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制定美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应注重哪些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二、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内容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2、强化督查指导。坚持“半月一走访”、“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或观摩会(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做到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谋划安排下步工作。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
❷ 怎么发展本村谈思路和想法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十九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必须要解决人的问题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不论是工业振兴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一支具有战斗力的人才队伍。目前,辽宁省乡镇人员编制“编多人少”,一些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有时需要牺牲节假日加班才能完成工作,还有些乡镇干部基本工资难以保障。另外,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够强,村干部面临后备不足、无人愿意干的窘困局面。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不能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
建议:一是借省机构改革之机,进一步充实乡镇干部队伍,提高乡镇干部服务水平,激发乡镇干部工作激情。二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设立特聘岗位等方式,推进村支书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职业化管理。三是省委、省政府应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优惠,吸引从乡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公务员和知识分子返乡,利用他们的知识、资源、情怀,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新生代农民返乡将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们吸收了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些精华,并且有着一定的专业技能与创业意识,而且他们相比父辈更加具有环保与生态以及绿色发展意识,只要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具有足够吸引力,且当地农村具备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与人居环境,那么这些年轻的农民很有可能返回故土,重振乡村,为现代化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作出一番贡献。
二、必须要解决规划的问题
由于没有专门制定村庄规划,如今大部分村级发展规划不合理,大都依靠老经验、老办法,推一步走一步,村庄无序建设,土地利用粗放,或者“一刀切”禁止任何建设,导致村庄功能难以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快速持续发展进程。
建议:一是由县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二是加大乡村“双违”治理宣传引导力度。应推动“双违”治理宣传工作重心向乡村倾斜,采取公益广告、标语横幅和宣传册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普及城乡规划建设法规和整治“双违”工作政策措施,增强群众遵法守法意识,打造全民自觉参与、合力推进整治的局面,从而达到宜居乡村建设的目的。
三、必须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
近年来,农村的水、电、路、讯、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整体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薄弱地方亟待改进,其中水、电问题尤为突出。例如,部分农村还存在因夏季或春节等用水高峰期供水不足、饮用水质不达标问题,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出现电器无法使用、电灯照明出现红丝等现象。如果满足基本生活的水电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无从谈起,城镇居民也没有人愿意带着资金和技术到农村发展。
建议:一是加大农村饮用水管网的铺设和改造及电网改造升级力度,确保农村居民用水、用电无忧;二是建议在大水厂供水充足的情况下,提倡大片区供水,关闭一些分散的、设施落后的小型水厂,确保用水安全。
四、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乡村的振兴发展,首先应以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基本遵循,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而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产业振兴,对于乡村产业发展,一般普遍期望通过吸引大型招商项目落地来实现,而忽视根据各村实际,培育村庄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建议: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精心的销售策划,扩大其知名度。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条件成熟的村先行项目策划和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三是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当地一些外出务工青年回家乡企业务工。通过农村青年返乡,减少农村“三留守”人员数量,促使长期驻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能够得到家人的长期关爱,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五、必须解决资金的问题
乡镇和村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线,但实际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财政保障的工资标准太低,村庄保洁、路灯电费等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也没有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村级债务迟迟得不到化解,成为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建议:一是加强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二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四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利用财政资金化解公益事业债务,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化解其他债务,按规定核销不合理支出造成的债务,同时严禁举债搞振兴。五是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❸ 西辛庄村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发展思路:稳定蔬菜、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非农产业;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实现奔小康目标。
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增加投入,逐步提高村民素质,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切实改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农业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0%以上,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强村容整治,乡村道路硬化率80%以上;村庄绿化率4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安全饮用水率80%以上;加强以沼气、电力为主的洁净能源建设,使用率达70%以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农民对党支部的满意度达90%以上;农民对政务公开满意率达80%以上;农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80%以上;农民对一事一议满意率达80%以上;农民对计划生育满意率达90%以上;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农民对管理民主满意率85%以上,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以上;农村信息化程度达35%以上;村级文化、体育场所普及率达6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真正把西辛庄村建成文明村、生态村、和谐小康村。
❹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引导农业商业化,加速我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2011-2020年全镇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全镇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龙威、阳光等面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坚持多思路、多渠道培养发展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通过产业布局的引导调整,实现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当、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谐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主要指标:至2020年,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40%,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达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其中粮食、畜禽、蔬菜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0%、30%、20%;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业占比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二、产业总体布局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1、商贸流通业:我镇是河南进入河北的南大门,漳河生态园区规划建设高速路入口,我镇借此可在两小时内到达郑州、石家庄,同时经此可转兰青线到达山西、陕西,向东可到山东。经讲岳线往东可达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发达,可借107国道、京广线、京珠高速、中华路、讲岳线为依托,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在讲武城车站至漳河生态园区之间形成仓储物流企业群。
2、文化旅游业:我镇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刘庄兰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态园三国影视城为依托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3、面粉加工业:讲武城镇是农业大镇,粮食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在我镇辖区内有龙威面业、阳光面业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面粉均在10万吨以上。另有许多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可引导这些企业拉长产业加工链,向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值。
4、畜牧养殖业:目前讲武城镇辖区内有养猪场十多个,养牛场3个,养鸡场十多个,主要是高录、大冢营、朝冠、西陈、北白道几个村。努力促使我镇养殖企业扩规上档。
5、粮食种植业:我镇是农业大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的村庄。我镇要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6蔬菜种植业:我镇紧邻古邺蔬菜批发市场,种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录、小寨、东、西陈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规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建成省级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7、生态旅游业:又指观光农业,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是将农村的空间和农产品等农业资源作为观光资源加以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期产生除农业生产之外新价值、与观光相适应的一种农业形态,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单位,包括观光、采摘、垂钓等。结合漳河生态园得相关规划,在我镇民有北干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镇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镇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