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产业集群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远景设计研究院产业集群规划专家道:规划提高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具体可从创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环境、整合形成产业链接和产业配套、实现“集群创新”到“创新集群”的转变、树立区域特色产业品牌等方面进行。
② 徐州有哪些产业集群
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特征
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机整体。其竞争力是群内企业通过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为集群整体带来持续性竞争优势。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因此,各区域经济竞争力演变为各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对顺德家电、温州火机、嵊州领带、诸暨大唐袜子、绍兴纺织集群等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发现其有以下共同特征:
主导产业定位清晰,产业链式较长。这些集群是众多相互关联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集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清晰,因此,集群的发展方向始终是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拓展。企业会进行有效地分工,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从而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当集群区域规模进一步扩大,打开了区域内的市场需求空间,集群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也相应增加,产业链也随之扩张。
产业链各节点竞争充分,企业能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些集群产业链节点多,每个节点有数十甚至数百个企业经营,例如浙江绍兴全县有5.66万家纺织单位分布在不同节点。这样有利于企业专而精,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技术创新。因为所处的环境都一样,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比众多本地同行的产品成本更低,质量更好,花色品种更有特色,就需要动更多的脑筋,就要有更好的创意。而一个好的创意又很难长期独享。通过人员的流动,用户之间的串连,好的创意很快就会被当地的同行学会。企业要想求得长期的领先,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于是,整个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创新压力不断升高。
产业集群内生产性服务的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服务业逐步从生产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从而派生出一批服务型企业,包括包装、运输、仓储、物流、信息、培训、咨询、贸易、设计开发、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企业生态群不断得到完善,增强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园区总体规划。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园区建设这个载体,园区科学规划包括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环境优良;产业发展、法规、金融、财政、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配套;园区企业共享低成本的公共资源,增强产业链发展的合力和张力。
有很强品牌影响力。例如绍兴纺织业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其影响力已经由国内扩展到全球,由业内扩展到整个社会。随着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绍兴的纺织业集群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徐州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徐州市已经崛起多个特色县域产业集群,集群经济优势日益显现,有力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集群经济在县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成为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徐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县域产业集群有16个,集群企业数1000多家,涉及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塑编、轻工等行业;2007年实现的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徐州县域有代表性集群状况如表1所列。
总的来看,目前徐州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呈现以下特点:
主导产业定位清晰,但产业链式较短。徐州市产业集群仍基本处于“自下而上”的初期发育阶段,即使规模较大邳州市官湖镇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也仅限于对木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和生产,产业链式短且不完整,群内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网络化分工优势,“产业链的企业化倾向”比较严重,即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生产全过程都是在一个企业集团内完成的,企业习惯“单打独斗”和“小而全”的经营方式,造成分工协作意识较差,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导致在集群缺乏凝聚力,聚集程度不高,布局分散,这些现象不利于产业集群整体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
产业链各节点竞争不充分,企业创新能力弱。如邳州宿羊山镇大蒜集群区域内,同种产品是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生产,竞争不充分而使其创新动力不足。也很难出现为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企业。使得全市产业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创新机制,模仿多于创新,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附加值低。
产业集群内生产性服务的社会化协作程度低。如贾汪家具集群在园区内缺乏培训、咨询、贸易、设计开发、信息、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配套企业,降低企业效率。专业市场建设滞后,中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集群的自律组织机制难以形成或发挥作用。
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产业集聚发展紧密联系的公共服务体系比较薄弱,特别是公共技术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业建设相对滞后;部分集群园区建设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和统一规划,集群产品研发体系、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教育和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不完整,区域配套功能不完备,处于无序状态,不同产业犬牙交错,特色不明显。
品牌影响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现有产业集群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集群自身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较低,集群内企业品牌意识不强,除官湖镇的木工板是国家级名牌外,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较少,集群缺乏强有力品牌支持。另外,集群内大多企业的规模小,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科技服务企业缺乏,使得徐州市产业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创新机制,模仿多于创新,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
提升徐州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策略
(一)科学规划以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有利于系统地分析集群发展的条件、前景,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措施。目前徐州县域集群正处在大发展的前期,有些正在形成集群的雏形,若规划到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划内容包括:
主导产业规划。根据徐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各地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结合小城镇建设、江苏省振兴苏北和重点发展徐连经济产业带及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选择最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重点培育一、二个特色主导产业,科学编制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集群主导产业,把培植壮大集群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以及有产业关联效应、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产业集群,把引进的外来技术和品种与集群的优势条件相融合,融入到集群的文化建设之中,使引进的项目本土化,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区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
③ 盖世汽车网发布了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不知道大家如何感想
The key to develop is innovation 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④ 山西永济机电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是哪里做的,急求具体内容
这个是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做的,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背景
近年来,永济市重点依托新时速电机电器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按照“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的大思路,重点加快机电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和集聚化发展。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000亩。
项目思路
根据永济市 “一城、两带、三圈、四片、五园、七镇”的城市发展布局,及“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聚发展”的原则,认为要紧紧抓住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内生、外引”关键环节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一主、三副”产业链体系,最终形成横向跨接、纵向深耕的全产业链发展
横向一主:从电机到整车的轨道交通大产业链;
纵向三副:电机产业链、电传动设备产业链、整车组装产业链,最终实现横向、纵向全产业链发展。
项目效果
该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新时速电机电器公司各级领导对我院项目组的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和规划能力表示了充分肯定。
⑤ 盐城乡镇经济排行
本报讯(记者姜振军通讯员徐卫平杨滨)7月26日,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加快发展培植财源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乡镇财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确立经济跨越发展新目标,确保全市乡镇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今后三年实现乡镇财政收入再翻番、力争五年翻两番。
近年来,盐城市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重抓乡镇财政建设,乡镇财政收入实现了三年翻一番。面对成绩,盐城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当前全市乡镇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关口,面临着农业税免征、乡镇机构改革、乡财县管、乡镇换届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乡镇加快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挑战多任务重困难大,必须适时引导,大力推动。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盐城全市将以加快发展工业、促进全民创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乡镇经济,积极培植壮大财源,全力推进乡镇财政建设的新突破。大力发展工业主体经济,培植壮大支柱财源。做大做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对乡镇现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逐一排队,帮助研究制定规模翻番、效益倍增发展规划,完善县乡领导挂钩服务乡镇重点企业制度,针对企业的个性特点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乡镇,不断拉长产业链,加快形成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板块经济,其他乡镇围绕现有产业基础,放大有本地特色优势的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和发展;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区建设水平,突出抓好现有县级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不断增强项目落户的承载能力,鼓励和引导大项目向现有园区集中;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持之以恒抓好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要付出成本、又不能不计成本,要算大帐、又不能不算帐,避免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增强财源建设的活力和后劲。大力培植各类创业主体,深入开展“农民投资创业年”活动,鼓励和支持乡镇干部、农技农经人员走向市场,领办创办参办引办各类实体,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动员和吸引外出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努力搭建全民创业平台,积极培育本地特色产业、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全民创业的服务环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把资源优势变为财源优势。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税收对财政的贡献份额,积极实施“强龙行动计划”,培大育强现有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三资”新办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今年每个乡镇都要新办一个以上规模龙头企业;围绕打造棉花、水产、生猪、林业、家禽、蔬菜“六大百亿产业”的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地区特色和优势的龙头企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拓宽财源建设路子。加快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规模、质量和特色,城关镇、中心镇、国道和省道沿线乡镇要进一步发挥优势,率先突破;大力培育区域性市场,进一步把现有的市场做大,有针对性地培育特色专业市场;积极发展服务业,积极培植壮大有特色和基础的建筑、运输等行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生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乡镇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
⑥ 江苏省盐城市有什么好的地方,从历史,人文等方面说。留在盐城发展好吗
县境大部分为明以后逐步成陆。明清时,境内多为煎盐地,隶属于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改隶泰州分司。清雍正九年(1731)以前,今射阳河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山阳县;今射阳河以南,西潮河以北地区属盐城县。1731年阜宁建县后,潮通港以北地区,归阜宁县所辖;潮通港以南地区,归盐城县所辖,但均属淮安府统管。1916年至1931年,北洋军阀副总统、代总统冯国璋和清末状元张謇等人,在境内先后创立29个农、盐垦公司,隶属国民政府农商部,行政上先隶属于淮扬道,后隶属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民国22年(1933), 属江苏省行政督察区第七区专员公署;民国25年(1936),隶属于江苏省第六行政区。 1942年4月,射阳县建立后, 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1949年3月,隶属于苏中盐城地区专员公署, 江苏省盐城专员公署;1950年8月以后, 先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苏中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盐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 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迈进新世纪以来,射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新射阳精神,大力实施“项目立县、港海兴县、特色强县、创业富县”四大战略,加快推进“沿海开发、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特色园区、高效农业”五大突破。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8亿元,实际完成财政总收入17.66亿元。连续四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前十强。 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突出,棉花总产连续7年夺得全国第一,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并先后获得全国果菜十强县、粮食、水产百强县,中国蒜薹之乡,中国药材之乡、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等称号。 射阳港电厂总装机容量已达55万千瓦,三期2×60万千瓦项目已通过环评。射阳风能资源极其丰富,投资15亿元的沿海风力发电项目,已经完成测风等准备工作。境内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立方米,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 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中心渔港黄沙港、苏中规模最大的佛寺—息心寺、国际高尔夫球场、射阳河口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洋马百药园等,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射阳工业产业集群明显。纺织业是射阳的支柱行业,有棉纺锭70多万枚、麻纺锭近5万枚,初步形成了棉纺、毛纺、麻纺、印染、服装、纺机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大纺织体系。是“江苏省纺织产业基地县”,国家纺机生产基地之一,国家纺织产品中心针织人造毛皮产品开发基地。全县拥有盐城市前10强振阳集团、中国棉纺织行业前50强双山集团等一批销售近10亿元的规模企业。 化学工业是射阳的又一支柱产业,有基础化工、农用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6大类52个系列近300个产品,聚氨酯树脂、对苯二酚、牛磺酸、氟苯、氟化氢等5个产品国内称雄。 机电及其他轻工业发展也较为迅速,智能断路器、系列隔离开关及配电自动化系统,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大米、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大宏集团和华宏集团、爱民米业分别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射阳园区功能齐全。拥有两个省级开发区、一个化工集中地和多个省级乡镇工业示范小区。 由台湾统一能源集团投资2亿元的环保热电项目已经投产,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内投入运营。目前,区内有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企业180多个。今年园区业务总收入将达到70亿元。 射阳县临港工业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距县城中心区15公里。区内港口、电厂、高尔夫球场、无公害种养基地等初具规模。项目用地拆迁少、成本低,发展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港口物流业、旅游休闲及高效农业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临港加工制造业一期工程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目前基础设施基本到位。 射阳化学工业集中地,位于县城北部,一期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排污管道和氧化塘等设施配套齐全,入海排污口获得省有关部门批准;水陆交通便捷,紧临沿海高速公路、204国道,距苏北灌溉总渠仅3公里,目前已有浙江、无锡等地多家化工企业进园。此外,盐城东南工业园、海通工业园、合德中小企业创业园、盘湾外资工业园等镇级园区也初具规模。
编辑本段地理
位置
射阳县位于盐城市中东部,北纬33°24′— 34°07′ 东经119°59′─ 120°33′;东临黄海,南抵西潮河与大丰市、盐城市区接壤,西同建湖、阜宁县毗邻,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与滨海县隔河相望。
地貌地质
[地貌]该县属里下河沿海垦区。地势平坦,射阳河南为江苏中部海积平原,射阳河北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地面高程(废黄河口基面)在0.6~2.2米之间,属低平原区。县境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陆地高程差在1.4米左右。从微地形看,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受河流及海潮作用的差异,形成局部小起伏。 [地质]该县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含水层受古沂沭河和古淮河两大水系共同作用而形成,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相对较差。其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岩组为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岩组。 第Ⅱ承压含水岩组:由3-6层砂层组成,单层厚度均不超过10米,含水层总厚度10-50米,其中千秋──省临海农场以北,通洋──合兴──洋马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单井涌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水矿化度介于0.5-1.5克/升,为淡水和微咸水;水型由HCO3-Na型、HCO3.C L-Na型和CL.HCO3-Na型组成。 第Ⅲ承压含水岩组:顶板埋深170-230米,底板埋深190-280米,西浅东深。该层组由4-6层薄砂层组成,总厚度10-40米,自北向南逐渐增厚,黄尖、新洋一带超过30米。单井涌水量介于500-1000立方米/日;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 第Ⅳ承压含水岩组:岩性以中细砂、中砂、细砂为主,顶板埋深220-300米,含水砂层厚5-30米,洋河、黄尖附近达30-33米。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2000立方米/日,该层水均为矿化度小于1.0克/升的淡水。
气候类型
射阳位于苏中平原的东部,苏北灌溉总渠的南侧,东临黄海,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支配本地区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盛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四季分明,热量充裕,光照充足,受季风早迟和强弱年际变化的影响,旱涝、低温、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土壤河流
[土壤]境内土壤分为水稻土、盐土两大类。水稻土面积约15万亩,主要分布在射阳河沿岸的海河、阜余、四明等乡镇,宜植水稻、三麦等;盐土类面积约141.68万亩,宜种棉花及特种经济作物等。 [河流]该县境内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沟河2800余条,骨干河道多为东西向,里
下河腹部地区排水走廊三大港(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港)横穿县境。主要骨干河道中,市管的除三大港以外还有西潮河、小洋河、海河、廖家沟等河道;县管的有六子河、潭洋河、利民河、运棉河、新民河、运粮河、八丈河、串通河、通洋港、战备河、夸套河、新洋干河。
⑦ 产业集群地区分布和空间分布有什么区别
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特征
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机整体。其竞争力是群内企业通过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为集群整体带来持续性竞争优势。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因此,各区域经济竞争力演变为各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对顺德家电、温州火机、嵊州领带、诸暨大唐袜子、绍兴纺织集群等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发现其有以下共同特征:
主导产业定位清晰,产业链式较长。这些集群是众多相互关联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集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清晰,因此,集群的发展方向始终是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拓展。企业会进行有效地分工,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从而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当集群区域规模进一步扩大,打开了区域内的市场需求空间,集群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也相应增加,产业链也随之扩张。
产业链各节点竞争充分,企业能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些集群产业链节点多,每个节点有数十甚至数百个企业经营,例如浙江绍兴全县有5.66万家纺织单位分布在不同节点。这样有利于企业专而精,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技术创新。因为所处的环境都一样,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比众多本地同行的产品成本更低,质量更好,花色品种更有特色,就需要动更多的脑筋,就要有更好的创意。而一个好的创意又很难长期独享。通过人员的流动,用户之间的串连,好的创意很快就会被当地的同行学会。企业要想求得长期的领先,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于是,整个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创新压力不断升高。
产业集群内生产性服务的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服务业逐步从生产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从而派生出一批服务型企业,包括包装、运输、仓储、物流、信息、培训、咨询、贸易、设计开发、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企业生态群不断得到完善,增强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园区总体规划。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园区建设这个载体,园区科学规划包括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环境优良;产业发展、法规、金融、财政、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配套;园区企业共享低成本的公共资源,增强产业链发展的合力和张力。
有很强品牌影响力。例如绍兴纺织业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其影响力已经由国内扩展到全球,由业内扩展到整个社会。随着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绍兴的纺织业集群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徐州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徐州市已经崛起多个特色县域产业集群,集群经济优势日益显现,有力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集群经济在县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成为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徐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县域产业集群有16个,集群企业数1000多家,涉及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塑编、轻工等行业;2007年实现的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徐州县域有代表性集群状况如表1所列。
总的来看,目前徐州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呈现以下特点:
主导产业定位清晰,但产业链式较短。徐州市产业集群仍基本处于“自下而上”的初期发育阶段,即使规模较大邳州市官湖镇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也仅限于对木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和生产,产业链式短且不完整,群内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网络化分工优势,“产业链的企业化倾向”比较严重,即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生产全过程都是在一个企业集团内完成的,企业习惯“单打独斗”和“小而全”的经营方式,造成分工协作意识较差,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导致在集群缺乏凝聚力,聚集程度不高,布局分散,这些现象不利于产业集群整体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
产业链各节点竞争不充分,企业创新能力弱。如邳州宿羊山镇大蒜集群区域内,同种产品是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生产,竞争不充分而使其创新动力不足。也很难出现为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企业。使得全市产业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创新机制,模仿多于创新,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附加值低。
产业集群内生产性服务的社会化协作程度低。如贾汪家具集群在园区内缺乏培训、咨询、贸易、设计开发、信息、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配套企业,降低企业效率。专业市场建设滞后,中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集群的自律组织机制难以形成或发挥作用。
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产业集聚发展紧密联系的公共服务体系比较薄弱,特别是公共技术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业建设相对滞后;部分集群园区建设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和统一规划,集群产品研发体系、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教育和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不完整,区域配套功能不完备,处于无序状态,不同产业犬牙交错,特色不明显。
品牌影响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现有产业集群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集群自身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较低,集群内企业品牌意识不强,除官湖镇的木工板是国家级名牌外,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较少,集群缺乏强有力品牌支持。另外,集群内大多企业的规模小,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科技服务企业缺乏,使得徐州市产业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创新机制,模仿多于创新,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
提升徐州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策略
(一)科学规划以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有利于系统地分析集群发展的条件、前景,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措施。目前徐州县域集群正处在大发展的前期,有些正在形成集群的雏形,若规划到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划内容包括:
主导产业规划。根据徐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各地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结合小城镇建设、江苏省振兴苏北和重点发展徐连经济产业带及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选择最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重点培育一、二个特色主导产业,科学编制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集群主导产业,把培植壮大集群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以及有产业关联效应、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产业集群,把引进的外来技术和品种与集群的优势条件相融合,融入到集群的文化建设之中,使引进的项目本土化,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区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
⑧ 盐城市区自然条件是什么情况
加快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推动苏东腹地的隆起,对于构建南北连贯、东西互动的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已将建设沿海经济带列为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议题。对此,盐城作为江苏沿海的中心节点,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更肩负着领衔破题的重大责任。其工作之要应当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以项目求突破,切实又好又快地实施沿海经济带建设。
一、坚持工业主导,加快发展特色经济。领军沿海经济带崛起的只能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立足本地优势,把握政策导向,抢抓宏观机遇,迅速做好战略性产业项目的布点。一是电力产业。我国现阶段将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应当加快建设盐城陈家港电厂、射阳港电厂、滨海LNG电厂等大型电源点。同时,积极发展滩涂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二是化工产业。国内经济正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化学工业的产业转移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应当有序规划,重点建设盐城响水、滨海两个化工集中区,论证建设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项目,切实防止各地随处上马化工项目,坚决杜绝引进重污染项目。所有的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都必须实施严格的污染集中治理。三是旅游产业。围绕建设长三角后花园,挖掘并整合盐城废黄河与盐文化,东方湿地与丹顶鹤、麋鹿观光,大纵湖及九龙口水乡风情,红色之旅等旅游资源,迅速打响“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城市品牌。四是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配套业,加快形成与整车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五是纺织产业。扩大纺机规模,提高印染水平,创造服装品牌,抢占新型纺织市场。六是食品轻工。依托长三角大市场,发展特色循环经济,加快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推广林木和芦苇种植,延伸开发林(苇)浆纸板一条龙生产;扩大近海和滩涂种养业,努力做好盐城农业的大文章。
二、坚持港城联动,加快构筑经济“走廊”。“通商经济”具有普遍意义,国际上7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海地区,且集中在公路、铁道特别是港口周围。为什么盐城作为沿海城市,却没有青岛、连云港、宁波等沿海城市发达的港口?客观的是由于盐城沿海属淤积性海岸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的制约,但根本的是由其辐射区域内货物吞吐量不足所致。没有发达的区域经济就没有发达的港口。为此,建设沿海经济带,潜力在港,根本在城,必须加快实施“以城兴港、港城联动”的策略。一是发展港口群。适度超前地建设盐城大丰港、滨海港、陈家港、射阳港,提高口岸通关、仓储、交通集散等服务配套能力,使之成为江苏重要的海运岸线,打开沿海经济带的外向通道。二是发展产业园。瞄准港口、道口大进大出的优势,以临港和沿路、沿河为干线,以拉长拉粗产业链为目标,以外向化为方向,加快建设加工园区、工业集中区、特色经济园区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做大专业市场,培育产业集群。三是完善交通网。建设连结滨海港、陈家港、射阳港、大丰港的高速公路与铁路支线,提高港口的集散能力,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四是发展城市圈。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设盐城百万人口大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创建江苏沿海城市群、增长极。发展沿海重点集镇特别是港口区镇,改善港区的综合配套能力,促进盐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坚持改善生态,加快建设长三角后花园。就自然条件而言,盐城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涂辽阔,水网纵横,农业发达。在全球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人类生存环境有所恶化的今天,盐城的生态优势弥足珍贵。无数事例告诫我们,由于盐城淤积性海岸对环境的解释能力和生态的恢复能力都非常薄弱,所以,如果不紧绷环保这根弦而使得沿海开发失控,其后果必定得不偿失,甚至会造成不可恢复的生态损害。展望区位前景,盐城位居长三角都市圈的边缘,其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目标适宜定位为:建设以生态为特色、以制造业基地和海运岸线为支柱的长三角后花园。现在,随着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与盐城改善投资环境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盐城具有的“宝地”优势正在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项目遵循“溢出效应”和梯度转移的规律,开始向着盐城境内加速涌入、快速升档。基于以上形势,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切实统筹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那种贱卖土地、环境让路的“饥不择食”的工业化老路,迅速步入到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的新平台。这就是,一方面,要以建设为主线,按照科学的产业策略的指向,能快则快地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特别是环境污染少、有利于企业集群化、工农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的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另一方面,要以保护为前提,十分爱惜并加快提升湿地生态这一城市魅力,优先建设以射阳丹顶鹤保护区、大丰糜鹿保护区、沿海生态林工程这“二区一带”为主体的国家生态公园体系,优先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及防治蝗虫生态灾害工程等重点项目,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生态条件优良、人居环境优美、工农业特色鲜明、对外贸易发达的名符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
建设沿海经济带是一项跨地区、多领域、长周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关键环节,加速实施沿海经济带的战略项目,努力争取早见实效。
其一,应坚持规划先导。盐城已委托省有关方面研究制定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对初稿作讨论修改。制订好这个规划,关键是要科学论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地域功能、产业布局以及重点项目,防止区域经济的雷同化,努力创树盐城沿海经济带的区位特色和竞争优势。同时,必须强化政策措施,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隔,凡是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积极鼓励实施,凡是违反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批准,保证规划的有效执行。
其二,应着力招商引资。建设沿海经济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现实和经验来看,盐城建设沿海经济带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开放的思维,走一条凸显重点、借力突破的捷径。为此,要围绕项目,以战略的眼光,舍得拿土地、经营权和存量资产与客商进行合资合作,吸引国内外客商和本地民间资本投资港口、道路和旅游、工业等项目建设,加大扶持全民创业的力度,切实解决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资金不足。
其三,应注重协同推进。在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的总体规划之下,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尤其要落实港区建设项目,电源点、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环保项目,旅游项目,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化工集中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作责任,争取纳入国家和省有关建设规划。要制订工作计划,分解工作目标,按年度进行考核,努力把沿海经济带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