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蚕桑全产业链

蚕桑全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1-03-13 00:37:08

① 蚕桑行业的产业链到底是怎样的

种桑养蚕、剥茧抽丝、缫丝织绸——农业社会的这一传统产业,大力打造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推广“桑—菇—肥,桑—炭—能源,桑—蚕—蚕沙—叶绿素—果胶—残渣—肥,桑—桑枝—纤维板”等循环经济模式,

② 桑蚕对农民的好处

广西开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延长桑蚕产业链,增加经济收益,①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②对;综合利用是延长产业链,不是利用废弃物,消除环境问题,③错;不能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④错;所以A对.
故选:A.

③ 桑蚕适合养殖的地域在哪些地方

我国是位居世界第一的种桑养蚕大国,蚕桑生产主要分布在26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桑园面积1200多万亩,年产蚕茧1240多万担,涉及农户近2000万户,蚕农收入120多亿元。

长期以来作为我国蚕桑主产区的东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快,土地资源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蚕桑产业发展空间缩小。因此,种桑养蚕由东部向地域广阔、气候和土壤适宜种桑养蚕的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显得势在必行。

2006年3月下旬,由商务部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重点选择广西、江西、四川、重庆、陕西等桑蚕生产基础较好的中西部15个省(区、市)50个县,拟定到2010年末,在全国建设200个万亩以上的桑蚕基地。

中西部蚕桑基地凸显效益

项目实施1年后,让我们看看东桑西移的“实战”成绩单。

据统计,至2006年底50个蚕桑基地在中西部全面建成,中西部15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占全国的7.3%,蚕茧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9.1%,已经超过东部的蚕茧产量。在工程规划之列的50个龙头企业在投资蚕桑基地的同时,一半以上就地发展缫丝,每个企业平均为农民提供800个~1200个就业岗位。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这50个蚕桑基地共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带动15万户农民增收4.5亿元,户均实现收入5600元,同比增长1倍。

资料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跃居我国蚕桑业主产区的第一位,2006年底,广西以发展桑园面积180万亩,养蚕505万多张,蚕茧产量达18万吨的实力稳坐国内桑主产区第一把交椅。

广西的蚕桑业得以高速发展得益于自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的“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广西的桑树优良品种已占到全区育苗总量的80%,桑蚕优良品种的示范应用占项目区养蚕量的95%以上。去年实现新增产值8亿多元,利润2.7亿元,新增税收6761万元。

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房爱卿在工程实施之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东桑西移工程是以提高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使蚕桑生产成为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上面的一组数字足以表明东桑西移工程已初见成效,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为系列工程打了好基础,开了好头。

以科技的力量延伸桑产业链

在种桑养蚕产业西移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带来更高收入的同时,将东部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移到中西部,实现当地农民、企业家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相比产业产值的增长则更为深远而有益。

东桑西移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东部地区通过优化现有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丝绸加工园区现代化水平,带动西部发展。

广西优良的桑树种质资源有力促进了其蚕桑产业链的延伸。蒙山县通过招商引资组建的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原来是个乡镇企业小厂,现已发展成为广西区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华虹公司生产缫丝产量达400吨,产值9800万元,并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全区第一条捻线丝生产线,二期投资3500万元用于扩大自动缫丝生产线。待所有的技改项目投产后,华虹公司将具备年产白厂丝、捻线丝各600吨的生产能力,加上利用缫丝副产品、双宫茧、下茧生产绢纺产品,年产值将超3亿元,可为地方提供税收1500万元以上。

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目前,广西正全面展开蚕桑科技入户工程,计划年内培训蚕农40万人次,打造广西“蚕业人才小高地”,以科技的力量打造“国内外重要的茧丝绸生产加工基地”。

④ 中国蚕桑生产概况是怎样的

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是国内蚕桑学科惟一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圃,圃内现保存有来自国内外的12个种3个变种近2000份桑种质资源,其保存种质的数量及种类均居世界首位。从不同桑种的数量分布来看,生产上应用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栽培种白桑、鲁桑、广东桑占了种质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瑞穗桑有少量栽培;而鸡桑、长穗桑、长果桑等野生种数量则相对少得多。从桑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来看,江苏、四川、浙江、山东等蚕桑主产省的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鲁桑、白桑等栽培种;而贵州、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则野生资源相对丰富些。

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桑种质资源原产地及桑种分布表

据统计,1995年全国桑园面积116.3万hm2,由于行情影响,以后几年桑园面积逐年减少,1999年全国桑园面积仅为60.1万hm2,2001年全国桑园面积又增加到72.1万hm2,2002年为72.6万hm2,基本趋于稳定。

1995—2002年全国主要蚕桑生产地的桑园面积

从上述各省1995—2002年的桑园面积变化来看,总体体现出东部及南部地区桑园面积逐渐缩小,而西部及北部地区桑园面积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也与目前全国蚕业北移西进的趋势是一致的。

⑤ 中国蚕桑产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业的国家,长江流域的先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将野蚕驯化。时过境迁,80年代后,东部传统蚕桑业由盛转衰,西部蚕桑业渐渐兴起,“东桑西移”改写了这条古老产业链上每个人的命运。
1.化学纤维经历仿真丝、超真丝过程,物理性能已超过真丝,蚕丝纤维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仅仅只依靠拓展蚕丝纤维的路径是无法满足蚕桑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来继续开拓我县未来蚕桑产业的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2.需要不断强化蚕桑产业的经营和产业化,以后才能站得住脚。传统蚕桑产业面临转型是时代的潮流,只有把握好科技创新与积极有效的行业管理才能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⑥ (15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种桑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丝绸生产量与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1)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使蚕桑产业的土地成本(1分)和人工成本(1分)不断上涨;而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土地资源较丰富(1分),劳动力较廉价(1分)。
(2)甲自治区年均气温高,雨量充沛(1分),桑树生长旺盛(1分);适宜桑蚕饲育的时间长(1分),蚕茧批次多、批量大(1分)。
(3)位于蚕丝主产区;交通枢纽,对外交通便利;离国界和港口近,便于蚕丝出口;
首府,信息通达度高;政府支持。(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共4分)
(4)延长蚕桑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
高农民收入;促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回答,每个方面1分,共3分)

⑦ 古代蚕桑丝织业是怎样发展的

自从古人发明了植桑养蚕之后,我国古代丝织业开始出现并有了最初的发展。在夏商周时期,蚕桑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蚕桑业和丝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考古发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蚕桑和丝织的发展状况,黄河中下游地区蚕桑业已相当普遍。同时,长江流域的蜀国、楚国和吴国、越国都有蚕桑和丝织之业。

至秦汉时期,全国各地蚕桑和丝织得到进一步发展,陆续形成了齐鲁地区、河南地区、楚国旧地和成都平原等几个主要丝绸产区。

自魏晋开始,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驱动桑树种植地域的扩大。东晋末年,平州刺史慕容嵬向朝廷要求种桑,于是在辽河流域开始种植桑树。北魏时期,在延水河谷和银川平原的黄河沙洲上都有桑林分布。延水就是后来的洋河,是桑乾河上游的两大支流之一,属于海河流域。

东汉以后种植桑树除养蚕外,还有解决饥困的作用。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刘备都曾以桑椹为军粮,但主要还是育蚕。例如河北地区种植大批桑树,蚕丝业也十分发达。

唐代丝织品主要产区在河北、河南、江南、剑南四道。大体上为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和淮河流域苏、皖地区。另外,定州以产绫为主,越州临城以产纩为主。扬州以锦袍、锦被为贡品,越州以产绫、纱等丝织物著称。

唐代后期南方丝织业的逐渐兴起,与北方的先进技术南传有关。先秦以来蚕桑业一直比较发达的关中、河东地区,从唐代开始渐趋衰落。宋代以后,长江流域蚕桑业逐渐兴起。北方的河北、山东地区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河北、河南、山东养蚕业仍很发达。但就整个黄河流域而言已不及长江流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到了元代,黄河流域缫丝业和织造业已分化,农家多以育蚕缫丝为限。从元初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农桑辑要》、元代农学家王祯的《王祯农书》记载来看,元代南方的育蚕、栽桑的饲养、培植技术都比北方先进,所产丝的质量也高。

至明代,明洪武年间朝廷规定,黄河流域数省的夏税绢数共7.4万余匹,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21.4万余匹少了很多,这正是反映了元末北方蚕桑和丝织业衰落的情况。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是全国蚕桑和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东南一带,植桑育蚕几乎是所有农户的副业。蚕桑业以浙江湖州为全国之首。各地商人均来湖州收购蚕丝,获利甚高,甚至当地农村出现以蚕桑为主的现象。在苏州、杭州、嘉兴等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城镇居民皆习机业,并出现了一批以丝织业为主的集镇。如吴江震泽、盛泽及桐乡濮院等。长江上游成都蜀锦的地位渐被下游地区的产品所替代。

明清时期,就黄河流域丝织业总体水平而言,已不及长江流域,但也有一些著名的产地。如山西潞安府所产的潞绸,名闻海内。其他如河北饶阳的饶绸、关中的秦缎、河南的汴绸和汴绫,均曾享誉一时。

明清及其以后,对蚕桑业、丝织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是棉植业和棉织业的兴起。因为棉花比之蚕桑,“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所以一部分丝绵为棉花所替代,一部分丝织品为棉布所替代。

⑧ 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有哪些

来宾 南充 六安 晋城

与蚕桑全产业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