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竹业发展前景与产业布局
1.竹业产业优势和影响竹业生产和发展的因素
浙江省是竹业生产大省,竹子也是浙江重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现有竹林面积80万hm2,年产竹笋70万t,竹笋产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浙江竹业开发了竹炭、竹纤维等新产品。竹炭在环保、保健、医药、高新技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烧制竹炭过程中所获得竹醋液,在保健、饮料、除臭,以及生产高效低毒农药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竹纤维无毒、无害、无污染,而且质地柔软细腻,具有纤维长、空心、抑菌、抗皱、易洗、防霉,吸水性、可纺性、可染性好,以及抗紫外线辐射等特点,将成为一种新颖、绿色的环保型纺织原料。竹纤维的开发成功,不仅使毛竹的枝、条、杆都得到利用,还可获得竹木糖、竹蜜、多糖、碱木素、竹粉等产品,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但在竹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影响竹业生产和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竹林经营水平不平衡,品种较为单一,产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全省相当大部分仍是低产低效林,技术水平不高,所提供的竹材仅能满足省内加工能力的1/2,大规格的竹材更是不足。
2)经营不科学,制约着竹园的持续经营。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不适当的施用导致竹园富营养化、酸性化、农药残留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使竹林衰退、产量下降。
3)市场竞争不规范,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销售规模都不大,造成“产、加”衔接不畅,流通不顺,营销成本增大。
4)竹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大多为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竹笋加工产品品牌意识不强,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高。竹笋品质安全的监测检验体系尚未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效监测。
2.竹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竹林资源有其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优势。随着人们返璞归真理念的日益强烈和国人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制品备受青睐,竹制家具的前景不可限量。竹笋产品高纤维、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有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在国内外被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竹子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度开发,竹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浙江竹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大力发展竹林基地建设,提高竹产品数量、质量,满足加工需要;二是要狠抓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开发食用新产品如竹叶黄酮、竹啤、竹汁饮料等,提高竹产品增值率;三是要发展竹材加工,扶持龙头企业,改进和提高加工、包装技术水平,增加出口创汇;四是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展保鲜加工技术,扩大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并通过上海进一步开拓对外贸易渠道;五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竹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竹业整体经济效益。
3.竹业产业布局建议
为了将区域竹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竹产业经济优势,提升竹产业市场竞争力,根据各地竹产业发展的传统和基础,结合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规划精神,全省竹产业的发展可相应建设三大产业带。
1)环杭州湾竹产业带:包括天目山区安吉、长兴、德清、临安、余杭等县(市)和四明山区的余姚、慈溪、鄞县、象山、宁海、绍兴、嵊州、诸暨等县(市)。巩固和提高竹笋竹材在全国生产、加工、贸易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加强竹保健食品(鲜竹沥、竹汁饮料、竹汁酒、竹叶黄酮等)新产品的开发,稳定和拓展观赏竹市场,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环境和品牌着力开展竹林生态旅游,打造世界级的竹产业发展中心。
2)金衢丽竹产业带:包括仙霞岭山区的衢江、江山、龙游和洞宫山区的丽水、遂昌、龙泉、庆元等县(市)。进一步加大竹笋竹材生产、加工、贸易的规模,适当发展竹浆造纸,适度发展竹林生态旅游,巩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等特色新产品的先发优势,加快产业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经济结构、适度规模和深度加工的竹产业体系。
3)温台沿海竹产业带:主要包括雁荡山区的平阳、瑞安、苍南等县(市)。充分发挥丛生竹的资源优势,发展马蹄笋、竹浆造纸等,加强竹纤维等特色新产品的开发,逐步提高科技对绿竹产业的贡献率;争取在马蹄笋的保鲜储运、丛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② 龙泉农业生产特色
龙泉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2%,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所有县(市、区)中排名第8位,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和天然的“绿色宝库”,成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的“金不换土地”。 近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上山、农民下山、生态创业”的农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强市、绿色精品农业大市为目标,提出了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构架起了一张现代农业的发展网络,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规模化布局,生态农业占半壁江山 深秋十月,穿行在龙泉高速沿线,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随风摇曳,挂满枝头的各种瓜果喜气迎人,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农业加工厂里车来车往……而成千上万亩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绿色农业基地更是秋日里令人心醉的风景。这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诠释着龙泉市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1年,龙泉市委、市政府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总抓手和新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的要求,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上,龙泉以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丽龙高速、龙庆公路、龙浦公路“Y”型公路两侧农田为重点,以现有标准农田为基础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到 2014年建成 6万亩,2018年建成9万亩。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龙泉市围绕笋竹、食用菌、特色茶叶、蔬菜、畜牧等绿色农业产业的提升发展,建设兰巨、八都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龙南、屏南2个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龙南夏菇、安仁黑木耳、塔石金观音茶叶、岩樟四季豆、宝溪茭白、竹垟畲乡生态养殖、小梅肉兔养殖和道太灵芝等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截至目前,龙泉市“两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到2011年10月,“两区”在建各类重点项目13个,已累计完成投资7560余万元。据初步测算,建成后的综合区农业总产值将提高71%,达到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85%,达到1万元。 龙泉市立足市情、依托优势,合理规模化布局,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和“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平台,大胆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的生态示范区已占农业的半壁江山。 产业化经营,特色产业越做越大 以规模化布局带动农业产业化,深秋的龙泉大地,生机勃勃。田野里,一座座钢架大棚鳞次栉比;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车辆驶向四方;园区内,一家家龙头企业产销两旺。跳出农业抓农业,如今,龙泉市正以产业化理念经营着农业,一场田野上的“产业革命”悄然兴起。田野成为车间,农民当上工人,广袤农村到处高歌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产业化富民进行曲! 龙泉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和中国黑木耳之乡。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龙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县”。伴随着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食用菌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兴起,专业交易市场、销售流通队伍应运而生。如今,该市有1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80多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0多家经销企业、1500多人的购销团队,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达15亿元。龙泉的食用菌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国内30个省市。在龙泉,食用菌产业已连续三年产值超过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从业人口7万-8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栽培食用菌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3。目前,龙泉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菌种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袋料黑木耳生产基地。 好山,好水,孕育好茶。龙泉茶叶依托于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生长,形成了其独特的高海拔山地生态茶优异品质,香高、味醇,以色味双绝著称。“龙泉金观音”是龙泉市携手浙江大学新研制开发的特色茶新品种。它独具“活、甘、清、香”的特色,馥郁鲜爽,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被誉为是继青瓷、宝剑后的龙泉第三宝,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新产品鉴定,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第一只乌龙茶新产品。中央和省领导先后多次到龙泉金观音基地考察调研,并对龙泉金观音茶的香甜口感给予高度评价。“龙泉金观音”也以其独特的品质先后摘取杭州第七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第八届“中茶杯”评比一等奖、上海豫园茶文化节“中国精品名茶”和西安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伴随着杭州、上海、西安、沈阳等大中城市开展的“农博会”、“茶博会”、“迎新茶会”、“金观音品茗会”等活动的不断举行,“龙泉金观音”这一品牌开始走出龙泉、走向全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名特优茶基地4万亩,其中“金观音”茶园1.5万亩。绿茶不甘示后,全市拥有“凤阳春”、“白天鹅”两只浙江名茶,其中“凤阳春”和“必福”2个品牌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3家茶厂获“省示范茶厂”,龙泉先后获得省茶厂改造和良种化先进县荣誉。 近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出台蔬菜产业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大力主攻高山蔬菜发展。到目前,全市建立了万亩高山商品蔬菜产业带,为高山地区农民增收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0年底,龙泉市已建成高山商品蔬菜面积3万亩,高山蔬菜也从单一的高山“红花青荚”四季豆为主发展成为“百利”番茄、高山甜玉米、高山茭白等多品种并举的新格局,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9年,龙泉高山蔬菜公用品牌“龙泉绿”正式推广使用,贴着“身份证”的高山蔬菜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几年,龙泉以“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积极实施生态畜牧业培育计划,以加快发展农牧结合模式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实施生态畜牧业培育工程,去年新建万头生态畜牧小区1个,千头生态养猪场15个,培育特色养殖大户30户,创建省级畜牧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特色生态养殖精品园2个。 标准化生产,唱响绿色农业之“歌” 今年,龙泉市岩樟乡何坑村精品园里种植的260多亩四季豆大获丰收,采摘时节每天都有8000多公斤四季豆销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各地收购商们争相抢购,十分畅销。这源于高山蔬菜的品质。近年来,该市高山蔬菜以四季豆、茭白、甜玉米、番茄等为主栽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拓展高山蔬菜的规模与档次。去年,实施山地蔬菜扩面提质工程,以实施“山地蔬菜提升项目”为载体,建设“万亩山地蔬菜龙南核心区”和“浙大农业科技合作蔬菜精品园”,新建商品蔬菜示范村5个,商品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山地商品蔬菜3万亩,创建高山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和设施蔬菜精品园4个,全力打造全省海拔最高的山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龙泉提出了打造全省面积最大的食用菌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的口号。近年来,龙泉大力调整食用菌产业结构,建成食用菌标准化基地40个,标准化生产率达35%,产值5.01亿元。标准化生产实现了食用菌的转型升级,天和泉牌香菇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龙泉香菇”、“纳富特牌灵芝”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菇”,龙泉灵芝和灵芝孢子粉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泉黑木耳证明商标成功注册,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被列为“浙江省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之一。 茶叶产业也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全力向全省面积最大的金观音标准化生产基地冲刺。当前,由龙泉市制订的《浙江省地方标准“金观音生产技术规程”》正式发布实施,大大提高了相关生产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如今,大力开发金观音系列红茶、龙泉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茶文化之乡”的申报成功都为龙泉茶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了切实加快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龙泉市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地资源,建设“一心两轴”生态养殖产业带,积极探索以“废菌棒”为纽带的生态食用菌循环,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作物”生态循环和以低山园地为纽带的畜禽立体生态养殖等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有效降低了生态畜牧业的养殖成本,吸引了一批工商资本投入到生态畜牧养殖行业,涌现出畲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溢牧业等一批管理规范、设施健全、效益好的特色规模养殖企业。2011年6月,龙泉市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县”,正全力打造全省环境最优的生态畜牧养殖生产基地。
③ 竹材的竹材产业区域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竹材产业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增速保持10%以上,产业整体内发展态势良好,企业创容新及新技术、新品开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开发竹资源的积极性非常高。竹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全球木材供应逐渐降低,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竹产品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消费品之一。我国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技术引领世界,在全球竹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中国竹业已形成了一个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贸易,再到竹业生态旅游的颇具潜力和活力的新兴产业。
④ 竹子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两位伐竹工人在贵州省赤水市竹海采伐楠竹(6月17日摄)。曾经上演“四渡赤水”军事传奇的贵专州赤水如今成为属“中国四大竹乡”之一,当地大力发展竹产业,全市共种植各种竹子103万亩,近20万农民依托竹子脱贫致富。2005年,全市竹业综合收入达到9.3亿元,一个年产20万吨的现代化竹纸浆生产线也即将投产,预计到2010年赤水市竹产业综合收入将超过30亿元。
⑤ 龙泉市龙竹笋竹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龙泉市龙竹笋竹专业合作社是2007-06-06在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专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丽属水市龙泉市八都镇四村大会堂内。
龙泉市龙竹笋竹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331181662876255W,企业法人陈国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龙泉市龙竹笋竹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种植的竹笋,并加工成竹笋罐头销售;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药、化肥。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099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74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龙泉市龙竹笋竹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⑥ 龙泉市振源竹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龙泉市振源竹业有限公司是2009-09-09在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回人投资或控股),注答册地址位于浙江龙泉市八都镇平山岭工业区。
龙泉市振源竹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1181693861558X,企业法人翁观正,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龙泉市振源竹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竹制品加工、销售。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5317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395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龙泉市振源竹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