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发展史
经过11年的开发,复三大国家级基地制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已见雏形。生物医药基地目前已形成由40多个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产业群体,以“一所七中心”为代表的研发群体,以及以12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创新群体。信息产业基地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计算机和通讯、光电子、信息安全产业共同发展。随着中芯、宏力和贝岭等晶圆制造项目落户园区,到目前为止已有64家芯片设计公司,3家硅片制造公司,13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8家研发教育机构,以及40余家配套及设备供应公司积聚张江,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经过几年的努力,浦东软件园已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进驻园区,如美国毕博全球软件开发中心、YNOPSYS、CITIBANK亚太区研发中心、日本索尼(中国)上海软件研发中心、京瓷公司、印度的TCS公司等;还有来自国内的中国银联研发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中国银电网讯公司等。
B.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远景规划
1、高新区的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经过15年的发展,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9亿元,占全市的15.6%,较“九五”期末增长346.3%;创汇146.3亿美元,占全市的16.1%;实现利税273.4亿元。上述指标分别较“九五”期末增长了346.3%、674.2%和436.0%。其中,高新区内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413.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82.2亿元,增长了3.06倍;工业总收入由449.7亿元增加到1912.9亿元,增长了3.25倍;工业总利税由62.6亿元增长到147.3亿元,增长了2.35倍;出口创汇由9.65亿美元增长到128.2亿美元,增长了12.28倍。在吸引外资方面,高新区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05年底,共吸引外资353.2亿美元,区内共有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有外资研发机构 84家。2004年和2005年全国53个高新区综合评比,上海高新区均名列前茅。特别是,通过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张江核心园六年来,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年均增长分别高达75.58%、51.23%和59.23%。
2、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作为上海张江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各分园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如张江核心园围绕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和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构筑和完善产业创新链,通过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的建设,凸显园区的主体功能,目前张江核心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国内最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漕河泾园坚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产出”项目,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1200多家,形成了以信息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的格局,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超150亿元/平方公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金桥园集聚了电子信息及现代家电、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一批大企业,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主导产业;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和嘉定园也结合各自实际,初步确定了主要发展产业。
3、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上海张江高新区充分利用上海优良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加快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张江核心园先后建立了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吸引集聚了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大批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级人才,也诞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民族品牌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漕河泾园构建了从孵化器到产业化基地的多层次、接力式孵化体系,对入驻企业进行全方位孵化培育。截止2005年底,“一区六园”共有进驻企业3171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35家。2005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682.2亿元,较九五期末增长了306%,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40.1%,展讯通信、微创医疗、中信国健、万达信息、上海贝岭、盛大网络、携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茁壮成长。
4、高新区的软硬环境逐步优化。通过政策扶持、资源集聚,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漕河泾园实行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张江核心园、金桥园等也打破了原有政府投资模式,实行政企分开,金桥和张江开发公司还先后上市,有效地推动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政策在高新区先行先试,取得了诸多成效,并被推广应用或上升到法律规范。如2001年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对张江核心园实行政策聚焦,该政策在对入园企业规定了优惠政策之外,还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高新区还加大了创新文化建设,张江核心园举办了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活动,积极营造“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各分园还十分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建设,金桥园、漕河泾园、中纺城园和张江核心园等园区先后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C. 张江药谷的总体规划
在研发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按照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张江生物医药基属地将率先形成以创新为特色、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亚洲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有世界影响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在中医药领域,将构筑现代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体系,率先建成张江国际中医药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医药研发基地、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发挥中医药产业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基地空间规划和项目布局方面,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将进一步向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中区和南区拓展。将与东区(现代医疗器械园)在产业链上紧密联系,在南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以生物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在中区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园;同时,将充分发挥已有集群的效应,形成对分布在上海市浦东周康、奉贤星火、徐汇枫林、青浦的四个基地扩展区的辐射带动,以现代中医药、生物技术、化学制药、精密医疗器械等为发展重点,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系统。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一期、二期布局以及东区、中区、南区位置示意
D.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简介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回家级高新区之一答;1992年上海的国家级高新区更名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其组成部分;之后,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金桥园、嘉定园等其他4个园区陆续成为其组成部分,于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区六园”的格局。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上海张江高新区)。
经过全国开发区用地清理整顿,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的规划面积获国家批准,由原来的22.1平方公里扩大为42.1平方公里,其中张江核心园规划面积由原来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另外5个园区仍维持原规划面积不变。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委办局和区县政府的共同推动下,经过15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1999年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来,上海张江高新区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密集、布局合理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E. 上海张江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张江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06月0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从事数字出版、文化领域的投资管理,数字出版技术的研发、技术转让,计算机软、硬件的制作、销售,会务服务,广告的设计、制作、代理、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停车场(库)经营等。
法定代表人:杨辉
成立时间:2005-06-01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500089454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丹桂路835、937号辅楼(2幢)102室
F. 张江药谷的发展历程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是上海市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最早开发的基地之一回,目前已成功开发基地一答期、二期地块,并与东区(现代医疗器械园)在产业链上紧密联系。
基地一期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北部,与西侧技术创新区毗邻,位于龙东大道以南、金科路以西、祖冲之路以北、科苑路以东,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基地一期内以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服务机构和引入的跨国公司产业化项目为主,布局了一部分孵化用房。
基地二期自2001年开发,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中部,位于高科中路以南,与基地一期通过金科路南北相连,与西侧科研教育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药等毗邻。基地二期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科技园、研发A区、研发B区等,提供通用的实验用房、孵化用房,配套各类公共服务资源,集聚了近300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企业,以及近30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项目。
G. 如何评价张江高科产业地产模式
张江高科可以抄说是业内实实在在要做“园区+
投资”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张江高科自我定义的战略转型方向为科技投行,要着力打造全产品线科技地产商、全创新链产业投资商和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商战略(即三商战略)。
张江高科三商联动模式所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完备的孵化体系,产业培育与产业链招商打造的强势产业,行业中唯一做到产业投资收入超过科技地产收入的成绩,都使很多同行对学习张江模式充满热情。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张江高科拥有275万平方米的产业地产空间,与约700家优质的高科技企业及大量上下游关联企业建立承租关系,这些资源都是其转型科技投行最大的基础。第一,利用资本手段,实现产业地产基金操盘的创新。第二,科技投行建立在产业地产的空间基础上,又为产业地产持续发展提供项目来源。第三,张江高科做创新创业企业的“时间合伙人”的路径:利用产业地产,为科技投行建立项目池。
H. 浦东三大产业
新华社信息上海11月22日电(记者叶国标)据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披露
,浦东新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已确定,未来3-5年,将聚焦资本密集、技术
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创
意产业三大高地,全面提升浦东产业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在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方面,浦东将继续深化“聚焦张江”战略,
利用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已形成的先进制造业集聚
优势,进一步发展微电子、软件、现代生物与医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电子及
通讯设备、新材料等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特别是在微电子领域,重
点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微电子制造核心项目,以及封装、测试、研发和设计等关
键配套项目,在3-5年内建成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
进的微电子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以跨国公司高端技术战略性转移为契机,浦东强化有关吸引跨国
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进驻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至20
10年,落户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可望从目前的43家增至100家。
在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方面,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经济、贸易
、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层次,浦东新近推出了加快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框架性实施方案,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
进金融、现代物流、商业贸易、会展旅游等功能性产业:
--加快建设陆家嘴金融中心,形成集聚效应,浦东新近已出台鼓励中外金
融机构入驻浦东的一系列新政策,为金融机构在办公用房、人才培训、高管人员
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设立有关资金,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研
发中心及后台服务等功能性机构,鼓励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通过资本市场
的完善以及政策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服务业机构进入
浦东,使浦东金融业成为上海CBD的核心产业。
--外高桥“港区联动”机制的逐步完善、浦东国际机场运能的不断提高,
进一步提升了浦东现代物流业的支柱产业地位。预计到2010年,现代物流业
占浦东GDP的比重有望达到15%。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国家首批“区港
联动”的试点,今年上半年封关运作以来进展顺利,进区企业可享受保税区和出
口加工区的叠加政策,园区具有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
贸易等功能。
--浦东的商业发展和规划布局,将按照中心商业圈、特色商业圈、分区商
业中心、居住区商业四个层次来发展,进一步完善商业布局与城市基础设施。浦
东近期设立了“商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以新上海商业城为核心的张杨路商圈
、小陆家嘴中央商务和都市观光旅游区、花木行政文化区、新国际博览中心会展
商贸区、机场物流区、世博会区域和主题公园区域6个特色商业圈,并将积极引
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提升浦东商业的层次和
能级。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浦东将进一步完善会展的硬件和软件
,促进主题公园的建设,提升会展旅游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此外,保持房
地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发展律师、会计、咨询、征信评估等专业中介服务,完
善现代经济的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业,优化投资软
环境。
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创新创意产业方面,浦东以落户张江的上海首个文化科技
创意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创意为灵魂,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为突破口,建设文化
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从而为上海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大都市提
供支点。该基地总体规划面积30万平米,将凭借张江高科技园区雄厚的软件产
业和芯片产业,着重发展动漫和游戏产业(包括网络游戏)、影视制作产业、多
媒体内容产业,其中包括多媒体的软硬件开发和制作、动漫画制作、游戏软件、
高科技影视后期制作、产品工业造型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