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为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的需求,国
家相继建立了135个国有大中型森工企业,林业系统曾经位列国民经济各部门前五
名。建国50多年来,累计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
原始积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林业面向市场,改革传统的单一产
业结构,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机制造快速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和对林地资
源多种利用步伐加快,森林旅游、花卉、木片、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经济林、竹
产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异军突起。2001年,全国木材产量4552万立方米;人造板产
量211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松香产量37.8万吨,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位;林业机械产值达100亿元,有的林机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林产品产
量6880万吨,年产值达1320亿元;花卉生产面积369万亩,年销售额达215.8亿元;
森林公园接待游客856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28.2亿元。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090.5亿元.基于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中国林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基本思路
明确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
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
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总纲,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以科教兴林和依法治
林为手段,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切实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努
力推进中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跨越世界多数
发展中国家都走过的边破坏边治理的漫长历程,直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林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大江大河流域
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
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国适应入世后的国际竞争要求;到2020年,使森林
覆盖率达到23.4%,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
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
8%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和木材自给自足,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业经济发
展水平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
业产业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国家对原有的十七个工程项目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
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
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
工程。六大工程覆盖了我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任务超过11亿亩,工程规划总
投资7000多亿元,工程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巨为历史所罕见。特别是退耕
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其投资超过了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美国罗
斯福工程和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在国内外具有巨大影响.
❷ 乙方出林地,另一方出资近,合作种植经济林,国家规定的林木覆盖率是多少。
规划依据。 1.国家林业局关于部署编制《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办造字〔2010〕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3.陕西省林业厅《关于做好我省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示范点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陕林字〔2009〕326号);《陕西省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规划》《陕西省核桃产业基地示范点建设方案》编制意见; 4.《陕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省林业厅; 5.《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557-2000); 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7.《略阳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期限。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名特优经济林品种,形成县域特色,实行规模化生产、基地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构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推进我县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思路是:立足现状,发挥优势;有机经营,提高质量;拓展规模、提升水平;精深加工,龙头带动;典型示范,推动全面。 2、基本原则。 ⑴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科技为支撑,推广应用有机特色经济林产业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力,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产值。适应市场需求,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立足国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区域优势品种。 ⑵坚持区域优势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基地化带动,集中连片,区域发展,科学管理,规模经营,效益优先。 ⑶坚持科技先导原则。积极推广良种、应用新技术,强化管理,努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⑷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新造和低产林改造相结合,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⑸坚持多元化投入原则。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十年2011~20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1~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 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11~2015年) (1)规划期内主要经济林良种使用率达到85%。 (2)规划期内发展特色经济林面积11267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1.5%。其中:新造3800公顷,低改7467公顷。 (3)实现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5万吨,年产值达20000万元,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率达60%。 (4)产品加工贮藏能力增强,加工比例达20%,产品贮藏保鲜比例达80%。 (5)建设1个综合交易市场,实现产品交易流通顺畅。 (6)安排就业200人/年,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人均增收300元/年。 2、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十三五”内发展经济林面积10267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1.1%。其中:新造3300公顷,低改6967公顷。 到2020年,全县经济林面积达68628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2.5个百分点;达到绿色无公害经济林产品质量提升和数量扩张的双增长目标;使经济林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林产品增收比重逐年提高的目标。 产业发展布局 在全县21个乡镇内发展特色经济林重点放在县域南部。产业发展区划主要依据《略阳县农业区划》、《略阳县林业发展区划》、《略阳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及本县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重点建设任务 (一)资源培育。 1、经济林建设任务 结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现状,我县确定规划期内主要发展核桃板栗、杜仲、漆树。规划期内发展特色经济林21534公顷,其中新造7100公顷,改造14434公顷。其中新造核桃5600公顷,漆树1500公顷,改造核桃5600公顷、漆树2500公顷、杜仲5000公顷、板栗1334公顷。近期(2011~2015年)发展特色经济林11267公顷,其中新造3800公顷(核桃2800公顷、漆树1000公顷),改造7467公顷(核桃2800公顷、漆树2000公顷、杜仲2000公顷、板栗667公顷)。远期(2016~2020年)发展特色经济林10267公顷,其中新造3300公顷(核桃2800公顷、漆树500公顷),改造6967公顷(核桃2800公顷、漆树500公顷、杜仲3000公顷、板栗667公顷)。 2、良种繁育基地 规划期内造林需种苗量 2700万株,结合我县种苗生产现状充分发挥现有苗木繁育基地的作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品种突出的良种繁育基地。确定良种繁育基地5个,面积4420亩,苗木生产建设规模1200亩。计划分两年建成,建成后年可生产良种苗木1080万株,满足县内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的种苗需要。 (二)加工贮藏体系建设 结合我县杜仲的特色产业发展和造林规模,确定我县需建设产品加工一个加工厂,加工能力达到0.5万吨。重点扶持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在县内建成一个中药工业园区,培育2-3个年产值超5000万的开发企业,开发上市3-5个知名品牌;中药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知名品牌3—4个。 (三)信息交易平台建设 配合国家和省级二级经济林产品信息平台体系建设,结合我县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建设综合型经济林产品交易市场一个,年交易量达到4万吨,交易额达到18000万元。 (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加大特色经济林产业科技攻关力度,抓住制约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点、关键环节,如丰产栽培、病虫霜冻危害、加工、保鲜等,组织邀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同时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因地制宜加优质、丰产、高效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配合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栽植技术、新发展模式、加工技术创新等的应用推广以及示范基地建设和人才培训。推广面积达到40万公顷,培训林农达到12.11万人次。 投资测算 1、测算依据 ☆国家林业局《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国家林业局、林场总体设计概预算编算办法》; ☆林业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 ☆陕西省计委《陕西省地方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指标》; ☆陕西省技术监督局颁《陕西省造林技术经济指标》; ☆《陕西省林业局(场)总体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有关机械、设备的市场价格。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结合相关造林标准与山区造林难度大的实际,确定我县新造和低改测算指标为: ⑴核桃、板栗新建1500元/亩;改造800元/亩。 ⑵杜仲新建1500元/亩;改造500元/亩。 ⑶漆树新建800元/亩;改造500元/亩。 ⑷良种基地按8000元/亩概算。 ⑸科技支撑按工程费用3%计算。 ⑹工日单价:50.00元/工日。 ⑺经济指标:核桃12元/公斤,板栗6元/公斤,漆树10元/公斤, 杜仲15元/公斤;核桃苗10元/株,板栗6元/株,杜仲1元/株,漆树1元/株。 (二)投资测算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 ⑴工程费用28125万元,其中:新建园5463万元,改建园6864万元,占总投资92%; ⑵种苗工程建设900万元,占总投资3%; ⑶工程建设管理及其他费用975万元,占5%。其中:科技支撑费840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30万元,勘察设计费32万元,建设监理费16万元。基本预备费57万元。 3、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30000万元,其资金来源:争取国家及省级产业建设专项资金投资21360万元,占71%;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410万元,占15%。群众投工投劳3920万元,占14%。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森林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经济林产业建设不仅有着相当高的直接经济效益,潜在的间接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的。 优质核桃3-5年收益,板栗5-6年收益,杜仲6年收益,收益期均按30年计算,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进入加工环节后年产值将更大。核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山区群众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随着核桃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还能增加农村人口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步和农村社会稳定。此外,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对其它相关产业发展产生带动和促进效应。比如,农户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后,势必刺激建盖房屋、购买家电、购买小汽车、农用车、摩托车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消费,自然会促进建筑建材业、商品批发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创造其增加值,创造各种税收,从而使核桃产业间接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财富。 (二)生态效益 工程建成后将新增森林面积68628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2.5个百分点。基地建成后,将极大的带动略阳县的优质核桃栽植产业的发展,大幅度增加了林果建园面积,核桃树属高大乔木,树冠和根系庞大,保水固土能力较强,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防止雨水冲刷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每亩森林每年能蓄水20—25立方米,可减少地表土流失1.4吨—4吨,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2吨左右。同时,随着核桃树的生长,树冠的增大,必将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缓冲刷,改善气候,净化空气,起到更大的作用。项目建成后,环保减灾可在减灾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丰产、稳产、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也为略阳县最佳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其生态效能潜力十分巨大。 (三)社会效益 经济林建设对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可为当地社会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门路。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保证农民长期持续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经济林建设,增强其对保护自然环境的认识,自觉参与物种保护,高效林业等科普知识宣传,参与到保护管理中来,有效地支持和帮助良种资源保护和示范推广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加强组织管理、信息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略阳县林业局为特色经济林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监督、检查、资金安全。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经济林产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待遇,积极扶持林农自主创业,扎实推进全县林业产业化进程。 2、制定政策,创造环境 (1)建立和完善经济林产业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应纳入国家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范畴,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⑵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研发新产品等环节的扶持力度,提高依靠科技和龙头企业推动特色经济林产业化发展能力。⑶加大对外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植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核桃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值增效。鼓励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⑷加大核桃种苗生产经营执法力度,建立优质核桃种苗和采穗圃基地,实行优质穗条定点采供,杜绝品种杂乱、以次充好。 3、提供信息,搞好服务 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院校和调查设计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和充实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站所,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经济林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对现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工作,推动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加大对林农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是加强核桃深加工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三是大力推广科学采收和先进的鲜果烘干技术,坚持果实成熟采收的原则,采收后及时脱壳、漂洗、烘干,提高干果产品质量,增加初级产品价值。 四是加大核桃标准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核桃标准化生产加工经营水平。 五是搞好良种选育工作,建立良种基地,坚持选用良种壮苗造林。六是加强提高核桃单产的技术和集约化经营管理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核桃早实、高产、稳产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七是组建民间商业社团、协会,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在经济林主产区,鼓励农户或商家自己成立产销协会、商会等组织,相互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解决存在问题。 4、创新机制,推动发展 一是加快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山林权属稳定林地使用权和核桃林木所有权,允许核桃林地使用权和核桃林木所有权依法继承、转让、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及合营的出资、合作条件以及依法抵押贷款等。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坚持谁种谁有,谁投资谁收益的政策。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鼓励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参与产业建设,筑巢引凤,以加速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向经济林产业合理流动。二是建立核桃产业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和资源资产评估办法及评估中介机构,为各类生产要素依法流转经营创造条件,真正做到创新机制促产业,转变观念促发展,在确保高质量的同时做到进度快,具体操作过程中统筹兼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5、调整结构,培育龙头。 一是重点抓好以杜仲、核桃、板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淘汰没有市场的一般品种,适当引进经过试验研究成功的外来树种。强化造林、营林标准化生产管理,坚持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建设一流的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二是培植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树立知名品牌,加快龙头带动效应发挥,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各地区不会一个样,只能作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❸ 谁有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自己到网络上面去搜啊,等回答到什么时候
❹ 我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是什么时候
根据当前国家对林业发展的新战略、新部署和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以及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退耕还林(草)"政策为契机,选择、确定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我区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提出核桃等干果可作为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主导产业,形成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建议在政府的扶持与支持下,建立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特色经济林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❺ 我国林业产业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林业产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1701亿元,同比增长985%。与此同时,林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木材、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家具、木地板和经济林等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木材产量达到6974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到7365万立方米,各类经济林产量突破1亿吨。二是林业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林业二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442:488:70调整为431:482:87,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三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新兴产业增长强劲。森林食品、花卉竹藤、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产业快速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等蓬勃兴起。以森林旅游为代表的林业第三产业产值达到10186亿元,森林公园发展到2151处。四是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国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产值占到全国的70%以上,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等五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龙头企业培育初见成效,依托自然资源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已逐步形成。五是林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70亿美元,同比增长211%,林业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日渐增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林业产业大国。
❻ 经济林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加以开发利用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资源种类较为齐全。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各种自然资源几乎是应有尽有,较为齐全。就各种自然资源满足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程度来说,我国堪称是世界上各种自然资源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2、资源的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量少。我国幅员辽阔,但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不足。资源相对量少,说明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并非都是丰富的,今后,随着人口高峰期的到来,人均资源占有量将不断减少,人与资源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倍珍惜,予以合理的开发利用。3、低劣资源的比重较大。较为代表的就是我国的铁矿,储量占世界第三,但质量却很差,平均品位只有34%,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反映在开发利用上,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资源承载能力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如生产粮食能力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我国各地土地资源承载人口限度的标志4、资源空间分布有利有弊。既广泛又集中;有一定的地区组合优势;资源丰度高的地区与产业丰度该的地区并不一致,存在区域二元结构。5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后备资源普遍不足。目前,我国宜耕土地的利用率已高达90%以上,未耕土地中的可耕地的比重极低,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二、进行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的建议1.加强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研究。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研究,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的基础,税费及押金标准的制定,以及对交易市场的监督,都需要以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为依据。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基准价值量进行评估,为管理和决策服务。2.理顺各种收费的关系,建立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体系根据自然资源开发产品的价格构成,对现有收费进行清理,保证两个体系之间、以及每个体系内部各项收费之间的关系明晰,并通过法律文件加以明确。3.强调费用—效益分析在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评价中的地位。建议尽快制定和完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应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开发活动的效益及其生态环境破坏损失作全面估算,并进行比较,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为项目成立后所要征收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的确定提供依据。4.取消补贴、提高原材料价格。经济手段的核心就是使自然资源开发产品即原材料的价格,反映开发过程的完全成本,因此,应当取消对资源开发的财政补贴,放松对原材料价格的政府控制,使价格能够对资源开发者和利用者产生调节和刺激作用。也不必担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通货膨胀。5.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在征收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的同时,应注意运用其他经济手段,特别是为环境保护创造市场,如实行资源开发权拍卖和交易。对一些缺乏税费征收标准或难以专门制定标准的开发项目,可在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对开发权进行招标拍卖,将拍卖所得资金作为生态环境的恢复费用;并逐步建立开发权的交易市场。6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基金。将征收的部分税费集中起来,成立自然资源保护专项基金,资助自然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替代资源的开发,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工作,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象经营普通商品一样经营自然环境资源这一特殊商品,使其不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❼ 我国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粮食、果品和油料产品,而且还具备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地应用在经济林木的繁殖、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科学经营、产品贮运、产品加工、商品流通等各个生产环节。目前,经济林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主体,经济林面积约占林业总面积的20%,占人工林总面积的58.3%,占我国林业产业总值的60%以上,年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可以说,经济林是林业三大效益统一性很强的林种,发展经济林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我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经济林建设的成就和水平是衡量我国林业三大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态安全长治久安的新途径。
1. 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简况
经济林以其生产周期短、效益高、适宜农户经营的优势,在丘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作为开展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奔小康。近二十年来,全国经济林造林面积以较快的速度推进。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经济林生产较大发展规模主要也将出现在西部地区。但从总体上来讲,经济林生产从数量上已达到了一个“阶段近饱和状态”,今后的发展重点将会转移到结构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良种培育和扩繁、培育技术和产品采后加工利用将是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
经济林是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概念,是从特用经济林延伸下来的。经济林的提出也是与当时我国社会、林业生产力水平低、学科林种尚未高度分化的现状相关。作为特色产业,至今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经济林产业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提高群从生活质量的保证。近十年来,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要解决大量剩余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当地产业,经济林产业将在劳动就业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林产业发展也是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态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无论是三北、太行山、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和退耕还林工程都是如此。除了国家粮食补助等政策性支持外,保证一定比例的经济林,使群众年年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是确保防护林体系可持续性经营管理的前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林特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其质量要求向营养型和保健型方向发展。发展经济林产业,提供各类经济林商品,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2. 经济林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林果品的质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果树发展趋势是减少栽培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进行集约化栽培,而我国当前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还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而大量果园单产低,投入市场的果品质量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且出口价大大低于其他国家,据香港市场反应,我国大陆产的甜橙在港售价仅为3060港元/吨,而美国甜橙为5280港元/吨,我国香蕉为1453港元/吨,马来西亚香蕉为4762港元/吨。在国内市场上,由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致使大量国外优质果品进入中国市场,尽管其价大大高于国产果品,但仍然俏销。如1994年我国苹果出口为10.7万吨,而当年进入中国的外国苹果却高达12.5万吨,成为该年世界第6位苹果进口国。当前良种在推广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2 生产规模分散,不利于形成产业规模
我国经济林生产经营分散,分散型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更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从而也难形成规模化的产品集散市场,导致销售成本提高和原料产品因销售不畅而耗损比例大。因此,当前太分散的经营方式下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也不利于提高质量和创立品牌。
2.3 采收及采后管理薄弱,产品消费群体单一,传统消费习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
长期以来经济林产品的消费群体仍然是以城市、城镇消费为主,广大农村消费比例低且消费群体尚未形成。
我国经济林产品产量和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产品产量的上升要超过消费量上升,在出口仍无很大增加的前提下,必然产生相对过剩,所以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售卖难的现象。
2.4 无规划发展普遍存在,经济林林种产品类同化
我国经济林树种丰富,但大多数仍处于野生状态,用于栽培的树种仍然不多。其中板栗、银杏等树种更是到处栽植。品种趋同发展造成特色丧失,同时没有新的出路,结果导致生产过剩,效益下降。苹果、山楂、柑桔等树种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生产缺乏科学规划,许多地区发展树种和品种,采取“追随”行动,人家搞什么他也搞什么,缺乏对市场的长远考虑,等建成投产时,却发现市场已开始过剩,而本地许多独特的、可以标新立异的东西,如一些名、特、优树种、品种、地理优势未能得到发挥。
2.5
科研延续性不强导致创新乏力
基地建设问题,而基地建设的突出问题是“良种良法”程度低,老、密、残次林分比例大,总体上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绝大部分是三十年前用籽播实生苗栽植或其大树飞籽成林的,板栗大部分是用嫁接苗栽植的,在木本粮油经济林中算是“良种良法”程度较高的,产量也高一些,盛产期的板栗园平均亩产约200斤,而“良种良法”程度高的板栗亩产量可达到400-800斤。培育技术进展较为缓慢,由于无性繁殖没有达到真正实用化,不但良种化工作没有进展,产量仍然不很稳定,有待于加强。
2.6构建经济林现代化产业技术受到制约
林地承包确权到户以后,农民想发展没资金,想致富缺技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林改配套政策,帮助农民发家致富。譬如加大金融和保险的支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采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流转制度,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最大保障;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合作经营的路子。
3实现规划的对策措施
3.1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院校和调查设计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充实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站所,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经济林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对现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工作,推动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3.2加强产业的科技支撑。种植基地是产业的基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大力推进经济林产业化进程。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努力培养典型,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3.3组建民间商业社团、协会,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在经济林主产区,鼓励农户或商家自己成立产销协会、商会等组织,相互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解决存在问题。
3.4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抓好以核桃、板栗、八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淘汰没有市场的一般品种,适当引进经过试验研究成功的外来树种。强化造林、营林标准化生产管理,坚持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建设一流的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
3.5科学种植的关键是要做到“良种良法”。一个优良品种的培育最快也得8年以上,如果没有提前8年以上开展良种培育工作,贮存足够的良种,也就无法繁育出大量的良种壮苗,良种问题将总也解决不了。加强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工作,一是要围绕产业建设超前进行良种培育和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科研工作,不断研究出新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尤其是要把良种培育工作作为政府支持的重点,良种培育承担单位应是有实力的科研部门。二是及时建设良种展示、新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起示范、引导、辐射作用。三是通过制定奖励使用“良种良法”建设基地政策,强制执行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等行政、技术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实现“良种良法”种植。
3.6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院校和调查设计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充实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站所,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经济林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对现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工作,推动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经济林产业作为改善和加强山丘地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优化人民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近五年来,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截至2006年底,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主要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到10121万吨,经济林产品产值达到2551亿元,占林业总产值(10652.2亿元)23.9%以上,占林业第一产业产值(4708.8亿元)54.2%。经济林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更多专业数据可以参考一些专业报告,推荐你看一下《中国林木育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❽ 发展经济林有前途没有
1. 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简况
经济林以其生产周期短、效益高、适宜农户经营的优势,在丘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作为开展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奔小康。近二十年来,全国经济林造林面积以较快的速度推进。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经济林生产较大发展规模主要也将出现在西部地区。但从总体上来讲,经济林生产从数量上已达到了一个“阶段近饱和状态”,今后的发展重点将会转移到结构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良种培育和扩繁、培育技术和产品采后加工利用将是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
经济林是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概念,是从特用经济林延伸下来的。经济林的提出也是与当时我国社会、林业生产力水平低、学科林种尚未高度分化的现状相关。作为特色产业,至今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经济林产业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提高群从生活质量的保证。近十年来,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要解决大量剩余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当地产业,经济林产业将在劳动就业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林产业发展也是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态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无论是三北、太行山、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和退耕还林工程都是如此。除了国家粮食补助等政策性支持外,保证一定比例的经济林,使群众年年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是确保防护林体系可持续性经营管理的前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林特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其质量要求向营养型和保健型方向发展。发展经济林产业,提供各类经济林商品,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❾ 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可研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背景
1.1.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承办单位
1.1.4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地点
1.1.5研究工作依据
1.1.5.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1.5.2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1.6研究工作范围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2.1.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1.2.1.2目标市场的确定
1.2.1.3产品方案及销售收入预测
1.2.1.4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拟建规模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2.3厂址
1.2.4环境保护
1.2.5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2.6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进度
1.2.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7.1投资估算
1.2.7.2资金筹措
1.2.8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9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2.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行业政策背景
2.1.2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背景
2.2投资的必要性
2.2.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是市场的需要
2.2.2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是增加地方的财政税收的需要
2.2.3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是提高当地群众收入和保持社会繁荣稳定的需要
2.2.4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市场整体趋势
3.2市场规模
3.3市场预测
3.4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区概况
4.1.1概况
4.1.2选择原则
4.1.3场址概述
4.1.4工业集中区简介
4.2厂(场)址建设条件
4.2.1地理。气候
4.2.2资源概况
4.2.3交通区位
4.2.4社会经济条件
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4.3.1主要原材料
4.3.2燃料动力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2.1技术来源
5.2.2生产工艺流程
5.3工程方案
5.3.1土建
5.3.1.1设计规范和标准
5.3.1.2设计原则
5.3.1.3工程概况
5.3.1.4建筑要求和效果
5.3.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5.3.3道路停车场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运输
6.1.1总图布置方案的要点及说明
6.1.1.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6.1.1.2总图布置原则
6.1.2总图布置方案
6.2场内外运输
6.2.1运输量
6.2.2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
6.2.2.1厂外运输
6.2.2.2厂内运输
6.3公用辅助工程
6.3.1给排水工程
6.3.1.1设计依据
6.3.1.2设计范围
6.3.1.3给水水源及用水量
6.3.1.4排水
6.3.2电气工程
6.3.2.1设计依据
6.3.2.2设计范围及内容
6.3.2.3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的确定
6.3.2.4低压配电设计
6.3.2.5防雷及电气安全接地系统
6.3.2.6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6.3.2.7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6.3.3暖通
6.3.4维修
6.3.5通讯设施
第七章节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1.1原则和标准
7.1.2规范和依据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3.1建筑节能
7.3.2节电措施
7.4节水措施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8.1.1环境质量标准
8.1.2污染物排放标准
8.2环境和生态现状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3.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8.3.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8.3.1.2水环境影响分析
8.3.1.3声环境影响分析
8.3.1.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8.3.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8.3.2.1水环境影响分析
8.3.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8.3.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8.3.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8.4环境保护措施
8.4.1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8.4.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4.2.1废水治理方案
8.4.2.2废气治理方案
8.4.2.3噪声治理方案
8.4.2.4固体废弃物治理方案
8.4.2.5全厂绿化措施
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8.6公众参与
8.7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1.1设计依据
9.1.2劳动安全
9.1.2.1厂区布置与厂内运输安全
9.1.2.2防火防爆
9.1.2.3防机伤、摔伤
9.1.2.4电气事故预防
9.1.2.5防雷与接地
9.1.3职业卫生
9.1.3.1防噪音
9.1.3.2防暑降温、防寒和防温
9.1.3.3降低劳动强度
9.1.3.4女工保护
9.2消防安全
9.2.1设计主要依据
9.2.2消防原则及措施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2.1劳动定员
10.2.2人员来源
10.2.3人员培训
10.3项目管理
10.3.1财务管理
10.3.2设备物资管理
10.3.3工程管理
第十一章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11.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管理
11.2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监理
11.3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1.1编制依据
12.1.2编制方法
12.1.3建设投资总额
12.1.3.1工程费用
12.1.3.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2.1.3.3工程建设预备费
12.1.3.3建设期利息
12.1.4流动资金估算
12.1.4.1估算依据
12.1.4.2估算结果
12.1.5投资估算结果
12.2资金筹措
12.3投资使用计划
12.3.1投资使用计划
12.3.2借款偿还计划
12.4投资估算表
详见经济附表:
建设投资估算表;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流动资金估算表;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第十三章 工程招标方案
13.1总则
13.2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3.3招标内容
13.4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四章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财务评价
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4.3.1年销售收入估算
14.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14.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4.4财务分析
14.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4.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4.5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4.6不确定性分析
14.6.1盈亏平衡分析
14.6.2敏感性分析
14.7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风险分析
15.1风险因素的识别
15.2风险评估
15.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六章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结论与建议
16.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结论
16.2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建议
第十七章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