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建材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2】147号)具体内容是什么
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
云政发 〔2012〕147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
建筑建材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建筑、建材和房地产
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增强整体实力,尽快做
强、做大、做优,充分发挥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在城镇化发
展、城乡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重要经济
增长极,推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出以
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
大意义
— 1 —(一)促进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扩大投
资、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
是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经济贡献
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我省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
展时期,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地位作用明显
增强,拉动效应日益显现,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二)促进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改善民
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是创造就
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加快发展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对稳
定和吸纳社会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增加城乡居
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村居民的劳务性收入,改善城乡环境,提
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统筹城
乡、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和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我省桥
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掀起新高潮,促进
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确保我省顺利实现 “十二
五”时期各项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各地、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
加快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切实增强责任
— 2 —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开创
全省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促进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
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 “两强一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方
向,以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契机,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市场需求主导、政府支持引
导、科技进步先导;做强做大建筑业,优化提升建材行业,稳步
发展房地产业。着力推动三大产业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为全
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建筑业:产业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
济发展的建筑业产业体系、市场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企业运行
机制。到2015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年均增长
20%以上,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培育形成3—6
户特级企业、250户左右一级资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2—3
户监理综合资质企业、30户甲级监理企业、20户勘察甲级企业、
70户设计甲级企业。
— 3 —建材行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和精深加工能力
显著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非水泥工业发展壮大,资源
综合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水平有效提升,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
务。到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以上,销售
收入超过500亿元。
房地产业:完善差别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加快推进保障
性住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保持住房供应结构合理;
推动住宅租赁产业化,引导房地产多元化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
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
保持在 20%左右,建设 (筹集)城镇保障性住房 150万套
(户),切实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到
2015年,年完成投资2280亿元以上,全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
高到38平方米以上,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大力促进建筑行业做强做大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支持大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推动有条件的大型建筑
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方
向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业务向投融资等业务领域
发展,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中小微型建筑企业向专、
特、精方向发展。完善中小建筑企业扶持政策,为中小微型企业
— 4 —提供融资、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支持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加快
发展,规范建筑劳务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工程咨询服务。推进工
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规模
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品质,提供
专业化增值服务。
(二)推进民营建筑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创新
发展理念,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鼓励民营企业以投
资、建设、运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国有、集
体建筑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按照标准可以直接就位原企业资
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改制企业在资质升级方面给予支持,鼓
励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壮大实力。积极引导、鼓励有实力的民营建
筑企业对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
团。
(三)规范完善行业管理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
队伍建设,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改进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抓
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监管。建立健全项目法人制、
设计审查制、工程监理制,保证质量安全体系有效运行。进一步
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严
— 5 —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探索建筑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严格
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行勘察设
计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
立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质量评价制度。全面落实工程监理质量
安全监督职责,强化质量安全监理,充分发挥监理对工程项目全
过程覆盖的作用。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严格建筑市场准入管理,实施建筑市场
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加大市场清出力度。强化外地建筑行业企业
入滇备案和标后管理。创新监管手段,建立 《建设工程施工合
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制,健全企业、从业人员、工程
项目数据库,建立全省统一的建筑和市政工程综合信息系统,实
现互联互通。建立完善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形成从市场
准入到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闭合监管模式。加强建筑市
场监管队伍建设,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加大对建筑市
场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强招投标管理。完善建筑行业招投标管理法规规章体系,
建立电子招投标制度,建设电子招投标监管平台。积极推进项目
总承包招标,引导和鼓励云南本地企业与具有相应资质和业绩的
外地企业组建联合体,共同投标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
善评标办法,推行电子化评标,加强对评标专家和评标活动的管
— 6 —理和监督,严肃查处低于成本价的恶意竞争行为。进一步加强对
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规范勘察设计、监理、检测单位招投标方
式,提倡优质竞争。严肃查处空壳竞标、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公
平竞争的行为。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建筑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以诚信监
督和失信惩戒为手段,强化市场监管。加快建立建筑企业信用档
案和从业人员个人信用档案,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诚信管理体
系。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加快引进一批高素质的高级管
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
用激励机制。加强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整合我省部分院
校资源,吸引社会资金,组建云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扩大工程
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培养规模,优化高、中、初级技工
比例结构。加大岗前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技能,保证持证上
岗率。
(五)建立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建立全省统一的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综合信息平
台,实现对项目投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的动态监管,提高
信息交换及共享能力,提高政府对全省建筑行业宏观管理水平。
— 7 —(六)实行建筑行业在地行业统计制度
创新建筑行业统计制度,加快推进全省建筑行业在地统计制
度及管理体系建设进程,充实统计内容,扩展统计渠道,充分利
用建筑和市政工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全省建筑行业统计数据质
量,全面、准确地反映全省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和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为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七)加大劳务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大农民工技工培训、建设领域就业管理机构建设力
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行业转移,提高就业率。建立政
府扶持、企业参与订单式培训制度,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各州 (市)、县 (市、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建筑行业状况,按照劳务订单培
训定向输出要求,加大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和培训管理力度。
(八)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优化整合各类保证金,建立建设领域综合保证金专户管理制
度,依法规范收取行为,严禁向企业收取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类
保证金。规范有关部门执法行为,严禁跨行业、跨部门处罚,严
禁擅自扩大处罚范围及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九)推进建筑行业科技进步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
— 8 —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加大专利申
请、工法编制力度,积极参加建设工程标准、标准设计图集编
制。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进
建筑行业技术更新与创新。鼓励建筑企业推进企业管理与核心业
务信息化建设和专项信息技术研发及应用。
(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鼓励本省企业扩大在省内重大基础
设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市政建设等领域的市场份额。
帮助和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逐步扩大市场占有份
额,提升云南建筑企业声誉。
四、着力推动建材行业改造提升
(一)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
严格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督促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
质量检验,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推进水泥企
业化验室合格证制度,完善产品质量自检、送检和抽检等管理制
度,建立健全质量检验体系。充分发挥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
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协同作用,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积极构
建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布市
场预测预警信息,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实施
产业认定措施,严格能耗、环境和技术等行业准入标准。
— 9 —(二)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
推进水泥、石材加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墙体
材料等各类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国内知
名建材企业参与我省建材行业并购重组;鼓励省内各州 (市)在
组建大型水泥建材集团的基础上,参与周边或全省范围内的行业
整合。推进全省水泥行业整合,力争形成若干个千万吨以上水泥
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并发展成为全国大型水泥企业。加快推进
中小企业联合重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
具有石材资源的州 (市)积极招商引资,整合现有石材加工企
业,提高全省石材加工行业技术、品牌和管理水平。鼓励平板玻
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在本行业内和跨行业实行
联合发展,推进集团化建设。
(三)积极推广节能减排
加快制定节能减排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强化监管措
施,指导企业制定有关制度,规范节能减排行为。建立行业节能
减排、清洁生产统计监测体系,加强清洁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落
实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新上项目与节能减排目
标、任务及淘汰落后指标完成情况相挂钩机制。严格落实水泥、
玻璃、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推进水泥、玻璃
行业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优化提升。结合各地资源特点、环境承载
— 10 —能力和发展阶段,在确保环境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差
异化的产业发展政策。
(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技术中心,围绕技术升
级、产品升级和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新机制,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产品研发,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原燃材料替代、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各类
淤泥、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着力突破一
批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促进建材行业攻关成果的推广应用。
水泥行业重点围绕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节煤技术、原料替代技
术、粉磨节电技术,全面启动对传统工艺技术及装备的改造提升
工程,全省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必须配套建设
纯低温余热发电装置。
(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将创建培育品牌作为促进建材行业提质增效、实现快速发展
的重要举措,把打造品牌特别是特色石材、建筑卫生陶瓷、深加
工玻璃、新型墙材产品的知名品牌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扶持一批
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加大对创省级以
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促进其不断提质增
— 11 —效,做优做强。
五、努力保持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一)大力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进一步加快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大各级财政资
金支持力度,健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融资平台机制,充
分发挥省级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作用,切实落实信贷资金、企
业债券重点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稳妥推行先租后售模
式,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和资金配套政策,简化项目审批手
续,确保完成各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任务。鼓励社会资本进
入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域,
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房源供应。科学匹配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着
力完善配套设施,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健
全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安全质量,确保有效供给,确保公平分
配,确保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可持续发展。
(二)保持住房供应结构合理
各地要根据实际,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供求情况和发展需
求,科学制定 《城市住房发展中长期规划》,科学确定商品住房、
保障性住房等各类住房建设用地计划、供应量和比例,有条件的
城市要积极推进 “限房价、竞地价”的综合评标方式出让普通商
品住房用地,确保住房用地总体满足需求。严格实施差别化调控
— 12 —措施,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快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加强规划审
批及验收管理,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建设供给,满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
需求。
(三)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
抓好重大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房地产开发项
目拉动投资、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每年确定一批省和州 (市)
两级重大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立重大房地产开发项目行政审批绿
色通道,加强跟踪服务。对于重大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申请资
质升级予以优先,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四)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空间布局
按照 “强圈、富带、兴群、促廊”的空间战略布局,以城镇
体系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努力挖掘滇西、滇东南、滇西
南、滇西北、滇东北城市群房地产业的增长潜力,强化滇中经济
圈房地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大对桥头堡建设热点城市和旅游重点
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加快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
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扶持县城房地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引导房
地产开发投资向中小城市有序转移,推进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
市房地产业发展。
(五)转变房地产开发建设方式
— 13 —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城市生态小区,积极探索可持续
发展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模式。进一步完善全省城市生态小区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审机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山地开发建
设城市生态小区,逐步引导房地产开发向符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
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确立一批全省城市生态小区
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切实发挥生态小区在节能减排、调整住房
供应结构、转变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方式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六)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多元化发展
抓住城镇化发展和桥头堡战略实施机遇,深入挖掘云南得天
独厚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引导企业开发具有
云南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多元化房地产项目。依托当地特色与优
势,结合旅游二次创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产业、文
化产业与房地产项目融合发展。着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
略,积极推行项目推介手册制度,做好旅游、文化、休闲、运
动、养老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采取多元化方式引
进更多省外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注册地
以外进行项目开发实行分税制,对合作开发项目按照投资比例计
算开发业绩,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植一批一级开发资质企业集
团,促进全省房地产业加快发展。
(七)大力推进住宅建设产业化
— 14 —“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先进适用、符合住宅产业现代化
发展方向的成套住宅技术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以产业
化、信息化为基础的住宅生产组织体系,提高住宅的综合品质和
住宅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技术进步、产品更新,大幅度提高住宅
产品性能,提升住宅整体质量水平。积极推进住宅性能认定、绿
色建筑评价工作。
(八)进一步规范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费行为
对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类收费项目和标准,有关收费主
体应当进行听证公示。切实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行
业工程价格的监督管理,合理确定房地产项目配套收费价格。加
大监察、物价、财政等部门执法力度,严禁违规增加房地产开发
企业负担。
(九)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化,建立全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加快
省、州 (市)、县 (市、区)三级联网的全省保障性住房和个人
住房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步伐,全面推行楼盘表管理、网上合同备
案等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企业资质、权属登记、商品房预
(销)售、房屋交易和租赁、房屋征收、质量管理等各项制度,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积极扶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大做强,鼓励
企业资质升级。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监管,严格按资质等级确定
— 15 —开发项目;严格商品房预售管理,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加强房地
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和中介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商品
房市场营销力度,加大 “宜居云南”品牌宣传营销力度,积极组
织各地精品楼盘有针对性开展省内省外营销活动。
(十)规范房地产中介及物业服务行业管理
建立完善全省房地产中介及物业服务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
向,着力加强对房地产中介及物业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优化发
展环境,规范服务标准,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
较强核心竞争力、较高品牌美誉度的房地产中介及物业服务企
业,努力构建业务完备、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
房地产中介及物业服务业体系。
六、进一步完善促进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
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加
强建筑、建材、房地产业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及时协调解决改
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要建立考核
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加强督促检查。
— 16 —(二)加大政策扶持
各地、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发展,在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
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本地、本部门的扶持配套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各级政府和财政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建
筑、建材、住房保障资金落实机制。税务部门要积极出台有利于
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税收征管政策措施,加
大建筑、建材和房地产管理、统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扶持力度。企
业主营业务项目符合现行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
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土地政策:各地要根据当地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 “城
镇上山、农民进城”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和近期城镇建设规划,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
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强商品房建设用地的节约和
集约化使用,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适
建山坡地、未利用地实施房地产开发。
———金融政策: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改善对建筑、建材和
房地产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应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特点的贷
款新品种,建立和完善授信制度,为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发展
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对于建筑、建材和房地产行业的骨干企
— 17 —业、重大项目,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放贷
效率,积极为企业承接工程提供保函。对享有财政资金补助、贴
息、奖励等优惠政策的项目,给予信贷倾斜支持。对诚实守信、
经济效益好、还贷能力强的企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开具保函或适
当增加授信额度。信用担保基金要为企业申请贷款、参加投标提
供担保服务,支持省内企业承包重大工程项目。鼓励有条件的特
大型企业增资扩股和争取上市融资。
(三)完善法规制度
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法制体系建设,推动出台 《云南省建设工
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云南省物业服务管理条例》、《云南
省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标数据标准》,修订 《云南省建筑市场管理
条例》、《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招投
标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关键环节监管法规制度,完善工程质量安
全监督执法有关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机制,建立对施工、监理企
业的现场监管制度,制定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管
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建立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专户,建立监理费
用专户管理制度,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建立促进机制
各地、有关部门要整合资源,密切协作,强化服务,建立完
善扶持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行政主管部
— 18 —门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指导作用,促进行业做大做强。工业信息
化部门要建立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扶持建材
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
作长效机制;金融部门要积极建立完善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企业
合作机制;税务部门要继续加大有利于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
发、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的税收征管措施力度;科技部门要积
极支持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科技进步;商务部门要积极支持建
筑、建材和房地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州 (市)人民政府要制
定相应的扶持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建筑、建材和房
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2日
— 19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
院,省检察院,云南省军区。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1月12日印发
— 20 —
2. 房地产企业如何实现稳健持续发展
要实现稳健持续发展,抄
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流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优先把政府资源倾斜给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大、贡献大的银行。各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切实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房地产业提供必要支持,发挥好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
要尽快出台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要加快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吸引力,激活房地产业市场需求潜力。要利用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水库移民点改造等途径,加快盘活、消化一批现有存量房。
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防范风险,科学经营,稳健发展,打造百年基业,可持续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要强化市场导向,创新经营,主动调整经营模式、产品结构,做精做足差异化产品,确保适销对路,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居住需求,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3. 为何说房地产市场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据报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源据显示,10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房地产市场供给的改善和投机性需求的抑制,将带来供需的继续改善,房地产市场下一步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自去年四季度“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以来,70个大中城市的15个热点城市的房价同比和环比涨幅都出现了回落,9月份的环比全部下降或者持平;同时,同比涨幅多个月持续回落。三四线城市出现类似特点,环比涨幅也在回落。这体现了去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取得的成效。
分析人士称,最近很多热点城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了对共有产权住房、租赁住房的新试点,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0%以上,房地产投资目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房地产销售态势平稳回落。
4. 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强化企业责任,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
第二,强化企业责任,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三,强化企业责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准确把握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房地产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运行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住房既是商品,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住房类产品,是事关民生的重要消费品。取得利润对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绝不能漠视老百姓的需求与期望,切实履行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5. 如何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8到1?两者的关系如何、市)的统计中,各类园区规划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市的建设用地总量,必然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在了解GDP的重要作用的同时。长期以来我们对发展和增长的概念是模糊的和混淆的,关于什么是发展,近2600万亩土地闲置,截至2003年上半年,13年来全国累计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已达6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全国的商品房空置率却有增无减;冲突"。未来几年我国房地产业、住宅产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高位盘整的阶段,随着旧区改造节奏的适度调节,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健全和延伸,房价上升速率过快、商品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同比多增1006亿元;1998年至2000年,个人住房贷款年均增长112.8%:15,当高收入阶层的需求逐渐被消耗掉后。
由于体制原因、巨大的上升空间,各地政府为了资金、"GDP"、村自行设立和尚未上报的开发区;在对24个省(区、教育、科技。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增长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系统性,强调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术理论界的解释。我们不能按发达国家的收入来衡量我国的房价,联合国人居中心与世界银行认为,况且房价的对比要考虑通货膨胀、科技含量。另据来自银行方面统计现示,全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由1998年的2680亿元增长为2001年的6600亿元,年均增长25%、文明和精神状况,公平分配资源);圈地运动"、城市发展与GDP增长
"土地是财富之母",必然会出现种种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无不与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土地资产的运作有关,GDP是一年当中本国(本地)国民和外国人(外地人)在本国或本地所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总和,收入增加同GDP增长比率不同步,将可能会出现消费断层现象。从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业无疑是前景光明的。楼价的上升应该是盘整式或称波浪式、螺旋式缓慢上升,不经过小幅盘整而直线上升是不扎实的,否则楼价的大起必然隐含巨大的风险,违规土地出让、转让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也达100亿以上),GDP的真实增长及增长效率受到了挑战、"、房价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高房价、"圈地运动"能带来大量的建设资金并能带来区域经济(GDP)的增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还往往通过简单的与发达国家的房价比较来说明我国的房价还有持续,房地产住宅将逐步步入一个理性发展期、装修成本(全装修);、各路"热钱"的涌入、舆论的高度一致且一片"利好",楼市处于",也必须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银行房贷高速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2003年以来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偏多,前三季度开发贷款增加1350亿元,洋人决不可能支撑本土楼市,过度的房地产外来投资(投机)固然短期内对区域经济有贡献但长期来看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未必有利,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我们收入水平低这样一个事实,未来中国住宅消费的主体一定是本土中低收入家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能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现在外资在我国的投资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他们相当部分资产会外流。
第三,GDP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但就目前和今后几年来说,即文化;(多空双方分歧加大)的"上升筑顶"阶段,据初步统计;高位放量",那么,无一不把房地产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持续大规模的旧区改造,持续发展是主观的,而可持续发展是客观的,我们追求GDP的增长,很有必要、生态环境、文化,一套住房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居民家庭年收入的2-3倍,象日本东京居民的年收入与房价比大约在1:4.8,而我国大部分城市是1,全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00多家;圈地运动",几乎被所有城市列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首选目标和重点突破口,其强调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旧的体制和秩序尚未彻底打破,必然会出现种种的利益重组和再分配;另外按国际衡量房价与收入关系的价格收入比指标来看,我国的房价高于国际标准,尤其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地区房价更是高估,即使作最保守的估计、房地产税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省级以上900多家开发区中,国家批准规划近3000万亩,已经开发的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3.5%。如果调控不好是新一轮住宅开发的风险积聚过程;三是系统性,房地产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三,相当一部分中高价楼盘将面临市场竞争的洗礼。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发现,房价短期内上升过快、过高,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未必有利,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商务成本,不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会削弱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商品的出口,最终会影响居民的就业和收入;
二是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和形成大量闲置土地,有透支未来收益和资源之嫌,对可持续发展不利;
三是在收入增长不同步的情况下,会增加老百姓的即期支出从而影响未来和其他支出,近几年来,老百姓的房贷额叠创新高,先"负"起来一族不断扩容;
四是对大中城市带来了人口、交通、环境、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的水电煤等基础配套不堪重负,近几年来城市供水、供电紧张,城市"臃肿病"日益明显。当前,不少地方经济对房地产和固定资产依赖过高,200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同比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3817亿元,同比增长34%,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投资乘数效应,加上房价过高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了GDP的持续高涨(我国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增加值达9000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9%,每年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约2个百分点,而且这种状态仍有上走之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能级不高的可持续发展隐患。因此,怎样正确、辨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使其相和谐?怎样正确、辨证看待当前的高房价与经济增长?怎样保证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居者优其屋"并保持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怎样保持高中低房价的合理结构以及房地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非常迫切地摆在了各级政府和理论学术界的面前,"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惟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和突破,惟有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象当年如果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讨论和理论突破,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当前的国民经济大好形势一样。
四、房地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房地产和国民经济总体形势不错,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4%,可以说是"没有近忧",但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又"必须有远虑"。
1.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土地市场的规范运作是住宅产业、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石,土地市场的"恶庄"行为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
目前,政府已有所动作,我们从国务院18号文以及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在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从源头上完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供应,并根据经济、社会、人口、产业发展状况适时适量推出土地供应,做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市场需求相统一,并且全国、各地的土地供应要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国家、省市级政府加大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力度,严防土地失控现象重演,严防透支未来等方面已经开始加强管理力度。同时,国家正在逐步建立正确的土地供应结构,使土地出让一律按"三公"原则实行招投标、拍卖制度,杜绝土地市场黑箱操作及"空手道"现象,防止土地市场的炒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建议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要规范运作,要有约束性和严肃性,可以通过收回、收购、兼并、拍卖、储备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政府当前最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收紧土地的口子,按法律法规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拍卖的坚决拍卖,让土地回到真正有实力、真正需要土地干实事的开发商手中,俗话说的好:"长痛不如短痛"、"姑息养奸是要贻误战机的",此类例子,国内外不胜枚举;另外对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益,政府要控制其收益的比例并通过税收等形式收取一定的级差收益,防止因炒卖土地而导致的不合理"暴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而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
2.加强学术研究
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样一个良好的理论学术氛围,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相关政策,指导房地产乃至城市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理论研究、争鸣的目的在于求真,而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理论的贫乏和滞后会影响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城市发展呼唤系统性、经济学的理性思考,城市发展不需要"随风型"、"事后诸葛亮型"的"评论家"。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人均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城市的人均土地资源更稀缺,国土开发不允许无节制占用土地,更不允许透支未来。必须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区域特点,顺应历史潮流而动。各地各级政府在国土(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方面要下大力气研究和谨慎决策,要循序渐进,要研究可持续地(土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的购买力。未来我国住宅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定是本土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要加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用房的建设力度,这是国情和民情所决定的,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要研究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研究市场的真实需求(当前许多大城市房地产存在大量投资需求),适当调控旧区改造的力度和节奏,循序渐进,注意均衡发展、防止大起大落。近几年来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环境、就业、人口、道路交通、水电煤等能源支持压力也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的综合研究。土地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是我们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当前的大好形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我们一定要珍惜稀缺的土地资源。过度的"政绩、形象"工程,过度的"圈地",把本该在未来数十年的出让的土地收益放在当前使用,必将损害千百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城市发展并不是简单的"以地生财"。
3.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当前GDP增长对房地产、交通、基础建设依赖过高,其明显地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扩大了投资的乘数效应。政府靠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1998年-2002年,我国累计安排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远,项目投资总规模32800亿元,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4600元,在这5年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5%),一旦政策的效应发生递减(如旧区改造的逐步减少、集中买房以后的时间断层周期、房贷政策的调整、高价房供应偏大等),一旦房地产出现过热调整,对整个宏观经济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和综合、全面、深入的研究;况且人们的消费、投资短期内过度向房地产倾斜,也会造成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挤出效应"即表现为其他消费的紧缩,这也许是我国最近几年除房价以外其他商品价格均下跌、国民经济仍未摆脱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新开工增长率均超过了销售增长率,并且供需结构失衡,潜在压力增大。因此,怎样走好"科教兴国"这"华山天险一条路"籍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怎样以"信息化来带动和促进工业化"?怎样提高产业结构的能级以及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已显得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4.要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诚信制度,催生和扶持真正的品牌企业、公建市政文化教育配套、生态环境改善及利息(贷款)等因素并且要有参照系,不能简单论之?什么是增长,在目前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投资比率明显高于消费比率;和"阵痛",都有其确定的适用范围,夸大其适用范围和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全国大约有一亿多平方米空置商品房。另外土地的闲置状况也非常严重,尚不包括乡,据调查,我们往往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作为考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众所周知、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GDP不能准确反映一国财富的变化;方兴未艾,土地出让收入,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透支能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我国房地产业的兴起,新一轮的土地";
第四。房地产无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并有扩大的趋势,况且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和稀缺土地资源的浪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又几乎同时把房地产作为各自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2003年9月末的21327亿元),增长和发展就和谐、统一了。
二,不能全面反映一国的人文状况。由此可见,发展不同于增长,增长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只要我们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公平性和系统性特征并且坚持"。但任何一项统计指标。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一是可持续性;二是公平性(同代人、代际公平?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认识清楚的问题;和"政绩",不能反映人们收入状况的差异一、关于增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从各国的住宅发展史中可以得到印证,随着中低价住宅供应的增加和住宅结构的日趋合理,随着房地产贷款政策的调整、镇,除部分价格和价值相符的物有所值的高档商品房继续受国内外成功认识青睐及大量中低价位住宅因存在广泛需求而价格坚挺外、交通、经济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土地资产作为城市最大的、价值最高的存量资产和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就总体房地产住宅的价格而言随着其内在品质的提高将稳中微升,但其内在结构必定是有升有降,涨跌互现
6. 如何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9月29日上午,马鞍山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协会召开第三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副市长苏从勇参加会议并致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宏基、市政协副主席梁成等出席会议。
会上,表彰了2001年至2009年度马鞍山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举行了马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马鞍山市房地产慈善资金”捐赠授牌仪式,1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现场首批慈善捐赠资金108万元,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自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协会以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提高人民居住水平为宗旨,坚持为行业、企业改革发展服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作出了贡献ZD。(记者 朱良云)
7. 英文翻译: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Promote the real estate instry sustained,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8. 论中国政府在促进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和任务。
目前在开发当中政府承当的角色应该是很特殊的,一方面必须得保证城镇回化的增长,保证市民和中央的要答求,保证失地人民的安排一系列的事情。同时政府作为在征地、出让地或者是收益这么一个主体当中,也充当了特殊的作用.国家规定土地收入形式必须采用招拍挂土地招标来出售,在一些其他的城市已经采取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说房子的品种,还有房地产的业绩作为中标的方式,总的来说还是以价高来中标。房源需求量的增大,推动了房价的提高,房价的提高推动了地价竞争当中地价的提高,地价的提高使政府获得了收益,解决了一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小的困惑,反过来又助推了政府还有房地产商来提高地价和房价的不良反应。
我也是北师大不动产的 一个班的 把分数给我吧··· 嘻嘻
9. 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为切实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遏制投机性炒房,合理引导回住房消费观念,答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稳定一、增大和优化住宅建设用地供应1加大一级市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供应。2.加快推进“退二进三”、旧城拆迁和旧村改造工作。3.严格落实调整住房结构比例政策。二、加快现有住宅用地项目建设进度1.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2.加快现有商品房项目开发进度。三、加快返回地(即商住地块安置留地)建设进度四、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1.完善商品房销售管理制度。2.严格实行商品房买卖合同实名制度。五、规范二手房交易管理六、保持稳定、持续、松紧结合金融政策七、加强政策宣传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10. 如何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求大神帮助
给你个提纲,最好不要给你完整的论文,因为给你的论文有可能是在网上抄过来的,很容易发现的,不如给你个提纲,你自己发挥一下就行了。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着严重的住房短缺。2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住房发展中的问题,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同时积极培育、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发展道路,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乡每年新建住宅13亿平方米左右;其中城镇每年新建住宅5亿~6亿平方米,住宅投资年均增长19.8%以上,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4.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0年的约20.3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26平方米以上,城镇住宅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走过了住房严重短缺时代,正向着更加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阶段发展。 但我国的房地产业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部分地区开发规模过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开发交易行为不够规范,住房发展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存量住房交易、租赁市场发展缓慢等。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保持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将立足现实总结经验和教训,着眼于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房地产业发展转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 概括地讲,要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是将房地产业确立为我国现阶段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房地产业对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满足群众的住房需求、扩大社会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 科学发展观和建设 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既要坚定不移地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又要坚定不移地促进其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特别是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宅”为根本目标。大力发展适应广大居民支付能力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更加关注城镇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制度。 三是坚持协调平稳发展,切实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坚持市场化政策取向与加强政府住房保障相结合,坚持以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继续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逐步建立起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保障。 四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合理引导住房建设和消费。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重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促进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房地产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将当前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行为不够规范等突出问题,作为调控的重点,要求各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细化措施,标本兼治。 三、当前中国房地产业与住宅建设管理的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的运行。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法律体系,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管理,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建设。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加强市场监测,增加交易活动的透明度。三是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严格预售条件,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全面实施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备案,加强对商品房预售过程的跟踪管理。四是加强行业的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营造健康向上的行业持续发展氛围。 第二,着力调整供应结构,增加普通住房供应。加强住房需求调查,合理确定住房发展规律,明确未来几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目标。有关需求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开发企业自觉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加强土地供应前置条件管理,普通商品住房应以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为主,项目建设用地供应前,要明确规划设计条件,明确平均套型面积,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 第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一是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严格以中低收入者为供应对象、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格规范销售价格管理、严格上市交易管理。二是为最低收入者提供廉租住房,城市政府要加快建立保障对象档案,合理制定保障标准,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资金,积极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三是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中的作用。要加大归集力度,重点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 第四,提高住宅品质,改善居住环境。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坚持高起点的规划设计,注重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住宅内部功能设计,力求在较小的套型内创造出较高的居住舒适度。加快建立健全住宅性能评定、部品认证和淘汰制度,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提高住宅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加强存量住宅的维修、养护和管理,改善居住环境。 第五,加强对农村建房的引导,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居住条件。结合村庄整治,加大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技术支持,引导农村住宅节约土地、提高功能品质、完善配套;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住房问题,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居住生活特点和支付能力,通过兴建农民工公寓、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居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