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24 18:19:57

1. 如何理解世界文化产业分工演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以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生产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生产力建设取得很大的成效,人民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使这个主要矛盾逐步转化为次要矛盾.而以前精神文明层面的次要矛盾,现在更加显现,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精神文明不足与广大群众需求的矛盾

2. 请问世界文化产业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内,是人才的较量。不客容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3. 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好处和坏处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应当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它给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单纯从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角度、从提高生产力的标准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确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世界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引起生产与消费从结构到地点上的变化,会刺激各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样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些影响对具体国家和具体领域的影响也随各国政策选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表现为:

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经济全球化在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竞争的原因,在经济上是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的扩张性;在政治上则是由于国家的存在,各国都试图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实现别国对自己的依赖,从而较多地获取收益,较少地付出成本。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国的角度看,本国企业将突破本国资源和本国市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并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获取利润。发展中国家则可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减少或避免了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的浪费。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第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它们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第二,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0年的73%和1994年的77%。

第三,迫使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改革等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导致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可能均等。在这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必然处于劣势。但我们相信,只要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建立本民族的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生产出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就一定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何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会逐步趋于平等,国家民族经济也会日渐成熟。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物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人民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消费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那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所设置的贸易壁垒和防线将会被逐步取消,那种国家垄断或个人垄断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那种以低劣的质量和服务向消费者漫天要价的情形行将结束。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仅会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秩序,而且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冲击。文化的这种碰撞和冲击将导致全人类都可认同的大文化,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经济文化”已有了全人类认同的标准。如市场经济的法则、商品流通的规则等,已被普遍认可和遵循。

第二,“科技文化”的普遍性更加不能否认。现在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抓科学技术和教育,都已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强国之本。尽管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但科学技术的交流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档的潮流。科学技术文化早已冲破民族国家间的界线,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第三,随着 “经济文化”和 “科技文化”的发展,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容易,信息网络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已为这种交流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程度不同地吸收这些外来文化的营养,以填补本民族、本国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某种表现形式。

第四,“民主和法治”作为一种制度文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加速发展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反过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求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完善。世界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内容和核心就在于减少和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后,首次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非货物贸易也纳入到多边规则之中,使扩大多边自由化的领域以及扩大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核心职能。此外,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投资发展的主流,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措施。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又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从而使世界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的规范框架和规则也开始形成。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要素缺口,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投资和技术转让互相促进,不断加快。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扩大技术效用以及给自己的技术寻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术转让活动。这种加速转让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还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的进程,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资本的不足。再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也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的不足,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愈来愈突破国家的界限,出现了所谓无边界的企业,从而非常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在人们物质需求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必然较多地关注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公民的政治意识、政治参与素质将极大提高,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广泛地要求参加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拥有雄厚实力的独立利益群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必然提出相应的政治参与要求;日益发达的信息传媒网络,从技术上支持了人的自主选择权力,宣扬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意识,也使“愚民政策”的体制丧失了基础。所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协调以作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力,这也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所决定的。政治上协调的过程尽管漫长,但却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更深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跨国公司的投资与技术转让活动又把各国的生产经营、销售和研究与开发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领域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各国之间加强信任与合作,约束国际冲突或至少降低冲突的激烈程度已渐渐成为发展趋势。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世界经济运转所制定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们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远不可及的。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如许多民族企业亏损或倒闭等。

虽然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能导致全球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是首要法则,它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高收入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43倍,到了1994年变为62倍,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平。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的原因、市场发展的原因及结构变动的原因等,但有两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从理论上讲,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从中收益,但绝不是利益均沾。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种地位使它们依靠价格制定方面的主导权,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是市场竞争使一些社会政策面临挑战。众所周知,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动力,由竞争带来的不平衡要靠社会政策来修补。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福利政策,通过劳资妥协来保持社会稳定。但全球化破坏了这一社会契约,以出口和直接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激烈的跨国竞争,正在影响工资和就业状况, 社会政策在平抑差距方面显得苍白无力。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各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将不仅取决于本国国内因素,更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其他国家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本国。如果本国的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隐患,这些经济波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国内出现。即使本国经济不存在问题,也会因为心理因素的作用而使经济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因为经济全球化就是金融、贸易与投资的全球化,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便于投机;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从而给“国际游资”留下可乘之机。于是,西方国家的大量游资不时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如同战争般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汇率、利率的变动传导给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经常出现不利波动,发生在 1994年底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这一点。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需要用规则去加以规范、约束参与者的行为,而规则的制定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所谓规则,其实就是对利益冲突的一种界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来制定。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中虽然有些规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但大部分规则却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产业发展规则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发展该产业的时候制定的,如信息技术产业协议以及劳工标准等。发展中国家一旦发展这些产业就必须遵守他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并为此而付出代价。此外,尽管发达国家极力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但是各国政府为维护本国利益,仍然实施各种贸易壁垒措施。尤其是非关税壁垒措施,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这些由发达国家有意制定的贸易标准往往都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这些措施客观上阻碍着生产要素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市场导向机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发展中国家所应得到的机会与利益无从保障。因此,目前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遭受损失的基础之上的。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例如,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蚀,动植物物种的灭绝,海洋与河流道的污染等问题。其中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 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在企业规模、效率、技术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竞争,因而造成跨国公司的品牌和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导致民族品牌消失;跨国公司操纵和控制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和市场,抑制了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面临汇率风险和偿债风险,对西方国家的巨额债务支付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经常引发经济与社会动乱;全球化还会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特别是熟练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跨国公司往往在东道国用高薪雇用现成的人才而不注意在当地实施培训计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遭受教育经费支出和不能使用已培养人才的双重损失。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将更加恶化;发展中国家民族企业由于竞争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闭,致使大量工人失业,如果社会劳动保障系统不健全,必然产生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引起社会的混乱。世界银行于 2004年4月30日发表的《世界发展指数》承认:“经济全球化的某些因素已使最贫穷国家受到损害,使富国和穷国之间巨大差距的扩大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一个不能打破贫国周期且愈来愈不平等的世界中,集中于工业化的国家占世界人口1/6 的人却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与此同时,居住在63个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均60%的人,仅得到世界收入的6%,人均每天不足2美元”。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这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凸显不一。这种现象,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更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原则。文化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商品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语言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妨碍资本、技术和产品跨国界流通的障碍一个接一个地被拆除,继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的流入。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新质——世界大文化,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

4. 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情况,对中国文化市场的威胁

我来谈谈我参观文博会的一个中外文化贸易上的感受。
参观文博会,在一个展位识得一词汇:外事礼品。其产品均为我国传统工艺品。诸如茶艺品、皮影等等。
这让我思考良久。我们现在的文化外贸产品都在强调所谓的中国特色,并且引以为豪。然而这些所谓的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么?究竟什么是中国的特色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市场调查来看看了解“公道杯”的中国人占据几成,更可以去寻找一下有多少能够观看皮影的小剧院。如果答案不容乐观的话,那么,这些经过了时间洗礼经过了我们忽视之后重新被我们拾起的民族特色究竟还能否视为中国特色呢?他们对国人除了可以当作一种虚弱的资本之外还是否真有意义?
中国人懂得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道理,所以文化外贸多以古董居多。但是,我认为只有墙里的人真正觉得香,才能香气自溢,真正的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看到的国外的很多文化产品非常务实,但又不失特色。正式因为他们从生活里来,才能真正被人接受。也许当我们都了解了茶艺的知识、当我们把看皮影戏当成家常便饭,我们就真正有了香的资本,而那时,我们能够创造和贩卖的绝不只是那些古董,即使是高科技,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与人争峰,因为我们真正有了生活的文化的精神的底气去做服务生活的产品,我们不需要再提所谓外事礼品的虚招子。

5. 世界文化产业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成长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文化产业视为一种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动。时至今日,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不仅推动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提升了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软实力”。从前景来看,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美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方兴未艾的大趋势。

·2013-2017年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
·“十八大”文化传媒领域投资机会分析特刊
·2013-2017年新疆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3-2017年福建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
·2013-2017年长沙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新驱动轮

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是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今天的文化,已实实在在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据统计,截至2004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美国为4.77%、英国为7.70%、加拿大为3.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重,美国为5.83%、英国为7.61%、加拿大为3.8%。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英国文化产业也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到2001年,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接近900亿英镑,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截至2005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澳大利亚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200亿澳元,是澳大利亚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出口行业。

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战略目光瞄准文化产业

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文化产业同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个巨大产业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利润核心,低消耗、高回报,并且具有经济波及效应大、对外输出无摩擦、有助于展示国家形象等优点。文化产业所体现的正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巨大诱惑力不仅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上,还具有较强的产业牵动性和“波及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纷纷采取积极措施,以期抢占制高点。

比如,美国政府极力帮助本国的文化产业向其他国家扩张,并且利用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力推广所谓的自由经济,阻碍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产业实施保护性政策,其目的就是为美国文化进入世界各国清除障碍。欧盟对待文化产业采取国家干预主义原则,主要办法是扶持弱小媒体,使之具有与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同等发言的机会,避免过度集中和垄断,同时,注重扶持和资助文化产业,鼓励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日本于1995年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2001年制定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了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2003年又紧接着出台了观光立国战略。

随着各国积极推行面向全球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约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2002年日本文化产品的市场销售额约为100亿美元,其波及效果甚至高达200亿美元。在“全球化”背景下,投资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独特的文化资源无疑是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法宝。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达国家依仗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掌握文化产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逐步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向垄断化、规模化和高投入、高科技化发展,从而更加巩固了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的垄断地位。目前,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等九大巨头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第一世界”,九巨头中五家是美国公司。美国传媒业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美国片源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高达60%至80%。美国利用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垄断地位,通过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来兜售本国的文化制品,贩卖其生活形态。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文化攻势和意识渗透,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的深远意义。法国等欧盟国家公开提出“文化例外”,反对全面开放国内文化产业,掀起了抵御好莱坞入侵、捍卫法兰西民族文化的保卫战。日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大力扶植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到八九十年代,日本依仗自己的财大气粗通过并购吞并等方式加速向美国文化产业进军。以电影业为例,索尼公司一家就收购了美国好莱坞7大片场中的3个。此外像法国的服装设计与表演业、德国的国际会展业等等都在争夺全球文化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发达国家捷足先登,发展中国家也毫不示弱,也纷纷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韩国在上世纪末遭遇金融危机袭击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并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年计划和远景规划,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随后《我的野蛮女友》、《大长今》等韩剧开始横扫东亚各国。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已经从5年前的1%上升到5%,韩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排在世界十强之后,但却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国。

文化产业“风景无限好”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日臻成熟,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从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电视、出版、视觉艺术等,发展到今天涵盖了最新内容的文化产业,如互联网和相关的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在全球化时代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而产业链各个环节又相互交融构成了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片”风行世界,即: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代表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以及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硅谷研发的芯片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电脑配置的不二之选;好莱坞大片已经成为全球院线的主要片源;麦当劳巨大的拱门型“M”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随着新科技浪潮席卷全球,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与广电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使技术操作更加简便,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也使不同行业、不同媒体间的业务可进行相互合作与新的开发,给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今后的5至10年,数字化、网络化将使传媒发展产生更大的变化,成为媒体集团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阶段。

另外,文化产业中的数字化内容产业近些年尤为引人注目,它涉及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近日逐渐走热的短信、网络游戏和VOD点播、音乐下载,甚至QQ等都属于这种新兴的数字化内容产业。目前,内容产业正以强有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全球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极具成长性的前景画卷。可以这样说,谁把握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谁就将把握新时代律动的脉搏!

6.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影视、音像、出版等文化产品已成为全球最大换汇产品。在美国400家最富有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近两倍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日本的音像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体育产业在国内十大产业中排名第六。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分析当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
规模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文化产业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少数几个全球性的产业集团,覆盖了传媒、娱乐等诸多门类。1994年,拥有570亿美元资产的迪斯尼公司收购了ABC,创下了广播影视产业兼并的最高纪录,经营范围涉及媒体网络、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游乐场、消费品和互联网等。产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浪潮,促进强强联合,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资金使用、技术开发与市场开拓得以重组,各行业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经营风险降低,推动其迅速成长为集中化程度很高,产业跨度很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多媒体化。以往的文化产业,如电影、娱乐、广播、电视、报刊、音乐、广告、体育等,彼此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互联网的出现,使多媒体经营逐渐成为发展潮流,导致目前各类传媒出现汇流的现象。电影与电视汇流,传媒业与电子信息业汇流,传媒业全球化,报纸办电视、网站,电视办出版社、网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化产业巨头,都正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美国最大的25家传媒集团,全部是多媒体集团。多媒体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打破各媒体之间存在的传统壁垒,集传媒、通讯、信息服务于一体,促进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等各方面的资源得以共享,优化了产业结构,使得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的优势得以互补。
垄断化。规模化的结果是垄断化。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为九大巨头所把持,这九家公司又称“第一板块”,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维康、通讯公司TCI、通用电器、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西格拉姆,其中五家是美国公司。这九大集团,具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均名列全球500强(贝塔斯曼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但如果按其实力,也完全可以列入全球500强)。这九大公司,既是全球财团的精英,也是高度集中的产业,它们拥有全球性的分销网络,可以将其生产能力与分销网络紧密结合起来。与“第一板块”相对应的是数十家所谓“第二板块”的文化产业集团,这些集团是国家级或地区级的文化产业巨头,它们中有一半来自北美,其余的来自欧洲和日本。这些公司的年收入均超过10亿美元,通常可以进入全球1000强的行列。
高科技化。文化产业之所以被人称为“无烟工业”、“朝阳工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能耗少、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特征。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与广电技术的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使技术操作更加简单,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也使不同行业、不同媒体自身的业务可进行相互间的合作与新的开发,给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各大文化产业集团都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以图抢占下一步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制高点。可以预见,今后的五至十年,数字化网络化将使传媒发展产生更大变化,成为媒体集团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阶段。(出处:浙江日报)

7. 世界十大文化产业强国都是哪些

美国、德国、韩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瑞士!

阅读全文

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