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上海房地产业发展情况

上海房地产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03-03 16:14:30

⑴ 2017年末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总体情况怎么样

目前来说,房价开始进入结构性分化的阶段虽然目前无论是拍地和审批预售证的专速度已经属没有前几年疯狂,但是对于上海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来说,由于发展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从而导致城市间的房价梯度越来越明显,因此一线城市和二三线的城市的房价分化显得特别的明显。政府政策虽然对热点城市的限贷限购,抑制了买房的热潮,但是从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上来看,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上海市区内的很多热门楼盘出现了开盘抢空的情况。所以无论是从老百姓的购房行为的热情度,还是从整个上海的发展前景来说。对于有资质有资金的要在上海发展或者投资的的人群,选择在上海置业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⑵ 上海房地产近年的发展情况,急急!!!!

房地产发展的综合性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房地产的历史状况,还能够正确反映房地产的全面、系统、综合的状况,更能够通过部分或大部分的指标预测、规划或计划,更直观的表达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往我们见到的指标往往是表达某些方面的意思,不同的指标发布机构有着不同的指标发布目的,本文主要概括性地描述房地产发展综合性指标的类型,以及其表述的涵义,以便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去认识各类指标。

一、房地产发展的主要社会指标

从房地产发展的社会指标看,具有从居住面积指标向环境和服务指标、从公众性指标向保障型指标、从比例性指标向总量性指标的三个转变,体现出住房的社会需求变化。

人均居住面积和使用面积。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或使用面积是最重要的住房指标之一,也是考核一个城市住房状况的重要指标。1996年以来,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与人均使用面积不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由1995年的8平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16平方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由1995年的11.1平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23平方米以上,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人们从对住房数量的追求转向对住房质量的需求,对于人均住房面积指标在讨论中带来了普遍的质疑,有专家提出用套数和质量指标来表达居住水平更为确切。鉴于指标的可比性,根据人口增长情况、住房建设发展和旧区改造拆迁等指标测算的结果,预计在2010年上海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可达到18平方米以上,使用面积在26平方米左右,在住房数量上进入亚洲大型城市的先进水平。此后,笔者认为,这一代表居住规模水平的指标的社会意义将越来越小。

住房成套率。住房成套率是表达房屋居住品质的一项指标,上海由2000年的74%上升到2004年的92.5%,到2010年,住房成套率将达到95%以上,届时这一指标也会成为历史性指标。

小区品质率。这是一类新的发展指标,随着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这类指标将会不断创新和发展。随着上海菜单式全装修和“四新”成果集成应用有序推进,“四高”优秀小区的建设量已达到全市当年住宅竣工总量的40%。四高小区比例提高50%。未来,环保型、节能型和节约型小区和建筑的指标将会不断建立,标准也会不断提高,形成新的指标趋势,如,上海住宅节能率在未来三年内将会达到65%的比例。

住房最低保障面积。住房最低保障面积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住房保障居住面积或使用面积的底线,也是居住最低的标准线。这一面积的设计和划分十分关键和敏感,标准过低会被认为社会进步缓慢或居住贫富差距过大;标准过高又会使保障人群过多和改善面积过大,使得政府无力承受。一般认为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照实际需要,如一张床、一只桌、一个柜等生活所需基本空间,估计出基本的住房面积;另一种是按照人均住房面积的一半左右的标准进行划分(这种方法类似于最低保障收入的划分)。上海在历史上曾经确定过2.5平方米、4平方米和6平方米为最低住房面积标准;笔者认为不超过人均8平方米居住面积的标准相对比较合理,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适用于上海;笔者还认为,应该对不同人口的户型做相应系数调整,上述标准对三口人的家庭比较合适。

住房保障享受面和廉租家庭户数。按照上述标准,对于对低收入者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户住房保障面将达到一定的标准,如98%以上,同时,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享受廉租住房的保障家庭户数将成为关键性的指标,笔者认为,这一指标将从最近的3-5万户,快速地提升到10万户以上。

住房促进享受面和经济适用房享受户数。住房提高货政府和单位的各类资助,使得中等收收入家庭能够买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可以加快解决住房问题的步伐。笔者认为,这一指标的户数数量应该达到廉租房家庭的两倍以上。

物业管理类指标覆盖率。物业管理是居住着民主权利的表现,包括对已交付使用房屋的物业管理覆盖率(希望达到80%以上),其中住宅物业管理覆盖率更希望在98%以上,住宅前期物业管理要全部实现招投标;业主大会组建率希望在90%以上;住宅维修资金的首次归集要基本全部到位。

二、房地产的产业经济类指标

从房地产的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可以和宏观经济接轨的产业与投资指标上,包括产业规模和投资规模。从长期看,企业数量和结构、从业人员数量等也会成为产业中关心的指标。

房地产增加值及其占GDP比例。10多年来,中国和上海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相应迅速上升,上海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90的0.5%上升到2000年的5.5%和2004年的8.4%,目前仍在7%以上的水平。标志着房地产业成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一般认为,房地产占GDP的比重在6—8%时,与GDP的均衡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房地产投资总额及其比例。1996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下降;2000年起开始稳步上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至2007年,房地产投资规模达130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上海将保持房地产投资占全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基本格局。

房地产企业数量和房地产从业人员数量规模限于资料和篇幅,本文不予展开。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主要指标

房地产建设从土地供应、开工和在建面积到竣工面积,构成了完整的建设内容,也在统计中能够比较全面反映房地产开发状况的指标。同时,旧城改造从土地存量再开发利用角度反映了另一方面的建设需求。

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出让面积决定了房地产开发的生产资料基本资源的供给状况。在1996-1999年期间,土地出让面积基本保持平稳态势。2000年以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1-2004年,共出让土地24967公顷,其中经营性用地14052公顷。2004年以后,由于土地出让招投标制度的建立,出让面积明显减少。目前,房地产经营用地年平均供应2500公顷左右,其中住宅占70%以上,基本满足上海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需要。在出让土地中,政府储备土地所占的比重希望能够达到20%左右。

房屋竣工面积。在上述土地资源供给的情况下,上海房屋竣工面积自1995年以来,一直在3000—3500平方米之间徘徊,其中只有1997年2003年两个年份超过3500万平方米的高位。未来两三年,竣工面积将回落到三千万平方米以内。竣工面积回落是长期性的趋势,预计未来十多年,平均将以每年以一百万平方米左右的竣工面积的回落速度。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商品房开工面积决定了房地产建设新增规模;而施工面积表现了总体建设规模,间接决定了供应的后劲。一般情况下,年度施工面积是开工或竣工面积的三到四倍,如果两倍以下,则预示以年份供应量将会减少;多于四倍时预示着供应大幅度放量。如,2004年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1023.24万平方米,为当年竣工面积的3443.02万平方米的三倍。当前,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将保持在3000万平方米以上水平,年施工面积将保持在一万平方米左右的水平,可以支持每年约2800万平方米的房屋竣工量。

新建商品房的区域分布的三个环线比例。2004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就计划从土地供应入手,调整住宅建设的区域分布,以实现在建住宅内环线以内、内外环间、外环线外的分布各占20%、50%和30%,并预计用2-3年使住宅建设的区域布局更为合理。目前,根据网上住房供应量,这一比例为10%、40%和50%。这说明从区域分布上,上海增量房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不断外移的趋势。

房屋拆迁户数与面积。通过“拆、改、留、修”并举,上海的旧区改造成果显著。过去若干年,上海平均每年动迁居民10万户左右,拆迁居住房屋达约600万平方米。近年,上海每年动迁居民5—7万户左右,拆迁居住房屋达约300万平方米左右,以满足保障城市建设、世博会动迁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需要。

四、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指标

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角度看,在有竣工面积带来的增量房供应的市场基础上,更加关心存量房(二手房)市场和租赁等其他市场的并重。从长远看,租赁市场和存量房市场将占主流地位,按照西方国家的经验,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的交易量占到70%-80%,这一情况将可能在2010年以后很快出现。

增量房市场的房地产销售面积。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上海新建商品房的供给和需求市场迅速形成,市场规模逐年升级。从需求角度来看,新建商品房销售量呈逐年攀升的势头,1995年突破500万平方米,1998年突破1000万平方米,2003年突破2000万平方米。根据这一趋势,增量房市场受到竣工面积的左右和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例的影响,在供需平衡的条件下,新建住房销售面积未来将保持在2500万平方米左右。

存量房市场的存量房交易量。自1994年实行公有住房出售政策至2002年底,上海共计想市民出售成套公有住房153.5万套,建筑面积达8355.1万平方米,占全市可出售总量的80%以上,约占全市住房总量的40%。公有住房出售的快速推进,不仅明晰了住房的产权关系,而且也为市民进入房地产市场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随着住房市场的完善,上海存量房市场的交易规模在2003年首次与增量房持平,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增量房与存量房交易的比例将回缓慢上升。预计到2010年,存量房的交易规模将突破3000万平方米。

商品房租赁市场。1996年至今,随着整个房地产业的逐步成熟,商品房出租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达到1000万平方米左右。由于租赁市场的特殊性和隐蔽性,这一官方指标被明显低估。预计到2010年,上海登记房屋出租的规模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5%以上,市场发育速度加快。

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市场中最敏感的指标。关于市场价格的构成有许多种。一是从统计方法上看,包括官方统计的新房销售平均价格、各类价格指数等;也有学者提出了中位价格标准等。二是从市场分类上看,有租赁价格或二手房等分类、也有房型分类、区域分类、用途分类等。三是从品质上看,如装修房等。

⑶ 上海房地产市场投资前景如何

从投资增速长期变化看,最近15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起大落,受国专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大属。据《一线城市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1-4月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13552百万元,同比增长7.1%;2016年1-12月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370903百万元,同比增长6.9%。

上海近几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变化反映出:一方面我国房地产业进入“新常态”,高增长投资时代结束;另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下行压力大。预计2017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将延续2016的态势,增速继续收窄。

⑷ 现在上海从事房地产行业前景怎么样房产政策有什么改变业内人士请分析下,做房地产销售有前途吗谢谢

楼主
1、从近期国家的政策走向来看,国家主要打击的是二手房,如果楼主要去从事二内手房中介或者买卖的话,可容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大的起色。
2、国家近期大力打击二手房的目的应该是稳定新房成交量,可以带动土地出让金的持续攀升,给予房地产开发商足够的信心拿地,所以楼主可以从事新房相关的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房的需求会大幅提升,楼主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3、从事新房销售也是最能掌握接触房地产版块的信息与锻炼销售能力,如果将来国家开始打击新房成交的时候,选择做二手房销售你也可以掌握足够的知识与技术了。
4、任何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说有没有前途,360行行行出状元,房产方面也应该从基础的以先销售做起,打好基础将来才能往房产决策层发展。
5、以上仅供楼主参考。

⑸ 199几年的时候上海房地产业为什么低迷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详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迅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泡沫。于是朱镕基总理一声令下: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后使刚刚起来的房地产市场立马遭到重创,造成的结果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着所人们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场上去买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这时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地降低利率,还有按揭门槛降低,当时首付只要30%、20%,有的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于是1999年至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2003年到达高峰,暴露出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收紧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以调控供给为主。
2005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控,以调控需求为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2006年,成交量开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当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下雪的时候,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却是一片艳阳天,房价涨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长三角,结果导致3月份调控的政策又进一步加强。
2006年的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以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为主。目前的房地产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以投资主导向以消费主导转变、由短期投资向中长期投资转变、由以土地为中心向以产品为中心转变、由以增量市场为主向以存量市场为主转变、由普涨普跌现象向有涨有跌现象转变、由笼统市场向细分市场转变。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然后,随着2008年奥运会这个东风的作用,中国新的一轮房地产,在把头部转化为底部以后,又有一波上扬。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风险被释放、泡沫被消减、结构被调整,不合理的状况被缓解,积压的房子被消化,这就为下一轮发展夯实了基础,从2008年开始新的一轮平稳增长,这是一个台阶式的上扬,这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特征

⑹ 上海的房地产发展的怎么样

上海近几年以来的写字楼租赁市场净吸纳量已经达到约150万平方米,比伦敦与纽约两回个城市的总量还要高!答

根据全球最佳房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的数据,在十多年前,上海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企,但是现在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国内的企业,依靠国内企业带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稳定。

同时,仲量联行研究表明与住宅市场相比,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受到国家经济的影响。同样地,商业地产市场需要根据不同城市分别考虑。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同样存在巨大的需求。

所以总体来说,上海的商业地产可能在未来具备比较高的投资潜力。

⑺ 上海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2007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李战军

如何充分把握200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的市场特征和存在问题,正确判断2007年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上海房地产管理部门、业界机构和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但是传统性的和技术性的分析方法,目前只能起到统一认识、把握方向的辅助性作用,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是因为中国今天的房地产市场起决定性影响的作用传导链已经是“政治—政策—市场—供求”,而不是相反。是政治因素和政治取向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取向和政策内容,是政策作用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规模、供应结构和供应价格,由此导致需求变化和需求规模。
从2003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以来,每到年末年初各种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预测,与后来的实际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模糊性的结论大大多于精确性的结论。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多发性造成市场走向的不明朗,多种政策的交互作用造成了市场的波动性和复杂性。2006年下半年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和上海市房地产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一项课题研究中,所建立的多种数学模型对上海历史上的房地产平稳发展期的市场验证都是相对准确的,而对于政策多发期的市场验证都是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值。从技术层面反映力求接近房地产真实的数学模型,对政策多发期的市场预判难以准确描绘。
鉴于上述认识,对于如何认识2007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我们按照业已存在的房地产市场作用传导链从上游往下游逐层次展开分析。

一、政治宏观层面
从1978年改革开发起始,长期主导我国政治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级斗争理论”被丢弃,一大批充满阶级斗争理念和热衷内部斗争的“阶级斗争干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国家指导思想和干部队伍的大转换(第一次始自1957年,到1966年完成)。以改革开放为手段,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谱写了中国发展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信奉“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成就了现在的一大批“GDP干部”,中国的各级政府形成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的“建设型政府”。
进入本世纪以后,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作用逐渐被世界所承认,中国确实富强起来了,中国老百姓也确实富裕起来了。但中国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各种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不协调,各种利益主体出现并形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党和政府中的腐败存在着体制性蔓延扩散的趋势,人们对改革和发展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尖锐的分歧和对立。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友好环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方针、新方向首先由党中央率先提出。政治层面的这种变化一定会导致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
上海的房地产理论界人士2006年提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业必须积极推行产业转型。其实不仅仅是房地产业要转型,房地产业存在着投资增长过快、商品价格上涨过猛、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紊乱的问题,在中国其他产业中都普遍存在。产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非此不能改变产业的增长方式。说到底中国的各级政府更要转型,要由建设型政府转为服务型政府,政府的干部也要由“GDP干部”转为“服务型干部”。
上海社会保障资金案件揭露,最终导致上海市市委主要领导人和一批涉案干部被立案审查,形成了三十年以来上海政治高层的最大震动。党中央对社保案的处置,对上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对上海贯彻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也会更加有利。应该期待在2007年上海市在党中央领导下,各项工作会取得更多具有实效性的成果,上海房地产的调控也会出现更为积极的成果。

二、经济政策层面
任何经济政策都是针对现实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的。那么我国经济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的经济政策又将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呢?

1、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型
在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背景下,东部要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西部要求进行大开发,东北要求振兴,中部要求崛起;在我国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以浦东开发为代表的长三角的改革、开发和发展之后,又提出以天津滨海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改革开发和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提出建设北方经济中心。三个方面的发展战略要求,使得各地都认为自己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地区,都围绕着自己的发展要求进行大规划、大投资。而实际上全国性大发展的共同性同时性要求,再加上每五年一次的政府换届工作,都导致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强烈冲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政府职能转变之所以迟缓,与此关系密切。
上海在城市功能定位之后,近些年来一直大力推进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推进工作。再加上有一个2010年世博会题材,实际上上海的基本建设规模是压不下来的,每年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超过了三千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每年都在一千亿元以上。上海的地方财力(含财政支出和政府筹资)投向主要是各个建设项目,短期内将支出重点转为城市社会服务型十分困难,这与发展包括住房保障在内的社保、教育、卫生、社区、治安的要求将形成阶段性的尖锐矛盾。但这种转型又是不能避免的。

2、国际收支平衡成为稳定宏观经济最主要任务
近三十年的由改革推动的中国经济发展,由最初的进口替代过渡到出口替代,标志着中国经济成熟度已上升到一个全新台阶。中国进入WTO以后,中国的商品出口呈现出世界超常规的发展,对生产能力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城市劳动就业和国家总体经济实力起到了非常积极且有效的推动。但是也造成了贸易摩擦剧增、国际收支不平衡、过度投资、资产价格膨胀、价格波动、贸易和外汇政策压力倍增等一系列新问题。
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放在了突出位置,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最主要任务。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除了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外,最重要出路是解决国内需求不振的问题。要用扩大国内需求的办法解决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失衡,解决内需和外需的失衡,解决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解决外汇储备的过猛增长。
由此判断,房地产调控问题并不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只不过是涉及到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分支性热点问题。不宜将房地产调控问题扩大化、严重化,甚至政治化。而保持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却对扩大我国国内需求起着支撑性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而放松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特别是上海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的房地产又是海外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平台,上海房地产业又拥有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上海房地产调控工作具有一些和内地很不相同的领域和特点,一点不能够掉以轻心。

3、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是发展新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过度依赖投资的拉动作用,各地发展的重点主要在制造业方面,忽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多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完成环境指标),难以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产业链上又过度依赖生产加工的环节,拿的是低附加值。而在研发设计、创意创新的环节和市场流通的环节本领不强,拿不到高附加值。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将是以资源节约、特别是能源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性城市和创新性国家。
结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节地节能、提高产业化、推广新技术新材料肯定应该是上海房地产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4、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调节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收入流向和内需扩大,处理不好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央工作会议已决定从2007年起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上海作为一个流动人口比重特别大的城市,作为一个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而存在众多依赖低水平社会保障人群的城市,长期关注城市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者的住房问题,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体制、机制保障应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三、房地产政策层面

⑻ 讨论上海房产的前景如何。

上海房价在2003年猛涨之后,政府有关部门似乎再也沉不住气了,开始加强对楼市的监管,最近刚刚出台《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而平息了一段时间之后的限制期房转换政策现在又闹开了锅。很明显,房产市场将进一步透明化,监管政策使投机炒作
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许多投资者对当前的房产市场感到迷茫,在购房与不购房之间举棋不定。公寓房已经呈现出“鸡肋”的味道;而别墅作为楼市中的“另类”却频频闪亮登场,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那么,别墅市场的前景如何呢?现在投资别墅是否正当其时?哪里是别墅投资的热点?

别墅投资前景乐观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回报率约为7%左右,而别墅的投资回报率平均高于9.5%,高档别墅更是高达13.4%。自1998年以来,上海别墅的平均价格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去年别墅市场一度火爆,与公寓房的火爆并驾齐驱。现在,公寓房似乎戴上了脚镣手铐步履维艰,房价涨势缓慢甚至高档公寓最近曾连续几个月微幅下跌。股市的节节上涨和政策的酝酿出台成为楼市尤其是公寓房产的一道坎,而且由于连续几年公寓房价的大幅上涨,使得一套高档的公寓房和一套经济型别墅的总价越来越接近。别墅总是充满诱惑力的,梦寐以求的私家花园、开阔的草坪、小桥流水……这正适合现代人追求的居住环境。

上海聚仁物业咨询有限公司项目三部总监时洁敏先生认为:“别墅涨价非常厉害,两年前600万-700万元一栋的别墅现在涨到1200万-1500万元一栋。除了需求旺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价的大幅升值,别墅的占地都比较大。”从别墅购买的群体来看,“三外”人士占主导的地位已经改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三外”客户占63%,上海籍客户只占37%;而去年的情况完全反过来了,上海籍客户占66%,“三外”客户只占34%。在去年上海别墅销售总量继续加大的前提下,这一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别墅市场不再主要依靠外来的购买力,上海本地的消费者能力已经大大增强,成为别墅市场的核心购买力,市场前景比较乐观。

别墅投资的热点在哪里

在上海,最近一波别墅市场的启动是在2000年,比1999年就启动的公寓房市场要晚,而且从这几年的涨势来看,别墅也没有公寓房的涨幅大。因此,从理论上讲,别墅市场今明两年还会延续过去几年的上升势头。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别墅市场已经步入“解读时代”,投资别墅需要有选择、有鉴别、有分析,要选择投资的热点,“随买随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时洁敏先生认为,公寓房已经涨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现在购买别墅是一个好时机。在区域或板块上,去年风光无限的佘山板块,今年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热点;位于佘山附近的赵巷,也是一个极具升值潜力的板块,占地8000亩,离佘山只有5分钟的车程,走沪青平公路到市区只要15-20分钟,既能享受到佘山的自然环境和配套设施,又有方便的交通,升值潜力巨大。

另外,《典型住宅》的王子祥先生认为,浦东是外来人士进驻及移民上海的首选之地,具备发展大房型、大花园的高档别墅的充分潜力,尤其是在世纪公园一带。目前,金桥、张江、世纪公园一带的别墅无论是租赁还是销售都非常好,价位上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个非常看好的地方是沪青平公路沿线,尤其是东方绿舟、大观园、朱家角、淀山湖一带,不仅交通便捷,而且有大片水域,这在上海是得天独厚的,旅游、休闲、度假的功能非常强,现在这一带的别墅单价只有1万多元/平方米,两年之内完全有潜力涨到2.5万元/平方米左右,可以说是上海别墅市场最被看好的区域。此外,松江新城、新桥以及南汇靠近外环线一带的别墅也很有发展潜力。

以“解读”的方式去投资别墅

所谓“解读”,就是鉴别、分析、比较,掌握别墅投资的基本技巧。时洁敏先生认为,别墅投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看整个大的区域或板块有没有投资价值。有没有交通干道、离市中心远不远、市政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有没有好的楼盘带动人气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其次,要看别墅的产品质量。别墅使用的是怎样的建材设备,墙体、瓦尤其是窗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如果材料不好有可能产生渗水、不隔热保暖等问题。再次,要庭院的面积大小,树、草等环境绿化处理到什么程度。最后,要看是否有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好的物业可以提升别墅的潜在价值和出租回报率。

“选择别墅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别墅的真正价值在于环境,比如佘山以高尔夫为主题的别墅,比如淀山湖以天然资源为卖点的别墅,比如世纪公园以生态绿化为特点的别墅……环境对别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考察一个别墅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可以通过‘三度空间环境’来进行考察。一度空间是大环境,即该别墅所在的区域、板块、交通、配套等宏观面;二度空间是小区环境,别墅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小区的人文环境、精神风貌等直接影响楼盘的价值;三度空间是居家环境,即别墅内部环境。‘三度空间环境’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舒适、享受、秘密、安全、个性、特色、典雅、精致。而这一切评估的最后落脚点就是看综合性价比,性价比越高,投资价值就越高。”王子祥先生如是说。随着上海房产市场普涨行情的结束,选择“个股”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

⑼ 现在到上海从事房地产行业还有前景吗.各位行内人士对上海的房地产是怎么看的帮忙!

还是会有复好前景的,这几个制月上海的成交量不太好,不过据说到7 8 月份会有好转,但肯定不可能再回到去年那个疯狂的状态.只是会相比前面几个月会有提升,你可以继续做房产啊,去那些大的房产中介公司,因为他们的实力和服务等各方面还是能在这个市场非常的稳固站住脚的

⑽ 上海房地产分析

2007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李战军

如何充分把握200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的市场特征和存在问题,正确判断2007年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上海房地产管理部门、业界机构和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但是传统性的和技术性的分析方法,目前只能起到统一认识、把握方向的辅助性作用,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是因为中国今天的房地产市场起决定性影响的作用传导链已经是“政治—政策—市场—供求”,而不是相反。是政治因素和政治取向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取向和政策内容,是政策作用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规模、供应结构和供应价格,由此导致需求变化和需求规模。
从2003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以来,每到年末年初各种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预测,与后来的实际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模糊性的结论大大多于精确性的结论。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多发性造成市场走向的不明朗,多种政策的交互作用造成了市场的波动性和复杂性。2006年下半年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和上海市房地产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一项课题研究中,所建立的多种数学模型对上海历史上的房地产平稳发展期的市场验证都是相对准确的,而对于政策多发期的市场验证都是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值。从技术层面反映力求接近房地产真实的数学模型,对政策多发期的市场预判难以准确描绘。
鉴于上述认识,对于如何认识2007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我们按照业已存在的房地产市场作用传导链从上游往下游逐层次展开分析。

一、政治宏观层面
从1978年改革开发起始,长期主导我国政治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级斗争理论”被丢弃,一大批充满阶级斗争理念和热衷内部斗争的“阶级斗争干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国家指导思想和干部队伍的大转换(第一次始自1957年,到1966年完成)。以改革开放为手段,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谱写了中国发展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信奉“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成就了现在的一大批“GDP干部”,中国的各级政府形成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的“建设型政府”。
进入本世纪以后,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作用逐渐被世界所承认,中国确实富强起来了,中国老百姓也确实富裕起来了。但中国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各种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不协调,各种利益主体出现并形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党和政府中的腐败存在着体制性蔓延扩散的趋势,人们对改革和发展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尖锐的分歧和对立。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友好环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方针、新方向首先由党中央率先提出。政治层面的这种变化一定会导致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
上海的房地产理论界人士2006年提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业必须积极推行产业转型。其实不仅仅是房地产业要转型,房地产业存在着投资增长过快、商品价格上涨过猛、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紊乱的问题,在中国其他产业中都普遍存在。产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非此不能改变产业的增长方式。说到底中国的各级政府更要转型,要由建设型政府转为服务型政府,政府的干部也要由“GDP干部”转为“服务型干部”。
上海社会保障资金案件揭露,最终导致上海市市委主要领导人和一批涉案干部被立案审查,形成了三十年以来上海政治高层的最大震动。党中央对社保案的处置,对上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对上海贯彻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也会更加有利。应该期待在2007年上海市在党中央领导下,各项工作会取得更多具有实效性的成果,上海房地产的调控也会出现更为积极的成果。

二、经济政策层面
任何经济政策都是针对现实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的。那么我国经济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的经济政策又将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呢?

1、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型
在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背景下,东部要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西部要求进行大开发,东北要求振兴,中部要求崛起;在我国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以浦东开发为代表的长三角的改革、开发和发展之后,又提出以天津滨海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改革开发和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提出建设北方经济中心。三个方面的发展战略要求,使得各地都认为自己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地区,都围绕着自己的发展要求进行大规划、大投资。而实际上全国性大发展的共同性同时性要求,再加上每五年一次的政府换届工作,都导致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强烈冲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政府职能转变之所以迟缓,与此关系密切。
上海在城市功能定位之后,近些年来一直大力推进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推进工作。再加上有一个2010年世博会题材,实际上上海的基本建设规模是压不下来的,每年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超过了三千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每年都在一千亿元以上。上海的地方财力(含财政支出和政府筹资)投向主要是各个建设项目,短期内将支出重点转为城市社会服务型十分困难,这与发展包括住房保障在内的社保、教育、卫生、社区、治安的要求将形成阶段性的尖锐矛盾。但这种转型又是不能避免的。

2、国际收支平衡成为稳定宏观经济最主要任务
近三十年的由改革推动的中国经济发展,由最初的进口替代过渡到出口替代,标志着中国经济成熟度已上升到一个全新台阶。中国进入WTO以后,中国的商品出口呈现出世界超常规的发展,对生产能力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城市劳动就业和国家总体经济实力起到了非常积极且有效的推动。但是也造成了贸易摩擦剧增、国际收支不平衡、过度投资、资产价格膨胀、价格波动、贸易和外汇政策压力倍增等一系列新问题。
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放在了突出位置,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最主要任务。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除了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外,最重要出路是解决国内需求不振的问题。要用扩大国内需求的办法解决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失衡,解决内需和外需的失衡,解决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解决外汇储备的过猛增长。
由此判断,房地产调控问题并不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只不过是涉及到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分支性热点问题。不宜将房地产调控问题扩大化、严重化,甚至政治化。而保持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却对扩大我国国内需求起着支撑性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而放松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特别是上海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的房地产又是海外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平台,上海房地产业又拥有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上海房地产调控工作具有一些和内地很不相同的领域和特点,一点不能够掉以轻心。

3、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是发展新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过度依赖投资的拉动作用,各地发展的重点主要在制造业方面,忽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多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完成环境指标),难以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产业链上又过度依赖生产加工的环节,拿的是低附加值。而在研发设计、创意创新的环节和市场流通的环节本领不强,拿不到高附加值。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将是以资源节约、特别是能源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性城市和创新性国家。
结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节地节能、提高产业化、推广新技术新材料肯定应该是上海房地产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4、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调节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收入流向和内需扩大,处理不好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央工作会议已决定从2007年起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上海作为一个流动人口比重特别大的城市,作为一个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而存在众多依赖低水平社会保障人群的城市,长期关注城市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者的住房问题,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体制、机制保障应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三、房地产政策层面

阅读全文

与上海房地产业发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