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京开幕
易车北京报道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开幕。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魏岚德博士(Dr.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开幕式致辞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开幕式上致辞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表示:“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与清华美院建立的创新基地三年来硕果累累。我们为创新基地为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保护做出的开创性、引领行业的杰出贡献骄傲与自豪。创新基地的探索完美阐释了BMW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以‘赋能’为手段,以‘创造共享价值’为目标的理念。自‘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发起以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发挥BMW的品牌影响力,嫁接‘联结’利益相关方和本土社会的桥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教授本次展览历时三天,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从11月14日至16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该展览邀请了由创新基地历年来培养的17位非遗传承人,展示了近250件以“非遗走入现代生活”为理念指导设计开发的非遗文创品,包括蓝印花布、湘绣、彝族服饰等。
成果展还展示了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该车由宝马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领衔的清华美院设计团队合作,研发历时12个月,继2019年成都车展发布后,首次亮相北京。该车以中华传统美学中对“奢华”的理解与运用,将宝马精湛百年造车技艺与中国传统文化象征元素相融合,在豪华品牌宝马的旗舰车型中,完美诠释了“东方大美,近雅唯和,臻于至善”的中华美学思想,是新时代美学价值的典范。
整车设计选取汉代玉环纹样、霁蓝瓷、降真香等中国文化象征元素,并结合刺绣、大漆、螺钿等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用创新思维展现出宝马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新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是东西方文化互融共生的典型代表,是宝马向中国文化致敬的一种独特方式。正如鲁晓波教授指出的,“我们并非在复制过去,而是用创新的思想,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科学、以及艺术本身各种形式的融合中,寻求和谐与统一。”在为社会各界展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创新思维的同时,该车的开发思路体完美体现了BMW与利益相关方“创造共享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雷教授带领清华美院设计团队介绍新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设计理念及工艺今年,基于宝马与清华美院前三年合作的成功经验,创新基地全新升级。在“BMW中国文化之旅”海南探访活动中,共有5位非遗传承人成功选入创新基地,清华美院的教授将作为设计师,携手传承人以“研培+艺术设计+产业”有机结合的方式,推动非遗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目前,5位非遗传承人已顺利完成在创新基地的研修课程,将与设计师共同设计并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产品,预计于2020年3月面向社会发布。
新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同时,“BMW中国文化之旅”携手知名旅游网站马蜂窝,连续四年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攻略,继续探索“非遗+旅游”的跨界融合。今年,继成功推出四川、湖南和玉树三个目的地的非遗主题旅游攻略后,《BMW中国文化之旅海南旅游攻略》正式上线。
㈡ 中国非遗文旅产业联盟的介绍是什么
中国非遗文旅产业联盟是国家版权中国非遗保护传承项目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是在文化和旅游部主管非遗司局和中国非遗产保护中心及国家版权局北京国优文化艺术中心北京非遗保护传承技艺测评中心指导下由全国各非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组成聚集联合共同体,旨在团结所有非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整合行业及国际资源,进行非遗产业的平台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全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产业创新,共同为中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依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落实教育部 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学计划,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抢救保护工作.制定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外交流与合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工作等。
㈢ 结合材料,作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非遗保护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华社南京9月26日路透社鼓动日本太鼓鬼,美丽的韩国长鼓,鼓...... 9月20日温暖中国24,在南通举行,江苏省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在韩国三大艺人的观众鼓合奏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除了中国戏曲,狂言日本,韩国唱剧,以及古代书法和珠算的表演。
全球化席卷亚洲当代文化是强大的西方文化面前,“哑巴”,“苍白的”,特别是对濒临灭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和韩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共同话题。
日本:文化艺术民族
关于文化,青木保日本文化厅,部长20日会议日本和韩国举行的说:“21世纪,文化,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流失失去生存。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文化的振兴东亚,日本和韩国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2001年,日本开发“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以及各种文化的推广策略。今年二月,日本也推出了在未来五年,政策“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揭示了当今文化艺术振兴的意义,那力量是国家的文化的力量,紧密结合文化与艺术经济,明确指出。 “文化与艺术国家”的目标。
政府为艺术和文化遗产保护年轻人的目光,人才培养和教育水平,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尊重传统,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氛围。日本狂言家庭和泉日本狂言家庭在南通21这个戏剧性的形式,与中国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曲目“秋江”,观众们耳目一新。主演和泉元弥说:“在日本,从事文化遗产”狂言师广受我出生在我家的社会尊重,学习的600年历史的历史狂言引以为傲。“
“狂言这样的古文化底蕴,也有不能被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因为不懂这么无聊的很多地方,我们只是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狂言有趣的地方。”和泉元弥频繁。“狂言师“身份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介绍狂言剧目风格和特点。 “虽然服装,语言是几百年前,但人们是相互关联的,超越时代。”
在日本,呓语,以家庭主要遗产。和泉元弥和他的两个姐妹开始了在约3岁的阶段,袁眯4岁的女儿也来到了中国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同台演出。他们认为,所有年龄在同一个阶段,人们更贴近观众。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责任,狂言是传播优秀文化数百年,而我们希望它继续流传下来。”元弥说。
韩国:
会想知道本届亚洲艺术节,韩国唱剧“清除”和丰富多彩的表演韩国中国观众体验到华丽的服饰和优美的韩国民间舞蹈团。
事实,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风靡,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对韩国传统服装,食品和传统津津乐道。戏里的“韩流”,让剧中的场景仁川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韩服和泡菜的外国游客喜欢购买的产品。
韩国文化和旅游部在艺术学院总监刘姨说,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于1997年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在1999年被“文化产业促进法“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政府已经成立了”阿里郎奖“等奖项,以鼓励那些谁取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位和个人的保护作出贡献。
据报道,韩国政府以国家认可的人生活补助发放,如韩国的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艺术家获得每月1500000韩元。 “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因为他们不了解,缺乏系统的了解,所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体验到童年,传统的韩服很漂亮,很优雅的乡村音乐,优秀的传统祖国上午骄傲的文化。“首尔国立大学,梨花大学,已开设了乡村音乐系,韩国国立国乐院的教育中心开设每周六,市民可以了解中国的音乐在这里免费。平台中国:让“过去”成了
财富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整个世界的未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消失。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增加投资的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以促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一年,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22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谁拥有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通过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付。
做的努力,“美国偶像”的传统艺能“返老还童”,同时也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白先勇先生策划的作家“牡丹亭”青春版,由青年演员帅气的外表,华丽的服装和时尚的舞蹈,让“阳春白雪”昆曲瞬间席卷了人们的热烈追捧。
在21世纪中,代表该国一个国家的魅力,提供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影响力之源文化的影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是让“过去”成为我们未来的财富。
㈣ 什么产业与多业态融合是体现文化产业园区复合功能的保障
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有些顺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发展势头良好;有些却经营不善,落寞离场。企业对园区的需求有什么变化?应怎样促进产业园区和基地的良性发展?
从外源推动转向内源驱动
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在探索政府政策与文化创意市场机制协同的作用方式时,由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更大程度上必须通过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加以扶持,表现在直接介入文创园区、街区等集聚区的建设与运营管理上。
具体到地方的文创产业及其园区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的定位乃至发展动力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的政策效应。从现实来看,近些年各地建设的大大小小上千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基于这种推动模式下的跨越式迈进,这些园区反映出来的泡沫现象也主要是基于这种外在的推动模式,导致动力不可持续性、扩张发展盲目性和运行机制低效性等问题。
因此,一些区域特别是先行发展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地方政府已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定位和政策导向的转换,进一步培育和强化市场机制及市场主体的作用,着眼于更大程度上激发市场活力和主体动力,从而逐步探索文创园区以内生动力为主的政府与市场协同驱动模式。
从园区建设转向园区运营
集聚或集群化发展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基本空间形式和组织形态,而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各自特色,大致可归为两种模式:一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各类经济主体自发集聚形成的产业群落,二是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园区建设形成的文创类产业园区,而后者是当今中国各地大力推进文创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模式。
近几年,各地规划建设的园区虽然规模和层次都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具有明确的空间地理边界、企业组织范围、产权边界、管理机构主体等。
空间、组织的有界性以及园区行为的主体性是这类园区的基本特性。在“政府政策+市场机制+园区机构+企业主体”共同构成的运行体系中,园区组织成为文创产业体系运行中的重要行为主体,而且在从园区建设进入园区运营优化发展阶段后,园区组织将成为集成产业群系统资源更为关键的因素,并在文创产业园区的潜在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推动作用。
一些文创产业先行发展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政策导向的着眼点上已在推进从园区建设向园区资源的整合、质量和功效的提升、市场化运营组织的培育等方面的转化,并且对园区运营机制模式的优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这种创新和探索的成效也已初步显现,涌现了一批典型的园区运营模式,如北京“尚8模式”、上海“德必模式”、深圳“灵狮模式”等。
从单一产业振兴转向融合发展
随着国内外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文创产业显现出更深层次的潜在功能,由此也促使人们对其融合发展方式及其功能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即文创产业的融合特性已使得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产业现象,而是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生发展范式。特别是由于它与科技融合而相得益彰,与传统产业融合而促使其新生活力和价值倍增,与新兴产业融合而促使其业态更放异彩,由此衍生出了文化科技类园区如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非遗文化产业类园区如深圳罗湖区梧桐山艺术小镇等。
此外,我国发达地区在先行发展文创产业的基础上,已在进一步强化创意经济时代融合发展的理念,特别是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了文创产业与旅游休闲、时尚服务、建筑装潢、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特色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这些趋势在文创园区内消化得更加明显,比如,梧桐山艺术小镇不仅积极发展非遗项目的研究与研发、展览展示、体验和交易的“政、产、学、研、销”专业平台,而且整合资源,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结合起来,积极倡导“非遗+科技”“非遗+旅游”的经营理念,立志打造成为深圳非遗产业开发的文化标杆。再如,2013年5月开园的深圳盐田国际创意港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成立之初就以“文化+电商”“学院+园区”融合为发展定位,开创了全国首个“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从多部门分业管理转向机构协同
文创产业日益显现出国民经济支柱和国家或区域软实力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文创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它实质是融合性的产业经济形态,除了文化、创意、科技等因素紧密融合外,几乎所有产业也都需要融入“创意”元素,从而“创意”生产也就成为各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在文创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各地主管文化、传媒、出版等部门的党委宣传部已成为地方领导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包括部分地方政府的相关行政或经济部门也对园区“齐抓共管”。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园区的成型,外延式扩张及外源式驱动的作用实效开始递减,这就需要培育形成系统协同机制激发内源性驱动的作用模式,以取代原有外源力量主导和简单叠加作用的体制机制模式。
因此,根据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特性,我国在文创产业不断探索发展的进程中,先期发展的许多地方已意识到以往传统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如今创意经济时代融合发展的范式,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为克服原有体制的弊端,在整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上积极进行创新探索,正在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管理协调体制的“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杭州模式”。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成立了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或协调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或类似机构负责承担日常统一管理协调工作。所不同的是,各地主要责任部门的任务分工及协调机制存在差异。
(前瞻产业研究院,专业产业园区规划机构。)
㈤ 丹寨“又双叒叕”真的火了吗
10月17日至25日,历时一个多星期的中国丹寨非遗周将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万达小镇隆重举办。
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贵州十万大山深处的丹寨汇集了苗侗等近21个少数民族聚居,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据不完全统计,丹寨县全县范围内纳入非遗名录的项目多达145项,包含贵州省级非遗21项、国家级非遗7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非遗之乡,其中蜡染、古法造纸、卡拉鸟笼等传统非遗技艺更是驰名中外。
㈥ 非物质文化遗产米粮囤高跷,优秀民间艺术该如何传承下去呢
主要是从小选好苗子,从小培养,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㈦ 试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1.从根源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团或个人的创造,面向该集团并世代流传,它反映了这个团体的期望,是代表这个团体文化和社会个性的恰当的表达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了民众集体生活,并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尤其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的、野史的、活态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弥补官方历史之类正史典籍的不足、遗漏或讳饰,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
当今世界面临着丧失文化多样性的严重威胁,例如1970年代全世界还通用8000多种语言,但是现在仅存6000多种,而且这其中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工具的冲击下正处于快速消亡中。这再次提醒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承价值中的文化多样性价值,充分重视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因此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潜在威胁下,确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就是每一个民族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和保存的生动有效的手段、工具和载体,能够很好地将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代人这些活生生的载体上,从而造就一个有独特文化个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
㈧ 如何与旅游结合结合打造"非遗特色小镇
1、非遗产业与特色小镇的联姻
特色小镇在国内缘起于浙江,浙江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为企业搭建新平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样板。所以,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的发展空间平台,产业是其核心要素。如此,依托于特色产业而造就的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色”与“产业”。
譬如,杭州市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为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并结合杭州市“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定位,增加了文化创意产业,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以及地域特色产业。
非遗作为一个区域或族群的名片,天然具备成为特色小镇的“特”字来源,而且以非遗为核心打造一个文化产业链条也完全有可能。例如浙江的黄酒小镇、贵州的茅台小镇,其实都是以酿酒技艺类的非遗作为核心,进而将产业链条延伸至旅游、文创等范畴。
2、非遗小镇的营造逻辑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的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在方塘智库看来,但凡空间营造,基础或深厚,或较薄弱。非遗特色小镇的营造也不外如是,一是在原有建制镇或产业园区的基础之上的升级,二为以非遗为内容的重新营造。
其一,原有小镇的升级。在2016年住建部发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127个特色小镇均为建制镇。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此前表示,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有条件的镇更好地发展。
其二,打造新的非遗特色小镇。在当下的国内外文旅产业中,影视IP主题型的文旅小镇遍地开花,依托影视拍摄地、影视人物、影视场景、动漫等IP元素,结合旅游产业,从而形成特定效应的主题小镇。以非遗为内容的空间重新营造,依托于特色小镇这样的平台,其实质是整合在地的文旅资源,从而构建一个综合性服务型平台,这也是非遗空间化的中国模式。如此,就牵涉到特色小镇选址的问题,以及如何再造的问题。
3、非遗小镇的启示与国际化表达
特色小镇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有益探索,在国内属于新的实践,生长于中国本土市场,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物。以非遗为内容的特色小镇的营造无论是在建制镇的基础之上,还是启用闲置土地资产以非遗产业充实这方面,以及在特色小镇营造中非遗产业的单一与多源,其实都没有离开“特色”二字,这是对于非遗多重价值的信任,优质内容从来不缺市场,否则非遗的产业化无从谈起。
作为非遗小镇,本身的特性既包含“无产业不小镇”的营造逻辑,这使得规模化的非遗产业成为必然前提,又包含宜居的特性,这就要吸纳非遗全产业链从业者的参与,包括非遗传承人、设计人员以及各类相关机构、企业等。
作为配置全球资源的平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合、升级与对外表达,才是非遗小镇的价值所在。那么,在大文旅时代,非遗作为嵌合在社会文化当中的重要符号元素,其文化价值自不待言,当其见证产业化并以特色小镇为载体,何以与国际文旅产业对话?
非遗中国的逻辑
中国之美,非遗发现。方塘智库“非遗中国的逻辑”系列,致力于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散布于中国大地上“最安静的风景,最沉默的文明”的寻访和思辨,寻找中国文化的基因,表达中国故事的灵魂。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特色小镇“产业研究+规划+落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