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需要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支撑中国经历未来发展的五大驱动力分别是什么
一、去产能,促进供求新平衡。
无效供给的“减”,换来有效供给的“加”。“钢铁行业受益于国家去产能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面取缔地条钢,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合规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文兼武表示。
二、去库存,城镇化以人为本。
去库存不只是卖房子,还要顺应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将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3.7%,降幅比上月末扩大0.4个百分点。
三、去杠杆,引导资金进实体。
实现高质量发展,去杠杆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而是有保有压,让实体经济沐浴更多阳光雨露。“今年银行对我们的总授信额度增加30%,公司上下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江苏骠马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季松林说。
四、降成本,转型步伐更轻快。
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今年,减税降费“红包”一波接一波,全年减轻社会负担超万亿元。1—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同比各减少0.26元、0.25元。
五、补短板,日子越来越舒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短板加速补上。1—11月,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6%、23.3%和16.6%,快于全部投资16.4、16.1和9.4个百分点。
(1)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扩展阅读:
基本路径是:
坚持以新技术为驱动。聚焦前沿技术,打破转化壁垒,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以新组织为主体。推动各类创新组织、创新企业迅速成长,培育扶持一批独角兽企业,聚集一批新经济领域高端领军人才。
坚持以新产业为支撑。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工艺流程、产业场景、创意设计和生产要素组合再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新经济聚集区。
坚持以新业态为引擎。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联网+”创新联盟,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精准医疗、互联网教育、IP经济等新业态。
坚持以新模式为突破。加速发展平台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引入共享经济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
“五新”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表现形式,新技术、新组织是驱动力量,共同构成集成、协调、系统的新经济发展路径。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明确新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2. 你觉得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当然是创新了因为电影产业也要,有的创新还有就是抓朱光大消费者的视角,看看他们喜欢看什么然后,你就拍什么样的电影或者是激发大家一些情感的电影。
3. 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什么
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应用,以及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
4. 经济新常态下认为那些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经济正在寻求向新常态过渡的新动力。只要新动力找到,向新常态平稳过渡就基本无忧。长期以来,很多人根据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原理,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反复在增加出口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只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大发动机”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本发展理论(或“五人理论”,即满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分工安置人),对经济发展动力的新概括。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与新一届领导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结构调整、强化创新驱动(简言之,改革、转型、创新)是基本吻合的。
制度变革即制度改革,这里的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则、政府等组织、市场机制、宏观政策等有形制度、文化制度等无形制度,以及各种制度的实施机制。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区域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消费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升级)等。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和信息化等。要素升级与要素投入有区别,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升级则是技术、人力资本等要素的质的提升。
5.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发展壮大新动能”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智能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当今中国,“新”字当头。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风起云涌,经济新风扑面而来。从飞驰穿梭的高速铁路到人工智能的制造工厂,从挥舞指尖的移动支付到“扫码就走”的共享出行,从足不出户的外卖美食到自动买单的“无人超市”……新技术引爆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活力,新模式拓宽新路径,新消费缔造新变革。新兴经济发展的“进度条”不断加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蓬勃动力。
6. 行业的发展动力有哪些
中国的经济数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质疑,英国《金融时报》载文指出,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切实存在。在未来几年,8%到10%的实际增长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文章认为,在微观层面上,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确实存在,而且还造就了全新的企业和行业。数以千万计的人口现在越过了温饱线,第一次有了可以随意使用的可支配收入。他们正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行使这种权力,例如,他们能够选择三种不同的大米,不像以前那样只有一种可选。 从全国层面来看,消费者需求也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受出口导向型活动驱动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低成本制造中心。它已经享受到了直接投资带来的好处。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建立新工厂和基础设施,生产产品满足全球的需求。国内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让中国经受住美国或其它国家偶尔经济放缓的冲击。 文章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其重要性也是双重的。在微观层面,这些改革措施正在创造向一些公司投资的机遇。其中有些公司是我们以前不可能涉足的——确切说,就是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尽管第一批进入市场的公司一般都是规模最大、以前由国家掌控的银行,它们在质量和特性方面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话说回来,它们的标价相当具有吸引力。
7. 什么事产业转型的内在动力。
首先是推进城市空间转型升级。促进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转变,形成布局合回理、规范有答序、高效畅通、生态宜居、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秩序。
其次是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实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依托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进一步把握产业关联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树立全域发展理念,突出规划衔接、项目支撑,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提高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