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肥市国际科技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我给你点题目做参考 1、安徽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2、安徽省居民回收答入与消费水平研究3、安徽省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研究4.企业集群发展与提升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5.安徽经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合肥市(或某地)房地产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7、合肥市(或某地)城市交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8、安徽省工业结构状况变化研究9.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0.安徽就业制度环境与就业增长点的培育11.安徽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12.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13.产业转移理论与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研究14.安徽省工业化道路研究15.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16.安徽省玩具或其它产业发展研究(以某地案例分析为佳,具体题目可另定)17.合肥市(或某地)零售业发展研究18.某市农民工就业结构调研报告19.农民工消费支出结构研究20.某地(村)外出打工者及其家庭生活状况研究21.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问题分析
㈡ 安徽什么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好
安徽江边产业集中区比较好,在芜湖,地理位置以及政策都蛮不错的
㈢ 产业集群的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2.集聚发展原则。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集聚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
3.技术创新原则。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4.内外兼顾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生态环境、绿色环境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保生产,最大限度地推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㈣ 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合肥市主导产业集群升级的案例分析
1,与国际汽车企业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2,自己消化吸收。3,招商引资建立产业化集群。
㈤ 有谁知道合肥未来20年的规划
目前,《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已经通过网络公布,近期规划部门将征求县、区和市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该规划进行优化和进一步完善。
面积扩大人口翻番
短短几年的“大建设”,已经让合肥“长大”了好几圈。而前段时间,合肥更是提出了建设“区域型特大城市”的目标。“特大城市”有多大?这份规划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轮廓——到2030年,合肥市市域人口为1000万,城镇人口为900万;城镇化水平为90%;全市城镇建设用地为900平方公里。
合肥市2009年经济社会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合肥市的常住人口为50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10万。而到2030年,合肥的人口不仅将翻一番,而且九成都将成为“城里人”,农业人口大大减少。
除了人口总量增多,城市范围也在“扩张”。按照规划思路,除了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外,现在三县所辖的长临河、三河、紫蓬、吴山、下塘等小镇都将“转身”成为“小城市”,如同“卫星城”一样围绕在合肥市区周围,人口规模也将达到25万左右。|
滨湖将成中心城区
要建“特大城市”,不光是人口多、面积大,城乡空间结构都将全面调整。记者在规划中看到,未来合肥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一核一圈实现五轴”的空间拓展。其中,未来的合肥中心城区将不再局限在二环以内,滨湖新区将和现在的主城区组成中心城区,“特大城市”成为的“核心”。
而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其周围的副中心城区和城镇将构成“一圈”:城市都市区。规划中将拥有700万人口的都市区,包括店埠、南岗、上派和双墩四个副中心,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及周边紧密相连的乡镇等。该圈层将成为合肥市城镇重点发展地区。
除了城区范围扩大,合肥还将由中心城区沿交通轴线向五个方向发展。分别是面向长三角的合宁沪发展轴、面向沿淮城镇圈的合淮埠发展轴、面向皖西的合六发展轴、面向皖江城市带的合安发展轴,以及面向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的合芜发展轴。
产业集群市民获益
到长丰采草莓,到肥东摘莲藕,到肥西吃老母鸡……这样的安排您还满意吗?在规划中,这些特色产业都已经找到“东家”,七大产业集群将在合肥各处“抱团发展”。
在城乡产业发展方面,以往“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集团作战”。
未来合肥的城乡农业,将形成“三大圈层”和“五大产业带”。“三大圈层”不仅包括城区农业,还包括以生产和生态分别为重点的近郊农业。而“五大产业带”则涵盖了环巢湖的蔬菜和水产,肥西的蔬菜园艺,肥东的高效农业,长丰的草鸡养殖,以及沿北环高速的经济林木。这也意味着,早晨从肥西菜园子里摘下的青菜,中午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了。|
城际铁路四通八达
在规划中,未来合肥的交通将实现海、陆、空全方位升级。
在国家铁路网规划中,合宁高铁、合武高铁、京福高铁和阜合杭客运专线已经确定经过合肥。合肥-安庆、合肥-南京、合肥-淮南-蚌埠、合肥-巢湖-芜湖、合肥-六安五条城际铁路也在规划之列,它们就像一个“大”字,从合肥通向周边。
此外,正在建设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内干线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航空运输体系。
高速路网内外通达
按照规划,合肥将重点建设高等级道路、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合肥市域高速公路网主要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中心,呈“一环七射”结构。目前框架已基本建成。而规划中的省高速公路S23和S12,也将为合肥市民的出行提供方便。
此外,一张快速路网让百姓向东西南北出行都更加方便,这其中,向西、西南、西北有合六叶高速、G312国道以及合六城际快速路;向北有合淮阜高速、合徐高速、合淮蚌城际快速路和S101省道;向东可以走合宁高速、合浦公路、S331、S200省道,合巢城际快速通道;向东南方向则有合巢芜高速、合巢马高速和S105省道;向南则可以走合安高速、合铜黄高速、G206国道、S103省道和合桐城际快速通道。可以说,条条大路通合肥。
㈥ 请问,2020合肥创建啥时候结束
没那么快,在新兴产业培育上,明年我市将落实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求,加快制定工作方案,更大力度推进新型显示器件等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等6个省级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争创国家陆港物流枢纽。
抢占发展制高点,大力培育5G示范应用场景
工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0年,我市将重点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与GDP相当增速。同时,实施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年系列专项,继续推进智能化改造“万千百”、“万家企业登云”等行动,聚焦行业共性问题,打造1到2个智能制造标杆工厂。聚焦网络安全、智能终端、系统及应用软件等数字经济领域,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
安徽省首个5G基站
在推进新增长点上,我市将开展5G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居等领域培育不少于20个示范应用场景。着手布局“AI+医院、+学校、+社区”等十余个应用场景,加快核心技术和终端产品的落地应用。同时,还将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通过新建站点和原址改造等新增5G基站3000个以上,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申报及建设。
优化城市交通,计划新建10000个停车位
优化城市路网,提高通行能力,依然是明年我市大建设的工作重点。2020年,我市将围绕“补城市建设短板、促城市品质提升”两大主线,全面实施城市交通拥堵点治理,打通城市断头路等工程,畅通微循环,完善城市路网布局。谋划开工南二环快速化改造,郎溪路北段快速化改造,包公大道、四里河路、滨湖科学城配套路网等路桥项目。启动轨道交通2、3、4号线延长线,6、7、8号线项目建设。
停车难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明年,我市将大力推进充电桩、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启动新建泊位约10000个,整合已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资源,建成并运行覆盖全市的充电设施管理平台,计划新建充电设施约8000个。
守护“母亲河”,全面消灭城区黑臭水体
明年,我市将继续实行干支流“1+8”污染防治包保责任制,积极谋划南淝河流域水质提升远景方案,确保水质在稳定达标基础上不断向好。
南淝河
围绕打好城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目标,我市还将全面完成南淝河干支流140公里河道清淤工程,建成十五里河四期、陶冲二期、蔡田铺三期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40万吨。同时,严厉打击洗车业、建筑工地、老旧小区、城市综合体等违法排水行为,全面消灭城区黑臭水体,全年计划完成全市5809处雨污混接点整改。
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全市农民收入增长9%
明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方面,我市将由“塑形”向“形”“魂”共建转变。推进村庄分类规划和产业融合,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组织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分类建设省、市级中心村,推进153个省、市级中心村建设,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规划布点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
㈦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群
开发区支柱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
江淮汽车、佳通轮胎、纳威司达、卡特彼勒、江森自控、延锋伟专世通等
家电电子属
海尔、美的、长虹、美菱、格力、华凌、友达、晶弘、冠捷等
装备制造
日立建机、ABB变压器、合力叉车、合肥锻压、熔安动力等
快速消费品
联合利华、花王、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华泰、两面针
经开区截至2012年底累计引进投资约1320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1090亿元人民币,外资37亿美元)。五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开发区的95%以上。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原名合肥中锐国际学校)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全寄宿学校。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徽园为屏,湖溪为带,人文荟萃,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学校占地154亩,投资1.5亿人民币。现有教职员工272人,专职教师124人,在校学生1420名。学校秉承“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交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