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氢点公司有哪些投入市场的产品
氢点公司目前已经投入市场的产品有氢点APP、热文通等工具,就实际效果来说挺不错
2. 为推动中国氢能发展 六家龙头企业携手共进
6月5日讯,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六家拥有相同理念的公司,为了在中国普及氢燃料电池车(FCEV),于今日签署合营合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开展能为构建清洁环保的移动出行社会作出贡献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工作,以丰田和亿华通为主,由各公司共同出资。计划由董长征担任董事长,秋田隆担任总经理,预计于2020年内在北京正式成立。
丰田汽车寺师茂树执行董事表示:"'寻求合作伙伴'对于促进电动化的发展非常重要,此次通过与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各企业伙伴以及具有可靠技术实力的亿华通携手合作,我相信将为FCEV在中国的普及奠定基础。同时丰田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与合作伙伴们共同推动中国氢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氢能产业作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也被认为是实现车辆'零排放'的重要解决方案,成为未来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亿华通张国强董事长如是说道。
确实,中国正基于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以商用车为核心的FCEV市场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扩大。为了在迅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普及、推广FCEV,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体制,举全行业之力,共同打造FCEV的发展基础。
此次,丰田与拥有丰富的商用车开发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中国代表性整车厂家,以及在FC系统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及实际业绩的亿华通达成合作,将研发出具备竞争力且符合中国法规的燃料电池系统。
同时,六家公司将通过协商共同规划产品,一条龙式地开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FC电堆等的组件技术"、" FC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搭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研发工作。
今后,该公司将致力于通过推广普及FCEV实现氢能社会在中国的发展,并通过相关举措的不断进化发展来解决二氧化碳减排和降低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最终为在中国实现更美好的移动出行社会作出贡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王凤英代表:大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突破核心技术
两会期间,汽车行业代表备受瞩目,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今年将第13次参会,作为资深全国人大代表,王凤英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分量的议案建议。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王凤英与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联名提交了《关于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建议》。王代表更深度关注了中国汽车产业小型电动车发展、氢能源产业发展、中国汽车“走出去”、机动车智能检测和汽车消费信息整合升级中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其中“大力推动氢能产业”的提案,属于高质量前瞻性提案,对于行业发展乃至国家能源战略有着重大意义,体现了人大代表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感。
氢能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凤英代表之所以如此重视氢能,是因为氢能有着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
氢能第一个优势是储量丰富,并且很容易获得。地球上的水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氢,无边无际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之外,氢的储量更加丰富,在宇宙中,氢是含量最高的元素,我们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氢球,依靠氢聚变成氦的热核反应发光发热。我们地球的邻居,包括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是超级巨大的氢球,哪怕仅仅汲取木星氢含量的亿万分之一,足够人类使用千万年。
第二,氢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载体,本身就天然具备储能能力,氢可以通过电解水获得,适合长距离运输,很容易储存,不会变质损坏,不会衰减,也不需要养护。氢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发电过程无需转换成热能或者机械能,直接变成电能,热效率比火力发电高得多。
第三,制氢还有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废电”,因为我国电力使用峰谷错落问题,每年大量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电被浪费。2018年,全国弃水电量515亿kWh,弃风电量419亿kWh,弃光电量73亿kWh,这些巨大的能量浪费,通过氢可以储存起来。
第四,氢能的能量密度更大,使用更经济。目前压缩氢能的能量密度接近每公斤40kWh,比汽油的能量密度高出几倍。可以类比的是,目前锂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只有每公斤0.3kWh,大部分在0.2kWh以下,氢能的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两百多倍。这意味着当锂电汽车需要拖着几百公斤电池时候,储氢罐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五,氢能的另一个优势是,补充非常方便,相比锂电充电动辄以小时为单位,加氢方便很多。2018年总理在日本访问时,参观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这部汽车只需要充氢3分钟,就可以续航650公里,事实上和燃油车区别不大。
第六,氢能还有一个突出战略优势,不仅可以给乘用车提供能量,也可以给重型卡车、长途客车、工程机械、工矿设备提供能源,也可以给轮船,飞机,军舰,潜艇和坦克提供能源,具备强大的军事意义。氢能甚至还可以给宇宙飞船提供能源,美国登月的阿波罗飞船就是依靠氢能提供能量。未来人类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进行星际旅行也可以依赖氢,因为氢在宇宙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七,氢燃料的最大优势,其实不仅仅在于提供能量,而在于氢能可以成为统治未来的战略终极能源。如果有一天制氢技术可以突破,那么氢燃料电池的发电过程事实上完全无污染,氢和氧反应后直接转化电能,产生的唯一废弃物是洁净的水,氢将是未来真正的终极能源。
氢能全球争霸
氢能具备如此优势,世界各国全力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氢能重要性远远超过石油,谁率先掌握了氢能,谁就掌握了未来能源的钥匙。尤其是考虑到氢能极为广大的利用前景,氢能可以形成产值以万亿计算的超级巨大的产业链条,重要性甚至比今天的5G更为重要。
国际氢能委员会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将达到5.6亿吨,氢燃料电池将在交通、电力、供热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氢能将占人类终端能源消费的18%。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总保有量将达到1,000万至1,500万辆。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开发氢能,美国,日本,欧盟,韩国都纷纷投入巨大力量。截至2018年底,全球范围内营运中的加氢站共有369座,其中欧洲152座,亚洲136座,北美78座。缺乏能源、且有忧患意识的日本更计划成为全球第一个氢能社会——2021年3月之前,日本政府和汽车行业将共同建成160个加氢站,量产4万辆氢燃料电池车。目前,日本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我国氢能发展的层层掣肘
我国的氢能事业发展则是有喜有忧,发展非常不均衡,民间以及企业层面已经敏锐感知到氢能是下一个金矿,纷纷进行前瞻性研发和投入。比如长城汽车正在全力研发氢燃料电池,已经入股了全球领先的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并成为首家加入到国际氢能委员会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的中国车企。地方政府也意识到氢能产业链的价值,积极规划各种氢能产业园。但是从更宏观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战略方面,氢能发展还缺乏一个系统性纲领性的政策法规的支持,这制约了我国氢能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 核心技术欠缺,目前民间对于氢能非常重视,整体在基础研究、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制造工艺和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层级。同时一些关键技术集中在科研院所,这些机关往往项目结束就束之高阁,产业化力度不够,导致技术浪费。
2.全国各个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氢能重大战略意义,全国建成了数量繁多的氢能产业园,但是这些园区过分散乱,并未形成规模集群。
3.目前氢能成本高昂,市场竞争力不够。以6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为例,据测算,在生产规模为100套/年时,系统成本为380,000元/套,在生产规模为10,000套/年时,系统成本仅为110,000元/套。目前的小规模、高价格制约了氢能的普及。
4.氢能供应链缺乏协调性,很多地方的加氢站多是为城市公交系统配套或个别企业研发单独使用,极少对外开放运营,这制约了加氢站的商业化。
5.氢能法规不完善,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加氢站建设,审批程序非常复杂,且涉及工商、土地规划、住建、安监、消防、环境评价等多个部门,这等于给加氢站带上层层紧箍咒。
王凤英代表的提案建议
正式针对目前氢能发展的光明前景,以及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遇到的掣肘,作为长城汽车总裁和行业资深专家,王凤英代表提出几点提案建议(仅摘录部分内容):
1.设立氢能与燃料电池国家重大专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将氢能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通过政府主导,鼓励燃料电池产品应用推广,扩大市场规模,进而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3参照德国、日本等国家经验,鼓励能源企业牵头建立稳定、便利、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
4.完善标准法规建设,明确氢能主管部门,加快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将氢气视同燃气管理,促进氢能产业链快速形成。
5.制定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合理规划加氢站,制定长期稳定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
写在最后
氢能源的重要性不仅仅涉及汽车,更涉及全国能源战略的发展,更涉及未来人类命运。作为最原始最简单的第一元素,氢能不仅仅蕴藏着巨大能量,也蕴藏着宇宙的秘密。
如果中国能够在氢能源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甚至是世界领先,那么将极大提升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并提升整个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至于中国汽车行业对于海外品牌的超越,不过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氢能的产业链有哪些能科普一下吗
氢燃料电池主要包括电池组件和燃料两个部分。因此其上游主要是氢气供应以及电专池零组件。氢气供应部属分主要是为燃料氢气而准备的,主要流程包括氢气生产、输送和充气机。而电池零组件部分则主要生产燃料电池组、氢气存储设备和配件。中游则是将上述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投入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每种系统构成都依据其不同的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下游的应用板块则主要包括了固定、交通运输和便携式三个主要领域。
产业链的核心在于中游的燃料电池系统,系统的组成必定要对应下游的应用,而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模块是最为重要的。一般燃料电池由电解质、催化剂和双极板构成,在这三者中,催化剂的有无对燃料电池成本的影响最为巨大。
对于PEMFC来说,由于其使用昂贵的铂族金属作为催化剂,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催化剂是燃料电池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这是电解质,不同技术类型的燃料电池堆电解质的要求不同,不同的电解质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并最终对燃料电池价格产生影响。
5. 宁波加快氢能产业布局 慈溪滨海工业区迎来新机遇
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记者从市能源局获悉,宁波慈溪滨海工业区于近日启动了氢能装备产业布局的前期准备工作。至此,宁波氢能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根据今年年初印发的《宁波市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宁波将在五年内加大电网、天然气、热力等保障力度,谋划“246”产业集群能源保障,同时以新能源技术革命为动力,深入谋划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突出氢能、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产业布局。
慈溪滨海工业区有着发展氢能产业的区位优势。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园区与国家级石化区宁波化工区相邻,氢气资源丰富,又临近杭甬复线高速出口和宁波城区,与上海在2小时交通圈内,有利于人才、产业集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用地空间开阔且具备较大的拓展余地,为打造氢能产业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并且,国家电投集团已先期布局燃料电池电堆总装企业,有利于形成产业聚集。
记者了解到,氢能装备企业的招商引智工作正稳步推进中。两家国内相关氢能龙头企业——上海瀚氢动力科技公司、浙江氢途科技公司董事长分别带队赴园区踏勘走访,共同分析了园区的开发利用情况、产业发展布局和交通、电力、热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他们还针对我国氢能产业领域多为高科技型初创企业,员工学历高、年纪轻等特点,提出了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和整体对策建议。
6. 氢能的行业发展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人类对氢能应用自200年前就产生了兴趣,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广泛开展了氢能研究。
早在197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技术研究中心就提出了“氢经济”的概念。1976年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就开展了氢经济的可行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种因素的汇合增加了氢能经济的吸引力。这些因素包括:持久的城市空气污染、对较低或零废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减少对外国石油进口的需要、CO2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储存可再生电能供应的需求等。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世界各国如冰岛、中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不同的国家之间在氢能交通工具的商业化的方面已经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虽然其它利用形式是可能的(例如取暖、烹饪、发电、航行器、机车),但氢能在小汽车、卡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摩托车和商业船上的应用已经成为焦点。
中国对氢能的研究与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为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对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氢的生产、H2/O2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将氢作为能源载体和新的能源系统进行开发,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现在,为进一步开发氢能,推动氢能利用的发展,氢能技术已被列入《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能源领域)》。
氢燃料电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上海一直是中国氢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包括上汽、上海神力、同济大学等企业、高校,也一直在从事研发氢燃料电池和氢能车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汽车燃油消耗也达到8000万吨,约占中国石油总需求量的1/4。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迫在眉睫。用氢能作为汽车的燃料无疑是最佳选择。
虽然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基本已经被突破,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对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使产业化技术成熟。这个阶段需要政府加大研发力度的投入,以保证中国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方面的水平和领先优势。这包括对掌握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企业在资金、融资能力等方面予以支持。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加快对燃料电池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国产化、批量化生产的支持,不断整合燃料电池各方面优势,带动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延伸。同时政府还应给予相关的示范应用配套设施,并且支持对燃料电池相关产业链予以培育等,以加快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营相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加氢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载客示范运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氢能汽车一定能成为朝阳产业。
7.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汽车之家行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8. 博世/大陆/佛吉亚等争相入局 “氢车”何时才能熟路
凭借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性,氢燃料电池汽车正逐渐进入小规模商用阶段。以国内市场为例,2019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就达到了2,737辆,相较于2018年的1,527辆,大增79.2%。按最新规划,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争取实现5,000到1万辆的规模,2025年实现5万到10万辆的规模,到2030年争取实现百万辆规模。
氢燃料电池汽车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近两年吸引了众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纷纷布局。例如本田、丰田、现代等整车厂,目前均已推出了可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另外诸如大众、奥迪、宝马、雷诺、吉利、长城等也在进行相关的技术探索。而在零部件领域,博世、盖瑞特、佛吉亚、现代摩比斯等巨头亦在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的投入。
氢燃料电池未来可期?跨国零部件巨头争相布局
近日,佛吉亚宣布其已获得现代汽车重要订单——为现代汽车提供完整的储氢系统,包括10,000台储氢罐。据悉,这些产品均将在佛吉亚位于法国巴旺、专注储氢罐技术研发的全球技术中心内进行生产,预计2021年初开始交付。2019年7月,佛吉亚投资了约2,500万欧元在其位于法国巴旺的佛吉亚研发中心内成立全球技术中心,用于研发储氢系统,该中心计划于2020年第二季度起投入运营。
图片来源:福田汽车
京津冀地区,围绕2022年冬奥会,目前也在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早在2018年,张家口市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就开始投入运营,首批上线49辆,2019年10月22日,张家口市公交集团公司再次投入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到现在该市累计投入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达到174辆,仅次于佛山。与此同时,张家口市也在大力推进制氢厂和加氢站建设。按照规划,到2022年张家口全市将完成19个县区加氢网络全覆盖。
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技术等的不够成熟,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空压机、氢循环泵等关键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制氢技术和成本还无法平衡,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以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为例,众所周知作为一种热值极高的燃料,氢气需要在低温或者高压条件下储存、运输,然而这样不但成本高,还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正是基于这些挑战,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高效、续航里程长等优点,但目前主要应用在商用车领域,如公交车、客车、物流车、卡车等,其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要走,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协调发展才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 广州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到2030年建成100座加氢站
易车讯7月30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该规划明确将广州建成华南地区氢能枢纽,计划至203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人民币。
规划中提出到2022年,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落实一批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示范应用。环卫领域新增、更换车辆中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低于10%;公交、物流、工程服务、仓储、港口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不低于30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在公务用车、出租车、共享租赁等领域示范应用达到百辆级规模。氢能及燃料电池在电力、热力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建设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示范应用电站1座,建成加氢站不少于30座。氢能产业实现产值预计200亿元以上。
到2025年,培育广州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的1-2家。公交、环卫领域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低于30%,燃料电池乘用车实现千辆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应用。建设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电站4座,建成加氢站不少于50座。氢能产业实现产值预计600亿元以上。
到2030年,广州市将建成集制取、储运、交易、应用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与电力、热力等共同支撑二次能源供给。燃料电池固定发电系统在储能、备用电源、分布式能源和冷热电联供等领域的装机量累计5万套,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空等领域的装机量累计超过10万套。建设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电站不低于10座,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氢能产业实现产值预计2000亿元以上。(本文来源:广州市发展改革委)
10. 氢能源汽车带来的产业地产商项目机会
2019年氢能源汽车在纯电动汽车的高光下潜行,依据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未来15年内,计划使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1月8日对外表示,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同等重要,将长期共存,在科技创新中互相补充、循序发展。
而就在近日,宝马汽车研发负责人克劳斯·弗罗利希(KlausFroehlich)对外公布氢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进度称,与丰田合作开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有望近期应用于X6车型进行试生产并开始推广。
基于国内汽车整体市场环境来看,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最终数据无法达到110万辆,低于此前150万的市场预期。在纯电汽车遭遇消费市场冷处理的背景下,氢能源产业机会将是重要的产业抓手。此前接触的地产商中,很多苦于找不到合适产业,抓不住产业地产机遇,编辑推荐以下几家拥有氢能源领域核心技术的机构,目前尚无产业化推进,供大家抱大腿!
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
发明名称:氢能发电机
发明公开了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氢能源燃料电池,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底端侧壁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侧壁固定焊接有承重板,防护壳靠近承重板的侧壁设置有辅助杆,辅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池本体的内部,电池本体的一端侧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插有进氧管,电池本体靠近进氧管的侧壁插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一端法兰连接有热流管,热流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喷气管,且喷气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壳的内部,使燃料电池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使燃料电池处于相对稳定的反应环境,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反应效率,也提高了燃料电池工作的环境的安全性能,保证了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
氢能源正从概念逐步走向应用落地,区域基础设置配套有待建设,一批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始进入,其中不乏潍柴动力、大洋电机、宇通客车等上市企业,更有相关服务企业在寻找机会,未来市场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