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省林业厅:
根据浙林计[2004]97号文件,我局对我县2001—2003年林业治沙贴息贷款项目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浙江省武义县宝禾生物园的贷款项目为生态园开发。该企业在2002年2月从中国农业银行武义县支行贷款600万元,资金一次性到账,中央财政贴息资金8万元由县财政局于2003年9月直接划到该企业,企业自有资金1500万元,符合项目总投资30%的要求。贷款项目未单独核算,建有成本支出明细账,能基本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贷款按计划专款专用于绿化苗木生产基地、高档盆花生产基地、组培室等的建设,现已建成绿化苗木生产基地700亩,连栋钢架大棚20000平方米,并全部配置了喷灌喷雾加温设施,并扶持帮助100多农户发展绿化苗木,该项目现已基本按计划完成,预计今年销售可达2500多万元,创利税300万元。
浙江荣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贷款项目为巧树山经济林基地开发。该公司于2001年1月从中国农业银行武义县支行贷款200万元,资金一次到位,贴息资金5万元通过县林业局于2002年8月转到该公司,公司自有资金80万元,符合项目总投资30%的要求。贷款项目按要求建立了成本支出明细,资金按计划内容使用,几年来建立了经济林基地1000多亩,长势良好,前景喜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从检查情况看,项目单位贷款资金,贴息资金中的中央贴息资金足额及时到位,未发生人为滞留,挪用现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财政、林业、农行的密切配合,对项目质量进行跟踪监督,我县两个贴息贷款项目基本上能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运作,项目的建设和资金的使用情况基本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受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制约,贴息资金中的地方配套资金目前尚不能足额到位,间接影响了该项项目的建设。二是项目单位在该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议意见:
1、林业治沙贴息贷款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这些地区林业产业发展。
2、在扶持林业主导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一些特色、优势相对不够明显地区的项目扶持,既要扶优扶强, 也应统筹考虑新兴的和相对弱势地区的扶持。
3、林业治沙贴息贷款项目资金和管理使用情况应由财政与林业两部门联合检查监督,加强监
2. 永登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民创业,攻坚破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使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增长3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6亿元,增长16.3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3亿元,增长12.5%;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1.67亿元,增长3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2元,增长15.56%。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二)集聚全县之力,秦王川灌区综合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引大秦王川灌区综合开发的战略部署,将“开发秦王川、打造卫星城”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打造空港产业基地,美化空港对外窗口,完善红玉村省级示范点,建设现代农业五个千亩示范点”的目标,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现场集中办公、捆绑使用资金、广泛发动群众等强有力的措施,顺利实现了“一年重点突破”的预期目标,为下一步大开发、大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空港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投资2600多万元的中川自来水厂和富临纯净水厂建成使用,投资2363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吉利汽车年产量突破1.8万辆,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生物制药项目产销两旺,投资3.2亿元的甘肃天泰农业机械装备生产项目动工建设,投资12亿多元的兰州大成绿色镀膜生产、兰州兽医研究所生物制药等8个项目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部分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空港文明窗口整治成效明显。投资1300万元,以中川镇区为中心,扎实开展了“百里千户”村庄整治活动,完成中川机场出入口沿街商铺和高速公路两侧村庄美化整治,使空港通道沿线面貌焕然一新。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迈出新的步伐。通过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典型示范等多种建设模式,投入各类建设资金65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红玉新村省级示范点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内容,建成日光温室200座、300亩,改造砂坑9座,并建设了配套设施;坚持“重点突破、连片开发、规模建设”的思路,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建成千亩设施农业、千亩露地蔬菜、千亩经济林、千亩休闲观光生态园和千亩优质洋芋对比试种五个示范点。通过全县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引大秦王川灌区综合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兰州市秦王川综合开发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灌区综合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立足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发展高原夏菜7.1万亩、中药材1.49万亩、啤酒大麦8.24万亩、优质洋芋22万亩;新增红提葡萄1330亩、日光温室蔬菜360亩;推广双垄全膜玉米10.13万亩,带动农民增收4560万元;奶牛、肉羊、生猪存栏分别达到6039头、33.7万只和16.5万头。特别是通过集中扶持,玫瑰产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亩均收入达到5500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9162万元,实施了以西连路、大石路为重点的41.45公里通乡油路和59项、209公里通村道路建设工程。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小水维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利工程,解决了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积极争取,引大秦王川灌区水塘调蓄工程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投资638万元,重点建设“三北四期”防护林9000亩、农田林网5000亩,发展经济林1.34万亩,完成中川机场周边绿化7124亩、绿色通道建设34公里;投资1200万元,在西北部山区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实施基本口粮田“坡改梯”工程1万多亩,发展后续产业基地8070亩。认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投资1612万元,新开发整理土地4370亩。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了中川、连城、秦川等小城镇道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投资2103万元,重点建设中川元山、尖山庙、史喇口和秦川胜利、新园以及上川甘露池6个市级试点村,实施了特色产业培育、设施农业发展和水、电、路、沼气池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四)狠抓项目建设,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应对经济时艰和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坚持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并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争取、引进和实施了一批项目,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落实项目138个,概算投资18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9个,完工项目85项,完成投资26.4亿元。其中落实国家、省、市投资项目107个,到位资金11.2亿元;新签约各类项目31个,到位资金15.2亿元。项目总量和投资规模都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项目方面,连铝公司年产25万吨熔铸项目建成试产,40万吨环保节能技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蓝星硅材料公司金属硅电炉项目建成投产,祁连山水泥公司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工建设,兰州中盛瑞泽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能源项目方面,武胜驿750KV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大同110KV变电站建成试运行,连城330KV变电站完成主体建设任务;中石油兰州国家原油储备库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龙林梯级水电站并网发电,杜家湾水电站即将并网发电,河桥水电站和连城二级水电站正在加紧施工。交通项目方面,徐古高速公路永登段全线开工建设,中川机场改扩建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农业项目方面,兰州正大现代标准化蛋鸡示范场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秦王川清源保鲜库和兰州天泽物华商贸公司蔬菜保鲜库建成投入使用。另外,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实现资产变现1490万元,永登金街、阳光商厦等一批改制后新组建的企业顺利启动运营,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加快新区开发,县城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切实按照县城三版规划,统筹谋划,科学布局,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开发、改造和建设力度,县城人居环境得到新的改善。新区开发建设步入良性轨道。投资6000多万元的县城滨河大道南延工程竣工通车,打通了南新区出口,使县城面积扩大了一倍,形成了靓丽的“十里滨河风景线”;总投资2438万元的玫乡路和团结街、胜利街再延伸工程同时开工,西城区城市主干道完成征地任务。县城配套设施改造步伐加快。投资3000多万元的翻山岭水库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和投资1224万元的县城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投资4215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投资1250万元的县城垃圾处理场启动建设,3条小街巷整治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县城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新引进房地产企业3家,总投资2.7亿元的佳永花园、永盛花园二期、亚兴家苑、华光小区、欣德嘉园二期等5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良好。县城美化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投资380万元,全面实施了县城亮化工程,对县城沿街楼体、重点建筑物进行了亮化美化,营造了优美、文明、和谐的县城夜景。县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围绕“优化城市环境,构建和谐城管”的目标,通过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制止和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清理卫生死角和野广告、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县城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六)落实以人为本,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广辟渠道推进就业富民。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支出各种再就业资金1451万元,在城镇通过开展“一帮一”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594名,新增城镇就业4125人,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1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的目标;在农村通过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组织输出等措施,输转富余劳动力11.3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31亿元。同时,全面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政策途径,公开选拔招录了465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育、卫生系统和乡镇、部门工作,招录人数为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年。多措并举推进保障安民。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累计支出各类社保资金5535万元,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等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城镇低保标准提高10%,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累计新增 7237人,完成各类社保基金征缴7704万元,全部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规范运行,参合率达到94.6%,共为36.67万人(次)报销门诊、住院费用4116万元。多管齐下推进帮扶济民。全面落实国家“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民政策,共有9389户、28078名农民享受到国家补贴475万元。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全县第一个廉租住房“惠民花苑”小区1、2号楼全面竣工,144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将喜迁新居。全面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补助资金4800万元,完成10132户改造任务。认真落实国家调资政策,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增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过渡阶段津补贴,提高了干部职工生活待遇,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投资733.5万元,实施了上川四泉、通远团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732万元,实施了12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19个产业化项目,解决了3800多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县贫困面下降1个百分点。为民兴办的10件实事全部落实。
(七)致力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县”工作先进县。文化旅游事业进一步繁荣。新建“农家书屋”86家,完成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点建设任务,配备农村体育健身器材58套;投资2133万元的世行贷款鲁土司衙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启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玫瑰之乡·永登苦水旅游节”,苦水镇被列为全省综合旅游示范镇。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033万元;投资3300多万元,实施了连城中心小学迁建、武胜驿道顺学校翻建、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启动建设了新城区小学并完成主体工程,城区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同步提高,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128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开展,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措施全面落实;投资4728万元,完成7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3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建,实施了县中医院门诊大楼、县医院医技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大幅度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优惠政策,共发放各项补助资金502万元。投入资金315万元,完成6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任务,建成150个“计生文化大院”。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92.9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8‰以内。
(八)注重自身建设,民主法制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理清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了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行使职能,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行政复议工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2件、司法救助案件131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件。政府行政效能整体提升,政务大厅全年受理服务事项10725件,办结率达到100%。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落到实处。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组织政府采购72次,节约资金216万元。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资金3745.28万元。政法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县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全面竣工,检察院办公大楼启动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健全完善打防、联防、调防、自防、巡防和技防“六防”建设工作机制,重点地区和治安难点问题整治成效明显,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信访维稳工作稳步推进,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体性上访事件,累计接待上访群众148批(次),受理信访案件264件,办结253件,结案率达到96%。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本着早发现、早处置的原则,使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得到疏导和化解,使一些突发性事件及时得到处置。深入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统计、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残联、物价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遇到了比预料中更大的困难,但是通过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我们取得了比预想中更好的成绩。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驻永各企事业单位,向驻永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永登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也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期形成的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县域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不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城乡差距还很大,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三是社会管理工作仍显薄弱,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平衡,解决收入、住房、医疗等民生问题仍需加大力度;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落实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3. 政府给的扶贫无息贷款5万要还吗
以甘肃省为例,政府给的扶贫无息贷款5万是需要还的。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完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政策的通知》规定,对具备还款能力且再无贷款需求的,到期后收回本金,解除贷款合同。
对具有还款意愿、信用良好、有就业创业潜质和技能素质、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但一次全额归还有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已脱贫户,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具体办法由县级政府与承贷银行协商确定。
对闲置或放在银行没有使用的贷款,因年龄超限、五保户、一二类低保户、信用记录不良等不具备条件的贷款,以及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的贷款等,贷款到期后,通过宣传贷款政策和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农户按期归还。
对暂时不具备还款能力,但信用良好、有继续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和技能素质、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已脱贫户,由县乡政府组织农户重新登记确认,承贷银行办理续贷,且要根据农户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期还款方式,减轻一次性全额还款的压力。
(3)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推进情况扩展阅读:
以甘肃省为例,政府给的扶贫无息贷款到期后,是需要归还的。
按甘肃省财政厅、省扶贫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监局《关于规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政策的通知》规定,农村经济组织集中使用的贷款到期后,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严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的要求,由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户结清分红资金,解除带动协议,一律收回本金。
仍有贷款需求的,被带动农户有自主使用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比照农户自主使用贷款办法,办理贷款或续贷手续,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银行发放贷款。农村经济组织有贷款需求的,可由县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推荐申报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
参考资料来源:甘肃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政策的通知
4. 有哪些扶贫项目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1、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2、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3、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4、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5、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6、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7、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8、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4)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推进情况扩展阅读:
扶贫方式:
1、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2、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3、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4、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1、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2、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5.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造提升制造业,有序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区域优质粮、果、蔬、畜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加工规模,延长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培育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果品、羊绒、皮毛、牛羊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
专栏9 特色农产品加工
优质粮食和小杂粮加工。支持平凉、延安、榆林、铜川、固原、富平、会宁等地发展玉米及小杂粮加工,庆阳发展优质小麦及小杂粮加工,中卫、吴忠、灵武发展优质水稻加工和优质小麦加工。
马铃薯加工。引进和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固原、会宁、榆林、延安子长等地建立大型贮藏库,建设马铃薯产品加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
果蔬加工。扶持延安、铜川、平凉、庆阳、富平等地建立大型苹果贮藏库,发展果汁果醋加工,支持延安、榆林、中卫、灵武发展红枣、沙棘加工,扶持中卫、固原、吴忠等地发展特色西瓜、枸杞、葡萄加工。
畜产品加工。支持吴忠、固原、庆阳、灵武、富平等地发展滩羊、羊绒、羊毛加工和牛羊奶加工,支持吴忠、灵武、榆林发展牛羊肉精深加工,支持平凉、庆阳、延安、铜川、会宁、富平等地发展生猪及牛羊屠宰加工。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线路衔接与整合,形成一批精品线路,深入开发红色革命游、历史人文游、自然生态游、乡村民俗游、体育运动游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和复合型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强重要革命文物、历史文献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创新运行机制。培育延安、庆阳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基地,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支撑。强化旅游服务管理,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专栏10 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
精品旅游线路:
红色文化游。会宁-静宁-固原-西吉-隆德-环县-吴起长征会师线,延安-延川-安塞-清涧-绥德-米脂-佳县-吴堡转战陕北线,延安-庆阳-固原-吴忠-榆林边区体验线,泾阳-淳化-旬邑-铜川-富平革命遗迹线。
历史人文游。西安(秦始皇陵)-铜川(玉华宫)-延安(黄帝陵)-榆林(统万城),宝鸡(炎帝陵)-平凉(崆峒山)-天水(麦积山),庆阳(北、南石窟)-固原(须弥山)-中卫(大麦地岩画)。
自然生态游。庆阳(子午岭周祖陵森林公园)-平凉(荆山、庄浪梯田、云崖寺)-固原(六盘山),灵武(长流水景区、恐龙博物馆)-吴忠(黄河大峡谷)-中卫(沙坡头)-白银(黄河石林),延安(黄河壶口瀑布)-榆林(红碱淖)。
精品人文自然景区:
延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川乾坤湾旅游景区。
榆林。镇北台、红石峡、红碱淖景区。
铜川。照金-香山、玉华宫、耀州博物馆、药王山景区。
庆阳。岐黄文化、农耕文化、陇东民俗文化景区。
平凉。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龙泉寺景区。
吴忠。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
中卫。沙坡头自然风光和治沙成果景区。
固原。六盘山、 火石寨、须弥山石窟景区。 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农村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试点工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强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实现与通村通乡公路有效连接。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和质量,实现行政村和农户全部通电。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和太阳能灶,带动改厨、改圈、改厕,在油气开采地支持农户规范使用伴生气、天然气。加快推进农村危房及国有林场、农场危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征地、水价、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的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团结。
专栏11 农业农村重点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保护性开发有增产潜力的坡耕地资源,开展梯田、水利、道路建设,新建节水灌溉及集雨节灌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示范。集成推广使用良种(种子及苗木)、双垄沟播、地膜覆盖和回收、节水灌溉设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沼渣利用等先进农业技术及成果,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
中药材基地建设。选取适宜地区建立甘草、黄芪、党参、枸杞等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强人工培育改良技术研究,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建设中药材集散地。
科技人才定点下乡。组织引导实用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市场经营能手下乡进村,建立长期联系,提供市场信息,指导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推广应用,培训新一代农民。
“六到农家”。选取一批重点乡村,开展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示范工程。
农村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点,对农村村级社区(主要是村委会所在地)商业经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场所进行改造,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配套相关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
务工技能培训。根据农村人口转移需求,通过定向、定点、订单等培训形式,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务工人员跟踪管理和服务系统。
千村百乡干部对口支援。组织省(区)内县以上政府机关干部、优秀党团员与比较困难的乡镇、村庄和农户进行结对,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挂职服务等。
农村清洁工程。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 财税金融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加大对老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区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在科学规划、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典当公司,农村金融机构按国家统一规定享受税费优惠。鼓励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工作。
投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性投资优先向老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设资金对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补助标准。支持老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大中央地质勘查资金、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资金对老区的投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规划布局和项目核准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支持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搬迁。
国土资源政策。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上适度向老区倾斜。在严格保护林地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沙地等未利用土地。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
生态环境政策。中央财政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系数。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大对六盘山区生态补偿力度。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推行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煤炭、石油及矿业开采等企业大幅降低单位产能排放。
社会支持。建立中央企业支持老区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当地分支机构支持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改善。鼓励东部地区和省(区)内发达县市开展自愿帮扶,在产业发展、人口转移、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对老区给予支持。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建立军队医院与老区医院对口援助机制,在技术支持、服务帮带、设备更新、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直接帮助。完善慈善公益政策,支持老区建设发展。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陕西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本规划实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制定规划分解落实方案,各市县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切实把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会同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附图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范围(略)
6. 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产业振兴
立足“独一份来”“特源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资源优势,做强做大草食畜、高原夏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等特色产业,做精做优油橄榄、玫瑰、百合、花椒等地方特色小品种。
探索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把河西走廊的戈壁滩逐步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中东欧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利用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的实际,推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用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力争实现每个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全覆盖。
7. 如何发展好特色产业,实现精准扶贫
一、充分认识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逐项落到实处。
二、紧紧扣住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三个环节
1、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
2、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
3、识建立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同时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管理制度,使贫困对象进退有章可循。
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人制宜、因户施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
四、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提振能力的“试金石”,是扶贫开发的“生命线”。产业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是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关键措施。
五、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推行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产业、区位与贫困人口现状,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构建“市级统筹、区市负责、镇村落实、扶持到户”的扶贫格局,形成推动精准扶贫的整体合力;落实扶贫主体责任,签订扶贫责任状,确保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发挥政府、部门、企业的帮扶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部门帮扶、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贫困户跨入特色产业发展门槛;坚持干部帮包到户到人、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发展困难。
8. 国家对农业有什么政策扶持
鼓励与金融机构合作,大力扶持中小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改革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扶持力度,逐步减少对涉农企业的直接补助;鼓励与金融机构合作,大力扶持中小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先确定范围、后据实结算的贷款贴息项目管理方式,建立拟贷款贴息项目单位名录;对列入名录且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利息的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周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贴息资金在2019年结算,项目明确为2019年度贴息项目。
(8)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推进情况扩展阅读:
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相关要求规定:
1、要保持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严肃性,对于规划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集中扶持、连续扶持,着力打造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区域优势。
2、坚持把“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坚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3、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9. 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的实施 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细化任务、抓实见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精准目标
1、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深化双联、精准帮扶、责任到人、限期脱贫”的工作思路,深化拓展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推动扶贫政策向贫困村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深入实施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2、目标任务。到2017年,力争所有贫困村实现脱贫,1.26万户4.7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敦煌市、肃北县、阿克塞县2015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肃州区、金塔县2015年70%的贫困户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玉门市、瓜州县老乡镇贫困户2015年实现整体脱贫,移民乡村贫困户2015年实现40%脱贫、2016年实现40%脱贫、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移民人均纯收入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递增25%以上,力争达到9000元以上,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精准对象
3、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即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建立帮扶档案,做到一村一档、一户一卡、帮扶干部有工作台帐。
4、贫困村建档立卡。做到“五有”:有村情档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有问题台账,包括主要制约因素、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有需求清单,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5、精准识别对象。按照“五步一公示”(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公开公示)的工作程序,抓好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各环节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标准和要求,摸底初筛审核,有效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剔除没有脱贫能力的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和操作性。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牵头,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6月中旬完成
三、精准内容
按照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1+17”总体工作部署要求和酒政办发〔2014〕178号《深入贯彻“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六项工程工作方案》具体要求,各个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积极主动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对接联系,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好项目、资金申报争取等工作,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位。
6、实施产业扶贫
(1)发展特色产业。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坚持“做精一产”的发展思路,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扶持贫困乡村发展畜牧养殖、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高效制种、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对土地贫瘠的乡村和贫困户借鉴戈壁日光温室的做法,重点扶持发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舍饲养殖,一步导入现代农业。积极推广“户均输转1个劳动力、种植2亩高效田、饲养30只羊”的脱贫增收模式,加快“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贫困乡倾斜、向贫困村覆盖,到2017年移民区耕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万亩,葡萄2万亩,枸杞3万亩,甘草4万亩,苜蓿5万亩,高效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要求,引导和鼓励移民群众发展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到2017年,羊饲养量达到70万头(只)以上,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20%以上。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标准体系,到2017年,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增收的重要支柱来培育,鼓励能人带动务工,打造提升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等精准培训,对“两后生”开展2—3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对务工青年开展3个月左右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对在岗务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强化劳务输转,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移民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每年开展劳务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输转劳动力2万人以上。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农牧局、市扶贫办、市妇联、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3)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服务。推进电商扶贫,拓展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农村特别是贫困村伸腿设点,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促进工业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光伏发电等增收产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与经营。开展旅游强县、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推进旅游扶贫试点。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市旅游局、市供销社、市文广新局、市能源局、市邮政局、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蔬菜、林果、中药材、牛羊等特色产业深度开发,推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倾斜支持贫困乡村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支持贫困群众以生产要素入股等形式参与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原料加工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在参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增加收入。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市商务局、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5)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产业协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贫困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推进贫困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贫困乡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鼓励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和农业设施、机械等作价入股,参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7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1个资金互助协会,基本实现贫困农户参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市国土局、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7、实施基础设施扶贫
把破解田、水、路、林、房等瓶颈问题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来抓,用好国家和省上相关政策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移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到2017年实现3个全覆盖、4个全配套,即贫困乡村安全饮水、危房改造、通村道路等全部覆盖,水利设施、农田林网、农村快递、信息网络等全部配套。
(1)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和“1236”扶贫攻坚工作方案,改造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2017年实现安全饮水户户通,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疏勒河、九甸峡和“两西”移民等贫困片区为重点,着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着力解决“地高渠低”、“渠小地大”等问题。到2017年,新建、改建移民贫困片各类渠道425公里。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2)交通通畅工程建设。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依托“6873”交通突破行动,采取争取中央和省上扶持、地方自筹、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筹集资金,着力推进移民乡村道路建设。到2017年,全市实现乡乡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班线车,城市半径20公里范围内通公交;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国省道的目标。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3)危旧房改造。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移民危旧房改造,到2017年移民乡村消灭危房。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4)农电保障。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确保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照明电、动力电正常供应。
责任单位:市能源局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5)生态环境建设。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移民区农田林网、绿色通道、防风治沙等林业生态建设,到2017年累计完成农田林网、绿色通道、防风治沙面积6万亩,有效改善贫困乡村生态环境。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6)信息网络和农村邮政快递网络建设。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移民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推动光缆入乡入村入户,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电商扶贫,积极对接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和京东集团“千县燎原”计划,支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到2017年,快递服务基本覆盖贫困村。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市工信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7)村容村貌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舍)、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乱建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群众自我管护村内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机制,创建干净整洁、村庄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市委农办牵头,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8)农村土地改良。大力推进盐碱地、板结地为重点的土地改良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实施盐碱地、板结地改良18万亩。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农牧局、市农发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8、实施教育扶贫。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扶贫,着力解决因学致贫的问题。实施标准化中小学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落实好贫困家庭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每生每年80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职学生免学费、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按在校学生的20%确定)和涉农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每人每年享受2000元国家助学金等政策。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9、实施卫生扶贫。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卫生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卫生扶贫,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加强乡村两级卫生院(所)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好新建村卫生室补助10万元的政策,到2017年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加强贫困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到2017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从2015年起,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16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实际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0、实施文化扶贫。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移民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7年,全面完成11个移民乡和60个移民村的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建设,实现贫困村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活跃移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1、实施科技扶贫。整合市县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到2017年,两个插花县建成2—3个科技示范基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培育2至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农技推广“云平台”,免费为群众提供各类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和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牵头,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2、实施金融扶贫。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全面落实支农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探索农村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担保贷款办法,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力争到2017年底,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加大在贫困村建立扶贫互助资金的力度,重点落实好每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规模不少于50万元等政策。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牵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人民银行酒泉分行、市银监局、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3、实施社会扶贫。深入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开展一对一、手拉手精准帮扶;调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力量,推动爱心捐赠、结对帮扶、扶贫志愿者行动、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深入开展。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爱心包裹”等社会扶贫活动。
责任单位:市委双联办牵头,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扶贫办、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4、实施社会救助。根据省上《关于精准扶贫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保底作用,对特殊贫困人口分类按标施保,落实大病医疗救助补助政策,优先解决重残、重病、单亲及生活极度困难扶贫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逐年健全完善低保人口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临时救助制度和外出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跟进机制。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牵头,市扶贫办、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5、强化人才支撑。按照省上《关于精准扶贫干部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精准选好配强干部,培养开发人才,使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能力强、作风实,真正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队伍;都有一批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开展技能服务,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社局、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四、精准方式
16、完善包抓方式。根据贫困程度,靠实包抓责任,市委牵头包抓玉门市移民乡村,市、县干部帮扶贫困户;市政府牵头包抓瓜州县移民乡村,市、县干部帮扶贫困户;市人大牵头包抓金塔县,市人大、部分市直事业单位及县科级及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市政协牵头包抓肃州区,市政协、部分市直事业单位及区科级及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敦煌市、肃北县、阿克塞县由于贫困程度较轻,以县为单位自行包抓。地级干部负责包片抓组,既要抓好所包抓片区面上工作,又要协调指导片区内各个工作组,同时要联系帮扶2-3户贫困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县级干部负责包组抓户,既要抓好所在工作组面上工作,又要协调指导组内科级干部包户工作,同时要联系帮扶3户左右贫困户,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科级干部负责蹲点帮扶若干贫困户,发挥骨干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委双联办牵头,市扶贫办、市直及驻酒各单位、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7、改革扶贫机制。加快贫困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土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县乡村三级要建立公告公示制度,全面公开扶贫对象、资金安排、项目建设等情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务工、就业、创业等形式在城镇落户。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市农牧局、市公安局、市扶贫办、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8、融合双联行动。从市、县单位选派以科级干部为主组成驻村蹲点包户工作队,常年轮流坚持开展帮扶工作,并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重点推动落实“六个精准”、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双联办、市直及驻酒各参联单位、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19、创新投入方式。认真落实市级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以上、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确保各类财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开发上。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市扶贫办、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组织实施
五、精准考评
20、细化分解任务。市扶贫办要将贫困村“六大突破”的各项任务和贫困户增收减贫目标分解到县(市、区)、具体到年度、落实到责任人,加强平时跟踪检查,准确掌握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推动帮扶措施和责任落实见效,每年参联单位、帮扶干部要向群众述“扶贫帐”。
21、健全考核体系。市考核办要将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如期脱贫作为科学发展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将精准扶贫成效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扶贫绩效考核指标,加大赋分权重,不断健全完善精准扶贫考核评价办法。
22、强化结果运用。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市委每年表彰奖励扶贫脱贫成效显著的班子和干部,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班子不能评为“好”班子,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干部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责任单位:市考核办牵头,市委双联办、市扶贫办配合
时限要求:6月底前完善考核办法,每年底由市考核办考核评价。
六、精准保障
23、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力量,明确职责任务,制定精准扶贫方案,层层衔接,量化细化,分解任务,确保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配套。要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点面结合的要求,履行好片区领导、组长单位领导和包抓科级干部的责任,抓好贫困户精准扶贫脱贫。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点面结合,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要分级分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
责任单位:市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各县(市、区)、市直及驻酒各单位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6月全面启动,2015年至2017年全面组织实施。
24、严格责任落实。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市县乡逐级签订扶贫目标责任书,县乡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实行责任、资金、权力、任务“四到县”制度。建立市级领导包抓移民乡村扶贫攻坚制度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责任单位:市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各县(市、区)、市直及驻酒各单位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6月全面启动,2015年至2017年全面组织实施。
25、加强分类指导。瓜州县、玉门市要根据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实际情况,打好“整体战”,重点瞄准移民乡村实施精准扶贫。其他5个县市区,贫困人口少而且分散,实行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打好“歼灭战”,定点消除。到户扶贫要差别化对待,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实施产业覆盖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增加收入;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发挥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兜底”作用,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及驻酒各单位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6月全面启动,2015年至2017年全面组织实施。
26、强化动态管理。以村为基本单位,建立村级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每个贫困户逐户建立收支台账,常年记录,年底公示,接受监督。实施动态监测评估,每年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实绩进行总结评估,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准确掌握脱贫情况。要实行工作台账管理,以村、户为重点,编制“三表两图一指南”(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布表、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表、减少贫困人口任务表,产业项目布局图、基础设施布局图,扶贫攻坚明细资料指南) 扶贫攻坚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户有册、村有本、乡有档、县有库”。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牵头,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底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工作台账,每半年分析监测,每年报送评估报告。
27、夯实基层基础。以县(市、区)为主,组织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扶贫专干和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推进双联单位基层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增强村党组织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及驻酒各单位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6月全面启动,2015年至2017年全面组织实施。
28、跟踪督查检查。各级督查部门要研究制定精准扶贫督查办法,作为“工作落实年”督查检查重点,纳入每月分管领导检查、督查部门双月督查、季度常委带队检查内容,严格督促检查。双联办、扶贫办要建立跟踪落实机制,定期调查研究,经常跟踪指导,特别要加强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效益发挥和群众受益等情况的日常检查,掌握项目启动、资金到位和扶贫进展等情况,认真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提高精准扶贫水平。
责任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市委双联办、市扶贫办配合。
时限要求:2015年至2017年全程督促检查
29、切实改进作风。各级帮扶干部要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亲力亲为,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在为贫困群众谋利益的同时,磨炼意志品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形成组长带头、组员紧跟,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工作合力,使精准扶贫成为群众欢迎、干部满意的脱贫“催化剂”和致富“助推器”。
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
时限要求: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
30、努力营造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制定专题宣传方案,注重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开设专栏,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主题,持续不断地组织市内外新闻媒体全面客观地报道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要注重挖掘亮点和选树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着力营造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创先争优、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双联办、市扶贫办、各县市区配合
时限要求:6月底制定宣传方案,2015年至2017组织实施。
10. 天水市麦积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任务
2010年是提前一年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决战年,也是全面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十一五”发展成果,保持和扩大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麦积发展的良好开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天水作为甘肃唯一的地区进入国家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开发战略高地的视野。省上确定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总体发展战略,市上提出了实施“1135”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麦积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我区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天水发展的前沿阵地,既是省上“两翼齐飞”战略中“东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区域经济发展以特殊的身份上升到国家战略,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实现提速发展、跨越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天水城市发展重心东移战略的深入推进,宝天高速及其过境段、天平铁路、天平高速、宝兰客运专线和天水经济开发区社棠工业园、甘泉现代物流中心、华能热电联产及渭滨新城开发建设、麦积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我区城乡基础条件必将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结构将更趋合理,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已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今年提前一年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不断开创麦积发展的新局面,谱写麦积发展的新篇章。
按照区委确定的“13345”发展思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保稳定、促和谐为主线,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奋力推进麦积经济社会提速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打造陇上经济强区。
围绕今年提前一年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要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81.22亿元,增长15.5%;大口径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3004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2%。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
充分发挥麦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特殊地位及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战略决策,抢抓机遇,调整部署,积极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努力实现麦积发展的新突破。
科学谋划长远发展。立足全市、全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区情认识,明确发展定位,完善我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精心编制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指导性,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努力把麦积区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承东启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建设期内,全区经济发展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各项主要指标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加速增长,力争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跃居全省86个县区前十强,跨入关中—天水经济区66个县区前二十强。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天水经济开发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国家和省级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一产,突出二产,壮大三产,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着力打造全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陇东南重要交通枢纽、陇东南现代物流中心、西部旅游胜地。紧紧围绕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和全国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全面落实《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强化用能监管,加强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管理,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农业生产模式,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确保节能减排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达标。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实现与关中地区的有效对接融合。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积极争取省、市对麦积发展的更大支持,在城市开发、土地经营、旅游资源配置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强与关中地区和省内外有关县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着力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建立定期交流、项目合作等长效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多赢共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紧紧抓住我区被列为省级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机遇,科学制定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坚持以调整分配结构为核心,以体制改革和户籍管理改革、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努力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经济相融,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争开工、促前期”的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项目对接落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全力实施重点项目。积极配合做好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及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协调保障和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宝天高速城区过境段、天平铁路、陇海铁路元龙段改造、华能热电联产、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酒钢物流中心等项目顺利实施,争取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平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天水机场迁建。
积极争取项目投资。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等难得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服务等产业,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衔接协调力度,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力争年内争取项目150个以上,到位资金8亿元以上。储备项目130个以上,项目采用率不低于15%。
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突出引大引强,拓展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方式,扩大引资规模,力争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年内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100个,涉及投资3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1亿元以上。积极争取总投资85亿元的华能天水2×1000兆瓦火电等重大项目早日落户我区。
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全力实施好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规划设计评审制等各项制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
三、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基础条件
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与关中地区对接融合的突破口,抢抓天水城市发展重心东移机遇,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全面掀起新一轮开发建设高潮。
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全力抓好渭北老城区开发改造,加快桥南渭滨新城区开发建设,配合实施好成纪大道、渭滨新城路网、社棠渭河大桥等亚行贷款项目,建成马跑泉大道,完成马跑泉市政广场地下停车场主体工程,启动渭河城区段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开工建设渭滨北路西端山洪防治、东延段绿化工程,加快渭滨北路景观长廊建设及路北街景整治步伐,完成麦积污水处理厂主反应池主体及厂区土建,新建水冲式公厕5处,建设沿街花坛7处,整治城区小巷道12条,建成城区路灯监控中心。
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市上赋予的优惠政策,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存量资源,加快开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麦积区城市开发建设有关问题的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9〕24号)精神,续建完成星火小区、陇林佳园、惠民小区、渭水家园经济适用房配建廉租房及区看守所整体迁建、法院审判庭、检察院技侦用房建设,积极协调兰州铁路局尽快启动东货场、道北机务新村片区拆迁改造及区府路街景整治工程,加快道南农机公司、天水物资市场等片区旧城拆迁开发及道北和马跑泉片区的城中村改造。
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全力做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协调保障工作,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等级标准,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强化陇东南交通枢纽地位。积极配合做好平凉—麦积二级公路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开工。续建完成大营梁至凤凰通乡油路、元(店)温(泉)公路、石(咀)贾(河)战备公路,力争启动后(川)右(树里)通乡油路工程,确保完成通畅工程100公里以上。积极开展农村道路自建自养,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和等级水平。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以乡镇街区改造、市场建设、道路硬化、新农宅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的工业重镇、商贸集镇、旅游新镇,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水平。完成宝天高速公路沿线五个出入口控制性详规编制,实施渭南等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石佛杨庄等20个中心村的建设性规划编制,立项建设东岔、甘泉等3乡镇11村390多户近1750人的生态移民工程,加快甘泉镇世行贷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启动桥南、道北、北道埠等4个司法所及社棠、伯阳、渭南等5个派出所建设,
深入开展“三城联创”。深化“城市管理提高年”活动,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延伸管理触角,扩大管理范围。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集中整治城市“八乱”现象,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严厉查处城市规划区和景区违章建筑。加大环保专项整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渭河等流域污染防治,依法关闭落后淘汰的新“五小”企业,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四、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服务优强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工业,一手抓现有企业扩张发展,一手抓新上项目引进,整合工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经济不断提质增效。
全力扶持优强骨干企业发展。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历史机遇,立足于壮大优势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全力扶持星火、风动、锻压、电传所、华圆制药等企业加快新上项目投产和市场开拓,加强扩散联合,开展技术合作和自主创新,促进优强骨干企业扩张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实施好总投资38亿多元的星火、风动、锻压、奔马啤酒、电传所等企业26个技改和节能项目,确保星火3万吨树脂砂铸件、锻压系列摆式剪板机和折弯机高品位开发、风动石油钻杆生产线二期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星火大型数控机床生产、锻压25万吨大直缝埋弧焊管全自动生产和超大型机床研制、奔马啤酒年产10万吨生产改扩建等16个项目有较大进展,争取锻压制管成套设备和风动YT28凿岩机进入“中国名牌”行列。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管好用好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靠大挂强、协作配套,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其中限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5亿元,增长24.2%。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以天水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突出抓好社棠工业园建设,完成四期2000亩征地及堤防工程,启动建设两座跨河大桥和园区4、5、6号道路,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入园建设,年内初步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高新技术创业园。加快三阳工业集中区规划、项目环评、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围绕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完善廿铺工业示范区路网建设,启动新一轮发展规划。加快入园项目建设,强化履约监督,确保年内清研利华二期等8户企业建成投产,长城自控等17户企业实现达产达标,力争天森药业等7户企业进入市列“10强50户”行列。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做好企业改制“回头看”工作,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阳升农机、华旭木业、华翔工艺等停产半停产企业利用闲置场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引导毛纺厂、废旧金属冶炼厂等企业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招商引资,全力盘活存量资产。配合焦化、天拖等驻区企业完成破产重组和改制,积极支持星火、锻压、风动等优强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深化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实施种子、植保、沃土、膜盖四大科技增粮工程,完成全膜粮食覆盖15万亩。实施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工程,以城郊南山苹果、北山葡萄、三新阳片区高效农业和畜禽养殖“两山一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果品、畜牧、蔬菜等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年内新建各类优质果品基地10万亩,发展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250亩、中药材5400亩,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养殖场13个。大力支持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航天育种工程中心。积极推进三新阳片区开发建设,扩大山东威龙集团果品基地规模,启动20万吨气调库建设。进一步加快“三山一廊”苹果产业带建设,建成九龙山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加快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建设,突出加强果园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南山基地向颖川河、东柯河、横河峪等流域拓展,年内新建果园5万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进建设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年内发展经济合作组织5家,新增龙头企业10家。
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以“八通六有”为重点,加快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行政村巷道硬化工程,开展社棠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和麦积镇乡村清洁工程试点,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高度重视中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水利、道路、土地平整等年度建设任务。积极探索整合项目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形成资源向新农村建设整合、项目向新农村建设集中、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重心向新农村建设转移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区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
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积极争取实施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完成各类造林1.8万亩,新修梯田3.5万亩,藉河流域治理16.59平方公里,启动甘泉颖川河、中滩渭河堤防及甘泉饮水安全工程,加快五龙三县区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好甘泉、五龙土地整理和1.92万亩西北三省区林业发展项目,完成凯迪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和“一池三改”沼气等建设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启动马跑泉慕滩等5乡镇8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降低农村贫困面。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全面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和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健全信贷担保机制,促使农业投入持续增加。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的新机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健全农产品无公害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六、突出搞活商贸旅游,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紧紧围绕建设陇东南现代物流中心和创建国家最佳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旅游服务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内在活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扩张和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甘泉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启动园区道路硬化、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组建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和集团入驻园区,逐步建成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区域化绿色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快城乡市场建设,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实施“万村千乡”、“双进工程”、“退市还路”等工程,争取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等项目,完成花牛锐义综合农贸市场、社棠农贸市场等续建工程,启动渭滨北路锻压厂及道北天乐苑社区等商业网点建设,新建花牛峡口葡萄交易市场、花牛纸碾苹果产地交易中心,改造提升林水路社区市场、分路口市场、桥南副食品综合市场,完善市场功能,促进社会消费。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产业,巩固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扶持发展保险、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强“花牛”苹果、“下曲”葡萄、元龙花椒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宣传促销,巩固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积极开拓国际消费市场,实现产业发展与市场消费的有机结合。
加快发展旅游业。着眼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全面实施旅游产业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加强与关中地区的联合协作,精心打造伏羲文化游、石窟文化艺术游、宝天高速沿线生态休闲度假游和高新农业观光游“四大旅游品牌”,逐步把麦积建成独具特色的寻根祭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强宣传推介,加快开发建设,全力配合实施好麦积山景区世行贷款项目及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建设,确保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结合天水百里生态旅游线启动建设,加快宝天高速沿线景点开发建设,完成卦台山总体规划和主要建筑物详规编制,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
扶持发展非公经济。全面落实非公经济发展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扶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促使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提高非公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鼓励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引导非公企业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00户、私营企业60户。
七、加强财政税收征管,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产业优势的效益型财源,发展壮大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主体型财源,夯实增长基础,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可用财力。强化税收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依法加强税源跟踪管理,加大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零散税源的监控力度,严格以票控税、以票管税、以票促收,促进税收均衡入库和稳定增长。健全完善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市级融资担保平台,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加强非税收入和专项资金监管,逐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小金库”专项整治力度,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安排各项支出,加大对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压缩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力争今年财政支出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加强金融协调服务,推进“诚信麦积”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行业共赢发展。
八、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配置,强化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促使小学向行政村集中、初中向寄宿制过渡、高中向城区集中。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市八中教学楼、职业中专学生宿舍楼、搬迁新建天成学校等项目,建成龙园小学,积极创造条件适应高中向城区集中的需要。推进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免补政策,力争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认真开展第四批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组织实施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48项,取得科技成果8项以上。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院业务力量,健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成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大楼、市四院、市五院业务大楼,力争区中医院迁建立项启动建设,实施农村改厕2000座。推进文化大区建设,积极配合做好麦积山“申遗”工作,改善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实施桥南、道北体育场整治工程,启动区广电中心大楼和区博物馆文物库房建设,完成8个乡镇文化站、100个农家书屋续建工程,新建农家书屋150个,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启动花牛、社棠、渭南、石佛4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全面落实奖优扶助政策,突出抓好节育措施落实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达标。精心组织开展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双拥、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统计、档案、人防、地震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发展。
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和谐麦积建设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服务补贴和返乡创业等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和劳动监察,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40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扩大组织化输出规模,年内输转城乡劳动力1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8亿元以上。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争取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加大扩面助征清缴力度,确保各项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规范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管理,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和残疾人工作,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中低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供应比例,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等行业的市场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逐级靠实工作责任,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健全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应急管理机制和工作预案,扩大区级粮油储备数量,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麦积”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