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战略,我市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行业、工业反哺农业的主渠道。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广义的11个行业大类)实现总产值490.86亿元,增加值161.01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狭义的4个行业大类),实现总产值295.42亿元,增加值102.95亿元。
2、发展成就
(1)产业门类齐全
全市已形成了以伊利乳业、蒙牛现代牧业、黑牛食品等为龙头的乳业产业;以丰乐、隆平高科、荃银等为龙头的种子产业;以华泰、真心等为龙头的坚果炒货产业;以金润米业、安徽燕之坊、丰大集团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顶绿、徽之皇、同泰、金绿等公司为龙头的蔬菜水果加工产业;以新希望、通威、大北农、华仁等企业为依托的饲料加工产业;以和诚、雨润、温氏、森淼等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0年底,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50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05年的83家发展到30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55家、超5亿元15家、超10亿元7家。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统一、正大、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和威集团、雨润集团、黑牛集团、伊利乳业、温氏、新希望等一批大型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我市,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我市已注册农产品品牌1200多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36个,省名牌产品17个。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近50家企业设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QS体系认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5个,绿色食品认证104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2个。此外,通过发展产业专用技术装备,涌现出美亚光电、皖仪科技等一批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掌握了部分专用设备的高端核心技术。
(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农业产业集中园区。肥东县食品工业园、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农产品加工园和蜀山区种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取得进展,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方式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7个,基地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基本形成了优势农产品块状和带状基地生产格局。
3、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粗加工)达到70%;培育壮大粮油、畜禽、食品、烟草、蔬果、生物育种等九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粮油、畜禽、食品3个超200亿和烟草等超百亿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快速壮大。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超50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100户,推动3-5个龙头企业上市。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力争龙头企业的加工装备和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粮食、畜禽产品加工装备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3个以上,省级以上名牌(省著名商标)突破100个;培育开发一批省级以上新产品。力争在休闲食品、畜禽加工业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产业集聚效益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率达70%以上,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3-4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00亿元的县、区达到5个。
——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龙头企业食品安全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㈡ 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黄冈来新型建材产业园为例,一个源园区上千亩的土地上,集约化了不少于十数家的绿色建材制造上下游企业,其中既有行业龙头单位,也有高量产企业,也有技术前端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高度互补,市场也交错融合,这种企业间形成的航母式集群,其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一般单个企业不可比拟的,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标准和定价权。黄冈新型建材产业园创建之初,就决定跟着国家改革的大趋势,只有顺势而为方能大显身手,这样的建园理念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给予了高度的支持和鼓励。
㈢ 中新食品区的主要进展
(一)中新合作的标志性协议正式签署。继吉林市政府与新加坡农粮局共建无疫区协议、新加坡新翔集团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协议、新加坡吉宝讯通公司国际物流园项目协议签署之后,今年9月6日,在中新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省长王儒林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总裁科尔签署了《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淡马锡全资子公司星桥控股公司与吉林市的《中新吉林食品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二)无规定疫病区已经获得国家认定。无疫区是中新合作共建食品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新双方政府间合作的主要内容,农业部已于8月2日正式对国内外公告通过验收。
(三)规划、可研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委托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北京达华公司完成了核心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新食品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产业发展规划。
(四)食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一期3平方公里起步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结束,为园区配套的净水厂、供热中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已完工,已具备承载百亿元产业项目入区条件。
(五)商住区建设全面启动。5平方公里起步区内的“和谐家园”、温泉生态城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六)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围绕生猪、有机稻米等重点产业和国际物流园项目,新加坡食品工业、台湾大成、荷兰托佩克、新加坡吉宝讯通、中国中信集团等企业已经开始项目建设。新加坡新科、印尼金光、德国巴斯夫、泰国正大、香港李锦记、台湾旺旺以及中粮、吉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表达了在中新食品区投资项目的意愿。
(七)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创新。借鉴新加坡及国际上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上的成功管理经验,正在组织新加坡农粮科技公司、新加坡吉宝讯通公司、中检集团、中软集团等企业,大力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即将参与食品该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㈣ 武汉食品加工区的基本情况
武汉食品加工区是农业部2002年批准的内陆第一家国家级食品工业加工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近期建设5平方公里。
武汉食品加工区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中部,107国道与京珠高速公路交汇处,南部紧邻汉渝铁路上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加工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交通和环境条件十分优越。为加快加工区开发建设,促进东西湖
区食品产业发展,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已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达成意向,农业发展银行将大力支持武汉食品加工区开发建设,对入驻企业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武汉食品加工区总体规划将食品加工区与走马岭集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规划将突出产业功能,弱化行政管理界限,充分吸纳走马岭集镇规划成果,结合集镇现状以及集镇和园区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各项规划指标,合理安排功能区以及各功能区的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政府引导,公司企业化运作的模式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内陆地区最大、功能齐全、产业特色鲜明、项目效益突出的生态型大食品综合开发区,形成1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㈤ 南京地区餐饮业的分布情况和可发展情况分析
在南京想经营餐饮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是南京的地价很贵!所以必须衡量好了,不能蛮干!在南京开大的饭店之类的有点难度,这个要关系背景什么的!但是南京还有一个就是小吃比较多,主要在商业圈内比较好做,或者写字楼附近搞个小饭店!夫子庙和新街口,湖南路,山西路等等都是有名的商业街区!做小吃的还是很好做的,但是也是要有特色,那边太多了,尤其是夫子庙,卖什么的都多!而且房租很高,动辄就要5000一平米一个月!做餐饮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您考虑慎重!我个人看还是在写字楼附近开个小饭店比较好!但是只是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希望有用!
㈥ 想做一个食品产业园规划,大家给点建议!
建议先做一份食品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及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报告,了解食品产业园区当前的建设企业、运营机构、科研单位、产业资本、VC/PE资本、入驻企业等基本情况。
㈦ 熟悉国外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朋友进!!!!
环渤海地区工业园区情况简介
作为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经济地带,环渤海地区内涵盖了相当数量的国家以及地方级的工业园区。在1984年,该地区建立了第一个软件工业园区,随后,在短短的20年间,共有包括天津泰达在内的一大批园区相继成立,为该地区的经济起飞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按照Fusion Consulting的市场调研结果,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1241.6亿美元,其中华北地区的电子产品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27%,预计到2008年会增加到29%。为了便于大家增强对该地区工业园区的了解,按照工业园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我们将各大中城市的工业园区的情况做个简单的介绍。
工业园区吸收外资总额
园区名称 公司总数 吸收外资总额
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园区 284家 24
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 31家 12
大连软件园 200家左右 数据不祥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1630 85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347 数据不祥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3380 35
单位:亿美元
工业园区统计数据
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园区 (www.chinaz.com )
特色: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主要工业构成:电子信息、仓储物流、生物医药
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区自1994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以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园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位于首都机场以西1公里。目前,已吸引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入区发展,投资总额24亿美元,年产出达到200亿元,并形成了电子信息、仓储物流、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
主要企业:
园区大型外资企业超过60家,其中不乏如索尼,JVC,松下,SMC,Printing Company,爱立信,Electrolux, American United Technology,联邦快递,法国空客,Alston,German Rosenberg,荷兰飞利浦,韩国LG等知名企业。
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 (www.bjoip.com.cn )
特色:现代化的光机电一体化的制造基地
主要工业构成:微电子、光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
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于2001年7月23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被确定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扩充首都经济总量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基地位于北京市东南,规划总面积7.5平方公里。基地地处五环路和六环路之间,东临京沈高速路,南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临京津塘高速路。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微电子、光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基地将重点形成以高新技术经济增长点为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辅,多个领域支撑的格局。
主要企业:
园区主要企业包括:瑞士爱克斯爱尔加温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韩国KIFCO公司,北京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北京棉林纸业有限公司,北京今日风景印刷有限公司,意大利安吉拉通力机械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大连软件园 (www.dlsp.com.cn )
特色:国家火炬计划高科技专业化软件园区
主要工业构成:软件开发、业务流程外包、网络通信、IT教育、信息服务、软件技术研发
“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的核心项目--大连软件园,是大连市政府为推动信息化建设于1998年立项兴建的专业化软件园区。大连软件园以优惠的政策、充足的人才、多渠道的资金、活跃的市场为国内外软件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初步形成了软件开发、业务流程外包、网络通信、IT教育、信息服务、软件技术研发等专业化的产业格局。2003年,大连软件园实现软件销售收入24亿元人民币,出口8000万美元,出口额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名列前茅。目前,大连软件园已成功引进软件企业180多家,其中1/3为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16家。
主要企业:
包括IBM、GE、埃森哲、SAP、松下、诺基亚、索尼等一批大型跨国企业,CSK、欧姆龙、阿尔派、FTS、古野电器等众多日资软件企业,东软集团、中软集团、信雅达等国内著名软件企业,以及华信计算机、海辉科技等本地知名软件出口企业。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www.bestinvest.org )
特色:新电子工业,重工业以及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
主要工业构成: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集装箱造船、钢铁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青岛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于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是享有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经济区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青岛开发区是青岛市的新电子工业,重工业以及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青岛开发区建区以来,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遵循国际惯例,以高效的保障、优质的服务吸引厂商前来投资。截至2003年底,已有20多个省、5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开发区投资,累计批准三资项目1630个,总投资达85亿美元,合同引进外资67.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0.6亿美元。园区着力发展“四大基地”(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集装箱造船、钢铁)。
主要企业:
园区企业世界500强公司有:美国Federal-Mogual,美国CSX,美国辉门公司,法国罗纳普朗克纤维树脂中间体公司,法国圣戈班集团,英国铁行港口有限公司,英国铁行集团,丹麦马士基,英国皇家/荷兰壳牌集团,芬兰FORTUM公司,伊莱克斯,丹麦A.P.MOLLER公司,日本理光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羊毛株式会社,日本国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本松下电子部品株式会社,日商岩井株式会社,日本三洋电气,日本积水树脂株式会社,日本东棉株式会社,日本株式会社日立空调系统,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纤维原料,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日本菱光仓库株式会社,日本丸红商事,日本晓松株式会社,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韩国SK,韩国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韩国LG电缆株式会社
韩国LG株式会社,和新加坡伟创利公司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铁西新区) (www.seda.gov.cn )
特色: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新高地
主要工业构成:装备制造、汽车及动力、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及包装、纺织染整
作为铁西新区的现代工业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区投资,已批准进区项目 1347个,来区投资的跨国公司8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1家。开发区现已形成并将继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汽车及动力、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及包装、纺织染整五大产业。开发区全力打造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新高地。
主要企业:
装备制造产业以GE、松下、ITT为代表,聚集了数控机床、钢材加工、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大型水泵等主要项目;汽车及动力产业以宝马、伦福德、日野、米其林、普利司通为代表,聚集了整车生产、发动机、变速箱、汽车车桥、汽车座椅、汽车轮胎、汽车内饰件以及燃气轮机等各类项目;医药化工产业以BSF为代表,聚集了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制药、维生素等项目;食品饮料及包装产业以可口可乐、台湾顶益、统一、香港中富等为代表,聚集了碳酸饮料、方便食品、罐装容器等项目;纺织染整产业以韩国B卡特、昌信等为代表,聚集了砂洗布、无纺布、丝绸等项目。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www.swipq.com )
特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
主要工业构成:粮油食品加工、冶金及金属压延、汽车零部件、玻璃建材、重大装备制造和临港产业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实行特殊的经济优惠政策,致力于吸引国内外投资,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的首批国家级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截止2003年底,全区累计批准各类项目3380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561个,总投资35.1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3.29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29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2819个,实际引进内资96.2亿元。初步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冶金及金属压延、汽车零部件、玻璃建材、重大装备制造和临港产业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产业区将主要扶持软件生产和系统集成以及计算机硬件及无污染、无噪音光电产品的开发、生产。
主要企业:
澳大利亚邦迪、德国德玛格、新加坡丰益、泰国正大、韩国LG和CASTEC、英国TI集团、日本旭硝子、伊藤忠商事、台湾万基、美国ADM、美国GE、美国ALCOA等一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以及中粮、中信、首钢、哈尔滨动力、华龙集团、海湾集团、康泰医学等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区投资兴业
㈧ 吉林中新食品园区前景怎么样要详细点的分析
日前,代市长赵静波率我市经贸代表团赴新加坡、深圳开展经贸招商活动。
在新加坡期间,代表团与新加坡吉宝讯通公司成功签署了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国际物流园项目合作备忘录,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集团洽谈了组建中新吉林食品区合资管理公司,成立双方高层联席委员会等事宜,这标志着中新食品区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7月6日晚,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代市长赵静波、副市长王志厚与新加坡农粮兽医局局长陈宝凤、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助理局长尤善钡、新加坡吉宝集团董事长李文献、新加坡淡马锡中国区总裁丁玮、吉宝讯通公司董事长张顺和以及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新食品公司、裕廊国际、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等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了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物流园项目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这为中新食品区打造国际一流且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和食品交易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7月4日,赵静波、王志厚参加了新加坡国际市长峰会论坛。赵静波在会上作的主题发言中,从可持续性角度全面介绍了中新食品区的发展情况。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当晚,赵静波还出席了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开幕式。
7月5日、6日,我市经贸代表团与淡马锡控股举行了两轮正式洽谈。双方就合作开发中新食品区项目达成了共识,并就下一步组建合资公司、高层联席委员会及双方的全面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在新加坡期间,赵静波分别拜会了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李弈贤、农粮兽医局局长陈宝凤、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就中新食品区项目的进展及下步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他还先后与新翔集团、裕廊顾问公司、新加坡战略投资咨询公司、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新科集团、胜科集团、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新加坡国际食品集团等企业高管进行了合作项目洽谈,进一步推动了项目合作的进程和步伐。
7月7日,赵静波结束新加坡活动后,率我市代表团赴深圳,就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及东博会客商邀请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深圳期间,深圳市副市长袁宝成会见了赵静波一行,并肯定了两市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深圳市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建设,并将派出以市领导带队的深圳市政府及企业家代表团参加第七届东博会。
赵静波还拜访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总商会会长、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思民,并与参加会谈的20余位深圳企业家进行了交流。赵静波一行考察了中国首家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全球生命信息监护领域第三大品牌——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会见考察时,双方还就下步推进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副市长王志厚、房立群分别陪同赵静波参加了在新加坡和深圳的经贸交流和招商活动。吉林中新食品区工作目前取得了很大成果,招商工作的顺利进展,起步区基础设施工程的顺利进行,但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紧抓机遇,突破性进展,让岔路河人们进快看到曙光。
1、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提出了先行先试的基本要求。《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一纲要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规划,没有具体的政策倾斜,给予区域内各城市最大的优惠就是“先行先试”四个字,这一同等的发展机遇,谁先运用得当,谁就能够乘势而上,率先实现突破,吉林中新食品区位于吉长中段其地理位置适应具备先行先试的条件。
2、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为先行先试扫清了体制、机制障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发展战略鼓励东北地区实行跨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这就为吉林中新食品区冲破辖区限制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为先行先试构建了行动纲领。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按照这一总体部署,吉林中新食品区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眼点应落在扩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模式上来。
4、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部署为先行先试指明了行动路径。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措施明确,含金量极高,在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都能够找到贴近食品区实际的发展路径。
5、区位和资源优势具备先行先试的条件 中新食品区利用吉林省农业资源优势,特别是长白山野生资源,核心区将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健康食品、保健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此外,还设有面积14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5万公顷的控制区,由山脉、河流等天然屏障自然封闭,以保障食品安全。
在认真体会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和基本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吉林中新食品区要实现“先行先试”的战略构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新城模式的先行先试。吉林中新食品区的发展阶段决定要有新的发展策略,目前岔路河新城总体规划已完成,按新城规划,新城模式是适宜食品区未来的现实选择。纵观国内外园区发展的经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以“新城模式”为战略选择。将吉林中新食区以发展中心食品产业,围绕主导工业产业进行新城建设,将拓宽食品区的发展思路,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发展瓶颈,增添发展的活力。
2、资金筹措的先行先试。吉林中新食品区很受国家及省、市关注与重视,机遇极大,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开始着手“提升完善岔路河新城区、全面启动工业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工业项目进区的需要。预计今年需要投入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其中土地收储资金5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要仅仅依靠银行信贷难以得到满足,这无疑成为进一步开发建设的资金瓶颈。按照新城模式谋划起步区建设,实现不同地段土地的合理定价,合理开发,用房地产开发资金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实现滚动开发、滚动发展,增强资金的筹措能力,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3、板块拼接的先行先试。吉林中新食品区已申报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如何学习吉林经开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食品区实际,如何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吉林中新食品区要有超前的谋划。吉林中新食品区位于吉长中段,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主要用来承接长吉两市的产业转移,实现吉林与长春发展的对接。共同的定位决定了食品区融合发展的可能,以板块拼接的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4、双轨管理的先行先试。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新的管理体制已建立,食品区下辖三镇一局,即岔路河镇、万昌镇、一拉溪镇和星星哨水库管理局,是一种发展地带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双轨制管理。一方面与县体制隶属关系不变,另一方面,在行政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国库,税收分成的过程中实行统一管理、增强群组发展的整体实力,实现多头共盈。5、外向发展的先行先试。中新食品区以经济外向度要尽快提高。要想得到大的提升单纯依靠常规发展难以实现,必须有全新的思路。吉林中新食品区要在积极构筑一个适宜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环境。在中新合作及朝向东北亚发展的进程中,帮助企业壮大,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外向度。要以各种形式在新加坡、朝鲜、蒙古等周边国家复制食品区模式,外推内引,积极培育面向东北亚的总部经济。同时,延长物流的链条,强化中新食品区在东北亚物流中的节点地位,力争实现吉林中新食品区与新加坡等国家的双向直通。
6、高端招商的先行先试。做为吉林中新食品区要在招商方面尽快转变招商理念与方式,要把传统招商尽快转变到高端招商上来,从目前现状看新加坡方面在近期规模投资很难,这就须要我们在食品安全上做文章,做好文章来吸引那些真诚的读者,通过精心打造完成的“作品”结合中新合作这个平台来推介、吸引国内外大规模企业入区。这么大规模的高端招商引资工作要实现目标,必须有力度更大的配套政策跟进。因此,着眼长远发展,牺牲部分短期利益,这是目前一种可行的选择。要在充分论证确立项目的前提下,对符合食品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给予力度更大的政策返还,增强招商的引力。通过招大商、招好商,为食品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定好方向。
7、融资与房地产开发先行先试。吉林中新食品区刚刚起步压力、困难巨大,起步区征地基础设施投入很大,地方财政在资金上难以确保,入区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一时没有资金回笼,靠贷款、一时又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在资金上根本没有保障,尽快发展举步艰难,但正如李长山书记在干部会上所说,“克难求进,握沙成团,世上无难事,在大的困难也难不倒食品区人”,要想解次资金上的困难,目前,一是要加大融资力度,与规模资金单位、企业融资求得共盈;二是责成有关部门搞房地产开发,在现有行政区划内沿河堤规划出建设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充分利用省政府还没对食品区房地产开发进行开放,房地产紧张,价格高,图纸出来就能开盘的有力契机,搞房地产开发以求短期资金回笼;三是在征得的土地上做文章,流转、转让等以求得短期资金效益。
8、积极向上争取各方面资金 中新食品区要通过各方面渠道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来充实资金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