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三五规划对机械装备业有什么发展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机械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上。一是生产分散化,个人及中小企业都将成为富有效率的生产制造者,与大公司展开竞争,并使财富获得更公平的分配;二是能源分享化,即利用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交换、分配和分享,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及其交易成本;三是管理合作化,企业家、行业专家、技术工人和网络工作者等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合作构建扁平化而非传统等级制的管理模式;四是利益共享化,未来许多企业的盈利不再是依靠出售产品或服务,而是来自节能降耗,“节能效益分配合同”等新生事物将快速发展。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渗透,及其带来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一大批新的生产理念,装备制造业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等鲜明特征。一方面,生产制造呈现网络化发展态势,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在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企业将更多地通过网络将产品价值链分解到不同地区的配套协作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由范围内多个企业高效、快捷合作完成。另一方面,制造生产过程朝向智能化发展。生产过程将由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组成,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
② 中国机器人发展进入什么阶段
去年精彩纷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还在眼前,今年的新一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拉开帷幕。在5月7日召开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介绍,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拟于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共创智慧新动能 共享开放新时代”为主题,由“论坛”“博览会”“大赛”三大板块构成。据悉本届大会已汇聚新松、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发那科等国内外150多名企业及科研机构参展。
③ 机器人十三五规划概念股有哪些
规划确定,实验区是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期为2013-2025年。
④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新产业有哪些
只知道十大重点产业: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⑤ 如何看国家"十三五"对工业机器人的态度
目前,我国机复器人产业大环境整体向制好,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及产业升级刺激机器人市场需求猛增,另一方面,机器人产业获得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2014年,科技部颁发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及针对机器人领域的《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全国多地机器人产业园项目纷纷上马,企业部署工业机器人的热情越发高涨。
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已是遍地开花,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就接近60家,跟机器人相关的规模企业已有140多家,而且平均每周还会出现一个机器人概念的企业。而国外的机器人企业不过十几家,感觉像一堆小草跟人家大树去争抢阳光。
如果这么一锅粥地乱干快上,机器人产业的大机遇可能又变成一个产业大悲剧。为此,工信部将要求,到2020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⑥ 如何应对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变化和挑战
展望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影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多种利好政策不断落实等有利因素,也有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形势较为严峻、企业融资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和区域进一步扩展,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展望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影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多种利好政策不断落实等有利因素,也有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形势较为严峻、企业融资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机器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
2015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及突发事件风险上升。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正在加快发展,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均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上因素使得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其中亚洲市场反应尤为活跃。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台,比2013年增长27%,其中亚洲销量约占2/3,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五大市场的销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75%左右。2005-2014近10年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约为14%。
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将增强,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有望改善,全球机器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预计约为15%,美洲和欧洲增长约6%,亚洲/澳大利亚增长约16%。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前两位预计依然是国防机器人和挤牛奶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约占服务机器人销量的一半。用于个人/家用的服务机器人预计会售出800万台,且以吸尘、割草、擦窗等家政机器人以及娱乐休闲机器人为主。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面临超出预期的困难和挑战。受国内外经济的综合影响,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工业企业对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需求快速上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5.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同比增长55%,保有量增长至19万台。
预计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发展形势,但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多地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同比增长率预计为30%。
(三)自主品牌机器人不断发展壮大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其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和国家发改会等三部委《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等政策的实施,自主品牌机器人发展壮大步伐加快。一是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以新松机器人公司为例,2015年1-7月,公司已实现生产、销售机器人1800余台套,实现产值约28亿元。预计2015年将销售机器人3500余台套,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二是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开始发力。一是清洁机器人销量猛增,2015年“双十一”科沃斯销量达到3.15亿,扫地机器人地宝朵朵单品销量达到1亿,是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的一个重大突破;二是自平衡车发展加速,2014年国内平衡车市场销售额约10亿元。目前国内平衡车市场已经有Ninebot、i-ROBOT、风行者、易步科技、乐行等品牌。三是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广州数控开发出一系列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产品,打破了工业机器人驱动器和伺服电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武汉奋进机器人公司实现了运动控制器和精密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生产。
预计2016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的智能制造政策的酝酿出台,制造业、家政、医疗健康、娱乐教育、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等方面对机器人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长,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自主品牌机器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应用领域继续不断延伸
2015年以来,一方面国家层面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民爆安全生产少(无)人化专项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不断推进落实,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关推进举措。例如广东提出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实施“设备换人”和“生产线与生产系统”改造工程,并在全省培育十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佛山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陶瓷家电、机械装备以及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安徽省推广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家电、工程机械、船舶制造等行业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目前的汽车、电子、金属制品、橡胶塑料等行业,逐渐延伸到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原材料等行业。
预计2016年,随着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安全生产(无)人化专项工程和新的应用示范政策的不断落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有望延伸到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陶瓷、制砖等行业。
(五)应用区域继续不断扩展
2015年以来,由于工业基础、企业意愿等因素,工业机器人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预计2016年,随着我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加快落实,中、西部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也将不断增长,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制造业集中区域也将会更多地使用工业机器人。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产品以低端为主
进入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存在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局面仍然难以扭转,主要生产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
进入2016年,缺乏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和创新理念,缺乏面向企业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机器人的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主机批量生产、系统集成水平等方面技术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方面的技术差距尤为突出,长期依赖进口。服务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智能控制、精密减速器和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部件、加工装配工艺等方面技术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三)企业成本压力大
进入2016年,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难以改变,企业成本压力大。2015年,约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是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比之于外企,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
(四)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
进入2016年,我国机器人市场由外企主导的局面仍将继续,自主品牌亟需发展壮大。由于用户企业已经习惯使用国外品牌,特别是使用量最大、对设备品质要求最高的汽车和电子工业,导致自主品牌的本体和零部件产品不能尽快投入市场,甚至有成功应用经验的产品也难以实现推广应用。其次,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其中,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即使龙头企业沈阳新松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5.2亿元,但与安川、发那科、库卡等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外企来比,仍然偏小。再次,来自国外产品的竞争激烈。201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我国销量为1.7万台,在市场总额中占比不到30%。外资企业积极扩产,并且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比如,abb、安川等均已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2015年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与上海机电联合投资,落户武进高新区,计划2016年底投产,年产20万台精密减速机。
(五)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提升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和规范认证工作,在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中设立了“工业机器人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简称国评中心)”专项,把中心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广州、重庆、沈阳、芜湖和北京设立分中心。
进入2016年,随着国评中心和其他部门在标准规范制定、检测认证实施等方面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机器人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企业在设计产品时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规范指标有望得到统一,有望促进国产机器人产品质量的提升。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率。落实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促进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二是研究制定行业应用指导政策。例如,对于一些有毒、有害、存在危险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对于高温、高噪声等环境恶劣的工作岗位,鼓励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允许成立租赁公司促进小企业对于机器人的使用。三是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一是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二是针对应用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和制造工艺技术研究,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三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继续推进研发平台、应用验证平台和整机及关键部件检测中心的建设工作。四是建设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下一代技术研发平台,同时关注没有被现有机器人技术体系所纳入的如能源、大数据、安全和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三)深入开展示范应用
一是围绕加快发展我国智能制造的需求,推动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汽车、电子、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二是推进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示范应用。
(四)集中突破重点产品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主要的技术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面向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领域的2-3种工业机器人,掌握总体技术,并形成规模应用,进而带动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二是根据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特点,选择细分市场推出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逐步抢占国内中小企业用户市场。
(五)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标准
一是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步骤,指导全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以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行业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标准和相关应用标准。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依托中科院等知名研究机构,通过实施大型合作项目,联合企业培养出从研发、生产、维护到系统集成的多层次技术人才。二是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人才。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⑦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刚要提出的60项重大突破都有哪些
有望实现创新跨越的重大突破(60个,不含国防科技创新)
(一)基础前沿交叉(8个)
1.数学与交叉方向
(1)Langlands纲领和千禧数学问题。
2.物理与交叉方向
(2)凝聚态物质科学若干前沿问题。
(3)粒子物理的新发现和研究。
(4)星系的结构、形成与演化。
(5)超导量子探测与应用。
(6)超常环境下系统力学问题研究与验证。
3.化学与交叉方向
(7)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与分子成像。
(8)能源化学转化的动态本质与调控。
(二)先进材料(4个)
1.材料创制方向
(9)高性能材料结构设计、制备与应用探索。
(10)人工合成天然橡胶。
2.新材料应用方向
(11)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
(12)新能源汽车。
(三)能源(5个)
(13)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前沿研究。
(1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
(15)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16)基于高效热工转换的先进动力技术。
(17)可再生能源与多能互补应用示范。
(四)生命与健康(17个)
1.健康方向
(18)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19)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
(20)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调控。
(21)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
(22)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
(23)器官修复与再造。
(24)生物合成。
(25)健康保障技术与装备。
2.生物多样性方向
(26)动物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
(27)战略生物资源评价与转化利用。
(28)大尺度区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生命策略。
3.现代农业方向
(29)基于生物信息流操纵的病虫害导向性防控重大原理与技术。
(30)解析植物特化性状形成和定向发育调控机制。
(31)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
(32)农业转型发展示范。
(33)现代农业区域示范。
(34)环境友好的近海养殖技术。
(五)海洋(3个)
(35)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
(36)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工程。
(37)海底科学观测网和装备研究及示范。
(六)资源生态环境(11个)
1.资源方向
(38)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39)深地智能导钻理论与技术体系。
(40)特色金属矿藏的高效清洁综合利用。
2.生态环境方向
(41)青藏高原多层圈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42)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43)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
(44)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调控及土壤污染治理。
(45)全国及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评估与修复。
(46)典型区域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
(47)重大建设工程防护。
(48)“一带一路”典型区域地缘环境系统演化模拟研究。
(七)信息(7个)
1.信息方向
(49)量子通信。
(50)网络空间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
(51)高效能计算与网络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5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53)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
(54)集成电路与核心基础器件。
2.智能制造方向
(55)机器人与超精密极端制造。
(八)光电空间(5个)
(56)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
(57)载人空间站及空间实验室空间应用。
(58)月球与首次火星科学探测。
(59)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60)平流层飞艇。
⑧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然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紧张的缘故,各地区对于劳动力资源的争夺愈发强烈,在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工厂里,机器人将替代一半以上人的劳动,“机器换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目前很多企业都具有比较强烈的机器换人的愿望,一些企业正在等待扶持政策端的出台。“机器换人”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这样不仅降低了劳动人员成本,极大地缓解了人员压力,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248000台,同比增长12%根据IFR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000台,同比增速12%(2014年销量为221000台),全球范围来看,工业机器人销量仍然延续了良好的增速。亚洲市场增速最快,其中,中国市场增长17%,韩国增长50%,日本增长20%。 2009-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销量及销售规模情况 中国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9257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考虑到前期研发企业实现投产、新企业进入等因素,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70.8%,已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业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国产机器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汽车行业仍是主要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以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居多,此外还有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从应用行业看,汽车行业依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消费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居第二位,金属制造行业位居第三位。 2017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 在政策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到2017年末,中国机器人保有量将有超过40万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机器人供应商进入市场。外资和中国本土机器人供应商之间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未来中国市场各种机器人的增长潜力巨大。 另外,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器人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探索期,工业机器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预计到2021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1.15万台;销售量将达到23.04万台以及保有量将达到136.04万台。工业机器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将是相当可观。 服务机器人发展动力 服务机器人在国内发展的阻力是远远小于工业机器人,原因之一服务机器人是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差距较小的邻域。由于服务机器人往往要针对待定市场进行开发,可以发挥中国本土公司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优势,从而再与国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外机器人也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比较大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产业化历史也多在5-10年,大量公司仍处于前期研发阶段,这也是在时间上客观给予中国公司缩小差距的机会。 原因之二,服务机器人更靠近消费端,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在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等刚性因素的驱动下,服务机器人产业将会迎来大好的春天。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 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通过RoboIMEX2016的展示看出,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一、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二、各种动作的完美化;三、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四、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五、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六、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七、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 RoboIMEX2017已在路上,发那科、新松、国机智能、ABB、优必选、埃夫顿、大疆、玖的、大族激光等500多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将于8月27-29日携新品亮相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机器人即将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