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松溪在哪里啊
松溪县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北纬27°24′-27°51,东经118°33′-118°55′。总面积990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松溪县地处仙霞岭南端和洞宫山余脉交汇,中低山环绕县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县境中部溪流两岸,在山地与河谷平原之间,错综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构成松溪县四周环山中央低陷的层状总体地貌特征。 全县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在北部溪东乡的龙头山,海拔1349米,最低点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干流依地势自东北入境斜贯西南。 全县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多分布在县境四周。主要山峰有湛卢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湛云峰海拔1230米;龙头山,主峰海拔1349米,是松溪境内最高峰;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1031米;百丈山,主峰海拔1243米;长龙岗,主峰海拔1004米;鸡蛋岗,岗顶海拔1182米。 松溪境内已发现的矿区、矿点、矿化点、异常点共38处,主要有钨矿、磷铁矿、大理石矿、萤石矿、花岗岩矿、石英矿、陶瓷土、铁砂、白云母矿、钾长石矿等。 地灵人杰也是松溪县一大特点。松溪历史悠久,建置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文化沉积丰厚。城南湛卢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相传春秋时期,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受越王之命,于湛卢山铸成名扬天下的“湛卢宝剑”,其剑列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城西的九龙窑,是宋代烧制贡瓷的遗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馆收存。松溪历代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及元代学者杨缨等人曾先后在湛卢山建造“吟室”讲学授徒。历代共有28人考取进士,涌现了众多仁人志士,宋代有刚正廉明的名臣吴执中,南宋有抗金护驾名臣陈戬,明代有政绩卓著的真宪时,抗倭献身的义士张德、陈椿,有被誉为“百粤文宗”的魏浚,著述十一部,其中研究《易》学巨著《易义古象通》,被收入《四库全书》。北宋神宗宰相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和南宋高宗宰相李纲的父亲李夔均在松溪任县尉。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后,松溪更是人才辈出。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先后有6000多人考入全国各大专院校,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8人、硕士学位的有39人。从1998年起,松溪连续9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位居南平市第一名。松溪文化产业繁荣,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相继复原生产的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品和民间版画被誉为“松溪三绝”。 生态立县又是松溪的一个特点。松溪县是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重点林业县和生态经济县。围绕生态立县,松溪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先后荣获福建“茶叶状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福建省灵芝城”等美称。烟、茶、竹、菜“四大产业”初具规模效益。其中,烤烟生产被列为中美技术合作优质烟生产基地和厦门卷烟厂厂办基地;毛竹林和小径竹面积22万亩,年加工清水笋罐头1.2万吨、竹材500多万根;茶园面积6.3万亩,年产茶叶2400吨,是全省最大的蒸青绿茶生产基地;蔬菜年复种面积5.7万亩,年产蔬菜80087吨。松溪还是福建中药材重点基地县,现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贵中药材种植面积18600多亩,其中厚朴就达1万亩。立足资源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工业。有1家获“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获“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 “十五”时期,松溪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距武夷山机场158公里,横南铁路火车站94公里,赛岐港162公里,浙江省高速路口24公里等出境通道已基本实现硬化。县内272公里农村公路在全市率先实现通行政村公路全部硬化目标,省道旧回线新窑至柯厝桥段交通战备公路2007年将全面通车。2007年1月起,随着丽水经松溪至南平的丽南高速公路(长春到深圳)及衢州经松溪至宁德铁路等重点工程的陆续开工建成,松溪境内将有3个高速公路互通口,高速公路里程达57公里,届时松溪的对外交通将更加便捷。能源方面,松溪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新建110千伏松源变电站1座,线路72km,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改变了电网落后的局面,实现与华东电网联网。等级层次分明、运行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稳定的现代化电网基本形成。通讯方面,已形成覆盖全县、连接全省、通达全国及世界各地,集数字传输、程控交换、多媒体通信和光纤接入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全县现有中学1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55所,幼儿园47所,校舍总面积24.6万平方米,教职员工2136人,在校学生3.86万人,其中省二级达标中学1所,三级达标中学2所,省级示范小学1 所。有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防疫站1 所,乡(镇)卫生院6个。三星级旅游宾馆正在规划建设中。 近年来,松溪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县域经济。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县人均GDP9334元,财政总收入7711万元(另省财政补贴转移支付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6元。“十一五”是松溪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县委、县政府确定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是: ——围绕“一个目标”。即建设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县; ——实现“两个提前”。即争取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赶超“三项指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赶超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年均增长10%、15%、10%; ——实施“四大举措”。即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项目强县、工业富县发展举措。 “十一五”期间松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 第一,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加速产业集聚壮大。重点培育食品加工、木竹加工两个产业集群,扶持发展电子器材、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等新产业,努力把松溪建设成为食品加工特色县和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第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优特产品。继续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广无公害优质稻的生产,实施粮食优质化工程,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种粮效益。围绕现有优势特色产品,以绿色、有机农业为主导,以质量、品牌、产品销售的主动权为目标,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形成本县特有的名特产品。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鼓励成立专业性的蔬菜加工公司,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第三,做大做强中心城镇,拓展第三产业空间。高标准搞好城镇建设规划和依托高速公路互通口工业园规划,以县城为重点,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镇框架,扩大县城规模。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物等新型商留流通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就业,做大城镇经济。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激活发展动力。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迅速发展和提升民营经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建设。营造亲商敬商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舒心创业的人文环境,积极引进县外企业到松溪投资创业,广泛延揽人才,借智成势、借梯登高、借力兴业,实现利用县外资金规模和质量的重大突破,掀起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促进全县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奎 光 塔
奎光塔,高高屹立在城关西门虎头山,建于清道光五年。塔为六角形,分七层,中空。循腹壁石级左旋而上,直升塔顶。松溪奎光塔各层原有楼层,各面有门窗、佛龛等。奎光塔雄踞松溪河深潭之旁,遥对湛卢之峰,落日夕辉,余光掠影,令人流连。塔的各层有回廊环护,任尔南北西东,放眼远眺,低首俯瞰,尽览松城景象。
[编辑本段]松溪人口、乡镇
邮编:353500 代码:350724 区号:0599 拼音:Songxi Xian 县人民政府驻松源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平县,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历属永安军、建州、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南平地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两度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2008年,松溪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街道 33201 郑墩镇 16891 渭田镇 22038 河东乡 13512 茶平乡 13109 旧县乡 13450 溪东乡 11136 花桥乡 10944人、祖墩乡 8172人 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 松源街道 代码350724100 辖5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东门居委会、~002_南门居委会、~003_西门居委会、~004_北门居委会、~005_水南居委会、~201_东门村、~202_南门村、~203_西门村、~204_北门村、~005_水南村、~206_钱园桥村。 郑墩镇 代码350724101 辖15个村委会:~201_郑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黄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龙村、~206_双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万前村、~211_前进村、~212_夙屯村、~213_张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镇 代码35072 辖19个村委会:~201_吴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头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黄沙村、~207_竹贤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东边村、~211_仙槎村、~212_山镇村、~213_潘墩村、~214_项溪村、~215_渡头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东乡 代码350724200 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水东居委会、~201_河东村、~202_长巷村、~203_长江村、~204_大布村、~205_横垅村、~206_岩后村。 茶平乡 代码350724201 辖10个村委会:~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头村、~204_前坑村、~205_吴屯村、~206_刘屯村、~207_黄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铁岭村。 旧县乡 代码350724202 辖12个村委会:~201_大黄沙村、~202_船坑村、~203_东厝村、~204_游墩村、~205_马坪村、~206_旧县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东乡 代码350724203 辖10个村委会:~201_东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东村、~205_西边村、~206_举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 花桥乡 代码350724204 辖12个村委会:~201_花桥村、~202_车上村、~203_长衍村、~204_官后村、~205_村头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桥村、~212_塘边村。 祖墩乡 代码350724205 辖11个村委会:~201_刘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严地村、~206_溪后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岭完村、~211_甫场村
『贰』 三明的建宁、龙岩的连城、武平,南平的政和、松溪、光泽,哪个县经济相对好一些速求
到电业局工作,在所在地工资都是最好的。你所列这些县,电业部门收入最差的就属南平那三个,松溪又是南平最差的一个。龙岩的经济发展很快,连城、武平都不错,但具体到电业局的收入,我想不会比其他差。所以选连城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至少那里有机场,出门方便。
『叁』 松溪县的行政区划
2000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回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答、茶平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松源镇33201、郑墩镇16891、渭田镇22038、河东乡13512、茶平乡13109、旧县乡13450、溪东乡11136、花桥乡10944人、祖墩乡8172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
截至2012年,松溪县辖1街道、2镇、6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肆』 松溪县这个地方经济发展得怎么样交通方便吗
松溪 发展不好 有钱的 都是外面 做老板的 现在本松溪最有钱的就是亚达食品的老板版 交通部方便 至少要到权2015年才会好转 但是地理位置不错 离浙江近 最主要的就是 没高速路 在本松溪县里的路 还算可以 村村通 不过今年松溪有一段路 在整改 可能最快 要到今年年底才能修好
『伍』 松溪花园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楼盘名称:松溪花园
别名:罗冲围社区网
楼盘位置:白云松南路碧江街
开发商:广东华粤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产权年限:70年
建筑类型:塔楼,
公交线路:公交:12路、55路、42路、46路、114路、198路、229路、237路、253路、276路、B3(289) 路、283路、290路、291A路、291B路、429路、478路、521路、527路、705路、839路、885路、高峰快线25路、高峰快线30路、夜16路、夜19路、夜30路、夜3路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容积率暂无数据,绿化率25%,共0栋楼,停车位露天:150元/月,5元/小时
周边配套:幼儿园:朝霞幼儿园、松洲街保儿乐幼儿园、华宇苑幼儿园 中小学:螺溪小学、松溪小学 大学: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商场:好又多、宏城超市 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第二门诊部 邮局:松南路邮局 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 其他:螺涌海鲜酒楼、江记海鲜酒楼、骏景酒家、聚食佳、海南羊庄、顺德风味菜、家和酒家、重庆酸菜鱼、肯德基、麦当劳、7-11便利店、OK便利店、7天连锁酒店 小区内部配套:花园、停车场
内部配套:安全管理:摄像头、刷卡出入
卫生服务:垃圾处理费:15元/户/月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新房信息
『陆』 松溪县的地理
松溪县地处仙霞岭南端和洞宫山余脉交汇,中低山环绕县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县境中部溪流两岸地带,在山地与河谷平原之间,错综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构成松溪县四周环山中央低陷的层状总体地貌特征。
全县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在北部溪东乡的龙头山,海拔1349米,最低点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干流依地势自东北入境斜贯西南,干流两侧地势又有不同,西北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松溪河谷倾斜,东南侧地势则相反,由东南向西北松溪河谷倾斜。 松溪县地处北纬27度,东离海洋径距160公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冬长,春秋较短;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热同期,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气象灾害频繁出现。
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日照1900小时以上,无霜期270天左右,夏天最高气温为36℃,且只有一周左右,冬天最低气温零下3°C,一般不超过1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且雨热同期,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非常适合动植物栖息与繁衍。 松溪县森林资源有常绿阔叶林、杉松针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毛竹林和灌丛草甸。
常绿阔叶林,生长在海拔200~1000米处,山谷中可延伸到1200米,多为次生林,原生植被不多,在湛卢山西北的陈坑、栗坑和白马山一带,海拔在700米以上的地区,尚有零星分布。
针叶林,遍布全县,多为次生林、半天然林和人工林。
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中低山地区。混生落叶树种越往高处越占优势,以栗坑、陈坑、青山、双源、黄沙、源尾、岭完、后洋一带居多。主要常绿树种有青山栎、甜槠、木荷,落叶树种有紫树、福建山樱花、青窄槭锥栗、酸枣、山柳、泡桐、枫香、拟赤杨等。
竹林,主要是毛竹林,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带,主要分布在渭田、溪东、郑墩、茶平、旧县等乡的湿润的低山丘地。在郑墩、旧县乡有小片刚竹、苦竹、黄竹等杂竹林。在低山丘陵还零星分布着箬竹、胖竹、水竹、淡竹、实心苦竹等。落叶阔叶灌丛,分布在郑墩、溪东、渭田、花桥等乡海拔200~1000米地带,组成树种有以白栎为主的阳性落叶栎类,伴生树种有映山红、白檩、白胡椒、算盘子、盐肤木等。海拔900~1300米地带以茅栗灌丛、短柄枪灌丛为多,伴生树种有白栎、化香、胡枝子、野山楂、圆锥八仙花等。常绿阔叶灌丛,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的地带,以乌刚栎、马银花为主,海拔在700米以下的地带,以赤楠、乌饭、老鼠刺为主。灌草丛,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乔木难以生长的地带,干燥、低温、风口处,以胡枝子灌丛为主;海拔500米以下的阳坡地带,分布铁芒萁草丛;山谷、沟坡、岭糟地带土壤湿润肥沃处生长着五节芒草丛。河漫滩草甸,生长在河漫滩和溪谷地带,以草本植物芦苇为主,间有菊科、禾本科或莎草科植物。经济林,主要是茶、油茶、油桐和果树,均属人工栽培,分布在丘陵地带。 松溪农业,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
但建国前,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和战乱影响,农田水利设施简陋,旱涝灾害频繁,加上地多人少,耕作粗放,粮食产量很低。1949年粮食总产仅1.72万吨,平均亩产93公斤。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从1954年开始,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并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与先进的农业技术,经历了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常规品种改杂交品种三个阶段,使松溪县由单季稻地区变成双季稻地区。其间,有1958年“大跃进”的失误,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政策影响,走过曲折道路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82年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了农业发展速度。1983年粮食总产达7.43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1984年,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进了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1986年,松溪县成为全省十七个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198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元,分别为1978年的3倍和4.58倍;粮食总产6.65万吨,平均亩产423公斤,分别为1949年3.9倍和4.5倍。
2008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51亿元,增长6.54%,是近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种植粮食面积1.09万公顷;烟叶面积1280公顷,收购中上等烟5.7万担,烟农交售烟叶收入3220万元,创原烟叶税708万元,获“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茶叶总面积4433公顷,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66.7公顷,茶叶生产企业“QS”认证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茶叶总产值8550万元,增长15.3%;留养新竹815.2万株,新开竹山机耕道136千米,年产清水笋罐头10310吨,加工竹材750万根,竹业总产值3亿元,增长15.4%;蔬菜播种4700公顷,实现产值1.03亿元,增长7.1%;建立中药材基地1293公顷。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86.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23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300公顷,修复水毁水利20处,建成山地蓄水池37个,建设沼气池1000口。
到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94亿元,增长6%。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粮食播种面积1.2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6.46万吨,增长4%。茶、竹、烟、菜四大特色产业喜获丰收,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截至2009年,烟、茶、竹、菜“四大产业”初具规模效益。其中,烤烟生产被列为中美技术合作优质烟生产基地和厦门卷烟厂厂办基地;毛竹林和小径竹面积22万亩;茶园面积6.3万亩,年产茶叶2400吨,蔬菜年复种面积5.7万亩,年产蔬菜80087吨。松溪还是福建中药材重点基地县,现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贵中药材种植面积18600多亩,其中厚朴就达1万亩。立足资源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工业。有1家获“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获“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
2012年,松溪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9.75亿元、林业产值4.96亿元、牧业产值1.15亿元、渔业产值0.8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4亿元。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时代,松溪县已能制作印纹陶器。宋代,城关西郊九龙窑出土的青瓷、贡瓷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并开始有手工造纸。明、清时,茶平乡铁岭、黄屯一带造纸、炼铁业发达,毛边纸以韧性强、吸水性好而著称。民国时,松溪船厂制造的小木船,以轻巧耐用而闻名建溪一带。但在解放前,由于战乱相继,工商业备受摧残,工业发展长期停留在手工阶段。1949年解放时,县内除城关有两家小碾米厂,无别的现代工业。全县工业产值仅9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占工农业总产值12.43%。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业、手工业采取扶持政策。1953年开始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1956年基本完成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全县工业产值增至22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7.2%。1958年由于“大跃进”的工作失误,地方工业一轰而起,办了许多有名无实的工矿企业,盲目追求产值,不求经济效益,造成产品质量低劣,大量积压,浪费大批人力、资金和物资。1961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有名无实,经济效益不高的厂矿实行“关、停、并、转”,又经过三年整顿提高,1965年全县工业产值达505万元,占工农业总值25.8%。“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生产虽然受“左”的冲击和干扰,但地方工业仍有较大发展,县内先后创办机制纸、水泥、磷肥、炼铁等厂矿,并大力开发水能资源。1978年全县工业产值196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2.3%。1979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又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创汇能力的茶叶精制、大理石板材、胶合板、仿古家具等企业,产品由粗加工转向精制。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茉莉花茶、仿古家具、木雕工艺品、萤石、钨矿石等相继进入国际市场。8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增添了工业活力。1985年开始,全县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988年全县工业产值7332.6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8.2%,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手工艺品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全县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1.6%,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18.4%,重工业主要是电力、建材、磷肥、矿冶、机械制造等。
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家,新增8家,实现产值11.44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3.4,比上年提高8.8个点。
2012年,全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3.83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23.68亿元,同比增长26.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4.89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26.5%。
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5亿元,竣工产值1.42亿。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56亿元。
『柒』 福建松溪有哪些民风民俗 急急急!!!!!!!!
进入蜡月,年味便一天比一天浓,煎糖、做米果,除尘、分岁,贴对联、挂灯笼……这些都是序曲,到大年三十年夜饭那才是高潮。
炼岁守岁到天明
吃过年夜饭,家中的长辈便开始炼岁。炼岁,就是要用最硬的杂木和木炭保证灶里和火盆里的炭火一夜不熄。这是从古时先民对火的崇拜引发,传承而来,现引发为:香火不息,红红火火的寓意。一家人围著火盆,吃著零食,谈古论今,说天道地,是一年中最融洽、和谐、吉祥、平安之夜。
而守岁是年轻人的事,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这天,会三五成群相邀相聚,或到东家,或到西家,尽情玩耍,一夜通宵到天明,长辈是不干预的。因为,这是年青人为长辈“守岁”,祝她们身体健康、长命不老。
最有意思的是正月初一,因为这天的讲究最多。
男人起床下橱房
忙了一年的女人,今天要放假。她们不扫地、不洗衣、不做饭。正月初一,松溪的习俗是男人下橱,女人休息。其实这一天的饭、菜很间单——全家吃素(斋)。仅一饭一菜一汤即可。饭是米饭,菜是拌鲜(即用芋头丝、韭菜、豆腐泡凉拌),汤是米汤煮菠菜。这些作料都是头天洗净切好的。灶里有头夜炼岁的炭火,拨开即旺。不管多少笨手笨脚的大男人,今天也得下橱体验生活。不过,不管饭菜的味道如何,都会得到女人们的赞许。
全家出门走年运
大年初一,无论年老的婆婆或年轻的媳妇,都会早早的在家中客厅点燃一柱高香。然后,根据黄历上的指导,确定吉利的方向与家人走出城门,走向郊外。一是踏青,享受大自然初春的气息;二是到庙里上香、祈福,许下一年的心愿。然后一家上街。曰:走年运。
正月初一,当地人有不上门(即不去别人家串门)的习俗,因此一家人都上街。松溪是个山城小县,只要从街头走到街尾,就一定能碰上那些出门求学、经商或工作归来的新朋老友,大家握手言欢,畅谈别后情形,人人喜形於色,其乐融融。相互祝福:新年走新运!
忌讳忌口讨吉利
为了讨吉利,正月初一,松溪人忌讳生病、借债、打官司。松溪人这天不得上门讨债、讨饭、借东西。也不上医院看望病人,或上公安、法院理论。如有老人作古,也不声张,必须到初三过后,再通知亲友。忌口方面,主要是不讲葬话,不打骂孩子,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骑车的、放鞭炮的,如果发生了碰撞,一般说声“对不起”道个歉,回声“没关系”也就过去了。人们在这天都成为更加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社会更加和谐、融洽。
还有些忌讳的东西,如数字上的“四”和“七”,语言上的“无(没有)”等等。
添碗添筷添福寿
松溪人过大年过三天,曰“过三天年”,这三天,不论是大的商店还是小商小贩,打工的、做手艺的都休息。但只有卖碗、筷的例外。
正月初二,家家主妇相邀上街去买糕、买碗、买豆腐,称“出材”,取高(糕)升、稳(方言同“碗”)妥、有后(方言同“后”)之意。在新的一年里,家中添丁、添口、添福、添寿。这一天,街道两旁的地摊一个接一个,各种餐具琳琅满目,确是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冰糖蜜枣甜蜜蜜
拜年,从正月初二开始,晚辈必需上门给长辈拜年,俗称“初一年初二客”。新年头几天,辈份大的老人,一般不出门,在家里等晚辈上门拜年、问安。晚辈给长辈的礼物很间单,一包冰糖、一包蜜枣,便是对长辈的敬重,预祝长辈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拜年,一般是一家人同时出动,丈夫带上妻子、子女,去看望长辈。而长辈会将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小红包,一般六元、八元不等,及每人二个鸡蛋回送给晚辈,祝愿新一年生活圆圆满满、顺顺利利。
而新婚夫妻拜年,就得预约了,长辈会安排晚辈中的若干对新人同时相聚,中午一定要安排新人宴席,互相认识,加深了解,曰:“请新客”。
讲到传统习俗,人们往往只感到有趣、好玩,并不深究。但恰恰是这些几千年传承下来民间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年味,这是除了吃和玩之外精神上浓缩了的地方文化,是一颗咸橄榄,很值得回味的。
建国前,民间重大节日有春节、元宵、端午、中元、中秋、除夕,其中以春节最隆重、最热闹。农历立春、清明、立夏、立冬、冬至节气日及二月初二、五月十三、六月初六,七月七夕、九月初九也有各种民俗活动。
春 节 俗称“过年”,是松溪一年来最盛大的节日。
初一早晨男人起来做饭。初一至初三都吃素食。素菜用冬笋、芹菜、紫菜、油炸豆腐、豆腐干拌和,俗称“拌鲜”;素羹则用线面、冬笋、豆皮、菠菜、紫菜与米汤一起煮熟。初一,不论老少多在家过年不外出。
初二“出行”。出行时,先根据哪一门进,就到哪一门的城门外去烧香点烛,而后带小孩到亲戚家拜年,俗称“初一年初二客”。
初三,人们多上街买糕、碗、豆腐称“出财”,取高(糕)升、稳(方言同“碗”)妥、有后(方言同“后”)之意。
从初二至正月十五,民间有宴请新客之俗。即宴请去年结婚的新娘和新郎。
元 宵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旧时城关由四隅街坊轮流主持庆贺元宵活动。街上用大毛竹搭牌坊张灯结彩,俗称“灯竹”。人们上街观灯称“走灯竹”。初六城关的龙灯队要上来龙山杀猪祭神,俗称“兴龙”。乡间还常因“兴龙”争“风水”打架闹事。正月十二到十八城关要请戏班演戏,经费由上年有喜事的人家捐助。元宵夜,设家宴“过月半”,大街上有舞龙、打狮、走鲤鱼、说评话等活动。建国后,元宵节多举办游园、灯谜、舞会、书画展览等活动。
二月二 传说是土地公的生日,又说是土地公的晒银日,一般是晴天。这一天要吃薄饼,并将春节留下的酒浸的鸡头、鸡屁股、鸡腿祭土地公。
立 春 旧县志载,古时立春日,群众“抬土牛于县衙前,五更时鞭策之,称鞭春”。清代和民国时,民间用红纸条封包小泥牛和一株青菜于案前,燃放鞭炮接春。建国后,民间还保留迎春习俗。
清 明 清明节前后,从三月初旬到立夏,人们携带儿孙到郊外祭扫祖墓,在坟上设祭、挂白纸。回来要把祭饼分送邻居,还带回红杜鹃花和白花各一束,以兆办事如意“红白皆中”。建国后,民间仍保留扫墓挂纸之俗。机关、团体、学校每年组织干部、工人、学生祭扫革命烈士陵园。
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民间流行包粽子、门口挂菖蒲、艾条,小孩的额头和大门要用雄黄写上“王”字以“祛邪”,烧艾叶熏房屋角落,喷雄黄酒驱蚊蝇。午餐吃薄饼、粽子和黄瓜煮田螺,传说这一天吃田螺能使眼睛明亮。从初四至初七,城关南门大桥下至西门浮桥河段,有龙舟竞赛,极盛时参赛龙舟有13条之多。晚上或下午,江西会馆或城隍庙要上演全本《白蛇传》。建国后,过节习俗已简化,街坊龙舟在“文化大革命”时全被破坏,划龙舟活动尚未恢复。
七月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夜,旧时妇女有设香案祀祭织女星,背月穿针乞巧等活动。建国后此俗已废。乡间不少地方仍保留炒桃仁和豆子让儿童吃的习俗。
中 元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旧时城关设醮,请和尚念经超度“亡魂”。七月十二至十五,家家户户堂前置祖宗牌位,备素食馒头糕点祭祖。十五日夜,烧“元宝”“纸钱”送祖,俗称“祭阴婆”。建国后设醮已废除,民间仍有烧香化纸等祭祖活动。
中 秋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节前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月饼。中秋夜,城关街道有说评话、唱曲、猜灯谜、摆古董等活动。家家设宴作食,晚饭后吃月饼赏月。建国后,县文化部门组织各种文娱活动。80年代,由县政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中秋茶话会,邀请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旧时民间有以茱萸泛酒祭祖,文入学者聚会登高赋诗等活动。建国后,学校多组织学生秋游。1988年起,重阳节为省府规定的敬老日,各单位、村镇还向老人赠送寿面,寿糕等礼品。
立 冬 立冬日,民间有“补冬”之俗。家家户户打麻糍粿、吃鸡鸭补养身体。
冬 至 各家各户做米丸(冬至丸)食用。拣死亡大人的骸骨,也只能在这一天内进行。
闰 月 民间普遍要请出嫁的姑姑、侄女、姐妹、女儿等娘家吃午饭,叫“吃后头午饭”。只能请午饭,不能留吃晚饭,午饭中必须有泥鳅煮豆腐一碗。
除 夕 除夕,松溪县称“卅日暝”。
过年前十二月中下旬,各家各户要扫尘,俗称“掸尘”。传说灶君爷一年结束要上天向玉帝奏本,由于灶君记性不好,平时家里吵骂或不和善之事被他知道,就用乌烟点抹在墙壁等处。因此,在灶君上天奏本之前,把墙壁各处扫尘一次,点抹也就扫光了。扫尘之后,把新的灶君像贴上,并安下心来上对联:“上天奏善事,回驾赐祯祥”。横批:“招财进宝”。
从农历十二月下旬起,民间就忙着准备过年。家家户户买年货、贴春联,还要煎糖、舂年锞、蒸年糕、做削脍、肉丸等食品。女婿要给岳家送礼品,俗称“送年”。
年前要“分岁”,即祭请“家神”。分岁的时间没有定期,迟早要看立春来定。分岁之后,就不再杀生。
卅日夜,点燃岁香、岁烛,备鸡、鸭、鱼、肉,祭天谢神,迎新“灶君”,合家团聚吃年夜饭,俗称“过大年”。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灶堂的炭火要煨着,保持火种不断,俗称“炼岁”。儿童到各家收集旧的竹灯架,垒叠焚烧,称“烧灯塔”。富户商号多在除夕掌灯,作一年最后一次讨债,无力还债者,则躲藏在外,被讥为“做皇帝”。到了“通书”规定“关大门”的时辰,各家放鞭炮“关大门”之后,债主终止讨债,躲债人才敢回家。除夕夜,人们多通宵不睡,俗称“守岁”,含祝愿老人长寿之意。建国后,年俗依旧,迷信活动已明显减少。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独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面粉半斤,白砂糖三点七五两,鸭蛋三个。做法是先将肉白用双刀剁成肉浆,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浆拌匀。再将鸭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饼。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蛋皮卷成的圆筒里,一条一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蒸热,即可成为金灿灿、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吃时切成小段块,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点,也是酒席上的上品。“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将北宋大奸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这显然是用来纪念名将岳飞的,和各地的“油炸桧”(油条)一样。由此可见,小角在松溪的出现,至少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此外还有红豆小角。用红豆煮烂杵成浆,加入糯米粉或面粉和红糖,做成条状,外滚一层地瓜粉蒸熟。每年中秋节祭祖,家家户户都做这种小角。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样,不过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头七”都用这种小角做莱。
『捌』 南平市松溪县有几个自然村,具体的村民是多少
行政区划邮编:353500代码:350724区号:0599拼音:Songxi Xian
县人民政府驻松源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
管理乡镇及人口
2008年,松溪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街道 33201 郑墩镇 16891 渭田镇 22038 河东乡 13512 茶平乡 13109 旧县乡 13450 溪东乡 11136 花桥乡 10944人、祖墩乡 8172人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
具体资料
松源街道代码350724100
辖6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东门居委会、~002_南门居委会、~003_西门居委会、~004_北门居委会、~005_水南居委会、~城东居委会、~201_东门村、~202_南门村、~203_西门村、~204_北门村、~205_水南村、~206_钱园桥村。
郑墩镇代码350724101
辖15个村委会:~201_郑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黄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龙村、~206_双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万前村、~211_前进村、~212_夙屯村、~213_张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镇代码35072
辖19个村委会:~201_吴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头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黄沙村、~207_竹贤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东边村、~211_仙槎村、~212_山镇村、~213_潘墩村、~214_项溪村、~215_渡头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东乡代码350724200
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水东居委会、~201_河东村、~202_长巷村、~203_长江村、~204_大布村、~205_横垅村、~206_岩后村。
茶平乡代码350724201
辖10个村委会:~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头村、~204_前坑村、~205_吴屯村、~206_刘屯村、~207_黄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铁岭村。
旧县乡代码350724202
辖12个村委会:~201_大黄沙村、~202_船坑村、~203_东厝村、~204_游墩村、~205_马坪村、~206_旧县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东乡代码350724203
辖11个村委会:~201_东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东村、~205_西边村、~206_举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溪源村。
花桥乡代码350724204
辖12个村委会:~201_花桥村、~202_车上村、~203_长衍村、~204_官后村、~205_村头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桥村、~212_塘边村。
祖墩乡代码350724205
辖11个村委会:~201_刘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严地村、~206_溪后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岭完村、~211_甫场村
『玖』 松溪县的文化
松溪历史悠久,建置于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文化沉积丰厚。城南湛卢山为省级风内景名容胜区,相传春秋时期,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受越王之命,于湛卢山铸成名扬天下的“湛卢宝剑”,其剑列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
城西的九龙窑,是宋代烧制贡瓷的遗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馆收存。
松溪历代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及元代学者杨缨等人曾先后在湛卢山建造“吟室”讲学授徒。
松溪文化产业繁荣,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相继复原生产的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品和民间版画被誉为“松溪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