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经济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经济

发布时间:2021-02-25 23:35:39

A. 如何加快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步入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正如《建议》指出的那样,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首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农业、生态各类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真正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B. 怎样推动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一个驱动”即创新驱动。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必须探索全方位的创新道路,从理念、技术和制度3个层面开展创新。理念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世界经济正在加速迈向低碳化和绿色化,绿色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人类将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大跨越。这势必改变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工业生产不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提出并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技术创新是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绿色技术涉及诸多学科和领域,前沿性强,需要持续地大规模研发投入,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这就要求政府加强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资金供给。与此同时,工业技术的绿色创新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和新兴绿色产业,也要高度重视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升级。制度创新是工业绿色发展的保障。从国际国内经验来看,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新兴绿色产业,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则在战略规划、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环境规制等方面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
“五个转变”即要素投入、主导能源、制造方式、发展模式和治理体系的转变。在要素投入转变方面,从主要依靠资源能源、劳动力、土地、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知识、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变。在主导能源转变方面,从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转变。在制造方式转变方面,从传统的材料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的减材制造、非智能制造,向新型的材料集约利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增材制造、智能制造转变。在发展模式转变方面,从传统的要素投入型、规模扩充型的发展模式,向新型的集约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转型。在治理体系转变方面,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向政府、产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业绿色治理体系转变。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制定国家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科学制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度指标,形成中长期目标约束和政策诱导。制定国家工业绿色发展战略,并根据各行业特点制定行动路线图。根据各地区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因地适宜,分类施策,建立以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污染物排放为核心的约束性指标体系,完善相关奖惩问责机制,倒逼地方政府走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机制和双向激励机制,促进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质回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其次,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在保持国家工业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积极化解产能过剩,淘汰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退出。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打通传统产业与绿色技术之间的通道,将绿色技术、绿色工艺渗透应用到传统产业各环节。大力发展新兴绿色技术和产业,将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的突破口,加大对新兴绿色产业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加强对新兴绿色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
第三,对接三大战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工业布局。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通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同时,降低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分布密度和排放强度。落实“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完善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各项沿海、区域开发战略的配套政策,优化国内工业布局,协调地区之间的绿色转型进程,缩小转型成果分配的差距,缓解工业绿色转型中的地区不平衡矛盾。
第四,提升绿色供给,培育绿色需求,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步牵引工业绿色转型。积极推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要素创新和配置方式上的作用,提升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效益。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实施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推进产业绿色协同链接,培育再制造产业。引导社会公众形成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文化,实施绿色政府采购计划,利用市场机制创造更多的绿色需求。
第五,重点推进政绩评价考核、资源品价格、环境生态补偿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评制度,加强环境污染损失核算,建立并完善基于SEEA(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资源条件适度发展。打破资源型行业垄断,推进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渠道,鼓励探索资源交易等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鼓励异地开发等新型区域生态补偿方式。

C. 如何发展壮大绿色产业

加快发展绿色工业,打造广东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其关键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回势,利用“国家绿色能源示答范县”的有关政策,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经济。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珠港澳绿色生态旅游基地。其关键是,进一步擦亮“韩愈文化”品牌,把发展风电项目、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拓展旅游开发深度,不断提升阳山生态旅游知名度。

加快城镇扩容提质,打造粤北山水宜居名城。其关键是以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为契机,继续实施“东拓南展,西扩北改”战略,加快韩愈文化公园、科技图书馆、江滨路(水轴线)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功能。

在民生工作方面,伍文超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双到”扶贫工作,全力完成今年“两不具备”村庄移民搬迁以及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加大力度查处大案要案;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三资”管理交易平台和法律服务受理咨询平台,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D. 什么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一、绿色发展新理念

1、是绿色经济理念。

是指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涵盖了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 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

另一方面,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 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2、是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是指通过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3、是绿色政治生态理念。

是指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优良。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 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绿色政治生态同样能够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绿色政治生态的巨大效能。

4、是绿色文化发展理念。

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 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 文化现象的总和。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

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绿色文化不是游离于其它系统之外,而是自始至终地渗透贯穿并深刻影响着绿色发 展的方方面面,并在其中起到灵魂的作用。进一步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价值观深入人心,对于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 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5、是绿色社会发展理念。

绿色是大自然的特征颜色,是生机活力和生命健康的体现,是稳定安宁和平的心理象征,是社会文明的现代标志。绿色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人与自然 的和谐平衡,寄予着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绿色社会成为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阶段,辐射渗入到经济社会的不同范畴和各个领域,引领着21世纪的时代潮流。

二、绿色发展举措

1、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 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2、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 消费。

3、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4、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5、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 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总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文明发展新路。中国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开大步向 前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都在走向绿色化。

(4)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扩展阅读

举措

未来,环境保护部将继续坚持走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道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为核心,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培育壮大绿色经济,着力从5个方面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的节能增效,加强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建立相应的统计、跟踪和评价机制,科学预测绿色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制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发展,绿色技术是支撑。环保部门将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四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合作方式,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已有实践成果,积极宣传相关经验做法,促进有助于绿色增长的环保技术转让,共同研发新的绿色技术。

E. 如何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经济

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具体部署。本文作者对绿色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提出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本版将于近期陆续刊登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观点文章,以飨读者。

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这一点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具体部署。目前,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述,这对于我们建立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为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下一步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绿色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绿色经济概念体系;二是从主要阐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转换到提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安排。这些工作是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有利于把绿色经济变成现实的成果。

明晰绿色经济概念

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绿色经济具有两项外延: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

绿色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它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等这些具体的经济运行方式,我国过去出台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

绿色经济的两种含义

现在,人们在大量使用绿色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看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如果不作特别解释,这样理解有时会使人感到不易把握。如果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那么相对应的原来老的经济形态是指什么(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吗)?绿色经济究竟是指在原来老经济形态之外新出现的经济活动,还是指原来老经济形态换成了一种新的面貌?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实际上,人们在使用绿色经济概念时,都是按各自的理解去使用的,也就是说人们虽然都在使用同一个词,内心里却在指向不同的内容。如果这些问题不澄清,就无法把握绿色经济的外延,也就无法制定针对性政策。

直截了当地看,绿色是环保的代名词,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盈利活动,那么绿色经济就是与环保有关的人类盈利活动。从这个性质上引申,我们可以看到绿色经济具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在这个意义上,绿色经济并非单指某些产业活动,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要求,它实际上是指要把原有经济体系的面貌由非环保型转到环保型,因此,此时绿色经济又可称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举例说,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产业,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绿色经济的,而在清洁技术、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下,就是环保型的,就属于绿色经济。应该注意,这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环保,即为了环保的目的,哪怕放弃一部分经济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证经济是绿色的。

第二种含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美国耶鲁大学丹尼尔·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鲁·温斯顿教授在《从绿到金——聪明企业如何利用环保战略构建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为什么通用电气、索尼、丰田、沃尔玛这些世界最大、最强硬、最追逐利润的企业现在都在谈环境保护?(因为)聪明的企业会通过对环保挑战的战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他们认为:“以全新视角观察事物,会带来实际收益。过去40年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灵活管理绿色浪潮带来的压力所能获得的潜在效益。未来的企业将既创造业务利润,又创造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可以把这个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称为“从绿掘金”,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举例说,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都可以带来新的利润,使这一部分活动改变环保只赔钱不赚钱的形象。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经济,即通过政策调节和定向开发使环境保护也有利可图。

以上两种含义分别强调了绿色和经济两个方面,他们的共同要求是追求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二者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绿色经济的定义: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

绿色经济的两项外延

按照绿色经济是能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到,绿色经济的外延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它包括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减少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高效和循环利用原材料、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治理等。这些活动都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并通过节约资源而获得经济效益,对传统产业都是适用的。实际上,现代工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尽管产业是传统产业,但属性上已属于绿色经济。我国政府部署的“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就属于这个范围。

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它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务业、高新科技、植树造林等,称为绿色产业,其特点就是天生对环境友好,不必投入过多资源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这些产业并不都是新兴产业,有些是属于传统产业的,而且有些产业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例如我国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中有些做法充分运用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充满了生态文明的智慧。目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的绿色投资主要是要求各国把资金投入到这些既能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又减少排放的经济活动中去,包括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或环境基础设施、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商业(如有机农业)、废物及化学品管理、绿色城市、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等,可以看到与上述绿色产业也是基本一致的。我国政府部署的“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属于这个范围。

明确了绿色经济的外延,就找到了政策的着力点。为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在两个方向上制定政策:一是促进经济体系绿色化的政策;二是鼓励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

建立绿色经济概念体系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都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层面和语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间互相干扰而扰乱认识。

绿色经济的适用性

根据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个关于绿色经济的图示:

从中看到,第Ⅰ象限是绿色经济的境界,是最理想的状况;第Ⅱ象限是有经济无环保的状况,这是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容易出现的情况;第Ⅲ象限是既无发展也无环保的情况,反映了有些地方破坏了环境结果经济也无法发展的“双输”局面;第Ⅳ象限是限制开发、保存原始环境的特殊情况。

在以上图景中,第Ⅰ象限(绿色经济)是最值得追求的境界,但不等于说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境界。第Ⅱ象限(先污染后治理)虽不如人意,但在付出一定环境代价的同时获得经济发展,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人们往往要在经历了这个阶段后才能到达绿色经济的境界。第Ⅳ象限(限制开发保存原始环境)对于特殊的生态系统是完全必要的(例如自然保护区),在这里环境是唯一的,并不必强调绿色经济的意义。所以发展绿色经济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去理解,发展绿色经济也是有前提的,有时候即使不是绿色经济也要去发展,而有时候即使是绿色经济也不能发展。不应不分条件地总是把绿色经济置于很高的位置,它毕竟是一种经济活动,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经济利益。

与其他相关经济概念的关系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都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层面和语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间互相干扰而扰乱认识。

中科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对这些概念做了一个结构性定位: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其中循环经济主要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而言的,生态经济主要是指向生态系统(例如草原、森林、海洋、湿地等)的恢复、利用和发展的(例如发展生态农业等)。

这种划分有其合理性,大致上使每个概念各归其位,清晰有序。但其中对生态经济的理解可能偏窄。笔者理解生态经济中的生态并非生态系统中的那个生态,而是指环境或绿色,就像生态文明中的生态是泛指自然(环境)一样,所以生态经济应该等同于绿色经济,而不是从属于绿色经济。这样,绿色经济与生态经济是同一的,绿色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它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那么,孙鸿烈院士所提到的针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利用和发展的那类经济活动,如果不用生态经济来概称的话,用什么来指代比较好呢?这里建议用生物经济来概称。这样,上述几个概念就形成了以下关系: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分清了这些概念的层次,也可体现各概念适合使用的特殊场合。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等这些具体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说明我国过去出台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并非因为现在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而不再适用。

绿色经济发展环境政策

环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经济更绿化,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环保更赚钱,这两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获得共赢。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是针对绿色经济的两项外延,从促进传统经济绿化和鼓励绿色产业成长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这些政策包括规划、环评、监管、减排和考核等。

由于绿色经济具有绿色和经济的双重特性,所以,积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需要从环保和经济两个方面制定政策。一般来说,环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经济更绿化,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环保更赚钱,这两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获得共赢。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也是针对上述绿色经济的两项外延,从促进传统经济绿化和鼓励绿色产业成长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这些政策并非完全是新生的,而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已经使用的一些手段,例如规划、环评、监管、减排、考核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要根据环境容量、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要实行环境优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建设项目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计划的地区,严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的新建和扩建。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和执法。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对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围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等重点任务,严格执法。

第三,强化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把环境保护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阶段,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的把关和引导作用。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议。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必要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主要标准和重要手段。改革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使那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开展环境保护方面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

第四,把环保要求纳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广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节能降耗,防范和应对污染事故,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流通方式,积极治理铁路、水运等运输污染,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储存安全,限制高污染产品贸易,完善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洁、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第五,制定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创设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出台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绿色投资等环境经济政策,把产品消费后的处置责任前移到生产者,从而激励生产者按照环境友好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优化生产过程。通过制定引导性的财政和价格政策,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通过调整水、电、煤等资源价格促进企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工艺。完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使那些在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地区获得荣誉和实惠。

从总体上说,绿色经济属于经济范畴,所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应主要从经济领域来制定,其中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最为重要。

F. 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为推进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应提高来资源节约意源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②自觉宣传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响应党和国家“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号召,如垃圾分类处理、循环使用学习、生活用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
④发扬创新精神,针对节能环保措施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⑤监督周围环保节能行为,敢于和善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G. 什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H. 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我国实行哪些国策

保护绿色植物,爱护环境。发展农业经济。谢谢。

I.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历的必要性

一 绿色经济产生的背景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一种平衡式经济,是绿色增长和绿色发展在各经济部门中的表现形式,是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所依靠的重要经济形态。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经济、金融、贸易、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环境投资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贡献,并推动经济的“绿色化”,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机会,从而复苏和升级经济。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动力。二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和我国当前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及战略目标是一致的,符合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制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策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二)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经济转型,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份额,提高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份额;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要淘汰落后产能,在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中实现清洁生产,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还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大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清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因此,从发展途径以及实现的目标看,发展绿色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三)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加快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核心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创新生产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不仅要加快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到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贯穿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在客观和源头上有助于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三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驱动因素(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的政治意愿和战略方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二)发展绿色经济在中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1973年8月,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就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等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方针。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也实施了许多具体行动,如开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可持续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投资、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等等。这些行动和实践都蕴涵着绿色经济的基本内容,二者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同时这些行动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效果,“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4.29%。正是因为这些蕴涵绿色经济思想的行动和实践对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矫正和修补,为中国在经济繁荣期内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四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阻碍和挑战(一)“高投入、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惯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高投入、高增长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动发展的主要模式,向依靠资本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尚不能完全转变的情况下,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可能会使发展绿色经济、完成绿色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二)社会制度和条件不成熟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对绿色经济还没有清楚和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被动地执行中央关于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令,没有主动地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以及实现绿色转型需要哪些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的调整与安排。此外,从环境治理结构看,尚未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保护公共治理结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经济综合决策的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和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三)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不足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中,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占5%,如果加上支持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中国在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绿色投资将达到14.5%。但是产业投资方面,无论是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方面,还是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方面,目前还没有发布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在技术创新方面,根据地方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目前技术引进较多,自主研发创新普遍不足,特别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缺乏核心与长期竞争力。五 我国未来绿色经济之路(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产业部门的“绿色化”,增加绿色就业的岗位;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绿色产业,尽快形成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能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使用,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二)优化经济发展指标我国承诺,到2020年力争做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很长时间以来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将循环经济中的单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总量控制等减量化指标;产品循环利用率、废弃物质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标;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资源化指标,纳入考察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中;以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使经济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三)积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加强对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和境外投资的引导;完善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生态补偿和绿色贸易政策;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组织制定环境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和相关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适当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有序推进环境立法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四)加强各级部门行政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重视绿色领导力建设,把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战略发展层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强对跨区域综合性环境事务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绿色发展和生态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绿色发展负责。建立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环保部门依法负责、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环境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五)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必须重视可持续生产体系与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为此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意义尤为重要。要以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重要手段,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有针对性的采购绿色产品,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采购绿色产品、节能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加强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完善新闻发布和重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征集、分析环境舆情动态并积极应对。推进城镇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重点城市饮用水水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试行职业资格化管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扩大公众参与的透明度,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更持久、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七)积极开展绿色经济国际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要加强绿色经济发展的对外交流,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二要与发达国家建立先进绿色技术的转让机制;三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经验与有关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共享。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应当把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助推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促进各国绿色经济成长壮大。

阅读全文

与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