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的是东方核算体系MPS,该体系的核心是对物质产品进行核算的。但随着经济发展,非物质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按照MPS体系核算,既不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也不利于国际对比。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由东方的MPS向西方的SNA核算体系过渡,客观上要求我国要建立和加强第三产业统计。
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建立于1985年。198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正式公布了198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到1988年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制度已基本形成。为了摸清第三产业的底数,为各级政府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1993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并建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同时为了实现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转轨,1993年国家统计局加大了对各专业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推行了“7+1”套表,增加了财务统计的内容,建立了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一套表统计制度,以满足计算GDP的需要。但由于基层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力量薄弱,难以保证数据质量,1997年国家取消了上述两项制度,对这些行业的统计调查处于空白状态。
在非普查年份,第三产业增加值依据相关专业的统计资料、普查年份的行业结构资料和有关部门的财务统计资料等来推算。
我区的第三产业统计工作与国家是同步开展的,并且我们在贯彻国家各项统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自治区政府的要求,于1998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三产业快速调查,在快速调查的基础上,于2000年建立了《服务业滚动统计调查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将现行统计中没有覆盖的第三产业行业按四年一个调查周期,每年调查几个行业,针对不同的行业,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的指标是用于计算增加值的财务指标。该项制度的建立填补了我区第三产业部分行业统计的空白,为非普查年份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虽然我区第三产业统计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经过全区各级统计人员的辛勤劳动,第三产业统计数据在为各级政府宏观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加大对第三产业实施统计监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目前在第三产业统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的统计制度不完善。表现为一是核算方法不完善,特别是对部分行业中核算基础差的服务活动,没有一套科学统一的核算方法,这也是造成GDP数据在地区之间不衔接的重要原因;二是统计指标不健全,统计分类粗。受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服务核算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统计制度设计中,对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指标设置细而全,而对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则比较粗。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也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如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的统计指标比较完整,其它行业仅对计算增加值的财务指标进行统计,而对于人员状况、设备情况、提供的服务类别等都没有反映,难以反映第三产业的全貌。三是调查时间不同步,交通业、批零贸易业、房地产业统计实行按月统计,其它行业则实行四年为一个调查周期的统计,且指标设计的粗细程度不同,口径不一,很难进行加工汇总,不能按月、季提供完整的第三产业资料,影响了定期统计监测工作的开展。
2、第三产业单位财务核算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增加值的准确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是以会计报表为基础,由于第三产业涉及行业复杂,且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会计制度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管理、监督,由于其主办单位的经济成分各异,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因而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财务收支制度。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第三产业单位多为一些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中小企业,财务收支帐目不健全、不规范的现象十分普遍,,为开展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第三产业调查对象经济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受各自利益的驱使,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大大下降,特别表现在对个体户的调查中,为了偷税、漏税,个体户瞒报、漏报的现象十分严重;另外部分企业也存在着“两本帐”的问题,加大了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
4、统计力量薄弱,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第三产业统计工作的开展。第三产业调查单位数量众多,遍布城乡,没有一支强有力的调查队伍,难以收集到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而现实情况是从统计系统内部来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均没有独立的第三产业统计机构,普查年份靠组建临时机构,抽调各方面人员来完成;非普查年份,第三产业统计分散在各有关专业,没有综合协调机构,对第三产业统计工作缺乏总体设计,长远规划。从人员情况看,旗县统计局处于调查工作的第一线,而我区各旗县从事第三产业统计工作的人员平均仅有1-2人,且多兼职其他工作,面对如此众多的被调查对象,统计人员力不从心,漏统、错统现象很难避免。从外部来说,长期以来,部门统计在第三产业统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部门统计工作被削弱了,从第三产业各行业统计机构人员配备情况看,实行条管单位,如金融、保险、邮政系统等和政府各部门,一般都设置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而第三产业的其它行业,则很难保证有机构和人员。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调查经费不足,也严重困扰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Ⅱ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确保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兴行内业的赶超容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扩大开放度,适应多元化供给市场。
三、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四、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规模结构。
五、加大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力度。
六、积极培植第三产业名牌企业。
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进三”。
八、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开发和管理水平。
九、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
十、加快法制、规划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Ⅲ 如何提升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推动着第一、二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具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一般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个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一、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我市出台了《岳阳市流通产业中期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了我市总体产业布局,即“一中心”--城陵矶国际航运流通中心;“两圈”--岳、临、荣都市商业圈和汨、湘、营城市商业圈;“三带”--沿长江航运流通带,东西向陆运流通带和南北向陆运流通带。加大了工作力度,我市第三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收劳动就业的主体。
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37.07亿元,是十一五计划的2倍,年平均增长12%。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10.9:54:35.1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渠道。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9.7%,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增加了6.6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从业人员共增加2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五年间减少了10.7万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增加2.5和11.6万人,也就是说,第三产业不仅消化了社会新增就业人员同时还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产业转出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已替代第二产业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我市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下降,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我市国民经济走向高效、低耗、优质的更高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我市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1.3%,比2005年高2.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在GDP年平均12.3%的增长速度中,有4个百分点是第三产业带动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十一五”以来,旅游、房地产等消费热点已逐渐形成,成为对服务业拉动作用较为明显的行业。201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11.06万人次,增长13%,全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增长19.9%。旅游已成为假日经济中的主要消费热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1%,销售额增长23.7%,房地产税收贡献增长23.1%。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我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所应达到的水平相比,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还存在着总量不足、比重过低、服务领域狭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高,比重偏低。纵向对比,我市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就发展趋势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但横向对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总量不足、比重偏低的问题十分明显。从总量看,2014年我市GDP在全省同级城市中列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列第8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从比重看,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为35.1%,明显低于90年代初发达国家60%的水平,也低于国内先进城市平均45%的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低还表现在从业人员的比重上,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9.7%。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发展不均衡。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比重较高,但后劲乏力;信息、社会服务等新兴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不合理的行业结构造成了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成为制约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空间狭窄。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第三产业的规模和结构,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成效也非常显著,但是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人口比重仍然较高,2014年我市农业人口比重为62.3%。农村人口相对较多、城市化水平偏低,使我市服务业发展空间狭小,客观上制约了我市第三产业总量的提高。
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化进展慢、国际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的一些领域,具有兼带公益性、自然垄断性、关系安全性等产业特性,影响了第三产业一些政策的制订和改革开放措施的实施,使第三产业作为整体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都明显低于其他产业,缺乏快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发展思路及具体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第一、第二产业整体上处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阶段,主要工农业产品相对过剩,仅靠数量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潜在需求大,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许多与第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改革难点问题将取得重大突破,直接为第三产业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增长点;
其次,我国加入WTO后,到今年7月,15年的国内保护期即将结束,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领域将会成为外商投资的巨大潜在市场,外资的进入,一方面会加剧这些领域的竞争,另一方面将带动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增加知识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文化各领域互相交往和合作的进一步增加也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三,结构调整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空间,第一产业逐步走向市场,需要大量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这将大大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将加大对金融、证券、研究开发、中介咨询、市场营销、网络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将会促进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任务,将促进城市内部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需求空间。
“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发展水平,是第三产业工作的基本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第三产业工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高素质的人才。结合我市第三产业自身发展特点,我们认为提升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将岳阳打造成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的目标任务,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要求,抓住我国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有利时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增加第三产业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逐步形成适应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完善、功能齐全,具有岳阳特色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确保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兴行业的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旅游、批零贸易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拉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扶持、壮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2、扩大开放度,适应多元化供给市场。抓住中国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有利时机,按照国际标准,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国际化进程,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整体服务水平;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同时加大对内开放力度,立足满足本地需求,延长服务半径,加强对外辐射。
3、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要广开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市政府和各市、区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通过贴息、补贴等方式,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且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优先安排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债条件的第三产业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调动社会个方面力量,多渠道地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第三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第三产业社会化投资体系。
4、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规模结构。有计划地扩大小城镇规模,合理引导城市工业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加快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对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促进我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拓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领域。通过中心城区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转换,辅城和小城镇的扩张和功能的完善,来提高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
5、加大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力度。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私营企业参与企业间的重组、合并、购并,实现产权多元化,在服务业内部形成投资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的新格局。面对“入世”的激烈竞争,加快商业、旅游、交通等重要行业的改革步伐,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形成整体发展合力。
6、积极培植第三产业名牌企业。充分利用我市已形成的知名工业企业集团的品牌优势,通过产业渗透、产业整合、资产重组、资本扩张等多种手段,引导工业名牌向第三产业辐射和渗透,发挥现有工业名牌企业集团的现代化管理和无形资产效应的优势,带动形成服务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旅游、港口贸易、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窗口行业树立品牌意识,亮化城市形象,培植形成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服务名牌。
7、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进三”。优化结构调整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的重要经济任务,要促进我市三次产业由当前2-3-1向3-2-1演变,切实在市区推行“退二进三”战略。支持市区的工业利用级差地租,进行土地置换,迁往市郊或五市,利用原有土地发展服务业,鼓励市区的工业企业利用现有的资金、设备和场地兴办服务业。
8、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开发和管理水平。针对第三产业内部行业门类多、发展程度不平衡的特点,大力兴办各种相关的岗位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采取专业培养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素质的服务业中初级专业人才队伍。面向国内外高薪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金融、房地产、信息、社区服务、旅游等行业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对专业人才减收、免收城市增容费等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青落户,重奖从事第三产业有突出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通过发展高级人才评荐机构促进高级人才的合理流动,营造第三产业培养、使用、储备和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9、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按照“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以加快服务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作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着力点,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大技术创新各种力度,选择并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和产品,增加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积极完善技术市场的建设和配置,促进科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切实发挥科技进步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升我市第三产业的行业素质和生产竞争能力。
10、加快法制、规划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加快制订和完善规范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对第三产业的行业标准、服务范围、价格收费、监督管理和纠纷仲裁等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作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严格按照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涉及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重点发展。
Ⅳ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措施有哪些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复:制
一、在确保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兴行业的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扩大开放度,适应多元化供给市场。
三、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四、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规模结构。
五、加大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力度。
六、积极培植第三产业名牌企业。
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进三”。
八、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开发和管理水平。
九、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
十、加快法制、规划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Ⅳ 第一、第三产业比例高说明经济发展的什么问题
第一产业为农业来:林,牧,渔自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
第三产业指出一,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
一般来说,三个产业分别是农业,工业,服务业。
所以,你的那个应该指那地区工业不发达,而农业还有服务业比较发达。
Ⅵ 我国第三产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调整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只重视物质生产领域的发展,对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所谓“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不仅不予重视,有时还严加限制。直到1978年,在第三产业中占主要成分的仍是商业和运输邮电业,分别占第三产业总量的30.9%和20.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发布以后,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包括农林牧渔服务、地质勘探和水利管理、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等众多行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壮大起来。到1998年,商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下降为25.3%和19.3%,而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则分别由1978年的9%、5.7%上升为18%和6.2%。上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经过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与探索,我们已经基本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路子。我国的三次产业之间,轻重工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逐步走向协调。从总体上判断,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已基本改变了一个时期以来严重失调的状况并初步完成了合理化的任务,进入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级化的阶段。
希望采纳
Ⅶ 以你的亲身经历说明第三产业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目前发展第三产业还有什么问题
发展第三产业对国家经济来说有很多好处,对我们人民贴近可以以扩展就版业来说。大力发展第三权产业,这样职业就好增多,我身边有亲戚或朋友,可以自己开展服务业务,销售等领域扩展服务项目,不但方便了人们生活,自己收入也增加不少。至于问题,可以提到有些管理不够到位,法律的制定跟不上时代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稳定要进一步完善。
Ⅷ 第三产业的发展措施
1.创造就业机会就要改善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乡镇企业等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小额信贷,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
2.明确个体、私营经济是创造就业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解决其市场准入问题,并减轻税费负担。
3.研究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与扩大就业结合。现转移支付的数额不小,但对落后地区的支持还是太少。
4.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5.一定要取消城乡壁垒。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不合理的就业限制一定要取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6.对于第三产业在促进就业岗位增加上的作用问题,专家还有一些争论,但总的看来,认为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有专家认为,中国第三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是缺信息、缺眼光、缺组织、缺老百姓的可支付能力。就如何发展生活服务业而言,解决的办法是社会分工细化,创造新型的社区服务组织,找到更多的服务内容,发掘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老百姓支付能力太低这个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可以多学习国外类似的经验,并积极进行探索。
7.如何使中国的教育体制对扩大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专家们认为,关键在于教育如何与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扩招政策不要盲目,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8.就业与失业统计体系的不完善,信息失真与传递不畅通,也是影响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们建议,要正确认识不同地区的就业形势,对不同地区要制定不同的就业政策。
Ⅸ 如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第三产业长期发展版战略
2、以“政府指导,自权主经营”为原则,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
3、科学规划,促进第三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4、创造第三产业发展的优质社会环境
5、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6、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Ⅹ 如何看待中国的第三产业问题调查报告,给力,雄起!
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按照一般概念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三个子集。
依附性极强的服务业作为生产部门,它的立足基础是人与社会,决定其水平高低和命运好坏的还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如果没有科技的昌明和第二产业的兴盛,第三产业恐怕就要沦为修鞋、理发、烹炒饭菜、做买卖、通下水道等我们老祖宗都会干的营生(其实今天通下水道也有技能高低和工具优劣的差异),而我们现在享受的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高级服务无一不是根源于发达的科技和现代化的工业。
中国由于传统商业文明不发达,今天矫枉过正,错误地夸大了商业的作用,甚至在教育这种极端重要的服务业和其他公共服务业领域也出现了本不该有的彻底商业化势头。商业仅仅是完成商品的市场增值的一个专业服务领域,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柱石但绝对代替不了其他服务业的功效。这些年来,在中国高端服务业全面向西方发展模式学习和看齐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经济界经验欠缺和认识水平整体低下,我观察到出了不少“东施效颦”式的悲剧。由于不加分析地抄袭和模仿,自身环境和经验不足,资本市场、银行服务业等虚拟经济成分的作用被疯狂地夸大和炒作。我认为全面学习西方是一种理性和积极的态度,但西方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与中国目前在很多地方是迥然不同的,盲目地抄袭并自己拙劣地演绎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且相当愚蠢的做法。
中国的第三产业要不要大力发展?答案是必须的!该不该向发达国家学习?除此以外,别无他途!但是学习首先应该把握人家的精髓和要义,而不是只看到表面形式;其次应该学习竞争对手创新并升华服务业的高级手段,而不是舶来那些相对简单低级且缺乏技术含量的伎俩。
中国的第三产业需要全面推动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第三产业提升空间巨大,这是基本事实,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但在设想走上这条康庄大道的路线前,中国人必须先吃饱肚子,并修建好“工业”这座通往幸福未来的大桥。
每个人的思想不同都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中国应该先把从一、二产业的基础下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