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三产业的发展背景是什么
首先是国家政策上的宏观调控,把发展的核心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内
在国家的调控下容,很多厂房现在都远离城市,N多的产业园陆续兴建,在此基础上国家的政策,扶持帮扶条件陆续兴起,很多地方应付以此来当招商大企业进驻的条件等等。
⑵ 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上午发布的2013年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为56884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多出12520亿元,增速快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了46.1%。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总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增速方面,也是继2008年以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消息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
当前,国内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多种不同观点。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重点产业科技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全国60个行业、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31个省区市,以及美国等6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表明,2013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7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左右的潜力,即使在第二产业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够保持近中期经济持续增长,且经济总量有望超过美国,而要长期保持世界最大经济体地位,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为世界新的创新中心。
⑶ 在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开家休闲吧能不能赚钱
曲靖市辖1市1区7县,即宣威市、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下设124个乡(镇)、街道,其中镇51个,乡69个,街道4个;1578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居民委员会56个。
宣威市辖榕城、来宾、倘塘、格宜、田坝、羊场、板桥7镇及17乡。
麒麟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南宁街道、建宁街道、白石江街道、廖廓街道、西山街道、三宝镇、越州镇、东山镇、珠街乡、沿江乡、茨营乡。
沾益县辖3个镇、5个乡:西平镇、白水镇、盘江镇、炎方乡、播乐乡、大坡乡、菱角乡、德泽乡。
马龙县辖5个镇、3个乡:通泉镇、旧县镇、马过河镇、王家庄镇、纳章镇、马鸣乡、大庄乡、月望乡。
富源县辖8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中安镇、营上镇、黄泥河镇、竹园镇、后所镇、大河镇、墨红镇、富村镇、古敢水族乡、雨汪乡、老厂乡。
罗平县辖4个镇、10个乡:罗雄镇、板桥镇、富乐镇、马街镇,环城乡、大水影乡、鲁布革乡、旧屋基乡、钟山乡、长底乡、牛街乡、阿鲁乡、老厂乡、阿岗乡,下设148个村民委员会和7个居民委员会。
师宗县辖4镇4乡5个社区104个村民委员会767个村民小组:丹凤镇、雄壁镇、彩云镇、葵山镇,竹基乡、龙庆彝族自治乡、五龙壮族自治乡、高良瑶族苗族自治乡。
陆良县辖8个镇、2个乡:中枢镇、板桥镇、三岔河镇、马街镇、召夸镇、大莫古镇、芳华镇、小百户镇、活水乡、龙海乡。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东经103°58~104°49',北纬250~25058′之间,东接贵州省盘县、兴义,西连沾益县和麒麟区,南抵罗平县,北依宣威市。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乌蒙山支脉自北向南纵贯全境。东北部的老黑山(主峰2737米)由北向南展布;西部的东山(主峰营盘山海拔2749.9米),由北向东展布;南部的十八连山(主峰海拔2410米),东北走向。县城座落在峦岗、白马、定南山之间的鸣凤山上,北高南低成缓坡形。东门河、西门河由北向南,汇入城南小黄河(块择河上游)。县境内海拔最高点在墨红镇的营盘山,为2748.9米,海拔最低点在古敢水族乡的特土峡谷,为1100米。县城距曲靖市政府驻地麒麟城63公里,距省政府驻地昆明198公里。2006年,全县辖中安镇、后所镇、墨红镇、大河镇、营上镇、竹园镇、富村镇、老厂乡、十八连山乡、黄泥河镇、古敢水族乡8镇3乡。
全县年平均气温13.8℃,最高年气温为14.5℃,最低年为13.2℃;一年内最高气温为7月,最低为1月;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3.9小时,最高年为2052.2小时,最低年为14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最高年为1565.2毫米,最低年为84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5%,3月干燥,8月湿润;年均风速3.4米秒,风力最大为1~4月,月平均为4.1~4.9米秒,最小月为8月,月平均为2.2米秒;年均无霜区为242天,最多年为287天,最低年为172天。
2006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73.76万人,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非农业人口5.64万人,增长0.07%。总人口中,男性38.43万人,增长1.19%;女性35.33万人,增长2.1%;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为108.8。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数6.03万人,占总人口的8.2%。全县常住人口70.16万人,比上年增加1603人,增长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
竹园镇位于县城西南,北抵营上镇,东与罗平县富乐镇接壤,南与麒麟区东山镇相连,西与墨红镇毗邻。地处东径104°12'~104°21',北纬25°19'~25°27'之间。镇党委、政府驻地竹园乍勒村,距县城47公里。全镇总面积164.0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94个村民小组。境内最高海拔2330.8米,最低海拔1685米,平均海拔1773米,年均气温14.8°C,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煤炭、铅、锌、铜、铁等多种矿藏资源,其中煤炭地质储量16.9亿吨、工业储量12.3亿吨。全镇现正形成以煤炭为龙头产业,带动特色经济、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蓬勃之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全镇总户数1万户,人口4.31万人,其中男2.21万人,女2.11万多少人,男女比例为100:95。境内居住有汉、彝、回、白、哈尼五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851人,占总人口的13.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3人。计划生育在抓好“一放二扎”的常规工作基础上,把“奖优免补”、“合
同化”管理等措施落到实处。全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
经济概况: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比上年
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本级财政收入1031万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国税完成本级收入350万元,地税完成本级收入6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5元,比上年增长18.01%。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3400多万,企业贷款2000多万元。
粮食经济作物: 2004年全镇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烤烟产值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共收购烤烟119万公斤,实现产值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47.4%,仅此一项人均多收入85元以上;油菜种植达6500亩,实现产值420万元;蚕桑产业创新了运作模式,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魔芋种植650亩,实现产值217.8万元。
畜牧林业:2004年全镇畜牧业实现产值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9%,畜牧业收入2910万元,比上年增长7.45%。全镇境内饲养大河乌猪100头以上的大户有5户,20头以上的大户有80户,并形成一批有规模的养殖厂,如“金兆来科技园”、“金香园艺场”、“茂兰养殖场”。全年义务植树60万株、2000亩,全镇退耕还林、补植补造8940亩。
扶贫攻坚: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改厕、改灶、饮水、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开展工作。共救助弱势群体1100户、2700人次,合人民币15.4万元,救助特困生12人,2173元。
基础设施建设: 镇政府与县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
600多万元,建设35千伏变电站一座;完成丫布基至云发、竹园至茂兰共计40.2公里通村油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投资60多万元实施集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投资8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渠道清淤6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00亩。
教育文化:2004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了“普九”标准以上,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学校危房改造2432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4726平方米,并投资60多万元,解决600多名中学生的校舍问题。全镇在校学生9212人,其中初中2247人,小学6930,幼儿园35人。现有教师413人,其中初中教师103人,小学教师310人。文化、邮政、通讯信息化工程建设有了新突破,全镇基本实现了无通讯盲区,政府机关安装了电视电话会议监控系统;文化部门加大稽查力度,规范了对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
劳动就业:全年共组织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50人次,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了持证上岗;组织外出务工人员505名,实现收入440万元;就地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5400人,农民创收3240万元。
煤炭产业:全年共生产原煤146.26万吨,焦煤69.8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38.57%和55.38%。实现煤炭工业产值3.45亿元。
⑷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主要是:(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分为15个门类即自F类到T类计48个大类,为分类最多的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第三产业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可以认为是现代物流业)
51 铁路运输业
52 道路运输业
53 城市公共交通业
54 水上运输业
55 航空运输业
56 管道运输业
57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58 仓储业
59 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61 计算机服务业
62 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63 批发业
65 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66 住宿业
67 餐饮业
J 金融业
68 银行业
69 证券业
70 保险业
71 其他金融活动
K 房地产业
72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 租赁业
74 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75 研究与试验发展
76 专业技术服务业
77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 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 水利管理业
80 环境管理业
81 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2 居民服务业
83 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84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 卫生
86 社会保障业
87 社会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 新闻出版业
89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
90 文化艺术业
91 体育
92 娱乐业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 中国共产党机关
94 国家机构
95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96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
97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T 国际组织
98 国际组织
⑸ 云南曲靖富源县跟宣威县哪发展的好哪个前景更有空间
您好,网友,我看了您的问题,您问的是曲靖富源县和曲靖宣威市的发展对比。今天滇小管电脑培训中心李老师就来和你说说这个问题。
关于富源县的概况:
富源县隶属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东部,2017年,富源县辖中安街道、胜境街道、后所镇、墨红镇、大河镇、营上镇、竹园镇、富村镇、十八连山镇、老厂镇、黄泥河镇和古敢水族乡9镇1乡2街道,161个村、居(社区)民委员会(其中18个社区,143个村委会),1782个自然村。
经济状况:2017年,富源县实现生产总值150.7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64.5亿元,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万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42元、增长8.8%。
比较客观的说:但是我想说的是富源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您问题中所说的:听说那边百分之五十以上农民都建别墅,农村经济是这么好吗???这个问题,在我们农村很多人都出去沿海城市工厂打工,一家人省吃俭用,全家出动五六年回来建一个房子也正常。但不代表就是富源的经济水平发展得怎么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网络知道,帮助需要知道的人!
⑹ 如何提升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推动着第一、二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具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一般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个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一、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我市出台了《岳阳市流通产业中期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了我市总体产业布局,即“一中心”--城陵矶国际航运流通中心;“两圈”--岳、临、荣都市商业圈和汨、湘、营城市商业圈;“三带”--沿长江航运流通带,东西向陆运流通带和南北向陆运流通带。加大了工作力度,我市第三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收劳动就业的主体。
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37.07亿元,是十一五计划的2倍,年平均增长12%。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10.9:54:35.1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渠道。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9.7%,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增加了6.6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从业人员共增加2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五年间减少了10.7万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增加2.5和11.6万人,也就是说,第三产业不仅消化了社会新增就业人员同时还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产业转出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已替代第二产业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我市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下降,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我市国民经济走向高效、低耗、优质的更高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我市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1.3%,比2005年高2.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在GDP年平均12.3%的增长速度中,有4个百分点是第三产业带动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十一五”以来,旅游、房地产等消费热点已逐渐形成,成为对服务业拉动作用较为明显的行业。201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11.06万人次,增长13%,全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增长19.9%。旅游已成为假日经济中的主要消费热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1%,销售额增长23.7%,房地产税收贡献增长23.1%。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我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所应达到的水平相比,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还存在着总量不足、比重过低、服务领域狭小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高,比重偏低。纵向对比,我市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就发展趋势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但横向对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总量不足、比重偏低的问题十分明显。从总量看,2014年我市GDP在全省同级城市中列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列第8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从比重看,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为35.1%,明显低于90年代初发达国家60%的水平,也低于国内先进城市平均45%的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低还表现在从业人员的比重上,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9.7%。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发展不均衡。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比重较高,但后劲乏力;信息、社会服务等新兴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不合理的行业结构造成了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成为制约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空间狭窄。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第三产业的规模和结构,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成效也非常显著,但是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人口比重仍然较高,2014年我市农业人口比重为62.3%。农村人口相对较多、城市化水平偏低,使我市服务业发展空间狭小,客观上制约了我市第三产业总量的提高。
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化进展慢、国际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的一些领域,具有兼带公益性、自然垄断性、关系安全性等产业特性,影响了第三产业一些政策的制订和改革开放措施的实施,使第三产业作为整体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都明显低于其他产业,缺乏快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发展思路及具体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第一、第二产业整体上处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阶段,主要工农业产品相对过剩,仅靠数量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潜在需求大,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许多与第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改革难点问题将取得重大突破,直接为第三产业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增长点;
其次,我国加入WTO后,到今年7月,15年的国内保护期即将结束,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领域将会成为外商投资的巨大潜在市场,外资的进入,一方面会加剧这些领域的竞争,另一方面将带动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增加知识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文化各领域互相交往和合作的进一步增加也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三,结构调整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空间,第一产业逐步走向市场,需要大量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这将大大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将加大对金融、证券、研究开发、中介咨询、市场营销、网络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将会促进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任务,将促进城市内部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需求空间。
“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发展水平,是第三产业工作的基本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第三产业工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高素质的人才。结合我市第三产业自身发展特点,我们认为提升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将岳阳打造成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的目标任务,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要求,抓住我国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有利时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增加第三产业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逐步形成适应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完善、功能齐全,具有岳阳特色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确保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兴行业的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旅游、批零贸易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拉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扶持、壮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2、扩大开放度,适应多元化供给市场。抓住中国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有利时机,按照国际标准,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国际化进程,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整体服务水平;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同时加大对内开放力度,立足满足本地需求,延长服务半径,加强对外辐射。
3、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要广开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市政府和各市、区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通过贴息、补贴等方式,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且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优先安排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债条件的第三产业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调动社会个方面力量,多渠道地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第三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第三产业社会化投资体系。
4、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规模结构。有计划地扩大小城镇规模,合理引导城市工业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加快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对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促进我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拓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领域。通过中心城区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转换,辅城和小城镇的扩张和功能的完善,来提高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
5、加大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力度。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私营企业参与企业间的重组、合并、购并,实现产权多元化,在服务业内部形成投资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的新格局。面对“入世”的激烈竞争,加快商业、旅游、交通等重要行业的改革步伐,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形成整体发展合力。
6、积极培植第三产业名牌企业。充分利用我市已形成的知名工业企业集团的品牌优势,通过产业渗透、产业整合、资产重组、资本扩张等多种手段,引导工业名牌向第三产业辐射和渗透,发挥现有工业名牌企业集团的现代化管理和无形资产效应的优势,带动形成服务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旅游、港口贸易、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窗口行业树立品牌意识,亮化城市形象,培植形成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服务名牌。
7、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进三”。优化结构调整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的重要经济任务,要促进我市三次产业由当前2-3-1向3-2-1演变,切实在市区推行“退二进三”战略。支持市区的工业利用级差地租,进行土地置换,迁往市郊或五市,利用原有土地发展服务业,鼓励市区的工业企业利用现有的资金、设备和场地兴办服务业。
8、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开发和管理水平。针对第三产业内部行业门类多、发展程度不平衡的特点,大力兴办各种相关的岗位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采取专业培养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素质的服务业中初级专业人才队伍。面向国内外高薪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金融、房地产、信息、社区服务、旅游等行业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对专业人才减收、免收城市增容费等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青落户,重奖从事第三产业有突出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通过发展高级人才评荐机构促进高级人才的合理流动,营造第三产业培养、使用、储备和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9、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按照“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以加快服务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作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着力点,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大技术创新各种力度,选择并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和产品,增加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积极完善技术市场的建设和配置,促进科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切实发挥科技进步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升我市第三产业的行业素质和生产竞争能力。
10、加快法制、规划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加快制订和完善规范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对第三产业的行业标准、服务范围、价格收费、监督管理和纠纷仲裁等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作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严格按照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涉及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重点发展。
⑺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的是东方核算体系MPS,该体系的核心是对物质产品进行核算的。但随着经济发展,非物质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按照MPS体系核算,既不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也不利于国际对比。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由东方的MPS向西方的SNA核算体系过渡,客观上要求我国要建立和加强第三产业统计。
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建立于1985年。198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正式公布了198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到1988年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制度已基本形成。为了摸清第三产业的底数,为各级政府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1993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并建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同时为了实现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转轨,1993年国家统计局加大了对各专业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推行了“7+1”套表,增加了财务统计的内容,建立了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一套表统计制度,以满足计算GDP的需要。但由于基层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力量薄弱,难以保证数据质量,1997年国家取消了上述两项制度,对这些行业的统计调查处于空白状态。
在非普查年份,第三产业增加值依据相关专业的统计资料、普查年份的行业结构资料和有关部门的财务统计资料等来推算。
我区的第三产业统计工作与国家是同步开展的,并且我们在贯彻国家各项统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自治区政府的要求,于1998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三产业快速调查,在快速调查的基础上,于2000年建立了《服务业滚动统计调查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将现行统计中没有覆盖的第三产业行业按四年一个调查周期,每年调查几个行业,针对不同的行业,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的指标是用于计算增加值的财务指标。该项制度的建立填补了我区第三产业部分行业统计的空白,为非普查年份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虽然我区第三产业统计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经过全区各级统计人员的辛勤劳动,第三产业统计数据在为各级政府宏观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加大对第三产业实施统计监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目前在第三产业统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的统计制度不完善。表现为一是核算方法不完善,特别是对部分行业中核算基础差的服务活动,没有一套科学统一的核算方法,这也是造成GDP数据在地区之间不衔接的重要原因;二是统计指标不健全,统计分类粗。受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服务核算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统计制度设计中,对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指标设置细而全,而对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则比较粗。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也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如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的统计指标比较完整,其它行业仅对计算增加值的财务指标进行统计,而对于人员状况、设备情况、提供的服务类别等都没有反映,难以反映第三产业的全貌。三是调查时间不同步,交通业、批零贸易业、房地产业统计实行按月统计,其它行业则实行四年为一个调查周期的统计,且指标设计的粗细程度不同,口径不一,很难进行加工汇总,不能按月、季提供完整的第三产业资料,影响了定期统计监测工作的开展。
2、第三产业单位财务核算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增加值的准确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是以会计报表为基础,由于第三产业涉及行业复杂,且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会计制度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管理、监督,由于其主办单位的经济成分各异,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因而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财务收支制度。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第三产业单位多为一些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中小企业,财务收支帐目不健全、不规范的现象十分普遍,,为开展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第三产业调查对象经济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受各自利益的驱使,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大大下降,特别表现在对个体户的调查中,为了偷税、漏税,个体户瞒报、漏报的现象十分严重;另外部分企业也存在着“两本帐”的问题,加大了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
4、统计力量薄弱,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第三产业统计工作的开展。第三产业调查单位数量众多,遍布城乡,没有一支强有力的调查队伍,难以收集到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而现实情况是从统计系统内部来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均没有独立的第三产业统计机构,普查年份靠组建临时机构,抽调各方面人员来完成;非普查年份,第三产业统计分散在各有关专业,没有综合协调机构,对第三产业统计工作缺乏总体设计,长远规划。从人员情况看,旗县统计局处于调查工作的第一线,而我区各旗县从事第三产业统计工作的人员平均仅有1-2人,且多兼职其他工作,面对如此众多的被调查对象,统计人员力不从心,漏统、错统现象很难避免。从外部来说,长期以来,部门统计在第三产业统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部门统计工作被削弱了,从第三产业各行业统计机构人员配备情况看,实行条管单位,如金融、保险、邮政系统等和政府各部门,一般都设置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而第三产业的其它行业,则很难保证有机构和人员。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调查经费不足,也严重困扰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⑻ 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⑼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措施有哪些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复:制
一、在确保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兴行业的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扩大开放度,适应多元化供给市场。
三、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四、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规模结构。
五、加大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力度。
六、积极培植第三产业名牌企业。
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退二进三”。
八、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开发和管理水平。
九、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
十、加快法制、规划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⑽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
1、从旧的产品观、产业观和财富观中解放出来,提高对服务产品、服务产业和服务财富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产业不仅包括有形产业工农业,而且包括无形产业服务业,现代社会产品不仅包括工农业生产的实物产品,而且包括第三产业生产的服务产品,现代社会财富不仅包括工农业创造的实物财富,而且包括第三产业创造的非实物财富。[详细]
2、从工农业是“当家长子”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提高对第三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 要清醒认识迈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前景,在分析服务业演变历史、趋势和成因的基础上,把握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规律;在服务型生产资料、服务消费品、GDP贡献份额、就业贡献份额、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趋势和资源制约的程度等层面,全面认识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详细]
3、从发展实物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对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实际上,服务业因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的同时性、非存储性、非移动性等非实物属性,在生产上既与实物经济有很多共性,又有不少特性。因此,必须按服务经济发展规律来发展。就广东而言,要通过服务业体制创新和供给创新,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坚持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并举,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实现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