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仲景是邓州市的,为什么医圣祠建在南阳市,医圣公园在西峡县
张仲景是邓州市穰东镇人,在我们的穰东镇街上还矗立着张仲景的雕塑。
医圣祠在南阳市温凉河畔,是张仲景的墓地
西峡医圣公园因西峡县有全国的大型制药厂国家的中草药基地,借助张仲景的名气来进行的商业行为,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当时的行政上【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属于南阳郡涅阳 涅阳主要的管辖范围是在今天的镇平和邓县的东北部 一部分
张仲景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春秋战国时,楚国早期都城设于南阳淅川县境内的丹阳,丹阳成为中国楚文化的摇篮。秦统一六国后,天下分36郡,南阳郡居其一。
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一批“知名人士”。春秋时的“商圣”范蠡、汉代的“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是南阳群星灿烂的历史伟人的代表。在中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拥有如此多的“历史名人”是不多见的,而南阳人正是利用手中的这个“宝”为南阳经济、社会的发展集聚着宝贵财富。南阳打造名人品牌一个富有成效或者说富有“新闻点”的做法,就是打造“名人群体像形”,利用一个个名人品牌形成名人群体品牌,具体说,就是着力打造“四圣”品牌。
“四圣”品牌,是南阳独有的,南阳人精心打造把它当作对外展示形象,扩大知名度,发展经济的一张王牌。南阳在打造“四圣”品牌上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四圣”品牌在南阳经济发展中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有关传承张仲景文化的论文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3. 张仲景有何贡献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问世后,经过两晋、唐河数代医家的系统整理,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经典,历代对之注释、研究者有千余家多之。早在唐代,张仲景的著作就被传译到海外,成为许多亚洲国家的医学根源。
日本对仲景学说推崇备至。日本医学界运用现代科研手段,对仲景经方逐一进行严格的检验,惊喜地发现仲景方虽历经两千年,仍具有巨大的医疗实用价值。因此,日本药检局对凡是应用张仲景原方配制的成药一律给予免检。
在我国,自东汉以后,无论有多少医学流派产生,张仲景都是唯一的“宗师”。他的治疗原则和医疗方法被奉为经典,指导中医学的正确发展。
唐宋以来,张仲景被尊为“万世医宗”。像文圣孔子一样,张仲景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最高推崇。所不同的是,孔子的圣名是由历代统治阶级所赐封,而仲景的圣名则更多的是为人民大众所爱戴。
张仲景生活在一个战乱迭起、疫病流行的年代。他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其宗族二百多人,不足十年,死亡三分有二,死亡者中伤寒病就占了七成。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著成代表中国医学最高成就的经典巨著《伤寒杂病论》。他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在科技尚欠发达、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他以济世活人之心,救民于水火之中,因陋就简,以简便的方法解决了当时的许多医学难题。
他首创的人工呼吸法和灌肠法,比西方医学早出千年以上。他所记载的各类剂型十多种,都为后世医家效法继承,并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
张仲景所用的方剂,大多只有三、四味药,但配伍严谨,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例如治疗“胸痹”,也就是今天的冠心病,张仲景所用的“栝蒌薤白白酒”汤,把栝蒌薤白两味药放入白酒煎煮后服用,疗效显著。再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以补血圣药当归配伍生姜羊肉,十分有效地用于大病久病之后体质虚弱者的康复。该方同时又做为著名的药膳,在中原地区广泛应用。
我们再以“小柴胡汤”为例,简单的数味药配伍,却成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治疗最为广泛的经典方剂。如今“小柴胡汤”已经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以及各种肿瘤的防治。尤其是近年来,国外医学大量报道,该方用于艾滋病的防治,能有效地提高艾滋病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引起了西方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从张仲景的很多代表方剂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一切疾病的治疗都是基于简便、实效为立法原则的,这其中深涵着医圣体恤百姓、造福生民的殷殷圣人之心。
世界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纵横五千年而经久不衰;人类文化遗产,很少有像仲景学说这样历经两千年而仍然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世界性和科学性。具有人类生命科学的广泛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今,西方医学在微观研究领域困扰渐多之时,以张仲景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中医药文化,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4. 张仲景的主要成就
张仲景(150-219),名机,河南省南阳人。东汉末年的医学家,我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回
东汉末年,战事答频繁,瘟疫流行,人民病死的很多。张仲景家族原有二百多人,不到十年,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因患伤寒而致死的占十分之七。张仲景同情人民的疾苦,精心研究医学,整理和总结前代医学的理论和经验,广泛收集民间的验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他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张仲景为了写书传播医理,他除了寻找,研究各种医学典籍外,还尽力采集民间的验方,不断积累资料。
有一天,他听说邻近老乡们把一个上吊的人救活了,便去打听用的是什么方法。回来后,他在书上这样写道:“把自缢的人抱住,再轻轻解下来,在死者挂着时不能截断绳索,以免跌伤。然后把死者仰放在床板上,揉摩他的臂部和颈部,另外一人按死者的胸脯,和抬手的尽量节拍一致。这样进行约煮熟一顿饭的功夫,动作不可太猛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呼吸法”的记载。在行医中,张仲景反对那些误人性命的方士和巫婆。他呼吁人们生病一定要找医生,不要求神拜佛,贻误病情。
5. 医圣张仲景的后人都有谁
医圣张仲景传人张泽全
张氏家族族谱
----------------------------
张氏家族第1代传人 张东(字子生,号白毛翁)
张氏家族第7代传人 张机(字仲景,号长耳圣医,医圣张仲景)
张氏家族第23代传人 张世春(字宝元,号卜达)
张氏家族第26代传人 张天佑(字顺德,号晋阳医公)
张氏家族第45代传人 张中山(字保业,号太医公)
张氏家族第48代传人 张宗冕(字震远,号游仙)
张氏家族第65代传人 张国钧(字兴盛,号水路医公)
张氏家族第68代传人 张奇聪(字维康,号美髯神医)
张氏家族第69代传人 张泽全(字泰铭,号松山真人)
张氏家族第70代传人 张国栋(Danny Zhang)
----------------------------
张泽全(字泰铭,号松山真人),张氏家族第六十九代传人(张氏家族第七代传人医圣张仲景),泰铭手针创始人,师从“济慈神针”(“济慈神针”为“药王”孙思邈的传人),中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现任山西广济中医糖尿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山西广济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学术流派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科学发展集团董事;美国加州中医针灸研究院院长;美国中华医学会客座教授;美国国际糖尿病研治中心主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会员;罗马尼亚中医药学会荣誉会长;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荣誉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人事部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教授;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委员;山西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
6. 谈仲景文化
仲景其人其书必深受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汉末天灾人祸客观上版促进了医学权的自我发展,使悬壶济世尤为重要,同时道教及道术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张仲景吸收其优秀成果;政治上的"领官制"为"仲景守长沙"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且地域特色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风的变迁、士风的重振对仲景治学影响最大,其采取的"古文经学"治学方法尤其要引起重视,这是研究《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正途。研究仲景学说,当采取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将张仲景放到其时代的背景中去,客观辨证地去研究分析问题,避免以今度古、流散无穷,以不失先贤意。
7. 张仲景是谁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中文名
张仲景
别 名
张机
国 籍
中国东汉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
出生日期
约公元150(庚寅年)~154年
逝世日期
约公元215~219年
职 业
医生
信 仰
道医
主要成就
被后世誉为医圣
代表作品
《伤寒杂病论》
目录
1概述
2著作
3研究
4人物生平
▪ 乱世立志
▪ 撰写医书
▪ 为人医风
5典故
▪ 襄阳访医
▪ 对病下药
▪ 巧“治”府台
▪ 张仲景与饺子
▪ “堂”的来历
6贡献
7纪念
8故里
▪ 故里简介
▪ 故居位置
▪ 保护建设
9影响
1概述编辑
张仲景是东汉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而仲景因而被后世尊为“医圣”,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
医圣祠内张仲景塑像(2张)
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蔡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他是处在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伤寒杂病论》的序文记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张仲景家族中人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其中死于伤寒
医圣——张仲景(20张)
病的,占百分之七十。他“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后世有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其著作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尽得其传。《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医学史上实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张仲景故里位于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民众自发地前来南阳医圣祠纪念、拜谒。“瞻仰医圣”、“叠纸求医”、“摸羊头”、“接圣水”等是群众主要祭祀活动内容,这一民俗活动一般持续3天。医圣张仲景祭祀活动已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仲景的墓位于(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仲景墓现保存完好。
2著作编辑
《伤寒论》张仲景
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3研究编辑
1.《张仲景》
2.《张仲景用方解析》
3.《张仲景医方精要-金匮篇》
医圣祠内人们纪念张仲景(20张)
4.《张仲景医方精要-伤寒篇》
5.《张仲景方剂学》
6.《张仲景药物学》
7.《张仲景方剂现代临床应用》
8.《张仲景疾病学》
9.《张仲景方剂实验研究》
10.《张仲景方方族》
11.《张仲景养生学》
4人物生平编辑
乱世立志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
张仲景
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人心涣散,朝政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府衙自顾不暇,为争权夺势,发动战争。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比张仲景年长的一个同乡何颙对他颇为了解,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何颙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信心,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张仲景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
撰写医书
《伤寒论》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东汉末期多举世家子弟,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长沙郡:秦置,下辖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治所湘县【今长沙市】。长沙太守,类似今天湖南省省长)。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看到百姓对他非常信任,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他大量采集民间验方,进行认真研究。
8. “仲景”这个药厂和医圣张仲景什么关系啊
这个“仲景”标志是仲景宛西制药的一个注册商标,公司最开始在河南南阳,就是医圣张仲版景的故乡权。公司从借鉴了医圣张仲景的著作去研发药品,公司从2000年开始启用仲景商标,生产仲景品牌的系列中成药产品,因品质优良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后不断发展壮大规模,逐步形成仲景农业、仲景工业、仲景食品、仲景商业、仲景医疗及仲景养生等,形成了从中药生产到医疗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在中医药方面有不错成就,也宣扬了中医文化。
9. 张仲景的纪念
1、农历正月十八张仲景诞辰大型纪念活动。2、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民俗祭祀活动。3、每年举办一次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
10. 09南阳大事、
据悉,南阳中心城市2009年~2011年初步拟新改扩建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32项,总投资146.06亿元。其中,城市重要公共设施建设19项,总投资28.18亿元;道路交通设施建设42项,总投资46.49亿元;公用基础设施建设28项,总投资43.49亿元;环境综合整治22项,总投资13.85亿元;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21项,总投资14.05亿元。城市重要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有:拟新改扩建农运会场馆,主要包括南阳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塑胶田径场、南阳理工学院体育馆、南阳农校体育馆、新闻发布中心、迎宾馆及代表团驻地、农运村公寓以及原有运动设施改造等10项,总投资11.51亿元。拟新改扩建文化体育设施,主要包括市文化博览中心、市地质博物馆、张仲景博物馆、杨廷宝建筑博物馆、南阳府衙西城根街古建筑复建及社会群体性体育设施建设等6项,总投资6.99亿元。拟新改扩建交通枢纽设施,主要包括南阳机场改造、南阳火车站建设、城市公共客运场站建设等3项,总投资9.68亿元。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项目有:东北新区道路建设8项,总投资12.66亿元;白河区域道路桥梁建设13项,总投资14.83亿元;城市旧区道路改造14项,总投资13.14亿元;城市出入市口道路建设7项,总投资5.86亿元。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供水设施建设3项,总投资2.71亿元;污水设施建设5项,总投资7.86亿元;环卫设施建设8项,总投资4.4亿元;供气设施建设4项,总投资9.78亿元;集中供热建设2项,总投资2.65亿元;城网改造3项,总投资15.04亿元;公交设施建设3项,总投资1.05亿元。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重点部位城中村旧区改造九大区域40项;城市内河整治6项,总投资5.09亿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6项,总投资4.91亿元;城市景观整治6项,总投资3.85亿元。
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拟新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21项,总投资14.05亿元。其中,南阳生态工业园区4项,总投资4.63亿元;龙升工业园区8项,总投资3.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区9项,总投资5.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