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稀土卖了白菜价的原因,对于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长期以来,全球主要依赖中国出口稀土,中国的稀土储量已开始大幅下降。中国不仅需要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更应尽快建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强化稀土资源保护,夺回国际定价权。
继今年上半年欧美抗议我国稀土资源保护措施之后,近日日本借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之机也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对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限制措施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国提出自己的稀土发展战略是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据悉,2010年,商务部已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为30258吨,其中内资企业共分配到22512吨,外资企业共获得7746吨。限制出口符合规则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后来者的中国正受到发达国家以技术为优势的“夹攻”,稀土作为电子、军事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贸易砝码。
据了解,稀土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开发新能源、环保和国防尖端技术等不可缺少的新材料。稀土镍氢可充电,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方面。各种稀土材料在航天、航空和国防尖端技术中,如雷达、侦察卫星、激光制导和自动指挥系统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面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反对,陈德铭强调,中国不只是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符合世贸规则。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符合世贸规则,因此短期内不会因其他国家反对而妥协。另外,虽然欧盟、美国、日本对中国的稀土保护政策指责不断,但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也是集体不放松。欧美日在指责中国稀土保护政策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技术出口限制政策是否符合世贸规则。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不仅符合世贸规则,而且也是基于对中国环境的保护。陈德铭表示,大量提取稀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损害,考虑到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等因素,限制出口是不得已而为之。据悉,在现有条件下,大量提取稀土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大量稀土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例如包头市白云鄂博大量的稀土经过选矿流进了尾矿坝,尾矿坝因不断加高容量扩大,又处在干燥、少雨、多强风的高原地区,加剧了尾矿扩散成为砂尘源。南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山的整体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大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此外,四川等省市也存在类似现象。
Ⅱ 对中国稀土行业的投资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稀土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是稀土出口大国但却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底端技术领先,高端技术匮乏,不仅流失了宝贵的不可再生战略性资源,又流失了巨额的经济效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近年来为了规范管理稀土企业,促进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总结几十年来稀土产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组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即将出台的中国
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新材料和产业化应用等领域。旨在合理开发利用中国稀土资源,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保护环境,促进稀土在
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水平。
1. 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明确了中国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原则上2015年以前不再批准稀土冶炼分离项目,不再增加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对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设
备、环境保护、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企业要增加研发、技术改造和装备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中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是中国稀土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
峻的问题。在中国的一些地区,稀土矿山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稀土冶炼、萃取分离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碱、萃取剂等化工原材料,产生大量的废
气、废水、废渣。大部分稀土生产企业,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小稀土冶炼厂没有环保治理设施。排放的“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地造成了污染。为了保护环
境,中国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对稀土生产中的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废渣的排放处理进行了新的规定。这一标准的实施,将迫
使稀土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企业运营成本,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关闭。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禁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行为。中国政府将对节能
环保、低消耗、无污染稀土冶炼分离工艺给予支持。
Ⅲ 中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如何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稀土产业成绩令人瞩目。然而,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稀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经济效益下滑,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一些新上马的稀土企业,其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据资料显示,由于多年来超市场需求的大量盲目开采,造成稀土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个体矿点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弃贫采富、用土压矿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资源开采的回收率低,国营矿山一般在60%,个体矿山仅达到40%。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约8万吨,而目前我国稀土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实际生产量超过10万吨,有80%以上的过剩量。
中国稀土学会考察团在调查南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时发现,由于南方稀土矿含量特别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几,因此提取稀土时用的土地量非常多,翻过来倒过去,象是搞“翻山运动”。
据测算,每生产1吨南方稀土离子矿,产生尾矿2000到3000吨,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到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采矿点的不断增加,遇到雨水,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据报道,江西稀土矿的开采冶炼使赣南地区约有1500万亩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4000多万立方米尾沙废土未得到妥善处理,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系河床升高,据有关部门报告,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阳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四川矿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稀土“热”时,县、乡、村、个体和私营业主纷纷开矿。包头的白云鄂博矿也不例外,由于该矿是以轻稀土和铁混合的共生矿,包头钢铁
Ⅳ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①稀抄土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稀土研究和利用技术水平低;②稀土资源利用和开发过度,产能过剩,致使出口价格一直处于低位;③稀土资源行业秩序混乱,产业内部恶性竞争,处于行业监管的真空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①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科技水平,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②规范稀土产业秩序,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健康发展;③制定实施《稀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规范稀土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Ⅳ 我国的稀土产业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具体问题
恐怕你对我国的稀土了解比较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其稀土消费量占世界稀土消费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已占据全球稀土消费的半壁江山。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稀土产业经过40多年建设与发展,在生产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稀土原料向深加工方面发展、稀土应用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良好趋势。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稀土矿藏约有9900万吨,足以满足21世纪全球对稀土的需求。而中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藏量巨大,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场。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欧美等国开始进行稀土提取,此后都因环保等方面的问题而相继停产。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近60年的努力,已建立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并发展成为世界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稀土冶炼分离工业的中心逐步转到中国。2008年,我国稀土产品产量达到13.4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虽然我国产量高达,但世界各国都警惕环保利用率,所以他们是聪明的,我们国家也不能过分开采现有资源,应多我国现有的偏远小岛下手,因为领土是我们的但没有人居住,往往造成临国的侵入,造成国土资源流失,这是政府的大事.从外向内开发才是国策.
Ⅵ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稀土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稀土研究和利用技术水平低;
②稀土资源利用和开发过度,产能过剩,致使出口价格一直处于低位;
③稀土资源行业秩序混乱,产业内部恶性竞争,处于行业监管的真空区。
Ⅶ 政治题:为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加强稀土资源开发的制度化监管,开采许可认证制度逐步走向透明公开,合理控制开采的数量
2,创新能源利用技术,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
Ⅷ 如何实现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资源合理开发、清洁生产、高效利用,提高国际话语权,稀土材料终端产品应用等多方面考虑,要对我国稀土产业政策、产业规模、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稀土元素使用平衡等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对稀土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基本思路是既重视稀土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同时更加重视产业发展的质量。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应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构建系统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稀土企业一体化战略
充分考虑中国稀土产业的比较优势、弱势及面临的威胁,从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管理,在稀土产业发展、演变和转型中抓住机会。通过“国内竞争,统一出口”的原则,掌握定价话语权,对稀土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出口严格限制。
针对大多数稀土企业规模小,设施简陋,并购成本不高的特点,稀土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使企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稀土企业的整合,加速企业的并购重组,培植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一体化战略有利于深化专业分工协作,提高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综合利用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通过行业价值链上的延伸来扩大业务范围;实施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减少竞争对手和扩张生产能力。
(二)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稀土产业链的重要特点是产值沿产业链呈裂变式的增长[4],针对我国存在的终端应用产品技术落后、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改善稀土产品结构不平衡的现状,走精深加工之路。
稀土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的主体,其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高精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度的合作,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同时应系统全面地部署,加快新型技术工艺的产业化应用进程,迅速投入生产并尽快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三)推动资源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上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稀土产业集群的建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区域自主研发能力、成果转化和消化吸收能力,同时降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稀土生产环节内部的完整链条集群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同步研发、转换、生产,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协调性,另一方面,产业链终端的引入使得企业可以迅速、充分地了解市场需求,不再盲目制定产量和产品种类,适应了市场竞争,大大增强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建立国家稀土资源战略,稳定管理和政策框架
中国的稀土资源管理一直缺乏统一、稳定、严肃、长期持续的政策框架,产业管理涉及诸多部门,不同时期主导部门侧重不同、作用迥异,部门协调没有理顺,稀土资源管理一直沿袭由工信部主管生产总量指标,由商务部主管出口配额的管理机制[5]。当前应该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明确稳定国家稀土资源战略目标,理顺、明确稀土产业管理框架,把稀土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管理职能统一到中央具体部门,相关部门在国家战略目标的框架下,依据法律进行管理。对国家层面的稀土战略准确定位,是事关稀土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五)资源开采与保护环境并重,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力度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最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并使废物产生量和环境影响降至最小。鉴于稀土开采冶炼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现有稀土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例如改进资源开采方式、开发高效清洁生产技术等以降低资源消耗、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三废”排放。我们应该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循环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中的有用矿物和各种废旧物资,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企业的建设,开发新型配套产业,形成从能源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闭路循环。
政策方面, 2012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监总局联合颁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稀土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为控制项目,对“三废”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标准的实施,意味着稀土行业环保要求的大幅提高,将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购买新型设备,从而逐步淘汰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的企业,同时提高行业进入壁垒。
(六)改进出口管理办法,建立稀土资源出口管制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细化稀土出口产品的分类。稀土资源及其产品的范围广、种类多,需要根据稀土开采、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稀土元素及产品种类进行细分研究,需求量大、资源量小的要纳入管制清单进行严格保护。同时,根据资源储量情况、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更新纳入清单的稀土资源及其产品种类。鉴于稀土对国防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保障国家和产业安全的重要资源,政府应将具有军用价值的稀土元素分离出来,进行区别对待。对稀土产品的出口分别发放军用许可证和非军用许可证,从而实行不同的配额标准。
(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对稳定
我国稀土行业协会一直由政府直接主办,缺乏基本的独立性和代表性,使其应有的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因此,政府应该放开行业协会的主办和管制权,并给予其资金、法规等支持,帮助其迅速发展,统筹各地方稀土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协会本身优势,另一方面也可效仿美日等国,实行国内生产力和购买力的最大限度的整合,获取价格优势,有利于夺回国际话语权。
Ⅸ 稀土产业拥有哪些优势你对于稀土产业的发展有何看法
稀土是一种非常占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资源界中有一句话,石油相当于工业的血液,而稀土相当于工业的维生素,有了稀土这个重要的因素,工业才能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有一个更加强壮的发展。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出台有效的管用的举措,加大稀土行业的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同时,也将创新和完善有关稀土的相关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更加结构合理科技水平和更加先进的稀土资源保护、更加有效的行业发展格局,发挥好这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的特殊价值。通过以上的机制来规范稀土的开采形式,以及保护性的开采的理念。
Ⅹ 稀士资源的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稀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势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工业虽然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资源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稀土产业健康发展。 在“稀土之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近年来中国稀土资源消耗很快,资源浪费严重。世界稀土消费市场比较集中,目前已形成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美国和欧洲四大消费市场,其稀土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稀土消费总量的35%、28%、20%和13%。中国的稀土大部分用于出口,并造成了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稀土价格比较高,大量资金涌入稀土行业,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冶炼厂,再加上上千家民营或私人大小矿点的一哄而上,使得中国的稀土总产量急剧增加、出口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从1990~2005年,中国的稀土产量由1.6万吨增加到11.87万吨,年均增长14.3%。由于中国的稀土出口量过大,且出口秩序混乱,导致国际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稀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而且,中国的初级稀土生产厂有100多家,而国外的进口商只有那么几家,造成进口商“一单发百家”、而中国供应商则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一落再落。 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低价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稀土年出口量已比1990年翻了九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5%以上。据中国稀土信息中心等机构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1.9万吨,同比增长21%,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2.7%,其中出口稀土产品约5.53万吨,同比增长11.43%。据统计,2006年1至8月,我国出口稀土产品4.66万吨,出口值为3.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和49.1%。出口企业主要是江苏、北京、江西及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内蒙古出口稀土产品为9764.12吨,占总量的20.96%,排名第一。但是稀土产品依然附加值偏低,有人曾诙谐地说:“稀土卖成土价钱了。 ”
我国的稀土产品出口每年递增近七成,目前的出口价格却是15年前的一半左右,甚至在近几年全球各种有色金属价格飞涨的背景下稀土价格依然面临着下跌趋势。也就是说大量出口,使我国的稀土行业却陷入了“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甚至还出现过“不卖不赔,越卖越亏”的可怕局面。2004年与1998年相比,稀土企业数量增加4倍,稀土精矿产量增加2倍,单一氧化物产量增加16倍,稀土金属产量增加120倍,钕铁硼产量增加141倍,但是销售收入只增加16倍,利税只增加了10倍,出口创汇增加约3倍多。可见,我国稀土产业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效益。
目前国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从我国进口。由于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低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我国进口。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一些稀土资源稀缺的国家则趁中国出口厂家低价竞销之机大量购买,增加储备。美国从1999年开始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矿,全部从中国购买。日本从中国采购稀土精矿以后,将其沉入海底以备日后使用。因此,尽管最近几年中国对稀土出口加以宏观调控,限制稀土大量出口,但成效甚微。每当稀土价格略有上涨时,外商就停止采购使用库存,中国企业则由于承受不了库存的压力而再次降价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因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近年来又大规模在我国稀土资源区投资设厂,由此,我国所实施的稀土产品配额制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架空。目前仅内蒙古就有近10家外资工厂,这些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我国出口配额限制。国内企业仅加工头几道工序就出口到国外深加工,把耗能、耗水、高污染的工序留在了国内。国外企业拿到初级产品,提纯后产品增值10倍。 作为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储量、产量、销售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际市场定价权,我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只是一个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国际稀土市场的定价权完全被外国垄断,只能被动接受国外定价者的摆布。定价权的缺失,不但让我国的稀土行业“捧着金碗要饭吃”,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始终处于被宰割被剥削的被动地位。
目前,我国稀土产品及相关应用产业的年产值仅500亿人民币左右。我国稀土科研、应用起步晚,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左右,尤其在尖端产品产业化上面临瓶颈。稀土产品分为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低端产品)和稀土功能材料产品(高端产品)。目前中国的稀土萃取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独树一帜,但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生产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系列专利。这些专利不仅代表着技术,还意味着市场和利益,制约了中国稀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的转移。 稀土科研、应用水平是对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工业水平的检验,发达国家技术积累多、装备制造和自动化水平高,研发取得突破后可很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相关的硬件设备、自动化水平低,很多稀土应用技术虽然已在实验室内获得突破,但产品中试甚至小试都难过关,大规模产业化更是步履艰难。以制造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稀土储氢材料为例,我国专家10多年前即开展研究,实验室内制备早已实现突破,但至今未能大规模产业化。因无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我国工业、国防等领域需要的很多尖端稀土产品只得在实验室采取作坊式生产,自动化水平低、手工操作多还导致产品性能一致性较差。此外,由于每批稀土产品的产量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掣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