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室内设计的行业发展状况
现在室内设计发展现状也是非常不错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自己居住空间的审美自然会更高,具体行业前景有以下四点:
前景1、就业机会众多,选择余地大
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设计人才,专业设计人才一直是招聘热门。近年来,买房、装修,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品位,装饰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自然旺盛。一些装饰公司甚至不愁没活儿,只愁没人。
前景2、入行门槛比较低,能力更重于学历
室内设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具备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的并不多,真正科班出身的更是少数。
前景3、收入水平比较高,属中上收入阶层
设计师收入来源丰富,薪酬结构是“底薪+业务提成+设计提成”,年薪十万元并不遥远 。
前景4、发展空间广阔,就业机制灵活
关联行业均可就业,也便于兼职和创业。整体来说,室内设计属于朝阳产业,有很不错的就业前景。
如果有兴趣学室内设计,建议花60秒点击下方评论测试自己适不适合学室内设计:↓↓↓
② 求报告:关于工业设计的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俺要描述
楼主貌似有些混淆概念了...
asp.net只是门语言,.net framework是种类库,可以说asp.net是在.net framework为基础的类库下编程的,没有它,ASP.NET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学习asp.net所用的方法也就是framework提供的,两者没有冲突或者共性,是互相支持的关系.
OK,解答你的问题.
我就是搞开发的,主修asp.net和C#.
目前国内发展asp.net和JAVA其实差不多了,无论需求人数或者技术层次基本相同,刚开始找工作时可能会觉得JAVA好找些,但是多不代表精,用哪门语言无所谓,关键是领会编程的思想.有很多公司开始只招JAVA的,后来发现好的少,然后也招ASP.NET,这样很多.毕竟可以一起开发.所以学什么看自己爱好.
我学习asp.net是觉得还是MS比较有发展,不过近两年势头有点走下....
不过MS还是这一领域的龙头~
自己决定吧,祝你好运!
写论文的话我估计你是需要些专门统计或者对比开发环境平台的文章了,建议你去万方或者维普之类的地方去搜搜,也许有你要的文章,毕竟写论文是要求真实性和可证实的东西,我所提供的你也不能直接引用啊...呵呵,你可以以 ".net发展"为关键词在各个搜索平台内检索下,也许能找到你所需要的文章~
③ 有关生产设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设计可以很简单,也可很复杂 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它综合很多学科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个产品,产品是一个物象的形态,但是最终要看它是不是既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曾经人们对好产品的定义是好用好看,但我觉得未来一定不仅仅是这样,还要让人们拥有使用它的喜悦和对它的信赖,但是这种产品全世界来看都不多,不过这是趋势,很多人觉得设计会很复杂,有很多步骤,很多学问,但是设计有一个核心,可以看得很简单,就是能掌握人的内心,掌握人真正的需求,所有商品在高级阶段都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社会需要发展,但是不能单纯的发展人们的物欲,物欲无休止的发展是一场灾难,对物质毫无节制的占有并不是一个健康和平衡的模式。当一个产品拥有一种精神的本质,会让拥有它的人珍惜这个产品,不会去浪费。人们会呵护他所拥有的产品,因为这和他的精神是相通的。 设计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是让一个产品在功能健全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状态,设计不是艺术,不是讲我喜欢,而是需从使用这个产品的群体出发,看这个群体需要什么。 创意源于联想,设计始于定义 每一个企业对它生产的产品都有一个定义,很多企业为了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会慢慢的将自己的商品跟其它企业区分开来,在市场学里我们称之为“差异化”,为什么同样的一类商品不同的企业在经营它的时候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甚至有些人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会有天壤之别?那是因为在构思这个产品的时候他们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不同的定义,而奇迹的往往产生也是源于一些卓越企业家的一个创意,这些创意源自于他们不一样的联想,而设计出来的产品只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产品有着非同一般人理解的定义,就像一个iphone手机,一个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企业设计出一个产品一下把全世界最大的手机运营商都超过,因为手机运营商他的定义是手机——通讯,而iphone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机子上,做的是“移动终端”。 设计需要团队 没有设计师是万能的,每个设计师都有他自己的特长,一个好的产品从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到产品设计、材料搭配、成本核算、工艺流程、品质控制、终端布局、宣传推广等功能复杂,因此表现一个好的设计是需要一个团队,在现代的企业竞争中仅有好的设计只是一个经营好的企业其中一部分而已,要让设计延续下去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设计师,它需要的是一个设计团队。 设计能力需要累积,设计内涵需要沉淀 不管是个人设计师,还是企业、设计能力从来都不会轻易的可以获得,因为设计的能力是需要累积,国内许多的企业都喜欢挖人,但是一个企业的设计内涵是需要沉淀的,就像我们行业中的许多世界知名品牌,就算没有打上商标,别人也很容易在商品的风格上判断出属于哪个品牌,这就是设计内涵,而这往往是花上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沉淀才能展现的,如果设计中没有文化的沉淀,它就无法让消费者产生共鸣,设计产生需求,而真正的设计要求设计者提炼品牌文化的精髓,体会它在化为有形时的形态。 王国权,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深具设计天赋的企业经营者,他11岁开始创业,从事制鞋行业超过25年,先后创办过20多家公司,几度沉浮,数次频临破产;游历全球三十多个先进国家及近百个主要城市,拥有29个国际级毕(结)业证书,对全球鞋业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是为数极少能同时拥有东西方两种思维模式的商人。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引下,从2002年开始,领导多组研发团队,历经无数挫折,在制鞋领域成功解决多个世界级难题,领导企业成为全球领先的鞋业研发及生产系统供应商。大力推动了中国皮革工业的“原创设计”走向世界, 打造一条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实现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充分挥本国人力资源优势,创造高附加价值,和谐振兴产业的梦想,树立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 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横跨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自动化产业、软件产业、创意产业、健康产业、教育产业、机器装备产业、轻工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爱玛凭籍资深的专业研发团队与不懈的努力创新,在与意大利和德国精密工艺及数控技术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成功推出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及系列产品:爱玛电脑皮革排版及切割系统[包括鞋类及皮具CAD软件、电脑皮革排版机、电脑皮革切割机]、爱玛电脑鞋楦生产系统[包括电脑鞋楦扫描机,电脑直立式四/六工位样板/量产刻楦机(粗幼削)],爱玛三维激光扫描机系列[包括Scan-1三维足部激光扫描机,Scan-2三维多功能(中底、大底、鞋扣、鞋跟、底模)激光扫描机,及相关系列应用软件],系列产品规格齐全,灵活性高,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皮鞋、皮具及鞋楦技术的领跑者。 爱玛在产品开发设计中充分考虑效率与人性因素,逐步形成爱玛独特的“EARLY”设计哲学:[永远比别人领先一步]。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创造性和先进性,功能也更加实用,操作更为便捷,使技术与经过千锤百炼的完美设计相互融合,造就出值得信赖的高端产品。直接为企业提供和分享当今世界最先进最易用的高新技术,为制鞋业、皮具业及制楦工业投资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 爱玛整合自身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优势和在鞋业、皮具业的多年经验,逐渐形成了“爱玛数字化研发中心”及“爱玛数字化生产中心”的模式,让客户大大的节省了研发成本,加快了研发速度,提升了研发水准。成为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企业数字化技术战略的重要伙伴。 不断关注创新发展的同时,兼顾不同市场与客户的特殊需求,积极将专业经验与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与服务,本土化生产基地既保证了技术的先进性,同时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使爱玛产品拥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务求为客户赢得更为广阔的利润空间。 爱玛以世界级的标准要求自己,组合了全球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才,来自意大利,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东莞等各地的精英,以爱玛为主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充分考虑全球的资源和水准,利用中国的产业优势,进行高水平的研发。在这样的研发理念的指导下,爱玛已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十多项。爱玛在 “ 从脚到楦 ” 这个领域已经相当成熟,用低成本定做每个人的个性化鞋楦的目标已经实现。新面世的 “ 从脚到鞋 ” 的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也能以非常便利的方式和优惠的价格提供给客户。 爱玛拥有来自德国百年品牌 “KNUTH” (克努特)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及高精度高速数控车床,美国“HASS”(哈斯)四轴高精度数控铣床,台湾名牌 “FEELER”(友嘉)高速数控车床。采用德国 “ 西门子 ” 优化零件设计生产系统。保证了零件加工品质的高精度与可靠性,使机器品质更稳定。在生产上我们引用了柔性生产体系,使产品在保持高品质和高灵活性的同时,更快地提供给客户。爱玛品牌已经在全球二十多个主要国家进行注册,全部产品均通过意大利CE认证,除销往中国本土各大制造基地外,还销往越南、巴西、捷克、波兰等地,并即将在俄罗斯、土耳其、叙利亚、印度、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展开销售。 国际化的市场眼光、前瞻性的开发设计、一流的产品与遍布各地高水准的服务网络,吸引了与日俱增的国内外用户与一系列战略合作伙伴,也奠定了爱玛在业界的重要影响与先锋地位。在这个竞争日益加剧的资讯时代,爱玛期待与来自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合作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领先的感受。 设计是企业的资源整合 设计并不只是一两个专家的事情,无论他们具有多高的天赋,而是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汇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知识,这样才能将好的想法成功地变为现实。 战略。设计是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但要达到好的使用效果,就必须清楚了解它在公司未来计划和愿景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设计本身不是经营战略,但它有助于形成经营战略,特别是在差异化至关重要的竞争性市场条件下。 营销。成功的产品或服务设计要求对市场的需求和偏好(通常是隐藏着的)要详细的了解,需要具备发现这些需求和偏好的技巧,并将它们清楚地介绍给其他人。同时,要有一种能够预测人们是否和为什么会采用某种新东西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开发新产品或服务。 运营管理。如果设计是一个过程,那么就有必要像对待创造和推销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过程那样来管理这个过程。协调和管理资源的配置是运营管理者的任务,与设计有关的资源和活动也如此。对不同部门关系的管理和相关工具(如计算机辅助技术、制造和流水作业设计之类的新方法、质量功能展开等)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行为。设计本质上是人的创造力应用于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了解组织中人们共同工作的方式,以及使用相关程序和系统建立及加强对环境支持的方式,是设计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从个人创造力和动力的问题、有效任务和跨边界团队的有关问题,到组织内各种系统和结构的处理问题,都反映出设计依赖于对组织行为原则的了解和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开发对好的设计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财务。无论设计的新颖程度如何,它都是一个消耗资源的过程,预测和管理风险,以及确保有效的财务计划与控制,对设计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弄不好就会导致设计失败。许多技术上伟大的设计,如协和飞机、RB211引擎,虽然很壮观,但结果都失败了,主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控制与设计过程的整合不充分。 法律。设计涉及到创新的东西,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资产需要精心保护的事实越来越明显。了解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法律问题以及设计知识共享和使用的条件,对设计管理是很有关键的。除非个人或企业感觉到他们的创新努力能够带来优势,否则他们就不愿意从事创新工作,因此,设计过程中法律方面的有效管理特别重要。 以设计拯救危机 为什么说设计能拯救危机呢?企业面临危机说明了:一、企业没有做危机发生的应对措施,没有准备;二、企业的现有模式(包括企业结构、生产模式、客户结构等)适应不了新需求,欠缺竞争力,而设计能拯救危机,是因为当今世界,顾客在决定买什么和向谁购买时,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选择一种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另一种产品或服务呢?为什么在全球市场环境下一些供应商能够成功而其他供应商们则失败了呢?区分赢家和输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那就是设计。人们选择事物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质量、花钱所获得的价值、审美观、与众不同和新颖的特点、便利性等,当然,还有价格。这些因素不是偶然出现的,它们是设计的结果。 设计确实能产生大不相同的效果吗?各方面的研究和无数企业的经历证实,设计的确能做到这一点。对设计的关注能够带来优质的产品,为成熟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或者引入新的或经过改良的产品,得公司可以多样化的形式进入能够获得较大利润的市场。 现在质量不再被看作是你额外花钱购买的东西,而是人们期望产品本身应该具有的条件。按照秩序赢得因素的说法,人们在寻求可靠性、新颖和珍奇的特征,以及耐用性。在时尚和差异化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今世界,人们寻求顾客化产品,即按照自己的特殊要求定制产品。对环境的关心导致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以上这些都是设计活动的结果带来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设计正日益成为经营中的关键竞争资源。未来的竞争力很少会依赖于资源的因素,而更多地会依赖于知识的应用。
④ 国外和国内平面设计的现状并作下比较。 有哪个好人能帮我找下
我找到了国内的情况
设计服务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业,目前列入「国家发展重点计划」,目政府也已研拟出「设计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台湾风格设计」的主轴措施,希望能协助国内产业运用设计发展品牌,促进设计服务之输出,扩大市场需求,并可发扬台湾丰富多元之文化特色。看来设计服务业的前景不错,但实际上,平面设计师却面对比其它设计业更大的市场发展压力。 近年来因为资讯技术的亲近性设计,使得一般人可以容易利用电脑软体自己来进行设计,因此平面设计师面临削价竞争的问题,获利空间大为缩水。因此,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之外,更需花时间去经营客户关系、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真正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而用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挖掘汉字所携带的中国文化基因的设计热潮,开始于近十几年。随着中国平面设计的成熟和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师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上。中国平面设计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已经在有意识或无意识(自觉或不自觉)的吸取汉字及其各种艺术形式的营养,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日本当代的平面设计中,对汉字和中国书法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可以说早于我们,但日本设计师主要是从汉字与书法的形式美的角度去寻找可用的平面设计元素。我们可以见到大量的以汉字或日语假名为形,用中国书法的表现方式加入现代平面构成理念的作品。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汉文化的魅力和汉字对世界平面设计领域独特的影响力。当代中国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以汉字和中国书法为代表的中国平面艺术,利用汉字和中国书法作为平面设计元素来表现观念。相对于外国设计师来说,中国设计师似乎更愿意从汉字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的深层意义中去探寻一些设计元素和灵感,去表现纯正的本土文化特色。
在汉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平面设计师,把握住了中国人的“设计智慧与能力中的优势基因”,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程度,是外国设计师所不具备的。不脱离世间万物的“像”和“形”,并对物像的简约化和概括化表现的汉字,为创意和创形提供了一个富有张力的施展空间,中国设计师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种特征,将作为主题或语言介质的汉字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可以从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中感受到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
从现代中国平面视觉传达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围绕汉字所展开的训练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汉字字体设计、汉字的图形创意变化等等。但在对于造型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对于汉字文化予以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汉字只是设计图像的一种形式,对态度、情感等内在体验的表现,是难以做到"完美"表现的。在平面设计中,仅仅是一种语言和手段,真正宝贵的是它所携带的" 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像创造性的概括与表现能力"的基因。研究汉字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这种文化基因,这种基因就是始终在我们情感和思想最深处的一种设计的智慧与力量。这种智慧与力量,从汉字发生到现在,通过汉字及其汉字的其他艺术形式,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着,从来没有停止过。关注史前中国人类在二维空间中的创意与创形能力,以及古代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是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必需的手段。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汉字与中国平面设计要做的还很多,将汉字和中国平面艺术携带和体现的中国人的"创意"和"创形"思维融入当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语言中,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创造力,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去展现中国文明不衰的艺术神韵,是中国设计师的理想与责任。
⑤ 室内软装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室内软装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目前而言,国外的软装设计做的最好的要数美国,它是世界范围内软装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头羊,美国软装设计的发展正处于岳峰期,不仅在拥有完整软装产品产业链,并且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软装设计师,甚至有自己严谨前卫的软装设计专业教学。美国的软装行业已经达到了专业化和系统化。但是国内的软装属于起步阶段。
⑥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8年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改革实验区的示范下,区域合作将继续推进。从四大区域板块看,在积极财政政策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的背景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将可能继续超过东部地区。建议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双调控机制,重点解决地区公共服务差距,尽快细化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将城乡一体化与城市经济圈结合起来。
2008年以来,中央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6个中部老工业基地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243个东中部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多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发布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等,通过政府的引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进程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区域经济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一、2008年区域发展出现的新特点
1.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化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增速一直居各大区域之首的局面。沿海地区增长放缓幅度大于其他地区,当然,其他地区经济增幅也大多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相对回落幅度较小。
以在经济增长中处于重要地位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看,2008年1—11月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青海、天津、陕西、新疆4个地区增幅提高外,其他地区的增幅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海南省达到了29.4个百分点。分大区域看,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广东、北京等回落幅度较大,与全国平均增幅差距进一步拉大。详见表1。
2.区域合作、布局向纵深推进
环渤海区域在交通物流、环保、人才等领域合作上实现了新突破,积极落实
“京津科技合作协议”、“京津城市流通领域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以京津为核
心的环渤海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区域流通一体化体系。
9月7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为未来长三角向中部、西部继续扩容提出了要求。在长三角城市中,
包括土地政策、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农村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
各项城乡统筹管理的试验正在悄然进行。
9月27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该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是: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
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
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
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加上之前的几个特区或实验区,我国已在东中西、南北中形成了大的改革试
验区的布局。
二、地区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仍比较大
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十分突出。广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市场化程度,特别是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差距在拉大。针对各地统计数据分析,近年来人均GDP相对差距确实在逐步缩小,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还在拉的。
三、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两个基本因素
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等,不过从区域发展格局看,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比较大,一是区域政策,二是产业转移态势。
1.区域政策从围绕经济发展向更看重和谐社会建设转变
目前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鼓励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从过去以行政区划分,改为功能协调发展,由此成立多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定不同的战略目标、功能和任务。目前已有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由南向北、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从城乡开放向城乡结合,以及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变化。
2.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的作用不能寄希望过高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成本敏感的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消失,加之节能减排和新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 “成本倒逼”迫使东部地区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但是我们注意到,对于东南沿海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又可以享受到中西部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但很多企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以后往往遭遇到产业链不配套的问题。无疑,虽然很多企业希望有优惠政策,但越来越多企业更看重当地是否有配套能力,而这种配套能力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逐步积累。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担心产业转移中发生“产业空洞化”现象,在普遍重视经济增长的背景下,“筑坝拦水”现象频繁发生,而且在经济景气不佳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加剧。
四、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在国际环境不佳、国内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2009年各地区经济增幅普遍下调。基于保增长、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们对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判断如下:
1.创意产业在各地经济发展中逐步扮演重要角色
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人、信息和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据资料显示,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近年来,创意产业在我国也获得了很快发展,形成了京津创意之都、成渝创意走廊、长三角创意产业群、珠江创意研发都市圈等一批创意产业聚集区,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和增长点,如北京的798艺术区、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上海的“8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杭州的“西湖创意谷”,长沙的“蓝猫”动漫产业等,已经成为著名的文化和工业旅游的品牌、体现城市文化品位的名片,成为各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软实力、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鉴于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培植区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更加鲜明的特色,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各地对创意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在外部环境不景气、国内经济面临转型的情况下,创意产业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将逐步扮演重要角色。
2.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互动态势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的城市集群带。在这些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速度快,使这些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种经验正在被不同地区学习和借鉴,从而促进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预计2009年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互动的态势将更加明显。
3.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幅有望继续高于东部
从支出角度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内需,而东部地区对外需依赖程度相对要大一些(见表4)。仅就外需的直接影响看,显然东部地区所受的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地区受到的是间接影响,相对要小一些。
从生产角度看,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由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高(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东部为6.88%、中部为14.60%、西部15.97%、东北为12.12%),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更大。从第二产业的发展看,东部地区由于外向度更高,中小企业地位更加重要,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所受影响更大。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产生一定的吸引作用。目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以东北为例,辽宁省生产与盈利对石油炼化行业依赖程度较大,黑龙江省则依赖石油、煤炭的发展。中西部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市场对资源的需求明显减少,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从第三产业看,由于中西部地区基数较低,增长空间更大一些,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其增幅可能会更乐观一些。
总体上看,2009年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有望继续维持略高于东部地区的态势。
4.中西部投资增幅与东部地区差距会拉大
近年来,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增幅基本保持领先东部的局面,预计2009年这一态势将继续,而且增幅差距有可能拉大。原因有三:
一是国家投资重点有利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将继续推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交通、能源、水利、机场、油气管道等多个方面。特别是2009年国家支持投资的重点将是基础设施与民生方面,中西部地区这些方面的欠帐较多,投资空间更大。
二是政策导向与支持。相关部门正在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便吸引外资向中西部投资。相关措施包括: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使中西部在沿海地区的招商推介更加正规化、常态化;鼓励有意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整合中西部股权结构分散、治理结构规范的企业,使真正依托中西部市场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得到内外资共同的参与而受惠等。政策导向的变化,加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增强,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创造了条件。
三是企业构成不同对投资的影响不一。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较看,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大企业比重相对大一些,中小企业比重小一些。由于企业效益增幅的下降和市场前景的不明朗,企业自筹投资能力普遍会出现一定的下降,但总体上看大企业融资还是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其投资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同时,大企业投资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市场占有、长期战略、竞争力等因素考虑更多一些,而中小企业对短期市场变动更为敏感。两相比较,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的资金条件会好于东部地区。
5.消费品需求各区域可能会出现共振局面
消费需求的增长与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热点转换密切相关。从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看,各地区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因而消费差距很难进一步拉大。特别是由于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加速,中央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为追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使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贫困地区所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支出方向的这种调整,相对降低了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在人均享受公共福利水平上的差距,促使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对增长,获益最大的是中西部地区。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角度分析,各地区消费增长差距趋于减小就成为必然。从消费结构升级看,东部地区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消费升级速度将放慢,欠发达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也要小一些。
近些年,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总需求中有一种消费共振现象,即这两类收入差距悬殊的地区消费出现同升同降的现象。这是由于发达地区企业有大量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员工,这些劳动力输出地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输出的劳动力,当劳动力输入地经济减慢工资下降时,不仅影响当地的消费,也影响到劳动力输出地的消费。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除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建立明确的地区财政支出平衡机制外,我们建议:
1.建立与功能区相匹配的地区发展评价体系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要求,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在2008年编制完成。当前,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攀比、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状况,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不利于地方和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体功能区的推进,有利于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和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是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保障。只有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要求,制定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才能使功能区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双调控机制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要求提高国家竞争力,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要求国内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国内地区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实践证明,要同时缩小这两个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健全市场机制和合作机制的要求,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双调控机制,同时调节“分子”和“分母”,允许包括人口在内的经济要素在空间上完全自由流动,做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集聚经济资源的同时,也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口,这样才能既提高区域竞争力,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两个差距”同时兼顾的目的。
3.差别化的区域政策要尽快细化
总体上看,我国区域划分仍比较粗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内部的差异问题,而且容易造成区域之间的政策攀比,最终导致区域政策缺乏差别性,容易趋同化。从趋势上看,区域的划分和区域政策的制定都是朝着细化的方向发展的,主体功能区的加快推进,就是为解决区域政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为此,需要切实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抓紧调整和完善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尤其要抓紧研究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政策措施,进而明确主体功能区与四大板块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机制。
4.产业转移谨防走“弯路”
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但同时中西部生态脆弱、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的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生态风险、生态安全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产业转移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科学地承接。中西部地区如果不顾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等方面的承载能力,过分夸大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会使中西部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盲目乐观
⑦ 国内外设计现状相关问题或进行比较,可从创新,传统与现代等角度切入阐述
2008年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年,区域合作将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导下,在改革试验区示范下继续推进。从四个区域来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向基础设施倾斜的背景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超过东部地区。
建议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控制机制,着力解决区域公共服务差距,尽快细化差异化区域政策,将城乡一体化与城市经济圈相结合。
2008年以来,中央政府制定并出台了许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6享受中部老工业基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中央县243年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更全面的改革试点地区批准,发布”行动“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主要功能区域规划等等。
通过政府引导,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过程中,区域经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区域经济相对差距缩小。
一、2008年区域发展新特点:
1、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改变了东部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局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增长的放缓幅度更大。当然,其他地区的大部分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但降幅相对较小。
在经济增长和工业产值增长的重要位置上,2008年11月1日,除青海、天津、陕西、新疆四地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外,其他地区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海南省降幅最大达到29.4%。从区域看,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广东、北京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区域合作和布局不断深化:
环渤海地区在交通、物流、环保、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并积极落实《京津科技合作协议》和《京津城市流通框架协议》将共同打造京津核心,环渤海中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区域流通一体化体系。
9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对于今后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扩大的要求。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包括土地政策、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农村金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全面的城乡管理试验正在悄然进行。
9月27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将武汉建设成为一个城市圈。
全国宜居生态城市圈,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业生产基地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并成为沿海三大城市群,它是一个响应周边城市群的动态区域经济中心。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设立了几个特区或试验区,在东西南北形成了一场大的改革试验检查区域布局。
(7)国内外设计产业发展概况扩展阅读:
地区差异仍然很大,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方面
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根据地方统计数据分析,近年来,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公共服务的差距仍在拉大。
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两个基本因素
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但是,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更大,一个是区域政策,另一个是产业转移趋势。
1、区域政策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向更加注重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当前的区域发展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区划向功能型协调发展的转变。
为此,设立了几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定了不同的战略目标、职能和任务。目前,现有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由开放向城乡结合、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
2、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作用不能太大。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转移是一个自然过程。有效配置资源,开发市场,有选择地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成本敏感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近年来,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的方面,土地成本正在消失,结合节能减排和新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反向传播“成本”迫使东部地区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帮助他们摆脱成本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也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中西部市场的繁荣,增强竞争力。但许多沿海企业到内陆企业往往遇到供应链不匹配的问题。
毫无疑问,虽然很多企业希望获得优惠政策,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当地是否有配套能力,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来逐步积累。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对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心化”现象表示担忧。在普遍强调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拦水”现象时有发生,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在国际环境恶劣和国内经济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率普遍下降。在保持增长、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们对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判断:
1、创意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人、信息和知识,特别是文化、技术等无形资产。数据显示,全球创意产业日创收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天津创意,成渝想法走廊。长江三角洲,珠江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发展都市圈等等一系列的创意产业集群,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创意产业园区和增长,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刚果民主共和国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没有。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八桥”、杭州创意“西湖谷”、长沙动漫产业“蓝猫”等,已成为著名的文化产业旅游品牌、城市文化品位名片的体现。它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软实力、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区域经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形成更明显的特征,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2009年,在外部环境不好,在国内经济转型的条件下,创意产业将逐步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