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健康产业的前景发展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大健康产业主要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为主,市场占比分别达到50.05%、33.04%;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比重最小,只有2.71%。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B. 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健康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保健品行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动力。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每年15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每年超过500亿元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
虽然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没有相关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没有相关的标准作为发展的参照,导致行业发展乱,尤其是保健品行业。同时在健康管理和服务上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整合还有欠完善,还无法对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C. 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版》显示,目前,我权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大健康产业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良好条件。这件事抓好了,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府层面,国家重视以人为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的健康发展战略。“健康中国2020”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将从2005年的73岁增加到2020年的77岁,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提高两个百分点。
D. 健康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有哪些
参考《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自身健康也有着巨大的转变,因此保健养生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大,使得更多的人们对于保健养生加盟市场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空间。
据前瞻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保健养生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共约1700家,销售企业约2.5万家,销售规模达900亿元,目前全年销售规模超过千亿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批准了17963个保健食品,其中国产保健食品为16873个,进口保健食品为1090个。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百姓对健康养生产品的消费心里和行为逐渐理性化,更加重视保健养生产品的安全性、功效性,同时政府对保健养生产业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管越来越严格,中国保健养生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E. 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前瞻网摘要:受10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暖风影响,回“健康”旋风正以势不可挡之答的劲头高调盘踞于资本市场的上空。IPO咨询机构前瞻投顾认为,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资源,可能会集中于那些创新性强、持续成长后劲足的企业和细分市场。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将日益活跃,尤其是拟上市的公司,将因为这项政策红利,受到资本的疯狂追逐。但资本市场渐趋理性,健康产业里的部分领域,比如医药等,发展较早,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增长后劲并不被投资机构所认可,所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资源,可能会集中于那些创新性强、持续成长后劲足的企业和细分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3版中国大健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指出: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老百姓的生活追求。随之而来的,是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养生美容、健康旅游等新兴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成为大健康服务产业最大的商机。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F. 2019年大健康产业前景如何发展趋势是什么
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刚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逐年提高医疗保险补贴标准,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杜绝药品使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两者都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但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家庭因病而重新陷入贫困,现在据报发生了医疗纠纷,城市医院人满为患,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也在苦苦挣扎。
与此同时,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也成为主要的健康风险,给保护国民健康带来了新的压力。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发展大健康产业。
大健康产业被视为蓝海
随着国内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企业纷纷押宝或跨界大健康产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医药领域内,所谓的“大健康”产业通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保健食品、药妆等;另一个是包括体检、慢病康复等的医疗服务,即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等“大健康”领域。
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黄金期,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大健康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全球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1980至2000年间,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盟年复合增速17%。2010年我国健康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将回归到“治未病”的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费增速提升,预计到2020年后市场容量达4500亿元以上。
G. 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意义
1、健康产业是辐射来面广自、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2、发展健康产业,可以增强群众保健意识、防病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3、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提高健康服务业水平。
H. 国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容错过
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大量投资正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健康产业的投资、并购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健康企业的数量、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健康产业的整体容量、涵盖领域、服务范围正在不断放大,呈现出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格局。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全民体育健身、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促进人才流动,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产业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规模约4.50万亿元,2017年底,我国健康产业总规模超过6万亿元;若按此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
伴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大,而老年人又是疾病多发群体,再加上国家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将有望快速增长。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我国医疗行业竞争将会加剧,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放松和休闲也是调整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具有度假旅游属性的休闲产品逐渐开始扩大规模。在老年市场对养生、保健等需求的刺激下,度假住宅、康体疗养两大产品有望成为未来旅游的主流。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因此,产业发展具有空间大、增速快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局限于对疾病防治转向了对自身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的关注;除关注身体、生理功能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健康之外,更注重情志、心理、思想、精神乃至道德和信仰多方面的健康;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与生命健康和谐共生的有机联系。营养保健和生态养生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新趋势,大健康产业已被视为“蓝海”。
I. 每个国家都有健康产业,中国的健康产业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健康产业,在我国飞快地发展着。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中金 产业健康产业研究员赵广廉指出,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存在公众思想观念不够科学、对行业及市场信任不足、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等“五大问题”。
产业法规、标准不完善,让整个产业难以标准化并涌现大企业,对健康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不足。据统计,花到预防上的费用只占我国卫生经费总额的 7%,主要经费都花在几乎没有实际效果的大病治疗和临终关怀上,即28天左右的时间花去了一生健康经费的2/3甚至更多。国家虽然已在大力提倡“治未 病”,但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公众唯恐得病,但又不愿意拿出额外的钱去防病,处两难中。
医疗信任危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保健品的过度忽悠等,导致公众对行业及市场信心与信任不足。由于上述原因,各种投资不愿意或不轻易进入健康产业领域,造成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