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谈谈中国在绿色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虾米咕咕加
② 中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概况
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20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大会将落实和开启两个议题:一是落实从2007年开始巴厘路线图所确立的各项谈判任务、各国已经达成的共识以及各国作出的承诺;二是开启德班谈判,确定从2020年到2030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行动、政策、措施。
可以预期,随着华沙会议的召开,各国政府都将引领本国相关产业和企业进入新一轮的政策实施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我国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农业六大产业,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进入发展机遇期。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规定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三个关注点:一是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生活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二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改革,调整进出口关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节能产业十二五”期间要达到4500亿元。而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投资需求则更加巨大。“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2013-2017年中国城市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测算,2011-2015年环保产业投资年均增速将高达18%。
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都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密切相关,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仍将是今后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③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历的必要性
一 绿色经济产生的背景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一种平衡式经济,是绿色增长和绿色发展在各经济部门中的表现形式,是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所依靠的重要经济形态。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经济、金融、贸易、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环境投资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贡献,并推动经济的“绿色化”,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机会,从而复苏和升级经济。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动力。二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和我国当前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及战略目标是一致的,符合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制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策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二)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经济转型,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份额,提高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份额;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要淘汰落后产能,在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中实现清洁生产,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还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大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清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因此,从发展途径以及实现的目标看,发展绿色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三)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加快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核心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创新生产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不仅要加快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到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贯穿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在客观和源头上有助于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三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驱动因素(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的政治意愿和战略方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二)发展绿色经济在中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1973年8月,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就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等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方针。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也实施了许多具体行动,如开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可持续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投资、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等等。这些行动和实践都蕴涵着绿色经济的基本内容,二者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同时这些行动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效果,“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4.29%。正是因为这些蕴涵绿色经济思想的行动和实践对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矫正和修补,为中国在经济繁荣期内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四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阻碍和挑战(一)“高投入、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惯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高投入、高增长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动发展的主要模式,向依靠资本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尚不能完全转变的情况下,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可能会使发展绿色经济、完成绿色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二)社会制度和条件不成熟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对绿色经济还没有清楚和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被动地执行中央关于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令,没有主动地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以及实现绿色转型需要哪些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的调整与安排。此外,从环境治理结构看,尚未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保护公共治理结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经济综合决策的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和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三)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不足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中,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占5%,如果加上支持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中国在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绿色投资将达到14.5%。但是产业投资方面,无论是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方面,还是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方面,目前还没有发布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在技术创新方面,根据地方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目前技术引进较多,自主研发创新普遍不足,特别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缺乏核心与长期竞争力。五 我国未来绿色经济之路(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产业部门的“绿色化”,增加绿色就业的岗位;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绿色产业,尽快形成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能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使用,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二)优化经济发展指标我国承诺,到2020年力争做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很长时间以来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将循环经济中的单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总量控制等减量化指标;产品循环利用率、废弃物质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标;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资源化指标,纳入考察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中;以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使经济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三)积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加强对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和境外投资的引导;完善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生态补偿和绿色贸易政策;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组织制定环境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和相关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适当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有序推进环境立法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四)加强各级部门行政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重视绿色领导力建设,把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战略发展层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强对跨区域综合性环境事务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绿色发展和生态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绿色发展负责。建立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环保部门依法负责、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环境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五)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必须重视可持续生产体系与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为此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意义尤为重要。要以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重要手段,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有针对性的采购绿色产品,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采购绿色产品、节能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加强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完善新闻发布和重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征集、分析环境舆情动态并积极应对。推进城镇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重点城市饮用水水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试行职业资格化管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扩大公众参与的透明度,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更持久、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七)积极开展绿色经济国际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要加强绿色经济发展的对外交流,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二要与发达国家建立先进绿色技术的转让机制;三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经验与有关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共享。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应当把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助推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促进各国绿色经济成长壮大。
④ 中国近代绿色发展趋势论文
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更是给当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警示。尤其是制造行业对环保问题的影响首当其冲,其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
“虽然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必须看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面对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必须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2014年11月9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2014年绿色制造科技成果交流会”在西安举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宋天虎在作大会总结发言时强调,并指出发展方向。
本次交流会通过全面展示和推广“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成果,为促进绿色制造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节能环保,为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该奖项是由香港安乐工程集团主席潘乐陶及其母亲出资设立的。
五大举措推进绿色发展
会上,宋天虎指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今后发展的主旋律,绿色制造、融合制造、服务型制造、超常态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而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找准着力点。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工业能耗强度累计降低了26%;“十二五”前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又累计下降15%;近五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幅超过4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幅超过20%,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约9.2个百分点。
“从今年来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13%。”宋天虎说,“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但我们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
为此,国家主管部门面对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了力推工业绿色发展的五大举措: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坚持按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生产能力、新建绿色生产能力”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是稳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要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基本方针,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一方面,抓好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重点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工作。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在绿色生产方面,要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加强有毒有害物质替代,研究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支撑战略对策,编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强化铅、汞等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在循环生产方面,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实施重点行业循环化改造;实施资源循环再生战略,不断推动重点原材料再生循环利用,分门别类建立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体系。在低碳方面,要以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型行业为重点,加强重大节能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大力推广热电联产、能源梯级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组织开展低碳技术试点,建设低碳工业园区。
四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要承担起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的责任,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废水循环回用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加强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实施节能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等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化推广政策,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五是加快建立绿色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加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法规建设,形成工业绿色发展的法制环境;推动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激励政策,建立起对地区、企业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阶梯电价等政策机制建设,加快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市场新机制,探索建立工业节能产业基金,创新节能环保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努力引导工业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绿色是未来机械工程发展趋势
现在,很多国家随着资源、能源、环境约束的加剧,特别是对流程工业的资源循环和替代技术,以及对装备制造业的清洁生产等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计划”已经明显地上升为世界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
宋天虎说:“我还想强调指出的是,可持续发展除了强调高效、节能和无污染外,还必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因为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部分替代,从而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从粗放型走上知识型科学发展之路。”
可见绿色制造不仅关系你我,而且只有通过包括你我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其科技创新才能引领美好的绿色未来。“这也正是在香港安乐工程集团主席潘乐陶和山东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满山董事长的大力资助下、在绿色制造联盟支持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立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衷,以表彰和奖励在绿色制造领域做出优异成绩的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宋天虎说。
他指出,绿色制造强调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以及节能降耗等措施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提高生产和消费过程与环境的相容程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机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是未来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包括如下五个环节:
一是产品设计绿色化。为了适应节能减排的需求,应该建立面向生态化设计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了适应对废旧机电产品回收、再制造的要求,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结构的易拆解、易回收、易修理。
二是工艺材料绿色化。用于制造过程的工艺材料绿色化发展很快,那些传统的,给环境带来污染,威胁人身健康的工艺材料将被逐步取代。
三是制造工艺绿色化。零件精确成形技术比起传统的成形工艺,材料利用率可提高20%~40%,取消或大大减少了加工工时,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是一种很有推广应用前景的绿色制造工艺。此外,诸如粉末冶金等具有材料制备与零件成形一体化短流程特点的基础制造工艺,也是值得关注与推广的。
四是产品包装绿色化。面向环境的产品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将成为包装的主流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实现资源消耗和产生废弃物最小化。
五是处理回收绿色化。以废旧零部件为对象的再制造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零件的磨损、裂纹、疲劳、损伤等失效问题,预期将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家电产品、电子信息类产品领域广泛应用。
可以看出,紧紧抓住上述这五个环节,就可以对绿色制造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宋天虎最后强调,只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与认证,必将会加速全球“绿色化”的进程。
⑤ 什么叫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意义
绿色发展是以抄效率、和谐、持续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它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将经济互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
绿色发展的意义如下:
1、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绿色发展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绿色发展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5)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扩展阅读
绿色发展产业的战略目标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观,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基本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绿色中国”的建设的目标将一直持续到2050年,实现三步走的战略。
1、力争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目标。
2、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
3、根据世界的减排路线图,中国力争在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绿色发展
⑥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绿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却以其安全、环保、低碳的特点创下了不菲的业绩。尤其是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行业备受关注,成为产业新亮点。
2008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2772亿元,出口额达到24.8亿美元。
废旧物资的回收加工作为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年持续走俏升温。据统计,2008年1-10月份,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左右。至此,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已连续4年超过30%。
此外,绿色建材、绿色电器和绿色能源等行业也借助国家节能减排的东风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以风电行业为例,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市场份额的28%,仅次于美国,名列全球第二位。
政策引导前景好
为了配合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在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当中,有3500亿元的资金将被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此前,国家环保部门已先后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和绿色贸易等多项政策来限制“两高一资”项目的上马。中国绿色产业网报道,国家还将进一步采取绿色税收的措施,让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付出相应的代价。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对CDM项目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以引导企业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绿色消费方式的兴起,服务行业也开始日益重视“绿色名片”的打造。在餐饮行业,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饭店”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在全行业深入贯彻实施,力争到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万家“绿色饭店”,全行业节水、节电20%,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
国家旅游局也在去年11月份发文要求各地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把旅游业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为此,国家旅游局决定将今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公众认知不可少
“尽管绿色食品现在喊得很响,但是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识别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蔬菜种植者唐彦华说。他表示,下一步将会邀请一些消费者走进自己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教他们如何区别普通蔬菜和有机蔬菜。
“我们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绿色产业的规划,否则结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国家“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项目首席科学家顾为东强调。他举了一个例子,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所以许多地方都在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一吨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需要耗掉25万千瓦时的电,并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目前还无法处理,二三十年之后它将成为中国一大环境难题。再加上我国生产的98%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都用于出口,表面上是在促进绿色能源的利用,实际上是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一种巨大耗竭。”
“在绿色产业迎来发展历史契机的时候,更需要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什么才是绿色产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中国绿色产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强调。
⑦ 中国如何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持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2008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08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也进一步加大。
中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中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环境能力建设。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