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佛教美术的发展
中国佛教造像、画佛、造塔,最初都从印度传来。从印度现存佛教遗迹看,第一期的菩提伽耶,第二期的巴鲁特、桑奇都无佛像,只有佛座和佛的足迹,以表示佛的所在。第三期的阿摩拉瓦提已有雕刻的佛像与佛足迹,两者同时存在。到第四期的阿旃陀、犍陀罗只有佛像而无佛足迹,并刻有佛传。犍陀罗当时为中国西北月氏族移民所建贵霜王朝的国都,取希腊所遗文化而光大之,故月氏佛教美术,独具特色。传入中土首达新疆西部,今存者有拜城县克孜尔明屋壁画,绘有佛传及佛本生故事,库车县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等。沿丝绸之路,东来而至甘肃的,有敦煌鸣沙山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又有安西榆林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广元石窟,以及江南摄山石窟等。全国造石窟之数不可胜计,其中碑幢之类,历世残毁颇多,但今所保存,为世界之冠。
公元1世纪时,大月氏成立贵霜王朝,继续占领西南高附,东南罽宾,以及整个犍陀罗。地当丝绸之路的商业要冲,财力雄厚,贸易常用金币。迦腻色迦王远征中印在地他的支持下,佛教得到重要的发展。佛教经像传于中土,即自大月氏来。而中国西部佛教美术,亦以于阗、龟兹所保存者最多。敦煌、云冈驰名世界,其余朝鲜、日本等地,皆学于中国。而印度本土的大部分佛教经像美术,于9世纪后为印度教徒、穆斯林所毁,仅佛教几个大石窟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无论造像绘画和雕塑等,都是在中国土地上发育成长的,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初期虽曾受有印度的影响,但同一题材、内容和表现的方法都已不同。印度的佛教壁画在阿旃陀石窟中,表现不少娱乐场面,饮酒宴谈,神通游戏,菩萨人物装饰华艳,婉娈多姿,色彩鲜明,即使降魔变这样的题材,也布置得如同演剧的场景一样,使人并无畏怖之感。反之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常常阴森可怖,画出了苦行的故事,如舍身饲虎,强盗挖自等。线条与色彩,也是粗犷而强烈,看不出柔和与可亲的感情。 隋唐时代的壁画,今存于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敦煌所存唐代壁画,尤为富美,色彩艳丽,人物造型,往往以当时的贵官贵嫔为范,端庄华贵,男女形貌,都甚肤丽。佛前演奏,弦管杂陈,较之阿旃陀壁画,尤或过之。敦煌莫高窟有唐代壁画与彩塑的洞窟,共207个,可分初、盛、中、晚四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220窟,造于贞观十六年(642),盛唐的第335窟,造于垂拱二年(686),第130窟和第172窟,造于开元、天宝年间。中唐的112窟,晚唐的第156窟(此窟为张议潮建,窟外北壁上有写于咸通六年的《莫高窟记》等,都存有辉煌灿烂的作品,可为唐代佛教美术的代表。这些洞窟壁画,虽出于无名画家之手,但是研究它的作风,应该说是与吴道子、阎立本诸大家的作品是一致的。例如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在座前的听众,有诸王贵官,与现存的阎立本的帝王图相似。相此可以推知这些图像的画法,应有共同的渊源为当时的规范。
唐代这些壁画,表现的题材是佛经经变故事、净土变相以及佛菩萨像等。其内容较之过去更丰富,色彩也比较绚丽,表现的境界也更扩大。当时最流行的是佛教净土信仰,因此净土变相在壁画中也表现得最多,约占228壁。其他如乐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等,也往往采取净土变相作为主要的部分。
在净土变相中,以富丽的物质现象,描绘观想的境界。如彩缓七宝楼台、香花伎乐、莲池树鸟等,将西方极乐世界装饰得非常美丽。这与出世苦行禁欲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所绘的佛、菩萨、诸天、力士等,都是健美的化身。这和唐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爱好是完全一致的。有些佛画还点缀许多人们社会生活小景,乐观、明朗,富有情趣。
随着佛教的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印度佛教的绘画理论也同时传入。南齐谢赫曾经总结绘画的艺术有“六法”,而印度也有“六支”,两者解释都不很明确,不能肯定说“六法”就是“六支”,但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的确是存在的。 虽有外来的影响,但了有其伟大的创造和民族风格。在新疆,有古代龟兹、高昌等洞窟的造像;在甘肃河西走廓,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窟、天水麦积山等石窟造像;再东进有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太原天龙山、河北邯郸响堂山、河南巩县石窟寺、山东云门山、江苏连云港、辽宁义县恨佛堂等大小石窟造像,蔚为盛观。在江南的有摄山石窟造像,分布既广,数目亦多。乐山大佛,尤呈伟观。从北魏到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雕塑美术,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以上所记的各石窟中,亦以北魏与隋唐时代的最为精美,其中云冈与龙门的石刻,可为代表。其他全国各寺院中的金铜造像,石刻造像碑、木雕、夹 干漆造像,更不计其数。佛教对于中国的雕刻与彩塑留下很大的成绩。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受外来影响,但与印度犍陀罗造像和笈多造像相比较,也各有不同的风格。至唐代而民族形式愈益成熟,它的妙相庄严,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魄与所要求的艺术标准。在甘肃的敦煌与天水麦积山,由于石质是砾岩,不便雕刻,工人匠心独运,改用彩塑。唐塑在基高窟中,焕发光彩。江南的杨惠之成为泥塑名家。自宋、元以来,各寺泥塑甚多,此亦为中国佛教美术所特有。
藏传佛教美术
既与汉族地区佛教美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受印度、尼泊尔佛教美术影响,在中国佛教美术中,独具风格。北京雍和宫、西黄寺及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其殿宇、佛像等,均属藏传佛教美术系统。拉萨的布达拉宫,藏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佛画与金铜佛像,以及刺绣与木刻的板画佛像,普遍受到信众的供养。在青海塔尔寺,每年以酥油制作酥油花礼佛,这是牧民的特殊佛教美术,在五屯,有制作佛画的传统技法,至今仍在发展。
❷ 总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美术的发展变化
佛教和佛教美术传入中国的路线可能有4条:①从丝绸之路(经今天的新疆)而入;②从南洋以海路而入;③从尼泊尔到西藏;④从缅甸到云南。其中,丝绸之路应是主要途径。
中国的佛教美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艺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它持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受佛教影响的国家,甚至包括佛教及佛教美术的故乡——印度。新疆的三仙洞和克孜尔石窟可能开凿于3世纪或更早,为中国最早的石窟,但早期实物已无存。能够保存到现在的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以甘肃的莫高窟为代表。莫高窟在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并发展中国艺术传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大部分石窟以它为起点,散布于全国。其他驰名世界的重要石窟有(以开凿时间先后为序):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天龙山石窟、响堂山石窟、大足石窟、剑川石窟等。
石窟艺术虽起源于印度,但传到中国后在长期发展中逐步脱离印度和犍陀罗的影响,创立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独立体系,呈现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的景象。中国的佛教美术,还包括除石窟以外的其他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和隋唐美术的主要内容,并对朝鲜和日本等东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奉先寺大佛(中国龙门石窟)朝鲜佛教美术 4世纪后半叶,佛教经中国先后传播到朝鲜半岛的3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的佛教美术在中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现存最早的有铭刻的雕塑像,是推定为539年制作的高句丽金铜佛。由于与中国接壤,高句丽的佛教美术在三国中最发达。其次兴盛的百济,以先后都城——公州、扶余为中心,出现相当数量的佛教寺院。它受高句丽和中国影响,创造了具备百济独自性格的佛教美术。新罗灭高句丽和百济后,统一了朝鲜半岛,它在造寺和造像上反映了唐代美术的深刻影响,以庆州为中心呈现繁华的景象。特别是以纯白花岗岩制作的石佛和石塔,是代表新罗美术的最优秀作品。佛国寺的石塔、石窟庵的石佛群,与其他国家的相比,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下面是教案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 概述
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史称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的时代。
二 佛教美术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这个时期佛教美术的重头戏是在北中国展开的。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佛教美术大致包括3个部分:建筑、雕塑和壁画。三者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是宗教性和审美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体。一般的石窟和寺庙中都绘有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寺庙中的壁画,随着建筑本身的倒毁已荡然无存,而石窟壁画,至今仍有大量遗存。
(三)、石窟造像
佛教雕塑按材质来划分,大致有铜雕、石雕、泥塑、木雕、陶塑、崖刻等几大类。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艺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南京栖霞山等,均始建于南北朝时代。
(四)、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3大类。中国佛教建筑是我们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建筑也是这个时代建筑成就的反映。
三 、 人物画的新发展
玄学风气对当时的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绘画领域中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建立及南朝人物画风范的形成与当时的人物品藻之风有着直接的联系。
1、顾恺之 :绘画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留传在世的仅有他根据文学作品而创作的《女史箴图卷》、《烈女仁智图》和《洛神赋图》等作品的摹本。
顾恺之的画论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
2、谢赫: 他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理论方面的贡献。他著述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保留了汉末以来的若干珍贵史料。他在总结传统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四、 山水画的兴起
一 山水画溯源: 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勃然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山水画作品及画论。这个时期的山水画真迹已荡然无存,但是宗炳和王微的《画山水序》、《叙画》这两篇重要的山水画文献,是这个时期山水蓬勃发展的佐证。
二、山水画论 宗炳所作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述山水画艺 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画艺术“畅神” 的功能观。
王微著的《叙画》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概括提炼,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联系。
五、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陵墓雕塑尤其发达。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制作的人俑、家畜和鸟兽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
(二)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
思考题:
1、谢赫“六法”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2、 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主要内容与风格是什么?
3、 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的种类及艺术风格是什么?
第六章 隋唐美术
• 绘画艺术
人物画
• 阎立本与尉迟乙僧 以阎立本为代表的绘画风格体现了中原风格,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绘画则体现了西域画风。
阎立本的传世作品有《步辇土》、《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阎立本的绘画都是省略了背景,以突出主体的,这是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
二、“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吴道子创作的错落有致的“莼菜条”描,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典范。
• 唐代仕女画
张萱 盛唐画家,代表做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周昉 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画的是周肪,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挥扇仕女图》、《游春仕女图》、《宫骑图》等,多表现贵族妇女的幽怨生活。
山水画
• 展子虔《游春图》
从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点等方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
• 李思训和李昭道 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格
李思训 字建,唐朝宗室。他的画风画面富丽堂皇。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 是李思训之子,被称为“小李将军”,代表作《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绘画手法均用细笔勾填,仍无皴法。用石青石绿填染为主,带主观化装饰意味。这是较早的山水画样式,后世把李思训推崇为“北宗”或青绿山画派的鼻祖。
• 水墨山水画的创立
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了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而出现了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
• 陵墓雕塑
昭陵六骏: 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早年被盗往国外。浮雕六骏分别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乾陵石刻
顺陵石刻
• 佛教美术
石窟壁画
•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
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是中原的画风已经逐渐波及新疆的石窟和寺庙壁画。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
• 莫高窟壁画
初唐的敦煌壁画开一代先锋。中宗以后的敦煌壁画在艺术上更加成熟,进入繁荣阶段,气象宏大,装饰缛丽,繁复的内容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风貌。
石窟雕刻
• 龙门石窟雕刻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现存唐代开凿的洞窟数十处,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其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的。成为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 天龙山石窟造像
• 炳灵寺石窟造像
• 工艺美术
1 、陶瓷工艺:唐三彩
2 、金属工艺:金银器、铜镜
课程思考题
• “吴带当风”、“吴装”
• “昭陵六骏”
• 简述《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的意义
• 总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美术的发展变化
❸ 临夏特产介绍 临夏特产有哪些 北京神舟国旅
临夏特产
三泡台盖碗茶、发子面肠、酿皮子、甜麦子、扣牛肉、东乡手抓羊肉、糊羊肉、粉丝鸽蛋、羊肉葫茄、唐汪大杏、河州彩陶、河州砖雕、河州牡丹、河州雕刻葫芦、河州木刻、临夏彩绘
❹ 兰州的丝路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黄河上游兼具北国之雄与南国之秀的特色名城。总面
积1.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
兰州的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156处,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9大类35个矿种,潜在经济价值8000多亿元。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可建设25座大中型水电站,与临近地区的其他水电站构成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其资源与能源的"双源兼富"使兰州拥有良好的工业环境和巨大潜力,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白兰瓜、软儿梨等瓜果久负声名,百合、黑瓜子、玖瑰、蕨菜、水烟等兰州土特产蜚声中外。
古丝绸之路在兰州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周边既有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夏河拉卜楞寺、永靖炳灵寺等,也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兴隆山、吐鲁沟等自然景观。
兰州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重化工基地。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兰铝、连铝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浓硝酸、合成橡胶、石墨电极、硅铁、电解铝和中成药在全国享有盛誉。现有的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开发培育出高压径向柱塞泵、记忆合金、人造石英晶体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创并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兰州在西北地处"座中联四"的位置,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北地区的桥梁和纽带。4大铁路干线、6条国道和4条数字光缆主干线在这里交汇,光缆、微波、卫星通信网络初步形成。新扩建的兰州中川机场与国内30多个城市直接通航,国家重点建设的西油、西气东输工程也以兰州为重要中转站,交通枢纽和网络节点的作用非常明显。目前,一个功能建设完善的新兰州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历史上的兰州曾是著名的"茶马互市"和商埠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确定为32个物流中心之一,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西北商贸中心,商品覆盖面达西部8省区、近400万平方公里和3亿多人口。
自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50强,已经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和辐射源头。
❺ 木雕石雕砖雕在永靖县谁家做的比较好
永靖县昊宇古建劳务他们家做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是比较好的,因为他们做的比较精细。,不懂的可以追问哦,祝你工作顺利
❻ 请总结下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美术的发展。
佛教和佛教美术传入中国的路线可能有4条:①从丝绸之路(经今天的新疆)而入;②从南洋以海路而入;③从尼泊尔到西藏;④从缅甸到云南。其中,丝绸之路应是主要途径。
中国的佛教美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艺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它持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受佛教影响的国家,甚至包括佛教及佛教美术的故乡——印度。新疆的三仙洞和克孜尔石窟可能开凿于3世纪或更早,为中国最早的石窟,但早期实物已无存。能够保存到现在的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以甘肃的莫高窟为代表。莫高窟在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并发展中国艺术传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大部分石窟以它为起点,散布于全国。其他驰名世界的重要石窟有(以开凿时间先后为序):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天龙山石窟、响堂山石窟、大足石窟、剑川石窟等。
石窟艺术虽起源于印度,但传到中国后在长期发展中逐步脱离印度和犍陀罗的影响,创立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独立体系,呈现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的景象。中国的佛教美术,还包括除石窟以外的其他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和隋唐美术的主要内容,并对朝鲜和日本等东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奉先寺大佛(中国龙门石窟)朝鲜佛教美术 4世纪后半叶,佛教经中国先后传播到朝鲜半岛的3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的佛教美术在中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现存最早的有铭刻的雕塑像,是推定为539年制作的高句丽金铜佛。由于与中国接壤,高句丽的佛教美术在三国中最发达。其次兴盛的百济,以先后都城——公州、扶余为中心,出现相当数量的佛教寺院。它受高句丽和中国影响,创造了具备百济独自性格的佛教美术。新罗灭高句丽和百济后,统一了朝鲜半岛,它在造寺和造像上反映了唐代美术的深刻影响,以庆州为中心呈现繁华的景象。特别是以纯白花岗岩制作的石佛和石塔,是代表新罗美术的最优秀作品。佛国寺的石塔、石窟庵的石佛群,与其他国家的相比,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下面是教案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 概述
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史称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的时代。
二 佛教美术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这个时期佛教美术的重头戏是在北中国展开的。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佛教美术大致包括3个部分:建筑、雕塑和壁画。三者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是宗教性和审美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体。一般的石窟和寺庙中都绘有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寺庙中的壁画,随着建筑本身的倒毁已荡然无存,而石窟壁画,至今仍有大量遗存。
(三)、石窟造像
佛教雕塑按材质来划分,大致有铜雕、石雕、泥塑、木雕、陶塑、崖刻等几大类。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艺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南京栖霞山等,均始建于南北朝时代。
(四)、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3大类。中国佛教建筑是我们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建筑也是这个时代建筑成就的反映。
三 、 人物画的新发展
玄学风气对当时的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绘画领域中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建立及南朝人物画风范的形成与当时的人物品藻之风有着直接的联系。
1、顾恺之 :绘画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留传在世的仅有他根据文学作品而创作的《女史箴图卷》、《烈女仁智图》和《洛神赋图》等作品的摹本。
顾恺之的画论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
2、谢赫: 他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理论方面的贡献。他著述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保留了汉末以来的若干珍贵史料。他在总结传统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四、 山水画的兴起
一 山水画溯源: 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勃然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山水画作品及画论。这个时期的山水画真迹已荡然无存,但是宗炳和王微的《画山水序》、《叙画》这两篇重要的山水画文献,是这个时期山水蓬勃发展的佐证。
二、山水画论 宗炳所作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述山水画艺 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画艺术“畅神” 的功能观。
王微著的《叙画》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概括提炼,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联系。
五、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陵墓雕塑尤其发达。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制作的人俑、家畜和鸟兽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
(二)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
思考题:
1、谢赫“六法”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2、 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主要内容与风格是什么?
3、 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的种类及艺术风格是什么?
第六章 隋唐美术
• 绘画艺术
人物画
• 阎立本与尉迟乙僧 以阎立本为代表的绘画风格体现了中原风格,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绘画则体现了西域画风。
阎立本的传世作品有《步辇土》、《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阎立本的绘画都是省略了背景,以突出主体的,这是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
二、“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吴道子创作的错落有致的“莼菜条”描,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典范。
• 唐代仕女画
张萱 盛唐画家,代表做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周昉 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画的是周肪,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挥扇仕女图》、《游春仕女图》、《宫骑图》等,多表现贵族妇女的幽怨生活。
山水画
• 展子虔《游春图》
从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点等方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
• 李思训和李昭道 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格
李思训 字建,唐朝宗室。他的画风画面富丽堂皇。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 是李思训之子,被称为“小李将军”,代表作《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绘画手法均用细笔勾填,仍无皴法。用石青石绿填染为主,带主观化装饰意味。这是较早的山水画样式,后世把李思训推崇为“北宗”或青绿山画派的鼻祖。
• 水墨山水画的创立
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了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而出现了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
• 陵墓雕塑
昭陵六骏: 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早年被盗往国外。浮雕六骏分别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乾陵石刻
顺陵石刻
• 佛教美术
石窟壁画
•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
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是中原的画风已经逐渐波及新疆的石窟和寺庙壁画。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
• 莫高窟壁画
初唐的敦煌壁画开一代先锋。中宗以后的敦煌壁画在艺术上更加成熟,进入繁荣阶段,气象宏大,装饰缛丽,繁复的内容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风貌。
石窟雕刻
• 龙门石窟雕刻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现存唐代开凿的洞窟数十处,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其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的。成为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 天龙山石窟造像
• 炳灵寺石窟造像
• 工艺美术
1 、陶瓷工艺:唐三彩
2 、金属工艺:金银器、铜镜
❼ 从莫高窟壁画的发展来谈中国佛教美术如何汉化
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佛教绘画、雕塑等的总称。最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晋袁宏《后汉纪》称:“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而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像焉。”《后汉书·西域传》的记载与此略同。《佛祖统纪》等也记其事。传蔡 于明帝永平初遣使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一说永平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图。《魏书·释老志》说:“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又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这是中国最初自作的佛画。
渊源和发展 中国佛教造像、画佛、造塔,最初都从印度传来。从印度现存佛教遗迹看,第一期的菩提伽耶,第二期的巴鲁特、桑奇都无佛像,只有佛座和佛的足迹,以表示佛的所在。第三期的阿摩拉瓦提已有雕刻的佛像与佛足迹,两者同时存在。到第四期的阿旃陀、犍陀罗只有佛像而无佛足迹,并刻有佛传。犍陀罗当时为中国西北月氏族移民所建贵霜王朝的国都,取希腊所遗文化而光大之,故月氏佛教美术,独具特色。传入中土,首达新疆西部,今存者有拜城县克孜尔明屋壁画,绘有佛传及佛本生故事,库车县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等。沿丝绸之路,东来而至甘肃的,有敦煌鸣沙山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又有安西榆林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广元石窟,以及江南摄山石窟等。全国造石窟之数不可胜计,其中碑幢之类,历世残毁颇多,但今所保存,为世界之冠。
公元1世纪时,大月氏成立贵霜王朝,继续占领西南高附,东南罽宾,以及整个犍陀罗。地当丝绸之路的商业要冲,财力雄厚,贸易常用金币。迦腻色迦王远征中印,在他的支持下,佛教得到重要的发展。佛教经像传于中土,即自大月氏来。而中国西部佛教美术,亦以于阗、龟兹所保存者最多。敦煌、云冈驰名世界,其余朝鲜、日本等地,皆学于中国。而印度本土的大部分佛教经像美术,于9世纪后为印度教徒、穆斯林所毁,仅佛教几个大石窟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无论造像绘画和雕塑等,都是在中国土地上发育成长的,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初期虽曾受有印度的影响,但同一题材、内容和表现的方法都已不同。印度的佛教壁画在阿旃陀石窟中,表现不少娱乐场面,饮酒宴谈,神通游戏,菩萨人物装饰华艳,婉娈多姿,色彩鲜明,即使降魔变这样的题材,也布置得如同演剧的场景一样,使人并无畏怖之感。反之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常常阴森可怖,画出了苦行的故事,如舍身饲虎,强盗挖目等。线条与色彩,也是粗犷而强烈,看不出柔和与可亲的感情。
佛画 早在梁代,张僧繇即以善画佛像名世。他独出心裁,创立了“张家样”,佛像的中国化,从此有了很好的发展。其子善果和儒童也善画,并擅佛画,能传其业。善果画悉达太子纳妃图,灵嘉寺塔样;儒童画释迦会图,宝积经变图。在南北朝后期,张僧繇的影响很大,有不少学习他的画派,所谓“望其尘躅,如周孔焉”,可见声望之隆。他笔法简练,《历代名画记》说他“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因材取之,今古独立,象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隋以前,僧繇是中国佛教绘画的一个开创者和推动者。北齐曹仲达,佛画颇享盛名。因来自中亚的曹国,原来带有西域的作风,在中原既久,画艺渐染上中国民族风格,创立了“曹家样”,为唐代盛行的四大式样之一。它的特点是衣服紧窄,大约与印度笈多王朝的雕刻,有同样的风格。后与吴道子结合中国传统风格所创立的“吴家样”并称。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对他们概括的评语。曹画虽失传,但看到鹿野苑所藏释迦立像,衣如湿沾体上,就可想见曹画。吴画衣带宽博,飘飘欲仙,在敦煌壁画中还可看到他的画风。隋唐时期,佛画已经中国化。
壁画 隋唐时代的壁画,今存于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敦煌所存唐代壁画,尤为富美,色彩艳丽,人物造型,往往以当时的贵官贵嫔为范,端庄华贵,男女形貌,都甚肤丽。佛前演奏,弦管杂陈,较之阿旃陀壁画,尤或过之。敦煌莫高窟有唐代壁画与彩塑的洞窟,共207个,可分初、盛、中、晚四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220窟,造于贞观十六年(642),盛唐的第335窟,造于垂拱二年(686),第130窟和第172窟,造于开元、天宝年间。中唐的112窟,晚唐的第156窟(此窟为张议潮建,窟外北壁上有写于咸通六年的《莫高窟记》)等,都存有辉煌灿烂的作品,可为唐代佛教美术的代表。这些洞窟壁画,虽出于无名画家之手,但是研究它的作风,应该说是与吴道子、阎立本诸大家的作品是一致的。例如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在座前的听众,有诸王贵官,与现存的阎立本的帝王图相似。由此可以推知这些图像的画法,应有共同的渊源为当时的规范。
唐代这些壁画,表现的题材是佛经经变故事、净土变相以及佛菩萨像等。其内容较之过去更丰富,色彩也比较绚丽,表现的境界也更扩大。当时最流行的是佛教净土信仰,因此净土变相在壁画中也表现得最多,约占228壁。其他如乐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等,也往往采取净土变相作为主要的部分。
在净土变相中,以富丽的物质现象,描绘观想的境界。如彩绘七宝楼台、香花伎乐、莲池树鸟等,将西方极乐世界装饰得非常美丽。这与出世苦行禁欲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所绘的佛、菩萨、诸天、力士等,都是健美的化身。这和唐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爱好是完全一致的。有些佛画还点缀许多人间社会生活小景,乐观、明朗,富有情趣。
随着佛教的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印度佛教的绘画理论也同时传入。南齐谢赫曾经总结绘画的艺术有“六法”,而印度也有“六支”,两者解释都不很明确,不能肯定说“六法”就是“六支”,但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的确是存在的。
雕塑 虽有外来的影响,但也有其伟大的创造和民族风格。在新疆,有古代龟兹、高昌等洞窟的造像;在甘肃河西走廊,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窟、天水麦积山等石窟造像;再东进有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太原天龙山、河北邯郸响堂山、河南巩县石窟寺、山东云门山、江苏连云港、辽宁义县万佛堂等大小石窟造像,蔚为盛观。在江南的有摄山石窟造像,在四川的广元石窟、大足石窟,以及巴中、通江等地石窟造像,分布既广,数目亦多。乐山大佛,尤呈伟观。从北魏到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雕塑美术,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以上所记的各石窟中,亦以北魏与隋唐时代的最为精美,其中云冈与龙门的石刻,可为代表。其他全国各寺院中的金铜造像,石刻造像碑、木雕、夹 干漆造像,更不计其数。佛教对于中国的雕刻与彩塑留下很大的成绩。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受外来影响,但与印度犍陀罗造像和笈多造像相比较,也各有不同的风格。至唐代而民族形式愈益成熟,它的妙相庄严,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魄与所要求的艺术标准。在甘肃的敦煌与天水麦积山,由于石质是砾岩,不便雕刻,工人匠心独运,改用彩塑。唐塑在莫高窟中,焕发光彩。江南的杨惠之成为泥塑名家。自宋、元以来,各寺泥塑甚多,此亦为中国佛教美术所特有。
藏传佛教美术 既与汉族地区佛教美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受印度、尼泊尔佛教美术影响,在中国佛教美术中,独具风格。北京雍和宫、西黄寺及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其殿宇、佛像等,均属藏传佛教美术系统。拉萨的布达拉宫,藏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佛画与金铜佛像,以及刺绣与木刻的板画佛像,普遍受到信众的供养。在青海塔尔寺,每年以酥油制作酥油花礼佛,这是牧民的特殊佛教美术。在五屯,有制作佛画的传统技法,至今仍在发展。
影响 在唐代,中国佛教美术曾流传到朝鲜和日本等地。朝鲜南部庆州石窟庵释迦如来坐像,妙相庄严;十一面观音像、四菩萨像,姿态端庄,与中国盛唐时期佛教美术极为相似。日本奈良中宫寺的菩萨像、木造彩画,支颐微笑;药师寺东院堂圣观音菩萨像,铜造镀金,修短合度;法隆寺梦殿救世观音像,木造漆箔;法隆寺五重塔文殊菩萨像,塑造敷彩;东大寺释迦如来像,铜造线刻镀金;唐招提寺金堂卢舍那佛像,干漆造漆箔;各寺造像的取材和制作方法各不相同,但皆受中国唐代佛教美术风格的影响。法隆寺金堂壁画,瑰丽庄严,也与中国敦煌壁画,千古同辉。
综观中国的佛教美术虽然曾受到印度的影响,但中国的佛教美术风格也传到印度犍陀罗等地区,对印度佛教美术的发展曾有过一定的影响.
❽ 永靖木雕窗扇龙纹什么年代雕的
看看图片,帮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