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船舶行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

船舶行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2021-03-05 03:14:02

⑴ 中国船舶工业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任何行业复的发展都有其周制期性,船舶业的发展周期大约为5年一个周期。
中国的船舶业也难免要经历这么一个周期,目前刚好是国际船舶业的一个低谷时期,又恰逢经济危机,势必对我国的造船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我国造船业的总体趋势还是向上发展的。
一个完成的行业链必然存在优胜劣汰的情况,所以“大大小小的企业共同发展”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势必遭到淘汰。

⑵ 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前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具有船体制图,应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了解造船和海洋开发的理论前沿,新型舰船和海洋结构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
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覆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
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三周)、船厂实习(三周)、上舰实习(二周)等,一般总共安排8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我们学校这个专业是王牌专业,毕业生不到大四就会签很多人,就业绝对没有问题,是个很好的专业,而且现在国家对于海军国防建设投入也很多,前景很好。

⑶ 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如何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的特色专业。二级学科是研究生阶段所细分的方向。轮机工程被我国教育部列为交通行业80个主干专业之一,现代远洋船舶被称为集高技术与高资本于一体的“流动城市”,该“城市”配备了从生活到工作所用的各类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轮机工程系培养的学生就是管理船舶所有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机电全能工程师。轮机工程毕业生受到中外远洋运输企业、大中型船厂、船舶机械制造和港口管理等企业的欢迎,连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由于轮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职业素质要求严,培养成本大,所以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待遇十分优厚,见习期满的毕业生的月薪多在2000美金以上,外派船舶轮机长的月薪高达6000~8000美金。
轮机专业毕业生既是各类大型船舶的高级管理人才,又是船舶建造企业和各类机械制造企业技术精英,被誉为职业群体中的“金领”。水声工程主要研究水声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各种水声设备的研究设计与制造。由于声波是在海水中探测目标、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水声工程在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学科以国防领域为主要研究背景,主要涉及声纳总体技术、信号处理、传感器及声系统以及计量与测试技术。
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就业面宽,在船舶、兵器、核能、航空、航天、民航、交通运输、民用动力、环境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工程的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渔业机械、石油、地质、海洋仪器、医疗仪器等部门从事设计、生产和科研工作。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真正的造船专业,主要学习船舶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设计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等知识,研究船舶的设计方法及如何保证航行的快速性、良好的操纵性和抗风浪能力等问题。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经过国家“211工程”的投入和建设,已获较大进展。目前正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完成国家经贸委的重大创新项目“船舶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系统研究”。本专业方向下还包括海洋水下工程与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等细分科研方向。船舶工业:海洋世纪的“综合工业之冠”与本专业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船舶工业。船舶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消耗,关联面达84%,其中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
据统计,2009年全国完工超过5000万载重吨船舶,拉动1500万人就业。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建大坞、造大船,一直是中国造船人的愿望。然而直到新世纪之初,我国仅有东北地区的大连造船厂拥有一座30万吨的大船坞。我国造船份额仅占世界造船量的6.6%,远远落后于日韩造船大国,而且造船企业普遍亏损。在局面极为困难的时候,国家在明确要求船舶工业“以破釜沉舟的精神拼死自救”的同时,制定了加快发展船舶工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自此,船舶工业开始了改变世界造船格局的十年跨越。2002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以年均35%以上的速度递增。2005年首次超过1000万吨大关达到1309万吨,成为世界造船格局中的重要一极。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船舶业的这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困难的情况下,201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仍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43.3%。十年磨砺终成一剑。这组数据宣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提前实现!
中船重工集团党组成员孙波在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过去的10年,是中国造船业从小到大的10年,未来10年,则是我国能否从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迈向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关键10年。”从2010年至今,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虽然曾短暂被韩国超过,但2014年我国又重回世界第一位置)。我国造船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包括船厂及一系列相关行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两大央企为代表,我国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船舶企业。中船重工已跨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一大批地方船企和民营船舶企业,也为丰富造船产品线、提升船舶配套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造船与海洋工程工业是一项周期长、资金密集、科技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催生了对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目前的人才远达不到市场需求,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这也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近年来一直是就业前景佳的“绿牌”专业的原因所在。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最近几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船成交量价大幅下滑,尤其是2011年、2012年全球造船业的形势并不乐观,国际造船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但经过了几年的调整之后,我国造船业已经“回暖”,从全球看,世界各个造船强国也都纷纷制定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保障造舰任务量,保持本国舰船工业的稳定发展。从长远看,在经过一个调整期之后,造船业依然前景看好。

⑷ 船舶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1.轮机工程系培养的学生就是管理船舶所有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机电全能工程师。轮机工程毕业生受到中外远洋运输企业、大中型船厂、船舶机械制造和港口管理等企业的欢迎,连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2.由于轮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职业素质要求严,培养成本大,所以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待遇十分优厚,见习期满的毕业生的月薪多在2000美金以上,外派船舶轮机长的月薪高达6000~8000美金。
3.轮机专业毕业生既是各类大型船舶的高级管理人才,又是船舶建造企业和各类机械制造企业技术精英,被誉为职业群体中的“金领”。
4.水声工程主要研究水声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各种水声设备的研究设计与制造。由于声波是在海水中探测目标、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水声工程在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学科以国防领域为主要研究背景,主要涉及声纳总体技术、信号处理、传感器及声系统以及计量与测试技术。
5.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就业面宽,在船舶、兵器、核能、航空、航天、民航、交通运输、民用动力、环境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工程的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渔业机械、石油、地质、海洋仪器、医疗仪器等部门从事设计、生产和科研工作。
6.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真正的造船专业,主要学习船舶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设计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等知识,研究船舶的设计方法及如何保证航行的快速性、良好的操纵性和抗风浪能力等问题。
7.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经过国家“211工程”的投入和建设,已获较大进展。目前正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完成国家经贸委的重大创新项目“船舶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系统研究”。
8.本专业方向下还包括海洋水下工程与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等细分科研方向。船舶工业:海洋世纪的“综合工业之冠”与本专业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船舶工业。
9.船舶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消耗,关联面达84%,其中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
10.据统计,2009年全国完工超过5000万载重吨船舶,拉动1500万人就业。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建大坞、造大船,一直是中国造船人的愿望。
11.中船重工集团党组成员孙波在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过去的10年,是中国造船业从小到大的10年,未来10年,则是我国能否从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迈向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关键10年。”从2010年至今,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虽然曾短暂被韩国超过,但2014年我国又重回世界第一位置)。
12.我国造船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包括船厂及一系列相关行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两大央企为代表,我国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船舶企业。
13.由于造船与海洋工程工业是一项周期长、资金密集、科技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催生了对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目前的人才远达不到市场需求,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这也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近年来一直是就业前景佳的“绿牌”专业的原因所在。
14.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最近几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船成交量价大幅下滑,尤其是2011年、2012年全球造船业的形势并不乐观,国际造船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
15.但经过了几年的调整之后,我国造船业已经“回暖”,从全球看,世界各个造船强国也都纷纷制定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保障造舰任务量,保持本国舰船工业的稳定发展。从长远看,在经过一个调整期之后,造船业依然前景看好。

⑸ 船舶行业现状与发展

我自己的毕业论文,改两个字就行了
港口物流的产生绝非偶然,随着需求及现代科技发展到一定的地步,港口物流随之产生。竞争合作、功能整合、战略联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而规模化则是物流发展的方向。现代港口正是在全球综合物流体系的形成中越发壮大[1]。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通常是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几种运输方式的会合点,港口通过能力受与其他链接的各种运输方式能力的制约;反过来港口通过能力也影响与其连接的各种运输方式能力的发挥。可见,港口在整个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发展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运输服务进入综合物流时代,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中的主要环节,其功能已由传统的装卸货物的转运地向着综合物流中心的角色转变,港口开展物流服务已成为港口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趋势[2]。
我国港口物流典型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1国际航运中心
当代的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味航运服务的金融、外贸、服务、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航运中心也在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第三代逐渐演变。从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来看,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航运中转、货物集散和仓储。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功能就是加工增值。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除了之前两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外还具有了综合资在源配置功能。
国际航运中心总是与国际经济、贸易和物流中心紧密相关,世界典型航运中心均是以面向海洋、航运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依托。目前,在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中,基本模式主要就三种:
第一种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这种模式比较特殊,是靠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条件所形成的,在世界的国际航运中心中是唯一的,即伦敦国际航运中心。
第二种是以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即腹地型的国际航运中心,如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和纽约国际航运中心。
第三种以中转为主的,即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如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
从三种国际航运中心的比较可以看出,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模式的选择随着历史的变迁,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如鹿特丹和纽约始终是以腹地型为主,而新加坡又始终以中转型为主。这一事实说明,在国际航运中心模式的选择上,所在港口的区域条件过去是,现在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1.1.2虚拟供应链式联盟
虚拟供应链面向的主要目标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都无法成为核心企业,他们的合作以虚拟的形式存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航运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结成战略联盟。产业扩张的同时,也促使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和不断整合,最终推动着港口物流业进入产业发展的告诉阶段。但是港口物流服务不是单一的体系,他是具有完整供应链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单一的体系,很难实现港口物流的全部功能,这就要求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结成战略联盟。随着企业实力慢慢壮大,通过不断的开拓市场,开始完善世界物流的配送网络,此时企业联盟以及相互间并购以成为企业竞争的手段,港口物流也在不断竞争中得到发展。
大型港口是建设临港物流园区的提前,结合其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腹地经济,它有足够的能力将服务开拓到客户身边,因此被看做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虽然中心港口也在密切关注着物流的发展,单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具备相应的经营能力。按照供应链管理理论,中小港口基于信息技术,通过与物流体系中的其他节点进行跨区域、功能互补组合形成的虚拟供应链联盟。同样可以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综合物流服务。
1.1.3港口物流网状布局模式
港口物流网状模式是正对港口物流的网络进行跨区域布局。其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科学的港口经营管理理念以及雄厚资金的码头拥有者,通过在全世界跨区域的建立港口物流网络,利用集群优势和规模效益获得港口物流的高额利润。通过强强联合进行合资,也可以凭借强打的经济实力独资完成构造。
根据现有的情况分析,投资主体的不同是区分港口物流网络布局模式的主要依据。第一种物流网络布局模式是具有船公司背景的投资主体,比如马士基,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以航运起家,利用其全球航运网络逐步向港口运营渗透,目前马士基在全球重要港口都拥有集装箱码头。第二种物流网络布局模式是具有港口运营商背景的投资主体,如和记黄埔港口、招商局国际。和记黄埔港口以经营香港葵涌货柜码头起家,再将其成功的经验管理经验推向全球。目前,其港口运营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环球港口网络,发挥重要的海上联系作用,其业务遍布亚洲、中东、欧洲、美洲、非洲20多个国家,经验42个港口,共247个泊位。
1.1.4区港联动-报税港区物流模式
所谓港区联动就是指比邻保税区港区专门规划处部分区域,用于仓储物流的发展,对进出港区的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可在自由港区对货物进行包装和加工等增值服务。充分发挥区的区位优势和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提供港口物流的工作效率、带动港航产业的联动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将和自由贸易区实现全面接轨。
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区具有包括物流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监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功能。
1.1.5物流中心模式
目前,国内对物流中心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对那些规模较大,能进行多种物流服务功能的场所都可以称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功能就是大规模的聚集和配送货物,基于这个观点,物流中心应满足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齐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但是不是所有港口都适合物流中心模式发展,其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少数地理位置优越,水深条件适当,集疏运条件较好,腹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港口,才适合采取物流中心模式[3]。
因此,目前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港口都加快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并将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的作为港口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和保持港口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4]。然而,港口开展物流服务并不是盲目的去仿效和攀比而是应该因地制宜的寻求一种符合港口自身情况的港口物流发展策略,这尤其对中小型港口来说值得深思和研究。随着对外贸易的往来频繁,港口运输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催生了港口物流业。中国拥有1.8万km海岸线,11万km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港口和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物流涉及到综合运输,外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水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可以说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要求

⑹ 中国船舶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

据前瞻网获悉,复海军制副参谋长宋学昨天表示,中国海军不会只有一艘航母,希望下一艘航母能造得更大,以搭载更多飞机。对股市投资业波动也明显,按照受益程度来看,船舶制造、飞机及发动机制造是受益于航母最大、上市公司价值提升最明显的板块。
宋学表示,我们将根据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求,确定航母的发展规模。我们将拥有不止一艘航母。有外电报道在上海某造船厂正在建造航母的消息不实。
宋学说,辽宁舰满载排水量5万多吨,下一艘航母我们希望能造得更大,因为这样可以搭载更多的飞机,战斗力会更强。这是我们的目标。

⑺ 造船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从整个行业来看,造船业景气度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航运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有着全球散装航运业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综合指数已经突破了7000点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03%。自2000年以来,该指数已经跃升将近5倍。海运指数的大幅上扬致使各航运企业纷纷抛出了订船计划,以扩充运力。据统计,自年初至8月7日,我国7家航运上市公司中,已有4家发布了购买散货船的计划,总载重吨达到310万,交易金额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海发展(行情,资讯)的造船计划,包括4艘23万载重吨的矿砂船和12艘5.73万载重吨的散货船,投资资金近58亿元人民币。从上市公司的购船计划可以看出,海运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已经开始传递到上游的造船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行业的订单和利润依然保持着大幅增加。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全国今年1到6月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以及手持船舶订单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3%、165%和107%,新承接船舶订单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接单总数量。由此可见,国内的造船行业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 就未来而言,笔者认为,中国的造船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这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海运景气仍将向造船业转移。目前全球的海运需求依然在不断地增加,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都将支持航运业继续保持高景气度。据预测,未来基于“中国因素”的铁矿石和煤炭运量的增长,将使全球干散货运量在未来3年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因此,航运业的景气必然会继续推动航运企业购船量的增长。其二,优质航运股回归所募集的资金也将投入到运力增长之中。前不久登陆A股的中国远洋(行情,资讯)上市募集资金148.81亿元,其中约60亿元将用于购置12艘新造集装箱船;另外,中海集运在下半年也将启动回归A股的计划,其募集资金预计也将用于订造集装箱船舶。 大国崛起 造船先行 其实,上面所说的购船计划只是推动造船业走强的表面现象。如果从更高的视角分析,就可以发现我国造船业景气度提高的最根本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全球造船业景气度依然较高。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全球造船周期的不断拉长,持续景气5年的世界造船周期顶点远未结束,目前全球高船价订单已排到2012年,预计全球造船业的景气或将持续到2015年。由此可见,全球造船行业的大环境仍将继续向好。 其二,造船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我国正处在重工业化的中期,石化、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必然是产业政策发展的重点。在“十一五”规划中,船舶工业首次被明确单独列入国家5年发展规划纲要,政府已经把振兴船舶工业作为下一步发展装备工业和我国海洋战略的重点。根据国防科工委的造船规划,在造船总量上,到2015年达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其三,全球造船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也给中国造船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造船业属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且在世界不同区域间转移的特征明显。从世界造船史来看,国际造船基地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西欧转向日本,70年代转向韩国。我国从2005年进入世界船舶工业第二名,超过了日本,相信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⑻ 当今船舶行业有发展前途

现在的船舶企业很多都想着融资什么的,主要是金融危机的到来。主要好像专是:融资难,订单难,属政策难吧。 国家现在想的是扩内需,估计现在船厂不怎么样,但是金融危机过去估计就会好点了。前途么,行业当然重要,但你应该更多的改变你自己,在做好分内的工作后,多为企业做些工作,让老板什么的重视下你,呵呵,祝你成功

⑼ 未来10年船舶制造业前景如何

看一下国家的举动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内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容程院院士吴有生表示,船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得非常及时,抓住了船舶行业的问题,目前的关键是在扩大需求上采取措施,从船用设备、海洋工程两方面着手下功夫。
他认为,船舶振兴规划纲要提到“稳定订单、保持增长”是不错的,但是要拿出具体措施来,国内航运企业的造船需求可以稳住,但是中国造船企业造的船绝大部分是国外船东的,这可就难调控了,“所以这方面要加以重视”。
吴有生表示,中国船舶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造成造船产能大大过剩、创新能力滞后等问题,都亟待破解,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破除发展瓶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方面,老旧船舶需要更新,一些内河、江湖船舶技术低、排量差,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需求。同时,要发挥海洋经济的综合效应。船舶业可以和远洋海洋渔业更好地结合,深海油气开发建设也需要船舶业的参与。
此外已经有外国媒体记者拍到中国正在江南造船厂制造中国第一搜航空母舰。
种种表明中国的造船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所以就业前景看好。

阅读全文

与船舶行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