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为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3-11 10:33:56

㈠ 如何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 及其相关政策的问题,必然要从多层面去分析专研究属实现高新 技术产业化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从政府行为、科技成果转化 机制、以及资本市场和国际影响因素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㈡ 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版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权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㈢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㈣ 给地方政府做产业发展建议需注意什么

保险公司是企业,在各地方的保险公司都是分支机构,他们没有决策权,外地驻回本地的分支机构答,它赚钱还是亏本都与地方政府关系不大。保险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地方政府也没有这方面人才,也不可能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有什么奢望,一般只是要求他们守法经营就可以了。而对于保险公司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的非常重要的,所以保险公司应该主动联系地方政府,支持和协助地方政府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多提意见和建议。如老人伤病的救助,农民房屋受灾的救助,农民因灾害欠收,社保补充医疗保险的问题等,地方政府都希望能够得到保甫甫颠晃郯浩奠彤订廓险公司的支持,但各地的保险公司都是分支机构,没有能力设计适合地方政府要求的产品......,没有办法和地方政府良好合作。保险公司在地方也得不到重视,而成为自生自灭的企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也普遍比较低。

㈤ 对企业的转型发展有什么对策建议

(一)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严格遵循法律,给予各类企业公平的市场地位,才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 为此有必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力对市场规则的侵犯。

(二)试行金融改革和创新,改善投资环境

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离不开健全金融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只有支持金融及相关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大胆进行金融改革,努力建立多层次、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5)为产业发展的建议扩展阅读:

企业转型的驱动因素

赢利新路径

很多电子、汽车和化学行业企业的转型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公司发现其利润回报、股票价值并不令人满意。这些公司,往往选择舍弃低成本产品,而转向创新性的、差异化的产品,或是专注于某些快速成长的市场。

应对市场变格

伴随着市场的供求逆转,大量外资巨头进入市场或新业务模式的出现,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加入激烈的成本竞争,同时也必须根据对客户需求的清晰划分来实现产品差异化。在零售业和中介服务行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后,对整个公司的运营实现顺利磨合,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旦执行不力,往往出现“机构麻痹症”,让有价值的客户和优秀的员工失去信任和耐心。这时,就必须对组织机构实行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再造。

增强企业活力

很多中小型企业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虽然高层管理人员不断地强调全新愿景,但却总是停留在语言上,不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如何使企业的战略深入人心、留住优秀人才,就成了这些企业转型的重要内容。

为生存而战

这种悲壮的处境并不少见,尤其在中国,很多企业都背负着高额的债务负担。如何在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眼前的盈利需要之间找到一条出路,就成了它们背水一战的紧迫任务。

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激增倒逼企业转型: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但人才战略的实施也必然会引起企业人力成本的攀升,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

也就是说,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和控制人力成本,不仅关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整体的运转。因此,进行人力成本分析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转型误区:

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四个误区。

一是对自己对应的市场认识不足,过度关注内部成本的降低和效率提升,而忽视了对市场的应对, 导致的转型方向不明确,甚至不正确;

二是企业内部沟通和协调不足,导致转型迟缓甚至失败;

三是在转型过程中市场、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环节没有有效的衔接 和保持一致,导致转型失效;

四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转型流于表象,难以为继。

㈥ 对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有何建议

我认为,县级经济,必须强调特色,而轻视系统,强调产业上下游合理开版发,而轻视行业的完权整。总而言之,要走社会大配套的思路,起码是临近几个县的相互协作,不要大而全,更不要小而全。这个虽然是老话,却是基本原理。平时与一些县级干部聊天,他们往往陶醉于行业齐全,忽视重点产业。

㈦ 对我旗产业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产业
产业指一个经济体中,有效运用资金与劳力从事生产经济物品回(不论是物品还是服务)的各答种行业。经济学上,惯常把产业分门别类。一般而言,产业可分为三至五类。 在工业革命后,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经济都是由制造业而来。许多发达国家及开发中国家的发展及经济基础都和制造业有关。

㈧ 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政府提几点建议

政策建议

按照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组织规划实施

国务院通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标志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重规划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该规划在制定的时候考虑了产业体系 建设的需要,并做了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但是由于选择的产业范围广,又受规划编制的时间和资源投入的约束,规划并没能就重点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给出更具操作性 的方案。

建议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重要领域,对产 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分享框架,编制这些行业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对技术创新,有竞争力的制造,专有基础设 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消费市场启动,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等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部署,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同时,要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对规划实施情 况、创新绩效、产业发展绩效、政策激励绩效等进行年度的跟踪评估,并根据跟踪评估的结果,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特点,及时调整规划实施方案。

在实施中突出信息、可再生能源和生物三大重点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全面而系统,但这种全面性,也带来了产业发展边界过宽、难以优化资源配置和相关支持措施。课题组建议在规划的实 施过程中,科学判断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突出重点。从目前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新一代的电子 信息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带来社会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并导致其他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最终将可能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基因育种、干 细胞治疗等生物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将会成为未来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印 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战略和投资重点来看,其重点也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因此,课题组建议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聚焦上述三大重点 产业领域,集中优势资源,着力突破。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处在发展的初期,其技术路线和主流产品都还没有形成,不同技术路线的全球竞争,给投资者带来巨大赢利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 风险。正是由于对风险规避的考虑,我国大多数投资人和企业会选择在产业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再进入,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新能源汽车。这样做的好处在 于有利于规避风险,并赢得较为稳定的收益;坏处在于一定会形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要想鼓励投资人和企业在产业发展初期更早进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竞争,需要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生产销售企业等多元化的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 这种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重点包括政府对高风险的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持续投入机制,政府对多种技术路线的创新活动的持续投入,保险公司对新产品和新装备试 用的风险担保机制等。通过这种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产业技术创新前沿积聚,结合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尽快在自主 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通过产业链创新管理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体系构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型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要想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产业体系,不但需要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还需要按照产业链发展的需要,突破一批辅助性技术,包括相关专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检验检测服务技术等,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

课题组建议首先在信息、可再生能源和生物三大领域开展产业链创新的管理。重点是系统分析这些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以及全球分工,在此基础上依托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安排的重大创新发展工程,以及国家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安排的科技创新工程,采用工程化的组织方式,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产业链为目标导向,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技术攻关。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尽早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成功突破一批重 大群体性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

通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启动市场需求完善产业体系

消费市场的启动和产业体系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新兴产业消费市场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启动市场需求和完善产业体系,在技术上和资源 配置上都不可行。理性的选择是在有基础的省市开展重大应用示范,逐步探索消费启动市场的政策措施,探索能够市场化的、能够大范围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 完善产业体系。课题组建议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安排的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选择有基础的省市,以大规模的示范应用为牵引,促进产 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探索出能大规模推广的新型商业模式,建立健全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等。

㈨ 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提几条建议

政策建议:
(一)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既要顺应趋势的变化,也要考虑经济发展“底线”(就业)的需要。我
们赞同将2015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7%左右。理由有:一是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经济规模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年均增速达
7.2%就能完成这一目标,而前四年(2011-2014年)我国GDP年均增速为8.1%,据我们测算,未来6年年均增速为6.5%,就能实际上述目
标。而且7%左右的目标也是与“十二五”规划相一致。二是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就业增长形成很强的支撑作用,目前7%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量比10
年前10%以上的经济增长还多。三是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调整相比,我们对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仍然是缓慢的或温和的。2008年之间的30年,我国GDP年均
增长9.9%,最近三年平均为7.7%,降2.2个百分点,但经济目标仅调整0.5个百分点,从8%左右降至7.5%左右,再调0.5个百分点,加总也仅
调整1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实际看,社会对此的承受力在增强,市场主体都在做很好的适应,逐步认可了倒逼机制对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四是将经济增长目标适
度下调,可以适度减轻稳增长压力,为调结构、促改革创造更大的空间。

坚持“一积极一稳健”宏观经济政策,并适当增加灵活性。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财政政策,既要继续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又
要注重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一是把握年赤字率低于3%的警界线,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二是继续盘活财政存量,将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结合,化解地方性债务
风险与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结合,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渠道。三是出台更多既能解决企业当前困难和促进未来长远的定向调控措施。如将严
格预算结余的财政资金(据前期媒体报告今年末有4万亿财政资金花不出去)用于对中小企业减税和财政贴息。各级政府还可拿出一笔财政资金按成本加适度利润价
格收购处于困境中的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已建住房,用于替代保障房建设任务。货币政策要在坚持稳健的同时增加灵活性。坚定地不搞强刺激的货币政策,但要加强短
期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发挥金融货币定向调控作用。明年广义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13%左右。央行应继续强化对短期流动性的安全管理,防止再次出现新的“钱
荒”,处理好金融改革、金融结构优化与防风险的关系。金融政策定向调控的重点仍要放在中小企业上,采取更多措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一些暂时遇到经营
困难但总体健康的高负债企业给予特别的金融救助。2014年要在出台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并加大力度支持民资银行的发展。

(二)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国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大变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的最有效途径。重点是:(1)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既包括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包括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加大体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把健康、休闲
旅游、文化等培育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长江交通运输走廊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带动东中西、南北的经济融合,以优化产业和区域交通一体化为核心,促
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2)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主要方向是深化国企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3)着力推动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显著提高一些战略性产业(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已形成一
定新的优势产业(如高铁、光伏产业、造船业和支线飞机)继续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跨部门、跨行业兼并重组,对民营资本的兼并重组提供更多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支
持。(4)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以户籍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城镇
化水平和质量。加快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在新常态下,服务业是结构升级、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分配的重要渠道。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的短板,目前发展速度仍偏
低,主要是受到各种体制机制和政策的限制,必须从改革和开放两方面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劲推进力,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要像过去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
发展,把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与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三)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努力实现改革的重大突破。继续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重点清理取消不必要的生产经营准入限制、行业管理规定,进一步修订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范企业投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环节,逐步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全面推进和落实中央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清理专
项转移支付项目,提出压缩专项转移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数量和项目清单,确定改革的时间表。加快房产税、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和实施。扩大地方债的试点
范围和规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央确定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落实和取得成果。抓紧制定和实施国企改革和资源品价格改革,对国企改革要加快确定路线图和时
间表,并尽快推进落实;资源品价格改革,不仅要全面放开资源品价格,而且相应的税收改革要同步推进,资源税全面改为从价征收。

(四)进一步做好强基础、惠民生的工作。加强农业和公共基础设设。继续加大扶农惠农优农政策力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支
持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补生态环保的短板。加强生态保护和染污治理,特别是治理雾霾,不仅
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为推进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五)定规划谋长远。2015年是规划年,而且“十三五”规划具有“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的冲刺阶段。
“十三五”规划既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划,也是一个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的规划,以此推进我国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目标的实现。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经
验,认真研究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
级板,努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方向,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进行战略谋划。

㈩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加快推动战略形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
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稀缺资源。
鼓励创业及引进高层次人才
鼓励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及市场制度,建立行业协会来规范产业发展。

阅读全文

与为产业发展的建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