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
巴东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两岸,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东连宜昌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交建始、重庆、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地形狭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温暖多雨,湿热多雾,四季分明;境内总面积3351.6平方千米,辖12个乡镇、322个村(居)委会;2018年户籍总人口48.8万人。
巴东境内有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遗迹及古栈道。如:火焰石的旧石器文化遗址、长江古栈道、西壤坡古墓群、东壤口附马墓、盐池河巴人文化活动遗址等。仅三峡、清江两处水利工程淹没区发掘出土的文物就数以万计。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3]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8年,巴东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90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197640万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41222万元,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0221万元,同比增长8.6%。202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巴东县退出贫困县。
㈡ 恩施水资源现状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的西南部,国土面积2139×104hm2 ,辖6 县2市,即巴东、咸丰、建始、来凤、宣恩、鹤峰6县和恩施、利川2市,其中巴东县地处三峡水库的库区,属水库移民区。这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是湖北省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水、矿产、旅游和生物资源丰富。
1 恩施州的资源优势
1. 1 气候资源优势
恩施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使全州的气候及植被类型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由于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雾多湿重, 雨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15 ~17℃,高山气温较低,而盆地气温较高,这样就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为众多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耐寒、耐热生物在本区都有分布。
1. 2 农业资源优势
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山脚下水源丰富的地方可以种植水稻,稻米质量优良,可与东北大米媲美;山上可种植土豆和玉米,因为雾多湿度大,气候冷凉,土豆的干物质积累多,品质较好。由于该地区经济落后,有些地方仍处于原始状态,所以保存有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
1. 3 旅游资源优势
恩施州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旅游资源丰富。现有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恩施市七里坪的落仙洞、龙鳞宫溶洞等,利川市有亚洲最大的溶洞腾龙洞,其中巴东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有小三峡、神农溪等景点。由于巴东地处长江三峡,有巴东港等码头,交通比较便利,对外交流相对其它县市多,因此可以开发恩施景点、三峡水利工程、神农溪、神农架旅游线,把恩施景点纳入"大三峡"旅游区。
1. 4 文化资源优势
这里聚居了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把这种民族文化转变成精神财富,建立恩施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区。
1. 5 矿产资源优势
恩施是我国著名的高硒区,是国家的"天然硒库",有"中国硒都"之称,境内的硒矿床形成了独特的硒资源圈。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已经兴起,恩施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之一,这给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恩施地区的相关产业纷纷打出"富硒牌",把开发硒资源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恩施州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富硒农产品、富硒保健食品和富硒中药材的企业已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1. 6 生物资源优势
由于气候独特,恩施地区生物资源和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野菜资源丰富,天然富硒,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有:富硒葛仙米、莼莱、鱼腥草、魔芋、蕨菜、薇菜等。此外,还有富硒绿茶、来凤县的富硒生姜、利川的山药、宣恩的富硒火腿和巴东的脐橙等特产。由于生物资源丰富,该区野菜众多,而且药食兼用。恩施州是湖北省和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之美称。
2 恩施州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 1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恩施的旅游景点不存在环境容纳量的问题。由于游客相对较少,造成旺季不旺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交通不便,外地游客稀少;二是旅游点分散,许多景点的景观较少。
2. 2 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恩施地区的资源虽然丰富,但地处山区,许多田地的坡度较大,耕作易造成水土流失。由于人多地少,开荒种植较普遍,已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恩施境内森林资源较多,但由于土家族有住吊脚楼的习惯,需要的木材也较多。恩施野生资源较多,但毁林种药、滥采乱挖比较严重,破坏了植被。
2. 3 农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开发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①信息不灵,交通不畅。恩施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本上无工业污染,所以为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许多高山农民很少或根本没有施用过化肥和农药,作物品种也是当地的农家品种,虽然产量低,但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要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关键是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②中药材生产不规范。中药材栽培基本上以农户为单位进行,药材种源质量差、栽培方式落后。农药、化肥的使用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③山野菜开发不合理。恩施地区的山野菜较丰富,但滥采乱挖现象严重,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许多资源已面临濒危和枯竭;;采收技术不合理,造成商品价值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保鲜技术差;信息不灵,市场不畅;对野菜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不足。
3 恩施州的资源开发对策
3.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恩施州交通不便的问题可在沪蓉高速公路、枝万铁路、清江高坝洲水库建成后得到解决。此外,恩施州要加强州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到达旅游景点的交通,提高旅游景点的旅游质量;加强各旅游点的联系,统一管理,解决旅游点分散问题;发展区域网络,把恩施的景点、三峡景点、张家界景点及神农架景点连成一体;把山区田园风光观赏与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将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和风景旅游融为一体。
3. 2 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恩施州必须对中药材栽培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中药材生产管理条例,以保障中药材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从而提高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 3 发展绿色农产品
首先,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恩施地处亚热带,但冬暖夏凉,可以在华中、华南夏季蔬菜淡季提供新鲜的反季节蔬菜。目前已经有小规模的生产,政府应加强引导,避免盲目性,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增强绿色产品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高山的交通,便于运输蔬菜。
其次,开发山野菜资源。恩施山野菜资源丰富,要提高对山野菜价值的认识。这里的山野菜既没有污染,又天然富硒,天然纯净、保健功能强、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且许多野菜药食兼用,可制成天然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山野菜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应加大出口力度。
㈢ 湖北省巴东县一般
巴东境内有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遗迹及古栈道。如:火焰石的旧石器文化遗址、长江古栈道、西壤坡古墓群、东壤口附马墓、盐池河巴人文化活动遗址等。仅三峡、清江两处水利工程淹没区发掘出土的文物就数以万计。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8年,巴东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90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197640万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41222万元,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0221万元,同比增长8.6%。
㈣ 巴东文字
答案:B
㈤ 五峰的自然,经济,历史,文化
我在宜昌上学,五峰也去过几回。五峰属于宜昌市,靠近湖南,中国名茶之乡。
自然:五峰县青山绿水,景色怡人。喀斯特地貌为主,是少数民族山区。有煤、石煤、铁、铜、黄铁矿、重晶石、白云石、萤石、方解石、硅石、大理岩和瓦板岩等17种矿产,矿产地100余处(上次在三峡机场碰到一哥们儿,他背着一书包的石头,说是在五峰的河边捡的)。县境内林业用地1828333.3公顷,人均林地面积达0.8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居湖北省各县市之首。五峰县境内有渔洋河、泗洋河、南河、天池河、湾潭河五大河流 ,支流30余条,流域面积1956km2。
经济: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0.4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8.7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6.6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028人。经济什么的不好说,五峰最有名的是绿茶,网上给的数据是2012年,五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92元。但是这数据还是有问题,五峰县中心很多人的收入超过这个水平,但是山区里面的又低于这个水平。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五峰这两年也在发展旅游业,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这两年县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收入也符合中国特色,有钱的贼有钱,没钱的贼穷。
历史:五峰秦朝时属黔中地。汉朝时隶属武陵郡。明洪武六年(1373)置五峰石宝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将容美土司之五峰、石梁、水浕、长茂各司、与从长阳、宜都、石门、松滋等县划出的部分地域合并设县,依域东有长乐坪取意立名为长乐县,隶宜昌府。1914年因与福建省长乐县同名,取县址傍依五峰山更名为五峰县。1949年属宜昌专区。1984年改置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92年属宜昌市。1984年7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撤销原五峰县。以原五峰县的行政区域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文化:五峰境内除土家族和汉族两大民族外,还居住有回、苗、满、蒙古、侗、壮、维吾尔、白、朝鲜、瑶、黎、哈萨克等民族。五峰县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五峰竹枝词堪称土家族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等。2014年8月6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五峰联合巴东县申报的土家族“撒叶儿嗬”名列其中。
资料来源于网络,加上自己所见和身边同学的感受。
㈥ 巴东位于拿个市
属于宜昌市管辖的县级市
㈦ 湖北恩施巴东是什么神奇的地方,跟农夫森林又有什么关系呢
巴东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两岸,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东连宜昌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交建始、重庆、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地形狭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温暖多雨,湿热多雾,四季分明;境内总面积3351.6平方千米,辖12个乡镇、322个村(居)委会;2018年户籍总人口48.8万人。
巴东境内有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遗迹及古栈道。如:火焰石的旧石器文化遗址、长江古栈道、西壤坡古墓群、东壤口附马墓、盐池河巴人文化活动遗址等。仅三峡、清江两处水利工程淹没区发掘出土的文物就数以万计。 [1]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3]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4]
2018年,巴东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90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197640万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41222万元,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0221万元,同比增长8.6%。
㈧ 请问重庆市万州区有哪些历史文化尽量详细点,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之类的。谢谢咯
万州历史文化
夏商属梁州地,周属巴子国,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分朐忍地置羊渠县,治城今长滩,为万州建县之始。蜀汉建兴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县,治城迁至今万州区南岸。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为鱼泉县,徙治江北(今万州区环城路)。北周时期(557-584),先改鱼泉县为安乡县,为信州和万川郡治。隋初废万川郡,开皇十八年(598),改安乡县为南浦县。大业三年(607),废信州置巴东郡,南浦县属巴东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州,领南浦、武宁、梁山三县;八年州废,九年复置,改南浦州为浦州。贞观八年(634)改浦州为万州,天宝元年(742)改万州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万州,仍治南浦县。宋万州先隶川峡路,后属夔州路,开宝三年,以梁山为军,领南浦,武宁二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南浦县入万州,领武宁一县。明洪武四年(1317),并武宁县入万州,六年(1373)降万州为万县,属夔州府。民国初隶川东道,后改东川道,十七年(1928)置万县市,二十四年(1935)设万县专区,治万县市,辖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石砫等9县。
1950年设万县专区,属川东行署区。万县专署驻万县市,辖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等8县。1952年万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原由川东行署直辖的万县市划归万县专署领导。辖1市、8县。1953年万县市改为省辖市,委托万县专署代管。原大竹专区所属梁平县划入万县专区。辖1市、9县。1970年万县专区改称万县地区,地区驻万县市。辖万县市及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忠县、梁平等9县。
1992 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2]194号):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万县,设立万县市(地级),辖原万县地区的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8个县,全市幅员面积为29485平方公里。万县市新设立3个市辖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龙宝区辖龙宝镇、武陵镇、19个乡、 3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龙宝镇;天城区辖天城乡等31个乡、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天城乡;五桥区辖五桥镇等5个镇、4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五桥镇。万县市人民政府驻龙宝区的高笋塘。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和重庆市万县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改为龙宝管理委员会、天城管理委员会、五桥管理委员会。万县区辖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管理委员会。万县移民开发区受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代管开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1998年5月22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国函[1998]37号),将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万州区辖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
2000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原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的奉节县、开县、云阳县、忠县、巫溪县和巫山县由重庆市直辖。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更名为龙宝移民开发区、五桥移民开发区、天城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管辖,共32镇、45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1277个居委会、村委会。2004年万州对镇乡(街道)区划作了调整,由原来的92个镇、乡、街道减少到53个;2005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直接管理镇乡、街道,辖14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有万州文化艺术一条街,你可以克看哈。。至于现在还开起灭得。。我斗不晓得了
具体位置在:新城路中段靠近上面白岩路那边的一个巷巷头~上面还写了几个类似于“文化街”之类的大字。
至于万州民间艺术。。多赛。。。
首先斗应该是诗嘛。。。
你看流杯池。。。是李白嘛。。。啥子对影成三人。。。 =_+
太白岩也是李白噶,位于三峡,诗人的摇篮,出了个写何其芳嘛~上回CCTV10还跑太白岩上搞了个诗歌朗诵节目。。。诗的氛围也算是一个老~
还有斗是三峡石艺术,根雕艺术。。。
然后你想一哈你小时候吃的耍的嘛。。。
啥子腰鼓队,车车糖吖,捏面人啊都有嘛。。。鱼泉榨菜和诗仙太白。。食品文化之类。。
我记得还有个啥子民间艺术网。。。
http://www.99cq.net/index/index.asp
一、概述
这是一座美丽幽静的山乡小镇,这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镇,这是一座历史古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的历史文化古镇,这就是重庆市边贸重镇之一的罗田镇。它以“田园风光,自然和谐,文物古迹,鱼米之乡”的特色闻名于世。
罗田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边陲,万州区东南部,东径108°36′,北纬30°36′,与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七岳山脚下,距万州城区71公里,幅员面积81.7平方公里,辖1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2429人。
罗田镇边贸活跃,是重庆市边贸重镇之一。位于渝鄂两地交汇处,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建南镇、百胜乡“两镇一乡”紧紧相邻。古时周边无场,自古商贸活跃,辐射半径30公里,是渝鄂两地的边贸经济中心,古时为川鄂两省的必经要地,有“老318”国道之称。古时川鄂两地的各路商人纷至沓来,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一派边贸繁荣景象。时至今日,盛况丝毫未减,每逢赶集天,渝鄂两地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有上万人之多,场上现有各类商业门面100余个,从业人员300余人,年商品成交额在4000万元左右,显示出罗田强大的边贸优势。
罗田镇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三条出境主干线四通八达,距318国道22公里,并全面硬化。距万石高等级公路15公里,也即将硬化,万石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更是给罗田带来便利的交通优势,“1小时万州、3小时重庆”快捷便利。即将建成通车的宜万铁路纵穿四个村(居),并建二级火车站一座与罗田古镇紧紧相连。宜万铁路的修建将大大改善罗田的交通格局,也给罗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罗田将伴随火车飞驰的车轮,走出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罗田镇境内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普济桥、字库塔、四合院、古墓群、罗汉水井”等古建筑,是罗田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400多年的古场古镇保存完好,渝东大小店铺、典当行、布庄有迹可寻,从现存的街道、庙宇、作坊以及延伸南北的石板路等依稀可见当年罗田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普济桥、古墓群、字库塔、金黄甲大院分别于1999年和2006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济桥、古墓群、金黄甲大院建造年代久远,雕工精美,气魄宏大,保存完好,重庆市内较少见,原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何智亚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完全具备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集奇、幽、险于一体的红岩石林;海拔1600米高,林业面积达2000多亩的大小二寨;碧波荡漾的枫香坪水库;风景秀丽的百丈沟、“似桃源”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二、历史沿革
罗田古镇始建于明代,距今四百多年历史。相传明末此处有一大土包,其形圆如罗盘,四周良田环绕,又当川鄂交通要道,习称罗针田,简称罗田。当地村民开始在此修房集居,清乾隆十七年增筑建场,并逐渐形成规模,距今已两百多年。清末民国初属市廓里大十甲,1941年由马头镇划出罗田乡,驻地罗针田。1949年12月解放后,于1950年初成立罗田乡,同年8月划归第十区管辖,1951年成立罗田区管辖罗田、马头、中山、谷雨、大兴、谋道、百胜七乡,驻地马头场。1955年民主建政时撤消罗田区,建立罗田乡改属龙驹区,中山、谷雨划归走马区管辖,大兴、谋道、百胜划归湖北省管辖。1958年建立罗田人民公社,1966年11月更名为友谊公社,1975年恢复罗田原名。1992年10月四川省撤地设市建区时,由马头、罗田两乡合并建成罗田镇,并隶属于万县市五桥区,1998年10月马头乡分设成立马头乡,罗田镇保持原名,2004年10月万州区行政区划调整时由罗田、马头、中山再次合并成立罗田镇,并隶属于重庆市万州区至今。
三、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
(一)古建筑群历史悠久
1、罗田古场镇:始建于明朝后期,清代开始形成规模,是川鄂两省间陆上交通必经之地,三条老街呈“之”字形,现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房屋720间,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老街总长391米,宽1.8-3.5米,由1623块条石镶嵌而成。古时,周边50里内无场镇,商贸历来活跃,有布庄、当铺、作坊等40余家;中场关庙是当地老百姓为祭拜关羽而建,也是人们拜神烧香祭祀的地方;“三祭店”是休闲、说理、说书的场所;场上原有“禹王宫”供奉着龙王,用于人们在天旱时求雨,“万寿宫”每逢大年三十、初一、元霄佳节以及重大活动都有人来求拜,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石公厕,四周及屋顶全部用条石铸成,屋顶百多年来滴水不漏;供场上人畜饮用的罗汉水井,一大肚罗汉左手拿书,右手拿扇,稳坐龙腰嬉笑二百多年,一股泉水从龙口流出,过路人们都要到这里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轻松一下心境。街道两侧房屋年代久远,特别是永兴场40-42号四合院保存较好,占地3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小巧玲珑的天井和独特的门窗、回楼及排水系统,具有典型渝东古民居建筑风格。走过街道,至今仍感受到罗田的古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2、典型四合院古建筑
(1)金黄甲大院,始建于民国26年(厅堂中梁上清楚地记载着该院建成时间),“祖遗美田园齐梓承待万代,亲修华栋宇箎同继千秋”的门联首印眼帘。该建筑系当年大地主向忠士、向朝士俩兄弟修建(其后人向全福,孙向峰尚健在),座南朝北,合院式布局,三院横向合一,占地面积2310平方米,原有56间房屋,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奇特,砖木结构,一楼一底,抬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青瓦硬山屋面,五开间,木梁架脊檩、梁托架等施以彩绘、雕刻,工艺精细,青石板天井180平方米;下房楼上正中设木构戏台。东房穿斗式架构,三开间,青石板天井101平方米;西房穿斗式架构,三开间,青石板天井80平方米,石水池一口;下房三院相通,一些门窗为欧式风格。在饭堂正面墙上,绘了一尾栩栩如生、活蹦乱跳的鲤鱼,鱼的上端是一幅喜鹊闹梅的小图案,画的挂绳也历历在目,仿若一幅年代久远的挂图,但细细一瞧,确是将画绘在了墙上。大门楼上美人椅独具匠心,大门观察眼,16个枪眼的设置以及院内木质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该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实属少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该院曾用做粮站仓库,部分石刻、木雕毁损于文革年代。
(2)锅圈洞大院,始建于清代,四合院布局,穿斗式结构,一楼一底,青瓦硬山屋面,门窗具有典型渝东地域特色,墙上壁画栩栩如生,25厘米高的地楼防潮防水独具特色,现有住户4户,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
(3)石中坝大院建筑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两侧一对石狮栩栩如生,20厘米高的地楼隔潮建筑独具特色,该院现住6户人家,至今还部分享用古建筑及雕工精湛的木椅、木床以及书桌等。后两大院堂坝镶嵌有明显标志,堂屋正对面与大梯同宽,纵嵌两条间隔2米宽石板。
3、古墓群牌坊石刻艺术
距古镇2公里的用坪坝,与三大四合院晖映一体的古墓群牌坊石刻,以向志扬夫妇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为细腻、完整,建造于光绪十一年,碑高6.5米,宽5.7米,原系三重牌坊,第一道牌坊已损毁,两旁曾矗立望柱,四围精雕细刻用条石围砌,共占地1400多平方米,现仅存两重牌坊,牌坊雕刻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梁祝观景”以及“赛龙舟”、“迎亲嫁娶”等人物、戏曲故事画面,雕刻非常精致,工艺为浅浮雕、深雕、镂空雕等,特别是原墓碑右上角有一石雕海螺,曾有人用口吹便发出“呜呜”之声;各类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墓志铭由万州区清代翰林、书法家赵尚辅为其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与之不远的向荣让(系向志扬之子)之墓,建造于民国五年,墓碑牌坊通高8.6米,宽7.5米,雕刻、建筑大气、美观,更是书法、雕刻并重。“鬣耸山头高石马,脉环水口锁江龙”;“功虽万字难书写,穴傍两城自然佳”两幅碑联耀眼夺目,出自大手笔风范,气势磅礴,墓碑牌坊上有万州同盟会会员刘声元的题词。整个墓碑正反两面均雕刻人物、动物、植物,栩栩如生,书法结构严谨,苍劲有力,不拘一格。牌坊雕刻精湛,特别是墓碑牌坊顶上雕慈祥老人及六名小孩石像,寓意深刻。碑身雕刻形态万千,玲珑剔透。相距不远的向母幸君(系向荣让之妻)之墓,显得更为娇小玲珑,但却保存最为完整。无论是墓碑石刻还是拜台,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坏。墓碑上一左一右两个石狮雕琢得虎虎生威,各种人物花鸟图案也活灵活现。墓前方至今保存有一段弧形的围台,围台用条石砌成,上面加盖石檐,石与石之间吻合非常紧密,即便是薄薄的刮胡刀片也很难嵌入。象这样清朝末和民国初建成的古墓大小共6座,墓碑牌坊至今保存比较完整,在重庆辖区也比较少见。从这些墓群我们能依稀感受到向氏家族昔日的繁华,也曾座拥粮仓、富甲一方。
4、美丽幽静的普济桥
普济桥建造于道光十七年,是迄今为止重庆万州境内发现最古老的石拱桥,距今约100多年历史,系当时数名社会名流捐资修建。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百丈沟,是当时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桥梁。桥长24.7米,宽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桥上龙头口含龙珠,龙尾悬于石拱正中,相传为保护石桥所铸,历来发洪水均未超过此龙头。桥上雕塑有石狮、石象等雕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桥身两侧建有亭廊,一边上刻有“德厚流光”几个行书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对联,从字面上理解,是较早提出构建“和谐”的理念的例证,上还刻有“普济桥序”和“功德碑”。一边上供有观世音菩萨像等,古时供人们烧香拜佛求神用。桥身两侧为十级石梯。该桥桥拱形如鸡蛋,桥面正中有一块石名叫“鲁班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时的工匠师傅修该桥时,设计此桥,怎么也立不稳,就看见桥头有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婆,把鸡蛋立在地上卖,四四方方、平平稳稳,就顿悟,何不把桥拱也设计成鸡蛋形。在桥面的合拢上,据说,怎么也合不拢,修桥工费尽移山心力,打造了万千条石不成。当时路过一打扮似叫花子的人,说他在那里打了一块石头,放在一个老太婆家里,正好可以安放于此,于是照办,花十石米从老太婆那儿换来此石,果真“天衣无缝”。人们疑为鲁班下凡,取该石为“鲁班石”。
该桥于1999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评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在“万州是个好地方”公益宣传片中就以此桥作为背景,多么漂亮。一座古老的桥披着青苔的衣,摇曳着古藤的臂,有力的脊梁和臂膀将两岸青山一个古镇拥入氤氲的怀抱,石拱桥上游200米处,有两巨石,自然形成为高3.5米,宽2.4米的石洞,走过此洞,前面豁然开朗,风景秀丽,有潺潺的流水,飞泻而下的瀑布,相得益彰,似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景象,诠释为 “似桃源”。走过石桥便是古镇,古桥、古镇、流水浑然一体,美丽幽静,似画图。
5、巍峨的字库塔
字库塔座落于古镇上场尾端。该塔为仿木重檐阁式石塔,建造于清末年间,塔高7.5米,塔顶呈宝瓶形,塔身上刻有对联:“昔今人敬字,教古圣文明”和“蝌蚪云霞焕,鸿篇日月光”,其书法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修建该塔是缘于当时罗田场上罗氏家族和刘氏家族斗争,罗氏家族相信一风水先生的话,修建一石塔镇压兴旺的刘氏家族,现罗田刘氏家族确实后继无人.其实,该塔是当时是作为人们烧字纸专用,当时罗田场上的文人墨客、有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写的文章字纸都要到塔里去烧,外面不准乱烧,故有“一字值千金”之说。是古时人们尊崇文化,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该塔于2006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田镇原有字库塔五座,而现在仅存此一座,故显得十分珍贵。
(二)自然景观别具一格
1、大小二寨:海拔近1600米,雄居古镇隘口,地质险峻,仅有崎岖的山路可攀崖而上,山里星罗其布48个山头,远看象两个寨子,因一大一小而得名。寨上古木参天,有森林面积2000多亩,各种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水杉、针叶杉、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已初步发现有野猪、野兔、猴子、斑鸠、喜鹊等物种,穿梭林间,时不时会觅见野猪、野兔的踪迹,各种鸟儿在树梢飞来飞去。若遇雨后天晴,那便是上寨子采摘蘑菇的最好时节,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生菌遍布林间。当寒冬来临,寨上银妆素裹、白雪皑皑,赏雪变成了都市人难得一遇的休闲方式。若运气好,还可采得成团成簇稀有的“雪菌”(系当地人称谓,待考证)呢!寨上有充足的水源,水质异常清冽,实为一大奇迹。从寨上俯视西面,万亩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弯弯的田坎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曲边图,夏天,恍入雾海之中,犹如人间仙境。东面寨脚下一大一小两座水库犹如镶嵌在绿色地毯下的两面镜子,当阳光斜照,微风轻拂,水面会泛出片片银光,仿佛自己已身居人间天堂。
2、红岩石林:集奇、幽、险于一体,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极为壮观。各种岩林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或像老人、或像座椅、或像罗汉抱扇、或什么都不像,但每一处石林都各有各的特色,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3、百丈沟:长20公里,风景秀丽,有“将军石”、“犀牛滚水”、“印盒石”等48处景点。
由于罗田海拔较高,夏天气候凉爽,每逢盛夏时节,到罗田避暑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万州区水利局、龙驹经营所等单位已着手旅游前期开发,枫香坪水库管理所经过改造,已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近闻名
罗田镇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自宋、清年间,先后出进士21名,举人36人。康熙年间,谭氏三候至今广为流传,谭丈封涪候,谭诣、谭弘分别封向化候、慕义候,犹以慕义候谭弘最为耀眼,时任川北地方总督,封地万顷,当地至今流传着谭候虎的人生轨迹。人们传为佳话,据说谭候虎准备在马头场立皇城,当时他势力非常大,威胁中央政权,皇上曾派马将军带兵收复他,马将军被谭候虎一箭射下五桐桥,现该处名为将军石,就是为了纪念马将军。张献忠入蜀也曾被谭候虎打败过。光绪年间,曾任九省提督向九九斗字不识,力大无穷,家世显赫,如今还广为流传着向九九成长兴衰的诸多故事。
近代名人高天柱烈士,又名高宏森,1915年出生于罗田镇新马村,1938年读省万师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回乡任教,曾担任小学校长、代理乡长、中寺农会名誉会长等职务。此期间,他利用会长身份巧妙地与敌人进行斗争,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6月17日,因叛徒出卖,他为掩护同志被捕。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社”渣滓洞集中营,时年43岁。现重庆渣滓洞还留有遗像及资料介绍。
罗田镇至今仍保存着古朴的民风、民俗,如迎新嫁娶,红白喜事,至今还使用历史流传下来的狮舞、锣鼓、年箫等庆贺方式;人们对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仍沿用传统习俗进行庆贺,原汁原味,传统氛围十分浓厚。人们在劳作时,常常一人领唱,其他人合唱的薅草歌以及抬石头号子、打夯号子、打铁锤号子等,歌词淳朴易懂,古风古韵。有人去世后,葬前每晚民间艺人到灵前高唱孝歌,以表示对死者的无限哀悼,以七律的形式,写上厚厚的一本“家祭”,列数死者的功苦,以悲痛哀挽的声调唱与世人,等等这些均体现出了当地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古朴民风民俗。
四、罗田镇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建了专门班子
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陶荣为组长,郎邦福、程万、魏大东为副组长,郎正清、毛文彬、黄东、张健、李伍之、邓永志为成员的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暨文物古迹保护领导小组,理清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
(二)强化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条例》的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全镇形成了“热爱文物,保护古迹,推动发展”的共识。
(三)落实了保护措施
一是在各文物保护点都设置了标志,指定了专人负责日常管护;二是镇、村、组、农户层层签订了文物古迹保护责任书;三是整顿和规范了文物古迹保护区域内的搭建、堆码、开山、取土等行为;四是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严肃查处破坏、盗卖、贩卖文物的行为;五是镇文物古迹保护小组每季度实地检查一次,解决存在的问题;六是组织人员对散落民间的文物进行了认定、登记工作;七是把文物古迹保护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考虑。
五、罗田镇文物古迹开发规划
(一)罗田镇文物古迹开发规划遵循“保护古迹,挖掘资源,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场镇建设中要把文物古迹的保护放在首位,在开发现有文物古迹的同时,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
(二)在规划上,要立足现实,分期实施,近期重点抓好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多方筹资,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一些基础设施;远期要从提升罗田形象,促进罗田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镇这块牌子,做大做强罗田的旅游产业。
(三)走合作开发的路子,充分利用宜万铁路和万石公路开通后带来的便捷交通,加强与旅游大市利川的合作,共同打造跨省“旅游经济圈”。
声名远播的昔日皇家贡米,层层叠叠、蔚为壮观的万亩梯田,奇幽险峻的石林群……在人们的印象中,罗田镇诗画般的山水田园风光,有着动人的形象标签。
不为众知的是,素以"文脉绵长、古迹众多、冰川遗址"而独具特色的罗田,还有两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中国绿色名镇、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而这,都是万州独一无二的"桂冠",彰显出罗田不一般的内涵。
虽然没有城郊优势,但这座边贸古镇凭借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旖旎的风光,在波澜壮阔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进程中,抓住机遇扬长避短,以全新的发展视角,依托资源优势亮出三张"名片"。一个魅力四射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和生态古镇,正破壳而出惊艳四方。
一群古石雕民居蜚声库区
作为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罗田除了明清古场镇之外,还有令人艳羡的丰富内涵。境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至今仍有近10处,是万州最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出典型的巴渝风格。流连其间,让人恍若来到了清代或民国年间的大户人家做客。
而这之中,尤以美轮美奂的金黄甲大院、锅圈洞大院、石中坝大院最为有名。修建于民国26年的金黄甲大院,合院式布局,占地2310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大院规模宏大,建筑奇特,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青瓦硬山屋面,木梁架脊檩、梁托架等施以彩绘、雕刻,工艺精湛、细腻,融汇了中西方建筑风格,透出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非常罕见。
四合院布局的锅圈洞大院,兴建于更早的清代,穿斗式结构,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门窗具有典型的渝东地域特色,山墙上端彩墨壁画清晰可见。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石中坝大院,正门两侧一对石狮栩栩如生,至今仍保存有雕工精美的木椅、木床、书案……
不仅如此,距古场镇2公里的用坪坝,与三大"四合院"晖映一体的古墓群牌坊石刻,同样蜚声库区堪称一绝。
这里现存大小古墓12座,每座都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其中,以清光绪年间向志扬夫妇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为细腻、完整。该墓现存两重牌坊,雕刻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梁祝观景"以及"赛龙舟"、"迎亲嫁娶"等人物、戏曲故事画面,非常精致,工艺为浅浮雕、深雕、镂空雕等。各类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墓志铭由清代翰林、书法家赵尚辅为其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其他清朝至民国初年建成的古墓牌坊,也都雕刻、书法并重,大气美观,各种人物花鸟活灵活现,雕刻形态万千。
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祖宗遗产,高擎"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大旗的罗田亮出了第二张"名片"--整合资源,打造用坪古文化展示区。
"传承、保护好文物古迹,是我们的责任。"在蒋培华看来,古宅院、古石雕极具考古、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人们外出旅游,已不满足于单纯观赏自然风景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更受青睐。"而罗田就有这样的资本,关键是要打造好,展示出来。
记者采访期间,正巧碰上罗田镇政府回购金黄甲大院。蒋培华表示,这只是行动之一。目前,已委托专业机构设计金黄甲大院、石钟坝大院、古墓群牌坊石刻等文物古迹修缮加固方案。拟依托罗田独有的古宅院和古石雕群,在用坪打造民俗文化古村落观光区,展示罗田精湛的石雕技艺和独特的大院文化,生产销售石雕旅游产品;展示土家狮舞、锣鼓、薅草秧歌、抬工号子等传统民风民俗。同时,搞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吸引游客参加体验农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