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6 14:05:42

㈠ 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过程。

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比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仍要继续优化。总体上说,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3、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扩展阅读:

世界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的趋势可用三句话概括:

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畜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在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一般超过农牧业总产值的50%,有的国家甚至达到90%。

粮食结构调整的趋势以发展饲料业为主。这是因为一些发达国家的食物结构中不断提高动物蛋白的比重,对畜产品需求量增大了。目前在世界粮食总产量中,人吃的口粮占59%,饲料粮占41%,一些发达国家的饲料粮甚至占70%以上。

㈡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什么

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基本状况,中央明确提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版作的中权心任务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畜牧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调整的目标是,通过农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通过农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㈢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反映一个国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以及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㈣ 农村产业结构从哪些方面调整

不太明白题目的意思。农村产业结构通常最基础的是一产,即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内业生产,产容品附加值较低;通过产业调整后可以与二产融合或与三产融合,如农产品深加工即与制造业结合,实现产品附加值提高,或者发展乡村旅游、景观农业,即与服务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因此主导产业从农业转化成为了制造业或旅游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初步调整。

㈤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以苹果产业开发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苹果是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之一。庆阳地处世界苹果生产最佳纬度区,是国家区划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域。加快苹果产业开发,是市委、市政府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周边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我市的生产实践证明,苹果产业经济效益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市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审视庆阳苹果产业发展,认真学习先进经验,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庆阳苹果产业加快发展。

产业开发既要找准方向,又要锲而不舍。庆阳苹果产业与陕西省咸阳、延安和我省平凉等市都起步于80年代初,20多年后,其他市州苹果产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精品高效和内涵发展,形成了众多名符其实的基地县,而我市苹果产业虽有发展,但规模不大、管理不善、效益不高,全市总面积甚至不及陕西一个基地县。差距如此之大,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坚持不够,缺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今后,庆阳苹果产业开发要有一个大发展,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规模扩张。没有规模就无所谓产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采取现场观摩、算帐对比、典型示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投入结构调整,加快苹果产业扩张速度,坚定不移地在短期内把基地规模做大。二是坚持集中连片。要规划建设规模片带,发展千亩村、万亩乡,实现连片栽植,展示规模效应,促进群防群管。要采取租赁、入股等形式,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大户集中。三是坚持抓点带面。市、县、乡都要建立不同规模的示范园,瞄准国际一流目标,整合资源要素,突出科技含量,开展试验示范,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果业生产。

质量是产业竞争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产业开发成败的关键环节。要着力研究加强苹果产业管理和果园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产业管理要建立健全7种长效机制。一是布局规划机制。规划是产业开发的大纲和蓝图。市、县都要制定苹果产业布局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到长远有目标,近期有任务,形成上下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并按规划组织实施,坚决防止随意变更。二是品种优化机制。在主打红富士、澳洲青苹的同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引进筛选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新品种,形成早中晚熟品种、鲜食果与加工果合理搭配的种植结构和“栽植一代、引进一代”的动态发展格局,从品种上抢占果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苗木繁育机制。市、县都要建立苗木繁殖中心,大力发展果树无病毒苗木,严把质量关,集中向农民提供各类果树苗,努力实现苹果生产无毒化、良种化。四是队伍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市、县果树站、果业局的职能,聘请专家教授,吸收林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造就一支为苹果产业服务的专业技术队伍。五是质量认证机制。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积极开展绿色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出口注册果园认证,提升庆阳苹果知名度。六是技术培训机制。下功夫整合培训项目,切实开展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全覆盖培训,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果农队伍。七是财政支持机制。市、县财政每年要列支专项经费,支持苹果产业开发,保证各项发展措施落到实处。

果园管理要借鉴“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的经验,加强技术组装配套与推广普及,重点研究优质苹果生产的8项关键技术,总结制定出符合庆阳实际的果园管理模式。一是树形修剪。主推疏散少层型和小冠疏层型,试验开心型。

二是栽植密度。主推稀植园,避免矮化密植弊端。三是生态配套。推广“畜、草、果、沼、窖”五配套的路子,增施有机肥。四是病虫防治。研究病虫害规律,制定周期防治表。五是定花定果。确定具体合理的密度和技术措施。六是果实套袋。确定套袋、取袋时机及相关配套措施。七是测土配方施肥。制定苹果栽植土壤肥力标准,因园制宜,按需施肥。八是新园抚育。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力争三年开花、四年挂果。只有以上这7种机制和8种规范建立了、落实了,庆阳苹果产业核心竞争力才会大幅度提高,开发水平才会迈上新的台阶。

效益是衡量产业开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市场营销是实现生产效益的根本所在。果品营销必须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研究终端需求,吸引高端客户,着力构建五个体系,力促销售上层次。一是宣传推介体系。加大在中央及主销区媒体广告宣传力度,策划专题报道,增设庆阳苹果网页,主动参加各类果品展销活动,让更多的客商和消费者了解庆阳苹果。二是品牌包装体系。加强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提倡清洗打蜡,严格分级分等,扭转目前“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象。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品牌包装,实行强强联合,避免分散经营,提高果品的商品率。三是加工储运体系。认真落实中央、省上关于扶持龙头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改进技术,开发产品,建设基地,搞好产销衔接。按照订单合同、合作制、股份制等经营组织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张苹果加工、储藏、运销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市场开拓体系。建设专业批发市场,为果品贸易搭建服务平台。采取直销、果行代销、设立专店、进军超市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拓展销售渠道。积极争取出口资格认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自营直接出口规模。五是专业合作体系。引导建立果农协会、行业协会和果业商会等组织,把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合起来为果农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行果农协会代表果农与企业签订合同,防止压级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果农利益。

当前是我市苹果产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搞好苹果栽植是产业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村和农业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各级党政组织要充分认识苹果产业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资金投入到位,农民培训到位,技术扶持到位,管护责任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切实提高苹果栽植质量。要迅速组织力量,尽快调运苗木,加快栽植进度,在全市上下掀起大抓苹果栽植、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高潮,确保完成全年30万亩的栽植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自觉深入到产业开发第一线,研究具体问题,解决具体困难,逐项逐条抓落实,真心实意地助农增收,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反映一个国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过内程。农容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以及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㈦ 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谈谈如何发展当地经济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紧紧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在区域里边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树立产地品牌。鉴于将继续长期存在的小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主要借鉴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专业协会+农户的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因更接近市场在开拓市场方面更具优势所以应成为主要推广的方式。首先要扶持在流通或深加工领域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基地示范带动引导农户参与生产,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回收(在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千万万的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广场,小生产与大产业的有机衔接。

㈧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摘要]正确理解农村产业结构不同于农业结构的基本内涵,确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及其定位原则,以及调整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内部三者之间及各行业内部关系的战略措施,是当前农村工作急需认真研究的战略性问题。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及调整的重要性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它是指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问及其产业各层次内部的相互关系的结构,包括农村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的关系。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不是一个意义上的概念,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是个区域性概念,而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从组成内容上看,农业产业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而农村产业由第一产业一农业、第二产业一农村工业、第三产业一农村服务业组成,因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局限性太大,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三者之间互不协调的状况进行改变,同时改变其各行业内部的关系。过去我们狭隘地把农村产业结构理解为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结构,并按照这种思路发展农村经济,导致农村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是在农村经济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同时又受着消费需求、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索的影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高级化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社会稳定、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农村产业结构是全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农业结构是基础的基础,而农村非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沟通着全国地区产业之间的联系(包括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同样的经济总量基础上,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失调,虽然也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从整体上和长远上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差,效益低,后劲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整个农村社会生产基本适应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是当前农村工作急需认真研究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及其定位原则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主要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积极增加粮食生产,保证食物供给的安全实现农产品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其二是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种和优质产品的比重,使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三是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增效与农民的增收;其四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比较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布局,形成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格局;五是通过采用现代生产工具、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能够合理配置与利用农村资源,科学处理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调整和优化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采取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原则。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符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特点的要求,不同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能否与当地的资源、地理、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状况相适应是农村产业结构是否具有长期合理性的基础。衡量农村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的首要标志就是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并使其优势长期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农村产业结构在进行调整时,要坚待因地制宜原则,以保证各种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使各种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既强调发挥资源优势,又要强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区域优势。
2、坚持二元导向原则。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少地方将过去的以政策主导型急转为现在的以市场主导型,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同等重要,特别在目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渡时期,更应兼顾政策主导与市场主导作用的适宜发挥。国家为了粮食安全采取限量、限质的高价保护收购政策,在欧盟、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均已采用,我国更应如此。政策导向还体现在农业投资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方而,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导向是农业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它对商品性生产、农村工业和农村非政府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都起着导向作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必须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兼顾政策导向。
3、农村产业部门的比例协调原则。目前我国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产业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生产项目之间未能配套成龙,协调发展,综合效益差。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能做到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对资源利用和配置的优化组合,互相促进,以实现农村中的农、林、牧、渔、工、商、运、建、服务等各个产业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4、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综合效益原则)。经济效益是农民、农业、农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各项新兴产业的形成,农村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新产品的开发等等表现为现实的经济活动。作为一项有投入的经济活动,必须讲究投入产出比,即讲究经济效益,宏观的与微观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眼前的与长远的经济效益都应追求。按照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求,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能促进各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而农村经济又是个多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各种产业,还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必须能够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农村自然生态良性的物质与能量循环。社会效益同样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民物质文化的需要。结构调整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努力提高结构的社会效益,在保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整体性原则。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树立整体性观念: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从全国整体性出发,实现专业化生产布局;二是农村产业的经营必须实现一体化和大市场化;三是要从整体性角度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建立农村户业结构调整基金;四是要从农村产业组织整体性出发,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要站在市场经济整体性高度,加快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独立的农村产业市场化微观主体;六是要从农村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加快农村科技产业化发展;七是要从城乡产业整体性、一体化角度推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小城镇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自始至终贯彻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我国全球化背景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点和归宿。
三、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1、农村产业部门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解决二元结构矛盾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与产业政策,对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带动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我国目前的农村产业结构现状看,我们应该先调整农村工业结构,其次调整和发展农村服务业,在此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农村工业结构调整,从根本是解决农副产品加工的问题,通过农村服务业的调整和发展,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和农民增收问题。
2、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非常突出,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使得农业增产目标和农民增收目标不一致,而根本的问题是农业面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这样一个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总量相对不足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农产品品种雷同多,特色品种少,低质产品多,优质产品比率低,优质产品产出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优质优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两个方面。产品品种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各业生产的用地面积和投资比重,实现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水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在品种结构调整上应该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品率和优质产品的产量。除此以外,还有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等。
3、农村工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针对目前农村工业结构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农村特色工业少,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很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农村工业布局结构分散,企业资产结构的不合理,农村工业企业的产品结构等问题而进行调整,包括农村企业组织结构、农村工业产品结构、农村企业产权结构、农村工业布局结构等的调整。
4、农村服务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主要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因此,要调整农村服务业。目前,农村服务业调整的重点,首先是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而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的关键是要建设好为农服务的流通网络和流通设施。其次是大力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再次是建立配套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
1、更新经营理念,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第一,要以消费为主导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要调整传统的粮食与饲料用粮的关系,改“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为“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畜牧业,重点建立畜禽商品基地、现代化养殖示范工程和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种畜禽和蜂产业,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标准,扩大畜产品出口份额;要加快林业的发展,其调整的方向是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基础,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综合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第二,要积极调整农业的区域结构,加强农业区域之问的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同时注意避免区域农业产业结构雷同,着力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各地要科学分析本地区的资源、产品优势,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新、奇、特、优、名”产品的生产,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进而转化为效益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发展大循环全面实现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环境优化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三,要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从制度经济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是一种制度变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产业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措施是在坚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的基本原则指导下,结合具体条件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和措施,将千家万户农民的生产经营过程与国际、国内市场联结起来,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农民尽快摆脱在市场竞争和谈判中的弱势群体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民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做到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促进农村各业生产的综合发展。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代组织形式,是结构调整重要的推动力,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第四,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龙头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投入为骨干,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2、多管齐下,优化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农村企业组织结构,首先要打破社区限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促进专业化的发展,在加强城乡工业联系的基础上,要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各类企业之间,尤其是大、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其次要彻底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之间、企业之间的各种制度与观念壁垒,在市场作用下,进行广泛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农村工业产品升级的主要途经,一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同时通过规模经营和品牌竞争,继续占领和扩大市场;二是要大力进行新产品开发,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产品;三是要加大科技投人,引进与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改制是调整农村企业产权结构的有效措施,在大企业改制方面,主要要解决较大的资产盘子与有限的社会出资能力之间的矛盾、企业富余人员多与社会接纳能力弱之间的矛盾、乡镇财政收支紧张与较大企业支撑作用之间的矛盾;具体可以在认真评估企业现有资产总量的基础上,核算出社区集体(可以量化到村民身上)、经营者、职工(包括退休职工)等各方面的贡献,并以此为依据折合成相应的股份,将企业改造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对改制后的企业进行规范,特别是要不断完善公司制,改革企业的治理结构。
发展小城镇是调整农村工业布局结构的关键环节。乡镇企业的过于分散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使乡镇企业从分散逐步集中,彻底改变“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分散状况,实现连片发展。同时,小城镇建设将为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城乡之间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未来10年小城镇的建设,必须与农村工业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必须与城镇建设体制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3、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必然要求我们对传统农村服务业进行改造。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的关键是要建设好为农服务的流通网络和流通设施。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信息网络,重在抓好三件事:一是要建立内部经济信息中心。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若干个“龙头”或集团公司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合体,建立一个经济信息中心,以信息中心为核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销售站建立信息站,进行信息采集、过滤、分析、综合,形成科学抉择,引导生产,沟通产销。二是要完善经济信息市场的服务体系。在建立内部经济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要不断加强民间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系统化服务功能,注重信息价值和使用价值,加快经济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更有价值地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三是要创造条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农副产品信息的传递达到快、准、全、新、特的效果。 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设施,重在四个方面:一要改善仓储条件;二是要增加必要的加工设施;三要强化运营功能设施;四是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市场。农村现代服务业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要大力发展农村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旅游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除了要大力发展农村现代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业外,要重点发展农村现代金融和旅游业。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应是:建立健全农业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具体说来,是要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科教服务体系、完善农村资金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等等。当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规范政府服务行为。从目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看,有政府办的农业服务组织、农村集体服务组织、新型合作服务组织和民营服务组织等形式,其中,政府办的农业服务组织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全面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小城镇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升级。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使乡镇企业从分散逐步集中,形成聚集效应。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一定规模人口和集聚为基础的,要改变农村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局面,就必须着力发展小城镇。因此,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有着光明的前景。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突出重点,着力推动小城镇体系升级;围绕发展,强化功能,着力优化小城镇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强化城镇管理,发挥城镇建设功效。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在组织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城镇规模与市场容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规划与地方特色、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帮助农民逐步实现产品生产工厂化、聚落条件城镇化、生存环境生态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㈨ 1, 如何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对宿舍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种植业内部的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二是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等业之间的关系,三是农村内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第,我国建设现代化家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一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质量和种粮效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国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及渔业,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五是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促使优势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

阅读全文

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