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要写一篇,论高新技术发展对我国外贸结构的影响,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出发
你可以结合外贸结构的变化,从中得出技术发展推进了外贸结构的变化
②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 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我觉得应该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这几个方面来写 因为我也在写这篇文章
③ 妨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总体上看,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生队伍、工程师队伍和研发队伍,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加之大国的巨大的市场效应,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完善。
但是,我国的整个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从统计数据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十分庞大,居全球前列;但从实质分析,我国的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最低端环节从事低水平的装配、代工,附加值极低,就像富士康代工的iPhone、iPad,是顶级的高新技术产品,但主要的价值掌握在苹果公司手中。
具体来讲,妨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把主要资源集中于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的政府引导性投入和支持不够。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但是地方政府大搞GDP竞赛,为了在短期内把政绩做到最大,把增长率搞到最大,把政府极为有限的土地、财政资金、金融等资源,用于招商引资,把利益大量的向跨国公司输送。而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太小,还要用本土企业的税收补贴引进的跨国公司,实质上是打击了本土企业的正常发展。成都、重庆、郑州、武汉等地血拼富士康,不知花了多少中小企业的税银,富士康如果按市场价拿地、招聘员工,像一般企业那样不搞税收返还,富士康造就破产了,根本运作不下去了。但是,中国增长体制的怪胎,让富士康们很滋润,让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很痛苦。
二是金融体制妨碍了自主创新。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体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机制。我国目前的金融垄断体制,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主要投向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资本市场的层次体系不完善,柜台市场不发达,股权退出通道狭窄,制约了民间投资;还有民间资本过度逐利,缺乏理性,民间金融的正面效应难以发挥。
三是文化落后。创新文化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目前,我们的社会缺乏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官商勾结的文化主导社会发展,唯利是图成为社会的痼疾,整个社会还缺乏一种道义精神。就像圣雄甘地所说的:不劳而获的财富、没有理智的享乐、没有人格的教育、没有道德的商业等等。
④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产业技术开发和标准研制等国际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加工装配比重依然过大,产品附加值偏低,大而不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严重不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
⑤ 与"数字鸿沟"有关的材料,了解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据美国商务部1999年发布的《定义数字鸿沟》报告显示,虽然收入、教育和种族都是造成数字鸿沟的因素,但还没有办法指出哪一个是能缩小数字差距的关键。比较可能造成改变的是持续降低的个人计算机价格和上网费用,这项变量有可能让收入不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因。
⑥ 想要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势头良好,出口持续增长,但产品附加值较低
2.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加,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
4.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存在结构性问题
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根据《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其中三项措施对于加强自主创新颇具价值:第一,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第二,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第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⑦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抄约程度袭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高新区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下,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优惠政策过度,空间扩张太快,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
产业结构高度趋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发展初期,许多高新区在争相发展一般性高技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时,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没能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机制,加之园区提供的过度优惠政策,导致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出现“贸而不工、科而不研、研而不果”的怪现象,导致园区内部高新技术企业未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主要精力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上,进行低层次的、重复性的经营竞争,缺乏现代技术内涵。
⑧ 高分求论文一篇 题目 我国高新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影响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王江, 李薇(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100022)摘要: 本文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大幅增长的背景下, 以1991- 2005 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数据为基础,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 对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发现,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最后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品; 进口; 出口; 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 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4034 ( 2007) 02- 0017- 0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及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措施的相继出台,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不仅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而且其对外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表1 可以看出,1998- 2005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 特别是1999 年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大幅增长, 2005 年已经突破4000 亿大关。同时, 1991- 2003 年,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
表1 1996- 2005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数据
年份EX( 亿美元) EX年增长率(%) IM( 亿美元) IM年增长率(%) TOTAL( 亿美元) TOTAL年增长率(%) NET( 亿美元)
1991 28.77 94.38 123.15 - 65.61
1992 39.96 0.39 107.12 0.13 147.08 0.19 - 67.16
1993 46.76 0.17 159.09 0.49 205.85 0.40 - 112.33
1994 63.42 0.36 205.95 0.29 269.37 0.31 - 142.53
1995 100.91 0.59 218.27 0.06 319.18 0.18 - 117.36
1996 126.63 0.25 224.69 0.03 351.32 0.10 - 98.06
1997 163.10 0.29 238.93 0.06 402.03 0.14 - 75.83
1998 202.51 0.24 292.01 0.22 494.52 0.23 - 89.50
1999 247.04 0.22 375.98 0.29 623.02 0.26 - 128.94
2000 370.43 0.50 525.07 0.40 895.50 0.44 - 154.64
2001 464.57 0.25 641.16 0.22 1105.73 0.23 - 176.59
2002 678.55 0.46 828.39 0.29 1506.94 0.36 - 149.84
2003 1103.20 0.63 1193.00 0.44 2296.20 0.52 - 89.80
2004 1655.40 0.50 1614.32 0.35 3269.72 0.42 41.08
2005 2182.50 0.32 1977.10 0.22 4159.60 0.27 205.40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科技部、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而来。
注: EX 代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IM代表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 TOTAL 代表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总额, NET 代表高新技术产品
贸易差额, 即净出口。下同。
表2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额占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额的比重
( 单位: %)
年份
占商品占工业制成品
年份
占商品占工业制成品
EX IM EX IM EX IM EX IM
1991 4.00 14.80 5.20 17.80 1999 12.70 22.70 14.10 27.10
1992 4.70 13.30 5.90 15.90 2000 14.90 23.30 16.60 29.40
1993 5.10 15.30 6.20 17.70 2001 17.50 26.30 19.40 32.40
1994 5.20 17.80 6.30 20.80 2002 20.80 28.10 22.80 33.70
1995 6.80 16.50 7.90 20.30 2003 25.20 28.90 27.30 35.10
1996 8.40 16.20 9.80 19.80 2004 27.90 28.70 29.90 36.60
1997 8.90 16.80 10.30 21.00 2005 28.60 30.00 30.60 38.90
1998 11.00 20.80 12.40 24.0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而来。每年均有大量贸易逆差, 特别是在2001 年更是达到了176 亿美元, 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但近年来, 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 贸易逆差持续减少, 并从2004 年起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局面, 实现了顺差。此外,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年增长率除1993 年和1996 年以外,均大于进口的年增长率。相对来说, 出口增长较快, 而进口增长较缓。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其对外贸易额占我国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 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到2005 年约占商品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占工业制成品三分之一强,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格兰杰因果检验与相关系数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知识, 利用软件Eviews4.0对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数据采用1991- 2005 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数据及支出法计算的GDP(GDP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贸易额依据原始数据, 按照当年汇率进行换算。所有的数据都通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进行折算, 所得为以1991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数值, 下同。) , 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格兰杰检验结果
Null Hypothesis: Obs F- Statistic Probability
E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42.2851 5.6E- 05
IM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5.35871 0.03337
NET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3.61854 0.07599
TOTAL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16.1889 0.00154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于假设“A 不是B的格兰杰原因”, 若可能性( Probability) 的值极小,则认为此假设是小概率事件, 假设将不被接受, 也即表明“A 是B 的格兰杰原因”。从上图可知,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以及净出口均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进一步利用Eviews4.0研究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关系发现,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出口额及总额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而与净出口额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 如表4 所示) 。
表4 相关系数表
EX IM NET TOTAL
GDP 0.960437 0.969188 0.677562 0.965935
表面上看, 这与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相悖, 其根源在于支出法核算GDP 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而该理论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约束型经济环境, 即产品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扩大总需求, 而净出口是出口和进口的差额, 是作为国内需求重要补充的国外需求。当本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进口的增加可以补充本国市场上的供给, 从而增加国内市场的消费, 最终带动GDP 的增长。而出口则会减少国内供给, 出口动力不足, 出口即使增加, 其上涨幅度也必低于进口增加的幅度, 体现在净出口上即为净出口的减少或贸易顺差的减少,所以会出现净出口较低、但GDP 增长却较高的现象。同理, 当本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市场上产品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时, 就需要国外需求来补充国内市场需求的不足。此时, 出口动力加大, 出口增长的幅度大于进口, 表现为净出口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大, 并以此带动GDP上涨。由此可见, 只有当本国市场处于供大于求,即市场环境为需求约束型时, 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进口, 净出口的增长才与GDP 的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之, 如果整体经济供小于求, 市场环境为供给约束型时, 进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出口, 净出口与GDP 增长就会呈现非强相关, 甚至是负相关。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来说, 我国是一个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 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巨大需求, 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且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基本不能替代, 必须从国外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因此市场环境为供给约束型。进口到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最终会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求, 直接推动GDP 的增长。所以在我国现阶段, 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出口, 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净出口与GDP 增长非显著相关。
我国GDP 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 自变量) 的变动对另一个变量( 因变量) 变动之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采用1991- 2005 年的GDP、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分别以进、出口额为自变量, 以GDP 为因变量, 首先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
GDP=30416.09+6.83*EX ①
( 17.01) ( 12.43)
( 0.00) ( 0.00)
R2=0.92DW=0.41F=154.61
GDP=25415.28+7.81*IM ②
( 13.97) ( 14.19)
( 0.00) ( 0.00)
R2=0.94DW=0.62F=201.26从①、②可以看出, 自变量和常数项的回归系数都超过了临界值, 检验结果呈高度显著性, 方程拟合很好, 但DW统计值分别仅为0.41 和0.62,说明回归模型残差存在着序列自相关, 违背了OLS 的高斯- 马尔柯夫定理的基本假定。所以, 我国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之间存在内在依存关系, 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回归关系。为了揭示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之间真实的内在依存关系, 必须消除序列自相关问题。Eviews 采用在原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中添加AR
( 1) 来消除一阶序列自相关, 添加AR
(2) 消除二阶自相关, 添加AR
( 3) 消除三阶自相关, 以此类推。重新回归, 得到如下结果:
GDP=35696.97+6.04*EX+[AR( 1)=0.70] ③
( 8.15) ( 9.33) ( 4.60)
( 0.00) ( 0.00) ( 0.00)
R2=0.97DW=1.80F=255.70
GDP=28641.43+7.37*IM+[AR( 1)=0.70] ④
( 7.80) ( 9.87) ( 2.98)
( 0.00) ( 0.00) ( 0.01)
R2=0.97DW=1.71F=186.16
由③、④可知, DW 检验值均已接近于2, 表明消除了残差项的序列自相关。复相关系数也均有所提高。模型中的所有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而且达到了非常高的显著性水平。所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每增加1 个单位, 就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04 个单位; 进口额每增加1个单位, 就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7.37 个单位。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且进口的作用大于出口。3.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凯恩斯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Y) =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 I) +净出口(X-M) , 可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应属于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 如上文所述, 由于其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该类产品的进口不会抵消国内需求, 而是最终转
表5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对GDP 的贡献
年份
出口进口
年份
出口进口
贡献度贡献率贡献度贡献率贡献度贡献率贡献度贡献率
1992 1.78 0.25 1.72 0.24 1999 8.20 0.50 15.25 0.94
1993 0.34 0.06 4.95 0.81 2000 15.98 1.22 19.27 1.47
1994 5.46 0.49 16.44 1.49 2001 8.78 0.84 10.77 1.03
1995 5.28 0.37 - 6.66 - 0.47 2002 17.84 1.84 15.77 1.63
1996 2.82 0.22 - 2.13 - 0.17 2003 27.51 3.16 23.43 2.69
1997 5.81 0.38 1.29 0.09 2004 26.50 3.33 19.50 2.45
1998 7.12 0.45 9.62 0.61 2005 9.70 2.67 6.36 1.75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而来。
注: GDP 按支出法计算。贸易额依据原始数据, 按照当年汇率进行换算。每年的数据都通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进行折算, 所得为以1991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数值。
化为消费和投资,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认为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是与消费、投资类似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部分。一般衡量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测度指标为贡献度和贡献率: 贡献度反映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量在GDP 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变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贡献率则反映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变化对经济总量的拉动程度, 用公式表达如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进口)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出口( 进口) 增量/GDP 增量×10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进口)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进口)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GDP 的增长率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 结果见表5。
从表5 我们可以看出, 从1992 年起至199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的贡献度、贡献率均较低, 出口贡献度不足10%, 贡献率不足5%; 进口的贡献度、贡献率更是在1995 和1996 两年呈现负值, 表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拉动作用。而在1999 年以后, 基本呈现出较好的上升状态。进出口贡献度均突破20%, 出口的贡献度最高为2003 年的27.51%, 贡献率在2004 年达到了最高, 为3.33%; 进口贡献度的最高值为2003 年的2.69%, 贡献率最高值也为2003 年的2.45%。从总体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出, 自1999 年我国实行科技兴贸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以来, 以及2002 年我国入世后开放度增加后,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均有较大上升, 最终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了较大提升。2005 年数据有明显下降, 主要是由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较快, 以及这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从8.27 下降到8.19 所造成。因此, 尽管我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但仍未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点。
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1.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 为了给高新技术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整个国家的技术基础相对来说仍较薄弱。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政府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仍十分有限, 但是政府可以转变职能, 从直接组织技术创新活动, 转向在宏观调控上创造条件和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制度平台, 如: 充分利用税收杠杆, 优化对科技资源的配置; 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2.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技术特征, 制定出有差别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对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贸易壁垒高的产业, 如国防技术产品, 政府要加大投入, 重点扶持; 对一些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国内已经可以自主开发的产业, 如某些电子产品, 应减少政策扶持; 而对于那些技术依赖性较强、产业化过程尚未完成的, 如某些信息产品, 则应采取较高倾斜度的扶持政策。在外贸政策上, 根据产业的发展程度, 也同样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 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贸易方式多以加工贸易为主。近年来, 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如表6 所示, 加工贸易是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但许多关键技术及主要零部件必须依靠引进, 使得产业发展始终停留在对进口零部件组装的水平上, 这也从侧面暴露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加工贸易的过分依赖性, 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全面推动出口产业的创新, 提高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促进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及吸收加工贸易中的溢出效应的能力。同时努力提高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
4. 相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 进口增加相对缓慢。我国进口壁垒偏高和渠道不畅,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正常的进口需求,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的持续增长。但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 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所以, 如何改善进口机制, 即通过进口高新技术产品来分享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现我国经济的集约化增长,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根据《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框架》的要求, 我国必须扩大技术引进的规模, 改造老设备, 围绕机械、电子、石化、高科技产业等主导产业以及与主导产业前后关联的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等, 把技术引进和国内研发结合起来, 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加速经济增长。
5. 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为了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 加大力度改善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软环境。如: 加强与银行、金融、税务、商检、海关等有关机构的协调工作, 以保证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顺畅发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信息库, 使信息网络化, 保证企业第一时间了解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动态, 及时抓住商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