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资源型产业集群主要是依托特定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矿石)发展起来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简单的供应链形式决定了低程度的多样性和活力缺乏是其先天不足,互补性、网络性的集群特征很难在资源型产业集群得到充分体现,而专业性的特点表现得过于突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内各成员间的关系更多体现在自然资源的供应关系上,这种关系使得供应链短且限制了与其他产业部门和服务机构间进一步合作关系的扩展,其结果是资源型产业
广东的产业集群
集群内各成员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直线式关系而不是网状的。这既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也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资源型产业集群结构的局限性叠加上政府对资源型产业的强烈干预,使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集群乃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受到很大约束。如中国许多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国家经济分工格局中被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这种定位和格局正是中西部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之一。从产业集群角度来看,资源型产业集群内成员间基本上没有形成知识流,对周边地区的外溢效应弱,整个系统趋向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资源型产业集群从依附于自然资源向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即重点突出资源型企业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培养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等问题。如果产业导向和政策不鼓励或支持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发展,结果只能是资源型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限制,集群化不能实现,资源型地区永远处于富饶的贫困状态,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认识和把握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这些特征,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 黑龙江省资源和能源型城市应如何发展
只能转型呗。看看除了资源还能发展点别的什么,找到门路利用剩下的资本去发展,根本的还是发展各种经济。但说实话,东北作为49年以后,全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发展经济本身就有很多难题要解决。如今东北早不是当年那个“东北亚地区中心”了,当年这属于极大地区位优势,哈尔滨和上海区别不大。现在是上有经济衰退的俄罗斯、西边有穷逼蒙古、东边是更穷的朝鲜,从中心变成了死角。特别是黑龙江,而东北的资源型城市又普遍分布于黑龙江。所以想找别的路子也真挺难,除了农业、林业、制造业、重工业以外,基本没别的,偏偏这几项全国产能过剩,所以今年东北经济告急。当然,大庆算个例外。大庆已经是二线城市了,但靠的也是大型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老东北的强项产业,如今都是市场需求不足。
③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
从生态角度讲,产业集群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企业以及与之有共生关系的各个机构组成企业群落。产业集群演化一方面与其内部结构功能相关,同时与所处环境密不可分。生态位常被借用来分析产业集群演化,生态位是在环境中可以支持组织生存的独特资源空间,生态位的范围反映了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越宽,组织占有的资源越多,种群在竞争中就越强壮。生态位理论揭示了生态位的中心位置决定组织的演化,组织应采取适应机
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形成
制,有为自己设计出在环境中最合适位置的能力。 根据生态位理论,最适合的组织应当具有较宽生态位,组织的演化发展过程就是生态位扩大的过程,生态位能否扩大或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是过分专业化的集群,其生态位范围狭窄,不能占据更广的生态位空间。而且,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时,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就相应改变,结果是原有组织的生态位更窄或消失。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常常只关注于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对其他资源的勘探,如技术溢出、集群内的信息流与集体行动等,过分强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结果是集群在面临环境变化时丧失转向泛化策略的机会,缺乏在其他领域创造新的多样化财富增长的能力。
在中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具有相对较高的成熟度和较强的结构惯性,内部有大量固定下来的行动模式,外部具有政府和政策的强大支持。因此,资源型产业集群倾向于现有的行为模式,具有强路径依赖性和明显的锁定效应。资源型产业集群内成员间仅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技术、信息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同时,过分专业化而导致的狭窄生态位加剧了路径依赖倾向。所以,从生态视角来看,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来自于自身生态位的狭窄和拓宽生态位的难度。反过来看,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途径就是营造生态位拓展的环境。
④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自然资源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开发利用难度等都会对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自然资源本身的性质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如以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受资源储量、交通条件的影响很大。资源开发程度与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速度和规模关系也十分密切,资源开发利用早期的产业规模较小,集群规模也较小,但地域集中性很强;资源开发利用中后期,产业规模越来越
产业集群竞争强度与效率的关系
大,集群规模也相应扩大,但地域集中性减弱、开放性加强,甚至会成为全球生产体系和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自然资源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越是在早期表现得越突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对于资源的利用方式不仅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本身的成长有较大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配置机制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通过市场配置机制或是规划机制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自发形成和有组织的产业集群是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作用下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的两种具体形式,实际中更多地为综合作用的产物。有组织的产业集群在中国更多地表现为政府的效用,政府会从资源的供给方式与规模、产业的进入壁垒、技术创新水平、融资市场等方面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影响着需求,使产业的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市场需求、成长机会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波特钻石模型认为市场需求是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对于资源型产业集群来讲,基于不同资源成长起来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市场因素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由于基于不同资源成长起来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市场细分程度不同,相应集群的产业价值链分布也就不同。如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价值链一般都较长,空间上常形成与矿产资源分布相吻合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成长机会是诱发资源型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成长机会是普遍存在的,在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加入WTO后,国家对矿产领域的投资限制政策放宽,资源型产业规模、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非再生性资源型产业受技术、全球市场的影响很大,再生性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成长也同样依赖市场给
洪泉公司的整车生产线
予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全球性资源产业产品需求剧增,而资源枯竭、不合理利用问题又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所以,巨大的成长机会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资源型企业与资源型产业集群是形成与发展。资源型企业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载体和核心,其发展战略、结构与竞争关系等对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具有较大作用和影响。首先,资源型企业的存在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资源型产业集群本身就应该由众多的资源型企业组成,其中核心企业或优势企业的存在是必要的。其次,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竞争策略、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结构等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成长速度、规模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中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来看,大企业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市场品牌产品乃至区域性品牌由大企业主导的结果。
⑤ 黑龙江省的哪些资源较为丰富
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大省,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人口3807万。黑龙江省物产资源丰富,全省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110种,石油、石墨、煤炭等资源居中国前列。耕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居中国首位。
黑龙江土地辽阔,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草原面积4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是中国正在建设的生态示范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特别是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生产的绿色食品总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中国第一位。
黑龙江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有大庆油田、
哈尔滨飞机制造集团、哈尔滨电站集团、哈尔滨医药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石油化工、发电设备、重型机械设备、农机设备、机床和飞机制
造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信息产业、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具有独特疗效的黑龙江中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黑龙江人才济济,科技总体水平较高。黑龙江省科技人才总体水平在中国居第七位。全省现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02个,大专院校37所。船舶工
程、焊接、机器人、敏感器件等很多领域的研究居中国前列。黑龙江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黑龙江的冰雕、雪雕规模宏大,工艺精美,堪称世界之最。黑龙江是
中国最重要的滑雪胜地,曾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滑雪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黑龙江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有独特的地缘优势。黑龙江与俄罗斯有3045公里的边界线,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加上特有的对俄人缘和历史的传统优
势,发展对俄及欧洲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合作具有很大潜力。黑龙江正在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畜牧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用高新技术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尽快建成中国石化工业和装备工业基地;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发展医药、信息产业和新材料工业;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保
险、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教育、医疗等产业。
黑龙江铁路四通八达,已建成公路、铁路和江海联运运输网络。哈尔滨机场已经扩建成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航空港,开通了哈尔滨至美国、俄罗斯和韩国航线。
建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及世界的立体化通讯网络体系。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软环境建设,特别强调法律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按照
WTO规则修订了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操作体制
⑥ 黑龙江省代表关注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们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但长时间开采导致的资源枯竭和就业、再就业的沉重压力越来越多地摆在了这些城市面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来自这些地方代表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因资源而生、而兴的城市,若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资源而重新趟出一条发展之路并不容易,也不现实。所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首先还是应该考虑依托优势,由单一的资源型逐渐向综合型转变。 大庆市市长盖如银代表介绍,在每年递减150 200万吨原油产量的严峻形势下,大庆要继续实施“油化立市”的战略,推动石油石化大企业的持续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化生产基地,大庆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近年来又新建、扩建了一批大型石化装置,为石化工业奠定了雄厚基础。今后大庆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重点建设乙烯裂解、丙烯衍生物和油田化学品三大生产基地,突出润滑油、天然气、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四大系列。到2007年使石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7.5%提高到18%,逐步实现“以化补油”。 要想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广谋发展的渠道。 繁重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一直是困扰资源型城市的最大问题。鸡西市市长吴炜代表理出了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的四条思路: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彻底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二是积极开展多种技能的再就业培训;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私营经济和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四是加强对下岗职工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资源型城市要想彻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双鸭山市市长滕喜魁代表在介绍该市发展接续产业的思路时,认为,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非煤工业,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有发展基础、有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起一批立市、立区县的非煤项目,目前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煤和非煤的比例调整到合理的程度,实现城市转型、经济转轨、资源转换。
⑦ 宽城县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根据第三章关于“河北省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分析”结果,河北省的钢铁、煤炭和水泥等矿产资源型产业均处于成熟期。
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河北省共14个资源型城市,其中成熟型城市10个,包括张家口市、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4个地级市,鹿泉市、任丘市2个县级市,青龙县、易县、涞源县、曲阳县4个县(自治区)。衰退型城市3个,分别是井陉矿区、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唐山市是河北省唯一一个再生型城市。宽城县隶属承德市,承德市属于成熟性城市。
《河北省宽城县长河矿业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宽城县主要矿产探明储量:铁矿探明储量30亿吨,煤炭储量1000万吨,黄金储量30吨。截至2010年年底,宽城县主要矿产保有储量:铁矿保有资源储量28.71亿吨,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57万吨,黄金保有储量16吨,优质石灰岩(水泥、制灰、熔剂灰岩)10亿吨。据此计算铁矿石资源累计采出量为1.29亿吨,占已探明可开采储量的4.3%;黄金资源累计采出量为14吨,占已探明可开采储量的46.7%;煤炭资源累计采出量为743万吨,占已探明可开采储量的74.3%。除煤炭资源超过资源枯竭的标准外,铁矿石和黄金等资源均较大程度低于资源枯竭城市的标准,尤其是铁矿石,资源采出量仅占已探明可开采储量的4.3%,远远低于资源枯竭城市的标准。而宽城县的工业支柱产业是冶金矿山采选业,2010年铁精粉产量占全县矿产品总产量的90%,所提供的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初步判断出宽城县矿产资源型产业处于成熟阶段前期。
由以上分析可知,河北省钢铁、煤炭、水泥等矿产资源型产业均处于成熟期,承德市属于成熟性资源型城市,宽城县的铁矿石、黄金、灰岩以及其他建材类非金属矿产等主要矿产品开采处于成熟期。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宽城县矿产资源型产业处于成熟阶段前期,宽城县属于成熟型矿产资源型城市。
国务院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提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是现阶段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应高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