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萧山区未来产业发展布局

萧山区未来产业发展布局

发布时间:2021-02-27 05:25:04

1. 如何理解区域产业布局”分散-聚集-分散”的发展趋势

聚集和分散是区域产业布局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在版不同时期又表现为不权 同侧重点。
在地区工业化的早期,企业自发布局于某个 区域,但是数量少而且分散,形不成气候。
随着企业盈利的增加,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逐渐形成产业规模,企业不断追求“做大做强”,专业化分工协作日益深化,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区域的聚集效应。
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超出管理人员的能力,企业的管理成本、内部交易费用将日益上升。区域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超出城市的土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承载能力,就会使得外部交易成本上升,迫使企业将生产经营分散。
现代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为产业分散提供了技术条件。

2. 产业布局的介绍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专体布置和规划,产属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3. 杭州市萧山区产业投资项目准入与评估实施细则

直接部门的官网上面搜索下应该就能找到了

4. 萧山科技城和闻堰义桥这两个版块,哪个发展潜力更大一点

萧山科技城会更有潜力一点,交通上,到杭州东站、城站、南站,机场位置都很方便,区位上内,又临近钱容江世纪城、奥体、滨江,江对面是城东、九堡。

科技城本身产业已经有了传化、万向,后面萧山区借助G20、亚运也引进了很多世界500强,萧山科技城在这个辐射范围内。

萧山科技城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产业结构问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未来会被逐渐淘汰的。


5. 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觉得这篇蛮好的 给你参考参考:

浙江服装产业发展趋势与目标等问题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
配额取消也必然导致全球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测,未来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增加到30%以上。但我们也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杂的利益再分配,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市场仍然由其跨国公司主宰,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团控制了市场。他们有自己的品牌、设计、面料来源、技术优势、生产公司和销售渠道,委托发展中国家贴牌加工,然后再由他们经销。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我们传统的竞争对手。还有与发达国家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如东欧、土耳其、墨西哥等),与我国相比它们具有地理位置和一些贸易政策优势。欧盟东扩后,随着欧盟内部零关税带来的内部贸易的增强和区外配额和高关税,我国对欧盟东扩后进入欧盟的10国出口将呈下降趋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在美加墨之间,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织布并成衣,再回流美国的区内循环趋势。因此,今后5-10年内,中国纺织产业虽会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亚洲同拉美特别是加勒比地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将会加剧。

4.技术升级态势。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大力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同行前列,服装面料的自给率也有了提高,技术升级态势比较明显。配额取消后,浙江纺织业将有机会更多更快地吸引国外的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等要素,加强与各国在纺织领域中的合作,推动纺织产业升级。但是外国名牌服装产品正以每年3%的增幅抢占国内市场,上百家外国著名服装公司在我国境内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而我们的技术设备消化吸收能力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远远不够。
(二)存在的难题

一是劳动力成本趋高。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失去,使得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二是土地、原料和能源对纺织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省内最适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地理区域已经基本得到利用,适合产业规模扩大及产业转移所需的新区域空间明显不足。原料方面从本地提供的天然纤维数量上看,除了蚕茧(生丝)相对比较充足外,其他如棉、毛、麻等纤维均无法满足现有生产能力。化纤原料对外依赖严重。能源方面浙江省内基本无煤炭、石油生产,几乎100%靠外省调入或进口;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研发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高性能、功能化纤维开发滞后;印染后整理技术障碍难以突破;面料开发难有建树,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丝绸及其相关产品开发难以深化,相应技术难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服装设计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甚大,品牌设计与建设任重道远;纺织机械产品开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纺织品服装出口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服装大多没有自创品牌,款式也主要根据来样加工;功能化、差别化化纤织物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等。生产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时尚潮流,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左右。究其原因,浙江省在产品开发的五大技术环节,即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四是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使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国际上棉纺织行业精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工艺设备的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和90%,浙江仅占20%和33%;织机无梭比率国际上已达到80%以上,我省仅38.5%,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产品国际上已超过40%,浙江仅为20%,发达国家化纤行业的涤纶直接纺技术已普遍采用,浙江直接纺比重只达60%;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水平则更加落后,导致面料的色差、色牢度较低、手感不好。

五是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接受过系统的纺织生产理论和实践的训练、熟悉WTO规则、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短缺。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同时,职工队伍素质差且不稳定,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造成浪费,增加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应有的竞争优势。
二、浙江纺织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按国际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要求构建纺织产业新体系,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优化为导向,以重整业务流程为手段,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优化区域合理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支撑有力、结构优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性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二)产业发展定位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制造基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产业规模上,化纤、棉纺、针织、印染、服装、领带等生产能力保持全国领先,进入世界前茅。二是在产业组织上,以专业化协作为基础,构建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网络式”组织,推动多方联合和引导有序竞争,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服装“航空母舰”。三是在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明显提高,低水平及资源、能源占用量和环境污染大的纺织产品比重逐步减少。四是在技术装备上,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上有所突破。

——先进纺织产业的研发基地。纺织产业研发基地是增强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和国际先进纺织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主战场,要成为产业关键技术和区域共性技术突破的主源头,成为国际性特别是跨国公司、全国性研发机构集聚地,成为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专业化发展和产学研一体化、跨区域协作和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联合方式相结合的创新基地。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品的贸易中心。一是要立足浙江已有各类纺织产品、原料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以及各类纺织服装交易会,按现代物流、营销发展要求,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各类市场内涵能级,推动联合联动发展,放大集群的国际国内区域效应。二是要加快加大与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接轨力度。大力增加纺织服装出口创汇,积累市场、人才和引进技术。逐步提高国际品牌和海外供应商的数量,推动纺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主要贸易地区开办贸易企业,与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企业加大合资合作等。培育几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专业性展览会,并通过采购信息平台、采购咨询、采购服务的改善与提高,使浙江的纺织贸易更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国际性的先进纺织产业的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一是要把环杭州湾纺织产业带打造成国际性的纺织产业区域品牌,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要培育若干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形成在全国和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三是要加强产品品牌的研发、吸引、投资和经营,在加强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际品牌,使浙江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

(三)战略目标

到2010年,浙江纺织产业全面融入国际市场,率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涵盖面广、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

——产业发展规模目标。从浙江工业化发展所处阶段、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到2010年,浙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纺织产业总产值大致接近10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5%左右为宜,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业发展水平目标。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印染后整理技术和高挡纺织面料关键技术取得极大进展,纺织产业成为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绿色制造全国领先,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整体产业层次提升,创造“隆起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

6. 浙江省有哪些在建的大型工业园区

浙江大型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文/金 谷 戴以村 董 波
工业园区将服务、土地、劳力等资源聚集在一起,以其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外资引进的集聚区和推进城市化的城市新区,是当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成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有效载体,促使民营企业升级、集聚外来资金的新平台。

一、当前杭州湾等地区大型工业园区的布局及建设状况

(一)环杭州湾地区:

"环杭州湾区域"包括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区域人口占浙江全省的50.65%,国土面积占全省的44.7%,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2000年该区域的GDP就占全省的72.4%,人均GDP达到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4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2002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百强县中,环杭州湾区域中有13个县(市)位列其中。现在,环杭州湾区域正逐渐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环杭州湾地区三大产业群已初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以杭州为中心,沿钱塘江两岸向绍兴、宁波、嘉兴、湖州辐射,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微电子企业,使杭州湾地区的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占全省80%以上,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90%以上,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等地之后的新兴IT产业基地;化工产业以园区为基础,在环杭州湾地区也已成规模,上海、浙江的化工企业正开始从过去的沿路、沿河发展逐渐转向杭州湾方向集聚;纺织化纤产业群集聚效应显著,在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前30名企业中,集聚于杭州湾区域的就有8家,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之一。

据浙江省计委对全省工业园区的调查显示,目前环杭州湾沿岸地区已有各类工业园区60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8个,省级工业园区104个。10平方公里以上大型工业园区有42个,现已开发227平方公里,累计投资1476.58亿元。其中规划发展20平方公里以上、当地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的地区分布为:

杭州地区有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临平工业区,四个区块共已开发58.2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电子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3035家、投资155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676亿元,出口创汇13.69亿美元。

嘉兴地区有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开发区,四个区块共已开发53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光机电、汽车配件、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木业家具等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1500家、投资70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出口创汇5.6亿美元。

湖州地区有湖州经济开发区、东部工业区,两个区块共已开发23.4平方公里。该区域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新电子、纺织服装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1129家、投资13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

宁波地区有宁波经济开发区、镇海石化工业区、宁波市科技园区、明州工业区、姚北工业区、慈溪杭州湾新区,六个区块共已开发34.2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电子、石化、能源、家电、塑料加工等为主,累计入园企业8370家、投资68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

绍兴地区有袍江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上虞工业区(包括上虞经济开发区、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46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纺织化纤、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624家、投资173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

(二)温、台沿海:

我省东南沿海的温州、台州两市,民营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块状经济特色明显。温州市的塑料制品、包装印刷、合成革、锁具、眼镜、打火机等行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达到50%以上。以组团和轴线分布的温州沿海产业带,集聚了该市约85%的GDP、90%的工业总产值。"中国鞋都"、"中国电器城"、"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拉链之乡"、"中国眼镜之都"等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群已经初步形成,正成为我国同类产品出口基地。台州的医化、服装机械、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汽摩配件、水泵、阀门、鞋帽等八大产业也颇具特色优势。

现温州市已建和在建的各类工业园区有200余个,用地45平方公里。台州市现有工业园区5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省特色工业园区20个。

已有相当规模,并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温州地区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工业区、乐清电子电器工业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16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093家、投资106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出口创汇5.422亿美元。

台州地区有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新城、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温岭工业城、黄岩经济开发区等,五个区块共已开发20.3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524家、投资82.7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92亿元。

(三)浙中腹地:

位处浙中腹地的金华,现已初步形成化工医药、汽摩配、轻工、小商品、五金工具、建材、食品加工六大特色产业群。该地专业市场发达,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61个,2002年市场成交额达到502亿元,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科技五金城、金华商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成为金华市企业对外的窗口,企业产品的发散地,为大型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该市将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有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市小商品工业区、永康五金科技工业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18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394家、投资9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02亿元。

二、未来发展大型工业园区需要认真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园区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因势利导,适时发展一批重点工业园区

发展工业园区是提升我省块状特色经济的客观要求,我省园区在扩大对外开放、接受国际高档次产业转移、接轨上海和引导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作用和地位还不够突出。一是从园区设施和发展空间看,苏州工业园区高水平建设,发展空间大、后劲足。而我省工业园区规模普遍较小,目前还没有一个园区能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如杭州下沙工业园区目前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受到周围海宁、乔司农场等行政区域限制,发展空间不足。又如义乌义西南现有的"一区五园"分布于街道、乡镇,限于园区空间规模,入园企业所需用地无法一次性到位,许多企业被迫同时在多个工业园区征地设立,制约了入园企业水平的快速提升、规模的充分成长;二是从园区主要工业项目看,上海浦东开发区、曹泾化工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都有一批国际一流的项目落户,而我省入园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外商投资缺少大项目、大公司;三是从园区作用看,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比较弱,集聚、辐射功能还不够强,园区的增长极作用和旗帜效应还不够明显。

建议园区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根据新背景、新基础、新时期、新要求,因时顺势,发展若干个重点工业园区,经过5-10年的建设,有1-2个工业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同期不相上下,成为承接外资、提升产业的高档次平台。能够积聚更大、更先进的项目,促进产业更快地发展升级。

(二)园区产业布局要进一步优化,立足错位发展,形成自身特色优势

从目前我省上规模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情况看,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不够明确、档次不够高、结构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对如何集聚省内外、国内外高水平企业,快速提升入园企业,缺乏有效措施,尽管集聚、提升产业是建设园区的初衷,但许多入园企业仅是简单地平行迁移。二是产业定位不够明确,产业发展规划滞后。许多园区没有从经济全球化、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出发,从更大视野和范围来审视自身发展的产业定位与布局,未能按照产业链的内在要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更大的范围经济,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三是园区产业特色不够明显,虽然各园区在发展思路上都是各有侧重,但受行政区划限制和自身利益驱动,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只要企业入园都欢迎,且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造成各园区产业雷同,竞争过度。如绍兴市的袍江、绍兴县的滨海、上虞市的精细化工园区都把化工作为主要产业之一,杭州的下沙、江东、临平工业园区也都有化工、汽车产业区块,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建议今后园区发展必须立足集聚、提升产业特色优势,以培育大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为目标,按照经济全球化,长三角一体化的要求,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强化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错位发展。

(三)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要大力改善,特别要形成网络、提高共享性

近年来,我省加强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数园区实现了五通一平、六通一平,但相对于当前园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扩大开放,接轨大上海的新要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滞后。一是园区基础建设跟不上园区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大型园区,如杭州江东开发区、绍兴滨海园区等,相对园区扩张和入园企业的要求,建设速度滞后。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与外部缺乏统筹安排、主动对接,导致园区内、外基础设施未能有效成网。个别园区的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虽初具规模,但未与整个区域的大框架形成网络,使得设施使用率不高,又制约园区快速发展。如由于杭州湾的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削弱了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影响园区的招商引资。

应围绕建设重点工业园区,搞好道路网、水运网、供水网、能源网等基础设施规划,抓紧启动关键工程,适当超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园区建设应立足基础,超前规划,滚动开发

当前各地建设园区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统筹规划。一是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快速扩张,未将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功能区块来规划建设,使园区未能充分依托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园区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还不够协调,影响园区规划建设。从其发展目标和开发计划看,存在脱离实际、盲目求快的倾向。部分工业园区对产业基础、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研究等还不够深入,但提出的开发速度却过高,有的甚至提出了每年新开发10平方公里的目标,如照此实施,势必导致为完成"指标"而开发,影响园区水平,甚至出现"开而不发"。园区建设也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发速度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而定,能保持每年实实在在新开发3-5平方公里,也已相当不容易。

政府对园区建设要加强引导,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既要站得高、看得远,依托中心城市,立足发展基础,进行超前规划,也要实事求是,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质量、加快建设,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处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7. 萧山区和江干区是杭州未来最有发展的辖区吗

杭州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国浙江省省会上,很多人想起了杭州首先想起的是杭州的旅游行业,只是杭州西湖著名的“西湖十景”,通过四季都有其独特的美,有许多诗人在这里也非常多的人留下了富有魅力的诗,另外,还有富春江、千岛湖、西溪湿地、灵隐寺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带动了经济发展。


从地理上讲,余杭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长三角圆心区,东、西、北三面环绕杭州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上,余杭区2018年GDP增速位居杭州首位,经济总量也超过萧山区,位居全市第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且最重要的是,余杭区不仅是农业的发达,科学技术产业在国内的首位,因此,不仅在阿里巴巴,未来的科学技术,城市梦想小镇等众多有特色的小镇和产业基地,杭州经济发展的领先,交通方面,沪杭高铁、杭宁高铁过境,高速建设也非常完善。

杭州有未来大发展的辖区,科技产业发达,不是萧山区和江干区!余杭区目前的经济跨越萧山区,产业优势巨大,不仅是余杭区、萧山区,杭州其他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未来在各区的不断努力下,杭州将会建设得更好。

8.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布局

行政商务区
沿江居住区
出口加工区
北部工业区
江东区块
综合工业园区
现代物流园区
新加坡科技园
高科技孵化器
文化创意园
产业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6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1100亿元,占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11月,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四大产业的产值占开发区的比重达84%,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比重达70%。
电子通信业
集聚了摩托罗拉、东芝、宏讯电子、数源科技、和利时、士兰集成电路、立昂电子、鸿源科技、菱庆高新材料、华虹光电、怡得乐电子、华隆电子、史陶比尔、乐金大自然、飞凤通信等企业,形成了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记录媒体、控制系统为主的产品结构。2005年,我区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信息产业园暨国家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园。 发展定位:(1)软件研发:着重业务外包和媒体创意,包括ITO信息技术外包与BPO业务流程外包,主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中心、金融服务、动漫产业;(2)生物制药:包括生物科技、中药、医疗配备等;(3)工业设计: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纺织品、时装、珠宝饰物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力争通过5-8年的努力,使科技园发展为杭州湾乃至全国一流的软件研发、生物制药研发和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
建成后的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是一个多功能、高品质、生态化的现代新型科技园,园区的“生产车间”更像是高档写字楼,有游泳池,有健身房,还有影剧院,园区内四成空地将栽种绿色植物,整个园区就是一座生态花园。
科技园计划用地面积约600亩,规划建筑面积 78万平方米,主要有研发基地、企业服务与生活配套三大功能。研发办公区:主要包括软件研发、工业设计、生物制药、咨询服务、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孵化园等功能,布置软件工厂、综合研发楼、通用式研发楼、定制式研发楼、独院式研发楼等;综合服务区:主要包括高星级酒店、商业、公寓、会议、培训等配套服务。
首期建设项目——“软件工厂”(杭州国家服务外包基地核心园区之一)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可入驻5000人,集软件设计、制作及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主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将于2007年年底建成。 产学研合作中心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金融机构和政府为一体,具备科研合作与开发、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人才服务四大主要功能。这种“六位一体”的新型合作创新机制,旨在实现科技合作、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人才积聚和培养、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使之与开发区的科技合作、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体育文化事业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效创新和产业化合作。
四大主要功能是:
(1)科研合作与开发:促进校企科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设计创新课题并组织招标;
(2)信息交流:科技信息检索、发布与咨询、开展网上技术市场服务工作、开展产权交易活动;
(3)资源共享: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仪器设备共享;(4)人才服务:开展人才交流和人才引进工作、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目前,该区正在申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积极搭建浙江省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生物医药资源,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能力和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浙江省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浙江省十一五期间重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核心层由我区高科技孵化器、区内相关企业和市内相关院所组成,服务对象为全省医药企业,该平台将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要素,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能力和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园两中心即留学人员创业园、人才开发中心、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开发区分中心,按“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管理。
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开发区精心搭建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平台,旨在为有创业意向的海外留学人员提供更为便利的接待、咨询、创业和立业的全程服务。
人才开发中心以“创业、创新、创优”为目标,以全方位地为区内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各类高效、优质的人事、人才服务为宗旨。
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开发区分中心的成立,目的是为了接轨长三角,更是为了充分发挥开发区大学城、企业和人才的优势,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9. 产业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等。

10. 萧山未来的发展怎么样

萧山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无疑,“一心两翼”的城市新格局将托起萧山新梦想,而萧山最终的目标是“走在全省最前列”。

“一心“指的是萧山中心城区,萧山要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杭州绕城线内面积达256平方公里的萧山中心城区,将成为是否能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

1.首先是拥江发展。萧山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一步,是杭萧一体化。从杭州市的发展格局来说,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的大方向始终未变,但对其内涵不同时期的表述,正悄悄发生变化。从以往的“跨江发展”到如今的“沿江开发、拥江发展”,从以往的单向发展改为双向布局,体现出钱塘江两岸要有互动,规划建设要一体化,这对紧贴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中心城区形成了极大利好。

2.其次是推进城区国际化。作为杭州城市“拥江发展”战略的主阵地、主战场,位于萧山北部的钱江世纪城,正全力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在G20峰会之后,各地游客、投资者、企业家、海外客商纷纷踏足杭州,国际高端元素加速汇聚,一座国际化新城正在崛起。实际上,坐落于钱江世纪城的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已经是萧山国际城市形象的新地标,未来随着杭州第一高楼“城市之门”的落成,类似的国际地标还将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成为萧山靓丽的风景线。

3.然后是重点发展七大新兴产业。当下萧山正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尤其是以信息、金融、健康、旅游、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七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千亿级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支撑萧山未来发展的大产业。这些重任,无疑都将落在中心城区的肩上。

总的来说,萧山享受到了峰会以及亚运会的整体利好,也有相关政策倾斜,未来的发展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阅读全文

与萧山区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