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啊
第二产业:市场化与开放程度提高正向效应大大超出预期
(一)“入世”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
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产业
。“入世”后,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前八个月,我国加工
贸易出口达110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加工贸易一跃而成为出口主导方
式。今年以来加工贸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国家一些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其中,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机电行业出口增长最为明显,1—9月份,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
8%,外资企业是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二)“入世”以来我国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出口结构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主
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前三个季度,劳动密
集型的轻工、纺织、消费类电子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即使是技术
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是以满足工业化国家低端产品的需求为主,
同时还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
的行业(如国防军工)外,基本上放开了所有的制造业领域。制造业对外开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时的承诺和当初人们的预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其受“入世”的积极影响就越明显,越是外
商直接投资多的行业,“入世”后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中国与WTO成员实现
了“双赢”。
第三产业: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关注经济效应走向
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入世
”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
。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资合同额77.7亿
美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吸收外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商贸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
开大门。
(1)银行业————“入世”后,我国取消了外汇业务的地域、服务对象限制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将由去年“入世”时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进
一步扩大到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明显
改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资银行在华已有4
5家营业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
其中贷款总额为385亿元。
预计“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
;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
“入世”10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将接近1/3左右,需要关注对我国银行业
的冲击。
(2)保险业———“入世”以来,已有34家外资保险经营机构获准在我国营
业,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
表处。据分析,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业务经营特点,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寿险份额的同
时,占据中国目前的保险空白点。目前我国的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
工程保险等险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很小,这些空白点或者不发达的领域可供外资运
作的空间很大,要关注外资保险在这些领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实行
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加强对收入水平相对较高,金融意识相对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
市场的开拓。三是争取快速挤进再保险市场。
(3)证券业————从目前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看,我国证券市
场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第二步是开放并购转
让市场,使外资通过国有股、法人股的收购间接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第三步是在条件
成熟时,通过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
放A股市场。
“入世”后,外资证券类公司的竞争主要是巩固传统的中资企业境外上市业务;
全方位介入B股业务;争夺财务顾问等A股一级市场的辅助性业务;通过中外合资证
券公司、中外合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大股东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的
A股二级市场业务。
(4)零售业————总体来看,“入世”前后我国分销领域没有明显变化,目
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销售总额,大约占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5%,对整个中国消
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
中国开放分销领域后,没有出现外资大量进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场普遍不
景气,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市场份额的影响。其次,我国现行的国
内零售市场开放政策已经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诺,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后才逐步实施,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三,近几年我国呈买方市场
状态,流通领域竞争激烈,流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新的零售企业包括外商零售企
业在进入时大都比较谨慎。
(5)电信业————“入世”第一年,中国履行电信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开
放了14个城市的增值服务和移动服务,并对合资电信企业的成立条件、外商资质、
网络互联、资源使用、网际结算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中国电信业的渐进式开放和目前国内电信运营业的格局,因此外资进入中国
电信服务业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增值电信服务方面。目前无论是在面向商业用户提供
的电子数据传输、信息管理查询、在线数据处理、一站式全面解决方案等方面,还是
在面向居民用户的宽带网络服务、社区局域网、在线点播、远程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我国企业都才刚刚起步,市场整体上处于拓荒时期。而根据有关承诺,外资进入这些
领域的最高比例可以达到50%,因此外资在这些增值电信服务市场上将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而在基础电信或移动电信领域,由于对外资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单独
建网的可行性很小。
⑵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何意义
1、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为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第3产业的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中国的实际,分为流通、服务两大部门,计四个层次: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咨询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总的来说分布不尽合理,发展滞后,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说来,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在建设中必须彻底改变忽视第三产业产值的倾向,真正把第三产业作为一种产业来兴办。
⑶ 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和规划是什么
中美嘉伦为您总结了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选择和总体思路
在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中,应该选择何种发展战略、发展方法和发展路径是各方争论的焦点。结合我国国情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战略发展方向尤为重要。
是渐进发展还是跨跃式发展?
从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即第二产业发展优先。这客观上也是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和应对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需要。反观第三产业,建国以来虽然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其占比很长时间没有明显变化,1952年占比为28.6%,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直徘徊在30%左右,2000年才达到40.7%。这种比例变化显示出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政策抑制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按常规路径,而应该采取倾斜政策,释放第三产业的发展潜能,实现第三产业在现有基础上的跨跃式发展。
是全面提升还是局部突破?
由于政策资源的有限和现实经济条件的制约,实行产业倾斜政策,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应避免全面出击,最好是整合现有资源,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局部突破。首先,应鼓励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率先实现第三产业的提升,实现区域突破。目前,各大城市都比较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提升第三产业的具体要求。应顺应这些要求,鼓励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积极改善产业结构,实现第三产业的优先发展。其次,应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实现行业突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近些年来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应及时调整有关政策,鼓励金融业加快发展,从而带动第三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
是依靠行政还是依靠市场?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市场化应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流。但考虑到第三产业中某些行业的公共服务属性和目前行业主管的现实格局,笔者认为,当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应以市场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关键在于降低第三产业的准入门槛和税收负担,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兼顾这两方面,目前最迫切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税收体制改革。通过适当降低税赋解决第三产业整体税负过高和中外资企业税负不一致问题,利用税收调节的手段,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中美嘉伦认为,我国发展第三产业要选择“跨跃发展、局部突破、市场为主”的战略,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强化市场机制,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加大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全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⑷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
涉及范畴非常广泛,除了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之外的,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精神需求方面的文化创意、娱乐产业等都属于第三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有的回答——“第三产业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中主要有三重作用:一是推助一二产业的发展;二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适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三是扩大就业门路,疏导就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
应该说这个答案也都回答到点子上了。
不过在这里我做一些补充说明:第三产业是目前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
目前容纳的就业人口量应该说要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
其次,第三产业是推动人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方式,很多人是靠第三产业自主创业、商业服务等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作为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因为不像第一、二产业等受土地和资源等制约因素,发展是有很多外部限制向因素,第三产业几乎是没什么制约因素,甚至通过创新可以完全开创新的经济形态和服务模式,比如,现在的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信息服务业,互联网、IT服务等均属于第三产业,包括很多的高端服务,律师、审计、金融资本市场等均属于第三产业。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多的是来自第三产业的竞争,金融属于最高端。
最后,从国内的最新情况来看,
目前中央在2010年12月份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努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第一次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如此高度。可见政府将下大力气抓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上信息供参考!
⑸ 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上午发布的2013年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为56884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多出12520亿元,增速快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了46.1%。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总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增速方面,也是继2008年以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消息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
当前,国内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多种不同观点。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重点产业科技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全国60个行业、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31个省区市,以及美国等6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表明,2013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7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左右的潜力,即使在第二产业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够保持近中期经济持续增长,且经济总量有望超过美国,而要长期保持世界最大经济体地位,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为世界新的创新中心。
⑹ 中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入世一年来中国三大产业变化有多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题报告分析,“入世”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正
向效应十分明显,但三大产业的变化走势各不相同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的时间里,“入世”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由“入世
”而导致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由政
策主导增长阶段转入到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走势与“入世”的正负影响密切联系。从经济增长的结
构上,可以看出“入世”对我国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长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以制造
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了10%,提高0.7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
长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第二
产业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门;农业积极应对“入世”,同时由于世界粮食减产
、进口压力减小而变被动为主动;而服务业发展则因外资进入相对迟缓以及电信、软
件、网络等新兴服务业的疲软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此,关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的
运行状况和走势,需要密切监测分析“入世”后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
第一产业: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明年预期冲击较为明显
(一)我国承诺的农产品进口配额未对已经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
根据有关统计,2002年中国小麦关税配额管理的准入量为846.8万吨,
但1—8月份只进口49.8万吨,预计全年最多可能进口100万吨,而1—8月
份出口已达53.7万吨,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在60万—100万吨;玉米进口量为
7000吨,仅为年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3.4%,而预计全年出口可达950万
吨;进口大米14.7万吨,预计全年将实现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预计全年则可出口200万吨;未列入关税配额管理的大豆,全年进口量最多
为1100万吨,比2001年减少290多万吨。
(二)“入世”第一年,我国农业没有受到市场开放明显冲击,主要在于两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粮食减产,需求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粮食因没有价格优势而难以进入中
国市场。今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因灾减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年世界粮食总产为20.03亿吨,比
上年减少2.5%,其中小麦、稻谷已是连续5年减产。而中国粮食略有增产,特别
是优质小麦增产较多,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0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
4%,市场供给量有所增加,国内粮价继续低位运行,对国际粮食市场保持了价格竞
争优势。
二是中国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适当的调控措施。2002年中国对
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大豆、玉米和菜籽)采取了宽严适度的“安全评价”、“进口安
全”和“标识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时加强对进口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增长。
(三)2003年预计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幅较大,“入世”
对农业的冲击将会显现。
有关管理部门和经济学界专家普遍认为,2002年中国粮食外贸形势好于预期
只是一个特例,是国内国际的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的。目前国际粮价的上升已对粮食生
产产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灾情减轻,国际粮价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进
而影响我国粮食进出口形势。此外,美国新农业法2002年5月公布以后,大量增
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补贴,其政策效应将在2003年及以后年份充分显现出来,
美国粮食的产量、出口量将会快速增长,应对此密切关注。
第二产业:市场化与开放程度提高正向效应大大超出预期
(一)“入世”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
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产业
。“入世”后,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前八个月,我国加工
贸易出口达110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加工贸易一跃而成为出口主导方
式。今年以来加工贸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国家一些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其中,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机电行业出口增长最为明显,1—9月份,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
8%,外资企业是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二)“入世”以来我国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出口结构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主
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前三个季度,劳动密
集型的轻工、纺织、消费类电子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即使是技术
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是以满足工业化国家低端产品的需求为主,
同时还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
的行业(如国防军工)外,基本上放开了所有的制造业领域。制造业对外开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时的承诺和当初人们的预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其受“入世”的积极影响就越明显,越是外
商直接投资多的行业,“入世”后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中国与WTO成员实现
了“双赢”。
第三产业: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关注经济效应走向
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入世
”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
。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资合同额77.7亿
美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吸收外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商贸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
开大门。
(1)银行业————“入世”后,我国取消了外汇业务的地域、服务对象限制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将由去年“入世”时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进
一步扩大到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明显
改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资银行在华已有4
5家营业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
其中贷款总额为385亿元。
预计“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
;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
“入世”10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将接近1/3左右,需要关注对我国银行业
的冲击。
(2)保险业———“入世”以来,已有34家外资保险经营机构获准在我国营
业,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
表处。据分析,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业务经营特点,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寿险份额的同
时,占据中国目前的保险空白点。目前我国的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
工程保险等险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很小,这些空白点或者不发达的领域可供外资运
作的空间很大,要关注外资保险在这些领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实行
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加强对收入水平相对较高,金融意识相对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
市场的开拓。三是争取快速挤进再保险市场。
(3)证券业————从目前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看,我国证券市
场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第二步是开放并购转
让市场,使外资通过国有股、法人股的收购间接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第三步是在条件
成熟时,通过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
放A股市场。
“入世”后,外资证券类公司的竞争主要是巩固传统的中资企业境外上市业务;
全方位介入B股业务;争夺财务顾问等A股一级市场的辅助性业务;通过中外合资证
券公司、中外合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大股东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的
A股二级市场业务。
(4)零售业————总体来看,“入世”前后我国分销领域没有明显变化,目
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销售总额,大约占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5%,对整个中国消
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
中国开放分销领域后,没有出现外资大量进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场普遍不
景气,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市场份额的影响。其次,我国现行的国
内零售市场开放政策已经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诺,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后才逐步实施,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三,近几年我国呈买方市场
状态,流通领域竞争激烈,流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新的零售企业包括外商零售企
业在进入时大都比较谨慎。
(5)电信业————“入世”第一年,中国履行电信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开
放了14个城市的增值服务和移动服务,并对合资电信企业的成立条件、外商资质、
网络互联、资源使用、网际结算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中国电信业的渐进式开放和目前国内电信运营业的格局,因此外资进入中国
电信服务业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增值电信服务方面。目前无论是在面向商业用户提供
的电子数据传输、信息管理查询、在线数据处理、一站式全面解决方案等方面,还是
在面向居民用户的宽带网络服务、社区局域网、在线点播、远程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我国企业都才刚刚起步,市场整体上处于拓荒时期。而根据有关承诺,外资进入这些
领域的最高比例可以达到50%,因此外资在这些增值电信服务市场上将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而在基础电信或移动电信领域,由于对外资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单独
建网的可行性很小。
⑺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第三产业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01教育PPT的资源库有这个问题的回答,可选择PPT背景的软件。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比重逐渐加大,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增长的源泉。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将大幅度上升。同时,第三产业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其范围在不断扩大,增加了与信息产业相关的部门。原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⑻ 如何认识第三产业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从世界经济发展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史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心是后移的。产业结构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征,其演变重心大致为: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轻重结合的高技术加工业—现代服务业。而第三产业、服务业恰好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依各国经验,一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因此,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偏低,其产值地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和经济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但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且产出占GDP的比重也没有明显扩大。
经研究发现,我国于80年代曾有效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进入90年代,第三产业比重没有明显增加,第三产业、餐饮业的份额也仅在8%徘徊。反映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整体偏低。
3、第三产业地位偏低的深层原因。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偏低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这使得在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以后,随着对第三产业领域控制的放松,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类型的资本及劳动力大量涌入第三产业产业,其中尤以个体第三产业为甚。这种变化在推动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第三产业企业细小化程度加剧、规模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程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第三产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另外,第三产业活动本身的特点,如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过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等,也在客观上对那些资本量小、资产专用性较弱的投资形成较强的吸引力。相对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并不特别需要体力和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因而,自然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结果是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的第三产业企业中,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严重细小化、分散化的趋势。
最后,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产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产者的风险,使购买者方便经济地购买。因此,第三产业产出只有与其它产出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决定了第三产业产出的增长要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其他产业的增长。
综上,说明我国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必须深刻认识到商品流通业对启动市场、促进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作用不仅表现在产出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同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孕育市场关系、完善市场机制以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均有重要作用。
1、第三产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衔接和协调的作用。从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发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障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在价格上达成一致,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之间缺乏一个缓冲和协调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主体就是独立承担流通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第三产业组织。他们是对最终交易价格最有发言权的市场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价格趋于协调的衔接作用。
同时,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占主要地位,各种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出售产品和获得资源。生产的发展要看市场,以需定产,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谁越接近于消费者,谁就越能正确了解消费者,越能捕捉准确的需求信息。因此,第三产业对生产、消费起到能动的调节作用。
从消费者角度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物流配送业发展,同时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金钱成本,相应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闲暇,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2、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劳动力供给大国,在经济改革中,中国社会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失业问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便尤为重要。
必须强调的是,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的作用和能力是有边界的。首先,过多地吸纳低素质劳动力对第三产业发展不利。第二,一定时期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也是受当时的社会规模及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制约的。在制度体制尚未健全的经济发展时期,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无限扩张容易导致第三产业流通秩序严重混乱,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同时,应加强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并注重第一、二产业发展对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18世纪的英国,推动工业革命的真正动力是第三产业贸易。在当时,生产规模的扩张极大地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是第三产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制造业生产规模大、相对集约的趋势与消费购买量小、相对分散的特点,在商品空间、时间以及具体品类、特色上产生的矛盾呈日益扩大之势。这就要求第三产业组织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必须以一定速度增长以匹配工业、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要求。
某项产业能否顺畅地获得生产要素、销售产品,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正常运转,而且还决定着相关产业链能否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与市场之间越来越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第三产业无疑是充当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第三产业具有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反馈消费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环节,最终产品的价格也是在商品市场上形成的,各类要素市场能否清晰无误地反应和折射需求并有效定价,在相当程度上,都取决于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是否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性。因此,没有发育成熟、富有效率的第三产业体系和中介组织,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⑼ 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