输的图文传真等多项业务;
供气:陕北天然气管道已进入开发区,可满足入区项目生产、生活需要;
供热: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已建成每小时60蒸吨的第一供热站,城北供热站正在建设之中;
排水:区内的排水管道与市政管网连接,保证污水排放通畅。
配套物流企业:
开发区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丰书物流(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邮政运输局物流、陕西华通物流等国内多家物流企业入驻。这些项目的入驻,在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 仓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提升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嘿嘿!

阅读全文

与陕西经济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