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未来10年,竹子的经济效益会怎么样
选择优良竹种 促进退耕还林 目前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什么?这是关系到“退耕还林”能否在短期内见成效的问题。
竹子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就是生长周期短、产品多元化、投资风险小、市场潜力大。以其优良特性和独特优势,能够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促进边疆安定团结、有利于建成“绿色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和建成新的生态文化旅游景观。通过培育竹资源发展竹产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辐射带动若干相关产业,成为发展山区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同时更好地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在林业建设中,竹子可谓“长中之短”和“慢中之快”。发展竹产业,“退耕还竹”、以竹代木、以短养长、以竹致富,既能协调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多重关系,又能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培育竹资源、发展竹产业,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最佳选择。
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及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并有切实措施保证的竹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及时引导竹产业健康发展。云南省地处山区、地域辽阔、条件各异,发展竹产业要依据社会的需要和各地具体情况,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积极又稳妥地向前推进,统筹安排好资源培育、加工利用与市场开拓,这是现代竹产业的基本要求。
“退耕还竹”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选择什么样的竹种来推广发展。
竹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适应性”、“经济性”、“产量”、“种苗”和“市场”等5个方面。既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性引进优良经济竹种,以不断提高种源质量,更要注意扩大种植我省优良乡土经济竹种。我省可推广发展的优良经济竹种很多,关键是要适地适竹,注意突出特色和优势,方能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出奇制胜。此介绍几种经济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的优秀竹种:
1.竹中极品巨龙竹甜龙竹、龙竹、麻竹、巨龙竹等都是较好的竹种。特别是我省特产珍稀竹种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其秆高可达30多米,径粗可达30厘米以上,秆型高大是极好的建筑用材,产量可达毛竹的5-8倍,但目前资源量极少。世界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和木材紧缺,“以竹代木”呼声日益高涨,以巨龙竹整竹用作组装式民用竹建筑、郊野别墅、旅游度假区特色建筑等受到国内外关注,市场潜力巨大。巨龙竹堪称竹中极品,其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2.日益走俏香糯竹优质笋材两用特色竹种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其秆为优质造纸原料,外形优美观赏价值较高。用其幼秆烧制“竹筒饭”,清香可口,产区群众均以“糯米香竹”相称。天然香糯竹林长期过度采伐作为造纸和烧制竹筒饭,造成了资源严重枯竭,而旅游业发展又使其价值倍增,长约50厘米的一截幼秆(竹筒)价格达2.0元以上。因供不应求,市场上有些商贩只好用其它竹子来烧“竹筒饭”,以假乱真,消费者一吃便知上当。本种是唯一一种适于烧制竹筒饭的竹子,若有先见之明,能尽早认识而且先走一步建立优质香糯竹培育基地,3年即可开始供应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将无可估量。
3.抗寒竹种香笋竹优质笋用竹种香笋竹 (Fargesia yunnanensis),为秋季发笋的中小型笋用竹种,也是箭竹属中分布海拨最低、适应性最广的竹类,海拔1500-2500米地区均可推广,产笋量高。本种系云南特产的优质笋用竹种,其笋鲜嫩味美,品质细嫩,口感较好,营养价值高,产区群众均以“香笋竹”相称,特别适于鲜食,秋季产笋的特性更使其开发价值倍增。在不适于发展热性竹种的中高海拔地区建立优质香笋竹鲜笋培育基地,面向省内外大中城市、各类超市及宾馆饭店供应鲜笋,前景极其广阔。香竹(Chimonocalamus spp.)是云南特产中小型优良竹种,秆高约5-8米,其节部具刺状气根,且外形优美宜作园林观赏;其笋鲜嫩味美,品质细嫩,口感较好,营养价值高,产区群众均以“香笋”相称。其最大特点是节间空腔内含芳香油脂,竹竿利用不为虫蛀,是竹类中唯一含有含芳香油脂的竹种。该芳香油脂可提取香精,特别是“活竹种酒”是香竹价值倍增。可作特种笋用竹林和生态防护竹林培育,抗寒性较好,适于在海拔1500-2500米地区推广,产笋量高。在不适于发展热性竹种的中高海拔地区建立优质香笋培育基地,面向省内外大中城市、各类超市及宾馆饭店供应鲜笋,前景极其广阔。
4.干热河谷种泰竹优良经济竹种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是干热河谷地区首选的生态防护和优质笋材两用竹种。本种秆丛密集,秆稍直立,分枝扦细,叶片细柔,外形极其优美,被称为“竹中少女”,因此又是最具特色的优秀园林园艺观赏竹种。其秆节间近于实心,产区群众直接用于做椽子,经久耐用;其笋可食用和加工各种笋产品。本种最大特点是成活率极高,课题组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进行引种试验,定植约30天后即可长到1.5米以上,成活率几乎达100%。我省许多造林树种选择难度较大的干热河谷地区可采用我省特产优良竹种泰竹建立生态经济型防护竹林体系。
“退耕还竹”,可造福子孙。但各地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和选择竹种,一定要取得权威专业技术部门指导。
Ⅱ 中国竹产业年产值是否已达2000亿元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志民6月19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竹子种类和竹林面积占全球总量的1/4,产品包括1万多种,就业人数达800多万人,年产值达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2018年世界竹藤大会由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主办,大会以“竹藤南南合作助推可持续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全球竹藤产业可持续发展,搭建竹藤技术创新、产业合作、政策对话、知识分享的国际平台。大会将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及绿色经济发展等分主题开展70余场公共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
提供就业,创造产值,竹产业还有大发展。
Ⅲ 贵州竹子产业有哪些
受访者:李文勋、曾凡中总经理
采访地点:贵州赤水新宇竹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采访实录:
Q: 请您谈一谈目前我国竹产业的现状。比如:产业区域分布、生产力水平(技术、装备、管理)、市场状况等等。
A:中国是世界竹子王国,四分之三的竹子都在中国。竹子资源的分布主要在南方的几个省。四川有十三个县市有,总共十几万亩,但是分布不很均衡。赤水是几十万亩,贵州百分之八十的竹子都在赤水。云南有很多竹子是龙竹,材质不行,比较粗糙,用于产品,档次比较低,下一步怎么开发我们也在考虑。因为应云南竹产业的邀请,我们去帮助开发和综合利用。就是把四川的竹子作为表面材料,把那个龙竹作为中间材料。现在用的东西,不管有多厚,只是消耗掉表面。像地板,只是用掉面上的油漆,当磨损了油漆用到木材、竹材了,你就想要换了。所以说在制材的问题上,国外经济、文化、素质发达的国家也充分利用枝材,提倡用复合板。竹产区的分布大概就是这个情况。
生产力的水平高的还是在沿海。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沿海竹企业也就发展得大一些、快一些,专业化程度高一点。他们做一项就专一项,比如说:做地板就做地板,或者榻榻米。当然,沿海有这个条件,通过政府的引导,协会的引导,他们已经走在前面。就西南地区而言,技术装备水平等各方面都要差一些。以我们公司来说,处在一个受交通、距离、时间、信息限制而且比较封闭落后的贵州的一个县级市。每当我们要办成一件事,完成一件产品,要比东部地区多付出一倍甚至两倍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对我们相当不利的劣势。但是反过来说,正是因为贵州落后,开发较晚,资源或其它方面没有受到破坏,在资源方面就给我们带来了优势。如何将两者综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公司一贯走的多元化产品、原材料综合利用的一条路。只有走多元化产品、原材料综合利用才能消化我们的不利因素-成本等等一系列的。
从市场方面来讲,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木材的需求越来越紧张。很多国家由于对森林的过量采伐,造成了自然灾害。政府不但禁止采伐,还通过立法的手段保护,像现在的印尼、缅甸还有其它几个东南亚国家。偷伐了以后是要判刑的。木材的紧缺给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入世以后,跟国际接轨,中国的市场就是国际市场,很多的财团都看好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个市场的需求量也是相当大的。近来的十多年,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理念、先进设备的应用完善了竹制品的加工。这应该是一个前景很好的产业。竹子被专家和人们认为是地球的第二森林。竹子由于生长周期等一系列原因,发展比较快。竹子的加工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领域。它开发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由它开发的产品不但替代了木材,还胜过了木材,受到了国内外很大一部分人的赞赏和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竹产品的销售市场前景应该很好,是一个朝阳产业。
Q:贵公司是如何发现并决定进入竹产行业的?将来有什么样的远景规划?
A:新宇公司的前身是复兴家具,我们搞了家具、装修搞了五六年。后来赤水建市,我们把家具厂搬开,建成酒店。在酒店经营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要开始向第二、第三业发展,寻求的这个项目。
作为赤水,有这样大的、丰富的竹子资源,随着国外先进设备和台湾设备的引进,特别是台湾,提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开发新的产品。当九五年我们发现竹子地板以后,我们就一直跟踪这个项目。如何把当地竹子资源利用起来,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品项目,所以我们坚定不移的开发竹子这个产品。如果我们不介入这个,我们是有很多机会发展的。实际上新宇公司是非常挑剔的,引导了赤水各行业。我们的意识是超前的,由于市场没有形成,没有成功。我们放弃了很多,比如说搞房地产,再比如说八八年,成都两个家具厂邀请我们去,我们的技术是领先的,家具又非常受欢迎。如果当初不考虑留在赤水,在成都也是好几个亿的资产,错过了这个机遇,这是第一个。竹产业的发展也是相当好的,这是第二个。
Q:请您从个人角度介绍一下您在竹产行业方面的成长经历。有哪些令人难忘的事?
A:我们介入这个产业以后,发现历代诗人古人都留下了赞美竹子的诗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跟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竹子开发有种热爱,所以我们放弃了很多赚钱的产业,致力于竹子的加工。 这个是相当辛苦,相当难受的,但是还是坚定不移的走下来了,把这个产业开发好、做大。
作为我个人最难忘的事就是我的后半生在赤水开发这个竹产品。我们也不谈经济、税收、三农、就业和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及生态等等,这是一个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应该做的社会责任,真真正正的最大贡献就是为赤水培养了一大批热心于竹业开发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也许将来是赤水的一种财富。赤水是上帝安排了的贫困贫矿县,有的是地上的森林资源,地下没有矿藏资源。赤水有30万人,城镇占了六、七万人,有二十二、三万农民。随着退耕还林,大概农民中的百分之六七十,有十几万的竹农,祖祖辈辈靠栽竹子、卖竹子为生,而且依然要维持下去,为子孙后代。毕竟离开赤水的人是少数,除了读书、当兵的少数人,百分之九十的人应该是留在赤水了。赤水的经济发展,竹产业已经占了一半,这是举足轻重的,已经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
Q:作为竹产企业,请您谈谈您们的择人、用人观,企业核心文化等等。
A:说实在的,我们公司也是近几年才招了些大学生、高中生。以前都是些乡土人才,勤奋、吃苦、动脑筋一生都受用了。随着公司的发展,跟着我们一起从家具厂、大酒店过来的,还有后来的,当然淘汰了很多,最后沉淀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新宇公司的骨干了。我们这里有个特殊的情况,因为这个环境条件构成了,我们也希望有大学生、硕士生来补充企业,但是赤水的环境条件限制了。因为文化生活、物质需求比较差。所以我们自己在一边生产,一边实践,一边培训,引进来、走出去,走自主开发,全方位的从实践当中来培养一些人才。
在用人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是人品,要德才兼备。第二个要勤奋,能够吃苦。具备这两条,只要动一下脑筋,经验是积累的。现在媒体等各方面都很发达,只要用心去学习,不管知识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所以,在用人方面,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环境条件,始终走一条自立更生的道路。但是,知识还是要不断地学习,各方面的东西都要吸收,包括我,现在六十多岁了都在读书,从中去探索一些东西。理论的东西在漫长的实践过程当中积累些经验,在理论上能举一返三。在用人的问题上,我们认为第一个是人品,第二个是勤奋,吃得了苦不?这是关键。我们欢迎而且渴望人才。
Q:知识理论与企业实践可能会有些差别,请您给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本专业学习的在校大学生提点建议。
A:在大学期间的时间不要荒废了,一定要学到全面的理论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为你们下一步进入社会,进入单位,进入实质的工作大有好处。因为我们先天不足,后天干的工作很吃力,虽然我们勤奋,又能吃苦。有知识,有文化,先天就要省劲得多。光是理论的东西,在企业也是行不通的。用理论的东西配合在实践上,还要活学活用,要适应这个环境。如何去适应,把先天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与后期的工作实践相结合。用毛泽东说的,要活学活用,不能搬死教条,钻牛角尖,一点都不能变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我首先给你们建议一条,送你们三句话:勤奋、吃苦、动脑筋。
Q:竹文化对竹产业、竹企业及赤水地区有何影响?
A:我们在赤水作了一个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解放前后五十年,竹业开发才有个起步,以前全是手工。赤水有丰富的竹子,有百分之六十的人祖祖辈辈都要以竹子为生——种竹子、卖竹子。那么竹子的开发是相当关键的。如果没有人来开发,竹子就卖不起价,农民就谈不上富。现在党中央提出的“三农”问题,解决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竹子的后期加工,新宇跟其它产业有一定的区别,不但涉及经济、社会、生态还有个政治效益。竹产业已经是赤水的支柱产业了。新宇公司为赤水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专业技术,管理以及市场的占有,还有就是我们的创业精神。
Q:贵公司竹产品丰富,有竹地板、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工艺品、竹饰材等,比较全面。请问为何求全?是否考虑过只做某一两个产品?
A:专业化是国际发展的一个方向,在一个行业里,做大、做强、做专,在行业里最大,某些情况下是大家的一致口号。我认为,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哪一个地区、哪一个行业、哪一个时期来考虑。比如说新宇公司,要去做专,环境条件绝对不如东部沿海。配套的厂家没有,下游的材料、边角余料没有人来消化。再说每个产品都有它的市场周期,有低谷有高潮,而且不可避免的受自然灾害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禽流感、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了市场的各个方面。在我们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只有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把材料的利用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才能降低我们的成本,化解后期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多元化的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面开花,某种情况下产品要的是势,某种情况要的是利。琳琅满目的商品马上把顾客的心吸引过来了。百分之九十八的综合利用率就是在这个环境条件下把材料利用起来。一段竹子,下面做啥产品,上面做啥产品,再上面又做啥产品,要把原料消化完,这就是我们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优势。只有走多元化产品、综合利用,我们才能敢跟东部沿海竞争。
Q: 做竹产业除了在技术、设备上要解决一些问题,在产品设计上是如何做的?请您谈谈。
A:可以借鉴的很多,像木材家具、金属家具以及其它家具,通过竹材的特殊性能如何去提升。比如说曾总搞的那个竹管材,一旦成功,可以搞很多的仿古家具。这个在档次等各方面都很好,它有个文化品位在里面,可以满足人们更高品味文化的享受。还有就是对时尚前沿家具的追踪和与科研机构、院所的合作以及对竹产业相关的竹时尚文化前沿、人们的生活起居有关的追踪。
Ⅳ 竹业发展前景与产业布局
1.竹业产业优势和影响竹业生产和发展的因素
浙江省是竹业生产大省,竹子也是浙江重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现有竹林面积80万hm2,年产竹笋70万t,竹笋产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浙江竹业开发了竹炭、竹纤维等新产品。竹炭在环保、保健、医药、高新技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烧制竹炭过程中所获得竹醋液,在保健、饮料、除臭,以及生产高效低毒农药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竹纤维无毒、无害、无污染,而且质地柔软细腻,具有纤维长、空心、抑菌、抗皱、易洗、防霉,吸水性、可纺性、可染性好,以及抗紫外线辐射等特点,将成为一种新颖、绿色的环保型纺织原料。竹纤维的开发成功,不仅使毛竹的枝、条、杆都得到利用,还可获得竹木糖、竹蜜、多糖、碱木素、竹粉等产品,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但在竹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影响竹业生产和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竹林经营水平不平衡,品种较为单一,产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全省相当大部分仍是低产低效林,技术水平不高,所提供的竹材仅能满足省内加工能力的1/2,大规格的竹材更是不足。
2)经营不科学,制约着竹园的持续经营。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不适当的施用导致竹园富营养化、酸性化、农药残留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使竹林衰退、产量下降。
3)市场竞争不规范,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销售规模都不大,造成“产、加”衔接不畅,流通不顺,营销成本增大。
4)竹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大多为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竹笋加工产品品牌意识不强,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高。竹笋品质安全的监测检验体系尚未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效监测。
2.竹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竹林资源有其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优势。随着人们返璞归真理念的日益强烈和国人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制品备受青睐,竹制家具的前景不可限量。竹笋产品高纤维、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有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在国内外被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竹子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度开发,竹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浙江竹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大力发展竹林基地建设,提高竹产品数量、质量,满足加工需要;二是要狠抓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开发食用新产品如竹叶黄酮、竹啤、竹汁饮料等,提高竹产品增值率;三是要发展竹材加工,扶持龙头企业,改进和提高加工、包装技术水平,增加出口创汇;四是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展保鲜加工技术,扩大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市场占有率,并通过上海进一步开拓对外贸易渠道;五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竹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竹业整体经济效益。
3.竹业产业布局建议
为了将区域竹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竹产业经济优势,提升竹产业市场竞争力,根据各地竹产业发展的传统和基础,结合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规划精神,全省竹产业的发展可相应建设三大产业带。
1)环杭州湾竹产业带:包括天目山区安吉、长兴、德清、临安、余杭等县(市)和四明山区的余姚、慈溪、鄞县、象山、宁海、绍兴、嵊州、诸暨等县(市)。巩固和提高竹笋竹材在全国生产、加工、贸易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加强竹保健食品(鲜竹沥、竹汁饮料、竹汁酒、竹叶黄酮等)新产品的开发,稳定和拓展观赏竹市场,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环境和品牌着力开展竹林生态旅游,打造世界级的竹产业发展中心。
2)金衢丽竹产业带:包括仙霞岭山区的衢江、江山、龙游和洞宫山区的丽水、遂昌、龙泉、庆元等县(市)。进一步加大竹笋竹材生产、加工、贸易的规模,适当发展竹浆造纸,适度发展竹林生态旅游,巩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等特色新产品的先发优势,加快产业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经济结构、适度规模和深度加工的竹产业体系。
3)温台沿海竹产业带:主要包括雁荡山区的平阳、瑞安、苍南等县(市)。充分发挥丛生竹的资源优势,发展马蹄笋、竹浆造纸等,加强竹纤维等特色新产品的开发,逐步提高科技对绿竹产业的贡献率;争取在马蹄笋的保鲜储运、丛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