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和前景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要求
一、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二、创新、研发能力要求高
接受过良好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了解学科的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
分析及求职建议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几分无奈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到了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说几经拼搏,国内顶尖的电子类高校毕业生最后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而占大多数的普通高校的同类毕业生却远远不如。就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相关行业呈现颓势,并且从近期的发展来看还见不到走出低谷的趋势。另一方面,1999年高校扩招时,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计算机或电子类专业,其结果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巨大的差额,僧多粥少,加大了就业的压力。可以预计,今年电子类毕业生就业需求不会回到2001年的水平,而且就业层次有向硕士学历集中的倾向,本科生需求会相当平淡,专科生将供大于求的困境仍将会持续。
(1)电子类毕业生就业的困境。
今年电子类毕业生仍会遇到巨大的困难,首先是行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许多知名企业不会招聘或极少招聘本科生。其次,供方人数增长,不仅是本科层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而且首批扩招的硕士研究生也将面临就业,这对本科生就业又增加了一层压力。第三,行业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京沪及沿海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还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少数西部城市电子信息企业相对集中,这就使毕业生流向的集中,招致在这些地区竞争更加激烈。
(2)更新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大城市、难在热点地区、难在毕业生就业的高期待。在面临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毕业生应当改变自己的求职心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过于集中,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常处于"人荒"的境况,中小企业和不著名公司仍求贤若渴,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和发展机会。再就是避免被一步到位捆住手脚,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以务实可行的态度面对面临的就业困难,曙光就在眼前。
电子信息类专业几个主要专业分析
1、电子信息工程
就业前景:主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专业现状和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要求专业人才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求职建议: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从项目助理向做项目主管路线拓展,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2、通信工程
专业现状和前景:
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
2. 上海方面将重点发展14大新兴产业具体是哪14项>>>
“9”是指2009年开始启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9个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5”是指2010年新启动的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和今年即将启动的节能环保、民用航天等5个领域。
3.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东莞、长江三角洲、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三地发展模式特点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很强的外资直接投资推动、政府间接培育、中央政策鼓励大量引进外资,地方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特点。但不同区域由于地方发展历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东莞卫星平台式集群模式。其特点:发展基础来自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台湾接单(含研发和运筹),东莞生产,香港出口。最大的特点是,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更低成本地嫁接了台湾IT产业发展的模式,即透过企业间十分发达的网络化联系实现灵活的生产协作,大中小企业合作,上下游联动,形成了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结构。长江三角洲大、中企业聚集模式。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型于21世纪初,起步晚,但起点高,并以大中企业的聚集为主。发展机制可归结为台湾产业界与电子信息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战略布局互动的结果。产业群的发展趋势是,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集群的核心。特点是价值链分工以若干个大企业为核心,新企业的衍生多为基于这些大企业的纵向衍生,同时也伴有少量横向衍生的模式。集群中辅助性企业都以这些大企业为核心进行衍生,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交易的方式配置资源,在核心大企业之外存在大量辅助性企业,它们大多与某一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外围。天津:单核状集群模式。天津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动力是来自美、日、韩的跨国公司,产业群成长的根本动力是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产业群的形成使得天津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并成为天津市的主导产业。天津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呈现出明显的单核状结构特征。产业群的单核企业为大型跨国公司。其中摩托罗拉、IG、三星、罗姆电子等跨国公司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主导企业。
4. 电子信息产业能带动周边哪些产业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运行稳中有缓,在各工业行业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电子器件行业稳定增长,家用视听行业小幅回暖,计算机行业保持低速增长,国内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强,内销占比持续扩大,中西部地区保持平稳增长,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持续走低,外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速下滑。
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主要行业总体稳定发展。通信设备行业占全行业比重持续增加。1—8月,通信设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3324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5747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内销产值7578亿元,同比增长18.1%,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行业占全行业比重持续增加,2015年4—8月通信设备行业销售产值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18.4%、18.6%、18.9%、19.1%和19.2%。1—8月,全行业生产手机104654.3万台,同比下降1.3%;移动通信基站17852.6万信道,同比下降2.1%;程控交换机1264.8万线,同比下降13.1%。
家用视听行业小幅增长。1—8月,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4788亿元,同比增长5%。家用视听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30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1—7月0.1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5.1个百分点。内销产值2559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同期5.1个百分点。1—8月,全行业生产彩色电视机9802万台,同比增长4.5%,其中液晶电视9200.4万台,同比增长3.6%。
电子元件行业增速回暖。1—8月,电子元件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8%,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4005亿元,同比下降8%,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内销产值7313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1—8月,电子器件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0780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去年同期3.8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6433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内销产值4347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1—8月,全行业生产集成电路701.5亿块,增长8%;半导体分立器件3754亿只,增长5.5%;电子元件22456.4亿只,下降5.3%。
计算机行业保持低速增长。1—8月,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3946亿元,同比增长1.2%。出口交货值10093亿元,同比下降3.1%。计算机行业占全行业比重持续下降,1—2月计算机行业占全行业比重为22.6%,1—3月为22.1%,1—4月为21.9%,1—5月为21.6%,1-6月为21.3%,1—7月为20.3%,1—8月降至20.1%,比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3.2%。1—8月,全行业共生产微型计算机18919万台,同比下降13.5%,其中笔记本电脑11571.2万台,同比下降12.6%,数码相机1314.5万台,同比下降16.8%。
二是内销占比持续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强,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37691亿元,同比增长16.2%,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出口持续下滑,出口交货值31845亿元,同比增长0.1%,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可见内销比重逐步扩大。
三是中西部地区保持平稳增长,东北部地区增速持续放缓。1—8月,西部地区完成销售产值6251亿元,同比增长12.5%,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完成销售产值8525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销售产值53951亿元,同比增长6.3%,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占全国比重77.5%,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区销售产值合计占全国比重21.3%。东北地区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实现销售产值808亿元,同比下降9.7%,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9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占全国比重1.2%,与1—7月持平。
四是内资企业比重持续扩大,外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速下滑。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持续扩大,1—2月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占全国比重为35.8%,1—3月为36.7%,1—4月为37.1%,1—5月为37.8%,1—6月为38.8%,1—7月为39.3%,1—8月扩大到39.7%。1—2月内资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为14%,1—3月为14.2%,1—4月为14.4%,1—5月为14.9%,1—6月为15.5%,1—7月为16.1%,1—8月扩大到16.3%。1—8月,内资企业的销售产值为276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为5184亿元,同比增长10.5%,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419亿元,同比增长8.8%,出口交货值9826亿元,同比下降0.1%。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速下滑,1—8月销售产值为25506亿元,同比下降0.6%,低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834亿元,同比下降2.7%,低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五是企业利润率增势高位趋缓。2015年2—7月,全行业实现利润率分别为2.8%、3.7%、3.9%、4.2%、4.5%和4.4%,7月利润率首次下降,改变了2—6月以来一路走高的态势增势趋缓,但仍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1—7月,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28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利润2600亿元,同比增长17%。
5. 电子信息类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者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浙江省信息产业脱颖而出,发展迅速。"八五"期间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该省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仅省归口企业的产值已从1990年的29.6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180亿元,在全国电子行业的排名从1990年的第10位升至第4位。浙江信息产业"八五"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体现在浙江信息产业发展的明确定位和企业各自的发展特色,这对于其他省市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本报浙江记者站组织了这批稿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浙江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现用专版刊出,以飨读者。 一、"八五"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1.发展速度领先,经济规模扩大 电子信息产业在"八五"期间不仅成为浙江省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也已处于重要地位。全省归口企业产值从1990年的29.6亿元发展到1995年的180亿元,增长了6.08倍,年均增速达34.58%。其中1995年比1994年增长42.9%,明显快于全国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成为浙江省电子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全国第10位升至第4位,仅次于广东、江苏、上海,在省内各行业中处于第3位。主要产品1995年产量:电视机470万台(其中彩电55万台),显示器23.25万部,程控交换机74万线,组合音响118万台,电台44.9万部,电子元件39.76亿只,分立器件12.87亿只,集成电路4197万块。 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八五"期间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要,浙江省重点推动了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通信、计算机及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 通信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系统、光电通信设备、有线无线电话等为支柱的高技术产业群体。900MHz模拟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在全国占有较大优势;GSM和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项目正在实施;万门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千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及用户数字交换机的开发生产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通信电线电缆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 高档微机、服务器及多媒体电脑已开始投入生产;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商业收款机、无盘工作站等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计算机外部设备特别是磁盘驱动器有较好的基础,计算机显示器、喷墨打印机、键盘、板卡相继开发成功,并完成了"光盘驱动器"、"行列式打印机"两项国家攻关项目,其中行列式打印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显示器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批量,并进入国际市场;激光照排输出设备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图形图像技术和CAD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软件成果正向商品化转化;运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果。 微电子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八五"技术改造及908工程建设,掌握了2微米生产技术及IC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硅单晶产量全国第一,功能晶体材料及器材成为浙江特色产品。 经过"八五"期间的调整,产品结构从以元器件为主的工业结构开始向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类调整。投资类产品的比例从1990年的7%上升到1995年的32%(产值达57.6亿元),消费类占28.4%,基础类占39.6%。 3.技术进步加快 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在"八五"期间加大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力度,加强了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和新品的开发。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有两个企业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共投入新产品开发资金9.5亿元,开发新产品987项,新增产值130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创汇3.5亿美元,1995年新产品产值率达32%。 通过几年的努力,浙江不仅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大的拳头产品,而且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如光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及GIS,贮氢材料和镍氢电池等已试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成为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新生长点。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一批新兴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迅速崛起。省内大专院校、研究单位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并以多种形式产业化,成为重要的技术来源。 4.实现从单一制造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转变 "八五"期间,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金"字系列工程的实施,给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浙江"金卡"工程已开始启动。杭州市被列为全国金卡工程试点城市,金融信息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市信用卡发行量达11.2万张,人均持卡达9%,装备ATM机88台,POS机122台。全省大型商场如解百、杭州百货大楼等的POS系统和商业MIS系统已进入实施阶段。结构化布线已被普遍采用,我省开发的证券交易系统在全国有较大的知名度,杭甬高速公路IC卡收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钱江大桥IC卡收费系统通过了验收。IC卡、磁卡、条形码卡在银行支付、电话、税务管理、证券交易、煤气收费、食堂就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施金卡工程的同时,开发了IC卡电话机、MEMERY卡、IC卡读写设备、专用POS机等为"金卡"工程配套的机具,带动了硬件设备的发展。 "三金"工程的实施,使浙江软件产业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开发建立了多层次纵向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如邮电通信系统、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铁路运行系统、民航旅客服务系统、电网监控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宾馆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统计局计算机系统以及经贸、海关、旅游、新闻等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采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效果十分显著。以"机床改造,橡胶硫化、工业炉窑控制"为突破口,几年来已改造机床1500多台,改造炉窑290台,用微机控制橡胶硫化机95台,装风机变频调速系统58台,电力负荷控制已在省内14个县、3个市建立控制系统。以工控机、电脑控制电子秤、逆变焊机、变频调速器、可编程控制器、电量变送器、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改造传统产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CAD日益受到重视,应用面不断扩大。省内中央部属和省厅局属设计院及机械、造船、汽车、电子、轻工、纺织等大中型企业普遍装备应用了CAD系统。我省自主开发的CAD系统在国内也有较大的影响。印花分色制版系统是目前唯一通过纺织部鉴定的完整的印染CAD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纹织CAD在省内和全国纺织、丝绸行业中得到了推广,效率提高5~20倍。PCB CAD系统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一批国家级CAD和CIMS示范点正在建设之中。 二、"九五"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电子部提出的"市场导向,内外结合,以外促内,加速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省政府提出的"把电子工业建成浙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内外结合,以外促内,强化特色,重点突破,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就是从市场和效益出发,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一起来,积极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服务,提高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技术起点,开辟电子产品的新门类,形成新的优势特色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增植一批骨干企业、骨干产品,组建一批企业集团,使全省电子工业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 2.发展重点 "九五"期间,电子工业面临"复关"挑战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对此,浙江省将重点抓好九大工程,培育"五类"企业,形成三个支柱。 九大工程是,"三金"工程、有线通信工程、无线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微电子工程、光电子工程、节能电子工程、广播电视工程和电子基础材料工程。围绕上述九大工程,将组织实施52个项目,工程总投资21亿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产值122亿元,实现利税19亿元。 五类企业是,根据省政府关于提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精神,为提高全省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九五"期间拟重点培育支持一批"五类"企业。其中上报待批的"大企业、大公司"6家,"小型巨人企业"20家,"名牌战略企业"15家,"出口创汇大户"15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 通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以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三大产业门类为支柱、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局面。 三、加快发展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认识,把指导发展电子工业的模式放在努力建设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上来。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重点抓好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的投资类产品。 3.坚持扶优扶强政策,积极落实大公司发展战略,努力形成规模经济。 4.加强技术进步,积极实施"名牌战略",用名牌去占领市场,带动行业发展。
6. 青浦的发展规划如何
青浦地处两省一市交界处,是上海唯一同时接壤浙江、江苏的区域;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城之一,规划层面进行了区域定位升级;一城两翼(青浦新城;西翼为环淀山湖经济圈----旅游和信息;东翼徐泾、赵巷-紧邻大虹桥);青浦周围都是重点发展的地方,所以聚合效应,整体来说,青浦区未来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
从交通、教育、医疗、商业配套、产业分布、拍地、人口导入等几个角度来讲解青浦的未来规划:
1.交通:目前主要自驾主要依靠沪渝高速、沪青平公路,还有在建的松泽高架;另外,东接虹桥站的沪苏湖高铁将于2020年开通;公共出行的话,地铁17号线已经开通,和虹桥无缝对接;可转乘2号线、10号线至市区;
2.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名优学校入驻青浦,如市级重点学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世界外国语学校青浦分校,平和双语学校等,
3.医疗: 医疗方面,青浦向来是很多市区养老客群的最佳选择,这不仅因为青浦朱家角等板块的优美环境,也得益于青浦区内不断升级的医疗配套,如三甲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将于2017年建成的全球第一座多专科医院联合体——远大健康城等。
4.商业:宝龙城市广场、万达集团四代产品——青浦万达茂、东渡悦来城
5.产业分布:青浦主要的沿地铁板块:赵巷、徐泾靠近虹桥,主要发展商业贸易;青浦新城---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朱家角--旅游业和信息产业,离地铁比较远的在北部有重固、白鹤、华新;重固镇有政府ppp项目、正在打造云尚小镇;白鹤承接嘉定汽车城产业,主要做汽车配件;华新未来可能会划入虹桥;
6.拍地:2015年12月,新华联拿下赵巷板块嘉松中路边的一块纯住宅用地,楼板价21588元/㎡;2016年8月,淀山湖大道附近,首创拿下的纯住宅用地楼板价高达31126元/㎡
7.人口导入:目前由于17号线开通,无缝对接市区,加上地铁盘相对价格低,所以吸引了很多浦西市区,甚至部分浦东上班的刚需客群选择青浦,未来,受虹桥商务区规划影响;大量人口导入;西部产业也有人口导入
7. 上海电子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至2021年转专业方案
如果你想知道哪所学校更有前途,事实上,这些学校因人而异。如果你学专好了专业知识,你就可以出属去找个好工作,然后你就会觉得学校有前途,但是昌宁学院过去几年的就业情况真的很好,我有个朋友也在那里学习,现在的工作也不错。
8. 上海以什么产业为主,发展趋势是哪些行业
上海以金融业、航运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为主。
发展趋势除了以上行业,还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