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现状

发布时间:2021-03-15 05:21:05

『壹』 文化产业的当今现状

浅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对其进行大力扶持、深入开掘,逐 渐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基于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国近 年来无论从政策制定还是资金投入,对此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应当 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众多难题亟待厘清和破解;尤 其是如何从学科建设方面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理论基础,尚需深入探 讨。 关键词: 关键词:中国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经 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 21 世纪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 界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始终未能走在世 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 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国家文化 软实力。建议中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紧抓历 史机遇,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 力量,已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文化体 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从小到大,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整体规模和实力快 速提升。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11052 亿元,比 2004 年增长 了 22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4%上升到 2010 年的 2.75%。2010 年全 国共出版图书 32.8 万种,总印张 604.7 亿印张;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复 制业总产出为 12698 亿元,实现增加值 3503.4 亿元。2010 年全年制作广播节目 681 万小时、 电视节目 274 万小时, 生产电视剧 14685 集, 国产动画产量超过 22.05 万分钟,电影产量 526 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达到 2302 亿元,电影综合 效益达到 157.21 亿元。2010 年我国艺术品成交总金额达 1694 亿元,成为世界 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互联网和移动网游市场规模达到 349 亿元。同时, 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 成为文化产业领 域的领军力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资产、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 文化要素市场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 发展,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 策文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统一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 。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逐步 得到认可,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为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 融资环境。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宝库。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 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 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产业在调结 构、促增长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势分析 (一)文化产业生长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 27 年,预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今后将进一步加快。 按 照 GDP 年均 8.5%的增长率计算, 十一五” GDP 总量将超过 26 万亿元,人均 GDP “ 末 近 1.9 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 2000 美元;2015 年将达到 3000 美元,提前实现小康; 到 2020 年将达到 5000 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准。文化消费将成为拉动消费 结构升级的主力军。近两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 出现了以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 居民消费已由以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下一轮消费 升级的带动性项目将是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等等。 “十一 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强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约居民消费 支出的因素将进一步减少,消费升级的速度将更快,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巨 大的市场空间。 (二)体制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总结,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经验开始向方针政 策转化。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陆续下发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 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 将履行入世承诺放开准入和加强规范结合起来,将完善管理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 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发展的目标、 原则和方式方法,宏观思路更加清晰,方法举措更 加配套,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使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到有 序推动的阶段。 “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已有大约 2/3 以上的省、市、自治 区和直辖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以“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有关国家机关 和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 力量调配等方面,也在着重加强宏观管理能力 的建设。监管方式不断改进,审批事项和程序得以简化,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对文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问题也进行了有效探索。 试点地区政府部门的职能转 变和改革思路的探索,将对其他地区产生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文化产业的区域特色将逐步显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颇具特 色的文化资源,这为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 家发展思路上看,已将区域协调发展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并将发 展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着力点。 通过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产业促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已成为国家超越传统产业更替的重要战略选择, 将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东部地区人均收入超过 1000 美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 开始进入 3000—5000 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地区文化消费活跃,消费层 次不断提高,不少省市力求通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并力求走 出去。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大部分在 500—1000 美元之间,文化消费刚刚起步, 这些地区注重利用丰富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借助现代传播手段,面向全国市场,打 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化产业。 (四)“三网”融合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与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传播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传 播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宽带和移动通讯 技术的结合已经实现,广电和电信统一的技术平台和商业平台正在出现,相应的 技术标准即将出台,商业模式趋于成熟,新媒体产业凭借多媒体的综合优势快速 成长。比如,2005 年盛大公司上市以后,“家庭互动娱乐平台”战略浮出水面,内 容领域涉及电影、音乐、游戏、在线广告和电子商务等多方面,昭示着广电业和 电信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传播形态正在酝酿着革命性变革。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媒体信息几乎无 处不在;传受双方主客易位,受众变被动接收为主动选择,变单纯接收为双方甚至 多方互动交流,播出内容的安排也将变供给主导为需求主导。这些变化将促使传 播内容向分众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刺激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为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 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已被国家“十一五”规 划确定为重要发展目标,大的政策已经明确,广电和电信分业经营格局的打破也 将为时不远。这种发展和改革,将促进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和链条发生历史性重 组,在促进文化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文化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需要。纵观当今发达国 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愈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越高。根据需求结构 变动的经济发展规律,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 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必须构建结构合理、 门类齐全、 科技含量高、 富有创意、 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按照结构优、布 局佳、效益好、可持续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 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 数字出版、 移动多媒体、 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二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养文化产业领域 战略投资者,发挥其对产业的整合和示范带动作用,使文化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三是着力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加大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 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打 造蕴涵中国文化元素的自有品牌,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四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 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文化产业要积极借鉴其他领域发展成果,进行技术研发 和创新,开发新型文化消费终端,提升文化产业的装备制造水平;另一方面,要 在工业产品以及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中融入文化元素,通过开 发产品文化内涵、加强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艺术品位等举措,提升产品和服务的 附加值,延长文化产业链条。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 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文化产业格局。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通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 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直营、控股、 参股等多种形式,牢牢把握决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 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从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 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 支持,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利 的政策条件,依法加强服务和监管,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 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 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专、精、特、尖的中小文化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注 入新鲜血液,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打造富有 活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现代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艺术 的新形态,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是推 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 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抓住一批具有全局性、 战略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加强科技创新攻关,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等的研 制和自主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大力推动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强化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提升艺术魅 力和感染力,实现式样和载体的极大丰富,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 传播体系和创新体系,努力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三是要健全以企 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产学研战略联 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 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形成良好的文化科技创新体制 机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四)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 文化消费尤其是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是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一是 要着力培育文化消费习惯。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 求,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增加学校文化艺术课程安排,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消费 习惯和艺术欣赏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 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 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有条件 的地方要对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 培育文化消费潜在市场。二是要积极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文化市场是扩大文化消 费、满足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要立足扩大内需,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文化 消费渠道和平台,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服务消 费。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 消费增长点。要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 拓展国际市场。扩大文化消费信贷,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优化消费环境。三是积 极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 托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文化资 源,开展旅游活动,实现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的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 进作用。 回顾过去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两位一体, 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到后来的三大文明“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现在又到了四位一体的阶段,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我认为把文化摆到“四位一体”的位置已经 很合适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及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讲 得很清楚了,关键是要把这些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 年 9 月 (2) 《文化产业概论》 胡惠林 2005 年版 (3)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 2010》 2011 年 中国经济出版社

『贰』 中国文化产业贸易的现状

我国虽然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是,我国的文化贸易明显落后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而且我国的文化产业并不发达。
文化产业不同于文化。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积淀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而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因此,文化产业的内核是文化,它的发展不需要过多的硬性资源,而依赖于创造力、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和资金的投入。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需求整体分布不平衡,文化产品市场在一线和二线城市较为活跃,其他城市的电影院、剧场则比较冷清;再以图书为例,日常读书普通公众比较倾向于快餐式的畅销书,严肃而深刻的作品市场的占有率则非常的低。这种局面使得文化产业难以集中优势,形成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兴盛文化贸易才能够强大,要想做强文化产业,必须有金融资本的介入,但这面临着几个难题:首先是企业的融资问题,企业融资门槛高。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银行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不积极,文化产业融资主要靠民间融资和风险投资。但是由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缺乏可预测性,风险资金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也不积极;另外,创意文化产业风险高,文化产业市场培育困难,而且新的文化创意厌倦速度比较快,市场极容易冷却,很容易做成“风靡一时”;还有,部分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利益,由于文化产业进入门栏比较低,新的文化创意市场刚刚培养起来,就会有大量的竞争者和模仿者,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都想尽快收回前期的投资,整个行业无序竞争,往往以损害的长远发展为代价,扰乱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文化贸易的发展。

『叁』 文化产业的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特点中国本身文化底蕴丰厚,且文化没有排他性,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后都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效益。
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由政府提出,重点文化企业由政府扶植或是经营。
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
现行教育制度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懂文化的不懂技术,学技术的轻视人文,文化产业实力偏弱,规模小,管理方式滞后。
中国文化产业分类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演艺业: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形成1至2个国际知名的演艺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从演艺大国到演艺强国的跨越奠定基础。
娱乐业:打造5至10家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的娱乐业品牌,使国产娱乐设备、国产原创娱乐内容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
动漫业:力争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
游戏业:到2015年,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
艺术品业: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元。
工艺美术业: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文化会展业:形成3至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
创意设计业:举办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至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
网络文化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
数字文化服务业:形成一批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文化产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文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从近几年在政策协调和在基层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出发,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趋势:
一是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中国和德国的出版业相比,我们全国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产值都在600亿左右徘徊,而德国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39亿欧元。我们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们的演艺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这种旧体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它整合。
二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行业融合的趋势。以前把文化细分成“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这三个领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比如,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到时就很难说这些是属于上述哪个领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与旅游以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今后随着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也就是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同时,把文化的内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筑装修材料当中——这种文化和制造业的结合,既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文化体制改革将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展,但是市场机制也有弊端。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强规划及调控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制订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 在2012年12月15日举行的“2012年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识已经开始形成,这对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还透露,正和财政部门一起研究财政资金来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与各银行机构部行合作的机制下,实现重点信贷融资项目97项,累计余额210.96亿元,部行合作带动了文化产业信贷余额的新高。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已有64家文化企业注册发行了1449.5亿元各类债券,为保证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基金是135个,资金总规模超过1795亿元,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向极大的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刘玉珠表示,将进一步的探索文化与金融结合的新规律、新渠道,扩大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全链条,鼓励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文化企业在建融资试点,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流通工作。打造银行、保险、证券等多方面参加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全链条建设,在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同时来顺畅文化金融服务的链条。同时,注重于扶持小微企业,鼓励民间投资、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托文化金融工作的实施来推动文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公司治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投融资高潮
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地继续加大投资兴建文化产业园;文化与资本领域对接推陈出新,文化基金仍层出不穷。展望2013年,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的宏观政策环境不会改变,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文化与科技结合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题,各地有望出台相关落地政策,促进新兴文化业态强势发展。金融资本和文化产业的对接进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网[微博]在上交所上市,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此外,新华网、华声在线、央视网等50家中央、地方新闻网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时,2012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基金再度大规模集中设立,其中,中诚腾龙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视投资基金在9月设立的基金目标总规模高达202亿元。资本之所以青睐文化产业与国家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报告又再次强调“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计2013年这样的宏观政策面将得到延续,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6%,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我们预计,得益于宏观层面的支持和资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产业可望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产业舞台成为“主角”。多部门联合出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重点围绕演艺、工艺美术及新闻出版全产业链等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示范,同时促进广播电视网升级换代及新技术推广”等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文化消费领域,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以电影产业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消费持续强劲,毫不理会经济的“寒意”;而以艺术品拍卖为代表的高端文化产品消费则打了个“寒颤”,未来的发展还有赖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回暖。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31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已经征求意见一年多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预计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广东省广电局电影管理处处长黄昌宁说,在广播电视这个大领域里面,电影将是国家从法律层面进行扶助的首个产业。在《促进法》的推动下,2013年的电影产业必将有突破性的发展。与大众文化消费的“旺”势相比,高端文化消费明显遇“冷”。业内人士观察,艺术拍品市场减少3至5成,拍卖成交破亿元人民币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却屈指可数。展望2013年,因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产品的消费或将继续“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员蔡路武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在深度调整期,体现为激情回归理性,投资与收藏统一,发展策略调整以及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肆』 我国的文化产业该如何发展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2.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1.鼓励集聚发展
2.促进产业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强引导调控
(三)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1.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3.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
(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1.坚持正确创作生产方向
2.鼓励文化创新
3.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五)扩大文化消费
1.培育文化消费习惯
2.改善文化消费条件
3.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六)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1.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
2.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3.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
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八)健全投融资体系
1.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
2.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3.促进文化产业投资
4.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配套服务
(九)强化人才支撑
1.加强培训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1.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2.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3、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三、重点行业
(一)演艺业
(二)娱乐业
(三)动漫业
(四)游戏业
(五)文化旅游业
(六)艺术品业
(七)工艺美术业
(八)文化会展业
(九)创意设计业
(十)网络文化业
(十一)数字文化服务业

『伍』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 成熟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建立并完善我国的文化市场体系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场能够促进各类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例如,资金市场、设施市场、人才劳务市场、中介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急需建设和发展。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第二,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流传久远的《花木兰》故事,让许多人熟视无睹,但在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第三,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 早在1993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制定文化市场管理法,以解决当时存在的文化管理跟不上,文化市场立法滞后的问题。但由于部门利益纷争、职能严重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场管理法至今尚未形成。当前,根据以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要尽早推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法律法规,使文化产业在发展在法律层面得到保障。例如,可以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 第四,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体制不顺、管理不畅等问题。 只有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部制改革尝试中,考虑组建统筹管理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机构或部门,集中力量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既可以考虑对现行的宣传文化部门设置体制进行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组合,形成一个整合现有各部门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的职权和职能的新的综合性部门。

『陆』 谈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是属于精神、观念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品不仅仅再局限于物专质层面属,而开始追求更高层面的,让人在精神、观念上感到满足的文化产品。由于生活逐渐富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文化产业应运而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早在20世纪,当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产业也随之成熟。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当庞大。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逐渐成熟, 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势不可挡地发展起来。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晚,但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紧抓历史机遇,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柒』 如何认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认识阶段(1979-1992年)
该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与文化发展现有机制的严重矛盾造成国家财政统包的艺术团体、出版业、影视业面临着自身生存、发展的重大危机。人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1979年,广东东方宾馆诞生了大陆第一家音乐茶座,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娱乐市场发展的开始。这一时期,由于缺乏法律支持,政府对个体和私营文化经营活动的管理相当混乱。直到1987年,文化部、公关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营业性舞会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举办营业性舞会的合法性质,政府从法律上确认了文化市场的合法地位。
2.初步发展阶段(1993-2002年)
着一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文化的经济属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且逐步深化。1993年,文化部颁布了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申报和审批、场地和设施、经验与管理、奖励和处罚做出了规定,这是对娱乐业经济属性的充分肯定。1996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了广州日报社进行报业集团改革试点,广州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面世。这标志着文化产业的价值属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随后,广播影视业、图书出版业等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逐步进行,部分建立起企业化运营机制。
3.全面推动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3]68随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特别是在经营机制、投融资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的产业化改革全面展开。在投资机制上,资本开始进入传媒,广电系统的上市公司有湖南电广传媒、北京歌华有线、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陕西广电网络、上海东方明珠等5家。在管理体制上,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深化了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1.对文化产业的理论认识逐步形成共识,文化产业政策有了基本框架
经过对文化的产业属性的理论探讨,人们对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逐步取得共识。文化产业也真正落实到了具体实践中。
2.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好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音像、娱乐、报刊、影视、演出等行业的文化进程推进很快,有些行业或文化门类已经完全市场化产业化了。第二,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以各种方式投资文化产业。第三,是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并逐渐成为了大中城市的支柱型产业。
3.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在1993年,原国家体改委对媒体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成立了有公司投资创办的《中国改革报》,打破了以往仅靠政府办机关报的先例。1998年,湖南广电集团成立,打破了行业界限,涉及到多种媒体经营。
4.文化产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 入世之后,我国将在3至5年内逐步取消包括广告领域的限制,允许外资参与改造、改建中国影院等。

『捌』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行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美国的现状。

严格的说中国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我们都看着美国的文化产业眼红,人家早就是支柱型产业了。但是,当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文化氛围尚未完全改变的时候,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蜕变升级的风口浪尖上,昂然地接受了文化的产业化运作的冲击。因此资源的重新配置、跨行业的重组、参与国际竞争的交叉重组、产业重组过程中资本的介入、文化产业向资本市场挖掘资金孵化产品与竞争力等等,都将以空前的速度进入我们观念的视野,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绝决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非加强政策性保护。
关于全面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一)全面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要全面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首先是要建立以文化资源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战略,始终将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础与核心进行统筹规划,其中主要针对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规划,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可宝贵的文化财富。
其次是现实文化生态资源的规划利用。对现实文化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从形式和内容上可以归纳为:现代精神文化成果的数字化转换,现实人类社会的虚拟化模拟,当代文化行为的网络化再造以及人类精神领域的计算机空间再现等等。对这种种新兴的文化资源必须转变观念,科学认识,全面把握。
另外,还有文化资源开发的人才规划,政府管理规划,以及建立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战略规划。
(二)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结合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要通过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与新科技结合的高新文化产业,将我国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深化改革,促使各类国有文化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现代企业的运作手段,组建和培育文化产业集团。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产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资本和业务的纽带组建产业集团,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积极吸纳和壮大社会资本力量
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是壮大文化产业的积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所有制结构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包括个体私有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据统计,全国约有10万多亿的社会资本没有合适投向。想方设法把闲置的社会资本吸引到文化产业中来,逐步完善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四)大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人才队伍
“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资本增值的幅度就越大;而在无形资产中,创意、知识、品牌、管理、科技等组合得越好,它对资本增值的贡献力就越大,产业的发展速度就越快”。[5]而在这之中,人力资本尤其是整个产业资本增值的枢纽和核心。
(五)跨越性发展高新技术,谋求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要充分发展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加强技术促进和自主开发。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善于运用现代市场经济信息和营销方式,促进艺术产品的流通。要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深度介入创意经营,建立价值链条,为产业运作奠定基础
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创意,创意的商业价值是难以穷尽的。因此,美国文化产业很早就明确了其创意经济(CreativeEconomy)的定位。文化产业善于开发创意。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没有什么文化积淀的国家,它实际上是典型的文化先天不足者。但移民国家的特质和民主的成熟使从事文化产业的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尝试,无拘无束地思考,一往无前地创造。

阅读全文

与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