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务部出台二十二条稳外资重磅举措
商务部3月1日消息,商务部印发《关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通知》,从五个方面提出二十二条具体举措,布置今年稳外资工作。《通知》明确提出,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研究完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制度,放宽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资质条件、持股比例、持股锁定期等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十四五”时期利用外资面临新形势。今年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跨国投资持续疲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在此背景下,推出稳外资举措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国际国内产业链对接融合
《通知》从五方面提出稳外资举措。具体包括:一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更多优质外部要素资源促进国内大循环。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推动引资与引技引智引才相结合,编制《“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
二是提升开放平台水平,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联接点、支撑点。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入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提升边(跨)合区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区域开放发展。
三是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推动国际国内产业链对接融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吸引战略投资,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促进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展会作用。
四是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重点外资企业稳健运营。推动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持续加大外商投资保护力度,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
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外资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环境。
积极吸引战略投资
《通知》提出,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表示,当前背景下,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把市场准入的限制性措施通过负面清单形式列出来,有利于逐步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堵点,增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信心。
此外,《通知》提出,积极吸引战略投资。研究完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制度,放宽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资质条件、持股比例、持股锁定期等要求。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一方面,这将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吸引战略投资,把流动的国外资本通过战略投资变为长期投资,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㈡ 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首先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大环境比较稳定,国民生活比较富足,国民的消费水平在逐渐的上升,而且对于外资的投资有比较宽松的政策,这些都是吸引外资投资的增长点。
㈢ 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拥有哪些显著的比较优势
我国形成了比较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内类当中全容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优势,正全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增值链条不断延伸。
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巩固提高,反映的是我国比较优势和综合实力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分工协作的深化,这一发展基础和态势不会因疫情的短期影响而改变。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工业大国、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吸引外资第一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㈣ 如何 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集群化
产业链主要是基于每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行业招商是基于不同产业链划分的招商手法。
产业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存在着大量的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想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集群化生产有利于吸引上下游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
产业链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对资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赢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产业群有利于培养专业化的供应商。其次,产业群内的企业共享劳动力市场。再次,产业群内易于产生知识外溢。
产业群的外部规模经济特性,为行业平均成本的下降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这表明单个企业收益于其所在产业规模的扩大,这就为产业群的形成和扩张提供了潜力,也为后续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显然,一国或地区利用产业群来吸引外资,既可获得更大数量的外资,也可以引导资本的投资方向。
成功实现产业链招商的关键在于要明确产业园区是否已有产业链、优劣势在哪、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支撑条件是什么,等等;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当前产业链招商的重点、主体、载体、服务等,达成产业集聚、功能转型、综合环境优化的目标。
首先,赢城咨询认为要转变招商观念。
应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及产业园区实际,全面分析现有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与劣势,抓紧研究和制定切合产业园区实际的产业发展“蓝皮书”,围绕支柱或优势产业、产品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加速现有产业的链化延伸、补缺,做大规模,做优配套,集中投入,逐步提升产业园区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
同时,加大产业园区产业链招商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让国内外投资商明晰产业园区的产业政策、特色和走向。
其次,因地制宜,制定招商政策。
各级职能部门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的趋势,国家产业战略变化及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招商环境变化等,结合本地区现有的需求可能、市场发育、产业发展在人才、技术、投资、组织管理等放面具备的要素条件,以及政府在财政、配套、服务、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能力,以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业链招商考核机制及措施,确保产业链招商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锁定重点,创特色产业。
1,要大力促进现有产业的有机联系。招商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有效推动地方产业网络整合,提高企业产品、技术的关联度等方面,为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2,要切实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要有针对性地布点、规划和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为产业链伸展预留充分的空间,充分释放大企业对产业链的规模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
3,要全方位培育产业链招商主题。重点骨干企业可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并购嫁接;外资企业可通过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外资企业可通过订单共享联动发展;私营个体企业可通过出让股权,连锁经营。
4,要提升产业环节配套衔接。多渠道做好国外大企业本地化与本地企业国际化相结合的工作,切实促进大企业在集群中与产业价值链中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发挥其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中的骨干引领作用,以提升技术延伸产业价值链,消除大企业核心技术“空洞化”隐患,促使品牌企业变成品牌产业,实现大中小企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集群集聚发展态势。
最后,建好载体,完善配套服务。
1,要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集约化要求、搞好产业规划和产业功能布局,整合资源,协调发展。
2,要注重强化产业组织及服务创新。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化网络,这样既能形成整体优势,又能建成发挥个体潜能的新型产业组织和产业服务体系。
3,要建设产业链招商服务体系。围绕优势产业,整合科研机构及其资源,构建产业链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等,积极引进或建好采购促进中心和第三方质量认证机构,推动跨境采购本地化,并大力发展与产业链相配套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链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4,要针对不同产业用活链招商。如:工程机械、交通设备等制造产业应利用终端产品和核心产品优势,吸引配套企业投资落户;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应立足自身优势,以组团式吸引投入;资源性和服务性产业应立足于引进优质企业或项目等。
㈤ 全产业链视域下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谁来帮忙解析一下!!
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摘 要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企业面临着与世界各国企业共同竞争的巨大挑战。如何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所处环境、现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从企业生产上、销售上和具体操作流程上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同时,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于是在国际贸易中开始出现绿色壁垒等新型非关税壁垒。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本文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就是解决外贸企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中国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 环境研究 经济发展 目录: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具体表现……………..1 (二)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 (三)相关焦点内容的探讨………………………………….3 (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5 (五)切实制定好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贸易………………6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愈是改革开放较早的行业,发展就愈快。中国加入WTO,从改革开放的逻辑上讲,可以借助外资和外在的推动力,促进改革进1步发展,突破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经过了13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实现了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目标。中国成功“入世”,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加入WTO后,不仅我国涉外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贸易现状和环境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与此同时,由于世界各种重要资源日益减少,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面对这些变化我国的外贸企业就需要应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再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多轮淘汰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是许多国内企业迫切想要解决的课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中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具体表现。国内外研究认为对外贸易可持续包括贸易的公平性和贸易的发展性" 强调贸易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并把可持续作为对外贸易的限定和保证,但并没有设定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具体表现"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性思考本文认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准是贸易的发展应建立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贸易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还应包括对外贸易不能造成出口贫困增长不能导致民族工业的衰落,贸易壁垒被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和范围之内"这些都与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一是绿色贸易成为贸易的主要基调。二是关注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外贸管制的主要内容。 三是国际绿色贸易管理体制形成。四是国内’国际环境贸易政策协调一。五是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唯一壁垒形式。(二)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已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但从可持续贸易的角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 对外贸易给我国国内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环境保护对外贸易一度给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部地区有加剧的趋势对一些出口产品的盲目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发菜’甘草的出口失控导致我国近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 对一些出口型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导致严重的资源破坏和地质灾害土法选炼及。五小项目盲目开发高污染的产品出口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在进口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监管"造成对我国环境的污染一些不法之徒以兜售资源性废旧物质为名将电子垃圾’医药垃圾’塑料垃圾甚至生活垃圾转移至我国"这些进口废旧物资极易造成污染。 我国环境管制措施相对宽松导致出现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这些产业包括石棉’铸造’有色冶金、化工、医药、纸浆生产等据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属污染型的占(其中高污染型占)(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使一些跨国公司不愿在我国投资, 我国引进外资"技术"设备缺乏环境意识导致有害环境的技术设备产品向我国转移!沈阳某合资。企业引进早已被外国废弃的工艺导致车间空气中的汞浓度超标几十倍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 二 我国产品出口受到来自国外环境保护的强烈挑战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出口商品结构和档次仍比较落后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与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严峻考验。可以说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已经或即将受到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影响!,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如纺织、机电、陶瓷等受到挑战。以纺织为例近年来国外针对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印花、染色和技术整理等工艺中使用化学物质的要求日益严格典型的如德国公布了 种禁用染料清单#其中我国正在使用的染料中有种( 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到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等国家,近年来随着这些国家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我国的许多产品因达不到有关国家的环境要求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如欧盟就曾以我国禽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有害微生物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中国禽肉向欧盟出口。 各国为保护环境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环境法规给我国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以机电产品为例目前国外针对机电产品的环保法规主要有防止空气污染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电磁污染防治法规等。欧美、日本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其环保法规也是世界上最严格最完善的,其中有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包括排污量限制、可回收率等众多方面这些条款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少限制和困难。各国推行严格的环境标准实行绿色包装“绿色检疫”生态标签及环境标志制度,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重大影响!,如美国就曾规定所有未经处理高温熏蒸或防护剂处理的木制包装一律不得进入美国这影响到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三)相关焦点内容的探讨。 一 关于环境成本内生化从理论上讲环境成本内生化是解决环境问题以及协调贸易与环境发展进而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途径,但环境成本内生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环境成本内生化只能解决一部分国内的局部的环境问题,大部分环境问题还需要采取其他办法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全球性,跨境转移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内生化必须首先解决环境资源定价、产权界定和政治失灵的问题,这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有些环境资源水"大气"臭氧层等的价格确定起来非常困难等等。 二 关于严格的环境标准是否损伤竞争力,环境标准高的国家认为环境标准低的国家构成(生态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其实环境标准与竞争力问题似乎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么严重。原因有三:一是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已逐渐让位于非价格竞争;二是心理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似乎要超过实际的影响,即使在环境标准比较高的美国其环境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也很小;三是绿色产品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对于企业来说优良的环境记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协调各国的环境标准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特别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在环境标准最终趋同的总原则下允许发展中国家分阶段逐步推进。 三 关于贸易限制措施的使用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在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贸易活动加剧了自然环境的退化,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可以使用贸易限制措施’。而自由贸易主义者认为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而不是贸易活动反对为了环境保护而使用贸易限制措施,认为这将增加社会成本,对于这个问题最优的政策应当是针对污染源的环境政策着力解决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当然由于某些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外溢性的特点善意的贸易限制措施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 关于贸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本文认为贸易的环境效应可分解为四部分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收入效应和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使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对污染产业进行重新分配将污染问题从在清洁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到比较劣势的国家,规模效应反映出国际贸易促进了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收入效应是指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洁净环境的偏好增加愿意支付更多的钱购买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生产的产品国家也会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与法规使生经贸论坛,单位产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下降,促使环境改善。技术效应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可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促使国内生产改进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有利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贸易活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是四种效应之和, 当影响呈现出正的效应时贸易改善环境当影响呈现出负的效应时,贸易导致环境退化或恶化。 五 关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可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付出成本!,包括技术成本管理、成本制度成本机会成本等等,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选择’。根据(库茨涅兹曲线), 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传统发展模式的成本低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只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收益率低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收益率,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成为中国的现实选择, 但是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从长远看,实现贸易与环境的最佳协调,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我国外贸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非持续性,同时也体现出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对外贸的影响呈不断强化趋势,从根本上说,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比较完善且符合国际惯例的环境措施法律制度。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正视环境措施对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环境措施的贸易影响纳入环境立法中加以考虑,既要注意发挥环境措施对贸易的合理限制作用,又要使环境措施不至于成为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二是不断完善环境措施法律制度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为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主要包括将环境保护引入经贸法律体系,如在引进外资时,应按污染程度而非简单的投资额建立投资审批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技术法规体系,强化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管制措施加强卫生检疫及产品包装方面的立法。建立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包装制度积极鼓励环境自愿性措施的使用,完善环境标志制度等等。 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制度, 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为了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普遍实行(绿色税收)制度,开征的税种包括污染物排放税+污染产品税和生态补偿税’。我国应在税制设计和税收立法方面强化环保意识,增设环保税种深化税制改革,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二 应绿色贸易潮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对外贸易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才能更好地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一是要积极顺应绿色贸易的潮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采用清洁工艺,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二是积极鼓励对国际标准的采用,国际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尽管它是自愿采用的,但自颁布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只要企业获得相关国际标准认证,就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不受任何非关税的阻拦。三是实施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到营销的绿色一体化。 四是要对主要国家行业和产品的绿色壁垒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寻求对策,对于其中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合理要求,要通过提高本国产品品质,尽量满足对方。五是要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使我国出口贸易向节约原料节约资源的(绿色结构型)发展,鼓励和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及可实现资源替代的产品出口,出口产品的开发重点应放在绿色产品环保技术与食品环境标志产品三类产品上,并使绿色食品的出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导向型产品。同时,为了保护我国人民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应根据和有关多边环境协议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绿色防范体系。 三 积极探索环境成本内生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环境成本包括开采生产运输使用以及回收和处理商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费用’。环境成本内生化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包括环境成本’,其途径有三:一是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的定价;二是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根据科斯的产权理论,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为污染者受害者或第三者都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践证明,环境成本内生化对于解决一些局部的地区性的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制定合适的环境政策措施’,最优的环境政策应该是直接针对污染源征收环境税,同时,要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它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维!,可以把贸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符合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四 加强对外贸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可以解决环境政策制定方面的免费搭车和囚徒的困境问题有利于解决全球性及跨境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国内环境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失灵问题三是由于有些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外溢性的特点,如全球变暖等一国的环境问题会影响到相邻的国家,解决这类环境问题,国际合作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我赞同有些学者的观点:国际社会应成立一个多边的、权威的世界环境组织。一方面为在环境领域进行国际合作,协调各国环境政策,促进环境成本进一步内生化,全面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组织基础;另一方面与一起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解决贸易与环境方面的争端使贸易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五 切实制定好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三:一是进出口发展战略, 进口方面要积极鼓励引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与设备,坚决禁止严重污染环境产品和国外淘汰的不利于环境的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止危害公民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出口方面应鼓励重视环境标志产品的开发积极争取国际相互认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环境标志,认真研究绿色包装发展趋势花大力气建立出口产品的绿色包装体系。二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时必须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到具有重大影响的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如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等)必要时可要求跨国公司采取母国环境标准并向中国政府提交年度环保报告。三是绿化进出口关税战略,一方面国内应对进口关税进行调整和完善实现进口关税绿化,如对进口之后会给消费或生产,包括产品本身和有关包装带来污染的产品如农药、化肥提高进口关税大幅度降低林产品和矿品的进口关税等等);另一方面从环境角度考虑征收的出口关税应当把重点放在那些污染严重行业,如造纸、冶金的出口产品上。参考文献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红斌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颜世——环境浪潮与中国对策。世界知识出版社李伟芳——保护我们的环境投资贸易新课题。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传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㈥ 外资在干什么,国内资本该干什么
就当前中国改革局势及投资机遇发表了演讲,现将部分的内容选编整理如下。希朋友们多提意见] 自去年四、五月份以来,金融界、投行界人士普遍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大量海外资本进入国内,四处找机会投资,不管资本市场还是产业领域,都注入了大量的战略投资。然而,很多国内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却不知所措,不知投向何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大量的海外资本或明或暗进入中国,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海外的私募基金开始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从一些具体的投资项目来看,海外资本把对产业的投资和未来资本市场的收益预期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预期看的非常清楚:什么是时机,什么是控制,什么是策略,什么是回报。那么今后几年,中国到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发展机遇呢? 今天,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政府和企业界的朋友聚集这里,我想,无论从你们所供职的机构,还是从你们自身的发展,都想知道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第一,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技术与智力资源要素已开始向中国转移。其中蕴藏着很多发展机遇。 这个问题,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今后五、六年,发展变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劳动密集型向产业密集和技术密集转换。应当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优势所支撑的盈利模式已非常脆弱,价格撕杀已刺破皮肉,触及到内骨了。所以,以产业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为特征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已悄悄地开始。 有这样一个说法,发达国家对本国高端技术进行封锁,不让到中国来。对这种说法怎么看待,我认为只是表象,不是根本问题。不妨做个假设:如果你是一个企业,你掌握某一个核心技术,而中国有非常好的盈利机会,你的国家不让你来,能挡的住吗?挡不住。西方企业的核心技术不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转移的条件还不具备,并不是政府阻止他们。当初,日本不就是这样子吗?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大量技术就流过去了。下一阶段,国际上一些核心技术要素、人力要素必然会向中国流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 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的特征是:劳动者不需要动多少脑筋,让你怎么做你做就行了。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和预期消费市场,所以,中国产业发展的劳动密集特征,在美国、在欧洲永远不能出现的现象。象浙江,很多企业扎堆,产业密集效应很明显。“产业密集”靠什么要素支撑呢?第一,有持续不断的廉价劳动力;第二,不断加剧的行业性产业依赖----国际市场对中国已经产生依赖。这个发展机遇是中国独有的,即使让历史再倒退几十年,欧美也不会有这样的条件。 为什么中国现在这么令人可怕呢?因为全球市场对中国已产生依赖。而核心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及高端劳动力必然会向中国转移,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生产企业追求低成本的必然选择,这就是发展机遇。因此,中国的民间资本就可以和一些外资进行联盟。国内不少企业技术含量虽然很低,但产业链比较完整,生产运行的成本很低,因此可以与外资形成投资联盟,可以吸引国际行业巨头“加盟”。中国政府的经济部门、高层官员,要看到国内很多地域的产业聚集效应是很厉害的。比如义乌大市场,国内外有头有脸的生产企业都到义乌开窗口设点,销售链直接连接到世界各地。同一行业的人都在这里聚集,这样销售成本就低了,我们从产业的角度要看到这一特征。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低劳动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很多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企业,产品出厂时是一分一分在压价。如果还是靠廉价劳动力作为武器的话,那就会自己把自己的路断掉。我们还要看到,中国市场最大的吸引力是源源不断的不同层次的成熟消费者,中国潜在的购买力不可估量,十三亿人口的基数中不断产生成熟的消费者。中国人的消费总量才是最大的吸引力,投资机会就在于如何满足中国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国际资本正是看到这点而来的,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仅是即期消费,还有预期消费。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资本市场投资机遇多多。可是中国大量的民间资本面对资本市场一时找不到感觉,把握不住深浅。 今年以来,我发现国际投行用出吃奶的劲要挤进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比如,大摩的CEO,最近半年来最专注的一件事情,是要中国政府核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牌照,听说大摩最近加紧公关中国高层。资本市场现在的投资机遇非常多,但我们很多人不了解里面的游戏规则和投资法则。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不知道资本市场到底如何运作。好不容易选个投资项目,一投资就砸。民营企业家有大量资金,是直投还是间接投,是单个投还是合伙投,收益率预期是多长时间等等,都大有学问和技巧。中国资本市场缺乏职业化的服务机能,缺乏良好的投资信用环境。而国际投行背后大都有一个持久跟进的投资服务团队,而中国的投资者是跟着感觉走,是单打独斗,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机制。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有两大投资机会:一是战略性参股有长远前景且目前资产质量较好的上市公司。比如很多QFII和游资已进入中国股市,也许有一天,他们会站出来对上市公司的高层人士和决策层拥有话语权或决策权;二是风险投资,催生未来的上市公司。现在中国风险投资机会非常多,但法制不建全。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是:今后几年会有大量的海外私募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日趋活跃。私募基金投资项目的选择,首先是看人,看创业者团队是不是做事情的,是否是有吸引力的管理团队,能不能和国际投行进行有信用的沟通合作。如果投资者善于集结投资联盟,意味着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产权结构,大家都会共同想办法把事情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再介绍一下国际的投资机构对华投资的一些策略和投资的动向。 虽然国际上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比较多,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环境他们的投资策略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很多海外资本投资入股中国有前景的企业,有两个明显的动机:一是投入资本和管理,做好一个企业,然后推动其到海外上市;二是期待二、三年后在中国股市上市。也就是说,现在不少外资正在埋头为中国股市具备融资功能后的推动企业上市做准备。中国股市大概还需要两年才会有比较强的融资能力。那么二、三年以后呢,今天的风险投资涉及的企业已经差不多做熟了,可以上市了,到那时就会有大量的溢价收益。海外资本一直在寻找有持久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包括国有和私人公司。对于欲进入国有企业的外国投资公司来说,他首先考虑到的是你的不良资产要清理掉,而国家是想把包袱甩出去,比如说银行改革,国家就是想把国内的长期包袱甩到国际市场上去,外国的投资者也不傻,你要想甩掉,我就要求你的不良资产率要达到多少。好,你要求我不良资产率也行,我可以玩猫腻,你看我的不良资产率下降,但是隐性不良资产率还是非常大,而且我们还会不断的制造不良资产,我反正是要把这个包袱甩出去。这就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拉锯”时间太长的原因。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外资机构投资入主中国国有企业,主要是看中国有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对资源的控制。机会在哪里呢?国家控制的这些产业、这些企业,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市场化,若等到几年后完全放开的时候再来接盘就不容易了,成本会很大。所以,还不如现在趁早就进去,不等到你放手的时候,他就已经有控制权了,这是他对国有企业投资的策略。他还可以拉民营企业并肩作战,这就看你是否有好的团队。 下一步,很多的外国公司,会进入到国家的主要控制企业,比如电力、石化,金融业现在已经开始进了。那么对于电力和石化,外国投资者也在看,也在等机会。 还要看到“期货市场”有很大的投资机遇,当然风险也很大。“期货”说到底就一个字:炒。比如炒期货,炒货币,炒石油,炒国债,炒原材料,炒黄金,再说不好听的,炒空气。连空气都会炒,怎么炒呢,空买空卖。中国现在是有节制放开,今后炒作资金会越来越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量的民间资本怎么来配合,你配合不好就把你炒进去了,你不炒吧,又眼红。
㈦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有什么区别
1. 就待遇来讲,当然是外企最好。1994年我在广西某上市公司的待遇是年薪1万二左回右,后来在湖北答某电力工程公司,如果在本部不出差,年薪1.8万左右,但是福利比较高,每年的养老保险、公积金、医疗的个人账户有5000元左右。
2.目前在外企的待遇大约是每年8-10万。也有养老保险和公积金等。
3.国企只有当官的才能出差坐飞机睡软卧,民企只要老板同意就能坐飞机睡软卧,外企大家都能坐飞机睡软卧。
㈧ 请问现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以哪些行业的居多另外在国外的中资企业,以哪些行业的居多
外资并购需要产业预警 近两年,强大的外资并购在我国境内攻城掠地,一系列大动作令人目不暇接。据统计,在中国已放开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有外资参与。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就饮料行业而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雷霆之势杀入中国,数年之间,中国8家最大的饮料厂有7家落马,几乎全军覆没。北冰洋、天府可乐等当时名噪一时的民族品牌如今已销声匿迹。如果仔细研究当年“水淹七军”的过程,不难发现当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合资和收购后“雪藏”该品牌。这样的并购模式在其它行业也屡见不鲜。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提供的一份“饮料制造业外资并购新动向”的报告中分析指出,之所以出现外资大量收购中国龙头企业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全球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的一些行业领先公司把扩张触角伸向市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以“品牌+资本”的方式实现快速扩张,将加工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二是跨国公司的利益驱使。由于对高额回报的追求,跨国公司热衷于选择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率高的行业,选取行业中前几名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更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把潜在竞争对手扼杀在襁褓中;三是中国相对宽松的招商引资政策为跨国公司创造了机会。中国打开外资进入的闸门是希望利用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借助国际并购热潮,促进外资参与国企的重组改造,盘活国企存量资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整合。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副作用,使跨国公司趁机而入,抢占优质资源;四是中资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许多国内的行业龙头为快速扩张、打败竞争对手,急需获取大量资金和技术,而不惜放弃控股权,找个“外国婆婆”。
郭永新告诉记者,外资的这种“斩首式”并购对中国产业伤害极大。一方面会导致国内企业丧失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跨国公司会利用其资金和品牌实力挤压行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改变行业标准、市场标准以满足跨国公司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控股地位逐步渗透自己的品牌,将民族品牌安排在低档产品上进行“软消化”,或者弃之不用。此外,跨国公司还有可能利用其市场影响力,操控原料收购价格,挤压上下游企业,从而破坏产业链生态环境。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的四个暗示
郭永新认为,此次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并没有外界议论的那么复杂,“贸易保护主义”、“外资政策变化”、“可口可乐阴谋论”等说法都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
从国际范围内看,可口可乐一直在全球陆续收购果汁、饮用水和其它非碳酸饮料生产商,却在异国监管机构那里屡遭惨败。1999年,可口可乐试图收购Orangina,法国政府阻止了其从Pernod-Ricard手中收购这个畅销品牌。
同年,可口可乐收购吉百利在美国、法国和南非以外市场软饮料业务的计划,在欧洲再次遭到强烈抵制,原因是人们担心这样将使可口可乐主宰各国的本地软饮料市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反垄断法》出台不到一年的背景下,为防止果汁产业链受损,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在意料之中。
郭永新还表示,虽然果汁饮料市场并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但是由于其产业的特殊性,涉及大量农民利益,与国计民生有关,又鉴于可口可乐在国际上的品牌地位,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将成为《反垄断法》实施的一座里程碑。其中也暗示了四大趋势。
第一,产业安全将成反垄断审查的考虑内容。产业的成长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成长,二是品牌、技术以及营销网络的积淀。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在产业中数量有限、作用突出,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源,必将影响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产业布局。所以,商务部此次否决收购,最高兴的应该是汇源的业内同仁。
第二,外资斩首式并购在中国将更困难。近年来,我国对外资的限制性政策越来越少,开放程度加大,但是对外资的管理日益加强,一些“超国民待遇”也越来越少。引进外资不再盲目地注重数量,而是更加关注质量和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重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因此,跨国公司打算像以前通过收购龙头企业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做法无论是在民意上还是在法律上都将很难被认同。跨国公司也需要转变观念,以多赢的方式与中资企业合作。
第三,保护农民利益至关重要。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还释放出一个信息,即农民利益要受到特别保护。“三农”产业是中国的民生产业,汇源也正是基于此,才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源,果农利益将难以得到足够保护。
第四,民族品牌发展需突破瓶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无论是市场竞争、资金、技术、管理、创新、产业链等诸多方面都面临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依赖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从历史经验看,这条路也并不好走。《反垄断法》的出台让并购难度加大。因此,民营企业要做大品牌,必须自我创新,突破瓶颈,积极寻求国内资本的支持。
维护产业安全的三条建议
为更好地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地发展,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产业安全处陆薇博士对规范外资并购、维护产业安全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政府应严格按《反垄断法》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法律,使外资并购更加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外资并购中垄断状态认定、对行业竞争影响等方面的论证研究,培训、帮助有发展潜力的内资企业掌握一些反并购技巧,采取有效防御机制。二是加强产业安全监测预警,建立龙头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和外资并购案例库,分析、判断产业发展走势,关注产业集中度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产业保护工作前置化,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制定应对预案。三是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完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在政策、资金、税收等各方面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通过轻工业振兴规划,利用3年调整期,加强民族品牌的发展和创新,扶持我国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㈨ 外资是否已经掌控新媒体产业链
我国政府复高度重视数字媒体制产业发展,将数字媒体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文化发展纲要,并作为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以推动。目前国内仅有北京国家新媒体产业园已经开始运营,成都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及黑龙江数字新媒体产业园目前正在筹备建设阶段。数字新媒体产业前景一片光明,必将成为类来媒体主流。
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产业竞争等角度分析,中国数字媒体产业未来5年还将保持33.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大大高于媒体产业和互联网市场的发展速度。中国数字媒体从业企业数量有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以国有及控股企业为主。在数字内容策划、数字内容制作等细分市场,民营及合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数字媒体产业的政策性进入壁垒正逐渐减弱,建立数字新媒体产业园、数字新媒体联盟会在整个产业中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