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缺乏战略层面的全盘设计和整体规划。
(二)缺乏有效统筹和推进合力。
(三)缺乏园区个性培育和产业链打造。
(四)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
(五)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六)缺乏有力的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贰』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有什么特征
(一)从整体规模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量大、数量多、分布广。
(二)从园区类别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形态、多类型、开放度高。
(三)从运作经营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大、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
(四)从产业布局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企业多、主导企业集聚度高。
(五)从园区管理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行规范、服务完善。
『叁』 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发展
我来回答!
1、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南京文化产业的集群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使其逐渐成长为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支柱产业。跻身全国四大书市、聚集百余家书商的南京长三角出版物市场,2007年销售码洋5亿多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图书集散地。已形成40多家企业集群的南京动漫产业,2007年实现产值2.5亿元,带动文化、体育、广告、教育、旅游、商贸等相关产业收入50亿元。
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活跃于南京文化产业,2008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108个会员单位中有83家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76.8%;南京动漫行业协会72个会员单位中的52家动漫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占会员总数的72.2%,其中注册资本在3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6家。民营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成为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已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即艺术家自发形成的“798”型、文化商人牵头下形成的“大芬村”型以及政府主导下形成的“中关村”型。目前,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则以“中关村”型为主。2006、2007两年,南京市围绕壮大文化创意主导产业和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扎实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建设,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截至2007年12月,全市正在建设或开园开街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有42个。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每年安排“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南京市正酝酿成立一个全市文化产业招商中心。该中心将为南京市文化企业提供项目展示、推荐平台,为文化企业和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牵线搭桥。
到2010年,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增量的主体部分,成为全市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跨越,构建中国东部地区“文化智慧创意中心”。
中国投资资讯网 2009-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肆』 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
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领跑全国,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例如,上海应以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地为基础,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以浦东软件园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重点建设文化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因此,可以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龙头整合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加强合作,共铸并共享“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品牌,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还有,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300亩的亚洲创新创意产业园区在南京浦口。这个国内首家“复合式”创意产业园主体建设项目包括软件园区、展览展示馆、教育培训中心、创意商品步行街、主题乐园及相关服务配套等。产业园建成后,将重点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市场运作、媒体整合及人才培育5个方面大做文章,引进包括动漫策划制作等相关数字内容的150家优秀企业分批入驻。
相关链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进步酝酿突破,广电和电信产业的融合稳步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这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宏观总体形势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感应最明显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相比,危机对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呈现集中爆发势头,对于一些坚持创新的文化企业来说,风暴虽然潜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等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伍』 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政府都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日渐明显。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左右,快于同期GDP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更达到了1万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2.75%。预计到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8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从2004年到2010年,文化部先后命名两批共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4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催生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创意产业园区。经过测算,2010年国家级园区基地的收入平均增长率都在40%以上,国家级园区基地的总收入也达到了2500亿元,总利润达到了365.2亿元。
但是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园区太多、资源分散;建设模式雷同,房地产色彩浓厚;园区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雷同;园区之间相互分离而自成体系,缺少必要的分工与合作;园区耗费巨资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难以吸引创意阶层,文化气息淡薄等。
尽管目前创意产业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但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创意产业仍有广阔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暂停审批创意产业园,可以看作是一个调整改善过程,未来即将继续加大创意园区的开发和建设,但与此同时政府管理将从严,向着适合社会产业需求的方向引导。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称,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
此外,一些地方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提到了重要位置,如深圳市的“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和文化产品。
『陆』 上海创意园区的现状及困境
困境
至2009年,上海的75个创意产业聚集区未能摆脱高空置率等问题,处境日渐艰难的尤其是艺术类创意园区,M50、红坊以及田子坊内的许多画廊处于交易量骤减、资金回笼困难等经营状况。
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的黄昌曾在建国路八号桥工作过3年,最初他考虑此地具有创意氛围而租下约50平方米的办公室,但最终由于无法接受建筑漏水和管理不善等多种问题而搬离,其中,上涨了约30%的租金也是原因之一。事实上,核算上物业管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创意园区的低租金优势未必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自1999年以来,创意园区的发展有些盲目,数量和面积都过量了,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自然也就出现了生存问题,这其实是园区业主定位存在问题,很多业主只是进行简单的旧建筑改造、然后出租,提供的只是单一的硬件,缺乏多角度的考虑。
遍布咖啡馆、西餐厅和创意特色商店的田子坊
显然,创意产业依赖的载体是那些被改建的老厂房、老仓库和历史建筑,但这些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的创意园区更像是被当作创意地产来经营,譬如项目投资规模近4000万元的八号桥,其目标是“场地包租20年,计划5年收回投资”,过于功利和现实的因素已然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某种包袱。解决问题的思路
每个园区都已享受了不同的政府优惠政策,但由于所有园区都面临偿还银行贷款的压力,因此,虹口区举办座谈会来了解园区入驻企业的情况,并与上海银行探讨租赁经营使用权是否能作为抵押。毫无疑问,最需要担心的是园区的投资者和运营者,“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人”。
有观点认为园区业者不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局限于租赁者,而是应该主动促进以创意园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向上,为设计提供销售渠道,帮助设计与品牌或企业接上头;向下,为设计提供配套服务。创意园区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软性服务,比如帮助设计公司进行媒体推广宣传等等。这些都是创意园区的增值空间。
『柒』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规划思路是什么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规划中要着重研究三个结合。一是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二是文化产业与消费能力的结合。三是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捌』 如何做才能促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二)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政策配套体系建设。
(四)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校区、社区融合。
(五)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六)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玖』 文化创意产业现有发展道路是例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各自不同的观点,国家投入情况和和聚集区等等.
深圳未来发展有三种可能:一是完成特区使命,转型为高科技城市,在城市功能上充版当香港的权补充。二是由经济改革的特区转变为制度创新的特区。出于中国接轨国际的需要,国家会考虑在一特定地区实行体制转变方面的系列试验。用分析师的话来说,深圳未来可能由“经济改革的试验田”,变为“政治改革的试验田”。“行政三分制”的试行,似乎已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三是以特殊贸易区存在的新型经济特区。自2001年港府提出与内地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港深一体化设想即被拿到台前。深圳与香港一衣带水,在体制上具有与香港对接的制度基础,有独立的特区立法权,已经存在与内地隔离的“二线”条件。将来放开“一线”,管住“二线”,将深圳特区辟为特殊贸易区与香港对接,在两地率先实现人员、资金、商品、信息的自由流动,同时实行人民币与港币的流通,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