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脱贫产业如何更兴旺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同样,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也离不开产业带动。贫困地区通常自然条件不佳、农业基础薄弱,贫困群众通常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现实起点低与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要求存在矛盾。在贫困地区如何寻找适合的产业,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组织形式,如何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本报记者深入贫困地区,近距离观察实现产业兴旺的实践与探索。
因地制宜推进产业脱贫,产业收入占脱贫家庭收入超50%
云南有447万多贫困人口和88个贫困县,都在全国排第一位;有深度贫困县27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贫困发生率高达三成左右。云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达12.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4%,自我发展能力和动力可想而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合作经济吸引贫困户参与脱贫,又降低了他们的市场风险,正大有可为。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云南省委、省政府酝酿出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把创新帮扶模式、发展合作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在贫困人口占全省1/4的昭通市,把产业发展和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合作社结合,下大力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组织化实现标准化,以标准化支撑品牌化。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在昭通市鲁甸县,20多万亩花椒树实现产值7亿多元。鲁甸地震的震中龙头山镇,近15%的贫困人口都与花椒产业有关。镇里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争取资金300多万元扶持加工龙头企业,解决了销售难。“小花椒”不但为灾后重建“撑了腰”,还带动贫困户共增收500多万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
大理纸厂村陆解三一家5口人,是2013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山嵛菜合作社后,2015年脱贫。去年以来,大理州注入产业扶贫资金60多亿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产业帮扶项目,产业收入平均占到脱贫户家庭收入的55%,带动30多万人增收,年人均增收1720元。这其中,都有合作经济的影子。
如今,每天早上8点多,会泽县驾车乡贫困户杭久芝老两口都会到合作社“上班”,一天俩人能赚200多元。和杭久芝一起干活的高菊珍,也摘了贫困户帽。她把家里40多亩靠天吃饭的山地租给合作社,再加上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分红,最近全家在商量盖新房了。
2. 脂溢性脱发能治好吗(有经历的朋友告诉下,谢谢)
您好脂溢性皮炎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脂溢性皮炎建议外用纯中草药提取物 乳膏治疗如果长时间不治疗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皮脂大量的溢出在皮肤表面和毛囊处积累就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3. 中国烹饪的主要发展时期什么
中国饮食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它的大致轮廓是:
1、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的试种的五谷,不很充裕。调味品主要是粗盐,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至于菜品,也相当简陋,最好的美味也不过是传说中的彭祖(彭铿)为尧帝烧制的"雉羹"(野鸡汤)。
3、此时先民进行烹调,仅仅出自求生需要;关于食饮和健康的关系,他们的认识是朦胧的。但是,从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筑房、伏羲氏教民驯兽、神农氏教民务农、轩辕氏教民文化等神话传说来看,先民烹饪活动具有文明启迪的性质。
4、在食礼方面,祭祀频繁,常常以饮食取悦于鬼神,求其荫庇。开始有了原始的饮食审美意识,如食器的美化,欢宴时的歌呼跳跃等。这是后世筵宴的前驱,也是他们社交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新石器时代的烹饪好似初出娘胎的婴儿,既虚弱、幼稚,又充满生命活力,为夏商周三代饮食文明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夏商周
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1、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于以"五"命名。如"五谷"(稷、黍、麦、菽、麻籽), "五菜"(葵、藿、头、葱、韭), "五畜"(牛、羊、猪、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饴糖、姜、盐)之类。"五谷"有时又写成"六谷"、"百谷"、总之,原料能够以"五"命名,说明了当时食物资源已比较丰富,人工栽培的原料成了主体,这些原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及选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2、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青铜食器的问世,不仅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3、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由于原料充实和炊具改进,这时的烹调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一方面,饭、粥、糕、点等饭食品种初具雏型,肉酱制品和羹汤菜品多达百种,花色品种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较好运用烘、煨、烤、烧、煮、蒸、渍糟等10多种方法,烹出熊掌、乳猪、大龟、天鹅之类高档菜式。
产生影响深远的"周代八珍"。"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专为周天子准备的宴饮美食。它由2饭6菜组成,具体名称是:"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渍 "(酒糟牛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 "(烧烤肉油包狗肝)。"周代八珍"推出后,历代争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厨八珍",明清的"参翅八珍"和"烧烤八珍",还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主要是指名贵的食用菌)、"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珍"、"琼林八珍"(科举考试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来。
4、在饮食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的建树。如从夏朝起,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迈出食医结合的第一步,重视帝后的饮食保健,这一制度一直沿续到清末。再如筵宴,也按尊卑分级划类。此外,在民间,屠宰、酿造、炊制相结合的早期饮食业也应运而生,大粱、燕城、邯鄣、咸阳、临淄、郢都等都邑的酒肆兴盛。
所以,夏商周三代在中国烹饪史上开了一个好头,后人有"百世相传三代艺,烹坛奠基开新篇"的评语。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连年征战,群雄并立。战争造成人口频繁迁徒,刺激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此时烹饪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为后世所瞩目。
1、以人工培育的农产品为主要食源。这时由于大量垦荒,兴修水利,使用牛耕和铁制农具,农产品的数量增多,质量也提高了。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蔬果五谷俱列食谱,而且注意水产资源的开发,在南方的许多地区鱼虾龟蚌与猪狗牛羊同处于重要的位置,这是前所未有的。
2、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铁质锅釜(古炊具,敛口圜底带二耳,置于灶上,上放蒸笼,用于蒸或煮)崭露头角。它较之青铜炊具更为先进,为油烹法的问世准备了条件。与此同时,动物性油脂(猪油、牛油、羊油、狗油、鸡油、鱼油等)和调味品,(主要是肉酱和米醋)也日风增多,花椒、生姜、桂皮、小蒜运用普遍,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变化,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冷饮制品和蜜渍、油炸点心。
3、继周天子食单之后,又推出新颖的楚宫筵席,形成南北争辉的局面。据《楚辞》中的记载,楚宫宴包括主食(4-7种),肴(8-18种)、点心(2-4种)、饮料(3-4种)四大类别。其中的煨牛筋、烧羊羔、焖大龟、烩天鹅、烹野鸭、油卤鸡、炖甲鱼和蒸青鱼,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在原料组配、上菜程序、接待礼仪上均有创新,为后世酒筵提供了蓝本。
4、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地方菜种初露苗头。其中的北菜,以现今的豫、秦、晋、鲁一带为中心,活跃在黄河流域,它以猪犬牛羊为主料,注重烧烤煮烩,崇尚鲜咸,汤汁醇浓。其中的南菜,以现今的鄂、湘、吴、越一带为中心,遍及长江中下游,它是淡水鱼鲜辅以野味,鲜蔬拼配佳果,注重蒸酿煨炖,酸辣中调以滑甘,还喜爱冷食。这一分野到汉魏六朝时继续演进,由二变四,逐步显示出四大菜系的雏型。
5、烹饪理论初有建树,推出《吕览本味》和《黄帝内经》。《吕览本味》被后世尊?quot;厨艺界的圣经",战国未年秦国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著。其贡献主要是:正确指出动物原料的性味与其生活环境和食源相关;强调火候和调味在制菜中的作用,并介绍人了一些方法,归纳出菜占质量检测的8条标准,并主张"适口者珍",开列出当时各地著名的土特原料,以供厨师择用,《黄帝内经》是这时期的医家总结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托名黄帝与歧伯臣之间的对话而陆续写成的。它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共18卷,162篇。该书除了系统阐述中医学术理论,从阴阳五行、脏腑(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经络(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病因、病机(疾病发生和变化的机理)、预防、治则(治病的基本法则)等方面论述人体生理活动以及病理变化规律外,地食养食治方面还依据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出了"六淫"(中医指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太过,使人致病)、"七情"(中医指喜、怒、忧、悲、恐、惊等七种情志)、饮食不当、劳倦内伤等病因说,告诫人们注意饮膳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调适。这两部著述的起点均高、在2200年前可以列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它们为先秦时期的烹饪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上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战争频繁,诸候割据,改朝换代快,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奢侈腐化,在饮食中寻求新奇的刺激。由此,烹饪就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中演化,博采各地区各民族饮馔的精华,蓄势待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1.烹调原料的扩充
在先秦五、五畜、五菜、五果、五味的基础上,汉魏六朝的食料进一步扩充。张赛通四域后,相继从阿拉伯等到地引进了茄子、大蒜、西瓜、黄瓜、扁豆、刀豆等新蔬菜,增加了素食的品种,《盐铁论》说,西汉时的冬季,市场上仍有葵菜、韭黄、簟菜、紫苏(又称苏子,种子可榨汕,嫩叶可吃,还可入药,能镇咳、健胃、利尿)、木子耳、辛菜等供应,而且货源充足。《齐民要术》记载了黄河流域的31种蔬菜,以及小盆温室育功苗,韭菜捉子发芽和韭菜挑根复土等生产技术。杨雄的《蜀都赋》中还介绍了天府之国出产的菱根、茱萸、竹笋、莲藕、瓜、瓠、椒、茄,以及果品中的枇杷、樱梅、甜柿与榛仁。有"植物肉"之誉的豆腐,相传也出自汉代,是淮南王刘安的方士发明的,不久,豆腐干、腐竹、千张、豆腐乳等也相继问世。
这时的调味品生产规模扩大,《史记》记述了汉代大商人第年酿制酒、醋、豆腐各1000多缸的盛况。《齐民要术》还汇集了白饧糖、黑饴糖稀、琥珀饧、煮脯、作饴等糖制品的生产方法。特别重要的是,从西域引进芝麻后,人们学会了用它榨油。从此,植物油(包括稍后出现的豆油、菜油等),便登上中国烹饪的大舞台,促使油烹法的诞生。当时植物油的产量很大,不仅供食用,还作为军需口。有文章介绍说,在赤壁之战中,芝麻油曾发挥出神威。
在动物原料方面,这时猪的饲料量已占世界首们,取代牛、羊、狗的位置而成为肉食品中的主角。其他肉食品利用率也在提高,如牛奶,就可提炼出酪、生酥、熟酥和醍醐(从酥酪中提制的奶油)。汉武帝在长安挖昆明池养鱼,周长达20公里,水产品上市量很多。再如岭南的蛇虫、江浙的虾蟹、西南的山鸡、东北的熊鹿,都摇篮上餐桌。《齐民要术》记载的肉酱品,就分别是用牛、羊、獐、兔、鱼、虾、蚌、蟹等10多种原料制成的。
此外,在主食中,由于水稻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米制品开始于面制品。菌耳、花卉、药材、香料、蜜饯等,也都引起厨师的重视。
2.筵席格局的变化
汉魏六朝,筵宴昌盛。《史记》踢的鸿门宴,《汉书》中的游猎宴,都写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枚乘在《七发》中为"生病的楚太子"设计的一桌精美的宴席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煮熟小牛腹部的嫩肉,加上笋蒲;用肥狗肉烧羹,盖上石花菜;熊掌炖得烂烂的,调点芍药酱;鹿的里脊肉切得薄薄的,用小火烤着吃,取鲜活的鲤鱼制鱼片,配上紫苏和鲜菜;兰花酒上席,再加上野鸡和豹胎。"它与战国时的《楚宫宴》相比,在原料选配,烹调技法与上菜程序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至于汉高祖刘邦的《大风宴》、汉武帝刘彻的《析梁宴》、东汉大臣李膺的《龙门宴》、吴王孙权的《钓台宴》、魏王曹*的《求贤宴》、诗人曹植的《平乐宴》、名士阮籍的《竹林宴》、大将军桓温的《龙山宴》、梁元帝萧绎的《明月宴》梁简文帝萧纲的《曲水宴》、乡老的《籍野宴》等,在格局和编排上都不无新意。其中最突出的是,突出筵席主旨,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设,重视环境气氛的烘托。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国筵宴的指导思想,并被发扬光大。
3.炊饮器皿的鼎新
炊饮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现是,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战国以来,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逐步推广,铁制工具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汉实行盐铁专卖,说明盐与铁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铁比铜价贱,耐烧,传热快,更便函于制菜,因此,铁制锅釜此时推广开来,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种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宽腹的铜,以及"造饭少倾即熟"的"诸葛亮锅"(类似后来的行军灶,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都系锅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评。与此同时,还广泛使用锋利轻巧的铁质刀具,改进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趋美观。
汉魏的炉灶我系台灶,烟囱已由垂直向上改为"深曲(即烟道曲长)通火"。并逐步使用煤炭窑,有得利于掌握火候。河南唐县石灰窑画像石墓中的陶灶,河南洛阳烘沟出土的"铁炭炉",以及内蒙古新店子汉墓壁画中的6 个厨灶,都有较大改进,有"一灶五突,分烟者众,烹饪十倍"(意思是一台炉灶有5 个火眼和许多排烟孔,可以提高烹饪工效十倍的褒词。
这时的厨师还有紧身的"禳衣","犊鼻 "式的围裙(即现今厨师所用的围裙,因形似牛鼻而得名),以及名为"青 "的护袖,劳动保护观念增强了。
4.饮食市场的活跃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经济发展,府库充盈,民间较为富足,为饮食市场注入了活力,形成了"熟食遍列,肴旅城市"的红火景象,并开始呈现三个特色:
1、 网点设置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如北魏的洛阳大市分为八里,东市的"通商"、"达货"二里, "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西市的"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酿酒为业"。长安、邯郸、临淄、成都、江陵、合肥、番禺的情况也类似。
2、公务人员的食宿多由驿馆(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和来往官吏中途更换马匹或吃饭、住宿的地方)提供。像云梦睡地虎出土的秦简上规定,御史的从卒出差,每叔餐供应半升稗米(糙米)和四分之一升酱料,还有菜羹和韭葱;大夫等官吏了差,则按爵位高低分别提高标准。汉魏仍承此制。所以驿馆实际上是官办的伙食服务待业起了补充作用。
3、出现了一些专为权贵报务的特供店。像北魏都城洛阳永桥以南的"四夷(古代对外国人的泛称)区",专住"外宾"。这一带的餐馆主营精美的鱼菜,有"洛(河)鲤伊(水)鲂,贵于牛羊"之说。汉代长安城外的"五陵区"(先皇的墓葬区),专住王公大臣,这里有许多胡人*办的"胡姬(西域的少女)酒店",以"异域情调"吸引白马金冠的"公子王孙"。
4、由于饮食市场的兴盛,地方风味也得以发展,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的更移,先秦时的"北菜"转以秦、豫为主,并充实进"胡食"(西域一带的饭菜)。"南菜"逐步一分为三,西南和中南以荆、湘、巴、蜀为主导;华东一带淮扬菜和金陵菜有较大影响;岭南地区则是粤、闽菜品渐占优越。至此,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肴馔差异已经很明显了,它说明鲁、苏、川、粤四大菜系正在酝酿发育之中。
5.烹调技法的长进
秦汉时期出现了两次厨务大分工,首先是红白两案的分工,接着是炉与案的分工。这有利于厨师集中精力专攻一行,提高技术。
在烹调技法上,也比先秦精细。据《齐民要术》记载,当时的烹调有齑(用酱拦拌和细切的菜肉),鳆(用盐与米粉俺鱼),脯腊(腌熏腊禽畜肉),羹肤肤(将肉制成羹),蒸(蒸与煮)煎消(烧烩煎炒之类),菹绿(泡酸菜),炙(烤),奥糟苞(翁腌、酒醉或用泥封腌),饧脯(熬糖与做甜菜)等大类;每大类又有若干小类,合计近百种,这是一大进步。特别是在铁刀、铁锅、大炉灶、优质煤、众多植物油等五大要素激活下,油烹法颖脱而出,制出不少名菜、使中国烹饪更上层楼。现今常用的30多种烹调法中,油烹法约占60%以上;从中不难看出,汉魏六朝发明油烹,其影响是何等深远。
尤为可取的是,这时兴用栀子花和苏木汁染色,用枣、桂添香,用蜂蜜助味,用牛奶与芝麻油和面,用蛋黄上浆挂糊,用蛋雕及酥雕造型,菜品的色、香、味、形,都跃上了新的高度。
我国自古就有素食的传统,但未形成专门的菜品毓。汉魏六朝佛、道两教大兴,风姿特异的素菜这时才应运而生。素菜的基地是寺观,早期以羹汤为主,辅以面点,是款待施主小吃,后来充实菜品,才形成阵容。《齐民要术》有"素食",一章,介绍过11个品种,但不少仍杂有荤腥料物,属于"花素",乃素菜的早期形式。到梁武帝时, "南朝四百八十寺",素菜更为活跃,有关记载增多。此时的面点工艺,亦是成就巨大。其表现是:面点品种增多,技法迅速发展,出现专门著作。如《急就篇》、《饼赋》对面点都有生动的描述。我国的市食面点、年节面点、民族面点、筵会面点、馈赠面点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初奠基石的。特别是"胡饼 "(即今烧饼),流传千载仍有活力。
6.烹饪理论的收获
1.食疗肇始。这时出现了张仲淳于意、华佗、王叔和等名医,推出《神农本草经》、《伤寒病杂论》、《脉经》等新著,总结出脏腑经络学说,奠定了辩证论治(中医指根据病因、症状、脉向等全面分析,判断病情,进行治疗)的理论基础,传统医学体系初步形成。在药物运用上,强调"君臣佐使"(中医方剂的比拟词,"君"指起主要作用的药,"臣"指发挥功效的药,"佐"指辅佐作用的药,"使"指直达病区的主药和辅药)、"七情和合"和"四性五味",并且试图用阴阳五行观解释食饮与健康的关系,既有仪器入药,又用药物制菜,使"贸医同源"的理论进一步得到验证。像淳于意的"火剂粥",华佗用葱姜酱醋合剂治疗寄生虫病,都可视作食疗的开端。
2.系统食书部世。如《淮南王食经》、《太官食方》、《食珍录》、《四时食利》、《安平公食学》、《食论》等,它们为后世菜谱的编写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烹饪理论演进史上一座丰碑。该书10卷、92篇、12万言,涉猎面甚宽,容量远远超过前代的农书和食书。它是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经验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全面总结,其主要贡献是:较多地介绍了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性能、产地和养殖方法,初具烹饪原料学的雏型;广泛收集调味品生产的传统工艺,对食品酿造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有发展;汇集了众多菜谱,分析了不少技法,保留了珍贵的饮馔资料,堪称我国最早的菜品大全。这本书上起夏禹,下及六朝,思路贯通10多个朝代,健笔纵述2000余年。引用了古籍150余种,包容百川。对横向知识也很重视,虽然主要介绍齐鲁燕赵,但对荆湘吴越和秦陇(指甘肃一带)川粤亦有反映。作者力争列全主食、副食、荤菜、素菜和外域菜,以及原料、异馔、炊具、储藏知识等,因此它素有"便民的方法、治疱之良方"的美誉。
总之,汉魏六朝上承先秦,下启唐宋,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重要的过渡时期。引进了众多外来原料,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养殖技术,食源进一步扩大,改进了炉灶和炊具,以漆器为代表的餐具轻盈秀美;调味品显著增加,开始使用植物油,油煎法问世;菜肴花色品种增多,质量有所提高,素菜发展较快,"胡风烹饪"(西域一带的烹饪技艺)独树一帜;出现不少面点小吃新品种,节令食品与乡风民俗逐步融合;筵宴升级,重视情味;饮水思源食市场兴隆,菜系正在孕育之中;医学理论逐步形成,膳补食疗渐受重视;出现了一批食书,《齐民要术》贡献卓著。
4. 谁知道些蔡宏柱的创业故事
蔡宏柱:缔造传奇“稻花香”
【人物档案】
蔡宏柱,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稻花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曾荣获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中国八大最具价值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酒业之经典人物、湖北省2008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文/刘末 (中国@联@合@商@报@驻@湖@北@首@席@记@者)
肖成厚 (湖北省酒@业@公@司@广#告#部@部长)
从最初的3个人、3口缸、3000元起价,到如今年产值5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蔡宏柱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20多年来,商海搏击,潮起潮落,他准确地把握着去特运行的脉搏,以创新的精神推进企业发展,其产品先后冲出湖北,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个大中城市,并一跃成为“中南最大优质白酒 ”、“全国白酒十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白手之作:“稻花香”横空出世
1951年,蔡宏柱出生在湖北宜昌镇一户普通农民家里。小时候吃不饱饭,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嚼过野菜、花椒树叶。
高中毕业后,蔡宏柱先后当过生产队会计、小学教员,之后打过铁,拉过板车,赶过驴车,干过林场炊事员、供货员、技术员,还贩过柑橘,养过蜂。十几年的草间求活,使他认准一个理: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就如同秧苗掐了根儿,绝非长久活路。于是,当同伴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 新生活时,他毅然将脚跟稳稳扎定在世代躬耕的青龙山村。
18岁那年,生产队交给他50元钱,说:这是队里一半的家当,你拿去做本钱,想办法赚点钱回来分给大家过年。
他在一家骡马店住下,靠一辆板车一头牛,起五更,睡半夜,连个月给生产队挣回了1700元。蔡宏柱说,他忘不了乡亲们分到钱时的笑脸,这让他自豪,也让他沉重。
蛰伏于心底的热情与智慧一旦觉醒,就会迸发无限可能。
3个人,3口缸。1982年冬天,31岁的蔡宏柱带上“全部家当”,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办起了当地第一家企业——青龙酱油厂。
酱油从水缸中透出,没人知道这股香味会带来什么,蔡宏柱也不知道。祖祖辈辈未离开过田地的他,知识隐约觉得:泥腿子要改变命运,就不能总守着一亩三分地。
蔡宏柱甩开膀子,拼命地干,酱油厂很快就能赚钱了。
198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国家“关、停、并、转”政策下,一些规模小、效益不好的企业,纷纷改弦易辙,另谋生路。这时,已经有了5年办厂经验的蔡宏柱,慧眼独具,再次做出大胆决定:整合小厂,扩大规模。
在龙泉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蔡宏柱以宜昌县小溪塔厂为主体,将双龙饮料厂、土门酒厂两家村协办企业与酱油厂合并,并将企业更名为“宜昌县柏临酒厂”,既做酱油,又酿酒,还生产香槟、汽水。三厂合一,四马归槽,不仅企业规模扩大了,从酱油厂到“老字号”掌门人,对于一直渴望实现更大梦想的蔡宏柱来说,无疑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1992年,蔡宏柱再次作出选择:关闭酱油厂,转战白酒业。当年9月,带着峡江山野额芬芳,带着乡间农民的梦想,第一股酒香飘过古老的龙泉镇。
蔡宏柱嘴里尝着酒,眼角噙着泪。他第一次觉得,稻花的香味如此醉人。
该给自己酿出的美酒起个响亮的名字,他把这事交给尊敬的老师姜秉彝。姜老师翻了一夜的书,给蔡宏柱写下了三个字——“稻花香”。蔡宏柱轻轻吟罢,连声叫好。这三个字,从此扎进了企业的根。
东方风来满眼春。从此,“稻花香”挺进了大江南北。1994年年产值2142万元、1996年2.15亿元、2003年6亿元、2006年18亿元、2009年50亿元……18年间,稻花香以每年赚一个厂的速度跳跃式发展,当年的小酒厂最终“破茧成蝶”,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
惊人之举:一座酒城崛起
蔡宏柱深知,要打造“中国白酒航母”、带领企业顺利完成升级蜕变,决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一城一池”。
2005年年初,大病初愈的蔡宏柱左手握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串数字:15555511111。他的解读是:抓好一个主业(白酒)、新增5万吨商品酒,做大做强五个品牌,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团人员工达到1万人,实现年销售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城乡100万人致富……
此言一出,业界震惊。新增5万吨商品酒,意味着年增销售收入15亿元。对一个刚从市场阵痛中复苏、年销售收入不过10亿元的酒厂而言,这一步是否太大?
蔡宏柱不这么想。曾造访过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的他,心底还存有一个梦想:让稻花香跻身中国白酒前五强,把龙泉镇建成中国的酒城。
他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如果不选择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迟早面临“大浪淘沙”的困境。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理性地逐一分析,蔡宏柱的胆略与眼光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的认可。
为了这个梦想,他要加快步伐。击鼓三通,笙磬同声。当年,这个被称为“151”惠民工程的首期项目大盘敲定:总投资4.19亿元,建成稻花香工业园区。
2006年5月,“151:”工程首期项目全面竣工投产,中南五省最大的白酒基地在龙泉镇诞生。同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关公坊百亩万吨基酒项目正式奠基;随后,昭君酱香型百亩万吨酿造车间项目立项……
短短一年间,这个年产3万吨白酒的酒厂,就变成了一个年产8万吨、销售收入18亿元的大型酒业集团。旗下品牌稻花香、关公坊、楚瓶贡、昭君、屈原,如五朵金花般次第绽放。
酒厂变成了酒城。在这个占地3000亩、总资产18亿元的园区里,有食品工业区、住宅小区、酒店、广场,1万多常住及流动人口、500多辆运输车、1000多个体工商户穿梭其间,每年带来的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就高达3亿多元。
长效之路:产业链条在拉长
每天清早,朱德生都会骑着摩托车,与妻子陈必芬一道,驶进稻花香的大门。老朱是酿酒车间的工人,陈必芬在包装车间上班。几年前,两口子告别耕作了几十年的田地,双双成为稻花香员工,收入也由去年不足5000元,增至3万多元。
在龙泉镇,有成千上万个朱德生。在稻花香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中,他们离开土地,当上了工人、职员,甚至老板,从贫穷走向富裕。
回报这片土地,就是要把农民带出土地。
蔡宏柱甚至提出,农民进厂,哪怕年龄大一点,身体弱一点,只要能为企业做点事,就欢迎他来。
数字最具有说服力。7年前,围绕发展8万吨白酒,镇上涌现出19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以白酒生产为龙头,纸品包装、彩色印刷、金塑制品、玻璃制品、陶土产业、太阳能及种养殖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眼下,在这个产业链上,8000多农民直接或间接成了稻花香的员工。他们享受着企业提供的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不少农民“洗脚”上岸,住进了厂区的楼房。每年,稻花香为周边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8000多万元。
20多年来,稻花香累计上缴税收6亿多元,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2006年,稻花香为周边4万多农民和三峡移民直接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所在龙泉镇的年财政收入由过去几百万元猛增到近亿元……
面对这些成就,蔡宏柱说:“其实,无论最初创业,还是当前的新一轮大发展,成就我们辉煌之路的,始终是三大基石:全面、和谐、可持续。稻花香人的发展观是经济,我们的收益是诉求,是在又好又快速地发展企业的同事,繁荣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百亿之梦:打造循环经济链
2006年,稻花香投资1.9亿元启动甜玉米产业化种植项目,并同夷陵区7个乡镇的2万农户签订了6.4万亩甜玉米种植合同;投资1.3亿元新建5万吨橘汁开发项目;生产15万吨的利民生化项目也紧锣密鼓地筹划开工。
2007年,蔡宏柱又有大动作——发展非粮燃料乙醇项目,为当地农民和三峡库区移民增收。目前,该项目正式纳入湖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这些人并不了解,蔡宏柱有心打造一条全新的循化产业链,让白酒业与生态农业对接,农民不离地,也能致富。蔡宏柱向我们如此描述心中的理想——
粮食酿酒,玉米酿浆,下脚料就是酒糟、玉米糟。用其生产饲料,用饲料发展养猪、养牛。猪牛的粪便经过发酵,是最好的有机肥。用这种有机肥种出的粮食、茶、玉米及柑橘水果,又是酿酒、生产茶饮料、玉米浆和橘汁的上好原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链。”他的兴奋溢于言表。
这条绿色循环产业链,会给农民带来什么?
蔡宏柱举例说明:6.4万亩地,生产甜玉米5亿吨(含棒芯),稻花香酒业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通过深加工,获玉米浆1.5万吨、玉米青饲料2..1万吨,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为农民增收3840万元。
还有养殖基地,计划5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9500万元,带动3000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两年后资产的有机肥料,年产值预计4亿元,惠及农民6万户……围绕循环产业链,一个更大的战略构想正在蔡宏柱脑海里铺开:以白酒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的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向饮料产业延伸、向饲料产业拓展、向有养殖和有机肥料产业扩大、向生物化工产业推进;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100万人致富。
“百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蔡宏柱有自己的想法:“总体讲就是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思维、提升品牌,走的是一条一主多铺式产业发展的路子。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树立‘敢冒风险,自我加压,创造机遇,超常发展’的精神。”
蔡宏柱对稻花香“十六字”精神的诠释是:敢冒风险,是指任何时候都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自我加压,是指自2004年以来,稻花香每年都以50%以上的增幅在发展着,保持这个速度,百亿元目标很快就能达到;而创造机遇,是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审时度势,有机遇及时抓牢,没机遇创造机遇上,处处抢占先机,时时主动出击,绝不可坐在公司里等着机遇来叩门;超常发展,就是说2007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要要确保25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2008年确保35亿元,力争达到45亿元;2009确保50亿元,力争达到65亿元;2010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确保75亿元,力争达到85亿元;2011年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个亿。利税10个亿。
此外,稻花香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即“天时、地利、人和”。稻花香崛起于改革开放,振兴于世纪之交,发展壮大于新千年,跨越腾飞于新农村建设,可谓天时;植根于三峡沃土,立足于城镇乡村,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可谓得地利;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专题办公,地方各职能部门鼎力支持,人名群众深情厚爱,可谓得人和。
面对“百亿”之梦,蔡宏柱充满了信心:“‘百亿’实际上还只是我们的一个五年规划,一个阶段性任务。即便是这个‘阶段性任务’,我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百亿’,实际上我们是‘确保100亿,力争140亿’。因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实力说,实现‘确保’与‘力争’两个目标都是有把握的。”
随后,蔡宏柱又对稻花香的“百亿目标”进行了完善和扩充,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三百”工程,即打造百亿企业、创立百年品牌、带动百万农民致富。
万事具备,东风强劲。
稻花香打造百亿企业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5. 甜面酱和花椒酱可以混加吗
自制甜面酱
做法:郫县豆瓣100克,四季宝幼滑花生酱100克,甜面酱200克,蚝油一勺,胡椒粉、冰糖少许,姜末、蒜末、葱末,30克干红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把豆瓣剁成茸,与花生酱、甜面酱、蚝油一起装入盆中,搅拌均匀成混合料。烧热锅,倒油,油要多,油热,先下姜末、蒜末、葱末、辣椒末炒香,再将混合料倒入锅中,然后用小火,用锅铲慢慢推匀即可。
贴士:做酱时,不能搅拌或翻炒,而是慢慢地推匀。等锅中冒出均匀小泡,香气四溢时,放入胡椒粉、冰糖拌匀即可。酱红亮、味醇厚,等自然冷却后,装入瓶罐中,注意密封。辣椒酱的制作方法
将成熟的红辣椒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放在洗净无油污的案板上剁成碎末,越细越好。辣椒剁细后把辣椒末放入大盆里,按0.5公斤辣椒、200克大蒜仁、50克食盐、50-100克三花酒的比例配料。将大蒜剁碎,和辣椒末、食盐、三花酒放在一起,搅拌均匀。放在阳光下晒1—2天,使它自然酱汁化,然后装入干净的大口玻璃甁内。在酱面上再放入少量三花酒、盖严甁口。在阳光好的天气,可打开甁盖晒太阳,切忌搅拌,以免造成酸性变味。平时将加工好的酱汁放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制出清香质优的辣椒酱。
2,正宗韩国辣椒酱的制作方法
材料及用量:糯米粉4小斗,豆豉粉4小斗,辣椒粉5小斗,食盐4小斗,麦芽酵母粉1杯
制作方法:
1.将糯米粉用开水和面,制成圆饼状,中间穿孔后在热水中煮熟捞出。此时,煮糕的水不要倒掉, 将其保管好。
2.煮熟捞出的糯米糕,放在铜盆中,在其温热时,打至其出现水泡。
3.如果觉得有点稠硬, 可以倒入煮糕的水,做成糊状。
4.煮糕的水,挪到别的碗中,稍凉后,放入麦芽酵母勾芡的水,将其发酵。此时,麦芽酵母勾芡的水要在制作辣椒酱之前夜调制。每一杯麦芽酵母粉倒入4杯水,第二天使用上面的水。
5.将发酵的糕水,用筛子筛好,重新煮后冷却,将湖状糕放入盆中。这样糕会变得柔软,松懈。
6.完全冷却后,放入辣椒粉充分调匀。
7.其上撒些豆豉粉,将其搅拌均匀。
8.将辣椒酱放入缸中,并放到太阳下,其表面干的硬邦邦时,在上面撒些食盐。大部分在辣椒酱表面还未干时,就撒上食盐,这样食盐会渗入辣椒酱中,对味道有影响。
3,四川辣椒酱
配料:
郫县豆辨100克(剁细)、粗辣椒面150克、食盐25克、味精25、植物油400克、白糖25克、花椒面50克、13香少量、水发香菇50克(湿重)剁细、白芝麻50克、盐炒花生米75克(剁碎)
制作:炒锅将油烧至高热后再凉至4成热,将所有料(食盐、味精除外)放入锅中,加水两小勺,小火慢熬,并用铲不断的操动,大约10分钟后水蒸气变小了,放盐、味精便可出锅。
如果加点肉松或海米茸味更佳。
4,北京蒜蓉辣椒酱
辣椒、蒜、盐、高度酒、瓶子
注意:整个制作过程中一定不能用有水或者油的东西,而且材料也不能带有水。
将辣椒和蒜洗干净,晾干水!(一定要晾干!)菜刀和砧板也洗干净,晾干,然后将辣椒和蒜分别剁碎,本来计划用用菜刀搞掂的,后来嫌麻烦,干脆把搅拌机给派上了. 将打碎的蒜和辣椒拌一下,然后撒盐。 盐的多少,可以用舌尖尝一点点,味道就象是比平时做菜的盐味还咸一点就可以了.
加高度酒,不用放太多,(放多了辣椒酱的汁就比较多一点。适量放一点就可以了.)
好啦,把东东全部拌匀就OK啦!
5,香辣椒酱
主料:朝天椒、番茄
辅料:姜、大蒜、盐巴、糖 、米醋
做法:
取新鲜的朝天椒,500克番茄,一块姜,两头大蒜。分别放进搅拌机打成糊状;
炒锅放水一小碗,用中火煮,各种糊下锅中,熬酱(蒜蓉留一半最后放)边熬边加糖
(少许)、盐巴、米醋小半瓶;
切记要不停地用勺搅拌以防粘锅,由稀转稠就可以关火了;
再把剩下的蒜茸倒进去,凉后装瓶。
操作注意:
不擅吃浓辣口味的朋友可在其中配几只红尖椒,另外多加一些番茄及白糖都会起到缓
减辛辣感的作用;
加调味料也有一定的顺序,要按一放糖,二放盐巴、醋、酱油的顺序放下去。这是因
为,先放盐巴再加糖,糖的渗透力减少,加糖量要增多。醋太早放了,酸味易消散。
最后才加酱油。如果喜欢也可在最后环节加入一些味精。
6,豆瓣辣椒酱
一、生瓣水烫法:先将干法或湿法去皮后的豆瓣片装于箩筐然后在桶口锅上沿横置一木棒,待水烧到沸腾时,把豆瓣连筐放入锅内,筐绳系在桶口横置的木棒上。此时注意不使豆瓣浮起散落在锅底部。豆瓣入水后要用铁铲在筐内不断搅拌,使之受沮均匀,浸烫1~2分钟,达到二成熟程度即可迅速取出,用冷水冲淋浸泡降温,然后沥去水分,倒入拌曲合。
二、制作豆瓣曲:将浸烫无明显水分,用手指捏断豆瓣而可见白迹的豆瓣拌入原料重0.03%的翠微酱曲与 20%的标准面粉,充分混匀后装于曲室的竹编盘内,厚度以2~3厘米为宜,维持室温28~30℃,待品温升至36℃时翻曲1次,并将结饼的曲块搓散,再摊子。以后使品温最高不超过30℃。并上下、左右互换曲盘位置以调节品温,2~3天即可成豆瓣酱曲。
三
、豆瓣酱曲发酵:按每10公斤豆瓣酱曲,加水10公斤,食盐2.5公斤的比例配制发酵盐水,先将盐水烧开,再放入装有少量花椒、胡椒、八角、干婪;三奈、小茴、桂皮、陈皮等香料的布袋煮沸,3~5分钟后取出布袋,将煮沸的溶液倒入配制熔解食盐水的缸或桶里,把豆瓣酱曲倒入发酵缸或桶里,让其发酵。酱曲料入缸后很快会升温至40℃左右。此时要注意每隔2小时左右用双手将面层与缸底层的豆瓣酱搅翻均匀,待自然晒露发酵1天后,改为每周掀酱2~3次。掀酱时要将经过日晒,较干,色泽较深的酱醅集中,再用力往下压入酱醪内深处发酵,酱的颜色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而逐步成红褐色,日晒夜露2~3个月后成为甜味豆瓣酱。
按辣椒重量的18%比例加入食盐,混匀打碎,连汁水一井盛放于发酵缸(或池中),再撒上10%的食盐于缸面。然后铺上聚乙烯薄膜,再加盐封面,严禁浸汁漏气,密封厌氧发酵3个月后成为成熟辣椒酱。
五、成品香辣豆瓣酱:在10公斤发酵成熟的甜味豆瓣酱中加入10公斤熟辣椒酱、0.2公斤米酒充分搅匀,装入已灭菌冷却的消毒瓶内,装至瓶口3~5厘米高度止,随即注入精制植物油至瓶口2~3厘米,然后排气加盖旋紧(盖内垫一层蜡纸板,以免封面油渗出),检验、贴商标、装箱后即为成品。
第一步:准备配料,2大匙番茄酱,蒜8瓣儿切丁,姜一小块儿,切碎丁。要是不喜欢吃到姜末蒜末的话,可以切成姜片蒜片啥的,等炒好了酱以后,拣出扔掉。
第二步:准备主要的材料,黑豆豉,干辣椒碎,和瘦肉末。我大概目测了一下比例,大概是1:1:1.2,其实可以随意啦,差不多就行。若是不大能吃辣的,建议用做韩国泡菜的那种干辣椒碎,红红的,这种辣椒碎,在我这个嗜辣一族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辣味。肉末呢,建议用瘦肉末(我用的是火鸡肉末,很瘦的,几乎没有一点肥肉),一个是健康一点,再一个,也省得炒的时候肥肉出油,等冷却后会有白色的凝油。
第三步:锅热油,要多放一些油,大概是平时炒菜的3-4倍。先把肉末倒进去,炒到变白色,加料酒,老抽酱油继续炒,炒到水分差不多都干了的时候,倒入豆豉和辣椒碎,炒一会儿,加入切好的姜蒜,番茄酱,加点白糖,转小一点的火力,不停地翻炒到锅里没有什么水分,撒一点香油,就出锅啦。晾凉以后,装瓶保存。注:用老抽酱油,给肉末上色,另外,豆豉本身比较咸了,所以,没有再加盐。
6. 关岭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后发优势崛起厚重关岭
——关岭“大强道”战略走笔
3年前提“关岭”两个字,安顺人会很不以为然,它是贫穷、愚昧、落后、偏僻等字眼的代名词。没有谁会对落后感兴趣。
关岭人也因此深深的自卑。
而今天提“关岭” 两个字,安顺人会兴奋,会睁大眼睛。因为今天的“关岭”代表的是发展,是上进,是骄傲与自豪。
尽管目前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还是一个国家级重点扶持县,但3年来不断爆出的一条条轰动全国全省的消息,使关岭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
不久前,记者在关岭采访,绕县城转了一圈,发现投资上百万元的高档酒店、宾馆在外环路、滨河路等路段竟一下子崛起30多家,而且家家门庭若市;走在街头,各种高档品牌时装店、专卖店一家挨家,令人目不暇接;而大街小巷车辆穿梭人流如织的景象正在改写几年前冷冷清清的历史,它已经不是3年前那个又脏又乱的小集镇似的县城了。
“3年来,关岭已成为一片投资热土,来自己全国20多个省市的投资商纷纷前往关岭洽谈投资项目;外来投资额已由3年前的不到一千万元发展到今天的上亿万元。”关岭自治县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国志告诉记者。
县城的变化是一个地方变化的宿影,见证关岭的人大声喊出了4个字:今非昔比。
关岭的变化还体现在数字上。据了解,关岭自治县2004年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377万元,同比增长14%,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总收入达到5190万元,增长27.8%,首次突破5000万元大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00万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工业发展迅猛,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稳步发展,在建的6户年产9万吨和2户年产15万吨煤矿将陆续投产;以冶金、水泥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不断壮大,香港安诚公司和广东广弘等一批大公司为该县冶金企业的重组、产品调整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开了个好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5%。2004年共引进项目25个,到位资金1.16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65.7%,同比增长4.7倍。
关岭何以有今天的变化?
和关岭自治县的干部聊天,无论是谁,他们都总爱把3个字挂在口上——大强道。乍一听,这几个字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细打听,原来是“旅游大县、绿色经济强县、道路交通枢纽和电煤基地重点县”的简称。原来,关岭的发展就得益于这3个字。
生态之战开全国先河
关岭民兵在喀斯特地貌上成功植树1500多万株的奇迹惊震动全国。2002年12月,关岭人武部荣获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颁发的“关注森林组织奖”。
关岭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南倾斜的大斜坡上,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的南坡地带,由于历史原因,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越来越严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关岭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据统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9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2%,石漠化面积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5%,境内珠江支流的北盘江,不知带走了多少这里早已少得可怜的泥土,留下了千峰万壑,山石嶙峋,农民群众可耕地逐年锐减,而且90%的可耕地在60%的裸露山石与40%的贫脊薄土混合的石缝里。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关岭32万群众的出路在哪里?
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后,许多地方都抢着争项目,争资金,关岭自治县自然也不例外,全县上下都觉得机遇来了,可抓什么呢?有人说,出台些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兴办企业;有人说,抓几个大的东西合作项目吹糠见米。但该县决策层经过对县情的反复思考和分析,认为只有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才能求得长足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富民强县的目的。只有给关岭山川穿上绿衣,关岭人才有生存的希望,关岭的经济社会才有发展的空间。
关岭自治县在国家、省、市争取到荒山造林、珠防工程的项目后,如何实施植树造林成了摆在该县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难题。多年来,一些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而且,在关岭这样的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要造活一棵树谈何容易?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县人民武装部主动站出来了:把任务交给我们吧!
民兵造林的战役拉开了帷幕,经过大规模的技术培训,进行精心挑选以后,全县1300多名民兵组成的民兵团成立了,并且开赴13个乡镇900多平方公里21个荒山造林点,一场造林战斗激烈打响。为解决技术难题,武装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推出“打浆浸苗法”和“营养袋带土移栽”等方式进行植树工作。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成立质量监理队伍,对造林工作进行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
关岭按团、营、连、排、班建制分别组成民兵队伍投身植树造林工作,这在关岭自治县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实现了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工程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有利于集中兵力打攻坚战;有利于造林整地,植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工程的后期管护;有利于民兵组织用兵、练兵、强兵。从2002年10月开始半年多时间,全县民兵已造成林10万亩,这其间曾创造了7天时间抢播抢种1.2万亩的记录。10万亩新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达到了国家得生态,农民得实惠的目的。
而今,强大的生态效益也在关岭凸现,5年前才18.6%的森林覆盖率,在今天已提高到23.1%,平均每年在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记者在该县农村看到,当年植下的树多数已长出3米多高,有的已有碗口粗细,一片片幼林取代了光秃秃的荒山,和蓝天下的片片梯田组成了一幅幅和诣优美的图画。
几年来,关岭造林模式一直被全国全军推广,因为造林而使关岭在全国名噪一时。但在关岭,生态建设远不止造林这一项。
“沼气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有力补充,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有力支撑点。”这句话是关岭全县上下的共识,该县把沼气推广建设和应用作为新的科技手段,作为助农增收与生态建设的重要辅助形式,提到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走进关岭的山村,许多建设沼气池的农家,正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带给他们的欢愉。
在关岭,产业结构调整也与生态建设紧紧相连。从关岭县城乘车去花江大峡谷,一路上触目皆是生态农业的影子,山坡上,田野里,有黄瓜,大豆,有酸茄,白菜,有花椒,砂仁,有茶叶,西瓜。在号称“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岸边,大片大片的土地实现了坡改梯,梯土里,一株一株的花椒苗有的已有茶杯口粗细,在花椒苗间又有一株一株的砂仁。据介绍,这里过去是“三跑土”,生态极为恶劣,几届省委书记和省长来这儿视察,都觉得这地方没办法进行生态治理。但历经几年时间,这儿的土变成了“三保土”,土中栽种的花椒和砂仁成了全县的品牌,花椒的青果卖价竟达7元钱一斤。
关岭还是贵阳市“三线”蔬菜基地县,早春菜和冬果蔬生产规模已达6万亩,总产量12万吨。蔬菜产品除供应贵阳市及省内各地州市外,还远销成都、泸州、自贡、宜宾、内江、重庆和香港等大中城市。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财税增税的主要税源。该县的断桥蔬菜批发市场2000年被命名为国家农业部定点专业蔬菜批发市场之一。6万亩生态作物,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千家万户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旅游大县启腾飞之旅
关岭原名关索岭,是全国惟一用历史人物名字命名的县,曾经是三国古战场。厚重的历史文化决定了该县旅游文化的品味。
关岭县境内河流纵横,瀑布成群,溶洞众多,山川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紧密集合,截然难分。在该县,有绚丽多姿的黄果树瀑布群落风光、巧夺天工的天星桥石林和郎宫、木城高原田园水乡、重岩叠嶂的滴水滩瀑布、跌泻十八级的那大关瀑布、粗犷幽深神秘的花江大峡谷等真山秀水令人倾倒。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多年前曾游过关岭;清康熙皇帝赐题“滇黔锁钥”匾额,曾悬挂于关索岭御书楼上。千古之谜的红崖天书、古夜郎的马马岩壁画、周西成衣冠墓、顶营司城垣、培凤阁、霸陵桥、御书楼、灵龟寺、妙明洞石刻等文物古迹遍布境内;2亿4千多年前的海百合、龙古生物化石,其形态完善,图案优美,造型独特,世间罕见。代代相传而又不失淳厚古朴的民族风情,无不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
正是由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远神秘的历史文化,加上该县旅游资源连片集中组合较好,且联结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所以关岭被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1990年开始至今10多年时间里,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一直把该县作为定点扶贫联系县,除了对该县扶贫帮困外还竭力帮助该县出谋划策规划设计发展旅游。
关岭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千方百计做大旅游产业,让关岭自治县成为全省旅游大县、旅游强县。为此,制定招商引资办法,实行经营权优惠转让,加大旅游资源勘察和论证。据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关岭近两年在旅游方面作好了几样工作,一是推进了景区开发。
关岭旅游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该县发展旅游的思路是:滴水潭建渡假村,木城河开发泛舟、钓鱼休闲游,把新铺古生物群建设成为世界级品味的国家级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探险为一体的风景区。另外,该县也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采取出让景区景点经营权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各类投资进入旅游领域。去年底,该县新铺古生物群已成功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目前,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江大峡谷经营权转让和县级坝陵河风景区开发、滴水潭景区、木城河水上泛舟景区的开发工作正稳步推进。
目前,旅游招商已使关岭成为一片投资热土。深圳视聆通公司看好该县滴水滩景区的开发与花江大峡谷索道游览项目,公司目前正在与关岭自治县洽谈,一旦洽谈成功,这两个项目将很快上马。董菁电站今年动工后,上关镇境内的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将成为一片湖泊,该镇境内的乐安温泉与这一湖泊连在一起,贵州大成公司看好这一商机,已从去年年底进驻上关,并已注册公司,准备投入1亿元开发“乐安温泉度假村”,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进行资源勘探;4月初投入上百万元启动的“高原漓江”木城河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接近尾声,将于9月5日配合黄果树瀑布节举行“木城河画廊风情游首游式”;
5月27日,经贵州省地质、建筑、旅游等方面专家认真评审,“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实施方案获得通过;黔岭宾馆申报三星级酒店,新兴酒楼、腾达酒店申报二星级酒店,目前已通过评审。此外,全国有10多家大型企业正在与关岭决策层就该县滴水滩瀑布、红岩古迹、花江大峡谷、灞陵河大桥风景区、关索仿古景区、罗拉河景区等10多个旅游项目开发展开洽谈。
交通优势显全省之最
关岭人最有资格谈交通这个话题。
去年,横穿关岭县境内的水(城)黄(果树)公路、关(岭)兴(义)公路、镇(宁)胜(境关)等3条高等级公路除镇胜公路还在加紧施工外,另外两条已全面竣工通车。
道路交通使关岭凸现了很多亮点:现在已形成省内首屈一指的道路交通枢纽,一条国道,一条省道,3条高等级公路在关岭纵横交错,仅立交互通就有7个之多,成为全省之最,高等级公路总里程高达204公里,覆盖了全县11个乡镇,“半小时经济圈”在关岭已以绝对优势形成。
除过境的国干道65号线、关兴公路、水黄公路、320国道、214省道这些交通主干道外,县乡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达到533公里,公路密度37.8公里/100平方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景区的交通条件。
半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关岭已先后建成蔬菜、水果、生姜、砂仁、花椒、中药材等规模都在万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已建成了断桥、八德5万亩反季节蔬菜基地;板贵1万亩花椒砂仁基地;关索、坡贡1万亩生姜基地;打邦河流域1万亩经果林基地,沙营、岗乌的1万亩茶叶基地,新铺1万亩碗胡豆基地和“关岭牛”品改基地等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绿色经济强县”已具雏形。
电煤基地居安顺之首
最近两年,关岭自治县喜讯不断,去年,与晴隆县交界的国家大型水电站——光照电站全面动工,今年,依然是国家大型电站的马马岩电站、董菁电站进入前期施工准备工作,河南永城煤电集团准备投资3.8亿元开发该县岗乌镇煤矿资源,福建紫金公司也决定投资在该县紫山建一个百万吨规模的煤矿。该县引资对煤炭资源进行风险勘探,目前已探明无烟煤、有烟煤储量达10多亿吨,是贵州为数不多的煤炭大县之一。
关岭境内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在形成秀美风光的同时,也蕴藏着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资源,据不完全测算,全县水能蕴藏量250万千瓦,现有装机6.64万千瓦,在建水电站全部在北盘江上,分别为120万千瓦的光照电站、48万千瓦的马马崖电站和60万千瓦的董菁电站。
据悉,关岭已探明的水能资源和煤资源居安顺之首。
后发优势的启示
关岭的干部和群众目前最兴奋是“政府有钱发工资,有钱为老百姓办事了”。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是关岭发力的有力支撑。”关岭县县委书记山林说,“3条高等级公路和光照电站的建设让关岭人看到了灿烂的希望未来。”而县长王猛舟则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遭其殃!关岭自治县迎来的机遇千载难逢,树立机遇意识,打造后发优势,是关岭发展的必然选择。”
山林和王猛舟两位县领导在谈起“大强道”这3字方针时,都说了同样的话:这3个字是从关岭的后发优势里找出来的。
王猛舟在一篇文章中对后发优势作了清淅的论述。
“所谓后发优势就是居后的暴发力、前冲力,就是后来居上的“力”的综合、‘智’的聚集。发挥后发优势,非轻而易举之事。第一,得设法琢磨和熟悉发达地区,充分认识并看重他们的长处,在借鉴中“扬弃”,在“扬弃”中创新。第二,得有相当的“基本功”,这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左右逢源,灵活应变。发展的基本功就是在熟悉经济规律基础上的变通。第三,想方设法打造自己的强项,并用自己的强项带动‘弱项’的发展。“
“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单元,能否实现跨越与发展对于全省的历史性跨越至关重要。虽说全省各县(区)发展情况各不一样,但都必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加快发展速度。经济强县,由于起步较早,具有先发优势;经济欠发达县,相对发达县区而言,由于发展较为滞后,有可能会出现“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现象,但只要趋利避害,是能够激发出“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
山林告诉记者:“关岭自治县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县,全县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为此,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王猛舟认为,关岭的后发劣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资本劣势。资本是促进或限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资本的数量和积累的快慢制约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关岭经济发展落后,经济规模小,收入水平低,资金短缺,政府和民间的资本积累都严重不足,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以前,关岭全年县级财政收入不到3000万元,支出的80%依靠上级补助。二是人口劣势。人口的素质、规模、增长速度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的人口负担越来越沉重,更多的收入用于新增人口的生活。加之教育不发达,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素质低。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导致人才大量外流,加剧了人才缺乏的问题。三是管理劣势。经济管理也是决定经济效益高低、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企业家队伍,政府拥有长期发展市场经济的丰富经验和较强的能力。相反,欠发达地区就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也较差,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手段陈旧,因此管理水平相当低,极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四是竞争劣势。竞争劣势是资本、人口、制度和管理劣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发达地区资本雄厚、劳动力素质高、管理比较科学,因此劳动生产率高、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处于有利地位。欠发达地区资本短缺、劳动力素质低、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所以竞争能力弱。五是环境劣势。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短缺、思想观念落后,在经济发展环境上多表现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导致发展思路不宽、僵化、创新能力弱。
后发劣势虽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但关岭决策层认为,后发劣势不是不可克服的,通过努力,可以逐步加以改变。就关岭而言,选择“后发优势”,着眼点、着力点应放在对全局起主导和统帅作用、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的地方,做到硬件不足资源补、资源缺乏政策补、政策不优服务补,这里的资源、政策、服务都属于后发优势。选准了这样的优势全力去抓,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2001年,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刚刚吹响,关岭自治县的决策层就意识到,关岭的发展机遇来了。如何抓住机遇求得新的发展?是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关岭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后发优势。从资源上,关岭看到了自己的4大优势,一是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资源,二是秀丽隽永的旅游资源,三是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四是比较优势明显的矿产资源。
后发优势在于组合、组装、组织。要想善用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就要按照资源——转化——市场的组合,并以此为基础加以更好的循环再组合,就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激发后发优势,做到既服本地水土,又合时代潮流。基于上述原因,并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关岭将本县的发展目标定为“旅游大县,绿色经济强县,道路交通枢纽和电煤基地重点县”,并且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关岭还按照“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招商是重点、实干是关键”的工作思路不断采取措施丰富和发展这一定位。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由于思路清、目标准、措施硬、招数新,关岭在3年来才不断爆发出前文所述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关岭经济才得以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关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必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经济强县之林。
(全文7000字,不算空格)
7. 开一个火锅店之前,要经历哪些工作
火锅市场调查:
一、对火锅市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对火锅的影响,其中包括了消费者对火锅需求的增加、现有火锅存在着各档次火锅店的结构性矛盾、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措施为餐饮行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客观环境的变化和消费的不稳定性等几大方面的因素。
2、传统因素对火锅的影响,其中包含了火锅的历史性、广泛性、文化性、独特性等。
3、周边环境对火锅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如开办地的治安状况、职能部门的效率等;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停车位置、水电气供应、通信网络、采购途径、消费人群、金融、卫生、劳动等与经营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措施优惠,如税务、各类收费、租金、人才引进等方面是否有优惠政策。
二、客源的调查分析:
1、服务对象分析:
(1)、消费者的职业特点:一般学生、民工、普通工薪阶层,与高级白领阶层、公务人员,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档次是不同的;
(2)、消费者的年龄特征:如老年人喜爱清淡型,年轻人偏好味重味厚型等等;
(3)、消费者的性别特征:女性和男性往往在对于火锅的锅品、口味轻重、菜品类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
(4)、消费者的地区和民族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火锅的锅品要求千差万异,应当加以区别。
当然,由于火锅的相互渗透性、交杂性,很多火锅已经被改良、创新,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具有共性了。但是对于消费者的分析必不可少。
2、顾客消费行为分析:消费是一个综合概念,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等。
(1)、消费水平和顾客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体现了顾客的支付力和这种支付力相适宜的需求满足,直接表现为顾客选择火锅店的档次和类型;
(2)、消费结构是顾客各种消费支出的比例,其开支与职业、年龄、性别、地域民族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3)、消费方式有个人、家庭、商务、团体等,不同的消费方式在选择档次与品种方面各有不同;
(4)、消费习惯体现在,对就餐环境、氛围、品牌、风味、经济等方面形成的习惯。
3、顾客消费特征分析:
(1)、不确定性:大部分顾客是流动的,小部分是确定的,因此选址要合理。
(2)、随机性:顾客数量多、差别大,对火锅的消费具有选择性,因此要把握火锅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口味,改进创新。
(3)、灵活性:这是由成功的品牌所决定,以顾客就餐的频率和回头率为标志。
(4)、引导性:调整经营策略、成功的广告运作等,都会对顾客的消费产生一定引导。
(7)池口村发展花椒酱产业的经验扩展阅读:
火锅店经营实战手册:《火锅店经营实战手册》是2009年9月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布衣餐饮图书工作室。该书主要讲述了火锅店的开办和经营。
内容简介:本书是以“川江号子”火锅食府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为范例而成的。全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包括火锅店的开业筹备、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连锁推广管理等。对于火锅店开办、经营者及广大火锅制作爱好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8. 农村第二产业有哪些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经济活动中,人们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财富,即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一产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对第一次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和制造业活动,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经济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二产业。
1、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经济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及其产业内部产品,在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比例和构成。农村产业主要包括大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农村经济主体兴办的加工业、采矿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科技文化产业等非农产业。
2、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学提出来的一个科学概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经济活动中,人们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财富,即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一产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对第一次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和制造业活动,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经济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二产业。到了最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提高,又出现了为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服务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信息、科研等新兴产业,并正在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经济活动部门,产业经济学把它称之为第三次产业。
3、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分工分业的纵深发展,除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之外,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农村商业和服务业等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部门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正因如此,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业已成为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