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何说文创产业成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9月17日落幕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上获悉,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增速已高于同期GDP的增速,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创产业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再生的新引擎。
我们逐渐步入了从移动互联网向智能互联网演进的新互联网时代,一方面需要注重数字化创新,运用科技力量撬动文化新动能,另一方面,做好跨界融合,培育泛娱乐、全产业链、多领域的文化企业品牌,助推中国文化品牌走向海外,影响全球文化的格局。
㈡ 十三五构建产业新体系要把握什么原则
(一)坚持创新驱动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我国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战略支点,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包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走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道路。
(二)坚持绿色低碳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的关键举措。近年来,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潮流。无论是从顺应国际大势看,还是从破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适应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期盼看,绿色低碳都是必然选择。我国产业发展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工业生产能效、水效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生态文明的产业发展道路。
(三)坚持两化融合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有效途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的渗透融合,不仅使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也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产业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融合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还有巨大潜力。必须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走两化融合的产业发展道路。
(四)坚持结构优化
调结构、促升级始终是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严重、区域发展同质化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质量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消费需求、新的装备需求、新的服务需求、新的安全保障需求,又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跃升,持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空间布局,走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新路。
(五)坚持开放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要发展壮大,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依靠低成本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所获得的全球化红利日趋弱化,推动产业、市场、资本和能源资源开放合作,实现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发展,已经成为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用全球视野配置产业链和空间分布,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在优进优出中实现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提升,走开放合作的产业发展道路。
(六)坚持人才为本
人才是构建产业新体系的骨干力量,产业强国一定是人才强国。美国之所以成为最富创造力的制造强国,与其培养并广泛吸纳了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直接相关。具有工匠品质的“德国制造”,也与其培养的众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密不可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我国不仅缺乏能够适应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还缺少优秀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必须把人才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和吸引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队伍,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走人才引领的产业发展道路。
㈢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 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句话谁说的
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旅游业提出的要求是:一、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对旅游业而言,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出现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散客化与自助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总体市场空间很大。二、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对旅游业而言,旅游投资是我国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旅游投资也亟须转型。需要从调整优化旅游供给结构着眼,从旅游产品升级入手,创新旅游投资方式,创意开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以适应乃至引领旅游消费需求;需要克服所有制歧视,消除旅游投资障碍,降低旅游投资门槛,推动旅游投资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需要警惕与防止旅游投资的异化,避免因片面强调上大项目,而使旅游投资变成房地产的障眼法。三、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对旅游业而言,随着国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币持续增值,出境旅游市场还将持续扩大。同时,中国企业境外旅游投资也开始发展。尽管出境旅游对于国际旅游市场以及国际经济发展是一个积极贡献,但对国家而言,入境旅游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影响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拓展入境旅游市场仍然应是今后旅游工作重点,需要加大中国旅游品牌的国际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影响力,并不断创新推出新的入境旅游产品,创新国际营销内容与方式,提升国际营销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四、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对旅游业而言,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换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入,旅游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发展趋势,旅游供给将不断适应和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供给的生产者与提供者,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旅游供给结构,并通过创新引领旅游消费风尚。融合发展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合发展不仅是旅游业内相关要素的融合,还包括跨业跨界的融合;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也为其它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路径、新的机遇。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不仅会创新产生许多旅游新业态,也会改变传统旅游企业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不同所有制不同业态的旅游资产将进一步整合,大型旅游集团将进一步发展,并充分发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智能化、专业化、品质化、特色化是旅游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对旅游业而言,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行业市场化程度高,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地位不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旅游人才难培养易流失,影响旅游企业效益。随着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升级,低人力成本下的低价格竞争模式将难以为继,创新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撑,旅游人才不足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必须在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这个基础性工作上有创新性突破,依靠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提升旅游业发展效益,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六、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对旅游业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走在市场前列,总体上没有特殊的政策倾斜,通过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发展迅速。但随着旅游消费升级换代,旅游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政策倾斜更不可能,必须深化改革,走品牌化、品质化、差异化的竞争之路,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旅游业深化改革,要在破除行业分割与部门分割上有突破,消除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与市场障碍。要构建旅游要素市场交易机制,推动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特殊性,积极推动旅游业统筹机制体制创新,改变旅游部门单一、弱势的管理格局与旅游市场新格局和旅游产业新要求极不相称的状态,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对旅游业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消费者的根本需求,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旅游业发展的内生规律。旅游业发展初期的一些破坏性开发现象,根本违背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避免急功近利,充分发挥内在优势,顺应旅游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循环经济,更加严格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八、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对旅游业而言,旅游业的风险尽管没有其它供给过剩行业那么明显,但旅游业是依赖型行业,也是脆弱性行业,波及性风险、关联性风险不可轻视。比如,旅游地产受房地产泡沫影响形成烂尾,以及其中的旅游项目造成荒废;早期开发的景区游客减少,又缺乏持续投入无法提升,造成恶性循环可能最终关门;雾霾等生态危机对入境旅游市场的消极影响,并可能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突发的安全事件、自然灾害等短期危机对区域旅游经济造成影响,等等风险,需要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和其它行业一起综合化解。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对旅游业而言,我国旅游业目前总体上是资源依托型和市场依托型行业,既有粗放化同质化产品供给过剩,也有品牌优质产品供给不足,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旅游市场总体扩张环境下,旅游业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通过市场手段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科学进行宏观调控,强化监管与提升服务相结合,创新促进旅游发展的制度设计,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与宽松的环境。
㈣ 凝神聚力谋发展转型升级强产业
昌乐县人民政府
昌乐充分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珠宝产业,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昌乐中国宝石城市场建成投入使用的面积50余万平方米,珠宝企业1200多家;交易额从2007年的10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亿元。昌乐珠宝产业已迅速成长为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珠宝产业基地。
火山
一、昌乐珠宝产业发展概况
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给昌乐留下了百余座远古火山,生成了丰富独特、远近闻名的蓝宝石。昌乐县内蓝宝石资源丰富,有矿面积达450多平方千米,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蓝宝石矿区(泰国、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中国昌乐)之一。与其他国家出产的蓝宝石相比,昌乐蓝宝石具有颜色深蓝、颗粒大、晶体纯净、双色性显著、画意宝石奇特、彩色宝石多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昌乐被珠宝业界誉为“中国蓝宝石之都”。
昌乐发现蓝宝石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昌乐发现蓝宝石,县委、县政府为快速发展当地经济,采取了“有水快流”的发展政策,吸引了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珠宝商云集昌乐,与当地企业合作开采、加工、贸易,至90年代初,昌乐已成为国际蓝宝石市场的重要货源地。
1993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并立项建设珠宝交易市场——中国宝石城,有效促进了昌乐珠宝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昌乐已形成从蓝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加工到批发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县珠宝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珠宝、饰品加工、销售企业达2000多家,年加工宝石数千万克拉、饰品数亿枚、黄金上百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蓝宝石、黄金加工交易中心。2011年,昌乐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蓝宝石之都”称号。
中国宝石城——万国珠宝园
中国宝石城——亿克拉国际宝石之都
二、主要成果
经过近5年(2007~2012年)的不懈努力和开发建设,昌乐珠宝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昌乐新的经济增长点。
荣誉
1.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不可再生的蓝宝石资源,昌乐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产业政策。2002年,作出了对全县蓝宝石实行有计划、有序开采的决定,并明确规定至少10年中不得复采。2011年,实行全面禁采,同时对境内蓝宝石矿进行大规模勘探,勘探完成后,将根据现有储量制定更为科学的开发规划,通过从“有水快流”到“细水长流”这一思路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实现昌乐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
2.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们以高端品牌创建为突破口,把珠宝产业作为二产来扶持、三产来培育,全力推动珠宝产业向高端迈进。目前,已培育起梦金园、蓝天、嘉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20多家,现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加工交易额突破400亿元。中国宝石城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中国珠宝艺术品十大品牌市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7年开始,昌乐县委、县政府对中国宝石城市场进行大规模扩建。经过5年的改扩建,昌乐珠宝市场容量大幅度提高,市场营业面积从8万平方米,猛增至近50万平方米。市场珠宝企业从200多家增至1200多家,年加工交易额从100多亿元增至400多亿元。市场内大多数企业在全国各地都开设分店或连锁加盟店,其中梦金园首饰已拥有连锁加盟店1600多家。同时,珠宝产业产值、税收均有较大增长,为昌乐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4.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加强物业、质检、安保等服务的同时,结合宝石城市场特点,根据各珠宝企业的需要,创新服务理念,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例如,2010年我们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蓝宝赢”宝石质押贷款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2年我们又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推出面向消费者的珠宝消费贷款业务。据统计,2011年各金融机构对宝石城市场投放贷款达数亿元。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三、发展珠宝产业的具体做法
1.科学规划、分区建设
为满足昌乐珠宝产业的发展需求,昌乐县委、县政府对中国宝石城市场进行了总体规划,分宝石加工区、市场贸易区、综合配套区三个区域进行扩建。中国宝石城建设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年加工、交易额过千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国际珠宝商城,也是全国第一个AAAA级珠宝类旅游购物城,更是昌乐的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不夜城。
2.大力培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宝石城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命名的国内唯一冠“中国”名称的大型宝玉石首饰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市场内以蓝宝石为特色,汇集钻石、黄金、白银、玉器、翡翠、珍珠、玛瑙、水晶等在内的上千种珠宝产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培育品牌成为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昌乐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并取得重要进展。从加工技术到产品品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升级,中国宝石城市场经历了从无品牌到有品牌的巨大转变。
3.举办节会活动,扩大对外宣传
为进一步扩大昌乐珠宝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坚持以宝石为媒、以节会交友。从2002年开始,依托丰富的蓝宝石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宝石节,搭建起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力推动了产业招商,促进了市场繁荣。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网等十几家媒体先后对昌乐县珠宝产业发展作了深度报道。2011年始,为进一步提升宝石节的规模和档次,积极申办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进一步推动珠宝产业发展,提升昌乐城市品牌影响力。
4.完善配套设施,抓好企业服务
设立国家级黄金、珠宝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昌乐检测站,年鉴定珠宝玉石首饰达10余万件,严把珠宝饰品质量关;成立宝石城物业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服务制度,为市场内广大珠宝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物业服务;成立了蓝宝石研究所,建立了珠宝电子交易信息平台,并在国内珠宝行业率先探索珠宝质押贷款业务,有力地推动了珠宝产业升级。目前,已有上百家珠宝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年交易额数十亿元。
中国宝石城——立伟国际珠宝广场夜景
中国宝石城——尚和国际宝石城
四、发展规划
昌乐珠宝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际化程度不够高、市场文化建设尚需加强等。未来5年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扩大对外交流
首先要加大行业协会间交流,特别是要加强与中宝协及各地协会的交流合作;其次要加强与全国各珠宝产业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各产业基地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再次要扩大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为昌乐珠宝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2.实施人才战略
介绍高校、科研院所到昌乐考察,并为企业牵线搭桥,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人员招聘等多种方式,搭建良好的产、学、研、用协作平台。
3.加强文化建设
昌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商贾文化源,太公始封地”为主题的姜齐文化印证了昌乐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以此为基点,将中国传统玉文化和西方宝石文化有机融合,贯穿于珠宝市场发展整个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珠宝市场文化格局。配套建设超市、酒店、休闲美食场所等设施,搞好宝石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宝石文化氛围,实现吃、住、游、购一体化。
4.科学规划布局
高标准、高档次搞好中国宝石城总体规划、各项目详细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合理设置分区,避免功能重复。规划建设奇石、字画、古玩、乐器、工艺品等专项物品展示销售区及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区。
5.提升配套服务
成立三中心一公司,即检测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市场服务中心和咨询公司;在中国宝石城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质检、物价、工商、金融、保险等与珠宝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部门和单位全部进驻;成立珠宝评估机构,做大做强蓝宝石质押贷款业务;发挥蓝宝石研究所作用,对蓝宝石改色、新产品研发设计等进行攻关。
6.推进品牌建设
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提升珠宝企业的品牌意识。通过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为企业创建名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高品 牌度和竞争力。
7.与旅游结合发展
制定昌乐火山·温泉·宝石城整体旅游发展规划,吸引高端、时尚、具有先进旅游理念的开发商参与旅游区的投资开发建设,将昌乐打造成为以火山旅游、宝石购物、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制定吸引旅行社和游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昌乐旅游、购物、度假。
中国宝石城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㈤ 如何推动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这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创新驱动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区科技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下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成为经济转型发展主引擎,为江宁争创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推动发展。这些年,江宁在科学发展、创新驱动上成绩显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做足做好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是江宁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支撑。眼下,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新一轮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竞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走在前列。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发展高端产业项目,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还在人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集聚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产业层次和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过去,江宁在打破“由低端向高端再升级”的传统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追求高新”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主要就在于创新思路和办法,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成了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通过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新思维、新举措,进一步增加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迈出更大的创新步伐,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换挡提速”。
㈥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什么
1、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迫使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战略必须从基于要素的低成本战略转向基于创新的差异化战略,从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劳动力、资金和环境等要素的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导致了我国产能过剩以及要素市场的扭曲,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这种低成本的工业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迫使我国的工业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创新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会催生新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设备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会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的产业门类的出现和增长,从而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创造很好的机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还及时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再工业化加快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二、三产业的界线日趋模糊化,这意味着我国一味地强调提升服务业所占比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需要重新审视。
需要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在衔接关系角度入手,围绕如何提升我国制造复杂工业品能力来制定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
(6)不仅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也是产业转型扩展阅读: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遵循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即产业间转型升级和产业内转型升级。
产业间转型升级就是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从制造初级产品为主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主转变。
产业内转型升级就是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是产业自身的纵深化发展。
其升级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遵循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的路线;一条是指从OEM(贴牌生产)—ODM(自主设计生产)—OBM(自主品牌生产)的线路。
㈦ 我国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原因是什么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创新驱动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区科技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下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成为经济转型发展主引擎,为江宁争创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推动发展。这些年,江宁在科学发展、创新驱动上成绩显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做足做好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是江宁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支撑。眼下,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新一轮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竞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走在前列。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发展高端产业项目,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还在人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集聚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产业层次和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过去,江宁在打破“由低端向高端再升级”的传统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追求高新”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主要就在于创新思路和办法,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成了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新思维、新举措,进一步增加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迈出更大的创新步伐,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换挡提速”。
㈧ 为什么说中国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要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以集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为导向,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㈨ 产业转型升级与珠宝产业发展
石光
业转型升级与珠宝产业发展产石光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较大波动,在各种不利因素冲击下,未来经济增速下滑已成共识。原有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耗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显著上升,企业融资困难,外需乏力,内需仍待提升,体制和制度约束日益增强,金融、土地和户籍管制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逐渐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从国际经验看,一国经济在到达中等收入水平后,如不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就可能长期陷入停滞困境。如果能够跃过“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可能逐渐进入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但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它是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部门间,它表现为产业比重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换;在行业内,它表现为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和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取决于企业和行业,更取决于政府能否继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素成本迅速提高,倒逼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招工难频现,工资上涨,社会保障成本提高。年轻人不愿从事简单重复劳动,提高了劳动力的隐性成本。利率仍未完全放开,金融压抑,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能源和资源日益稀缺。沿海地区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地租上涨,产业发展的地理空间十分有限。仅仅依靠要素投入扩张,最终会受制于规模报酬递减,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第二,产业集聚特征显著,但行业集中度低。珠宝产业有明显的集聚效应,企业多集中在资源丰富地区、加工和交易集散地,这有助于提供基础设施、物流和鉴定等公共服务。目前全国已建立了20多个珠宝特色产业基地、100余个加工贸易中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哄而上、缺乏特色的问题,约三分之一的产业基地招商不足、经营欠佳。珠宝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环境不完善,全国目前有近两万家珠宝零售企业,超过六万家门店,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存在恶性竞争,前五大珠宝零售商的市场份额不到20%,市场有待整合。
第三,大多珠宝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薄弱。我国珠宝企业以加工制造为主,主要依赖劳动力投入,缺乏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设计能力弱,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独特的设计和高端的品牌形象是珠宝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国内市场的高端品牌主要被外资控制,产品溢价高。中端品牌以传统设计为主,款式简单,毛利率一般在10%至30%。低端市场缺乏有影响力品牌,以本地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第四,行业协调能力逐步增强,诚信体系有待完善。珠宝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极强,普通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不完善的诚信体系会阻碍全行业发展,只有建立完善的奖优惩劣机制,培育声誉效应,行业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我国的珠宝行业协会和质检机构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对质量保障、品质鉴定和交流协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珠宝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未来十年居民收入翻番,意味着珠宝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珠宝产业应如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珠宝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引导和服务,政府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未来珠宝企业应注重培育品牌、增强创新能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不断挑剔和日益升级的需求。珠宝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完善行业标准,进行公正透明的产品鉴定和检验,维护行业信誉。政府应注重培育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不当干预,鼓励优胜劣汰,催生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第一,品牌是珠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消费者珠宝选择的关键,品牌是信息不对称的化解之道。一流品牌的珠宝能创造需求,消费者甚至会不惜代价去购买。二流品牌的珠宝蕴含着可信的承诺——可靠的质量、精美的设计、完善的服务和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它能满足合理的市场需求,产生较高的附加值。目前我国珠宝企业的品牌建设投入低,龙头企业潮宏基和周大福等的广告投入远低于蒂凡尼等国际一流品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品牌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韧不拔的努力。企业要依据市场环境和行业技术变化,不断调整品牌战略。品牌建设知易行难,良好的品牌意味着企业替消费者把关,消费者选择了良好品牌就等于做出了正确决策。
第二,创新是珠宝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珠宝玉石首饰的核心文化是“美”,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作为艺术品,产品设计是珠宝创新的主要载体,特色鲜明的产品能够培养客户忠诚度。例如,施华洛世奇水晶以设计精巧而闻名,虽然其材料成本可能低于稀有矿产资源,但别出心裁的产品设计大大提高了产品价值。生产技术创新是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出路。施华洛世奇水晶不断追求技术创新,首创了人造水晶机器切割,使其能生产最优质、璀璨夺目和高度精确的水晶制品。
第三,良好的渠道是实现价值的重要保障。珠宝产品直接面对大众消费者,覆盖广泛的营销渠道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珠宝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和特点选择适宜的销售渠道。联营是目前珠宝零售的主要模式,它对现有流通渠道利用充分,成本较低,覆盖面广,但特色不明显,适合中低端品牌。相反,自营类似专卖店,可控性好,服务完善,但成本相对较高,适合高端品牌。相比美国珠宝市场,国内珠宝企业的销售覆盖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周大福等国内品牌销售网点仅有1000余家,远低于Sterling Jewelers等国际品牌。此外,电子商务将会深刻改变珠宝市场的渠道建设,值得特别关注。
第四,资源储备是珠宝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珠宝是资源密集型行业,对玉石和贵金属等原料的依赖性极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剧烈波动。如果采用单纯依靠来料加工等“大进大出”的经营模式,不能掌控关键资源,将会导致珠宝企业受制于人,尤其在外部环境不利时,抵御风险能力会显著降低。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珠宝企业还应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规避原料成本上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